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堂> 【精品】課堂作文六篇

課堂作文

【精品】課堂作文六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課堂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堂作文 篇1

  教師難教、學生怕寫的作文教學難題至今難以得到根本的解決。教和不教沒有多大差別:凡寫事,無非是講起因、經過、結果,高潮部分寫具體;凡寫人,也無非是以事寫人,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寫生動。三年級教到六年級,核心的作文知識就是那麼幾點,陳舊而又枯燥,缺乏針對性,翻來覆去地講了許多正確的廢話。寫和不寫沒有多大差距:多寫幾篇作文,少寫幾篇作文,甚至更多一些,學生的作文水平幾乎看不出有多大的長進,也幾乎沒有什麼損失。同一個學生就同一個作文題目,高年級時寫的質量未必有中年級時的好。而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卻花了260多課時,作文課堂教學的收效依然霧裡看花,模模糊糊。有效的作文課堂教學應該教得分明、學得清楚,寫什麼、怎麼寫、寫到什麼程度,必須講到點子上、練到實在處,每一堂作文課都能讓每一個學生真正有所收穫、有所長進。

  一、因需而作,貴在“立誠”

  作文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相反,正如葉聖陶先生說的那樣:“儘量運用語言文字並不是生活上的一種奢侈的要求,實在是現代公民所必須具有的一種生活的能力。”教師組織學生春遊,要求回來後寫一篇有關春遊的作文。有幾位學生請假,不為別的,只是怕回來寫作文。春遊是學生喜歡的生活,但當春遊變成了為作文服務,就不再是學生喜歡的生活,而成了累贅。為作文而作文,作文就變成了目的,就失去了作文的生活意義和本質價值,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樂趣和內在的需要,作文就成了一種負擔,甚至成了一種痛苦。假如我們組織學生先討論到哪兒去春遊,推薦最適合春遊的地方,學生就會興致盎然,爭先恐後地發言。此時,你讓學生將各自推薦的理由有條理地寫下來,比一比誰寫的理由最充分、最讓大家認可,就採納誰的提議。這時候,往往不讓他們寫都難。是什麼讓學生都樂意寫作文了?是生活的需要!他們都要表達自己的想法,都想爭取自己的提議被採納,不投入地寫怎麼行?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幾乎感覺不到這是在作文,而是在生活,作文成了他們生活的需要,成了他們生活的手段和工具。於是,作文就像“玩”一樣“好玩”起來。有效的作文教學,應該是讓學生感覺不到你是在教他作文,一如“好雨知時節”,“潤物細無聲”。

  作文是表情達意的需要,所表達的應該是學生的真情實感,“真實”乃是作文的生命之基。葉老認為,寫作和說話一樣,“立誠”是最要緊的。“寫成的文字平凡一點,淺近一點,都不妨事;胸中只有這些平凡的經驗和淺近的情思,如果硬要求其奇特深遠,便是勉強了。最要問清楚的是,這經驗和情思是不是自己胸中的?把它寫出來是不是適應生活上的需要?如果是,那就做到了一個‘誠’字了。”簡單地說,作文就是“我手寫我心”。學生的作文應該寫自己覺得有意思的,而不一定是有意義的;學生的作文可以用兒童自己的話語系統來表達,而不一定非得用成人的話語方式。如此,學生在作文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做到隨心所欲、暢所欲言,才會流露真性情,表達真思想,才能真切地體認作文之於生活的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有效的作文教學應該使作文與做人統一起來,學作文的過程就是學做人的過程。

  二、降低重心,練實片段

  小學生學習作文,大致要經歷“說話寫話、片段練習、謀篇佈局”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需要進行紮實而有效的訓練,否則就會出現句子不通順、內容不具體、選材不恰當等根本性的問題。而其中的片段訓練顯得尤為關鍵,用詞造句擴充套件開來,就是段落;段落結構擴充套件開來,就是篇章。寫好段落,著實是打實學生作文基本功的重心所在。

