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施方案> 課題實施方案集錦8篇

課題實施方案

課題實施方案集錦8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准備工作,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題實施方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題實施方案 篇1

  一、課題名稱

  小學語文“自主、合作、學習型課堂教學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研究在學生與教師形成的學習共同體中,建立起自主建構、自我探索、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督的學習策略,透過 “生生互助”“師生互助”的學習形式,實現共同發展的高效、快樂的課堂。

  在全面推進教育改革的基礎上,我們學校將以語文學科的研究為帶動,以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可持續發展為前提,落實新課程提出的目標,促進學生自主健康的發展,調整教學關係,構建學生自主互助學習型的課堂。

  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學校已經取得了許多成績,為了進一步深化這一課題的研究,推廣研究的結果,延伸課題的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三、確定實驗年級和人員

  4-6年級全部參與研究,1-3年級逐步滲透

  本著有一定研究基礎、責任心強、有創造力等原則,在各年級、各學科重點確定以下研究人員:

  語文:李文真、趙玲芳、趙瀅、吳敏瓊、鄭蓉、林水珍

  四、研究的目標

  1、研究個體教學特色,形成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

  2、建構有效教學策略,形成教學建議和常規

  3、建立課堂評價標準,引導和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4、構建先進課堂文化,促進師生和諧健康發展

  本項研究在我們學校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氛圍。多數教師能夠正確把握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理論基礎。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下面的近期目標:

  1、讓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探索活動的最大熱情;

  2、多數教師在教學中奠定合作學習的基礎,形成學生互助學習的習慣和氛圍;

  3、部分教師形成自己個性的自主互助教學模式,並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有一定的研究方向。

  五、研究的基本內容

  (一)語文學科課型推廣與研究

  1、推廣單元授課教學模式。“單元授課模式”的研究分為三個層次:

  (1)“課型研究 ”,以一個單元為教學單位,自主確定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課型,一般用3-4課時完成一個單元的授課任務;

  (2)“學案研究”,課堂學習形式的研究,就是確定學生採用什麼方法,如何掌握知識,並落實教學效率的研究;

  (3)“反思研究”,對於一節課的反思,由過去對教師的語言和行為作重點反思,改為對學生參與程度、學生學習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2、立體式閱讀教學模式的研究。多數教師能夠接受在課堂上拓展學生的閱讀量,做到“以讀促教”。以前因為缺少讀書資料,“主題學習叢書”“語文拓展閱讀”等材料已經解決了研究的困難。

  本學期,我們規定語文教師根據年級的不同,每篇課文至少拓展1-3篇閱讀材料,具體研究的內容可以借鑑“單元授課模式”的三個層次。

  3、當堂矯正反饋。學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內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師的糾正和反饋,教師應該透過檢測,及時瞭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將正確的資訊及時地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糾正學習行為。

  4、小組劃分。為形成有效的合作小組,在編排小組的時候,一般本著優生、學困生互相搭配的原則,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也可採取兩人合作的有效做法。

  教師在充分利用合作小組的同時,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學生形成比較和諧的合作習慣,以便於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自主、互助學習。

  六、研究的步驟

  1、20xx年9月份—12月份為探索實施階段。

  每位教師在學習、討論、探究的基礎上,明確研究的內容,把握研究的方向,探索自己自主、互助、高效、學習型課堂教學的特點,並逐步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學校實驗領導小組推門聽課檢查實驗落實情況。

  2、從20xx年1月份—6月份開始,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學科特色使用階段。

  每位教師都能自如地根據本學科的特色進行授課,並且取得很好的效益,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

  3、20xx年9月—12月份,加強集體備課活動,集思廣益。

  在自主互助學習型的課堂教學中,進一步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精神,屬於學生的自由空間加大,本階段就針對在課堂操作中生髮的影響教學效率的問題進行進行集體研究,探索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本階段中,學校將組織研究課、公開課、示範課等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展評活動,並且將從中選出部分優秀教師透過研討會、交流會等形式交流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惑,及時釋疑答惑,推進課堂教學學科特色模式的順利行。

  4、20xx年1月—5月份,研究展示階段。

  學期結束前,教師們根據自己的實踐研究,要拿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個性教案,形成自己個性的教學模式。可以組織側重學案設計的評選活動。

  5、20xx年6月,研究推廣階段。

  在總結本學期的研究結果後,我們將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下學期的大範圍推廣研究方案。

  七、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本學期領導聽課的重點放在學生的綜合素養上,充分了解教師是否真正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是否給學生一點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是否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探究;

  是否給學生一個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

  是否給學生一個懸念,讓他自己去質疑;

  是否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鍊;

  是否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

  是否給學生一個機遇,讓他自己去抓住;

  是否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去發展。

  透過聽課調查瞭解教師的具體研究情況。

  透過對學生的諮詢瞭解調查教師的實際研究情況。

  2、問卷法。教導處將進行學生問卷調查,瞭解教師實際的研究情況,及時發現研究中的問題。

  3、交流法。透過教研組以及學校組織的集體研究交流,考察教師研究的具體程度。

  4、測評法。充分利用一些活動,採用一些簡便、易於操作的現場測評方式,對課堂教學效率進行實際的考評。

  八、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小學語文 “自主、合作、學習型課堂教學研究”課題實施方案,最終要透過真實的課堂,展示研究的結果。

