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學習筆記> 教師讀書學習筆記6篇

教師讀書學習筆記

教師讀書學習筆記6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讀書學習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讀書學習筆記1

  【學習筆記】

  1、優秀教師必須對學生有思想的引領。教師的專業水準有賴於讀書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全面提高自身修養。

  2、反思經驗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學習過程中,要反思自我,促進成長。

  3、精神的荒漠化導致的是教育的貧瘠,日趨依靠規則,懲戒或者理由來維持教學。我的教育、教學是否有這一問題呢?缺失深厚底蘊的教育教學往往過於蒼白,教師的憤怒很多時候是無能的表現。

  4、培養能夠獨立思考和判斷的和諧的人。

  5、教師的專業閱讀應考慮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倡導解決問題的閱讀。

  【反思自我】

  關於讀書其實是我個人的習慣。從小學時就喜歡讀書,畢業後買書、讀書並不算少。只是在小說、雜誌上花費了太多的時間。書籍給了我嶄新的世界,更為豐富的人生體驗與奇妙的精神之旅。就專業閱讀而言,我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一、讀書欠缺持續的內在動力。缺乏堅持和明確的閱讀計劃。

  二、讀書欠缺適合的方法。泛讀、精讀的選擇等;閱讀方法同樣也需要加以學習,並在學習過程中應用,做到深度閱讀。

  三、過於功利化的讀書目的。沉下心來讀書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拓展學習】

  教師應當怎樣讀書

  一、教師的讀書觀:

  讀書不是追隨,而是要有自己的參與;

  讀書不是接受,而是要有自己的建立;

  讀書不是仰視,而是要有自己的發現;

  讀書不是揣測,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斷;

  讀書不是遵從,而是要有自己的批判。

  二、讀書的關鍵

  第一,要透過讀書,培養自己的人文素養,提高綜合能力。人文素養是一個人能力結構中的一個“軟體”,軟體往往比硬體難搞,這是計算機領域裡的常識。可以肯定,人文素養不佳將成為你的營養不良症。人文素養不僅會決定你的教學水平高低,還會滲透到你的人格與個性中,影響你的教育世界觀與教育方式,甚至造就你一系列的教育習慣。

  第二,要透過讀書,把專業知識轉化為專業能力。讀書不是讓我們成為書籍的倉庫,把腦袋變成了裝書的袋子,而是書要為我所用,讓“吃下去的食物”轉化為營養,成為你工作中的生產力。需要有一雙善於挑選知識的眼睛,更需要把人家的語言和思想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和思想的能力。

  三、怎樣讀書

  1、與文字對話。對於真正的讀書人來說,與文字對話,是一種心靈與心靈的交融,是靈魂與靈魂的對接。研究發現,傳統讀書的功能是“淺閱讀”無法替代的,它是一種深層次的學習和思考。因此,孫遜教授在《“讀圖”時代閱讀向何處去》一文中指出:“不僅‘讀圖'不能替代‘讀書',而且讀各種快餐書也不能替代讀原汁原味的原著。”

  2、讀書要讀深、讀透、讀懂。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實在是道出了讀書的真諦。

  3、讀書要講究方法。“教無定式”,好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讀書亦然。靠規律和方法能夠事半而功倍。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爆炸的今天,“漁”比“魚”更重要。

  4、讀、思結合。閱讀是與思考相隨的。中國先哲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在今天看來是依然正確的。

  5、讀、寫結合。一般來說,讀書是吸收,寫作是表達,但寫作離不開讀與思。讀與思是寫作的前提。肖川教授曾說:“造就教師的書卷氣的有效途徑,除了讀書,大概就是寫作了。寫作最能體現一個人的綜合素質。”

  6、讀書需要“意志”。白紙黑字的閱讀是個“苦中有樂,樂中有苦”的過程,沒有極大的毅力支撐,是很難將閱讀堅持到底的,所謂“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