  1.閱讀積累。作文教學實際上從閱讀課上就已經開始了。我們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文章,而其中又有數量眾多的經典段落,幾乎所有的寫作方法、表達技巧都蘊含在這些精美的文章與精彩的段落裡。閱讀教學不但要引領學生體會字裡行間的含義情感,而且要指點學生領會表情達意的方法結構。而後者,正是作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引導學生閱讀、欣賞課文中的典型段落,並熟讀成誦,甚至抄錄、聽寫。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經典的片段讀得多了、積累得多了,自然會悟到什麼叫具體、什麼叫形象、什麼叫總分、什麼叫對比,這些點點滴滴的寫作知識往往是伴隨著一個一個具體的段落,連同段落所描述的畫面、情感,一起沉澱在學生的記憶裡的。而學生缺少的,正是這樣的段落積累。

  2.模仿遷移。讀寫結合是一個非常有效的作文訓練形式。借鑑課文中典型片段的寫法,寫一寫生活中的其他內容,在模仿中習得方法、獲得能力。如《桂林山水》中寫灕江水的一個段落:“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這個段落語言優美、結構典範。我在教學課文後,先端出一杯龍井茶,讓學生看一看、聞一聞、品一品,學生在饒有情趣的品茗中感受到了龍井茶的綠、香、甜,再讓學生模仿著寫一個片段,學生自然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用總分結構寫出了龍井茶綠、香、甜的特點,讚美之情洋溢其間。或許,學生模仿的片段大同小異,甚至雷同,但都合乎規範,具體生動。其實,這樣千“片”一律、千人一“面”的過程,是學生作文必然要經歷的階段。正如學生剛開始學習走路,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步子,歪歪扭扭,但都會自己走了,甚至會跑了,那又自然會是千姿百態,各顯個性。

  3.素描練習。無論是學國畫還是學油畫,都得有素描的功夫,對物體形狀、比例、明暗、透視等的把握能力,都是在素描中練就的。而作文,也需要這樣的素描功夫,即對現實生活中靜態、動態的物體、場景、活動作細緻的觀察,而後作如實的描述。不求完整的篇章,只求具體的片段。如,學生回家看到爸爸吃完晚飯,就端著茶杯,坐在沙發上,邊抽菸邊看報紙。那麼,他只要把這個情景用自己的語言如實地描述下來,就是一個極好的片段作文。為了幫助學生把這樣的生活片段寫得更生動些,我還常常按照學生的描述,組織學生表演,寫的學生作導演。這樣的表演過程,實際上是再現片段作文的內容,學生會在“好玩”的表演中發現一些缺失的細節,自然就會自覺地彌補、完善,從而逐漸提高片段作文的水平。大量的片段作文不但能練就學生的觀察能力、描寫能力,而且能培植學生的作文意識、作文自覺,有“量”的積累才有“質”的飛躍。

  三、限時習作,當堂點評

  我常常在想:為什麼學生都喜歡做遊戲,卻沒幾個喜歡寫作文?遊戲裡面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遊戲往往有非常嚴格的限定,必須竭盡全力才能贏得遊戲,這讓遊戲者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會產生無限的高峰體驗;遊戲的取勝率哪怕只有體育彩票的中獎率那麼渺小,可它依然讓遊戲者覺得有希望,讓人願意因此而再接再厲、跌倒重來;對遊戲者來說,及時反饋可以得到及時的矯正,讓人對遊戲充滿信心。而我們的作文教學,恰恰在這幾個方面沒有讓學生有遊戲時的那種感覺,自然也就難以吸引學生。

  1.限時作文。課堂時間是個常數,學生當堂作文必定有時間的限定。而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常常允許學生將沒有寫完的作文帶到課後去完成,有的學生甚至在課堂上剛開了個頭,幾乎整篇作文都是在課後完成的。且不說課堂作文異化成了課餘作文,就學生的作文質量而言,課後作文難以保證每個學生都集中精力認真作文,尤其是作文基礎差的學生,因得不到教師的個別指導而放任自流。因此,我每次作文課都留給學生足夠的當堂作文的時間,並且規定學生的作文時間,讓學生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聚精會神、全力以赴地作文。事實上,學生往往會驚異地發現自己的作文潛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不斷增強作文的信心。對作文困難生,我常常在這有限的時間內進行個別指導,他們也聽得格外專注。

