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德> 【精華】傳承美德作文彙總六篇

傳承美德作文

【精華】傳承美德作文彙總六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承美德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承美德作文 篇1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當然優良的傳統美德也是不可缺少的。這些中華美德需要永久的傳承下去,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髓。

  中華美德這一方面我們都可以做到的。在校園了見到老師問好,有禮貌,於同學團結友善,學習生活上勤儉節約,在社會中,多為他人做好事,樂於助人,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我們只要想做,一定會做到的!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本身就要有一正確的觀念,從子身觀念意識上做到弘揚中華美德。

  現在社會的現代化帶來了價值觀念的衝突。在這場衝突中要不要保持中華美德,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問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就是要把傳統價值思想體系中德優秀精華髮揚光大,把它和現代化結合起來。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文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鬢繁的國際交往帶來了許多外來的價值觀念。“麥當勞文化”正在侵蝕著中國文化。對於西方文化,我們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選擇和改造,要丟起一切腐朽落後的,或者我國國情不符合的的價值觀念。弘揚中華美德就是要振奮民族精神,抵禦一切不健康的價值觀念的侵蝕,樹立健康的社會主義美德。

  當前我們這樣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現狀迫切要求加強中華美德的教育。長期以來,我們中國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點。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對最初步的道德教育要求卻不清楚,不實行:不能判斷現實生活中的醜惡的東西,有的甚至還受到社會上醜惡行為的影響。因此急需告訴他們中華美德是什麼,讓他們知道中華民族創造了中華傳統美德,同時又是在中華美德的哺育下壯大發展起來的;今天我們要建設祖國,振興中華,需要身體力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遵守“愛國守法。名利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今天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學習。

  當今社會,美德已被有的人拋之腦後,不被重視。因此,傳承中華美德是我們必須要去做的事情,我們需要行動起來,讓我們的傳統文化被髮揚光大!

傳承美德作文 篇2

  我曾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則內容,其大意為:在一列列車上,年過八旬老人帶女兒去看病,由於沒有買到全程車票,希望與一旁的大學生擠一擠,但卻被大學生拒絕,從而大學生受到了周圍人的指責,最後大學生想:我做自己的位置有錯嗎?

  是的,我想說:你做你自己的位置是沒錯,但你卻忘卻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不計其數,中華美德的傳承不僅僅是靠說的,更是體現在一言一行中。

  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要有拾金不昧的精神。是的,生活中也不乏這類人的身影,其品質也在默默地影響著我們。在我高一上學期時,就見到過這種人。那是在回宿舍的路上,我走著走著,前面的人突然彎下了腰,撿了個東西,定睛一看,原來是兩百元錢,他撿起來也沒說什麼話就走了,就在我們都以為他要獨吞時,幾天後便傳出來表揚他拾金不昧的訊息。原來他徑直交給了老師。是啊,傳承美德無須過多的言語一切盡在你的行動。

  尊重他人,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德呢?.作為長期住校的我老說,學校吃飯的時間再多不過了,食堂的叔叔阿姨為了讓我們營養均衡吃得好,吃得飽,也花了不少心思。在打飯時說一聲“謝謝”也不是一種多麼難的事,就這樣一句話,帶來的影響不可估量,就這樣一句話可以溫暖阿姨的心,可以給他人做個榜樣,可以將中華幾千年所積澱下來的美德繼續傳承。那麼這一言一行中就可以將美德傳承,何樂而不為呢?

  孟子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人安身立命最起碼的道德修養,應該學會傳承,公交車上給老幼讓座,大馬路上老人摔倒了扶一下,雖然可能因為一些原因我們不敢扶,不敢讓,但如果我們不扶不讓,就一定會受到自己良心的譴責和社會道德的批判。所以,尊老愛幼,弘揚美德不應該是一句口號,更因是一種傳承。言語行中的美德傳承,其散發出的光與熱將會是一種永久性“能源”。

  不要讓傳承美德流於形式,更不要讓中華美德就此止住,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體現美德的魅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傳承美德。

傳承美德作文 篇3

  “家風”看到這兩個字首先讓我聯想到的是種種嚴厲的家規!依照我的看法,家規像是一些列在紙張上的條條框框,就像是約束人做事情的一把戒尺,如果有人違反了就要受到懲罰!而家風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規則,他不需要列舉,他不需要宣導,更不需要背誦!是一個家庭裡一把無形的尺子,子子孫孫代代傳承。

