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14篇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14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傅雷家書》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

  在父母身邊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年幼時他將我們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將一切風雨絕隔,呵護著我們的天真。漸長時他們一定是苦惱的,這世上千奇百怪,擋在我們身前怕礙了我們長大,跟在我們身後怕來不及阻攔我們受的傷害。期待我們永不知這世界還有灰暗,卻又怕我們懵懂不知世事。世間每一對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遠與近中取捨徘徊,尋找一個合適的尺度,而傅雷幾乎將這一點做到了完美。嚴師,慈父,益友,在一個孩子的成長中父母能做到的他們幾乎做到了極致。許多人說這是中國父母必看的書,看過之後我卻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細細品讀。讀懂父母的愛,是我們成長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讓他們等的太久。

  我幾乎是帶著一種解脫的喜悅進入大學的,拋在身後的是十年寒窗,繁重學業,還有日日夜夜相伴幾乎到膩煩的父母。在我自以為是的長大中他們是我迫不及待甩掉的殼,是我自以為了解的世界中需要摒的舊時代,我甚至拿到了《傅雷家書》準備指導一下他們的教育方法,卻在讀過之後深深懊悔那一段的時光。

  初讀《傅雷家書》我幾乎要再三確認作者,“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可是不敢說,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囌的抖出你尿布時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煩惱。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這段話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細膩的情感讓我難以想象是出自那個嚴謹近於殘酷,倔強甚至有些暴躁的學者。

  對待兒子,他說:“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說:“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說:“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為孩子包辦,而為孩子這種蛻變的過程而高興,並且鼓勵他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為了指導兒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他說“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面對現在大學生郵給父母的待寄匯款單,沒有其餘的問候,而這位父親告誡兒子寫信就是強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極好的訓練。在如今是多麼需要啊。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的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而這樣嚴於律己教子的人,他卻說:“身外之名,只是為社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2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選編了《傅雷家書》兩則,在這兩則信中,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兒子的愛。

  第一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精神消沉的時候,第二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欣喜成功的時候。這兩封家書從兩個方面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那一份動人的舐犢之情。傅雷和傅聰兩父子不僅僅是生活中的朋友,並且是藝術上的知音。傅雷以自我深厚的學養、真摯的父愛,傾聽著萬里之外兒子的每一次心跳,預想著兒子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傳頌著自我的惦念和祖國的聲音。《博雷家書》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現代中國影響最大的家訓。傅雷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我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經驗,藝術的感悟,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

  “我們並沒為你前信感到什麼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還對你預告,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後還是會有的。”這真是知子莫如父,傅雷似乎早就預料到兒子的這種情緒了。緊之後又說“我是過來人,決不至於大驚小怪。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裡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洩,又哪裡去發洩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安慰兒子,向父母訴苦是人之常情,遭遇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課,誰也難免的。作為父親不能教條主義地說,這不能,那不能,連用了幾個形象的比喻,告誡兒子,不要過分悲傷、消沉。如“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可是分使你緊張,低潮可是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這就是朋友式的父親,對兒子的愛,比山還高大,比海還寬闊。還用了克利斯朵夫的經歷鼓勵兒子正視現實和挫折,勇敢地戰勝它。從而教育兒子要學會堅強,這才是生活的強者。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3

  在這個世界上父親對孩子的親情各有各的表達方式,有的不善言語只是默默地愛在心裡;有的一出聲就如爆雷,對孩子的親情是簡單的表達。然而在《傅雷家書》中看了傅雷夫婦寫給孩子的書信可謂字字包含深情,句句凝聚心血,處處體現赤子情懷。在家信中,傅雷夫婦恨不得把自己平生所有的人生經驗和藝術心得都灌輸給孩子們,以幫助他們早日成為德藝雙馨,知識淵博,修養深厚,具有濃烈民族情懷的藝術家。書信對孩子的愛體現在方方面面和許多細節中。

