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發現> 【精選】發現作文10篇

發現作文

【精選】發現作文10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發現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發現作文 篇1

  大家都應該留心身邊的細節,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如果你這樣做了,你將會發現許多東西。以前,我只是認為老師這個職業非常輕鬆,我們辛辛苦苦地寫了這麼多字,就被老師一個勾就完事了,遇到不會做題目的同學,只是說了幾句話就完了,讓這個同學自己去做,可以在班上橫行霸道,所以每一個同學都很討厭老師。

  可是,我完全想錯了。有一次,因為語文老師熬夜批改作業,所以語文課被調到了下午來上了。下午上課尤其疲憊,上課鈴聲響了,老師急匆匆地衝進了教室,嘴裡還喘著粗氣,上氣不接下氣地對我們說:“同學……學們,上……上課!”

  過了一會兒,老師從我身邊走過,我偷偷瞄了老師的書一眼,想看看老師用得“教學用書”和我們的書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我驚呆了!老師的書上全是用紅筆寫成的,如螞蟻般大小的字!望著老師滿臉汗珠的樣子,我不禁深感佩服。有的時候,許多偉大的愛都會出現在這些細節中,這次就是這樣,這濃濃的師愛盡在這些字上體現了!

  原來,早上不是老師要休息,而是老師在備課,事實上的確如此:那鮮紅的字跡確實像在早上補得。其實,老師是可以不備課的,就在課堂直接講,可老師為了讓課堂效率更高、使課堂更活躍,竟可以使自己如此疲勞!老師對我們的情誼比天還高、比海還深,我們怎能忘記?

發現作文 篇2

  今天,我在外面玩磁鐵時,一不小心把一塊磁鐵丟進了地上的沙堆裡。我用手在沙子裡挖呀挖,卻怎麼也找不到它。我有點兒著急了,便找來兩塊強力磁鐵,一左一右地向前推進,尋找起丟失的磁鐵來。

  找了一會兒,我拿起這兩塊強力磁鐵,上面竟都沾上了厚厚的一層“沙子”。我對著磁鐵吹,想把“沙子”吹掉,可“沙子”仍然牢牢地粘在上面。我心裡一驚:難道這是鐵粉?

  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測,我把這些“沙子”從磁鐵上捋下來,放在水泥地上,並把磁鐵靠近“沙子”。果然,在磁鐵離“沙子”將近大約一釐米的時候,“沙子”突然往上一躥,緊緊地貼在磁鐵上,而其它的一些東西,則留在了地上。我仔細一看,發現磁鐵上的粉末黑黑的,好像是磨碎的碳灰,而地上的粉末,則顏色黃黃的,可能是土裡的雜質被鐵粉帶上來了吧?

  我把被分離出來的鐵粉放進一個透明的小塑膠盒子裡,然後又把磁鐵靠近沙堆,再拿起來,把上面的東西捋下來,放在地上,然後又把磁鐵靠近從磁鐵上捋下來的東西,鐵粉被吸到了磁鐵上,而其它的雜質則靜靜地躺在地上。我又把鐵粉放進那個小塑膠盒子裡,然後又把磁鐵靠近沙堆……就這樣不知做了多少次,才弄到了一小堆鐵粉。不過,我突然發現:鐵粉裡有一些粗粗的砂子。我原以為這些砂子是被鐵粉帶上來的,但是,我錯了,這些砂子可能含有鐵,因為我用磁鐵試了試,它們被吸了上來!

  我觀察著這堆鐵粉,不過,我想它們應該是磁鐵粉,因為它們是黑色的。可是,用什麼來證明呢?我正想著,忽然眼前一亮:我可以把磁鐵的一極隔著盒子,慢慢地靠近磁鐵粉,磁鐵粉會直立起來,像頭髮一樣。這時候,我再把磁鐵換一邊,如果磁鐵“頭髮”“倒立”了,說明盒子裡的是磁鐵粉;如果沒有“倒立”,那說明盒子裡的是鐵粉。我按自己的想法把這個實驗做了一遍,得出的的結論是:盒子裡是磁鐵粉!

  看來,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奧秘等待著人們去探索和發現。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勤觀察,多思考,就一定能有所發現,有所收穫!