  從小在農村長大,所以我的童年不是那種錦衣玉帛的日子!爸爸經常外出賺些零花錢,地裡的活就都落在了媽媽的肩膀上,媽媽沒有時間照顧我們姐弟三個,從小是奶奶把我帶大,所以我和奶奶的關係格外的親!記憶力都是奶奶的影子記得小時候家裡的電視機總是那麼的新鮮,裡面有看不完的節目。當時的願望就是一整天哪裡都不去就在家裡看自己喜歡的節目,但是在奶奶看來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因為奶奶有她自己的理由:第一是經常看電視對我的眼睛不好,第二是這樣會浪費電費,那個年代每分錢都是那樣的珍貴!奶奶總是說攢著錢給我娶媳婦。所以我已經習慣了奶奶的安排,每天什麼時間看電視什麼時間休息都是有時間的!漸漸的我養成了習慣!習慣一旦養成也就感覺理所應當了。如今奶奶已經離我而去,但是奶奶的教導卻永遠的留在了我的內心深處,我也將奶奶對我的教導教導給我的後代,我想節儉是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不管到什麼時候也不會過時的!奶奶用實際的'行動教會了我節儉持家的道理。從我記事從來沒有見爸爸媽媽吵架打架,他們真的很和睦,從來也沒有說髒話罵人等不文明的行為!也許是環境的原因吧,所以我自小沒有和誰家的小孩說過一個髒字,村子裡的人經常守著爸爸媽媽誇獎我,我想很大一個原因就在於此吧。謝謝爸爸媽媽給我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和萬事興,和睦的家庭才能有進步,才讓人感覺到家的溫暖!我為生我養我的爸爸媽媽感到自豪!等我以後結婚生子也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努力去維護一個模範和諧家庭!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要和諧的前提是無數個家庭的和諧,家庭要和諧離不開良好的家風,傳承美德,共同發展!

傳承美德作文 篇4

  相傳春秋時期,有一個叫穎考叔的小官去見鄭莊公。鄭莊公賞賜他飯食,他把肉片放在一邊不捨得吃。莊公很奇怪,穎考叔說:“我的老母親從來沒吃過這麼美味的肉食,請允許我拿回來孝敬我的母親。”莊公聽後十分感動。

  其實,諸如此類的傳統還有很多,《詩經》裡面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還有婦孺皆知的“孔融讓梨”等。由此可見,我們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孝”的傳統,而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敬長輩的傳統。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都不孝順他自己的父母,我們還能指望他幹什麼?我想問問你們,你們有在父母回家的時候為父母遞上一杯解渴的茶水嗎?你們有對他們說一句:“我愛您!您辛苦了!”答案不言而喻。

  為什麼會是這樣,原因我也思索過。大概是因為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父母都把子女視為掌上明珠,捨不得讓孩子受一點苦。久而久之,孩子就認為這樣是理所應當,不值一提。或者有的家庭,父母對自己的長輩也不孝順,孩子在這種家庭的氛圍下耳濡目染,也就不知道“孝”怎麼寫了。所以父母也同樣也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督促他們體會“孝”的內涵。我們也要了解美好生活來之不易,父母對我的付出。時刻記住“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思。”

  那麼,孝順的人有麼?還是一定的,記得一次我就看到這樣的一則新聞寫道,有幾位學生因為家境貧寒,父母有生病,他們就一邊照顧父母,一邊上學。這種精神就值得我們學習的。有小見大,孝順父母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而不孝順的人,只會被人們譴責。

  美好的品德還有一層底線——“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將心比心。你可以不同情別人。在這些基礎上,人們擁有一些更上一層樓的美德。小則“贈人玫瑰”。如:為貧困的學子捐款,給遭受災難困難的同胞送去慰問,拾到物品還給失主,為受傷的小動物包紮傷口,大則“精忠報國”,從古到今,有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鄭成功收復失地;岳飛“還我河山”還有林則徐的虎門銷煙;一個小女孩“請升上中國國旗”。