  《傅雷家書》中寫到:“一天接不到孩子的信,一天不得安心,做什麼事都沒有情緒,非常憂慮!”信中表現了父親對孩子每時每刻的思念和擔心。家書中父親期待孩子成為具有濃烈民族情懷的藝術家,他寫道:“願你做中國的——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個人的心!用歌聲把大家帶著,一塊到無邊無岸的音響的海洋中去。”在培養孩子過程中父親幫助孩子學習,父親收集音樂學習相關的資料,分析演奏曲目,整理樂譜,抄寫音樂筆記,以書信的方式希望能豐富孩子知識面,從而對音樂更好的理解。

  在孩子取得成就的時候,書信中這樣寫道:“想不到你這麼有才華,想不到你的春天來得這麼快,花開得這麼美,開到世界的樂壇上放出你的異香。東方升起了一顆新星這麼光明,這麼純淨,這麼深遂。替新中國創造了一個輝煌的世界紀錄!我做父親的一向低估了你,你把我的錯誤用你的才具與苦功給點破了,我真高興,我真驕傲,能夠有這麼一個兒子把我錯誤地估計全部推翻。”以書信的形式表達對孩子在音樂上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和驕傲,用愉快的心情承認自己的錯誤。

  我的父母對我的關心、何嘗不是這樣的呢,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會寫那麼多家書,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著想,為我打算。記得父親工作一直都很忙,但不論再怎麼忙他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給我打電話關心我的學習,提醒我抓緊時間完成作業,養成高效的學習習慣。傅雷家書中有許許多多做人處事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傅雷寫給孩子的書信,能清晰而深刻的感受到滲透在字裡行間的的濃厚的父子情。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4

  《傅雷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經驗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為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我長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即使是因為讀書而離家,也不會離得很遠,所以根本無法體會到那種互通家書時因距離而產生的淡淡的憂愁和絲絲的甜蜜。

  這本厚厚的家書中承載的是多麼深沉的父愛啊!“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 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從上面的語句,字裡行間可以看出傅雷的愛子情深。對於長大的兒子,希望他茁壯成長,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其實家長都是這樣的,從八月懷胎到十月分娩,家長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哺育成人,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後不至於露宿街頭。而,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簷獨飛之時。作為父母,既為他們而高興,也為此傷心難過。畢竟是骨肉之情。作為我們應該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父母看到他們想看的一幕——我們快快樂樂的生活,也算是報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如今的子女教育問題。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現代獨生子女的家庭中,家長們對孩子包辦過多,家長們不僅不讓孩子做家務,連自理勞動也由家長包辦。盛飯、穿衣、削鉛筆、戴紅領巾、洗手絹襪子等等,都由家長代勞。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長當成了柺棍,一步也離不開。結果養成了孩子的依賴性,降低了這一代人的素質,孩子不僅不能成為強者,倒可能會成為一個窩囊廢和寄生蟲。孩子的意志力、堅韌性得不到鍛鍊,自立自理能力較弱。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5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裡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濃濃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我們常常沉浸在回憶中,把你的一生重新問過一遍,想著你在強保中疾肥胖,又淘氣又可愛的童年,頑強而多事的少年,一直到半生不熟的去羅馬尼亞出發去參加肖邦比賽為止:童年時所受的嚴格的家庭教育,少年時代的發奮用功,出國後的辛勤疾苦,今天的些許成績真像電影中的一個個鏡頭歷歷在目,包括了多少心酸和多少歡樂!如今你到了人生的高潮,也是一生中最幸福的階段。開始成家立業了。”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傅雷對兒子的愛意,連小時候的支根末節都還記得。是啊,父親對孩子的愛永遠那麼偉大,傅雷對兒子博鞋的愛都暗含在書信中了。

  有人說,沒有父愛,就沒有剛毅;沒有父愛,就沒有寬廣。的確,父愛一點也不弱,一點也不渺小。從小到大,父親都帶給我們高大強壯的形象,這種形象延續到了那無形的父愛中的我們。就算有一天父親不再強壯,它那濃濃的父愛卻早已告訴我們:做人要勇就堅強。

  父親總是在我需要的時候幫助我,無論是小事還是大事,好像對於他來說,我的事永遠都是重要的事。有一種幸福叫兒女,有一種溫暖叫關懷,有一種親情叫父愛。這句活說的一點都沒有錯,父親對我們的愛可謂之偉大,父親常以他獨有的沉靜,詮釋著父愛的責任。

