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節約> 【推薦】節約的作文7篇

節約的作文

【推薦】節約的作文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節約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節約的作文 篇1

  水作為人們的一種必需品,在人們的生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學會利用水這種能源,更要學會合理節約利用這種能源。

  首先,必須從我做起,只有每個人都從自己做起,節約用水才不是一句空話。若是自己都不能夠做到節約用水,那麼我們就不能奢望別人做到節約用水。只要每個人自己能做到節約用水,水就能更好的為人類服從。

  然而,節約用水還必須注意細節,落實到行動。那麼節約用水,並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的。想想自己:洗了手後,水龍頭關了沒有?洗了衣服的水用來澆過花嗎?澆過菜嗎?如果每個人都將節約用水形成意識,落實到行動,那麼節約用水就實現了。

  水是一種珍貴的資源,我們要懂得珍惜它。不僅是水,我們還要懂得珍惜包括水在內的所有能源。希望第個人都從自己做起,將節約能源落實到行動上,為社會做出貢獻。

節約的作文 篇2

  柴、米、油、鹽、醬、醋、茶,老百姓開門七件事是最為普通不過的了。從很小的時候,我都會看到媽媽每天都會做同一件事—一那就是煮飯。每次煮飯時,媽媽都會先用一箇舊的量米杯量出一家人所要吃的米量,或一杯,或一杯多一點。

  說是舊,你或許沒見過這麼舊的量米杯。或者,它根本就不能被叫做量米杯。那隻不過是個上了年代的鋁製熱水杯蓋。我好奇地拿起它,仔細端詳,那叫一個醜啊。表面極不光滑,像極了一個長過痘痘的醜女人的臉,上面甚至還有一層黃黑色的灰垢。看著它,有種說不出的噁心。而我們家,竟用這樣一個量米杯盛了十幾年的米,甚至是更長時間。

  再也不能用這樣的杯子盛米了,我得想個法子。

  於是,我想盡一卻辦法要換掉這個杯子。健康衛生飲食,我得先用“科學理論”教育大人們,讓他們扔掉這個量米杯。“病從口入,媽媽你看這個杯子多髒,我們換一個吧。”“這是你奶奶留給我們家的傳家寶,不能換。”媽媽態度很堅決。

  一計不成,我就用第二計——軟磨硬泡。“媽媽,別人家用的量米杯那麼漂亮,那麼環保,我們也換一個吧。”或是“媽媽,這個量米杯跟乞丐家用的差不多。我們家又不差錢,至於嘛?”我好說歹說,可是媽媽怎麼也不同意換杯子。

  看來得拿出最後一招了——扔了它。趁著週末媽媽去超市買菜的工夫,我找出量米杯,以百米跑的速度,跑到小區垃圾筒旁,一個漂亮的拋物線,“哐當”一聲,量米杯應聲入桶。“再見了,老古董!”回到家,換上早已準備好的新量米杯放進裝米的櫥櫃裡。

  做晚飯時,媽媽照舊開啟櫥門,準備盛米做飯。“小冰,量米杯呢?媽媽尖叫起來。“你把它扔哪了?”媽媽的臉色越來越難看。看紙包不住火,我只好如實告訴媽媽。

  媽媽急忙飛奔到垃圾筒,費了好大功夫,找到了量米杯。清洗完成,媽媽莊重地用它盛米,下鍋,煮飯,彷彿是在完成一項儀式。坐在我身邊,媽媽語重心長地說:“孩子,這個杯子是我嫁給你爸爸那天,奶奶親手送到我手上的。老人告訴我用這個量米杯時要記牢‘一日攢積一把米,日長天久富自己。’的道理

  我終於懂了,其實奶奶傳給我們的是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的“傳家寶”。一個量米杯,一個祖祖輩輩勤儉持家的好傳統,我們家一定要把這種好傳統永遠傳承下去!