  四、讀書的境界

  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讀書,不讀書的教師只能當庸師。但究竟怎樣讀書才能引領他們成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呢?讀書有三境界——以書為師、以書為友、以書為敵,教師每進入一個境界,便向前發展一步。以書為師的教師,讀的大部分是專業書和工具書,具有典型的功利性質,其最佳效果也只能是使教師成為一名熟練的教工;以書為友的教師,所讀的是自己感興趣的和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從中得到多方面的營養,讓教師不僅能在課堂內外給學生呈現一溪活水,也逐漸形成自身的教學特色。他們不僅能享受教育,也能享受生活,在教育和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生命方向和價值,最終必定會成為一名有個性的優秀教師。以書為敵的教師,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跳出書本而讀書。他們立足於現實,瞄準教育的未來,他們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和導航者。這時,反思型和科研型的名師、教育學者甚至教育家就誕生了。

教師讀書學習筆記2

  為豐富教師的理論知識,提高教師的閱讀素養,進一步推進教師讀書活動的深入,促進教師自身專業成長。一幼各園在寒假期間組織全體教師圍繞《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一書開展了讀書摘抄及感悟活動。

  此次活動既有初涉教壇的年輕教師,也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大家認真閱讀,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思考在組織遊戲過程中的困惑、收穫和啟發,在記錄本上認真摘抄,及時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悟。

  近日,一幼各園圍繞書寫、摘抄和反思三方面進行了讀書筆記評比。評比中,各位評委認真翻閱了每本讀書筆記,認為教師能將讀書的內容與本職工作相結合,具有專業性和實用性,並能著眼於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總結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同時對工作中出現的某些新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和思考,做到學以致用。

  為了讓老師們分享和交流學習心得,一幼各園還組織了讀書筆記集中展示。大家互相學習,積極互動,很多老師清晰規範的筆跡和具體深入的反思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讀書筆記評比活動是我園推動教師自覺成長的又一新舉措。既讓老師們透過讀書開闊視野、提升自我,還讓大家將閱讀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

教師讀書學習筆記3

  教師是知識的化身,是智慧的靈泉,是道德的典範,是人格的楷模,是學子們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換而言之,教師是學生完美心靈的塑造者。因此,我時刻以"德高為師,身正為範"這八個字提醒自我。無私奉獻、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為每顆純潔心靈的塑造而竭盡全力。

  一、樹立事業心,增強職責感熱愛教育事業。

  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們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我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以情育人,熱愛學生;以言導行,誨人不倦;以才育人,親切關心;以身示範,尊重信任”。尊師愛生,是一種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對待學生,管而不死,嚴而不厲,愛在其中。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能夠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教師愛學生體此刻“嚴”和“慈”上。常言道:“嚴師出高徒。”又說:“嚴是愛,寬是害”。對學生不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是難以培育出跨世紀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設者。“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所以,對學生不嚴不行。當然,嚴要得法,嚴要有度。慈,就是對學生要關心、愛護、寬容、尊重。充分鼓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步,使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保護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即是敬業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師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現,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師教書這個職業的具體表現。

  二、用無限的師愛,開啟每個學生的心靈。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師愛是教師務必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無限的師愛,能夠開啟每個學生的心靈。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盼的目光灑向每個學生,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和學生產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讓一切學生的心靈都感受到師愛的溫暖。

  三、用規範的言行,淨化每個學生的心靈。

  “無德無以為師。”真正優秀的教師。必須是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的人。他對祖國的愛,對學生的愛,對事業和未來的愛,都表此刻他對自我的高標準要求的落實上。率先垂範就是對學生真正的負責,就是潛夠默化、影響深遠的教育。作為小學教師的我們,肩負著培養教育下一代,為祖國的未來夯實基礎的重任。這就要求我們本身要有必須的人格魅力,而這種人格魅力表現為教師務必要有敬業精神,務必具備健康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用奉獻的人格,塑造每個學生的心靈。

  沒有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精神,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好教師,也決不可能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創造業績,作出貢獻。教師是園丁,學生是花朵,只有靠園丁辛勤無私的澆灌,花朵才能茁壯成長,芬芳世界。還有人將教師比作蠟燭,燃燒了自我,照亮了別人,默默地犧牲了自我,卻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因此教師就應是無私的。

  身為教師,我們不能把教書育人降低到只傳授知識的層面上。我們有職責、有義務從此刻做起,從自身做起,透過學習不斷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實自我,努力提高自我的從教素質。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去感染學生,以淵博的知識去培育學生,以科學的方法去引導學生,以真誠的愛心去溫暖學生,以高尚的師德去影響學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學生的完美心靈,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學生,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教師讀書學習筆記4

