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有關大班美術教案合集七篇

大班美術教案

有關大班美術教案合集七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美術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材料與工具:槍蟹殼、紅色和黃色海綿邊角料、黑豆兩粒、百得膠、剪刀。

  製作方法:

  1、 用海綿剪出狐狸的耳朵,其中紅色稍大,黃色較小,剪好後將兩片耳朵貼在一起呈三角狀。

  2、 把槍蟹殼橫放當狐狸頭,將剪好的耳朵貼在槍蟹殼後面,正面露出兩隻尖耳朵。

  3、 剪兩塊三角形紅色海綿當嘴巴,並將“嘴巴”貼在蟹殼上。

  4、 粘上兩顆黑豆當眼睛(圖1)

  京劇臉譜製作

  材料與工具:甲魚殼、毛筆、水粉顏料。

  製作方法:將甲魚殼背朝上豎放,並用水粉顏料在上面畫京劇臉譜,這種臉譜立體效果特別好(圖2)。

  孔雀開屏

  材料與工具:扇貝殼、小鵝卵石、海綿邊角料、水粉顏料、百得膠、毛筆。

  製作方法:

  1、 先用毛筆給扇貝塗上藍綠顏色。並將各色海綿剪成羽毛狀粘在扇貝上。

  2、 把扇貝殼和兩塊小鵝卵石(長的一塊做孔雀身子,小的一塊做孔雀的頭)粘在一起。

  3、 最後在孔雀頭上粘上幾根翎毛(圖3)。這樣,一隻美麗的孔雀便做成了。

  用途:以上玩具可以鑲在鏡框內作觀賞用。

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夠自主選擇喜歡的材料用各種技能來製作假髮。

  2、在製作活動中,體驗手工製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浴帽人手一個(事先貼好雙面膠)、舊磁帶、手揉紙、皺紋紙、舊毛線、綵帶等材料若干。

  2、已經制作好的假髮套3個

  3、走秀音樂

  4、PPT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小朋友,今天老師的髮型是什麼樣子。小朋友在家裡,發現爸爸,媽媽的髮型是怎樣的。老師今天帶來了許多漂亮的髮型,我們一起來欣賞,看課件。

  二、出示神秘袋

  教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神秘袋,裡面會有什麼東西呢?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摸看!

  三、欣賞假髮,討論製作方法

  1、教師:你們知道這麼漂亮的假髮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小結:原來毛線、皺紋紙、手揉紙、舊磁帶、綵帶這些材料都可以用來

  2、探索討論各款假髮的製作方法。

  (1)等一會兒我們要開展一個假髮秀活動,我得趕緊幫小朋友們設計假髮了,誰願意來當湯老師的模特呀?

  (先把雙面膠上的白紙輕輕地一撕,注意別把膠帶撕下來,也別撕爛了浴帽,然後找你喜歡的材料貼上去。做的時候要撕完一條貼滿了再撕一條,要貼得均勻一點,密一點,把雙面膠全部貼滿。)

  (2)誰還想來參加等會兒的假髮秀活動呀?那你也來當模特吧!(給每一位“模特”帶上浴帽,並請他們坐椅子上)其他的小朋友呢,老師有一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你們,你們都來當髮型師,幫模特們設計不一樣的髮型!好嗎?[每位髮型師自選一位模特並幫他(她)設計髮型]

  四、幼兒製作假髮,教師巡迴指導。

  1、幼兒自主選擇喜歡的材料製作假髮。(播放輕音樂)

  2、指導並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作品。

  3、請先做好假髮的孩子在客人老師面前展示,說一說你用的是什麼材料。

  五、展示作品

  1、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假髮。

  2、幼兒戴上假髮,在迪斯科的音樂中展示,體驗成功的喜悅。 (小發型師們,拉起模特的手,把你們設計好的髮型展示一下吧)。

大班美術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我園是縣教師進修學校幼教室實施市級立項課題《建立低成本高質量的幼兒教育研究》的課題研究基地,隨著課題研究的推進,我們也清楚地認識:農村有著豐富的自然和社會資源,充分開發和利用它們,使它們成為實現高質量幼兒教育所需要的物質條件和人力條件,這是實施《綱要》基本的實踐策略。近期,幼兒園在戶外體育活動的場所中投放了許多充滿鄉土氣息的農村自然資源的遊戲活動材料,如:稻草、竹子、石子等做成的各種體育器械材料。