  對這種擁有美好品德的人,我認為有一個最優秀的代表——雷鋒。他善良、好學、勇敢、有毅力、勤勞??最後悲壯的在22歲的花樣年華為了救兩個溺水的小女孩而被河水沖走?? 總而言之,擁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民族有許多數之不盡的美德,但同時也存在許多不良現象。我希望人們可以改掉那些陋習,弘揚中華民族的美德。美德是一副五彩的圖畫,它的顏色是光芒耀眼的,美德是一首歌,流淌在我們的心裡,它能激勵中華兒女努力拼搏。

傳承美德作文 篇5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身為中國人不僅應該學習優秀文化,還要傳承傳統美德。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埃及,被羅馬帝國所佔領,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基本民族歷史的文字記載早已喪失殆盡;古巴比倫,也早已被波斯帝國所消滅,其文化也被迫中斷。人類文明的四大發源地,有三個都分別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許多國家,唯獨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發展經久不衰,至今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這是什麼原因?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國不僅有著共同祖先遺傳下來的血統,而且有著共同的優秀文化和美德傳統。就是這些血統與傳統,培育、造就了我們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使得中華民族的文化與美德代代相傳。

  我國是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吃苦耐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創造了人類。古往今來,湧現出多少勤勞向上的名人,成為世人學習的楷模。

  但據調查,現在的中小學生,愛勞動、有較好勞動習慣的約佔1/3,另外的2/3是不愛勞動或不太愛勞動的。有些孩子,懶得疊被子,懶得洗襪子、洗衣服,懶得收拾書包、收拾書桌,甚至於懶得洗臉、洗腳,連喝水也懶得自己倒。

  事實上,家長並不太重視對孩子從小培養熱愛勞動的品質。 現在,我國幾千萬個獨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獨生子女視為“小皇帝”,凡事都圍著獨生子女轉。現在的青少年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處於優越的生活環境,祖輩父輩們過多的溺愛、寵愛和放縱,使得獨生子女們從小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產生了父母寵愛自己是天經地義的錯誤思想。而一些學校只顧傳授知識和能力,卻嚴重地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與民族道德素質的培養。結果,成績上去了,道德下來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質開始出現問題,見利忘義、騙財害人,不講人格、自私自利、損害公德、不講孝敬的現象時有發生。要扼制和消除這些社會的非文明、非道德現象,必須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而傳統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學校的教導以外,更需要整個社會的配合。

  無論是什麼中華文化,我們都應該傳承下去,從現在開始,"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要行得正,坐得端。”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境界。努力學習中華文化,傳承傳統美德。

傳承美德作文 篇6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優良道德傳統的偉大民族。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包含著極為豐富的內容。千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形成的傳統美德深深熔鑄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如何在傳統美德教育中傳承中華經典文化,是擺在當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筆者透過實踐和思考,對在小學教育中傳承經典文化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傳承經典文化,弘揚中華美德的深遠意義

  1.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經典文化的傳承

  中華民族的祖先曾追求這樣一種境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今天,人類正處在社會極具大變動的時代,回溯源頭,傳承命脈,相互學習,開拓創新,是各國弘揚本民族優秀文化的明智選擇。

  事實證明,一個具有優良文化信仰的民族,才是一個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民族,才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民族!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有它的許多珍品,許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寶貴思想。比如,強調仁愛、強調群體、強調和而不同、強調天下為公,特別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民為邦本,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世代相傳,所有這些,對家庭、對國家和社會都起到了巨大的維繫和調節作用。我們希望,透過對學生的國學教育,使他們可以繼承傳統文化中的高尚品質,尋找中華文化的根基,重塑自己的精神世界,崇高其信仰,端正其品行,偉大其理想,豐富其人生。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承繼先賢,澤被後世,讓我們的子孫能生活在一個更加和平安定和繁榮昌盛的世界裡。

  2.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需要經典文化的洗禮

  毋庸諱言,在現代化程序中,伴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出現了很多社會道德和價值觀念方面的問題,有人稱之為信仰危機、信任危機、道德危機、生態危機。腐敗孳生蔓延、貧富兩極分化、生態環境惡化、社會誠信缺失、犯罪率上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遭受挑戰和破壞等等,這些發展中的問題使人們享受物質生活日益現代化的實惠的同時,也承擔著精神上的煎熬。

