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五單元]世界遺產> 關於寫世界遺產的作文5篇

寫世界遺產的作文

關於寫世界遺產的作文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寫世界遺產的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寫世界遺產的作文 篇1

  蘇州是中國的一個經濟發展迅速的古城,蘇州城始建於公元前514年,距今已經有2518年的歷史。春秋時期在中華大地上與蘇州先後崛起的千餘座城池,現在唯有蘇州城歷盡滄桑依然坐落在春秋時期的原址上,堪稱中國城建史上的一大奇蹟,著名的史學家顧頡剛先生因此稱“蘇州城之古為全國第一”。蘇州有儲存完好的古典園林60餘處,其中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藕園、退思園這9座園林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了。

  正是由於蘇州有了這麼多的世界文化遺產,所以在多方的努力下,成功申辦了第27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可是由於20xx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肆虐,第27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被迫改在法國巴黎舉行。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主任章新勝在巴黎發表演講時指出:“雖然因為非典,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不得不易地召開,但中國舉辦世界遺產大會的決心從未動搖,中國始終相信,世界遺產大會在中國蘇州舉辦是最好的選擇了。”透過努力中國蘇州獲得了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的舉辦權。

  蘇州在獲得舉辦權後繼續周密細緻的準備各項工作,很多設施已經交付使用,最引人注目的是第28屆蘇州世界遺產大會的主會場,會場有1。25萬平方米,有黑、白、灰三種主色調組成,場內可容納800多名會議代表,具有英、法、西、荷等6種以上語言同聲翻譯系統、擴音系統、高畫質晰背投熒屏、LCD顯示屏等先進設施,旁邊還附設滿足不同會議的小會議室,而在主會議室旁邊的茶歇廳,代表們不僅可以資訊交流,還可以上網、兌換貨幣、郵寄包裹、打國際長途電話等,為了適應各國家代表的飲食需求,設有中西餐廳和伊斯蘭餐廳。

  蘇州的大街小巷路燈全部換成了古典的宮燈,每一個車站、每一個電話廳也換成了園林亭臺的樣子,讓人一踏上蘇州就體會到園林般的古典風貌。

  蘇州是美麗的蘇州,世界遺產大會在蘇州召開是每一個蘇州人的驕傲,會議的召開使蘇州走向了世界,讓世界瞭解了蘇州,作為學生我們要認真學習科學知識,長大後才有本領讓蘇州變得更加美麗富饒,到時候我們在申請N屆世界遺產大會,為世界人民作貢獻。

寫世界遺產的作文 篇2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八達嶺景區觀光旅遊。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能在八達嶺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蹟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的遼闊的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法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人民就已經開始修建長城了,那個時候諸侯爭霸,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邊界上紛紛修築了長城,叫做互防長城。我國曾經出現了三個修築長城的高峰,分別是秦長城,漢長城,明長城。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為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將原來北方的燕、趙、秦長城連了起來,並加以擴充,歷時9年修築了一條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綿延萬里的長城,這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道萬里長城。漢武帝也是為了加強防禦,“不叫胡馬度陰山”,修築了一條近兩萬裡的長城,明朝大規模修築長城達到了18次之多,全長6350公里。明長城具備三個特點,築構完備,管理完善,佈局嚴密。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就是明長城的一部分。著名的.民間傳說:烽火戲諸侯和孟姜女哭長城也是發生在萬里長城上的。如今,長城在經過幾次修整之後,基本恢復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遊客們,我們已經來到了著名的八達嶺長城,你們向遠處看,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蜓盤旋,景色十分壯觀。我們大家一起來登長城吧!你們看,這城牆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一塊有兩三千斤重。城牆外沿成排的垛子,有兩米多高,垛子上這是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前方一座座方形的建築是城臺,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是當時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這些建築是古代勞動人民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建造而成的,它凝聚著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我國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在《清平樂·六盤山》一詞中寫道:“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世界友人也慕名而來參觀瀏覽,對長城進行高度的讚揚。美國前總統里根:“長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蹟之一,確實令人鼓舞。人們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當年建造長城時需要什麼樣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的長城,早已失去軍事價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廣大中外遊客,成為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長城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徵,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產,會煥發出新的生機。以更優質的旅遊服務、更優美的旅遊環境迎接著大家的到來!