  在引導幼兒使用這些材料的活動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對投擲區的“流星錘” 和體育遊戲“揪尾巴”(兩種材料是稻草做成的)最感興趣,稻草是農村常見的自然材料,而它在這裡發揮的作用顯然激起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為了順應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我設計了大班美術活動《稻草變變變》,旨在為了挖掘本土教育資源,充分利用農村的各種鄉土材料,引導幼兒透過動手操作體驗創造的樂趣,有效地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稻草製作各種造型的作品,發展幼兒的初步打結、搓、編稻草的操作能力和經驗。

  2、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學習分享知識經驗,感受快樂。

  3、初步瞭解稻草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有初步的打結、搓、編的技能和經驗

  2、物質準備:

  (1)請家長幫忙收集水稻和稻草

  (2)樹葉、膠帶、毛線、碎步、剪刀、筆等。

  (3)在教室四周佈置一些稻草製品,如草繩、草鞋、稻草人、稻草樹等。

  (4)每桌準備一個紙簍,用於裝剪下的碎稻草等垃圾。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今天xx小朋友的爸爸送來了兩件禮物,我們一起猜猜是什麼?“小時身穿綠衣裳,長大換上黃衣裳,秋風吹來收割忙,農民伯伯喜洋洋。”“水裡生來水裡長,小時綠來老時黃,黃金甲殼外面包,珍珠心兒裡面藏。”(水稻)對了,是水稻。我們都知道了水稻的稻穀進行加工後就是大米,大米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糧食。凱傑小朋友的爸爸還送來另一件禮物,就是稻草,那麼稻草有什麼本領呢?(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交流分享)

  老師小結:稻草可以做燃料,用來煮飯、燒菜;燒成灰可以做肥料;草根留在田裡也可以做肥料。

  2、引導幼兒進一步探討稻草在生活中的用處。

  師:稻草除了能當肥料外,還有其他本領呢!(分別出示圖片)

  (1)抗洪救災時,解放軍叔叔用什麼裝泥土、黃沙去堵洪水的?

  (2)玻璃在運輸過程中為什麼用稻草包一包?

  (3)養雞場、養鴨場為小雞、小鴨搭草房子。

  (4)冬天用稻草蓋青菜、蘿蔔,青菜、蘿蔔就不會被凍壞。

  3、嘗試進行製作稻草製品。

  (1)欣賞草編作品,激發創作慾望。

  師:稻草除了有剛才說的這些本領外,在我們班它的本領更大了,它會變,看看它能幹什麼?它能變成草鞋。(引導幼兒欣賞作品)

  (2)教師示範並講解草鞋的製作方法。

  師:稻草怎樣變成草鞋的呢?老師先變給你們看。可以兩人合作,一個用紙板剪出鞋樣,另一個進行裝飾。鞋底用一截截稻草粘好,鞋面可用編好的草辮交叉或平行粘兩段,最後再用輔助材料如皺紋紙或花布進行裝飾,這樣就可以變成一雙漂亮的草鞋啦。。

  (3)請幼兒說說自己的創作設想

  師:你們還想用稻草變什麼?

  幼:可以變繩子。

  幼:變稻草人

  幼:變成樹。

  師:小朋友的想法可真多,現在老師就請你們用老師提供的這些材料把你們的作品變出來,好嗎?

