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感悟> 平凡的世界閱讀感悟

平凡的世界閱讀感悟

平凡的世界閱讀感悟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我們常常會因經歷的人和事不同而產生新的感悟,避免會忘記,不如寫篇感悟的文章,記錄下來吧。為了幫助不會寫感悟的同學,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平凡的世界閱讀感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平凡的世界閱讀感悟1

  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一卷,作者就寫道:“他(孫少平)慢慢懂得,人活著,就得隨時準備經受磨難。他已經看過一些書,知道無論是普通人還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經受許多的磨難……”孫少平還在給妹妹的信中,寫過這樣一段話:“首先要自強自立,勇敢的面對我們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親愛的妹妹,我多麼希望你的一生充滿歡樂,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是白忍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

  《平凡的世界》瀰漫著苦難意識。小說告訴我們:苦難,作為人對現實非自覺承受,並不單指物質生存境況的艱窘與酸辛,更意味著人在困苦的境遇中對人生的特有的心理感受,意味著現實生活對於人正當、合理願望的嘲弄與對激情的壓抑;小說告訴我們:苦難的遭遇能磨礪堅強的意志,人只有經過苦難的煉獄,方能讀懂人生,走向成熟;小說告訴我們:苦難導致人生的缺陷與失衡,進而產生追求超越與平衡的反差與張力;小說告訴我們:人生的價值,在於對自身苦難的嚴峻正視、深刻思考、透徹理解、不懈抗爭。

  孫少平是《平凡的世界》中具有深刻苦難意識的代表,路遙是借孫少平的嘴和手,表達了他對人生苦難的認識和思考。路遙是陝北清澗縣農民的兒子,生於1949年。1991年,《平凡的世界》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1992年,路遙病逝。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遙以史詩般的筆觸描述了在中國社會歷史變遷的大背景下,黃土地上普通人的悲歡離合。作品問世即好評如潮,並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重新回想這部書所囊括的時光,依然會發現從1978-1985年以來的歲月是那麼令人神往。生活在彼時的人們以劫後餘生的喜悅憧憬未來,用感恩的態度看待剛剛過去的夢魘……一切都籠上了理想的光環。沒有咖啡館,沒有浪漫的海灘風景,在那小小的西北黃原城裡,在那無名花草盛開的小土坡上,依然能成長出傳奇般的愛情。

  近二十年過去了,不知道現在年輕的一代讀者如何理解與認知省委領導的女兒田曉霞與煤礦工人孫少平之間的愛情。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現而今已然完全沒有了此類愛情發生與成長的土壤。抑或說,作家連想像的慾望都不再有。煤礦工人與省報女記者之間有著何等的距離?即便是作家能想到,這樣的情節讀者與觀眾能否接受?在這樣的問號背後,刻就的是大眾對人與人關係的認同與否定。《平凡的世界》之後,也很少再能看到關於煤礦工人的生活境況的小說。他們在一度的笑語喧譁之後重又歸入黑暗、潮溼的地下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生老病死變得那麼寂寂無聲。偶爾在報紙、網路媒體上看到他們,也只是與死亡名單、煤礦事故相連。想來,這個時代的煤礦工人孫少平們不會再有人關注並敬仰了。他喜歡誰娶哪一個都無關緊要。恐怕還會有人想,只有傻瓜才會把一個煤礦工人當做自己的偶像吧?

  所以,這一次在翻閱《平凡的世界》時,內心充滿著平實的歡喜與複雜的情感。我必須老實承認,孫少平,這個英俊、純樸、向上的男青年曾經贏得了年少時的我的深深景仰和愛慕。我甚至因此而熱愛他的生活歷程——從黃土地出發、建築工人到煤礦工人。現在,惟以金錢的多寡為成功的惟一指標的近二十年後的今天,。在許多公共媒體中,他們,孫少平以及孫少安們註定缺席並命定成為弱勢並沉默的群體。

  走在都市茫茫的人海里,我常常深感困惑,困惑於川流不息的車輛中平凡人們的退隱,更困惑媒體、大眾對金錢、權貴的追逐與渲染,對凡人生活與生命的漠視。如果活到現在,作家路遙該如何面對這時代的鉅變……他的離世,現在看起來更像是一個休止符,是有著現實主義理念的作家用理想主義和人文精神寫就的休止符。

  所以,要說到《平凡的世界》對我的影響力,早已超越了文學本身的意義,它們在十幾年來悄悄改變著我的人生觀——譬如當我讀到民工追討工資的報道,當我看到農村中為自殺與家庭暴力所困擾的婦女時,會憤怒,會不平,會在飛馳的火車上情難自已——因為,他們就是我少年時代熱愛的孫少平、孫少安們,也是孫蘭花們。

