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臘八節> 臘八粥的作文八篇

臘八粥的作文

臘八粥的作文八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臘八粥的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臘八粥的作文 篇1

  農曆臘月初八,是我國傳統的臘八節。在這一天,全國大部分地區還保留著臘八節的傳統習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

  每年這一天,奶奶都會給我們熬一鍋臘八粥的。那天早上,奶奶早就拎著滿滿一袋子菜回到家裡,開始在廚房裡忙碌起來,叮囑我和爸媽下午早點回家喝臘八粥。傳說,在古時候,是因為惡鬼總在農曆臘八這天出來嚇唬小孩。然而這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單怕赤(紅)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說法,於是大人們便用赤(紅)豆、綠豆、花生、葡萄乾熬成臘八粥,也就是八寶粥。而我奶奶臘八粥卻更豐富多彩:有米、胡蘿蔔、青菜、花生、黃豆、蓮子、白果、豆腐、木耳、紅棗等多種食材,以前奶奶煮臘八粥時我總愛在旁邊看著,奶奶一次性在鍋里加足了水,先將黃豆、蓮子、白果、綠豆、花生熬至半熟,再放入米和少量的糯米一起熬,煮粥要用大火,等米開花了,奶奶才加入青菜、胡蘿蔔、豆腐等,然後用文火熬,邊熬邊攪拌,奶奶說,這樣粥才不會糊。望著一鍋色澤豔麗芳香馥郁的臘八粥,頓時你會垂涎三尺,用勺子舀一點粥,細細品味,會讓你覺得這不是粥而是一個小型的豆類展示會。特別是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味道真是無法形容。

  晚上,我們一家人喝著臘八粥,說著臘八事,奶奶說,姨奶奶家在山東,她們每年還要在臘八這天泡上的蒜頭,到除夕那天,蒜頭不再是白色,而是綠色或黃色。綠色的蒜頭綠得晶瑩剔透,猶如一塊無瑕的翡翠,黃的蒜頭則一個個味道甘甜,但我們四川人不怎麼吃,聽了奶奶的話,我嚷著叫奶奶教我做臘八蒜,奶奶拗不過我,就教我做了臘八蒜。我按照奶奶的吩咐從櫥櫃裡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密封罐,接著將蒜頭去皮放入罐中,最後將陳醋放入密封罐中,蓋好蓋子,將一罐臘八蒜放入壇中。今年姨奶奶來了,我要給她一個驚喜!

臘八粥的作文 篇2

  中午的時候,媽媽說今天是臘月初八,按習俗要燒臘八粥吃。我叉嘴了:“那好,晚上我們就是吃八寶粥(概念模糊)。”媽媽後來告訴我這兩者是不同的。於是大家商量決定:媽媽晚上下班回來燒。 “吃晚飯了”媽媽在廚……

  中午的時候,媽媽說今天是臘月初八,按習俗要燒臘八粥吃。我叉嘴了:“那好,晚上我們就是吃八寶粥(概念模糊)。”媽媽後來告訴我這兩者是不同的。於是大家商量決定:媽媽晚上下班回來燒。

  “吃晚飯了”媽媽在廚房裡喊。我趕緊走到桌子旁準備就餐,哇,粥裡面東西真多:黃豆、蠶豆、胡蘿蔔、山芋、白蘿蔔絲、鹹肉再加上米和菜正好八樣。媽媽又告訴我:“臘八粥不一定就是說放八樣東西,正好八樣那完全是巧合。”沒想到我理解又出錯了。

  媽媽燒得粥可真好吃:粉粉的蠶豆,甜甜的胡蘿蔔,山芋吃起來比胡蘿蔔還要甜,還有我最喜歡的吃的肉類食品-----鹹肉。結果我吃了一碗還想添,可是媽媽只給我添了一點點,她怕我吃撐著。後來媽媽說:“鍋裡面多呢,明天早飯還吃這個。”

  聽了這話我才捨得丟碗不吃,連忙點頭:“好好好,耶!”