  我們將儲存學校組織的各種圍繞課堂開展的具體活動材料,如:教學案例;課堂實錄等。

課題實施方案 篇2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背景:

  實驗是物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實驗是加深學生對概念和規律理解的重要一環,是學生認識物理規律的感性基礎,是物理教學中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重要手段,是認識事物規律的起點,也是物理實驗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許多物理教育工作者進行大量的教改實踐,都是想加強物理實驗教學,注重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但由於應試教育的強大壓力,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實驗裝置的不足及實驗技術的落後等因素,在當前物理實驗教學中,演示實驗仍是極其薄弱的環節,這種狀況將影響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必須強化演示實驗教學,提升演示效果。因此,本文從當前中學物理演示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現狀出發,從改革物理實驗教學入手,深入瞭解演示實驗的意義和操作技巧的基礎。增強每一個學生學習物理的自信心、主動性和競爭意識,為不同層次的學生營造自主活動的空間,培養科學精神,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意義:

  1.以高中物理演示實驗的研究為主線,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選擇用合適的實驗,合理地進行實驗,以便讓學生清楚地認清物理概念和規律。實驗能否達到最優目的,關鍵問題是演示實驗能否能激起學生較大的興趣,生動有趣,富有魅力的演示實驗,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新課程改革要求新的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中逐步培養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體驗,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提高,使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重點、難點

  基本內容:

  1.挖掘課本教材上的演示實驗內容。

  對教材中每個實驗進行細緻研究,對實驗器材在實驗中的作用,做到了如指掌;針對實驗設計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改進實驗模式;使實驗效果更顯著、更富趣味性,更加突出新課標要求,更具探究性和啟發性。

  2.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開發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趣味物理實驗。

  引導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物品的物理效能,結合初中物理知識,將物理課堂與日常生活二者有機結合,顯現其物理特性。透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討論,既有助於學生理解物理原理,對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絡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

  重點:

  對現有實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使得實驗更具有趣味性,成為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探究的切入點。

  難點:

  很多實驗存在效果不明顯,現象不直觀的缺點,學生觀察之後看不懂,我們要對這樣的實驗做深入細緻的研究,努力做到由繁入簡,使實驗現象變得簡單直觀,生動有趣,引人入勝,這樣才能抓住學生的心。

  三、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理論學習、蒐集相關資料並撰寫研究方案;組織論證、修改、完善方案,填寫申請表。

  全面啟動課題研究,注重過程動態管理、調控、在實踐中不斷修正研究思路,定期進行成果展示,經驗交流。

  以實驗目標為標準,對課題實驗進行科學的分析與歸納,收集、整理實驗教學案例、器材等研究資料,撰寫實驗報告,邀請專家及上級主管部門結題論證。

  四、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 研究報告,包括調查報告、實驗報告、個案研究報告。

  2. 反映該課題的多媒體課件,以及各種資料。

課題實施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按照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的總體要求,以科研促教改,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英語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培養自學能力,已經是初中英語教師面臨的問題,學會學習和發展是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英語課程標準,深入分析學情,制定本課題計劃。

  二、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指導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因此,應該把學法研究與教法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學”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真正達到《新課程標準》有關強化“學”的功能的要求。

  學習方法是學習時採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徑。學法是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和運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付出的艱苦努力,需要持之以恆的精神。只有每天堅持不懈,日久天長,學習才可能成為自覺的行為,從而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所以,學習方法並不是什麼捷徑,它只是踏踏實實、刻苦學習的程式以及在這個學習過程中的各項具體措施。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

  經驗總結、行動研究法、文獻法。

  1、經驗總結法:重視資料積累,按研究內容寫出總結。堅持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相結合,邊實踐邊思考提煉,及時總結,及時推廣。研究過程中要對研究成果進行處理和組織,要撰寫一定數量的論文等。

  2、行動研究法:用先進教育思想指導實踐,並圍繞課題問題,在課題組內組織公開教學,集體備課、評課和理論主講活動等等。根據研究目標,對研究過程中涉及的各種變數作出分析和控制。對本學科、學生作跟蹤研究,並寫出個案研究報告。

  3、文獻資料法:研讀有關專著,收集有關先進教學思想和模式的資料及論文,與新課程理念融合,藉助理論和經驗,形成合力,指導課題實驗研究,提高教學效果。六、課題研究遵循的原則

  四、課題研究遵循的原則

  1、和諧發展原則

  從學校實驗新課程教材的實際出發,在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中,必須遵循和諧發展的原則。和諧發展是指學生素質整體水平和學生個性在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中得到全面的發展,從教育論上認識則是把學生作為整體發展的人,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

  2、整體性原則

  在新課程實驗改革與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中,一方面要考慮到本學科新課程教學的目的與培養目標的設計,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到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認知能力,使得學生在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中,自然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都能得到整體發展。

  3、可操作性原則

  在課題研究中,要體現可操作性,即抓住構建新課程改革實驗背景下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這一環節,抓好英語學科新教材實驗改革中課程內容和結構的設計,改革教學方法,重建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把這些問題置於改革和課題實驗研究的突出位置。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探究出一種適合林區中學英語教學實際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及學生的學習方法”。