  《傅雷家書》充斥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著濃郁的父子情深。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我的父親希望我能快快樂樂的長大,凡事只要努力就好,俗話說得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說我們只要努力過,竭盡所能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不論結果如何,都不要太過介懷,只要無愧於心即可。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6

  深夜,佇立窗前,望著那蒼茫,深邃引入深思的天空,心中隱隱有一種衝動,精神的飢渴,歷史的荒漠,常常會讓回憶變得豐富,耐人咀嚼,讓我想起我的父親,想起無處不在的父愛,想起《傅雷家書》。

  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後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其聲殷殷,其意綿綿,其情拳拳。由這些信件彙集而成的《傅雷家書》曾先後再版 5次,重印19次,累計發行超過100萬冊,數字雖不能說明太多,但時間足以證明一切:《傅雷家書》自問世以來已暢銷18年。開啟《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

  然而,這樣的愛畢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種愛加威嚴式的教導,代之的卻是建立在父子心與心相互交流基礎上的一種隱沒、深沉的父愛。傅雷是“清高”的那類人,在他的骨子裡都滲透著這種獨特的個性,當他把這種“清高”帶到給兒子的信中,卻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愛!

  傅雷極其敏銳地覺察到孩子在藝術之外所遇到的問題,譬如交友、感情、花銷等等。有一句話我一直記著,那就是“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個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個世界!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7

  一位偉大的父親不僅在孩子的學習上會悉心教導,在人格品質上更是重視。他把對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自己的兒子,教導他要愛自己的國家,儘自己所能為國家做事。

  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不僅對自己的兒子盡父親的責任,更是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盡著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麼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裡,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透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透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8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其子傅聰和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傅雷夫婦嘔心瀝血地培養兩個孩子,教育他們先做人,後“成”家,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因此傅雷夫婦成為了中國的典範父母。

  書中沒有跌巖起伏的故事情節,也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是父母對自己孩子說的家常話,但讀起來卻像潺潺的溪水,飄浮的白雲一樣,清新、質樸,令人動容。

  在這本書中我們不難體會到傅雷對兒子深深的愛。無論是在談及藝術,對待感情還是待人處事,無不體現著傅雷對兒子的愛意。“父愛如山”正是如此。他以自身的經歷告誡傅聰:“對終身的伴侶的要求,正如對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樣不能太苛。”又細心叮囑傅聰:“謙虛是很重要的,要學習非謙虛不可,謙虛才是聰明人。”他還反覆勉勵傅聰:“不為勝利衝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

  傅雷也常常教導兒子要時刻努力,加強自我的管理,不可迷茫地度過一生。“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傅雷時時刻刻都讓我們體會到“諄諄人世語,悠悠父子情。“身為人父,為的就是能夠讓自己的子女龍飛鳳舞。

  《傅雷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了深厚的愛。無論身處何地,都應該心懷祖國、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的愛卻沒有淪為那種庸俗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

  家書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藝術修養,讀來感人至深。相信大家讀後也能從中學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養。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9

  在字裡行間,我們輕易地就可以感受到傅雷對自己兒子的諄諄教導。傅雷一直與兒子討論著什麼是藝術,從這背後,不難看出傅雷那種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更不難看出一個父親對自己兒子的深沉的愛。

  而傅雷言語間透露的溫情,讓我們不得不想起了自己的爸爸。爸爸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我們最可靠牢固的後盾。也許我們的爸爸沒有傅雷那般精妙的詞藻,可天下的爸爸都是懷揣著一顆相同的心,一顆將孩子視若掌上明珠的心。哪怕有時候他的臉色並不好看,哪怕他有時候對我們厲聲叱責,但那也是滿涵父親對我們的親情。

  作為一個子女,我們更應該孝敬這樣為我們操勞,指引我們人生道路的父親。當我們在父親面前任性地逆反時,有多少人發現父親雙鬢的微白?我們漸漸成長,父親卻在一天天老去。讓我們成熟起來,去發現爸爸一言一行中對我們的關愛,理解父親的每一個眼神,珍惜在父親身旁的每一分鐘。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0