節約的作文 篇3

  學校食堂裡一般情況下有四十來個老師就餐。

  以往,都是各人帶著餐具吃自助餐,自己動手,想吃啥就打啥,想打多少就打多少,各自帶回宿舍吃。可常常出現這樣的怪現象:在前吃飯的人打得多,吃不掉的話就倒掉,還有的人不太自覺,一人打兩份的量,只記一份飯菜;等下課再去吃飯的老師就會出現沒有菜的情況,一邊是浪費嚴重,一邊是沒有菜吃,月底結算下來,價錢還挺貴的,老師們意見很大,要求改變一下食堂的管理方式。

  新學期開學,學校改變了就餐模式。

  放學的時候,各人都不用自帶餐具,按時統一就餐,十個人一桌,每桌的飯菜都一樣。四十個人的飯菜,就按三十八、九個人的量來做。一人記一份,每餐吃下來後,飯菜還有點稍微不夠的感覺,不會出現剩餘的情況,這就有效地避免了浪費,飯菜的質量也有了保障,更重要的是,杜絕了一個人打兩份飯菜的情況。到了月底一結算,還真是沒想到,比以往那種吃自助餐的方式大為節約,每頓飯的價錢也降了下來,經濟實惠,飯菜挺可口的,老師們都很滿意。

  堵住一些漏洞,做飯菜的'時候,稍微有點不夠,就是最好的節約。

節約的作文 篇4

  “婆婆!”我大喊,“我的燈壞了,一點也不亮,能不能換個新的?”“嗯?我看看。噢,你自己想辦法把!我看,完全可以讓燈變亮,你動動腦子吧!”婆婆回答。

  嗯!怎麼辦呢?我多想得到些“救援”。可是婆婆讓我自己想啊。我能想出什麼辦法呢?真是……我轉來轉去,不知不覺中就走進了廚房。“唉!這玩意兒怎麼閃閃發光呢?”我一看是泡麵的包裝紙,趕忙拿起,再仔細對著頂燈一照,它發出的亮光很刺眼。我突然眼前一亮,對了,如果把它放在燈邊,光線不就亮了嗎?想著,我拿起閃光的包裝紙,跑到寫字檯邊,在我的檯燈下襬來擺去,卻怎麼也找不到個擺放它合適的地方。看著燈管,我又絕望了,難道就因為這個包裝紙沒辦法擺放而無可奈何了嗎?當我閉上眼睛再次思考時,突然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如果……想著,我立即拿起剪刀,把閃光包裝紙剪成燈管大小,再把燈管拆下來,然後把相同大小的閃光紙放上去,最後,把燈管再裝上。開燈吧!我信心十足。啊,成功了!霎時間,光線就亮多了!我不由得想起來:如果製造燈的設計師也能給燈管後面加上這一張閃光紙,不僅可以節約能源,也可以讓燈更亮,不是更好嗎?

  我看著亮閃閃的檯燈,高興的對婆婆喊:“我想到好辦法了!”婆婆一聽,馬上跑過來,驚歎了:“哇!你真聰明,真能幹!剛剛才想把這個包裝紙扔掉的,沒想到被你廢物利用了!不用買新燈了吧!”“嗯!我終於成功了!”

  這就是我的發明——用泡麵包裝紙使燈更亮、更節約能源,這也是它的一個妙用。其實,只要多想、多動手,一定會給身邊的“廢品”變得有用了。

節約的作文 篇5

  星期六,天氣晴朗,天空中飄著淡淡的雲,樹上的鳥兒唱著動聽的歌兒,綠油油的小草隨著風跳起歡快的舞蹈,美麗的花兒含苞待放,像一個個害羞的姑娘。一位帶著紅領巾的小男孩,正在公園玩耍。

  他,一邊散步,一邊欣賞著美麗的風景。忽然,他發現了花壇邊有個水龍頭沒關緊,水一直在流。他心想:“誰這麼粗心啊?如果水一直流,該浪費多少水啊?”於是,他趕緊跑上前去把水龍頭關緊。公園裡的叔叔阿姨們看見了,都誇他是個講文明的孩子。小男孩害羞的說:“這是我應該做的。因為,老師說了,水是我們人類的資源,它正在越來越少。