  2.當堂點評。我們對作文常常精改細批,眉批、總評寫了一大堆。因此,批改的週期很長,一般要三四天的功夫,有時甚至要整整一週時間。而到進行作文講評的時候,學生對那次作文早就淡忘了,沒有什麼興致。對於教師辛辛苦苦的批語,也只是快速地瀏覽一下,關心的只是等第。這樣的講評,必然事倍功半。而有效的作文評點必須及時,在學生作文的過程中,趁熱打鐵,選擇典型的學生作文片段,當場組織學生朗讀,教師在一旁點評。對於學生作文中的好詞好句,教師在點評時鼓勵其他學生“偷偷地借用”;對於學生作文中的通病,教師在點評時指明修改方向,作出修改示範,其他學生便“暗暗地修改”。這樣的當堂點評,讓每個學生得到了結果反饋和矯正,也增強了學生作文的動機和信心。當然,在評點時要堅持先求其“通”,後求其“好”。即先做到文通字順,進一步的要求,才是具體生動,見解深刻,文采飛揚,個性突出。而且,每次點評,重點圍繞一個作文訓練重點,不面面俱到。這樣的點評才能給人深刻的印象,也才能將作文的重點訓練落到實處。

  關於作文之法,郭沫若曾說:“於無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後求其化。”有效的作文課堂教學亦如此!

課堂作文 篇2

  上課之前,老師讓四個同學把四臺電磁爐搬到講臺前,分別放在四張桌子上,接好電源,每張桌上放一把刀,2個西紅柿、2個雞蛋,還有精鹽、麻油、味精、生薑、蔥等調料。同學們看到這陣勢,不知老師葫蘆裡賣什麼藥,七觜八舌地議論開了。

  “叮鈴鈴——”上課了,老師走向講臺,要我們全體學生拿出《綜合實踐活動》課本先看46——48頁有關內容,同學們認認真真地看,牢牢地記下操作過程。15分鐘後,各組派出一名學生製作西紅柿雞蛋湯,上場四個選手個個信心十足,位上的選手為各組的選手吶喊助威,只見四位選手不慌不忙地操作,他們先把西紅柿、蔥、姜用清水西乾淨放在盤中,而後用刀把西紅柿剖成兩半,去掉蒂部,切成塊狀放入盤中,蔥切成蔥花,姜切成末備用再把雞蛋打入碗中,放精鹽少許,用筷子把雞蛋攪打均勻,接著接通電源,調好鍋溫,把清水倒入鍋中燒開,倒入切好的西紅柿塊,再燒開後,倒入調好的雞蛋液,當雞蛋浮上水面,加薑末、蔥花、精鹽、味精、麻油,稍煮片刻,四碗雞蛋湯做好了。