  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模式,瞭解全國新課改情況和初中英語教學的現狀。為本課題的研究尋找更多的理論支援

  子課題的選擇是根據我校的具體情況及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子課題:初一學年:培養學生口語能力

  初二學年:培養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和技巧

  初三學年: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興趣及能力的培養

  語音室:初中學生英語聽力的培養

  六、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

  1.透過研究,使本校英語組建設走上一個新的臺階,使本組的英語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全面的、較大的提升。

  2.透過研究,尋找英語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研究分四個階段:

  1.課題研究提出階段(20xx.9。1-20xx9.10)

  課題組成員學習《英語課程標準》、瞭解當前英語。提出本課題研究。

  2.課題研究準備階段(20xx.9--20xx.10)

  進一步查閱有關文獻資料,學習相關教育理論,為課題研究儲備豐富的理論依據。收集與本課題有關的成功經驗和個案資料。

  3.課題研究實施階段(20xx.10--20xx.6)

  (1)實踐活動,積累素材。

  (2)階段性總結。

  (3)反饋資訊,總結經驗

  4、總結階段:(20xx、7)總結材料,撰寫課題論文。

  在相關理論的支撐下,進一步檢驗課題研究的實用價值,完成結題報告,並在本校進行推廣。

課題實施方案 篇4

  一、課題的提出

  審視當前學生的閱讀現狀卻不太令人樂觀,在大力呼籲讀書的同時,老師不知道該向孩子推薦什麼書,家長們不知道怎樣的`書籍適合自己的孩子,孩子手中捧著的書則呈現或缺乏價值、或缺乏樂趣的狀態。

  我們課題研究的價值在於從兒童的心理與能力出發,分年段地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閱讀質量與閱讀樂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適應力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在於針對目前學生的閱讀現狀,提出了階梯性閱讀方式,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選擇適合的書籍,並透過閱讀指導課的形式,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地指導

  二、理論假設

  朱永新教授說過,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而童年的閱讀對於一個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文學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意味著成長的伴侶,意味著心靈的雨露,意味著精神的家園,意味著美的存在,意味著笑的源泉,意味著第二個生命。

  兒童文學是人類專門為兒童寫的,是兒童自己的“文學”,表現的是童心和童趣,使最適合兒童心靈的讀物,因而也是兒童最願意接受的。兒童文學讓人善良,兒童文學增添人審美的意趣,兒童文學會讓人孩子的心靈變得豐富敏銳,使他們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童年階段的閱讀是審美情趣和美好人性的起點,兒童文學可能影響人的一生。

  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 引領孩子在閱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三、研究目標和內容

  1.研究目標

  透過開展閱讀童書的活動,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引領孩子在閱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2.主要研究內容

  (1)、研究閱讀當前優秀兒童讀物,尋找鑑別優秀作品,從兒童哲學、兒童心理與教育目的出發,思考特定的兒童“應當讀什麼”的問題。

  (2)、選擇“共讀”童書,組織和開展班級讀書會,探索如何透過師生的共同討論,引領兒童在閱讀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方面得到發展。

  (3)、藉助家長與社會的力量,組織和開展親子共讀活動,研究親子共讀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意圖在於透過童書閱讀的研究與實踐,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進一步推進書香校園的建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研究中將採用分年段推薦、階梯性閱讀的方式開展閱讀活動。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收集有關童書閱讀的中外研究資料及他人成功的閱讀課、讀書會的案例,借鑑其成功之處,同時進行不斷揚棄,形成課題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動研究法:實驗教師研讀童書,引領學生閱讀童書,以閱讀課為陣地,課內外想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改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經驗總結法:在課題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從理性和實踐層面上總結、提煉童書閱讀的具體方法與經驗

  五、實施步驟

  研究時間是3年。

  1、準備階段(20xx.7~20xx.10)(1)分低中高三個年段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兒童階梯閱讀研究的內容與目標。(2)組織課題組教師開展童書的閱讀、選擇與推薦工作。提出若干兒童閱讀的“主題”,並把它們分配到不同的年級中。(3)總結分析學校近幾年讀書活動的經驗與成果及存在的問題,討論引進童書,進一步推進讀書活動的具體措施。

  2.實施階段:(20xx.11~20xx.1)按低中高三個年段,以閱讀課為主陣地,結合讀書節等活動對學生進行童書的推薦、介紹和閱讀指導,並由實驗教師及時做好資料的蒐集與整理工作。

  3.總結階段:(20xx.2~20xx.6)整理課題研究相關資料(活動方案、閱讀隨筆、讀書報告、學生習作、論文案例集等),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六、課題組組成

  略

課題實施方案 篇5

  一、對研究問題的實情性分析:

  永興小學處在地道的農村,其經濟、文化、交通、資訊等各方面均不及城市,跟一般的城市相比,仍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基於我校地處農村,調查小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現狀我們發現:目前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良的學習習慣確實很多。如一些學生寫字歪七扭八,馬虎潦草、字跡很難讓別人看懂;添字、錯字、漏字、落下運算子號、隨意改變運算順序、點錯小數點等等現象時有發生;數學課的課前準備不充分;不能按老師的要求預習;有些學生計算粗心大意、經常出錯,計算後也不檢查、驗算。有些學生做作業不善於獨立思考、愛抄襲別人的。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學生對作業中做錯的題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時糾正,而是走馬觀花、一帶而過;上課不認真聽講、搞小動作、回答問題的語句不完整。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成了我們刻不容緩的天職,它是學生學好數學這門功課的基本保證。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作為教師,不但要了解學生的現狀,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重要性,還要有一套培養學生習慣的科學指導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從目前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還沒有一套系統地針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的指導策略方案,因此本課題具有極高的課題開發價值,我們將在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作一番深入的探索研究。

  二、對核心概念的操作定義

  1、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覆練習形成並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

  2、數學學習習慣是人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養成的一種自覺的、主動的、持久的、自動化的數學學習行為方式,是在一定情況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些數學活動的特殊傾向。

  3、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由於全部都生活在農村,父母大都在外打工,孩子長期跟祖輩生活在一起,因祖輩溺愛過多,缺乏管教,監護無力,學習不自覺,數學學習習慣差。

  4、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透過老師的引導,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經過自己的反覆練習,從而形成的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三、研究指向與內容

  (一)課題研究的指向

  1、使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得到提高,從而改變教學方式,在教學形式上有所創新,整體提升教師業務能力。

  2、引領教師圍繞課題研究、學習、思考與實踐,尋求有效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3、透過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今後數學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

  4、打造科研型教師隊伍,幫助教師在“同伴互動”和“專業引領”中,獲得專業發展和支援,進一步形成既有研究熱情、又有一定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的

  小學數學科研隊伍,推動學校的教學研究工作走向科學發展、特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研軌道。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課前預習的習慣

  2、認真聽講的習慣

  3、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四、研究起始時間:

  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

  五、研究過程與方法

  (一)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20xx、10——20xx、12)

  1、確定研究方向,撰寫研究方案。

  2、結合現狀調查情況,撰寫開題論證報告。

  3、組織課題的開題工作。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20xx、1——20xx、10)

  按計劃實施研究,紮實開展各項研究活動。

  1、確定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的具體目標。

  2、查詢並學習相關文獻資料。

  3、組織相關的交流、研討活動。

  4、定期對課題進行小結、反饋與評估。

  5、收集整理論題研究資料,提煉研究成果,完成階段報告。

  第三階段:總結結題階段(20xx、11——20xx、12)

  1、課題資料的歸納與彙總。

  2、收集整理案例、隨筆等相關資料。

  3、撰寫研究報告。

  4、申請結題鑑定。

  (二)研究方法

  1、調查法。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習慣的問卷調查表或訪談記錄表,或透過學生作業、日記、讀書筆記、試卷、圖畫、手工作品等,分階段對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2、觀察法。按照本課題研究的目的、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作出準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收集掌握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情況。

  3、實驗法。在日常課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反覆提醒、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從中觀測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情況,揭示其中的因果關係和教育規律。

  4、個案法。選取不同類別的學生代表,連續進行追蹤瞭解,以研究他們乃至全體學生學習習慣的發展變化情況。

  5、行動研究法。研究工作與學校的日常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在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開展活動,採取邊實踐、邊研究、邊總結、邊提高的做法,最終實現課題研究目標。

課題實施方案 篇6

  一、 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情境”主要源自中國古代文化(美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就是有情之境,和諧之境.情境教育實際是為受教育者創設一個可以激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的環境。對它的研究國內外已有很多。美國教育家杜威就十分重視情境教學,他主張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境,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和教師正在對情境教學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教學,並取得了效益。譬如上海育才中學1977年試行的“八字”教學法;我國學者黎世法建立的“六因素單元教學”。法盧仲衡教授領導的中學數學自學輔導教學實驗所總結出來的“數學自學輔導教學方法”。胥長辰、劉學浩提出並論證的“學導式”教學方法,還有我們提出的“講練工程”等教學模式。課堂匯入作為教學情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它作為專門的課題去進行研究還不夠深入,值得在教學中進一步探索,總結經驗。

  二、 選題意義

  這裡所說的問題匯入模式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創設和運用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教師透過直觀手段與資訊科技相結合等手段,營造適宜的氛圍,激起學生的情趣,把學生的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充分鍛鍊自己,提高自己。

  三、 研究價值

  1、保障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透過創設問題匯入模式,可以將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直觀地顯現出來,幫助學生從數、形兩方面加以考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各種教學手段的引入,使學生在猜中學,做中學,改變了傳統課堂中的聽中學的單一局面,學生可以自主觀察、思考,學習形式的多樣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學習。

  2、轉變學習方式,發展學生數學探究能力

  學生一改被動接受的狀態而變得主動活躍,親身感受和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在參與的過程中,在自主的、積極的探索活動中,獲得情感體驗,不斷髮展自身的學習數學的探究能力。

  3、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 促進教師對於教材的解讀。

  四、 研究目標

  透過創設問題匯入模式,引起學生心理的認知矛盾衝突,並使他們意識到,經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解決這種矛盾的衝突,從而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起學習的動機,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使課堂成為鍛鍊學生才能,增長學生知識,培養學生個性的場所,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研究內容

