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德> 實用的中華美德的作文四篇

中華美德的作文

實用的中華美德的作文四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華美德的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華美德的作文 篇1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被稱為“禮儀之邦”,而從我們身上應該有一種自己的美德。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孟子等著名人物強調了一個問題:道德,是每個人應有的。一個有美德的人才配稱得上“中國人”。

  在中國文化中,美德,在各個人物中都非常重要:如荊軻為報太子丹知遇之恩,孤身一人進秦國刺秦王,這也是美德;諸葛亮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為蜀漢基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被世人稱頌。

  現如今,我們中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我認為在學習成績以外,最重要的是道德。

  也就是說許多的中學生抽菸、喝酒、閱讀不良資訊,這都是不注重美德的修養,還有自身的原因。美德在於一點一滴的積累,而且還有自身對美德的信仰、尊重、崇敬。

  將中華美德學習,並實踐,是我們中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唯有將美德發揚至上,才能使中華文化有進步,我們才配做一個有道德、責任的中學生。

  小羊跪下向母羊吸奶,烏鴉尚知將腹中的食物吐出給自己的父母吃,何況我們人類呢?在如今的社會里,打罵父母,甚至殺害父母。

  這些人難道有良知有道德嗎?這些人沒有道德,更何況美德呢!人生在世,百事孝為先,孝順也是美德,徐庶為了母親不被曹操殺害,毅然為了救母親而降曹。

  有許許多多的孝順的事例被後人傳送,學習他們的美德,學習他們的孝順精神,讓他們的故事永遠流傳吧!

  中華美德,經久不衰的美德,用我們誠意去學習美德,做中華美德的傳人,使我們所擁有的美德文化,更加輝煌,更加燦爛吧!

中華美德的作文 篇2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優良道德傳統的偉大民族。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包含著極為豐富的內容。千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形成的傳統美德深深熔鑄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如何在傳統美德教育中傳承中華經典文化,是擺在當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筆者透過實踐和思考,對在小學教育中傳承經典文化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傳承經典文化,弘揚中華美德的深遠意義

  1.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經典文化的傳承

  中華民族的祖先曾追求這樣一種境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今天,人類正處在社會極具大變動的時代,回溯源頭,傳承命脈,相互學習,開拓創新,是各國弘揚本民族優秀文化的明智選擇。

  事實證明,一個具有優良文化信仰的民族,才是一個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民族,才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民族!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有它的許多珍品,許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寶貴思想。比如,強調仁愛、強調群體、強調和而不同、強調天下為公,特別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民為邦本,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世代相傳,所有這些,對家庭、對國家和社會都起到了巨大的維繫和調節作用。我們希望,透過對學生的國學教育,使他們可以繼承傳統文化中的高尚品質,尋找中華文化的根基,重塑自己的精神世界,崇高其信仰,端正其品行,偉大其理想,豐富其人生。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承繼先賢,澤被後世,讓我們的子孫能生活在一個更加和平安定和繁榮昌盛的世界裡。

  2.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需要經典文化的洗禮

  毋庸諱言,在現代化程序中,伴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出現了很多社會道德和價值觀念方面的問題,有人稱之為信仰危機、信任危機、道德危機、生態危機。腐敗孳生蔓延、貧富兩極分化、生態環境惡化、社會誠信缺失、犯罪率上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遭受挑戰和破壞等等,這些發展中的問題使人們享受物質生活日益現代化的實惠的同時,也承擔著精神上的煎熬。

  而儒家學說其思想核心是仁、德。孔子說:“仁者愛人”,強調對人要有仁愛之心。作為道德規範的“仁”,要求人們以仁愛之心對待他人,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形成相親相愛的和諧人際關係。孔子又說:“為政以德”,要求施行德政。施行德政,首先要求為政者自身有德,追求道德的完美。“吾日三省吾身”、“慎獨”等,就是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近年來,現實生活中出現的金錢至上、誠信缺失等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使我們越來越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調仁愛,強調群體,強調和而不同,強調天下為公,特別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民為邦本”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待人之道,以及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這些都越來越重要。傳承經典文化,能夠增強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與凝聚力。