  老師又讓各組派出2名學生品嚐,最後評出最佳美味湯是二組選手。二組同學爆發出一陣陣歡笑聲,其他組的同學向二組選手表示祝賀,笑聲、祝語充滿整個教室。

課堂作文 篇3

  同學們,你們一定認為課堂是枯燥無味的吧!其實不然,就比如說我們班舉行的“迎元旦聯歡會”它就使得課堂變得無比歡樂。

  12。月31日,20xx年的最後一天,老師為了慶祝20xx年的到來,舉辦了“迎元旦聯歡會”靜校課後,聯歡會開始了。聯歡會在教室舉行,我們班的同學表演節目,組長舉行遊戲。聯歡會開始時同學們都激動萬分,有的甚至都猜測起了節目內容。作為主持人的我拿起了放在講臺上的盒子,並讓一位同學來抽第一個節目。當我攤開手中的'紙時,同學們都屏息凝視,終於,我說出:有請孫思雯、蒲怡菁為我們演唱《有形的翅膀》,全教室都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同學們一邊打著節拍一邊聆聽她們的歌聲。待歌唱完後,同學們都拍手叫好。第二個節目是講笑話,是由我們班的“笑話大王”郭SB講的,講完以後,引得同學們開懷大有的甚至笑出了眼淚。又經歷了幾個節目,我們班的陳老師為我們講了一篇她寫的文章:讓愛在課堂上閃光。。陳老師講得令人身臨其境,原來在課桌上吃東西的同學都不由自主的停了下來。我不是老師,但彷彿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講完後,我明白了老師為什麼如此嚴格的要求我們,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這篇陳老師的文章使我印象深刻。

  這次聯歡會,不但讓我們感到無比快樂,更讓我們學到許許多多。這兩節課使我受益許多!

課堂作文 篇4

  妹妹比我小,小整整8歲。

  午後的陽光很懶,讓人也變得疏散起來,我倚在沙發上愜意的翻著手中的雜誌,目光定格在5歲的妹妹身上。她坐在小凳子上,很賣力的在包水餃。今天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自然要吃,但大人們似乎累了,回房睡覺,客廳裡只留下我和只有5歲的妹妹,她很小,以至於坐在凳子上腦袋才剛剛沒過桌子,臉被面紛弄的橫一道,數一道,汗水浸溼了她的領子。她那兩隻小手捏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朵附有童真的小花,“姐姐,咱們來比賽包水餃吧?”“我不包。”我漫不經心的回答道。“來嘛,就比一次好不好。”妹妹嘟起她的小嘴,用乞求的目光看著我,“好吧,不過就比一次,輸了可別賴皮啊!”我實在不願意玩這麼幼稚的遊戲,來打發我時間,看妹妹可憐,就答應了,極不情願的坐在她身邊。“預備,開始。”我拿起擀麵杖,擀起面來。說實話,我對包餃子也不太精通,只是看著大人怎麼包,照著學罷了。我用筷子夾起一塊肉餡,放在剛擀好的皮上,隨及包起,便開始準備包下一個。一偏頭看見一旁的妹妹很用心的在包,她一手拿起餃子皮,一手拿起筷子,舀起韭菜肉餡,在餃子皮邊沾一點水,雙手捏起餃子皮,緊緊地把兩面餃子皮捏在一起。我心裡匿笑道:“包餃子也不用那麼認真吶。”但畢竟她還小,餃子包的並不漂亮,有的餃子有著“將軍肚”有的餃子“骨瘦如柴”只剩下“皮包骨頭”了。但是妹妹很仔細,每包完一個餃子都拿起它仔細察看,執著的目光在餃子身上掃蕩,看到有包的不好的地方進行及時的修改,所以她包的相當的慢,以至於我包第六個的時候她才包第三個。我故意放慢速度,省得她到時候輸慘時哭鼻子。

  五分鐘過後……“好了,大功告成!”我包完了十個餃子,自信滿滿的看著還在包第六個餃子的妹妹,比賽結果不用說,我輕鬆的贏了,論年齡,論智商,都比她高。她輸了,也理所當然。我嘴角漾起一抹微笑,“好嘍,我贏了。說話要算數,不要打擾我,我去看書去了。”剛準備轉身離開,只聽妹妹說:“可是,姐姐,你看……”“你又耍賴皮,我先包完的。”我沒好氣地說。“不是,姐姐,你看這個餃子沒包好,皮開了,蒸水餃的時候會露餡的。”我走過去看,仔細一瞧,確實皮開了一道小縫,可能當時光圖快,沒仔細留心,但再看看妹妹的餃子,雖然包的奇形怪狀,但餃子周圍的皮牢牢地粘在一起·,很顯然是有力捏過的。這六個水餃包的天衣無縫,我很驚奇,這竟是出自她的手。而一旁我的餃子,有不少都是開了口的。妹妹澄澈而又堅定的目光望著我,使我感到羞愧,對她說了一句“你包的很認真,這一點你贏了。”妹妹稚嫩的笑臉掛在臉上,像剛開放的雛菊,而我的心中卻永遠不能平靜,妹妹無言中告訴我了一個道理:做事要穩定,要腳踏實地的,一步一步邁好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我們回過頭來認真想一想,是不是許多事情我們能做好,只是沒有耐心去做,從而失敗了。