  有天晚上,我以近100公里的時速駕車行駛在一條兩車道的公路上。這時,一輛車以同樣速度迎面而來。在我們相擦而過的時候,我看到了那位司機的眼睛,但那僅僅是一秒鐘的事情。

  當時我想,他是否跟我一樣也在想著,那個時刻我們的命運完全取決於對方。我依賴他不打瞌睡,不被電話分心,不駛進我的車道令我的生命突然終結。儘管我們互相沒有說過任何一句話,但他肯定也是這樣依賴我的。

  我相信世界也是這樣執行的。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要互相依賴。有時候,這種依賴只是要求我們不要穿越雙黃線,就是這麼簡單。而有時候,這種依賴需要我們合作——與朋友合作,甚至是與陌生人合作。

  早在1980年,我參與了在伊朗舉行的釋放美國人質的談判。伊朗方面拒絕與我見面,堅持要透過阿爾及利亞政府在我們之間傳遞資訊。儘管我此前從未與阿爾及利亞外長有過接觸,但我得依賴他來準確地接收和傳遞資訊。在他的幫助下,50多名美國人質都安全回家了。

  科技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因此,國家之間的合作需要日益加強。20xx年,多個國家的醫生迅速行動起來,對SARS病毒進行確定。這一行動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的命運已經無法僅靠我們自己來控制了。

  我是非常注重個人責任的。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我也終於相信,在某些時刻,一個人必須依賴其他人的誠信和判斷。因此,我們必須學會這樣想:迎面而來的燈光也許不是一種威脅,而是表明這是一個分享信任的時刻。

教師讀書學習筆記5

  全書貫穿了“在教育中我們必須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的新理念。觀點新穎,論述獨到,內容豐富,是一部哲理性強而又生動活波的學術專著。

  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極堅實的進步”。

  我們需要為學生設計一種以學生好學為中心的教育體系,整個教學的目的和教學過程的終端,是學生的'主動發展,而不是教師善於教。

  美國教育崇尚創造性,不注重對兒童的規定和限制,特別是不重視作為社會的或規範那樣一些工具性知識;我國的傳統教育崇尚循序漸進,強調對兒童的規範,不注重兒童天性的發揮。

  我們要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

  我們的任務是,創造生機勃勃的課堂,建立使人迴歸自然的教育。

  教學方式“自然的,也是最好的,自然的,也是最美的”。

教師讀書學習筆記6

  《向孩子學習》這本書透過講述61個關於家人、教師互動與成長的感人故事。每個小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讓我驚歎,讓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視的,也正是我在教學活動中尚未體會到的。

  記得《向孩子學習》一書中,有這樣一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題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敘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在一個炎熱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親決定去鎮上買雪茄,一上車子,就發現兩個女兒已經像女皇般的坐好了,並異口同聲地宣佈:“我們也要去。”到了鎮上,父親下了車,並告訴女兒,待在車裡別走開,臨走前女兒請求道:“買一個蛋筒冰淇淋,好嗎?爸爸?”,那位父親沒加思考地脫口而出:“我沒有錢”。當那位父親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時候,幾乎已經把剛才兩個孩子的要求忘得乾乾淨淨,父親開啟包裝著的雪茄,抽出一支,想點燃它,打了好幾下,沒打著,這時,小女兒細小卻無比傷感且直率的質問;“爸爸,你怎麼有錢給自己買雪茄?就沒有錢給我們買冰淇淋?”這個問題讓那位父親慚愧而且無法回答,後悔、懊惱之情溢滿了整個心靈。那位父親鄭重的說道:“是我搞錯了。我實在是有錢買冰淇淋。要什麼味的?”……當那位父親拿著兩支冰淇淋回到車子上時,他吐掉了雪茄,因為此時雪茄的味道已經變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後,那位父親竟然奇蹟般的戒掉了煙。在這個小故事裡面,孩子一句無心的 話,讓自己的父親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禮,受到了一次心靈的震撼。孩子這句無心的話,充分體現了孩子純真的一面。完全沒有惡意,完全沒有想到會有什麼 後果,但正是這份純真讓給自己的父親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課,也正是這一份純真給我們讀者上了一堂有意義的人生之課。