臘八粥的作文 篇3

  兒時的記憶中,每當邁進了臘月的門檻,母親便開始扳著手指數起日子來,唸叨著:“快到臘八了,又該給你們熬臘八粥喝了……”

  在我小的時候,鄉村還是比較貧困的,粥可謂是莊戶人家的主食了。那年頭,稠粥是不敢奢望的,生活不寬裕的家庭,因為捨不得多放米,有時稀得能照出人影兒。只有富裕點的人家,那粥才濃些,是真正的大米粥,人們就誇張地說成“豎勺子不倒”了。這粥,最好喝的當然還得數臘八粥,但除了過臘八節,尋常的日子裡更是難得吃上一頓的。

  每到農曆臘月初八,母親就會早早起床燃起炭爐給家人熬“臘八粥”。臘八粥的食材是很豐富的,除了可以選用米、豆等糧食作物之外,還可加入青菜、茨菇、荸薺、紅棗、白果、蓮子、杏幹、核桃仁等蔬菜和乾果混合煮成。聽母親說,據“臘八”一詞中的“八”字,一般在配料時都是以湊齊八樣為宜,搭配可隨各人喜好而定。

  熬“臘八粥”是很費時的,但母親卻總是很有耐心。她先將豆油在鍋裡燒熱,再放進蔥花和鹽爆鍋,然後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鍋燒開後才會放點菜葉進去攪勻。其中,花生米是母親用菜刀在面板上挨個切成碎塊的,喝著母親的臘八粥,每當嚼到裡面的花生米時,感覺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

  臘月正是呵氣成霧、滴水成冰的季節,每當從被窩裡鑽出來,渾身早已凍得發抖,然而一家人坐在飯桌前,圍著一大鍋香噴噴冒著熱氣的臘八粥,你一碗我一碗,一邊品嚐著香稠的美味,一邊稱讚著母親的廚藝,待到額頭上、鼻尖上沁出細密的汗珠時,那心窩裡就別提有多溫暖了!

  冬去春來,物換星移,近三十年的時光一晃而過。如今,家鄉人如果不怕麻煩,天天吃、頓頓吃臘八粥都不成問題了。前些日子回老家,我便嚷著叫母親給我熬臘八粥喝,說城裡的粥店吃不出當年的味道了,我就饞那一口。母親笑了,說,還是等到臘八再說吧,現在別說在你們城裡,就在咱鄉下這也早成稀罕物了,誰還願意去操那份心呢?

  我沒有堅持再要臘八粥,倒不是怕麻煩母親,而是我覺得許多留在記憶深處的美食,只有讓它塵封在心底,久經歲月的發酵,那味道才會是最美的。

臘八粥的作文 篇4

  小時候的我是個“小饞鬼”,因此,我的家裡人,特別是我奶奶,總喜歡到處給我搜羅好吃的。

  大概是我4歲的時候,在北風喚醒冬天的雪花,這些小精靈開始相約飛舞的第一個早晨,奶奶叫醒了賴在床上的我,溫柔地對我笑著說:“小饞鬼,起床了,有好東西吃了哦。”一聽到有好東西吃,我立馬清醒了。奶奶給我端來一隻小瓷碗,我好奇地望著裡面,可我看到的只有白白的湯。我皺著眉頭,問:“奶奶,這是什麼呀!”“臘八粥,你嚐嚐就知道了。”我將信將疑地嚐了一口,一般淡淡的鹹味在嘴裡瀰漫開來,溫和醇厚卻又很爽口。一小碗粥被我幾大口就喝光了,我捧著碗,嘴角還留著粥的殘餘。我纏著奶奶說:“奶奶,我還要!”奶奶呢,眉眼裡全是笑:“沒有啦。這是廟裡為過臘八節才熬的粥,想吃啊,等明年吧!”