  創設問題情境———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且與我們息息相關《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出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就要求教師聯絡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去設計富有情趣和有意義的教學活動。教師要善於捕捉“生活現象”,聯絡“生活畫面”,設計“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去感受客觀事物。創設各種情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生活中的許多數學現象學生不易理解,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實踐,將思維啟迪與操作相融合,引導學生親歷、體驗,達到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具體思路如下:

  (1)根據教材內容,確定整合模式

  根據教材內容,或是在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階段,或是在知識的拓展與應用方面,創設教學情境,從而確定整合模式,為學生的主動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 制訂教學設計方案

  根據認知學習理論預先制訂教學設計方案,從而避免盲目的實踐探索。由課題組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就教學設計的方方面面進行詳細論證,最後形成教學設計方案。

  (3)教學設計方案實施與反饋

  邀請校教研室及校評議組、校課題組、其它教研組老師參加聽課、評課活動,並對課題開展情況提出批評與建議。

  六、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

  我們提出了創設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匯入模式,在研究方向上有以下側重:(1)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課堂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教師的問題意識,提高教師把教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的能力和技巧。(2)透過問題教學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達到全面發展。

  七、研究物件、研究方法

  由於課題組每個授課老師都是帶兩個平行班,每人分別取一個班做實驗班,一個班做對比班,再綜合分析各個老師從實驗中得出來的具體資料,這樣可提高可信度,實驗準備在本校高二年級進行。

  本課題主要運用情境化、實地性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在進行具體專案的研究時,則根據不同的研究領域及其特殊性,運用相關文獻法、行動研究法、調查法、案例研究法等開展研究。

  (1)行動研究法:開設研究課,並加以深入分析,透過課後教師評議、學生反饋情況提出改進方案,再開設研究課,繼續探索,逐步完善數學教學匯入的新模式。

  (2)調查法:透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研究課的教學效果作出評判,為下一輪行動提供借鑑。透過與各種型別學生交談,瞭解學生對課題研究課的看法,以彌補問卷調查法的不足。

  (3)案例研究法:通過了解開課、聽課老師的觀察結果,對課題研究課的教學情況作定性判斷開展案例研究。。

  八、技術路線

  我們的研究過程將分如下幾個步驟進行:

  1.課題準備階段

  ①成立課題組,蒐集有關教學匯入模式的文獻資料,總結同一研究領域的已有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完成課題設計方案。

  ②學習與創設問題匯入模式有關的理論依據,積極開展理論學習與教學研究,認識匯入新課時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③邀請專家為教師作講座,提高認識,解放思想。

  2、研究課題如何開題

  本課題正式立項後,將重點進行資訊化平臺搭建工作的研究,進一步明確研究方向、理清研究內容、調整研究方案。查閱已有的研究成果,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認知心理學理論,增強教師在網路教學中的作用。抓住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學生的學習方式設計、師生互動設計、自動答疑設計、教、學評價設計等幾個方面開展研究,做好開題工作。

  3.實驗研究階段

  按方案和計劃開展實驗教學研究,加強集體備課,同一教師備課過程對本節內容共性的認識,要求共性的東西在課堂上要落實,再有個性的發揮,設計教師具有良好活動情境的教案,探求情境設計的最優方法。並且圍繞課題的基本價值取向和各項內容開展研究(期間進行不定期的成果展示與評估),完成有關論文、教育教學案例和音像資料等。在研究過程中

  及時總結,積累資料,寫出階段性總結及召開階段總結交流會。

  4.總結階段

  系統分析整理資料,總結、鑑定實驗成果,完成結題報告《創設問題匯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整理課題研究的相關成果(論文和案例、有關影像資料等),籌備結題。

  九、實施步驟

  1、 前期準備:

  20xx年4月3日-4月15日 課題申報和可行性分析,提出課題研究方案,組建研究隊伍。丁蘋年負責

  20xx年4月16日-4月30日學習製作課件的軟體的應用。尹玉枝負責

  20xx年5月1日-6月1日對“當今社會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進行調查,並整理調查報告。周婧負責

  20xx年6月2日-7月15日課題相關材料的收集。楊景豔負責

  20xx年7月16日-8月30日進行第一專題《資訊科技背景下創設教學情境,啟用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楊景豔 王彬負責

  2、 中期研究:

  20xx年9月-10月 進行第二專題《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幾點思考》的研究

  20xx年11月-12月 總結、彙報

  20xx年1月-2月 進行第三專題《創設問題情境的實踐與研究》的研究

  20xx年3月-4月 總結、彙報

  20xx年5月-6月 進行第四專題《創設問題匯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的研究20xx年7月-8月 總結、彙報;撰寫研究報告。

  3、 後期綜合、評估:

  20xx年9月-10月 綜合四個專題的研究結果與研究報告,做結題準備

  20xx年11月-12月 申請結題

  十、課題研究的成果

  1、 階段成果名稱

  1.1 《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幾點思考》,由丁蘋年負責;

  1.2調查報告《當今社會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的調查》,由周婧負責:

  1.3《資訊科技背景下創設教學情境,啟用數學課堂教學》,由楊景豔負責;