平凡的世界閱讀感悟2

  路遙百萬字的小說——《平凡的世界》,每次都會給我帶來震撼與感動。世間的真情,平凡但是真摯,是我們生活的本色。

  少平是作者重墨渲染的物件,也是我最佩服的主角。他是一個出身卑微,家境極端惡劣的農村少年,同時也是一個忍辱奮進,不卑不亢的學子。或許,農村的孩子,因自卑而上進,以上進求尊嚴,以尊嚴慰靈魂。物質的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貧窮。從平凡中來,歸附於平凡中去,少平平凡的生命,分化於農田、城市工地,還有煤煙四起的地下坑道中。也許,不平凡的點點滴滴,就潤化在平凡的滴滴點點之中。

  田小霞的出現,給少平的生活增添了幾抹色彩。關於她的章節,我都會一遍又一遍的通讀。她的出現總會讓人覺得生活充滿了陽光,有了她,少平就算生活再苦也還是幸福的。而她的犧牲,卻把那縷陽光奪走了,少平的悲痛與彷徨讓我潸然淚下,田小霞是少平的一個夢,破碎但深情、酣暢卻桎跛的`夢。

  掩卷深思,真正的感情究竟是什麼?孫少平與田小霞的感情給了我極大震撼,那是真正跨越了一切界限的兩顆心靈的交匯,彼此的吸引與愛慕。而正是他們的勇氣才沒有重蹈潤葉與少安的覆轍。我堅信那就是真正的感情!

  那麼少安和潤葉呢?他們服從了命運的安排,最終走上了不一樣的人生軌跡,與一個不曾愛過的人過起了柴米油鹽的日子,他們相互扶持、緊緊依靠,直到老去。還有潤葉和李向前、潤生和郝紅梅、孫蘭花和王滿銀,他們都被生活拉在了一起。也許,這種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的感情不像有些青春偶像劇中所演的那樣轟轟烈烈,但是能夠確定的是,他們彼此都從對方那裡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

  縱觀《平凡的世界》全書,字裡行間流淌的全是濃濃的愛意。少安與潤葉的感情,少平與曉霞的感情,潤生與紅梅的感情,少平與金秀的感情,潤葉與福堂的親情,曉霞與福軍的親情,李向前與李登之的親情,少平與金波的友情,少平與師傅的友情,潤葉與曉霞的友情……《平凡的世界》中使用最頻繁的一個詞語是:親愛的。親愛的大地,親愛的雙水村,親愛的父親,親愛的弟弟,親愛的兄弟姐妹……總之,所有人世間的真情都在那裡一一展現。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西蒙蒙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林地向大地飄灑著。時令已快到驚蟄,雪當然不會在留存,往往還沒等落地,就已經消失得無蹤無影了。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眼看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沒有到來。”儘管時光荏苒,此刻的黃土高原的外貌依然如故,那裡仍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如路遙所講述的那樣:情滿人間。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的人們啊!看看你們的周圍,父母千里之外的一個電話、成功時兄弟姐妹的一聲祝賀、失落時愛人的一句安慰,讓我們重新把這些愛的片斷品嚐、珍藏,不僅僅是完美的回憶,更是內心的一份寶藏。這親情、友情、感情一齊織成了一張溫暖人心的愛的網,時時刻刻給我們溫情與力量。正因有愛,世界變得美麗!

  路遙的出發點是平凡的世界,人們認識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而在這平凡的世界裡,他們追尋幸福,感受真情、感受美好。我們不能完完全全地決定自己的命運,我們能夠做的是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

平凡的世界閱讀感悟3

  如果有誰看過“平凡的世界”的話,你是否會對生活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對於不太懂生活的我們,是否應該重新認識一下我們周圍的世界。

  生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那麼平凡的生活就不值得去讚頌嗎?也許對自己命運的負責才是重於泰山我們還不能完全詮釋生命的意義,迷茫縈繞其中,我們幾時清醒也不可知。

  對生活的覺悟很重要,在我們對孫少平與田曉霞之間的愛情惋惜之餘,我們是否應該珍惜自己正在延續的故事,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我們並不奢望自由形影不離,我們但求生活豐富多彩。

  同時,我們也對潤葉那段殘缺無奈的愛情深感痛心,孫少安不是個錚錚男兒,士為知己者死,而他卻選擇了逃避,也許我們應該退一步想想,人生自古多磨難,就是這磨難讓我們彼此錯過。

  對財富的渴望,對地位的追求,生存的目標如此簡單。在追逐於忙碌中,我們不知不覺失去了很多東西,比如屬於我們自己的時間和感情。問世間情是何物,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短暫而難忘。如果說生之平凡而死之平凡是一種偉大,那麼,他的偉大在於,不隨波逐流,不心高氣傲,不胡作非為……而在於活出自我。

