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故宮> 【必備】北京故宮作文三篇

北京故宮作文

【必備】北京故宮作文三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京故宮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故宮作文 篇1

  北京故宮是一個面積巨大、歷史悠久、文物古老地方。

  我們很早就來到了北京故宮,可這裡早已人山人海。我和爸爸媽媽本想好好一個宮一個宮觀看,但一拿到故宮地圖這個念頭馬上灰飛煙滅,回為故宮太大了,就光看地圖都看不過來,怎麼遊覽呢?我就先來介紹一下故宮整體風景吧。

  故宮整個大體都為紅色,只有宮殿那形態各異屋頂呈黃色。別覺得宮殿就一定是莊嚴,故宮就不全是這樣,這全在於它房頂,故宮宮殿房頂是千奇百怪,有蘑菇頭形、有三角形、有圓錐形……。故宮不只一座宮殿,而是上百座,大小不同,高低起伏。在一進門就能看見宮殿旁有幾個小水池,裡面還有幾個小吃噴頭呢!我第一眼看到宮殿門口有一個石階小走廊,直衝著門口樓梯兩邊有兩座獅子石像,這兩座石像象威武士兵守在門口。因為故宮太大,所以我和爸媽先去看看主要大宮殿。

  我們先遊覽大殿,門口堵得水洩不通,爸爸把我背了起來。我一看,哇太雄偉了!名貴地毯鋪在正中央,從門口直走到頭,光輝主座立在那,我往兩邊瞧瞧,到處都是輝煌文物。

  剩下主要部分是古代娘娘住地方,因為起居室都是在裡面,而且不讓進去,只能在外面觀賞,所以只能看見外面東西。但還是非常耀眼輝煌。那擺放著好看暖爐,柔軟名貴白色地毯,看起來就舒服沙發座椅……

  最後所有宮殿,大都是和古代娘娘居住地方差不多,只是還沒有那麼耀眼,那麼大而不空,所以有一丁點沒意思,我們就沒怎麼觀看。

  北京故宮真是個參觀遊覽好地方啊!

北京故宮作文 篇2

  暑假裡,我參加了《處州晚報》組織的北京圓夢之旅。夏令營的第二天,我們遊玩了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又名紫荊城。你知道為什麼嗎?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薇恆(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所以北京故宮名叫紫荊城。

  走進北京故宮的大門,“哇!這裡真大啊!”我和小夥伴們情不自禁地讚歎。我們首先參觀了北京故宮的建築模型。我知道了北京故宮佔地723600平方米,共有9999間房,如果有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一天住一個房間,當他住完每個房間,已經27歲了。

  這裡全部採用木質結構,而且所有的木質構架沒有一個釘子。宮殿為青白石底座,高大的屋脊,黃色的琉璃瓦,到處是龍的圖案,並飾以金壁輝煌的色彩。我觀察了所有的宮殿,發現這些宮殿都是沿著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我把我的發現告訴了導遊,她聽了微笑地點點頭,說:“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幾乎貫穿了整個市區。它的氣勢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北京故宮一遊使我流連忘返。北京故宮的建築實在是無以倫比的傑作,它真是一個奇蹟,我們應該為古人建造這麼宏偉壯麗的宮殿感到驕傲和自豪。同時,我們也有責任保護這些文物古蹟不受到破壞,讓祖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萬古流傳。

北京故宮作文 篇3

  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屋宇9999間半,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為一長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風格綺麗的角樓,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紫禁城是嚴格按照儒家禮制思想設計的,建築上依照“皇權至上”的原則,保持了中心突出、嚴格對稱的格局。所以其主要建築物都分佈於北京城的南北中軸線上或是有序地排在中軸線兩側。紫禁城的建造是不惜工本的。在皇帝的旨意下,能工巧匠雲集北京,用從全國各地徵集而來的上等建材,精雕細琢出了天下只此一家的紫禁城。所以僅是建築這一項,就值得細細賞看。此外,明、清兩代皇帝積聚的奇珍異寶,絕大多數也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內,琳琅滿目的古珍寶,讓人歎為觀止。來到故宮我特意租瞭解說器,方便了解紫禁城更多的.歷史故事。每走到一處景點,解說器就自動感應,開始解說,當你走過的地方燈就會暗掉,這樣就不會走重複,還能做地圖用,很實用。

  天安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兩側分別為太廟和社稷坊。在舉行盛大慶典的日子(如皇帝大婚),便會有一道昭書告示天下,詔書擺在“龍亭”——一頂特製的轎子中,從深宮一直抬到天安門前。禮部官員在高高的城樓上,向臣民宣告慶典訊息。巍峨的午門高達80。42米。門樓高聳,左右分兩翼向前突出。兩翼之上,在轉角和頂端處共有四座方亭守望。每年十月,皇帝在午門頒發下一年的歷書。