  二十餘年的讀書工作生涯,輾轉幾個城市,隨身的物品來來回回,換得面目全非,唯一伴隨我的,就是《傅雷家書》。

  一九九零年的秋天,我剛進入小學學習。入學的前一天晚上,父母破例允許我和他們一起晚睡聊天。我們坐在院子裡的藤椅上,用一根長長的電線接著檯燈的插座,父親拿出八 九年研究生畢業時買的藍色封面的《傅雷家書》,與母親頭對頭地湊在一起朗讀。父親讀著英文,母親讀著中文,英文自然完全不懂,中文也顯得晦澀,我擠在他們中間聽得一頭霧水。只記得他們跟我講了很多讀書成器的道理,還告訴我,以後會經常讀這本《傅雷家書》給我聽。

  二年級的時候我看到父母床邊放著《讀者文摘》雜誌,有圈圈點點的標註,我也興奮地在上面揀著自己能看懂的句子劃出來。劃完又心裡忐忑,覺得搞了小破壞,可父母竟然沒有說教我,反而饒有興致地問我為什麼喜歡這些句子,還一字一句地給我講解起來。

  這一幕,當成年後回憶起來的時候,我和媽媽不由得都想到了《傅雷家書》序言裡樓適夷先生寫的故事,年幼的傅聰在習琴的時候亂彈,一貫嚴厲的傅雷先生卻沒有批評他,反而和他探討音樂,並幫他把自創的音符記錄下來。媽媽深有體會地說,或許在當時也是受了傅雷一些教育理念的影響,包括尊重孩子的思想和創作,而我則是受益者。

  二零一零年的春天,是我接觸《傅雷家書》的第二十個年頭,在廣州的星海音樂廳,我第一次聆聽到傅聰先生的現場演奏。已故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大文豪赫爾曼·赫茲稱傅聰為:“肖邦作品的真正詮釋者”。而我久久無法離去的原因不僅在於音樂本身,更多的在於這二十年來我與《傅雷家書》的心靈對話,和七十六高齡的傅聰先生忠誠於藝術的靈魂

  。儘管這一生輾轉流離,可傅聰先生在傅雷夫婦的書信教誨下,心念祖國,踏實做人,他的身上沒有留洋藝術家光怪陸離的浮躁,卻可以一眼望到樸實的胸懷。甚至你會覺得,聽他的音樂會可以洞穿內心,盛裝打扮或者矯情感懷都是沒必要的,你只要衣著乾淨樸素地坐在那裡,就夠了。

  這一切,促使我下決心要寫一篇《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然而即便讀了這麼多年的《傅雷家書》,我也必須承認自己的理解仍然是淺薄的,例如書中大部分篇幅提到的專業音樂知識,我幾乎無法領會。那麼,就讓我仍然用一個初學者的視角,來談一談我眼中最直觀的傅雷家書四美。

  一、伉儷情深之美。

  寫在這本書裡的,是傅雷夫婦與兒子的通訊,儘管絕大部分出自傅雷先生的手筆,但其中同樣凝結著朱梅馥女士的感情。在傅聰與彌拉訂婚的時候,朱梅馥就在信中寫道,要“真正相愛、互相容忍、互相寬恕……以後再也不要懷念童年的初戀”;傅雷又在隨後的書信中說,“夫婦之間西方人比我們溫柔得多,優雅得多,真有我們古人相敬如賓的作風……尤其彌拉,初婚後一二年內光是學會當家已是夠煩了,是否需要考慮稍緩一二年再生兒育女,以便減輕一些她的負擔,讓她多輕鬆一個時期?”。

  這些文字,充滿了對孩子美好婚姻的期待,以及對女性作為妻子這一角色的尊重。除了大道理,在維持夫妻之道上,傅雷還常提及一些細節,如 96 年9月 4日的家書,提筆便問“你工作那麼忙,不知還有時間和彌拉談天嗎?”又以自身做榜樣“我無論如何忙,要是一天之內不與你媽談上一刻十分鐘,就像漏了什麼功課似的”,夫妻情深,躍然於紙上。同時又不忘要求傅聰“你得耐心細緻,孜孜不倦地關懷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傅雷的家書中,“媽媽”的字眼出現的頻率很高,同樣在朱梅馥的書信中,“爸爸”也是放在首位的。出生於1908年的傅雷,並沒有封建傳統的舊思想,而是享受著與夫人一起研究創作、夫唱婦隨比翼雙飛的快樂,這種情感在書信中體現得尤為強烈,並深刻影響著傅聰。