  (幼兒回答過程中注意幼兒的語言表達,教師可以幫助總結歸納)

  4、幼兒自選材料共同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1)製作稻草人、搓草繩,並給幼兒的探索活動予以適當的支援。

  (2) 鼓勵幼兒根據需要尋求幫助或相互合作商討。

  (3) 提醒幼兒注意剪刀的安全使用。

  (4)提醒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注意講衛生,將剪下的碎稻草等垃圾放入紙簍裡。

  (教師重點指導:稻草娃娃外型---先用毛線在身體的兩邊扎出“手臂”,注意紮緊繫緊,用剪刀剪短一點;再把多餘的“身體”分成兩把扎出兩條“腿”,注意系下一點,這樣一個娃娃的形狀就出來了。)

  5、引導幼兒收拾、整理材料。

  6、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說一說、玩一玩,教師予以表揚和鼓勵,讓幼兒體驗成功感。

  (1)給作品寫上自己或合作者的名字,體驗創作的成功。

  (2)小朋友,你們用稻草做了什麼?怎麼做的,給大家玩一玩。

  (3)總結:小朋友真聰明,知道了我們家鄉的水稻全身都是寶,你們還會做稻草製品了,真能幹,你們心裡感到高興嗎?我們把這些稻草玩具送給弟弟妹妹們玩吧。

大班美術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幼兒的學習經驗來源於生活,從生活常見事物母雞與小雞——中發現美好,來充盈幼兒的內心世界。

  帶著一雙會觀察的眼睛欣賞美進而感受美,激發幼兒創造性的表現,啟發幼兒利用多種繪畫工具和材料,運用不同技能表現自己獨特的思想和感受,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能有計劃的創作,表現出母雞與小雞的不同姿態。

  技能目標:能與小朋友分工合作,學會運用繪畫工具進行創作表現。

  情感目標:觀察欣賞春天母雞帶領小雞到小樹林裡遊戲的情景,感受小雞的歡快情緒。

  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運用繪畫工具表現母雞和小雞的不同姿態。

  2、活動難點:評價同伴的創作,學會欣賞畫面發現優點與不足。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①有關母雞與小雞的影片和圖片。

  ②蠟筆、記號筆、熒光筆、顏料、紙、積木。

  ③音樂

  2、經驗準備:生活中見過母雞和小雞。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小雞小雞》

  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玩遊戲好不好?

  今天老師要扮演母雞媽媽,小朋友們扮演小雞寶寶一起到小樹林裡去轉轉,你們可愛的小腳丫要跟著老師的節奏,把漂亮的顏色踩在樹幹上。

  (二)基礎部分

  師:請小朋友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剛才我們在小樹林裡轉了轉,發現原本光禿禿的樹幹變得漂亮了,老師發現了這個問題,哪位小朋友也發現問題了呢?請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問題?

  小結:原來小朋友們都有一雙會發現問題的眼睛。對了,只有樹木,沒有綠地,沒有母雞媽媽和小雞寶寶。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母雞和小雞?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影片中的母雞媽媽和小雞寶寶。①觀看影片,欣賞母雞帶著小雞在小樹林裡捉蟲遊戲的情景。②你覺得影片中的雞媽媽和雞寶寶是什麼樣的心情?

  (三)觀察圖片

  ①看一看,認識多種顏色的母雞和小雞教師示範

  ②說一說,它們是什麼動作,懷著怎樣的心情在幹什麼(觀察母雞和小雞的動作姿態)。

  ③做一做,學學它們的動作。

  師:母雞媽媽和小雞寶寶在小樹林裡玩才會更開心,我們要畫出來,怎麼才能畫出來,請看這裡老師

  有兩種方法。

  ①用記號筆畫出來

  ②用積木拓印出來

  (四)幼兒繪畫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五)作品展示,交流討論畫畫內容意義。

  總結:小朋友說的真棒。你們不僅有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還有一個會思考的小腦袋,會聽、會看、會想、會學做動作,這還學會了畫畫,快用你們的小手來誇誇自己。——嘿嘿,我真棒!