  沒有黑板,沒有粉筆,年幼的只有五歲的妹妹卻給我上了我幾年來最珍貴的一課,原來這也是課堂,短短几分鐘卻給了我一筆無與倫比的財富。

  午後的陽光,還是那麼的柔和,天湛藍湛藍的,我叫道:“第二次比賽,預備,開始……”這時一朵白雲飄走了,幾縷陽光照在我和妹妹的臉頰上,很柔,很暖……

課堂作文 篇5

  凌宗偉:好,上課。請坐下。好了,我們剛剛是發了一份材料,透過我們的材料來寫,我們進行討論。講第一段,是世界往往是被構造的,那麼我後來還要講時間往往是靠不住的,你直接的倒好,但是叫你等到下回的時候你往往就寫不出來,大家是不是這個經驗?

  學生:是。

  凌宗偉:那麼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幹嘛,我們有了這個直覺我們首先不是想怎麼寫,我們應該想的是如果我要從這個直覺入口我有什麼可寫?注意,我們改變一下思維方式,老師經常叫我們想怎麼寫?其實怎麼寫對我們來說不是問題,而有什麼寫才是問題。怎麼寫?在腦子裡面怎麼想,還有一個把你覺得有什麼可寫的跟你的好朋友、同伴交流交流,為什麼要你們交流?其實我教作文,一個最基本的法則是什麼?

  凌老師一個晚上能寫三篇文章,最多的、最長的五千個字,少的一千五百多,邱老師給看,我文章寫好請邱老師抓或者幾個朋友給我看看。我這兩天寫了幾篇,是不是?真正下手的時候一篇文章也就花了一兩個小時,同學問我怎麼這麼快?同學們要講其實你們陳老師跟邱老師都知道我的文章都是說不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跟他們聊天,聊天以後錄音,錄音以後整,整了以後聽。我是最有體會的,我的許多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講出來的。我做講座,每個講座的內容都會整理成文字。我堅信會說的,一定是會寫文章的,相信不相信?

  學生:相信。

  凌宗偉:相信,好。下面我們來講一下怎麼寫?文體不限不等於沒有文體,而且我認為高考作文能夠得高分的不是議論文,是記敘文,是隨筆。為什麼?嚴格的議論文是要講究邏輯的,要有三段論,要有哲學史思考,要有思辨性,那麼各位同學們捫心自問,你平時說話、寫文章有思辨性嗎?你有哲學思維嗎?

  學生:沒有。

  凌宗偉:沒有是不應該的,有是應該的。但是因為我們現在教學考試的機制讓我們喪失了思考、思辨的能力,也沒有誰跟我們講我們應該有哲學思辨。但老師就喜歡你們寫議論文,腦子裡空空如也,怎麼能夠寫好寫議論文?

  寫議論文,第一要有自己的觀點,把自己的觀點亮出來,說清楚。我們有沒有故事,我有沒有聽到故事,有沒有看到故事?把我們聽到的,看到的故事轉述出來,然後把這個故事往我們要說的那個道理上去靠,夾敘夾議,透過議論抒情把文章的主旨給揭示出來。你們說這樣的文章好不好?注意,故事不一定都是你的經歷,,你看到的、聽到的都可已寫,當然考試作文就八百字,不要扯得太原,議論文寫不了,記敘文寫不好,就試著寫隨筆,隨筆好在哪裡?可以參入短小的故事,不同的故事可以詮釋不同的觀點,這文章會更豐滿,更有生命力。