  二、父慈母愛之美。

  傅雷是一位眾所周知的嚴父,他教育幼年傅聰傅敏的方式,連摯友樓適夷也有些不以為然。但當傅聰離開父母,遠赴波蘭留學之後,傅雷作為父親固有的那份慈愛還是一瞬間就爆發了出來。在1954年 月 8日、 9日的書信中,性格剛毅的傅雷第一句話就是“車一開動,大家都變成了淚人兒”、“胸口抽痛、胃裡難過”,回憶起嚴格管教傅聰的往事,更是感慨“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達我的悔與熱愛呢!”朱梅馥也在x月30日的書信裡寫道“雖然我們將來在一起的時候不會多,但是憑了回憶,寶貴的回憶,我也會破涕而笑了。我們之間,除了‘愛’之外,沒有可說的了……只要你常常寫信來,只要看見你寫著‘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已滿足了”。傅聰在藝術領域的巨大成就,與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這其中的教育,除了諄諄教誨,還有愛的渲染與潛移默化,父母的溫柔叮嚀能夠給孩子的成長以深刻的力量。身在異鄉的傅聰,想必收到父母如此溫情脈脈的來信,是一種莫大的慰藉吧!

  三、文字造詣之美。

  老版與新版的《傅雷家書》,最大的印刷特點就是在封面、插頁等多處都附上了家書墨跡。從墨跡中可以看出,傅雷的書法蒼勁有力,體現了深厚的功底。而作為我國著名的文字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傅雷在文字上有著極深的造詣。

  例如1954年7月27日、28日的書信,傅雷便用長篇文字和傅聰探討了中國古代詩詞,包括李白、杜甫、王維等人的優缺點,以及蘇軾和辛棄疾的詞賦,並特別就白居易《長恨歌》的藝術美進行了分析。可以看出,性格直率的傅雷,偏向於喜愛灑脫自然的中國詩詞。可能是傅聰曾經提及自己不太能寫好中文書信的緣故,傅雷在信中鼓勵“你車上的信寫得很有趣,可見只要有實情、實事,不會寫不好信”。也可能傅聰就寫信的格式向父親請教過,文字嚴謹的傅雷在1954年8月7日的信中回覆“你寫信直式橫式本無所謂,若夾雜的西文多,似乎橫式較便。我覺得寫行書,是上下相連的,故直式較快”。

  即使是信封方面的細節,傅雷也不錯過,在1954年9月4日的信中傅雷指出了問題“信封上的字別太大,把整個封面都佔滿了……你看看我給你的信封上的字,就可知道怎樣才合適”。在西文方面,傅雷也同樣專注於細節的完善,在 96 年9月2日的家書中,傅雷專門就“感慨”一詞的英文翻譯諮詢了楊必女士,並加上自己的觀點,合成一篇書信寄給了傅聰。這本《傅雷家書》,單從文字上來說,就是一本行文優美的雜文集,隨著作者文字的推進,讓人情緒上產生一種行雲流水的美妙感受。

  四、平衡處事之美。

  傅雷非常注重年輕人自我素養的昇華。作為父親,他也深知當時的年輕人與老一輩的傳統已經有所區別,加上新舊時代的交替、中西文化的碰撞,涉世不深的兒子在留洋過程中難免遇到處事的問題,因此在家書中,談及這類話題的就比較多。 1954年8月 6日的信中,傅雷在繁忙之餘提醒傅聰幾件小事,包括進屋子只脫大衣不脫圍巾以及把手插在上衣口袋裡,行禮和謝幕的時候表情不夠溫和等,對於這些處事細節,傅雷說到“你要學習的不僅僅在音樂,還要在舉動、態度、禮貌各方面吸收別人的長處”。