  平凡也要精彩,我們生來就帶著諸多使命,家庭的擔子,事業的責任,死亡帶走了我們,而把這些留給了下一代,我們只有在奮鬥中尋找自我,保證我們隨時都有活下去的勇氣。

  我們做著同樣的任務,一旦任務失敗,無門只能放棄他去執行下一個任務,這樣我們的人生就有了一個缺憾,為此,我們要努力的活下去,努力的活下去……

平凡的世界閱讀感悟4

  平凡的世界裡的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活著。人生就是不休止的奮鬥,成為《平凡的世界》的一個重要核心。孫少安是奮鬥精神的一個重要代表。吃苦耐勞,沉穩。從當起隊長,到辦起磚廠,從一個家庭的支撐到帶領一個村致富。他所承受的責任之大,讓他離不開農村與那片土地,但這也阻擋不了他的成功,畢竟他是一個奮鬥的人,成為農村變革先覺者。孫少平另一個奮鬥者,窮困的農村青年。有著農村人沒有的知識,精神上的高傲,靈魂的脫俗,是的這些不足以讓他在那個年代填飽肚子,他更要有奮鬥,去工地打工,去下礦,但自始至終無論在哪奮鬥他都會帶著書籍,帶著精神食糧,帶著靈魂的脫俗。去苦力奮鬥填飽肚子,去閱讀填飽靈魂。

  “什麼是人生,人生就是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真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的平凡在於人為不可抗拒之力,她不像莫言小說的魔幻現實。人們渺小,世界平凡。生與死,悲與歡,窮與富,充斥在身邊。這些都是不可抗拒,是必要經歷去承受的。田曉霞與孫少平窮與富的戀愛,揭示田曉霞“富人”的樸實,善良,孫少平窮人的“自尊”。更展現愛情偉大。田潤葉與孫少安的愛情,揭示門當戶對不如倆人有情意,揭示窮與富的平等。儘管最後倆人沒有在一起成就一段悲傷愛情,但各自又在自己的世界裡找到意趣相投之人過著自己的歡樂。田曉霞的死,孫少平的繼續活,人總會遇到許多不如意,肉體折磨,精神磨練,生死別離,但生活總得繼續,帶著死去的人的意志,與期盼更好的活著。

  一群平凡的人,揭示著那個年代不平凡的事——勞作與奮鬥。青春不負美好,奮鬥不負青春。

平凡的世界閱讀感悟5

  在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你是否一直苦苦掙扎在痛苦的邊緣?面對沉重的生活,你是否甘為命運的玩偶?如何走出生活的泥淖?如何實現人生的價值?到《平凡的世界》裡去尋找答案吧。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著名作家路遙的一部百萬字的鉅著,作者在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近十年間是廣闊背景上,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讀起來讓人蕩氣迴腸,不忍釋卷;被譽為“矛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

  在這部書中,路遙用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把生活的苦難、殘酷和卑微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在這部奮鬥史中,孫氏兄弟不甘屈服,在沉重的生活中發掘自己被禁錮的價值,掌握自己命運主旋律的精神,令人感動。孫少平,一位平凡世界的精神鬥士,他的一生體現了平凡人生的輝煌意義,貫穿他的思想主線就是奮鬥不息,堅忍不拔。而孫少安,一位負重前行的跋涉者,他的一生揭示了責任堅忍的重要。

  《平凡的世界》我讀過兩遍,第一次是在初中懵懂無知的年齡,我還沒有深刻體會的生活的苦痛,但那時以被感動得淚流滿面,高中的時候,我突然對生活的意義,和人存在的價值產生了興趣,每天苦苦思考卻終無所獲,成績也隨之一落千丈,但那時自己已鑽進了死衚衕走不出來,我一度陰鬱成病晚上睡不著覺,睡著了還在默默流淚,在我幾近崩潰、幾欲解脫的時候,再次讀了《平凡的世界》,我一下子清醒了,為自己的懦弱而羞愧,我在那一天找回了我精神的戀人——孫少平,他坦然面對人生的態度,用勞動實現自己價值的觀念,他時時不忘學習的現代意識,像一塊磁鐵深深地吸引了我。孫少安,我的精神摯友,一個無論家庭多麼爛包,都不推卸責任,不埋怨生活的仁者,他讓我明白了人不可以那麼自私的活著。他告訴我,既然存活於世,就該對得起自己,他們將我從悲傷中拉出,陪伴我在生活的激流中奮力前行,《平凡的世界》成為我獨行旅程中的指引方向的“聖經”。

  一部作品照亮了我的人生,到平凡的世界中去吧,你也回擁有不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