  活動反思

  優點:

  1、入場運用音樂動作加踩顏料的方式,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增加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為幼兒作畫提供了畫面背景。

  2、繪畫材料及工具準備充分,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繪畫、工具。

  3、環節清楚,過度自然。

  不足:

  1、觀察顏色部分,層次不夠分明,整體到部分或者從部分到整體沒有清楚的順序。

  2、觀察母雞和小雞的姿態時,觀察角度先觀察母雞的動作,再觀察小雞的動作,中間短了聯絡從而減弱了兩者之間的情感程度。

  3、問題的提法單一,引導不到位,缺乏啟發性。

  4、教師示範部分,只示範了繪畫工具在作畫中的使用方法。

  策略:在活動過程中的觀察引導部分需要更加的專業化,增強專業性,對《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藝術領域目標進一步研究學習。使感受美與發現美貫穿於整體活動。

  措施:

  1、確定觀察順序,從部分到整體或者從整體到部分。

  2、觀察母雞與小雞的姿態,各種姿態到整體隊形的變化,引導幼兒感受母雞與小雞之間愛的情感。

  3、提問問題按照觀察順序,引導幼兒對觀察物件層層深入,啟發幼兒思考。

  4、幼兒觀察到位,示範部分可以去掉,若加示範部分,示範角度不同從幼兒觀察的角度出發,靈活示範,採取多種表現方式,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討論各種各樣的海洋動物,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

  2、願意大膽嘗試用繪畫的形式把自己想象的海底世界用繪畫表現出來。

  3、敢於大膽創意,在自己的作品中獲得成功與自信。

  活動重點:能多畫出不同的,特別的海洋動物。

  活動準備:海底動物的圖片繪畫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結合生活實際和在生活中的積累與經驗:說一說

  教師:小朋友們,你見過很多海洋動物嗎?你在哪見過它?你見到的海洋動物都有什麼樣子的?你能多說幾種嗎?

  教師引導並幫助幼兒總結。說一說生活中常見的海洋動物。

  二、拓展繪畫內容與思維:想一想

  今天老師這裡也有好多的海洋動物的圖片拿來給小朋友們展覽,我們一起看一看說一說吧。

  這些各種海洋動物真漂亮的,他們都長得很有自己的特點。那麼小朋友們什麼樣的海底世界你會更喜歡呢?請幼兒說一說。

  三、師幼同步,一起嘗試用繪畫的形式把想像的表現出來:試一試

  剛才有小朋友都說了自己喜歡的海底世界,那麼我們就來動手畫一畫,把你想的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老師也來畫,一會我們來比一比誰畫的最特別。

  請幼兒和老師一起畫。

  四、師幼之間將繪畫作品進行分享:展一展

  幼兒之間互相欣賞學習。把幼兒和老師的作品展示出來大家一起看一看。

  五、師幼相互評價,找出自己感興趣的作品,說說什麼地方吸引了自己:評一評

  教師引導幼兒從想象創造方面進行和技能技巧方面進行評價。

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設計意圖:

  螞蟻是小朋友生活中經常能見到的一種小動物。在一次午後散步活動中,小朋友發現了花壇裡的小螞蟻,產生了興趣。我就引導他們進一步的觀察。大致地瞭解了螞蟻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愛好。今天我把中秋節和螞蟻兩個內容結合美術這個課題有機的整合成“螞蟻過節”這個活動。旨在引導小朋友把自己的生活經驗透過另外的一種形式進行再現。並透過活動知道:團結就是力量。幫助別人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

  活動目標:

  1、透過多媒體幫助幼兒回憶螞蟻的外形特徵。

  2、嘗試用三個橢圓形表現螞蟻的不同形態。

  3、體驗幫助別人可以帶給自己快樂。

  活動準備:課件、範畫兩幅、紙、勾線筆、油畫棒、螞蟻拼圖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螞蟻王國。

  初步瞭解螞蟻王國及螞蟻的主要外形特徵。

  1、觀看課件。

  前幾天,小朋友在散步時發現了花壇裡的螞蟻,對螞蟻很感興趣。今天,我就帶你們一起去螞蟻王國看看。看了請你告訴我,螞蟻身體長得怎麼樣的,有幾對觸角?幾對足?喜歡吃什麼?