寫世界遺產的作文 篇3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神聖宮殿,宮殿中有松贊干布,統一西藏後為迎娶唐朝公主而修建的,位置在拉薩河谷中間。

  布達拉宮是一個典型的藏式族人居住住的地方,紅宮是存放靈塔,佛塔的地方,紅宮內現存有8座靈塔,每一座靈塔都美麗,壯觀,熠熠發光。

  在5世紀與13世紀的靈塔最為壯觀,5世紀的是用3000噸黃金打造而成,還有很多鑽石,13世紀是用優質的黃金打造而成,又包襄而長,因很重被放到一樓。

  布達拉宮不光景色美麗,關於布達拉宮的故事也很精彩。

  在五世紀時的西藏正處於吐魯番王朝時代,藏王松贊干布熱愛人民,國家日日變強,為了與中原人民建立友好關係引進了中原人民的文化,松贊干布決定向中原唐朝公主求婚,太宗皇讓他們回答對三個問題就可以被許婚,最後松贊干布全部回答對了問題,唐朝公主娶回了家,為迎娶公主建了999個房間,這就是布達拉宮的來歷。

  布達拉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它是世界屋脊上最美的一道風景線。

寫世界遺產的作文 篇4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帶著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沒有舞臺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答案都是——藏戲!

  藏戲是有一位叫做唐東傑布的人發明的。當時雅魯藏布江十分難渡,許許多多人都在那裡丟掉了性命,被無情的河水吞噬。於是,年紀輕輕的僧侶——唐東傑布便許下宏願,發誓架橋。可是他手頭上沒有錢啊,大家都嘲笑他。他在山南瓊結認識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組成了第一個藏戲班子。

  藏戲有許許多多的特點,如戴面具表演,藏戲的面具可多了,有白色的面具,是代表善者的純潔;有紅色的面具,是代表國王的威嚴;有綠色的面具,是代表王妃的柔順;有黃色的面具,是代表活佛的吉祥;有青面獠牙,是代表妖魔的壓抑與恐怖……

  藏戲還不需要任何道具,不需要舞臺,雪山江河、草原大地做背景,藏戲的藝人們席地而唱,不需要幕布,不要燈光,只要有一鼓,一鈸為其伴奏。他們別無所求,只要有觀眾就行。

  藏戲還在幾百年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形式:開場陳說藏戲歷史以招徠觀眾,正戲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結尾則具有慶賀演出成功之意。

  藏戲還可以表演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觀眾們在吃喝玩耍中看戲,一齣戲演它個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隨心所欲,悠哉遊哉,毫無倦意。

  這就是藏戲,大家一起去看吧!

寫世界遺產的作文 篇5

  秦始皇陵作為我國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其價值無可估量.

  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1500米處,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為研究秦朝時期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成為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坑內的陶塑藝術作品是仿製的秦宿衛軍.近萬個或手執弓、箭、弩,或手持青銅戈、矛、戟,或負弩前驅,或御車策馬的陶質衛士,分別組成了步、弩、車、騎四個兵種.秦始皇兵馬俑整體風格渾厚,健美、洗練.如果仔細觀察,臉型、髮型、體態、神韻均有差異,從中可以看出秦兵來自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盡相同.陶馬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所有這些秦始皇兵馬俑都富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曾在90年代,有人提出過,“賣幾件文物來蓋博物館”.當時,有人大代表針對文物工作的窘境,提出“賣它一個兵馬俑如何”的動議.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表現,博物館就是為了更加良好的保護文物而興建的,如果,出賣了文物,來蓋博物館,那這博物館本身就一直悲哀和恥辱.秦始皇兵馬俑本身就是一個整體,怎麼能單純因為其數量眾多,就起了“倒賣幾個又如何”的愚蠢無知的念頭.破壞了這個完整的整體,於心何忍呢?在物質社會中,也同樣不能將“賣”字作為文物工作改革的出發點和突破口.

  文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歷史的載體,是先民們智慧和創造力的見證.文物的特殊性在於其不能再生.我們固然聽說過像梵高、畢加索畫作等藝術奇葩在國與國之間拍賣過,但從未聽說過有哪家國立博物館的藏品淪落到拍賣場上的,至於拍賣珍藏了幾個世紀的頂尖的館藏文化則更是匪夷所思.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將整個民族的歷史財富出賣.也沒有任何人可以給兵馬俑定位價格,這是無價之寶.

  在20xx年,“陝西旅遊”上市以 8000萬股“賣”掉兵馬俑再次引發爭議.按照陝西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初設想,“兵馬俑”的上市借鑑的是“黃山旅遊”(600054)的模式,將門票經營權透過租賃等方式進入股份公司,進而上市融資.其中目的是開發旅遊,資金重組,但要強調的是文物有沒有經營權,文物的所有權和經營權能否分離?這才是民眾最為關心的問題所在.公司負責人一再強調不是“賣文物”,而是“賣門票”,以便於更好的保護文物.目前,這種“賣兵馬俑”的方式,仍然是一個爭議頗多的話題.

  當文物變為買賣的媒介時,是否就降低了自身的品格呢?靠著祖宗的寶藏,來融資上市是否不夠尊重歷史呢?似乎這都是我們有待解決的觀念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