發現作文 篇3

  今年暑假我偶然發現了金蟬脫殼的過程,便饒有興趣的把它記錄了下來。

  一天下午1時左右,我突然在梧桐樹下發現了蟬的幼蟲,他正在往裡鑽呢!於是,我邊觀察了起來。

  1時20分,它終於從一個約大拇指粗的洞口慢慢爬了出來。1時35分,他在地面爬呀爬呀,一直爬到2米多高的樹敢上一動不動。等待了5個小時,即6點40分他還是一動不動,這是為什麼呢?是積蓄全身力量掙脫殼的束搏?6點41分,幼蟲的背部裂開一條約3釐米的縫,接著裂縫又逐漸變寬,蟬背也隨著外凸。於是,一個松嫩,淺黃且帶點青的蟬背漸漸顯露。

  到了7點20分蟬的背部及頭才鼓出來,而且在逐漸的平伸後仰;六足和一對摺疊的翅膀在殼裡漸漸的觸動著。

  7時45分,兩翅漸漸伸展;六足也頻繁的活動,直到兩隻前爪向上抓住蟬殼,才漸漸從殼裡徹底拖出來。

  兩個小時後,一隻身體嬌嫩,顏色是綠色的蟬漸漸變成灰褐色,兩隻翅膀的脈絡開始清晰起來。周身玲瓏剔透。

  10點10分,蟬從空殼裡爬出來,飛上了樹枝。我終於觀察到了金蟬脫殼的全過程。

發現作文 篇4

  我們身邊有許多美,但我們都沒有發現這種美。

  那是在一個炎熱的夏天,我在家門前的一個店裡買東西,我走到店門,正準備過馬路,就看見一位年邁的老奶奶在過馬路,走到路中間,看著川流不息的車輛,心裡著急了,竟然摔倒在馬路上,一位年輕的阿姨連忙走過來,把摔倒在地上的老奶奶扶起來,帶著老奶奶過馬路。一旁看著的人連忙叫好。我相信,只要地球上這樣的好人多了,世界上的美就會多起來。那位阿姨默默無聞把身上的美展現了出來。

  還有一件事讓我認為這世界是多麼美,有那麼多事兒,有那麼多讓人讚美的好人。

  在一個寒冷的冬季,我路過一個放腳踏車的棚子,一位阿姨好不容易將自己的腳踏車拿出來。看了看擺放凌亂的腳踏車,走過去,把腳踏車一輛一輛地取了出來,又一輛一輛整齊地擺放好。一個腳踏車的主人對阿姨吼道:“你有什麼資格動我的腳踏車?”“這些腳踏車擺放的太亂了,很難取出來,所以我把它們擺放好”。阿姨回答。聽阿姨這麼說,車主把腳踏車取出來騎走了。“這位阿姨真善良呀!”我心裡想。沒過多久,我就回家了。

  生活中的美太多了,可是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美不指一些人的外貌漂亮和醜陋,在我看來,美,指的是生活中好人做的善良的事。我,一個普通的小學生,也做過這種善良的事。

  我在我的學校經常看見大同學欺負小同學的場面,有一次我在外面看到了一個二年級的同學欺負一個一年級的小同學,我毫不猶豫地衝上去把他們兩個拉開了,並讓他們和解了。我經常做好事,也成了大家心中的“好人”。

  我透過這些事情,知道了好人是什麼,善事是什麼。我希望我身邊的人都是好人,都做善事。

發現作文 篇5

  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帶著一雙不再挑剔的眼睛和一顆寧靜的我,我發現了生活中的美。

  一個落日餘暉的時分,我登上了大坪山。此時的大自然,春意盎然,花草樹木都很美。低矮的小草雖然沒有牡丹、月季那麼嬌豔,但它的堅強使它歷經風吹雨打電閃雷鳴、寒來暑往,猶然在下一個春天驕傲地抬起頭,一叢一叢地張揚著它那令人眩目的綠。花兒百花齊放、爭芳鬥豔,美不勝收。花叢中的蜜蜂穿梭來往忙採蜜,那是勞動者辛勤的美。一道清泉正從山頂草縫中涓涓流下,映著陽光,閃著點點光輝,掬一泓品嚐,甘冽爽口。拾階而上,放眼四周,在陽光和霧靄的照映中,綠的碧綠,藍的翠藍,灰的銀灰,濃淡有致,層次分明,正像美人頭上的裝飾,清秀淡雅。眼前的一切,讓我的心不禁一顫——真的很美!