  給幾分鐘你們寫?二十分鐘?我不管,但聽課的老師們有這個耐心。我看五分鐘好不好?因為我們今天的課還帶表演的性質。好,就不討論了,大家把自己想到的相關的故事寫在紙上,寫你最想說的故事。稍微羅嗦一下,我剛才講今天這課有表演性質,你們寫的文字,我要用實物投影儀呈現出來跟大家分享的。

  (巡視中一學生向老師介紹一位同學喜歡寫魔幻小說,幾乎每天都要寫。凌宗偉向學生索要他的文字,提醒他寫魔幻小說不是壞事,但是它要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和寫作功底,建議他認真按中學作文的寫作要求練好基本功)

  凌宗偉:陳老師,你應該多關注一下這位同學,他能堅持天天寫,真的是一件好事,說不定將來會成為一位很好的魔幻小說家。我剛才已經向他建議了,不能走火入魔,先要拿敲門磚把門給敲開來,然後自己再進入魔幻的世界。魔幻的世界很有意思的,創造性思維的出現就要進入一個魔幻世界。在人與人不同觀點當中尋找我的觀點、我的故事。

  (學生寫作,教師巡視)

  凌宗偉:好,時間差不多了,先把筆放下。跟大家商量一下,誰願意把自己寫的呈現出來跟大家分享的,如果沒有願意的,我就點名了。

  學生(陳建)呈現、朗讀自己的文字:兒時最大的樂趣莫過於和哥哥打彈珠。每每有閒暇時,即便是烈日當空,也會兩人奔到那片空地上,大幹一場,不到大汗淋漓、汗流浹背絕不罷休。我們將那一坨坨土堆當作堡壘,一個個小坑當作軍營,一塊塊平地當作前線,一顆顆彈珠便是英勇作戰的戰士。哥哥比我大兩歲,體力與智力都高出我許多,基本一箇中午下來,我的小戰士便會一個個被俘虜過去嗎,一顆顆溜入哥哥口袋中。每到這時,我便會用髒稀稀的小手揉著微紅的眼睛,可憐巴巴的眼神盯著哥哥那個鼓鼓的口袋,哥哥就會拍拍我溼漉漉的小腦袋,拉過我的手,講袋中如珍珠般亮晶晶的小彈珠一併還給我。

  凌宗偉:大家說說看他寫的這個文字有沒有意思?有趣沒趣?

  學生:有。

  凌宗偉:各位的意見呢?(一生說缺了點什麼。一生說事件淺薄了一些。一生說有生活。)嗯,有生活的東西才有情趣。有同學問可以不可以杜撰,我說是可以的,但是虛構也是要有生活基礎的,不然就沒有情趣了。那缺了什麼呢?

  小時候我們都玩過打彈珠,但玩的時候誰也不會去想它的意義和趣味,就覺得好玩而已,今天寫出來了,感覺很有趣,但是如何讓它跟我們提供的材料聯絡起來,說明我們想要說明的觀點,是要用心思的。如果我們將過程中的樂趣展開了,就與這個材料作文掛起鉤了,真的想成文,你們覺得這文章是不是會有血有肉?

  凌宗偉:好,還有誰想拿過來分享的?好。我看你們要表現自己,我就很開心,你說說看,說一下。

  學生:這是我人生第一次,上街買菜,走進人山人海的菜市場。我就像滾滾河流中一隻飄泊的小船,被身旁的人擠來擠去,一直被擠到了市場的中央。我就像丟了魂一樣的站在那裡,不知所措,緊緊抓著錢的手,已經滲出了許多汗水,內心“砰”“砰”的像戰國時期勇士擊的鼓聲。我無助的看著四周,不知該前去何方,這時突然覺得沒有母親在身旁,我就像在海上漂泊的小船,找不到停靠的海港,在那裡隨波漂泊。此時我才知道,我是那麼的依賴母親,而且依賴的程度是那麼的深,我握緊拳頭,咬了咬牙,來到了賣肉的攤前,微微的張開了我的雙唇,聲音小的就像蜜蜂般。但我最終還是說出了“買二斤肉”四個字。說完後我內心被堵塞的門被打了開來。

  凌宗偉:大家來評一評他這段文字,首先我們大家來說說這段文字寫的好不好?