  1.4《創設問題情境的實踐與研究》,由孫志新負責;

  1.5《創設問題匯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由楊貴枚負責;

  1.6研究報告《創設問題匯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由王彬、尹玉枝負責。

  2、最終成果名稱

  2.1《創設問題匯入模式 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由丁蘋年、 周婧負責;

  2.2《創設問題匯入模式 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由楊貴枚、楊景豔負責;

  2.3《創設問題匯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由王彬、孫志新、尹玉枝負責。 十一、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組成結構

  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 丁蘋年: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高階教師;

  副組長 楊貴枚: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一級教師;

  組員 楊景豔: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一級教師;

  王彬: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一級教師;

  孫志新: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一級教師;

  周婧: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二級教師;

  尹玉枝: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二級教師。

  課題研究小組:

  組長 丁蘋年: 13年教齡,中學高階教師。現任學科組長,有豐富的教學和教學管理經驗。

  楊貴枚:11年教齡,中學一級教師。現任高三數學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楊景豔:9年教齡,中學一級教師。現任高三數學教師,教學能力突出。

  王彬:7年教齡,中學一級教師。現任高一數學教師,知識結構全面。

  孫志新:9年教齡,中學一級教師。現任初中數學教師,掌握熟練的教學技能。

  周婧:5年教齡,中學二級教師。現任高二數學教師,教學理念新。

  尹玉枝:4年教齡,中學二級教師。現任高二文科數學教師,計算機水平高。

  2課題組分工

  丁蘋年:主持課題研究的日常工作,調配課題組成員的分工,制訂課題研究計劃與進度,負責專題保障課題研究正常執行。

  楊貴枚、楊景豔:進行教學實踐,參與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實踐教學相關課例、資源庫等的建立與拓展。

  王彬、孫志新:收集資料,設計並參與課題相關教學實踐,相關教學資源的準備等工作,參與撰寫實驗報告。

  周婧、尹玉枝:整理課題研究中的過程性檔案,包括文字材料及撰寫總結、結題報告等文字材料,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實踐,整理課題研究中的過程性檔案,包括問卷調研過程等。

  十二、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首先,課題主要參與者都是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都在一線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且分佈在不同的的年級,是我校青年教師中的骨幹力量。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基礎和比較豐富的經驗。參與者一直在研究教學改革方面的問題,對課堂教學以及學生也都有相應的研究,能夠很好的理解課程的新理念。課題組成員均有較高的寫作水平,擅長將研究發現提煉出研究成果。課題組成員年齡結構合理,精力充沛,為課題研究提供保障。此外,課題組成員思想要求進步,積極進去,敬業愛生,不斷追求自身的發展,在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同時迫切希望從事教科研工作。這也為課題研究能夠高質量的完成提供了主觀保障。

  完成課題的客觀保障條件:

  第一:學校有教師機房,學生機房,班裡有大螢幕,教師可以隨時上網查閱資料也可以隨時應用多媒體與教學想結合進行教學研究。

  第二:課題研究方法多樣化,適合不同問題的探究和解決。文獻法有利於瞭解此類課題的研究現狀、前沿動態和指導課題的基礎理論;調查法有利於研究者在課題實施中發現個案的特色,規律性的東西,以便提煉和總結打下基礎。這些都為課題研究的進行和順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三:我校領導非常支援課題研究工作,對於課題研究中的合理需求學校都能給予幫助和滿足。

  我想,有這樣好條件的學校,有這些支援教育科研的領導,還有這些基礎理論的指導,更有這些勇於探索、不怕困難的老師團隊,我們的課題研究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課題實施方案 篇7

  作文教學難,這是不爭的事實。難在何處?語文教師用一大堆理論與模式來指導學生寫作,這本身就有問題。作文是學生張揚個性、舒展心靈、表達思緒的過程,但是教師指導的缺場勢必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將原本屬於學生的權利歸還給學生,這本來是無可非議的,但是把教師應有的權利(抑或說是責任)也一併交給學生,這就值得商榷了。針對以上的具體情況,我們重點進行了作文自評方法的實驗和研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學一直是令語文教師傷透腦筋的難題。傳統做法是教師對學生的作文從字、詞、句到立意、構思、選材等諸多方面逐一精批細改,然後寫出評語,再給出等級或打出分數。學生拿到被教師修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後,一般看一看分數後,就將作文字丟在一旁。至於老師為什麼要這樣批改,自己在這次作文評改中有哪些收穫,就不再研究無人問津了。

  “精批細改”的方法的確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作文評改成了貫徹教師寫作意圖的過程,學生則變成了被動接受的容器。學生自己修改習作的積極性逐漸消失,創造性自然泯滅。久而久之,教師越改越累,越改越煩,而學生卻養成依賴、怠惰的習慣。既然語文教師不辭辛苦,學生又何必搜腸刮肚、絞盡腦汁?作文修改事實上已經名存實亡。學生作文模式化、臉譜化也就不足為奇了。如何有效的改變這一現狀,使學生積極、樂觀的投入到作文評改中來,這是語文教師必須直面的一個問題。