  3.民族團結的協調發展需要經典文化的促進

  傳承經典文化,弘揚中華美德,有利於加強中華民族的大團結,有利於促進祖國統一。中華民族的子孫不管你現在生活在哪個國家,哪個地區,哪種社會制度之下,但對以儒學為中心的傳統文化的尊崇是一致的。大力推行和弘揚儒學就可以把世界各地的華人聯絡起來,團結起來,拋開政治信仰的分歧,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與繁榮出力盡智。

  二、小學教育中傳承經典文化,弘揚中華美德的價值

  梁啟超曾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可見,讓我們的孩子從小接觸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積澱豐富洗練的民族語言,領悟博大精深的中華智慧,感受靈活機敏的處世哲學,陶冶高尚寬廣的道德情操,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而許多燦爛的文化遺產則是歷練人生的寶貴精神財富。

  如音韻和諧,言簡意深的《弟子規》《三字經》《朱子家訓》等,敘事、融情、傳道、明理,在聲情並茂的誦讀中,學生自然體驗到生命的意義,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諦,處世的原則,懂得了什麼叫仁愛、孝道、禮儀、誠信、奉獻、盡責、利民、報國……經典凝練的中華成語彙聚了古人的智慧,闡明瞭千古良訓。或針砭實事,或促學啟智,或敦品勵行……

  總之,在歷代經典名作的誦讀之中,既是文學的積澱,又是心靈的洗禮;既是章法的感悟,又是人性的完善;既是意境的感受,又是精神的傳承;既是氣節的體悟,又是意志的磨練;既是壯行的激勵,又是理想的源泉!

  三、小學教育中傳承經典文化,弘揚傳統美德的途徑

  1.科研引領

  將兒童經典誦讀作為學校的教育科研課題來抓,旨在提高全體教師的責任意識,從教育科研的高度使經典誦讀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有方案、有行動、有檢查、有反思、有提升,真正落到實處。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提升,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提升到理論層面來認識。使經典誦讀,美德薰陶與教學科研課題、德育科研課題有機結合,以課題促教研,以教研促發展,從而實現博學啟智,立德樹人的願景。

  2.學科滲透

  語文學科是經典誦讀工程的主要載體,透過傳統名篇的學習,誦讀課的開設等,最終實現以語文學科為龍頭,其他學科適時滲透,有機整合的原則,形成全校師生的大教育觀,從而實現“傳承經典文化,弘揚傳統美德的目標。

  3.校本研發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將《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分學段納入各年級誦讀計劃,並整合相關資源,開展主題單元性資源整合,從而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4.環境薰陶

  所謂環境薰陶包括軟環境:學科教育的滲透、學習氛圍的營造;硬環境:校園文化佈置等。在這兩方面為學生創造一種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經典誦讀的魅力與價值。

  5.活動凸顯

  透過詩詞擂臺賽、勵志故事宣講、讀書彙報會、每日名言、主題班隊會、歷史名人故居參觀等活動,強化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家庭、社會的交流。

  6.家校相通

  使經典誦讀成為一種習慣,成為生活的需要,成為學生學習的自覺行為,實現學校學習和家庭學習的有機整合。

  7.學用結合

  引導學生關注時事,心繫國家,情牽社會,學習致用。如開展討論:《論語》與人生、“朱子處世”與現代社會的人際關係、談古論今說誠信等。再如讓學生走入社群,開展“國學小博士”、國學小講堂等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又鍛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體驗到了經典誦讀的價值。此外,還可以透過生活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將現實生活和傳統美德、傳統文化聯絡起來,提升全體學生的公民意識,道德意識,從而樹立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總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世界一筆豐厚文化遺產,對人類的進步和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更影響著世世代代中國人。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振奮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整個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華美德的作文 篇3