  學生:好。

  凌宗偉:好在哪裡?有細節,有沒有細節?

  學生:有。

  凌宗偉:有的,是有的。除了有細節,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寫的好在哪裡。好在哪裡呢?確切的說你們班,描寫內心的,沒事,你坐下,這個有點為難你,你說說看。

  學生:語言很好。

  凌宗偉:語言很好,怎麼好?

  學生:用了修辭。

  凌宗偉:用了修辭,怎樣的修辭,具體說是哪裡用的?你們說話不能這個,不能讓人摸不著頭腦,這個一定要你說它好好在哪裡?你說它用了修辭,哪裡是用了修辭,這個修辭用得好在哪裡?我就像滾滾河流當中飄拂的小船,是不是比喻?是的。這個比喻告訴我們什麼?失去了海,失去了明天,隨時隨地會被同雲所淹沒,在這個浪潮中,講到他用的知識,有了文史的感覺,有了文史歷史上的故事文章寫的怎麼樣?有文化,文章要有文化,要有文化必須要有什麼?必須引用歷史上的故事,把那種故事跟你的故事融在一起,讓你的文章被容易理解,不錯,你再說說看。

  描述,這個效果,前後呼應、結構清晰,好,來你請坐。準備出手的時候又把這個情節給拉回來了,而且在句式上你們看是不是重複,是不是完全一樣的。不是,這告訴我們前後呼應不斷出現的那個精彩的句子它是要有思維的變化,不要老是說那是一句“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句式要有變化。

  我建議各位同們學學他的構思,他的文字是前後呼應的,“原來我對媽媽居然是那麼的依賴”,可想而知,他想說的一個主旨是我們不能依賴別人,要慢慢的自己學會獨立的應對生活。大家說,這樣的文字寫出來會不會得低分?不會的。跟議論文比這樣的文字更耐看。

  一個有故事的人是一定會寫文章的人,記敘不好,議論必然不會好。還有要分享的嗎?

  學生:學會變通。馬雲當初成立淘寶網站時,網站規模十分小,加上資金鍊的不足,只能將廣告投放在中小網站上,可是每次自已的廣告一上線,就會遭到競爭對手易貝的封殺,之後, 馬雲想到將廣告投放在公交站臺和路邊廣告牌上,使淘寶網很快被大眾所熟知。

  眾所周知,蘋果手機的表面只有一個按鍵,而安卓手機則是三個鍵,安卓手機的三個按鍵幾乎是安卓的代表,可安卓廠商當初也想設計一個按鍵,無奈,一個按鍵的設計是蘋果的專利,於是安卓略有變通,將按鍵設為三個,從此成為經典設計。

  史玉柱從武漢大學畢業後,跟著當時剛起步的網際網路大潮,成立巨人網路公司,可不久後,公司就因為資金鍊斷裂,史玉柱本人也身負鉅債,史玉柱在這次失敗後反覆思考,最終決定再次創業,投身保健品行業,推出腦白金,大獲成功。

  小龍女龔海燕當初創業,成立世紀佳緣網站,一越成為中國網際網路婚戀網站的領頭羊,成為中國婚戀網站第一個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可後來對自身定位不準確,創辦91外教,做網際網路教育,卻最終破產。

  凌宗偉:他跟剛才兩位不一樣,他一下子提到四個片斷,而且這四個片斷都與網際網路知識有關,我想問問你你寫這些案例的動機是什麼?你這四個事件都是寫人的變通的?好,我們家來討論一下,如果我們確確實實是要寫遇事要寫會變通,是不是一下子都要把這四個材料都放進去?大家商量一下看。如果你要把這四個片斷,都放到這具體的文章裡面去你準備怎麼處理?

