查文庫>思鄉> 關於小學思鄉的作文集合六篇

小學思鄉的作文

關於小學思鄉的作文集合六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思鄉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思鄉的作文 篇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伴著我在人生的路上走了幾十年的時光,每當念起它的時侯,我的鄉愁就會不由自主的擾著我的思緒,讓我不能釋懷。那濃濃的鄉愁裡有我家鄉的一草一木,有我上學的校園。那朗朗的讀書聲裡彷彿還有我的聲音在裡面,彷彿我還要揹著書包急匆匆的走向學校的路上,那課間的校園裡,還彷彿到處有同學們的歡笑和跳繞。在那無憂無慮的快樂裡,彷彿是要插上一雙翅膀到處炫耀。那成長的時光裡有銀頭山的滋養和陽光的照耀,彷彿還有老師們的教導,還能看見他們的音容笑貌。

  銀頭山上的老一輩在那裡留下了他們的足跡,灑下了他們的汗水,留下了他們的年華和歲月。在那簡陋的土房裡度過了不知多少春夏秋冬,有多少歲月奮戰在礦山和井下?克服了多少困難和險段,把功與名利不放在眼下?那默默付出的艱辛怎麼能不讓我們記下?

  在那一縷縷的思鄉,時光把我帶向遠方,當年的那個小女孩,她那無憂的快樂和青春,在記憶裡,它變得漸行漸近,又變得漸行漸遠。刻下了留戀的目光,讓我永久收藏。

  老一輩的身影變成了銀頭山的依靠,那曾經肥沃的土地上不知何時變得那麼荒涼?再也聽不到機器的轟鳴,再也聽不到炮聲,再也聽不到歡笑,再也看不到上下班的人們手裡拿著飯盒一路來去的熱鬧。那連在礦區和居民的路上,曾碾壓過多少人的春夏秋冬,把多少美好的時光在這裡留下?

  在那濃濃的鄉愁裡彷彿還有父母的叮嚀,彷彿還有父母的牽掛,彷彿還有他們辛勞的身影,它無時無刻都在我的心中牽繞,在時間的長河裡,它走得匆匆。讓我還沒有記住它的好處時,它就逃離了我的眼前,讓我欲訴不能,當我再想轉過身仔細看它時,我卻找不到那熟悉的呼喚,再也看不到慈祥的雙親,找不到少女的身影,找不到青春,只有歲月的流逝和滄桑在心中碰撞。

  我站在遠方向家鄉遙望,眼中噙滿了苦澀的淚,思鄉的情還那麼長,我曾有的歲月,曾有的時光,讓我怎能不想往?雖然時光改變了它的跡象,我還是念它,想著它,不能把它遺忘。

  歲月有痕,記憶有聲,讓記憶留住它的美好,讓遊子永不相忘。

  我那家鄉,它在美麗的草原銀鉛礦。

小學思鄉的作文 篇2

  把醞釀已久的思念交給秋風,讓明月演繹相思的旋律,將期待團圓的心放飛到天空,在異鄉斑駁的夜空下又想起你-----我的故鄉。

  我的故鄉------東仰綠春。座落在哀牢山腳下,李仙江畔,那裡風景奇特,環境優美,民風純樸。那裡有我心愛的父母和兒時的夥伴。

  為了求學,我遠離家鄉來到錫都箇舊,每個學期最多回兩次家,不離鄉不知思鄉何滋味,每到週末看到舍友們一個個高高興興地回家,我很是羨慕,週末的宿舍空蕩蕩的毫無生氣,夜晚一個人在空寂的宿舍裡連個講話的人都沒有,唯一可做的就是給家裡人打電話來緩解心中的落寂,或打給朋友聊一聊近況來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孤獨的人兒。夜很漫長,思鄉的情緒也正在滋長,我沒有任何的一絲睡意,我的思緒會去追逐家鄉亙古燦爛的太陽,淚水悄然而逝。我想家了。

  明月本無價,高山皆有情。路遙千里,不斷相思,人雖不至。心嚮往之,故鄉我和你貌似隔著千山萬水,卻從不曾遠離,我想念外婆的茅草房,東一座西一棟,就像大山裡的蘑菇叢,密密麻麻,自然,純樸,可愛。我想念外公的藤格子椅,小時候坐在上面玩,陽光照在掌心,彷彿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當我握緊拳頭時,它卻早已憮影無蹤,那近在手中的感覺是一場美麗的幻覺。外公把它放到院子裡的豐收瓜架下,沏上一杯茶,他坐在上面,在一旁玩的我看著外公的神態,就如一種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的人生感慨。