  從此以後,每年一到臘月,我就會抱著奶奶討粥喝,奶奶也總是笑著為我去盛。不知為何,每年的臘八似乎都會飄雪。

  8歲那年的臘八節,我纏著奶奶帶我一塊兒去寺廟裡吃臘八粥,奶奶沒辦法,只得帶上我。一大早,天還很黑,大雪紛紛飛,寒風刺骨,把我凍得瑟瑟發抖。奶奶緊緊地牽著我,生怕我滑倒。

  到達雲龍山興化寺時,我已兩腿痠軟,可是,還有好長好長的隊要排。奶奶對我說:“你要是累了就在這兒坐下,我去排隊,別亂跑啊。”說罷,就加入了那似乎永遠沒有盡頭的隊伍中。

  我看著奶奶焦急等待的背影,現在才明白,原來奶奶每年都要在漫天飛雪中用她的小腳走這麼長的路,排這麼長的隊。為了讓她的小孫女喝到熱的臘八粥,她一定是在冰天雪地中蹣跚著前行。我幾乎可以想象到,一位老婦人,一手拄著柺杖,一手護著懷裡的熱粥,在雪地裡顫巍巍地走著。而到了家,連外套都來不及脫下,就趕緊給孫女倒粥喝。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奶奶身上總是溼漉漉的,為什麼奶奶看我喝粥總是笑呵呵的。都是為了我,奶奶才這麼辛苦。我也總算懂得,我大口大口喝粥的時候,從奶奶眼中流露出的,是對我的濃濃的愛!

  大雪紛飛中,我看到了奶奶,看到了奶奶帶著溫和的微笑,手中捧著我最愛喝的臘八粥,緩緩向我走來……

臘八粥的作文 篇5

  小區馬路上的燈忽明忽暗,風攜著銀杏的葉子蕭蕭作響,詩意中又裹著一絲寒意。我情不自禁地把手縮起來,把衣服裹得嚴嚴實實,快步向家走去。

  推開家門,一團溫暖就把我包圍了起來,空氣中陣陣撲鼻的香味。我不由得大喊:媽媽,你今天做了什麼呀,太香了吧!"個紅色的身影從廚房飛了出來,一手託著碗,一手伸出來,輕輕捏了捏我的鼻子,十分自豪地說:小饞貓,鼻子還真靈。

  坐到桌前,拿起勺子,往碗裡看了看:哇!是一碗白白的餃子。我浩浩蕩蕩血掃蕩起這碗美味來。吃著吃著,我感覺有些不對勁:媽媽,這餛飩和以前吃的不一樣?媽媽得意的一甩頭:哈哈,是不是肉更多更香了?這可是我自己做的,麵皮、餡都是我自己做的呢"我低頭望向碗裡,真的,雖然形狀不怎麼好看,但是味道還真不錯,皮薄餡多,竟生出一種攝人心魄的美來。這樣迷人的風景,很動人。

  一時間,就像浮雲停止了湧動,潮汐停止了復始,蟋蟀停止了演唱風颳開了鳥兒柔軟的羽毛,掉下一根,覆上了我的雙眼,眼前一片模糊。和麵粉,切肉末。做這樣多餃子,對於我這急性子的媽媽應該是一種煎熬吧!可是,她卻以一種幸福的心態來完成這艱難的事,她為她還能替我做些事而感到開心。我常常忽略母親的愛,甚至在我不順心的時候拿她當出氣筒。可她卻依舊溫柔待我。這樣的母愛是多麼的卑微啊!不,不是的!母親十月懷胎,生下了我,給了我生命,扶持著我長大。她的愛從來不需要回報,這樣的母愛是多麼偉大總認為長大就是離開父母,不需要他們的關愛,也只有在走過許多泥濘的、缺少溫情的日子後,在某個寂靜無風的夜晚徹悟:長大,是接受父母的愛;然後,以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他們。

  這碗裡溫馨細膩的小風景,平凡卻不平庸,口口肉餡裡,滴滴肉汁裡,都蘊含著母親細緻入微的愛。吃完了這一碗餃子後,我笑著對媽媽說:媽,香香的,真好吃,我幫你盛一碗吧!