  在1956年10月x 日的信裡傅雷特別提到“說到驕傲,我細細分析之下,覺得你對人不夠圓通固然是一個原因,……而你有時說話太直更是一個主要原因。例如你初見恩德,聽了她彈琴,你說她簡直不知所云……倘能細細分析她的毛病,而不先用大帽子當頭一壓,聽的人不是更好受些嗎?”一語指出年輕人說話不懂變通無意間傷害別人的根源所在。

  禍從口出是古往今來的道理,很多年輕人往往習慣於不假思索信口開河,在這一點上朱梅馥在1957年 2月23日的家書中提醒“你以後一定要審慎,要站穩立場,講話不能亂講,不能脫口而出,非思索過不可”。傅雷也非常注重培養兒子的感恩之心,在1 960年 2月3 日的信中說道“你並非是一個不知感恩的人,但你很少向人表達謝意。朋友對我們的幫助、照應與愛護,不必一定要報以物質,而往往只需寫幾封親切的信……既然如此,為什麼要以沒有時間為推搪而不聲不響呢?”

  傅雷夫婦離世已有三十四年了,而《傅雷家書》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付梓卻一直經久不衰。於年輕人來說,它彷彿一位陪伴身邊的老師,以無數的警句激勵自己成長;於為人父母者來說,它是教育子女的範本,讓父母參與到孩子從幼年到成年成長教育的始終;於中老年人來說,它是一本內容深刻的自省讀物,陶冶情操,通達人生。

  傅雷是文字和音樂藝術的大家,可更絕妙之處在於他把文字寫得精妙如藝術,又把藝術詮釋得縝密如中華文字,在這其中可以讀到先生在學術上的博學嚴謹、生活中的體恤熱忱、為人的胸懷坦蕩!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1

  傅雷對兒子的失敗,並沒有責罵,也沒有訓斥,而是祝賀兒子又有了一點失敗的經驗,再教兒子如何面對失敗,戰勝失敗。這種循循善誘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是一般家長能做出來的。是的,在生活中栽了跟頭並不是壞事,重要的是事後能否爬起來,這樣,便有了一次失敗的經驗,離成功更近了一步。每個人的成功都伴隨著痛苦,戰勝痛苦,就能成功。

  傅雷對兒子說話,一會兒像一位語重心長的長輩,教育孩子如何做這做那,這個放心不下,那個放心不下;一會兒像一位知心朋友,在困難時給孩子打氣、談心、給予安慰,解決煩惱。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講方法,大道理誰都懂,孩子需要的僅是一點安慰,因為這安慰可以使他們的意志更加堅強,行為更加獨立。

  在這個資訊化的時代,我的父母,作為社會中普普通通的人民,他們沒有傅雷的文化修養高,不會像傅雷會用書信的形式和我交流;他們也不像傅雷一樣將自己對兒女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他們的感情是含蓄,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表達著他們對我們的愛:辛苦賺錢供我讀書、噓寒問暖、做一桌好吃的飯菜,偶爾給我講講大道理等等。父母之愛是深入生命的,伴隨著我們一生的,難以割捨。

  從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中,可見他對祖國的忠誠、對人生的認真、對自己的要求之嚴格。

  他要求在外國學習的兒子不忘祖國,要他立下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可惜這樣一個愛國之子在__中卻被劃成“右派”,讓人氣憤又無奈!剛正不阿的他選擇了自殺,可歌可泣。

  傅雷以自身經歷,教導兒子如何在藝術上有更高的成就,如何在生活中做人做事。這些道理對作為讀者的我受益匪淺。能閱讀到這樣一本好書,是一種幸運。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2

  傅雷先生一生自律、嚴謹,極其珍惜時間。他認為:正規工作是祛除煩惱最有效的良藥。一個人的思想,不動筆就不大會有系統;日子久了,也就放過去了,甚至於忘了,豈不可惜!生活正規化,學習正規化,不正規如何能持久?不持久如何能有成績?如何能鞏固已有的成績?以後一定要安排好,控制得牢,萬萬不能“空”與“忙”調配得不勻,免得臨時著急日夜加工的趕任務。 可能有很多人不太喜歡這段雞湯式說教的話,但人是要對自己狠一點,嚴苛一點,沒有自律,便沒有自由。與大家共勉。