  學生:第一個跟第二個是對比性的材料。

  凌宗偉:注意,第一個跟第二個是對比,一個是失敗的,一個是成功的,好,還有呢?後面,後面兩個故事,如果要用你準備怎麼用?沒事,坐下,其他同學能不能替他幫幫忙,顧嬌嬌說說看。

  學生(顧嬌嬌):兩個例子如果一樣的話,濃縮一下,放到一個段落中去。

  凌宗偉:兩個例子如果是一樣的話就濃縮一下。:放到一個段落裡面去,放到一塊去。很好,再加上自己的觀點,很好了,我們說著說著就說到結構上來了,說著說著就說到結構上來了,結構要怎麼處理?對比?不要用同一個性質的故事,明白吧?第二如果用了同一個故事的,同一個型別的故事,那麼結構就是並列的。用並列結構的時候我們要注意的是什麼?要有詳有略。這樣的結構,有幾個故事的時候,還有第三種結構方式,你們說第三種結構方式應該是什麼結構方式?還有一種結構叫遞進或者叫層遞,什麼叫層遞?就是一個故事的用意比一個故事更深刻。時間關係,我們不可能有更多的分析,下一就是寫結構提綱了。你想表達的觀點想清楚了,你準備往哪幾個方面去寫?想一想,這就是佈局的問題了。

  時間過的很快,感謝各位同學今天在這裡聽我給你們講課,也感謝前來聽課的老師!同學們用掌聲感謝他們。本週的作文我家越俎代庖了,就是今天這個材料作文,給你們兩天時間。

課堂作文 篇6

  那天是週末,我在家中正看著電視,無意間看到了一場拳擊比賽,它給我上了精彩的一課。

  這是一場亞洲人和歐洲人的對決,那個歐洲人個子很高,肌肉凹凸分明,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強壯,而那個亞洲人則顯得十分弱小,彷彿是覺得那位歐洲選手隨便給他一拳便可以解決一樣。我從拳擊比賽一開始就覺得那位歐洲選手一定會贏得比賽。

  剛一開始,那位歐洲選手拳勢兇猛,勢不可擋,打得那位亞洲選手連連躲閃,沒有機會進攻,但是漸漸地那位歐洲選手的拳勢弱了些,而那位亞洲選手還可謂是精力充沛。完全有機會還擊,可是他還在等。攻擊時也只是幾個刺拳的輕擊,在試探那位歐洲選手。此時那位歐洲選手便顯出有些放鬆的狀態。他打出一記長拳後,收拳的動作稍稍慢了些。而那位亞洲選手卻趁機直衝上去,一記重拳打在那位歐洲選手的面門上,又是一記勾拳打在了他的腹部。瞬間,那位歐洲選手顯得有些發暈。接著,亞洲選手又乘勝追擊,幾記重拳打在了歐洲選手的面門與小腹。剛才那個還如螻蟻般弱小的亞洲選手一下子猶如下山猛虎,片刻間便擊倒了那位強壯的歐洲選手,贏得了最終的勝利,拿到了金腰帶。

  我看了這場比賽,心中不免深有感觸:那位亞洲選手以退為進,在別人強勢時暫居於弱勢,當別人露出破綻時再用盡全力擊潰對手。

  我想這不僅僅在拳擊比賽中適用,也在乒乓球比賽中適用。不久前我就把從另一個“課堂”中所學到計策的運用到與球友阿昊的切磋中。昊哥的球來勢兇猛,如果我拼命蠻幹,必定不是其對手,只能學習那位亞洲選手的特點:避其鋒芒!我接他的球時並不用力,只是擋球。抽了五六板後,昊哥的體力沒有一開始那麼強勢了。每次回防都比原來慢了數倍。我便開始反擊,一會兒調左邊長線,一會兒調右邊短球,把他的巨力化開數十秒後,他就會破綻百出,我抓住機會,猛地一板抽去,一下子贏了一個球。一局十一個球,我依仗著這種避其鋒芒的辦法,成功以碾壓式擊敗了昊哥。

  生活是一本大百科全書,我要努力去發現。另一個課堂上,我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讓我受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