小學思鄉的作文 篇3

  故鄉的天很藍,少了城市尾氣的汙染,也少了高樓森林。一下子,天是那麼廣闊,我彷彿清朗了許多,連雲朵也不那麼妖嬈的炫麗多姿,變得純樸起來,還有那屬於陽光的風,風中總有一絲讓人不易察覺的甜味,倘若你中午時分在野外休息,那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清涼的風吹得你人清氣爽;陽光也最溫暖,照得你全身暖融融的,這是鄉村的風景。就算是下雨,故鄉的天空也會散發一種惆悵的灰色,雨聲彷彿也是優美的旋律,或許在窗邊聽聽雨也是一種不錯的享受。

  故鄉的水很清,是一種特有的清。蜿蜒曲折的小河彷彿把鄉村環抱起來。記憶中,我常與表叔到河邊釣魚,河底有許多五彩繽紛的鵝卵石,小魚小蝦常躲在其中。它們很滑,用手是抓不到的,所以只好用蚯蚓來釣魚。我坐在河邊,看著魚兒在水中盡情的舞蹈,可它們就是不上鉤。表叔早就沒耐性了,下河涼快去了。不會游泳的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清澈的河水環抱著他。太陽將最後的一抹餘輝撒向大地,我收起魚杆回去了。我沒有釣到幾條魚,卻釣回滿滿的一桶家鄉的晚霞。

  故鄉的油菜花很美。立春過後,地裡的油菜花全開了,黃豔豔的,一大片一大片地燦爛著,把整塊田野佈滿不留一點空隙。撲面而來的清香,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最喜歡輕風拂過,那些花兒宛如盪漾在海岸的細細的波紋、滾動著、跳躍著,仿若掬不住的水,仿若閃爍著陽光色彩的細緞,每一朵花彷彿在對我微笑,我經不住誘惑,倒在一片花海里。

  故鄉的人很純樸。在家中,每一個親人的臉上都寫滿了親切,在飯桌上,他們時不時的給我夾菜,問我有什麼需要,他們少了那種客套,卻多了一份溫馨,鄰里之間的關係也很融洽,你來我往,現在都市生活就是缺乏這種情感,或許,這就是難以割捨的一份鄉情。

  現在我已經不常回去了,但心中卻常常飄蕩起那份濃濃的鄉情……

小學思鄉的作文 篇4

  說到自己的家鄉,可能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記得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帶領同學們去湖邊採風,要求回來每人寫一篇作文。我當時還埋怨自己的家鄉為什麼沒有人家杭州西湖、安徽黃山那樣如詩如畫的景色,只是那麼簡單的幾棵樹,那麼樸素的田野,實在沒什麼可以作為作文的素材。

  隨著自己離開家鄉的時間越來越久,對家鄉的感情卻越來越深厚。那天看關兄拍的山西,也就是秋日的荒草、幾棵沒有樹葉的樹,以及藍天白雲,看著看著就有了淚滴......

  想想是什麼原因呢?一是感受到自己和別人的區別很大部分來自於家鄉的影響,也就是地方文化的影響。記得剛上大學時,一個宿舍有各個省份的同學,在一起就有比較,不同地方的人在一起有不同的價值觀和為人處事的方法。那麼我和同學不同的地方是怎樣形成的?是地方文化的影響。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是受自己生長的地方以及家庭背景的影響而形成的。因此你會對自己成長的地方深深懷念和感恩。

  二是離開家鄉後對家鄉有了更多的瞭解。瞭解了家鄉的歷史、人文,知道了每一個普通的村莊都有著久遠的故事和傳說。比如一個熟悉的開柵村,竟然是梁思成和林徽因考察中國古代建築流連過的地方。那是讓梁林和村人一起驕傲的地方。一個普通的上賢村,是孔子學生子夏到山西后在隱唐洞中講學的地方,開設了子夏書院。由於這裡的人接受了他的教育,紛紛以“賢”命名自己的村子。上賢則是子夏來後取的名字。

  三是不管家鄉是貧窮還是富裕,你的親人、老師、同學、朋友都依然生活在那個地方,依然在那個地方生活著、奔波著。那是你的血脈、你的根。抗日戰爭期間,山西汾陽的銘義中學南遷至詩人流沙河的老家四川金堂縣,流沙河對這一批山西老師印象很好。教物理的,教化學的,都是一派民國範兒。循循善誘,春風化雨。多會兒問問題,就沒有不耐煩的時候。中學時代遇上一個好老師,往往終身受益。流沙河時常感念少年求學的好運道。只是不理解,四川那麼好的地方,怎麼留不住山西人。一次說起故鄉山水阻隔,老師禁不住背過臉流淚。那一刻,流沙河理解了山西人的戀家。再窮再遠的老家,山西人都有無盡的牽掛。