  太陽繼續西斜,小道上落下了一點黃暈的光。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這時,走在前面的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不小心滑了一跤,沒等我回過神來,身後一位小同學已上前扶起他。望著這一老一少的身影漸漸消失,我的心一霎那變得溫暖起來,這是多麼溫馨的瞬間,多麼美好的時刻!

  樓道里還亮著燈,可能是哪家的孩子還沒回來,父母怕他害怕所以點著燈,照亮他回家的路吧。呵,爸爸媽媽你們在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那一刻起,你們給予了我們多少的愛,還將會給予我們多少愛啊!這份血溶於水的親情更是世間最美的事物啊!

  什麼是生活中的美?這就是生活中的美,就藏在這些簡簡單單、平平常常的小事中。幸福的我,就在這一份美的包圍中,快樂地成長著!

發現作文 篇6

  對於這兩對父母的做法,我都不太同意。如果是我,我會讓孩子自己把在一定時期內覺得滿意的畫貼在客廳裡。當讓他自己選擇該貼哪幅時,他就學會了對比,當他把每一時期內的最好的畫一一做比較時就看到了自己的成長,發現了自己的優缺點。而那兩個孩子可能一個只覺得自己優秀而看不到缺點;一個覺得自己的畫都不好,卻忽略了自己閃光的地方。

  我們現在正處在選擇之間。文理分科,選文選理?上大學,報考什麼專業?諸多的選擇在等著我們。而面對選擇,我們要做的就是選那條適合我們的路,能發揮我們潛能的專業。而我們的潛能是什麼?這就需要我們自己發現自己。

  為什麼有些人按照家長的期望學習了熱門學科,卻常常畢業後“英雄”無用武之地呢?拋開別的'因素不談,他是否曾好好發現過自己呢?或許就是因為他“畫畫”的時候,由於父母認為張張都好所以自己也這麼想,結果關鍵時刻卻偏偏挑中了“敗筆”!為什麼有些人選了個沒有人學的學科仍舊“結果同上”呢?恐怕也有些人,或許他們並沒有很出眾的“畫”,但他們都會發現自己,知道什麼適合自己,於是他們的成功遠大於前兩種人。

  就好像數學裡的二次函式,只有合適的值才能使拋物線達到頂點最大值,而過大過小都無法達到頂點;就好像物理裡的機械效率,只有電壓合適的才能達到最大的效率,過大過小都不能使效率達到最大值;就好像化學裡的反應,只有物質的量之比達到某一值時才能發生你想要的反應……所以,只有找到那個最合適的點,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韓寒說過:“我是金子,我要閃光的!”為什麼他會這樣說?因為他發現了自己,發現了自己的優點,自己的閃光點,所以他必定要閃光的。

  讓我們都來自己發現自己,那你會知道你也是金子,你也必定要閃光的!

發現作文 篇7

  我奶奶家有一隻小貓,叫“咪咪”。它沒事的時候總愛在院子裡悠閒悠閒地散步。可有一天……

  那天中午,剛吃完飯,我便去看我家的小貓。但眼前的情景卻使我大吃一驚,平時一慣以肉食為主的貓,今天卻改吃素的了。它正在大口大口吃著花盆裡的草,然後吐出一堆又黃有綠的東西。綠的是草,黃的是今中午吃的飯。忽然,我想起起了那個草,那不是爸爸種的“牛頓”草嗎?爸爸說這種草能治病,這次“咪咪”吃草是不是給自己治病呢?我不太相信,所以便做了一個實驗。

  吃晚飯的時候,我把過期的牛肉乾放到了“咪咪”的碗裡,然後便躲在一邊偷偷地觀察著。它先嗅了嗅食物,雖然感覺不對勁,但還是吃了。結果不出我所料,“咪咪”有像中午一樣瘋了似的在吃草。

  我問爸爸:“爸爸,貓能治病嗎?”爸爸回答到:“那當然,不僅貓能治病而且還有好多動物能自己治病呢,那就靠你自己去查閱資料了!”我翻開了《十萬個為什麼》,最後終於找到了答案:當貓的肚子不舒服的時候,吃上這種草,就能刺激胃,然後會把肚子裡的東西給吐出來,這樣,肚子就不疼了。而且還有好多動物能呢,比如說蛇,如果蛇身上的某的地方受傷了,到一種草上打幾個滾兒,傷口就消失了。

  我為發現這樣一個秘密而感到高興,同時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大創作源於小發現,小的發現有來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果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那麼,你的發現會很多,獲得的知識會無邊無際。

發現作文 篇8

  我捧著一本新買的,《科學大王》津津有味地讀著。我的早目光被一幅圖畫吸引住了——白白嫩嫩的軀體上揹著硬的殼,觸角伸出了殼外。是蝸牛吧,我仔細地讀完下方寫著的蝸牛簡介,想我何不做一次實驗呢?