  而儒家學說其思想核心是仁、德。孔子說:“仁者愛人”,強調對人要有仁愛之心。作為道德規範的“仁”,要求人們以仁愛之心對待他人,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形成相親相愛的和諧人際關係。孔子又說:“為政以德”,要求施行德政。施行德政,首先要求為政者自身有德,追求道德的完美。“吾日三省吾身”、“慎獨”等,就是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近年來,現實生活中出現的金錢至上、誠信缺失等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使我們越來越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調仁愛,強調群體,強調和而不同,強調天下為公,特別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民為邦本”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待人之道,以及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這些都越來越重要。傳承經典文化,能夠增強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與凝聚力。

  3.民族團結的協調發展需要經典文化的促進

  傳承經典文化,弘揚中華美德,有利於加強中華民族的大團結,有利於促進祖國統一。中華民族的子孫不管你現在生活在哪個國家,哪個地區,哪種社會制度之下,但對以儒學為中心的傳統文化的尊崇是一致的。大力推行和弘揚儒學就可以把世界各地的華人聯絡起來,團結起來,拋開政治信仰的分歧,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與繁榮出力盡智。

  二、小學教育中傳承經典文化,弘揚中華美德的價值

  梁啟超曾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可見,讓我們的孩子從小接觸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積澱豐富洗練的民族語言,領悟博大精深的中華智慧,感受靈活機敏的處世哲學,陶冶高尚寬廣的道德情操,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而許多燦爛的文化遺產則是歷練人生的寶貴精神財富。

  如音韻和諧,言簡意深的《弟子規》《三字經》《朱子家訓》等,敘事、融情、傳道、明理,在聲情並茂的誦讀中,學生自然體驗到生命的意義,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諦,處世的原則,懂得了什麼叫仁愛、孝道、禮儀、誠信、奉獻、盡責、利民、報國……經典凝練的中華成語彙聚了古人的智慧,闡明瞭千古良訓。或針砭實事,或促學啟智,或敦品勵行……

  總之,在歷代經典名作的誦讀之中,既是文學的積澱,又是心靈的洗禮;既是章法的感悟,又是人性的完善;既是意境的感受,又是精神的傳承;既是氣節的體悟,又是意志的磨練;既是壯行的激勵,又是理想的源泉!

  三、小學教育中傳承經典文化,弘揚傳統美德的途徑

  1.科研引領

  將兒童經典誦讀作為學校的教育科研課題來抓,旨在提高全體教師的責任意識,從教育科研的高度使經典誦讀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有方案、有行動、有檢查、有反思、有提升,真正落到實處。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提升,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提升到理論層面來認識。使經典誦讀,美德薰陶與教學科研課題、德育科研課題有機結合,以課題促教研,以教研促發展,從而實現博學啟智,立德樹人的願景。

  2.學科滲透

  語文學科是經典誦讀工程的主要載體,透過傳統名篇的學習,誦讀課的開設等,最終實現以語文學科為龍頭,其他學科適時滲透,有機整合的原則,形成全校師生的大教育觀,從而實現“傳承經典文化,弘揚傳統美德的目標。

  3.校本研發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將《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分學段納入各年級誦讀計劃,並整合相關資源,開展主題單元性資源整合,從而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4.環境薰陶

  所謂環境薰陶包括軟環境:學科教育的滲透、學習氛圍的營造;硬環境:校園文化佈置等。在這兩方面為學生創造一種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經典誦讀的魅力與價值。

  5.活動凸顯

  透過詩詞擂臺賽、勵志故事宣講、讀書彙報會、每日名言、主題班隊會、歷史名人故居參觀等活動,強化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家庭、社會的交流。

  6.家校相通

  使經典誦讀成為一種習慣,成為生活的需要,成為學生學習的自覺行為,實現學校學習和家庭學習的有機整合。

  7.學用結合

  引導學生關注時事,心繫國家,情牽社會,學習致用。如開展討論:《論語》與人生、“朱子處世”與現代社會的人際關係、談古論今說誠信等。再如讓學生走入社群,開展“國學小博士”、國學小講堂等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又鍛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體驗到了經典誦讀的價值。此外,還可以透過生活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將現實生活和傳統美德、傳統文化聯絡起來,提升全體學生的公民意識,道德意識,從而樹立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總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世界一筆豐厚文化遺產,對人類的進步和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更影響著世世代代中國人。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振奮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整個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