  午門門樓下有三個門,當中那個只供皇帝出入。不過也有例外,在皇帝成親之日,皇后可以由這個門進入紫禁城;而科舉考試的頭三元得主,即狀元、榜眼、探花,在考試結果宣佈之後,也可經由中門走出皇城。

  走過雄偉壯麗的午門,就進入了一個寬闊的矩形廣場。這是紫禁城內最大的廣場。它的正前方橫著一條河,河上有五座拱橋,北邊平臺上矗立著太和門——只有皇帝可以進出。太和門東邊是給武官用的昭德門,西邊則是給王公大臣用的貞度門。走過這些大門,眼前又出現一處巨大的廣場,足可容納兩萬人。這個廣場是供皇帝朝會大典時使用的。北邊,三層漢白玉欄杆環抱一個八米高的寬闊臺基,高臺上自南而北依次屹立著三座大殿。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便是太和殿。皇帝的登基大禮、大婚、元旦慶賀等大典,都在這裡舉行。

  中和殿座落在太和殿後,是一個較小的方殿。皇帝去太和殿前,要先在這裡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每年一開春,種子和農具便被送到殿裡,進行儀式性的檢審,以此祈望有個風調雨順的大豐年。保和殿是外朝三大殿的末殿。其結構設計與太和殿相似,只是規模較小、等級稍低,但它卻是個氣派頗大的待客殿堂,遇國者大典和新年佳節,皇帝會在這裡宴請外國使臣和少數民族首領。而科舉考試的最後一級——殿試,也在這裡舉行。

  從保和殿出來後往北,可以看到一個東西橫長的廣場,東、西、北三面都有門。北面的就是乾清門,進得此門,即是內廷。內廷是皇帝、皇后以及嬪妃們的生活起居場所,外人不得擅入。

  1912年中國結束帝制、實行共和後,內廷與外朝之間便以一堵牆分隔開來,外朝三大殿為新政府所佔據,內廷仍為遜帝溥儀所居,直至1924年他被趕出皇宮。內廷第一座宮殿就是乾清宮,在明朝和清初時,這裡是皇帝的寢宮。清晨五點,皇帝起身,用畢早膳,便到乾清宮處理國事。

  中間那個不太大的宮殿是交泰殿,裡面珍藏著二十五顆寶璽。殿內掛有鐵牌,刻有“太監不得干預政事”的皇帝御旨。宮中還有一座1798年製造的大型自鳴鐘和一個古時用以計時的銅製水漏壺。這三宮一組的建築的末座是坤寧宮,明朝時是皇后的寢宮,清朝用作帝、後的結婚洞房。

  依照傳統規矩,帝、後新婚,要在這個殿堂裡度過三天。坤寧宮後有坤寧門通御花園。這個花園建於明代永樂年間,是宮中三個花園中年代最久、規模最大的一個。與所有的園林一樣,御花園也想要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儘量重塑出多姿多彩的自然界。山水之間,無所不用其極。

  御花園中央是欽安殿,是一個道教殿堂,也是紫禁城中儲存得最好的明代建築。欽安殿西側是千秋亭,東側是萬春亭。後三宮的東西兩邊,有多組佈局繁複的小建築,這就是紫禁城的東西十二宮。它們依舊沿襲了外朝建築的東西對稱佈局,但卻是以傳統的四合院風格為主。每個院落各成一體,分別住著皇帝的眾多嬪妃。後三宮的西側為養心殿。清康熙帝駕崩後,繼位的雍正將寢宮從乾清宮移到養心殿。其後從乾隆至宣統幾個皇帝都在這裡居住和處理國家政務。這裡也是年輕的溥儀皇帝退位後選定的居所。

  紫禁城的城牆每個角上都建有角樓。在這些角樓的設計中,數字九仍獨受青睞。每個角樓都是九梁十八柱,三重簷,七十二脊,屋頂正中都有鎏金尖頂。

  神武門是紫禁城的北門。出了這道門就是景山(亦稱煤山)。這座人造山,是紫禁城的屏障。明代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就是在這裡走投無路,自殺身亡。聽說,從景山上能看到紫禁城的全景,可惜我只能下次再去瞧瞧了。

  故宮其實是5點才結束參觀,但是從4點多開始,陸陸續續的就有地方開始關閉了。我只是粗略的瀏覽了一下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是我國最大的一座綜合性博物館,它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所展示的明清宮廷歷史、宮殿建築以及大量的難得一見的古代藝術品收藏,都是世界上其他博物館所無法企及的。從神武門出來,感覺又回到了現代,望著夕陽下被護城河包圍著的紫禁城,覺得無比的感慨,想象著在裡面有多少勾心鬥角,多少的眼淚,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發生過,不過已成歷史了!而我這種粗枝大葉的介紹,恐怕也只能道出它的九牛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