  我請爸爸幫忙,捉來三隻蝸牛,我想看看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

  我把蝸牛放在桌子上。開始它們一動不動,過了一會兒,才把頭慢慢地伸出來,向四處望了望。我拿來分好的兩堆食物,放在它們中間,只見蝸牛爬向白菜的那一堆。過了一會兒,那白菜被蝸牛給吃光了。

  透過這一次實驗,我知道蝸牛是對植物有害的蟲子。

  我明白了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和發現,成功就屬於我們。

發現作文 篇9

  雨後的一個上午,我來到樓下。在草叢中,我發現了幾隻蝸牛,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撿起來,帶回了家。

  我把蝸牛裝在大瓶子裡,在瓶子裡放了幾片鮮嫩的菜葉,算是給蝸牛安了一個新”家“。不一會兒幾隻蝸牛陸續出殼,並把軟軟的身體貼在菜葉上,中午的時候,新鮮的菜變得傷痕累累,蝸牛的牙齒真 歷害。我以前聽說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我想看個究竟 ,就把蝸牛的家搬到桌子上,我的蝸牛慢慢地爬到一片菜葉上,大口大口的吃著,等蝸牛張大了嘴,我認真地看著它們的嘴,可是因為它 們的牙太小了,我怎麼也看不到。

  這些蝸牛喜歡吃新鮮的菜葉,還喜歡在雨後天氣涼爽的時候活動,吃東西。

  媽媽說,這幾隻蝸牛是野生的,它們有自已的生活規律,養久了對它們不好,快開學的時候,我帶著幾隻蝸牛重新來到了草叢邊把它們放回草叢,然後與它們道了別,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

發現作文 篇10

  有一句諺語說的好:“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若在生活中留心觀察,你就會發現很多在書本學不到的知識。

  記得我五歲的時候,有一天中午我正津津有味的吃媽媽專門給我炒的豆芽菜,我看著這美味可口的豆芽,思考一個問題,這麼好吃的豆芽是如何生長出來的呢?我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於是我就向媽媽求教。媽媽說:“豆芽是豆子經過溫室培育而成的,要不我們也來做個試驗。”我很爽快的答應了。

  媽媽拿出一個碗,然後又拿了一些豆子,往碗裡放了一些水,然後她用毛巾把碗蓋上,再把毛巾打溼,過了一上午,媽媽再次把毛巾拿開時,一個個胖嘟嘟的大豆引入我的眼簾。等到第二天上午,我迫不及待的來到客廳,發現豆子比昨天大了三倍,但是還未發芽,媽媽說:“要發芽還要經過一段時間”。於是媽媽把水倒掉,再次用溼布蒙上,我奇怪的問媽媽:“為什麼把水倒掉,並且蒙上溼布是幹什麼用的呀!”媽媽說:“豆芽不能一直浸泡在水裡,不然會腐爛的,但豆芽的生長還需要一定的溼度……”

  又過了一段時間,我再次去看那些豆子,豆子變得多了,並且我驚訝的發現豆子上有尖尖的小丫,我多麼期待我的小豆芽能快快的長出來啊!又過了幾天,我發現黃豆又變多了,個個長成了短短的豆芽,它們長度不一,彎彎曲曲,我挑了一個最長的,看了看,媽媽說想吃這些豆芽還需要一段時間,看著這些豆芽,我發現與黃豆相連的部分芽根最細綠色的,尖部的芽最粗是白色的,豆芽的芽上還長出了“鬍鬚”,有的嘴唇還會裂開了,好像在對我笑呢。

  我為我的發現高興不已,更為豆芽的生長點贊,如果不細心觀察是不是隻能做個簡單的吃貨,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