  然後,她幸福的笑著,臉上氤氤著幾分紅潤。

臘八粥的作文 篇6

  臘八粥,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它就是在臘月初八吃的。雖然它很普通,但是它卻是我最喜歡的一種美味。

  臘八粥有十八種材料,主料為糯米、粳米和黑米,配料除赤豆、花生、米仁、紅棗、蓮子、桂圓六樣外,還有豇豆、葡萄乾,為了能起到更好的健脾胃的作用,又加了枸杞、山藥、茯苓等中藥材。濃濃的臘八粥不僅帶給人們營養的美味,也把濃濃的傳統年味傳遞到每個人的身邊,臘八粥本身就十分好吃,但加上媽媽的精心熬製,吃起來更加香甜美味,賞心悅目。

  媽媽從臘月初七的黃昏就開始熬製,鍋裡放足了水,放上材料,然後開大火開始煮,每過一會兒媽媽就要用勺子在鍋裡攪拌,防止粥粘在鍋底上。水開了之後,就可以調到小火慢慢熬了,大概一個小時左右,香噴噴的臘八粥就熬好了,然後放上冰糖,吃起來香甜美味,味道好極了!

  熬這種粥還要有一定的技巧,既要軟爛粘稠又要不粘鍋,要用時用心的去做。媽媽熬出的臘八粥有一種特別清香的味道,常常是滿屋飄香。

  在臘八節那天,我聞著臘八粥的香味,肚子又開始鬧了,跟媽媽撒嬌說:“媽媽,我又餓了。”媽媽笑著看著我的小臉說:“小饞貓,不是剛吃完飯嗎?那我就讓你嚐嚐吧。”說著,媽媽用小碗給我盛了一碗。過了一會兒,粥不燙了,媽媽才讓我吃,我慢慢品味著這美味的臘八粥,抬頭告訴媽媽:“媽媽,太好吃了!謝謝媽媽。”媽媽微笑著說:“太晚了,不要吃太多了,不然不容易消化了。”我高興的“嗯”了一聲,然後笑眯眯的把它都吃完了。

  這碗粥裡面裝的慢慢的全是愛,吃著媽媽做的臘八粥,是最幸福的事

臘八粥的作文 篇7

  記憶是一朵花,每年都會開得不同。臘八時節,家家都該吃上一碗粥吧。雖然,在我對粥的回憶裡,這朵記憶之花起初是那麼的孱弱而迷離,似乎一不小心,就會被迷霧給遮離住了。可是,再對往事的漸漸追溯過程中,它卻慢慢……

  記憶是一朵花,每年都會開得不同。臘八時節,家家都該吃上一碗粥吧。雖然,在我對粥的回憶裡,這朵記憶之花起初是那麼的孱弱而迷離,似乎一不小心,就會被迷霧給遮離住了。可是,再對往事的漸漸追溯過程中,它卻慢慢的盛開了。

  確實,溼冷的寒夜,吃上一碗臘八粥是再好不過了,那溫暖,是會從心底篤篤實實的漾出來。

  可,最初知道臘八粥,是從冰心的一篇懷人文章中。她說:臘八粥中須有十八種乾果,代表十八羅漢,是紀念先人的一種祥和食品。她的母親是1930年臘八逝世的,所以,每年要熬臘八粥以示緬懷。從老人那冰清溫婉的筆調敘述中,我似乎能品咂出那份香甜與回憶之美。

  其實,即使不用十八種乾果,臘八粥的主料和輔料也甚為複雜,包括大米、糯米、小米、黃米,赤豆,粟子,紅棗,粥成後還需有染紅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葡萄乾,這樣豐富的搭配,在小時的家裡,是無論如何也難以尋覓得到的。即使現在,做這樣一碗粥也常需費一番心力。