  當今世界已進入了資訊化時代、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然而,眾多人們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道德教育,特別是德行教育。

  從家庭、學校到社會,只重視智育而忽視德育,因此出現了德行危機。人們大聲疾呼,要恢復中國人固有的傳統美德,諸如公正、誠實、良知等等。

  社會上的許多現象讓人感到震驚,例如12歲的孩子販毒、14歲的女孩子生孩子、16歲的中學生殘忍的殺死母親,…;雖然他們和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感受陽光雨露,可是,他們純潔的心靈被汙染了,從小就喪失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走上了邪路。

  舉幾個身邊的例子:乘車時,學生在那裡安然的坐著,卻不給身邊的老奶奶讓座,甚至有時在車內能聽到人們大講髒話,互相彼此漫罵,隨地亂扔廢紙……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為,文明離他們越來越遠,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他們身上也消失殆盡。

  現在人們的物質生活好了,可以買私人小汽車、洋房、名錶…可是精神生活卻極其貧乏,有些人總愛佔小便宜,公共汽車的.投幣箱裡被扔進了多少假-錢和殘幣,又有一些人用五角錢來充當一元錢,雖然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硬幣,卻反映出人們的文明修養該是多麼的匱乏。

  現在外國人都能學習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發揚我們的優良傳統,那我們更應該將它發揚光大,世世代代流傳下去,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進步。

  隨著我們國家不斷的重視文明教育,我們的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傳統美德在不斷的弘揚。比如:希望工程越來越紅火,扶老攜幼、拾金不昧、孝敬父母…的文明現象層出不窮。

  所以,作為祖國的新一代,我們做一個講道德的小公民,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我做起,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我們身上繼續發揚光大。

  

中華美德的作文 篇4

  記得從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老師就給我們講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美德故事,教育我們要學會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然而,時至今日,接受多年教育的我們,即將踏入社會成為建設者的中專生,卻依然沒有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讓我們感到深深的憂慮。上週校會上,當學校領導公佈我校一年的水費高達18萬元時,同學們一片震驚,就好象聽了一個天文數字。

  然而,這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想想同學們日常用水時,對水資源極不珍惜,整盆的清水被倒進了下水道,洗一件衣服要好幾盆水,而用完水龍頭不隨手關好更是平常的事。就因為大家不注意節約用水,給學校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同時,又使自己養成了不關心集體、浪費用水的不良習慣。

  上週,剛好輪到我們班負責餐廳值日,在打掃餐廳衛生的過程中,我親眼目睹了一幕幕令人心痛的鏡頭:整塊的饅頭、各種各樣的炒菜、吃了一半的盒飯、以及只吃了幾口的包子,被大量的扔進垃圾桶裡。或許有的同學會說:“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浪費點算什麼?”可是,大家想過沒有,我們現在還是消費者,我們吃的每一口飯,花的每一分錢,都是我們的父母辛辛苦苦工作掙來的!況且,古人云:“身披一縷,當思織女之勞;日食三餐,每念農夫之苦。”

  作為青年學生,如果我們現在不注意培養勤儉節約、愛惜勞動成果、愛護集體利益的良好品質,將來勢必難以成為社會建設的有用人才。“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古老的詩,我們是否真的讀懂了呢?同學們,想一想,世界上還有多少孩子難圓求學、求知之夢啊?和他們相比,我們是幸福的!我們沒有因為吃不飽穿不暖而到處奔波,也沒有因為戰亂而流離失所朝不保夕,更沒有因為貧困而輟學。為什麼不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幸福生活呢?

  仔細想想,我們仍掉的不僅僅是饅頭,而是父母的辛勤勞動的汗水和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我們浪費的不僅僅是水,而是丟掉了熱愛集體的良好品質。

  同學們,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青年一代,我們應該以實際行動,從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節約一粒糧食做起,培養勤儉節約、艱苦創業、關心集體的良好品質,為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加美麗富強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