  只有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地投入到工作學習中,休息起來才會暢快。不要認為傅雷先生只會工作,是個不懂休息的工作狂。其實他只是擅於高效地利用時間。他說:別老說時間不夠;首先要從日常生活的瑣碎事情上---特別是梳洗穿衣等等,那是我幾年來常囑咐你---節約時間,擠出時間來!要不工作,就痛快休息,切勿拖拖拉拉在日常猥瑣之事上浪費光陰。不妨多到郊外森林中去散步或者上博物館欣賞名畫,從造型藝術中去求恬靜閒適。 可能有些人會說: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現在工作這麼忙,再加上如果有家庭小孩,有時間刷刷手機就不錯了,還顧得上其他的嗎?我同意現在這個社會每個人壓力都很大,尤其是女人,要同時兼顧工作和家庭是多麼不容易。但越是這樣,就越要有自己的精神核心,要有真正屬於你的無論誰都拿不走的東西。這些都是刷手機看娛樂八卦等學不到的。一個人一定要有自己真正樂在其中的興趣愛好,它會讓你不空虛,會讓你自信。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3

  《傅雷家書》是傅雷和朱梅馥寫給兒子傅聰及傅敏的186篇家信。

  家信中汲及到的方面極廣,有藝術、思想、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全方面的教育。傅雷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的關心及照顧是他人不可比擬人的。這從信中可見一斑。

  每一封家書都體現了傅雷夫婦對兒子傅聰的教育及引導,都值得我去細細體會那絲捉摸不透的父愛以及傅雷那其中的文學感悟。“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在傅聰走後的第二天,傅雷就對自己以前對自己兒子所做的行為而感到懺悔了。傅雷從小就受到嚴苛教育,長大後也同樣地用他以前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傅聰。兒子走後,傅雷才深感自己教育的不足,虐待了兒子。他在信中誠懇地對兒子誠摯的道歉,這對於一個受中國文化薰陶下的父親是很難得的。

  傅雷曾告誡傅聰,“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他告訴兒子,人生是充滿曲折的,有成功也會有失敗,在成功時,我們不能太過得意;在失敗時,我們也不能太過失落,要把持好一個度。以達觀的心態坦然地面對人生中的起起伏伏,不被成功所迷惑,不被失敗所打倒。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親,他也如同傅雷一般,總是扮演著嚴厲的角色,甚至有些不近人情。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才發現父親並不是我想象中,對我動不動就是非打即罵,父親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自有他的道理。他的愛不像是母親那般洶湧,而是如同小溪般涓涓細流。在這一刻,我讀懂了父親。

  父親的愛是世上最偉大的愛,只有我們認真體會才能知曉其中的濃厚。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篇14

  以思執筆,化情為紙,寫下半世真情。——題記

  冬意漸濃,春節將至,微風伴著寒急掠過臉頰,執一信,漫步林蔭大道,輕輕貼上一枚郵慄,以信為馬,帶著愛與深情投入綠色的郵箱。

  家書在這個被各種資訊充斥著、包裹著的時代裡,對我們來說似乎特別遙遠。縱使遠隔萬里,也能透過網路交談。然而在上個世紀家書幾乎是家中與遠隔千里的親人交流的唯一方式,輾輾轉轉短則三兩天,長則十天半月,在那個塵封的歲月,思念和親情在歲月裡沉澱。

  翻開《傅雷家書》,字字句句,包含著的是一個父親對兒子最真摯、最無私的愛。即使作為旁觀者的角度,用“冷讀”的方式,仍能感受到,跨過千里萬里,父子之間的濃濃關心。

  “言傳不如身教”,傅雷大概稱得上是一個好父親,做任何一件事,都嚴謹、認真,一絲不苟。大到翻譯文字,小到領帶的使用,都保持著這種態度。而這種態度同樣對傅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作為父母,傅雷夫婦不僅僅教導兒子關羽藝術上的知識,更多的是做人之理。正如傅雷先生所言之,書信作用有四乃:討論藝術;激發青年人的思想;訓練傅聰的思想和文筆;做一面忠實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