  幼兒回答,老師小結。螞蟻的身體有三個橢圓形組成,頭上有一對觸角,有三對足。喜歡吃一些甜甜的香香的東西。

  2、拼圖添畫遊戲:螞蟻。

  幫助幼兒瞭解螞蟻的不同動態特徵。

  老師這兒有散落的螞蟻拼圖,誰可以幫助我把它拼好?(幼兒分別拼出站、坐、爬三種不同姿勢的螞蟻)我發現了一個秘密,螞蟻好象少了點什麼?原來螞蟻的腳不見了。誰會給螞蟻添上腳?(幼兒示範:給不同形態的螞蟻添上相應的腳)

  二、繪畫:螞蟻過節

  1、今天,小螞蟻很開心,它們來到草地上,在幹嗎呀?(幼兒討論)螞蟻它告訴我:過幾天就是中秋節了,它們想開個中秋聯歡會,想請我們大(2)班的小朋友幫著出出金點子。

  2、中秋聯歡會要準備些什麼物品?我們可以找好朋友商量商量,要是你是小螞蟻你想怎樣過節。(比如:吃的東西、場地佈置、穿的衣服等。)(幼兒討論)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想法:我是螞蟻的話,我想帶…,我想穿…,我想把活動室佈置…。

  3、小朋友的點子真多。我也有一個點子:(出示範畫一)我是小螞蟻的話,我要帶個大大的月餅與同伴一起分享。我搬不動,我還要請同伴來幫忙。(出示範畫二)我還有一個點子:我想把活動室佈置得漂亮點,這樣大家在這裡賞月會很舒服、很開心。

  4、我知道你們還有很多的點子想來介紹,小朋友可以象老師一樣把自己的想法用圖畫記錄下來,待會兒可以與小朋友或老師還有後面的客人老師交流。

  5、作品評價。

  1、老師在幼兒繪畫過程中對錶達意思清楚的、繪畫有進步的、內容有創新的給予及時的表揚。

  2、幼兒自己介紹作品。

  今天,我們幫助小螞蟻出了很多點子,來看看:這是誰畫的?(大螢幕出示部分幼兒的作品)分別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繪畫。

  你們幫助了小螞蟻,他們很開心。要謝謝你們。你們心裡開心嗎?原來幫助別人可以給自己和別人都帶來快樂,真幸福。我知道還有很多小朋友想介紹自己的金點子,現在就請你們去告訴好朋友或後面的客人老師也可以來告訴我。

  活動反思:在這個活動中,我能結合時節、結合幼兒園課題,整合科學、語言、社會、數學、美術等領域,利用多媒體、遊戲、討論互動、繪畫等多種形式開展活動。在活動中充分以幼兒為發展主體,環環相扣,分解難點,幫助幼兒努力達到目的。在活動中,由於活動素材來自於幼兒的生活,所以幼兒的興趣積極、投入,我的問題比較開放,幼兒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如:吳佳棟說可以到月球上去過中秋節,要帶月餅、水去。趙越的畫告訴我們:小螞蟻在搬西瓜,它搬不動了,所以就坐下來休息,後來就睡著了。吉米畫的是:四隻螞蟻共同合作,搬了一個很大的月餅,四隻螞蟻神態迥異,有兩隻螞蟻是高高興興的;一隻螞蟻在留淚是它搬不動月餅了;還有一隻螞蟻是拉著臉生氣了,原因是毛毛蟲在它旁邊與它比美,說螞蟻不漂亮所以不開心。從孩子們的畫中可以看出他們想象的天空有多大,他們就是創造奇蹟的神筆。在孩子們的畫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孩子們對“一對”的概念還不是特別理解,以後還要更進一步的學習。螞蟻的'三對足到底在哪個部位我們還要進一步的去觀察。在示範新增螞蟻三對足的標準圖案時可以是先老師示範再請幼兒上前示範,然後作一個比較,幼兒眼前就有一個標準螞蟻的影象了。

大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背景

  當我在幼兒園泳池邊發現幾個孩子玩松果時,我便喜歡上了它:松果,大自然恩賜的禮物,只要有松樹的地方它就隨手可得,便於收集,正應驗了一句話,大自然是教育的最好素材,不起眼的物品恰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材料。