  二、課題實施目的

  “文章不厭百回改”。當學生寫完作文初稿以後,教師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袖手旁觀,而應該“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即培養學生自評自改和互評互改的習慣,提高學生評改作文的能力。因此我提出了讓學生自己評改自己的作文。這就是作文自評方法,所謂作文自評方法,就是讓學生自己評改作文,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學生透過借鑑優秀作品,感知自己的習作並進行比較。透過對內容、結構、寫法等分析,找出關鍵問題加以修正,再從字、詞、句、段、修辭等方面逐步進行修改,使習作成為一篇合格作品的作文評改方法。

  這種方法能夠讓學生參與到作文評改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在作文評改過程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找出作文中的問題,準確修改,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體現。本方法重視“評”──“逐條評”“綜合評”“說一說”等,在會評的前提下去改,使“改”的目的更明確,“改”的行動更自覺。因此評是改的前提,改是評的歸宿。

  三、課題研究方法

  作文自評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的活動,重在實踐,因此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動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透過作文指導、修改的反覆實踐,發現規律,查詢不足,總結經驗,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四、具體做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在作文評改時,教師精心準備,採取“簡要總評-逐條引評-綜合評價-自己修改-互改交流-編輯成集”這幾個環節進行。

  (一)簡要總評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透過教師對全班作文的簡要總評和提示,使學生明確評改重點,集中注意力,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評改。

  方法、步驟如下:(1)出示“作文目標”,引導學生回顧本次作文要求,使學生迅速進入作文情境。(2)教師簡要評價初稿,指明優劣所在。這一步就要提醒學生:他們的作文可能在這些方面出現了問題。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了這些方面,下面的評改也就有的放矢了。

  (二)逐條引評

  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本次作文各方面的要求,發現自己作文各方面存在的問題,學會評改的具體步驟和方法。

  這一環節的步驟和方法如下:依據“作文目標”各條排列的先後順序,對重點條目(“簡要總評”時指出存在問題的條目)逐條進行討論,引導學生逐條評價自己的作文。這個環節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逐條評價。讓學生一下子就找出自己作文各方面的問題,是很難做到的。因此,必須引導學生一個方面一個方面地去評價自己的作文,將問題各個擊破。例如評價“條理”是否清楚時,就暫不牽扯其他方面的問題,等評價完了“條理”後,再評價其他方面。

  2.要依據“作文目標”的順序評。“作文目標”各條排列的先後順序,基本反映了作文的程式,也是評改作文應遵循的順序。依據“作文目標”順序評改,有利於學生掌握評改方法,形成評改能力。例如,對前例作文易出現問題的幾個方面,應按“選材→條理→兒童語言”這樣的順序去評改。

  3.評價每一方面時,遵循從“評他”到“評己”,從模仿到獨創等規律。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讓學生回顧這一方面的要求。

  (2)列舉正、反例子(包括“病例文”),讓學生比較評價,並對反面例子(包括“病例文”)進行修改,使學生明確怎樣符合要求、怎樣不符合要求和怎樣修改。對“病例文”的評價,可在出示的大“作文目標”本條後面打上相應的符號(如符合本條要求打“√”,不符合本條要求打“×”等),以防“綜合評價”時忘記對本條的評價。

  (3)教師指出學生本次習作中這一方面出現的各類問題,提醒學生“對號入座”,檢查自己的作文,讓學生說一說這方面做得怎樣,並提醒學生也在自己的“作文目標”本條後面打上相應符號。例如評價“選材”這一方面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①引導學生回顧兒童生活,找出自己最精彩的片段進行交流。②回顧課文《心聲》選材的特點;出示一些學生習作中選材成功或不成功的片斷及“病例文”,讓學生比較分析並討論修改。③教師概括指出學生本次習作中沒注意選材的各種表現,提醒學生對照檢查自己的作文,讓他們說一說是否注意了選材,並作上記號。這樣,學生就真正知道自己的作文在這一方面做得怎樣;如果有問題,也就知道怎樣修改了。

  (三)綜合評價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使學生從整體上清楚自己作文的優缺點,以便以整體著眼,改好寫得不足的部分;學習評價作文的方法,提高評價能力。步驟和方法是:

  1.指導學生綜合評價未修改前的“病例文”。要求學生先說優點,再說缺點,優、缺點都要按照“作文目標”的順序說,使學生學會綜合評價的方法。

  2

  .讓學生運用綜合評價“病例文”的方法,將“逐條評價”自己作文的情況綜合起來,作出“綜合評價”;讓學生說一說,教師再給以指導。這樣,學生從整體上清楚了自己作文的得失,也就能全面而有重點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了。

  (四)自己修改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學生透過自我修改的實踐,改正作文中的問題,掌握修改的方法,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方法是:提醒學生依據“作文目標”的順序,逐條修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對“差生”給以具體指導。

  (五)互改交流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使學生相互啟發,相互借鑑,相互促進,激發興趣。

  步驟和方法是:1.互改。讓學生同桌,或小組內,或自願結對子交換評改。2.交流。讓學生談一下修改情況──怎樣修改的和為什麼這樣改。

  當然,學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教師還要因材施教,使學生人人過關,個個進步。這就需要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情況,對自評自改後仍有問題的作文,還應進行必要的“師評”指點,並要求在“師評”指點後再進行自改或互改等,直至人人“過關”。