  讀完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問:孩子的這份純真我還有嗎?模糊記得孩提時,也曾這麼天真,也曾這麼純真。簡單的思考問題,簡單的生活,簡單的用一顆純純的心來對待每一個人。孩提時的我們,就象一 張白紙,一片空白,沒有受到任何的塗鴉,所以思考問題的方式,往往比較單純,往往想的比較簡單,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也一天天豐富起來,受到各方面的 影響也越來越大,此時,思考的模式就變的複雜了,沒有那麼單純,沒有那麼簡單。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會想前想後,我們會顧左顧右,我們會考慮到問題周邊的任 何一個小細節,我們會設想問題產生的後果,我們會……瞧瞧,解決一個問題,竟然需要這麼多工序,有時顧多了往往會有事與願違的結果。所以有時純真點,簡單點未償不是一件壞事。

  現在的我們長大了,腦子複雜了,思維空間大了,但往往卻丟掉了寶貴的純真。還記得《國王的新衣》嗎?那些愚昧的大臣們,那些膽小的百姓們,明明知道國王什麼 都沒有穿,但是個個都不敢言,只有一個孩子喊著;“國王怎麼什麼都沒穿。”一個純真的孩子,匯出了事實的真相,說出了大多數人不敢說的內心話,象這個孩子一樣的純真你還有嗎?純真你還有嗎?悄悄的問問自己,失去了,別擔心慢慢把它找回來,擁有了記得要珍惜,讓我們用一個純真的心,生活著、工作著,享受著。

  在我國,以往由於受傳統文化的束縛,孩子往往被認為是幼稚的,需要指導和管教的,根本無從談起向孩子學習。但作為現代父母,慢慢的發現了孩子身上也有我們所需要學習的地方,《歡樂蹦蹦跳》中 “童言無忌逗你笑”版塊,孩子天真的話語把熒屏前每個人都逗的笑彎了腰,是的,也只有他們,不會顧忌太多現實的東西,要不,《皇帝新衣》中怎能把騙子的把 戲揭穿呢?

  70年前,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寫過這樣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陶先生的這首詩十分形象生動地把他的兒童教育思想表現了出來。在陶先生眼裡,兒童是一個個蘊藏著巨大創造潛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須學會尊重孩子、欣賞孩子,向孩子學習。

  應當說,向孩子學習,是今日父母與教師的一大課題,也是教育成功之必須。向孩子學習的前提是瞭解孩子,瞭解時代的變化。生活在資訊時代的孩子是一本內容極 其豐富的書,每一位父母和教師只有潛心研讀,才能理解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才能發現孩子的優點。例如,生活在網路時代,孩子們順其大流,在網裡遨遊,作為父母和老師,就該首當其衝,對網路要有一些適當的瞭解,才能更好的知道孩子。如果你連“ 886”“7456” “頂“等一些網路術語不明白的話,那你和你的孩子也會產生隔閡。瞭解孩子的前提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生命發展過程中的獨特規律,尊重孩子的成長需要,尊重孩 子的各項權利,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這是向孩子學習的重要保證。當孩子的言行令您不能理解時,切忌匆忙下結論反對,應三思而後行。

  欣賞孩子的優點是向孩子學習的主要條件。在充滿失敗語言的家庭或學校,是不可能向孩子學習的。與此相反,優秀的父母與教師總是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而及時、熱情地欣賞孩子的優點,則是最有效 的教子之方。欣賞導致成功,訓斥導致失敗。“你能行“如果你能經常用這句話鼓勵孩子,那麼相信他一定行,我們不可忽視每個孩子的潛能。

  向孩子學習應該成為一個教育的新理念,孩子成長的時代背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在這個背景裡面所產生的許多未知的能量對於教育而言也是陌生的,一個有時代意識的教師或者任何的成人應該務實的去向孩子學習,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教師也許不再是做知識的傳播者,因為孩子們有相當多的資訊來源,甚至超過了教師。教師成為什麼呢?一個和孩子們一同成長的生命個體,互相汲取對方的力量,包括信念、精神和有限的知識,有效地達到兩代人共同成長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