  如果沒有了水,魚兒就沒有了生活的地方;如果沒有了水,花兒就會渴死;如果沒有了水,我們也無法生活。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愛護環境,愛護地球。”

節約的作文 篇6

  寒假,我參加了冬令營,在那裡我結識了許多新朋友,也學到了許多新知識。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跟我一個宿舍的周文賓同學——一個勤儉節約的人。記得冬令營第一天,我便感受到了周文賓同學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那天中午排隊打飯,我排在周文賓的後面,發現他領飯時特意讓食堂的師傅給他少盛點兒,說怕吃不了剩下浪費。我還真沒見過這麼“傻”的人,自己要了一大堆菜和飯,心想:不吃白不吃,反正交了錢了,不能讓這錢花虧了。吃過飯後,周文賓的盤子裡被吃得一乾二淨,而我這裡還剩下許多,實在吃不了就給倒掉了。幾次下來,周文賓次次如此,我不知不覺被他感染,也變得不再浪費了。

  還有一次晚飯後,大家紛紛湧向小賣部,來買些零食做“宵夜”。我也不例外,隨著一起奔向小賣部。老媽只給我帶了33元應急用,可我看到那薯片、奶茶、巧克力時,口水都要流下來了,便忍不住挑了一大堆。可週文賓只買了一包2元錢的麵包。這時,我們同宿舍的倪浩走上前去問他:“怎麼這麼小氣,你媽媽不是給你帶了300多元呢嗎?你家挺有錢的,那麼多錢不花,留著幹什麼用呀?”周文賓不急不惱地反駁到:“怎麼啦?我給家裡省點兒錢不行嗎?父母們辛辛苦苦掙錢不容易,我們是家裡只花錢不掙錢的,還不應該省點兒呀!再說了,一包麵包在關鍵時刻充飢也是沒問題的,再買那麼多沒用的有什麼意義呢?”聽了這番話,我感到很慚愧。是呀!這錢是媽媽給我應急來用的,我怎麼能亂花呢?買一包麵包確實足夠了,何必再買那些零食呢?我悄悄地把所有的零食都放了回去,也只拿了一包麵包就回宿舍了。

  以前,我總是看見好東西手就癢癢,總想把它買下來,不管它貴不貴,有用沒用。不過,透過與周文賓同學的接觸,使我改變了這種做法。我也逐漸步入到了勤儉節約的行列。

節約的作文 篇7

  我的外婆和藹可親滿臉是皺紋,一笑起來臉上就出現一道道的“河”。外婆還有一個特點:愛節約。我還記得在暑假裡就發生過好幾件這樣的事。

  有一次,我吃好午飯,拿了一張餐巾紙擦嘴巴,一粒米飯不經掉下去了,眼尖的外婆看見了,一把從我手中奪過餐巾紙,把地上的飯用餐巾紙給包了起來,就扔到垃圾桶裡。我看了就不解的問:“外婆,您怎麼用我擦過嘴巴的餐巾紙在擦髒東西呀?”外婆笑眯眯地說:“如果再拿一張餐巾紙擦,不就浪費紙了嗎?”“還可能用拖把拖呀。”我告訴外婆。“拖把拖好以後還要用水洗,那不是又浪費水了嗎?”我都被外婆說得無話可說了,心想外婆怎麼這麼節約呀。

  還有一件事讓媽媽很鬱悶,就是一到晚上九點,外婆就會把電話機的插頭給拔掉,害得媽媽好幾次無法打通電話,都對外婆發牢騷了,“您怎麼那麼節約呀,這樣一個月能省多少錢和電呢?”外婆還是笑眯眯地說:“雖然節約不了多少錢,但是節約了能源呀。現在地球上的能源都這麼緊張,那我們不是更要節約嗎?”

  聽外婆這麼一說,我和媽媽都不好意思了,媽媽說:“我們都要向外婆學習,節約能源從我們做起,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