  拿在手裡端詳,我發現從松果不同的側面望去就能想像成不同的物體,配合幼兒園正在實施創意美工的課題研究,一個靈感頓時產生:利用自然材料松果的外形特徵展開想象,透過與其他自然物等材料的組合開展一次創意手工活動,將大自然中無聲的語言透過由松果製作而成的美工作品的呈現方式,進行形象而生動地訴說。

  對大班幼兒來說,已具有一定的美工操作技能和合作協商能力,所以以合作的形式開展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大膽嘗試實物造型活動,能借助松果的外形特徵創造想象成各種物體。

  2、能自由選擇各種材料,運用貼、插、粘、拼等方法與松果相組合進行創意製作。

  3、小組合作創作一幅具有一定情節的松果創想畫,發展幼兒合作協商的能力。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大膽嘗試實物造型活動,能自由選擇松果和各種材料,運用貼、插、粘、拼等方法進行組合創意製作。

  活動難點:小組合作創作一幅具有一定情節的松果創想畫。

  設計理念

  為了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體現幼兒的認知主體作用,本活動主要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運用自主學習策略進行設計。建構主義學習理念:我主要透過創設環境,給孩子提供豐富的材料和操作空間進行建構學習各種資源的組合,其次透過材料、認知經驗、教師隱性指導等支援孩子進行創造性地製作活動,還讓幼兒在任務情境中整合各種資源的整合和利用,最終完成“具有一定情節的松果創想畫”。自主學習策略主要使用以下幾種:想象環節運用了拋錨式學習策略,示範時運用了支架式學習策略,製作活動時採用隨機進入學習策略和啟發式學習策略,評價時則使用了自我反饋學習策略。

  設計思路

  松果果想象——松果與材料的創意組合——松果創意合作畫——要點評價。

  活動準備

  教具:大小形狀不一樣的松果,展示桌

  材料版一塊,介紹用(花瓣形成翅膀型、魚尾巴型,橡皮泥做成蝸牛的身體型、人的帽子型)學具:松果果若干、小樹枝(枯綠)、橡皮泥、紐扣、棉花、花瓣(黃紅白)、草等。背景KT版:河、草地、樹、天空四塊,桌子四組材料架、雙面膠(寬窄)、小框座位:馬蹄形

  活動過程

  (一)松果果想象

  1、松果的不同

  (1)師:看老師帶來了什麼?(松果)它是誰的果子?是的,有松樹的地方就有松果。老師給你們拾撿了些松果果,你們去看看它們長什麼樣?

  幼兒自由觀察、交流。

  (評析:首次接觸自然材料松果,讓幼兒在自由的觸控、觀察中感知松果的特點,具有直觀、形象性。)

  (2)集中反饋感知松果形狀的各異(將松果展示在橡皮泥上)

  師:你發現了什麼?松果們有什麼不同?

  總結:松果長得不一樣,有大有小,顏色有深有淡,形狀也不一樣,那是因為松樹有很多種種類,不同的松樹結的果實就不一樣,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松果”。

  (評析:在於同伴的交流中初步瞭解松果之間的不同,有助於拓寬幼兒的視界,為松果的想象做個鋪墊。)

  2、松果像什麼

  (1)出示一個大松果多角度想象

  師:松果長得不一樣,看看它的身體,你覺得它像什麼呢?(比比誰的想象力最豐富,及時鼓勵幼兒的想象結果)松果的什麼地方像它?

  教師及時轉動松果,讓幼兒多角度觀察,引導幼兒根據松果的頂部(如像花)、中間(一片片的像魚麟)、底部(松果的底部是什麼形狀?如果讓你添畫你會在上面做什麼?平平得像臉)等角度所呈現出的不同形狀進行多方位的想象。

  總結:你們真聰明,能把松果的不同部位想象成不一樣的物體。

  (2)出示其他形狀的松果引導幼兒借像聯想。

  師:這個松果的形狀和剛才的不同,它像什麼?