  當我提起臘八粥時,是站在一種別緻的角度,置身於一個完全篤實的環境之中。於是,一時間,我的記憶裡瀰漫著一股甜糯的香味。其實,印象中,家境清寒,似乎從沒有過過臘八節的。所謂的粥,就是最簡單的白米粥,而那米,過來人都知道,得經過好一陣挑揀,慢慢挑去裡面的砂子、石子,洗淨,才會上鍋。所就菜,不過是一些鹹菜、醬菜之類的。再好一些,不過是粥里加些紅豆、赤豆之類的輔料,調節一下。但是這種簡單,卻是能見出寒苦度日的功力。

臘八粥的作文 篇8

  在“臘八節”這個特別的日子,我突然發現中國的傳統節日裡大都離不開吃,過年吃餃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臘八當然要吃臘八粥了。也許是因為在“民以食為天”的古代中國,吃才是人們最關注的問題吧。

  將“臘日”定為每年的“臘月初八”始於南北朝時期。於是,“臘八”這天便成為臘月裡一個重要的節日了,俗稱“臘八節”。 臘月初八,家家戶戶有吃“臘八粥”的習俗。這讓我想起了一段段幸福的往事。

  母親是個很傳統的中國人,每年的這一天她都要煮臘八粥和家人一起吃。在農村時,是用大鍋來煮臘八粥。我生火,用木柴燒,水開了,母親便把泡好的臘八米放進鍋裡,用大火燒個開,再變成慢火煮。晚飯時,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張大桌前,熱熱鬧鬧的,吃著“臘八粥”,品著家制的小鹹菜,其樂融融。那時因為家裡條件不好,我家的臘八米主要是粘黃米、大米加紅小豆,只有三樣,還要煮得比干飯略稀一點點,稠稠的。煮好的粥裡再加入紅糖拌一拌,又滑又甜,又禁餓。這種感覺讓人甜在嘴裡,美在心裡,那種幸福更是回味無窮。

  濃濃的親情讓人倍感溫暖,人與人之間的互助也讓我體會到了人間的“愛”。臘八時節,又讓我想起了樸實、厚道、正直的姥爺。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在他的身上,有著中國式農民最質樸的品質:勤勞、善良、誠實。

  小時候,我家有七口人,姥姥、姥爺、父親、母親,還有我們兄弟三個。大人們的負擔特別重,除了每日不停地勞作之外,生活上更要精打細算,每頓飯都要煮的剛剛好,不能有絲毫的浪費。印象最深的是臘八節那天,晚飯時又來了兩個討飯的人,一副飢餓相,父親給他們每個人盛了一碗臘八粥吃,也許是出於家中實際情況的考慮,母親接下來向他們提到我家人口多,意思是說我們只能幫這麼多了。姥爺聽了很不滿意,他堅持讓那兩個人吃飽了為止。那天晚上,我們家人吃飯時臘八粥中就只能兌著開水了,稀得能看見碗底,成了名符其實的“粥”,可我仍然吃得很香。雖然那時我還小,可我覺得姥爺做的是對的。姥爺常說,幫人嘛,總要盡些力。是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他人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那種溫情,會讓人久久難忘。

  往事歷歷在目,時刻提醒我“什麼是幸福”。

  而如今,我學會了母親的手藝,經常做“臘八粥”給家人吃。現在的臘八米種類特別多,各式各樣的小豆、雜糧、粘米都加入其中,營養價值和口感都比以前好得多。要說做臘八粥也是個技術活,臘八粥的米一定要泡透,尤其是豆類,要和糯米分開泡,煮開後要用慢火,還得加上冰糖,要用木勺子不停地攪,掌握不好火候,會有硬、糊、不熟、稀等不良的結果。掌握了這門“技術”的我,可以和家人坐在一起,吃著臘八粥,品嚐它特有的香甜,再有糯米滑過舌尖油油的感覺,那就是幸福的味道。

  今年的臘八節,我們一家人再次坐到一起,吃著臘八粥,感受著生活的幸福。祝願普天下人再也沒有飢寒和痛苦!祝願每個家庭都歡歡喜喜,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