  (六)編輯成集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髮現自己寫作的閃光點,培養自信心,激勵上進,在編輯優秀作品集的過程中培養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步驟和方法是:1.精選自己作文中的精彩詞語(寫出句子在該詞語下面加著重號)、句子和段落。2.精選他人作文中的精彩詞語(寫出句子在該詞語下面加著重號)、句子和段落。3.從全班學生的作品中精選優秀作文。4.將上述精選內容抄寫或列印在活頁紙上。5.班級分成幾個寫作小組,輪流為每次作文精選的內容寫前言、編目錄、編頁、補白、插圖。6.編輯成冊,全班交流,存檔。

  五、課題實施步驟

  為確保課題順利實施,特安排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階段(20xx.10~20xx.12):準備學習階段。在這個階段,主要任務是寫出實施方案,蒐集有關作文評改方面的資料。實施方案要本著切實可行的原則制定,突出實用性。

  第二階段(20xx.1~20xx.12):研究實施階段。這個階段的工作最重要,需要蒐集整理第一手資料。選取優秀的文章作為典範,從詞、句、結構、寫法、詳略、修辭等方面進行研究和評改,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將作文教學滲透到教學中去,發揮課堂練筆的優勢訓練學生寫作。在作文自評過程中,總結經驗,寫出階段性總結及論文。

  第三階段(20xx.1~20xx.6):經驗總結階段:將實踐的具體情況寫成文字材料,上升到理論高度。將課題實施的過程中的第一手資料進行歸檔整理。

  六、預期目標

  1.總結作文自評的得失,寫出作文自評法的研究論文或研究報告。

  2.徵集作文評改經驗的教學論文,編輯內部交流學習的資料。

  3.構建初中作文評改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傳統作文評改方法。力爭使成果在較大範圍內推廣。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實施作文自評法,可以貼近學生實際,使他們敢於動筆,易於表達,勤於修改,樂於交流。在參與作文批改的過程中悟得方法,習得真知,獲得樂趣,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

課題實施方案 篇8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本課題是在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是透過研究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和最佳化。因為教學方式的變革,關係到我們教育的質量,因此我們要以高度的熱情和端正的態度,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實施課改,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國家《教育科研“xx”課題指南》第41項推薦課題為“新課程背景下各學科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我們的科研課題《歷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實驗》可以說是這一課題的子課題,是對這一課題的細化落實。這一課題的完成,將有助於實現現有主要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整合和最佳化,有助於教師對當前先進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的全面掌握。

  二、研究的目標:

  熟練掌握現有歷史學科的主要先進教學模式,分析評價整合,併力爭推陳出新。

  三、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課題選項貼近我們的工作實際,課題組成員都是一線帶課教師,教育科研可以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其次,科研課題資源豐富。

  再者,學校對教學科研重視支援,本校是省級教學示範校,有著良好的科研工作環境。

  最後,課題組成員搭配合理,從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到年富力強的年輕教師,從具有高階科研水平的碩士到初具科研能力的學士,是完成課題研究的人員保證。

  四、研究的方法和步驟:

  (一)實驗物件:結合課題中的具體模式,我們將在三個年級同步或逐步進行實驗開展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採取資料文獻法、調查法、課堂教學實驗和觀察對比等一系列的方法,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路子。

  (三)研究步驟及任務:

  整個研究分五個階段進行。週期為一年(20xx年1月---20xx年12月)。

  第一階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科研資源蒐集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透過各種可能的渠道盡快盡多地蒐集各地各校各種形式的教學模式資源,渠道主要是利用報刊、雜誌、網路、圖書館、人脈關係等,方向主要是名校名師和教育科研專家等,形式包括文字資料如論文、經驗總結交流材料、教學科研心得、各地各校的機構網站和校園網的內部檔案,網路影片和音像製品(如各省課堂教學優質課評選的優秀教學案例特別是近年山東省高中歷史優質課評選中的優秀課例,各地培訓教師使用的優秀教學案例等)。

  第二階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第一分析實驗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利用上學期的教學時間對先進的教學理念策略模式進行教學實驗。教學實驗首先是觀摩組內成員的觀摩研討課,課後共同研究討論,改進完善課型,然後在完善的基礎上由研究小組成員執教示範課並形成影片作為階段性成果。在實驗的同時逐個形成教學模式的總結性報告。

  第三階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一期實驗總結,科研資源再蒐集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利用暑期對上學期的研究實驗進行階段性總結。併為下學期的進一步研究做好基礎性準備工作。

  第四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第二分析實驗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利用下學期的教學時間對餘下的先進的教學理念策略模式進行教學實驗。在實驗的同時逐個形成示範課教學影片和教學模式的總結性報告。

  第五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結題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整個課題研究進行全面性的總結。對過程性和階段性資料進行系統化整理。在對前期階段性研究成果整合的基礎上形成最終成果,包括結集光碟和結題報告。

  在研究過程中,會根據研究的進展情況適當進行各階段以及階段任務的調整,但儘量保持研究過程的不間斷性。

  五、科研成果形式

  1、教學案例個案分析資料;2、課堂教學展示影片光碟;3、結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