  所以無論我看到家鄉的照片,還是聽到那一聲聲山西民歌,都會讓我想起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的那群人,就會潸然淚下。

小學思鄉的.作文 篇5

  我出生在瀘沽湖畔古老的摩梭山寨裡。這裡的青山秀水是祖祖輩輩的驕傲,但有時也成了我們面前的屏障與天塹。我們走出大山的人,比別人更早、更深地認識到一個人成長曆程中奮鬥的重要意義。

  我的作品是我人生的一面鏡子,在這面“鏡子”裡,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美好而神聖的。那裡有像孩子眼睛一樣清澈的瀘沽湖,有保留至今且引起世界眾多人類學家關注的奇特的婚俗,有根植於歷史深處的無以計數的故事和傳說。隨著鄉情在心中不斷“發酵”和知識水平的日益攀升,我對故鄉的情感早已不再停留在熱愛和讚美的表層上,而是在對故鄉人情物感的點點滴滴的回憶中探尋著“文化”因子。故鄉人們代代相傳的堅定樂觀的生活態度、與勞動相伴相隨的生動優美的民間歌舞、不經意間創下的豐富多彩的民俗,以及人們與生俱來的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秉性,在我的心中都打上了“文化”的烙印。

  我注意到,我的家鄉一次次成為旅遊者的目的地。他們或帶著對這片山水的好奇,或帶著對“文化 ”的關注,從一座座城市出發越山過嶺,來到瀘沽湖畔。有關專家稱此類現象為 “文化的返璞”、“心靈的迴歸”。年少時,生活在大山褶皺裡的我曾把目光投向遙不可知的山外。而現在,幾十年軍旅生活之後,我又與那些“遊子”一樣,一次次把目光投向故鄉的大山裡———懷著一位摩梭之子對母親的熱愛,帶著一位軍人對故鄉的依戀。再回首故鄉時,便在對鄉情鄉戀鄉思鄉愁的梳理、沉思、審視和開掘中不斷接近文化的根鬚,找到了作為軍人對故鄉的真性情。

  故鄉的輪廓是大山,奮鬥的歷程也是大山,我把茂盛的鄉情移植到了奉獻青春和熱血的地方,並在軍營寫下了摩梭人的驕傲和自豪。今天我依然能夠感觸到跳蕩在自己雄健脈搏中的故鄉情節。

小學思鄉的作文 篇6

  一陣肅殺的秋風吹來,帶來陣陣涼意。張籍轉過身,突然聽到一個孩子叫:“媽媽,看,大雁!”詩人抬頭一看,一群大雁正從天空中飛過。張籍不禁想起自己客居洛陽,常年不歸。這大雁明年會回來,而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回到家鄉呢?這時,街上已空無一人,只有風吹落葉的沙沙聲。

  回到家中,張籍突然想到,自己雖不能回到故鄉,但可以寫信呀。可是,提起筆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寫起。詩人的腦海裡,不斷湧現著當年離別時的情景。恨自己那時年輕氣盛,與老母離別時竟頭也不回的走了,但不知這一別何時才能再見面。。。想到這裡,詩人不覺熱淚滿盈,一時間,所有的感情都似泉水一般湧了出來,詩人把所有的思念都寄於這一段段文字中。

  終於寫罷書信,張籍又將這封信仔細地讀了數十遍,深怕自己的思鄉之情不能表達出來。這時,忽聽打更人打了三更,已是三更天了,詩人才戀戀不捨地放下信,封好,和衣睡下,可他又翻來覆去睡不著,他是多麼想讓家人快點看到這封信呀!

  清晨,詩人早早地起了床,揣著信在門口等候捎信的人。不知何時,街角傳來馬蹄聲。“來了,來了!”詩人心裡激動萬分。只見送信的年輕人跳下馬,接過信說:“您放心,我一定會送到的!”說完,正要上馬,只聽見背後一聲大喊:“請留步!”他忙回身問:“先生你有事嗎?”“我。。。我想再看一下信。”年輕人猶豫了一下,把信交到了詩人的手裡。詩人急忙開啟信,仔仔細細又查看了一遍,這才又封好交給年輕人。年輕人跨上馬,揚鞭而去。詩人站在原地,眼中已滿是淚水。一陣秋風吹過,吹落了他的淚,一滴、一滴、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