  總結:不同形狀的松果可以想象成不同的東西。

  (評析:本環節主要是借形聯想,教師透過部分想象、整體想象策略引導幼兒觀察一個松果的不同側面、不同形狀松果的外形引發無窮的想象,為創意製作鋪墊,這裡重在對松果的細節部分的觀察和創想,只要能想到就是有新意,加以肯定和鼓勵。)

  (3)師:那這個形狀有點特別的松果呢又像什麼?(隨機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商討)我們一起來做一做!松果是“xx”的身體,它的其他部位用什麼做呢?把松果變成“xx”需要材料。

  (二)松果與材料的創意組合

  1、介紹材料

  師:看看,今天我們有什麼特別的材料呢?(出示材料版)

  總結:自然材料和平時常用手工材料。

  (評析:透過展板凸顯自然材料的種類和它的外形特徵,同時也給予幼兒將前面的借形想象的經驗進行遷移的機會。)

  2、靈活示範。根據幼兒的回答,及時和孩子一起做一個造型(如小鳥:在底部安上眼睛嘴巴,如小蝸牛:用橡皮泥做個身體上面貼一個松果等)。

  (評析:本環節是一個重點,在和幼兒的商量和磋商中共同選擇主題製作,同時承接材料的出示環節,銜接既自然又靈活,尊重了幼兒的想法,激發他們創作的激情,為他們的想象按上了無形的翅膀。)

  師:我們做的這個除了松果以外用了什麼材料?用了什麼方法組合的?今天就要請小朋友用組合的方法給松果變變身。

  (評析:運用遷想狀物策略發揮幼兒的想象,本環節注重幼兒用語言交流組合的方式,尤其是不同材料之間的連線方法。)

  總結:可以透過拼、貼、插、粘的方法進行組合,連線的材料可以用橡皮泥、雙面膠。

  3、組合想象

  師:你會把松果變成什麼?用什麼材料幫忙變一變?想一想告訴大家!幼兒想象述說。

  師:是啊,你看只要在松果上加上一點點其他材料,就能組合拼貼成一個非常好看、好玩的作品,而且很有創意!把它放在哪個背景上?(出示背景圖4幅幼兒協商)

  (評析:出示的背景圖用於借跡造物,看到背景能幫助幼兒想象可以製作的形象物體,拓展幼兒的思維脈絡。)

  (三)松果創意合作畫

  1、交代任務

  師:大家真會動腦筋,想不想動手試一試?那今天就交給你們一個任務,考驗一下你們有沒有合作商量的本領,好不好,聽清楚:

  (1)合作畫:用松果果和這些自然材料、常用的材料,用貼、插、拼等方法組合一下給松果變身,六人一起用松果來變出一幅畫,貼在KT板上,看哪組合作的最好;

  (2)會想象:你變這個,我變那個,大家商量著做,最好都不一樣,變出的東西就多;

  (3)好看有趣:畫面結構佈置的最好,可以先想一想,再找材料擺一擺,最後還會給這幅畫取一個有趣的故事。最好能自己完成,有沒有信心?

  2、商量協商

  師:好,那就選擇朋友六人一組先商量,選取一幅背景,一起說說你們想做什麼,可以先給它定個名字。商量好了才能拿材料開始做!

  幼兒分組商量,老師巡迴觀察,並及時給予一些建設性的建議,讓小組成員儘快達成共識

  (評析:商量是關鍵,如果協作,幼兒的作品就會有所雷同,無法體現創意性,所以對弈能力較弱的小組教師要有一定啟發性的建議提出,幫助他們確定分工和主題。)

  3、分組製作幼兒分作,六人一組,合作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提示:材料要多少拿多少,多的材料放回材料架;注意桌面、地面的整潔;在想象和構圖方面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建議。

  (評析:除了示範的蝸牛有點雷同以外,每組都做,但是在細節處的處理裝飾也不相同,每組製作的形象都各異,有魚、花、蝴蝶、小鳥、葡萄、瓢蟲、刺蝟、蜻蜓、知了、蜜蜂等,而且都各具獨特的形態,可見孩子的想象力之豐富,對松果造型活動的興趣尤深,動手能力也很強,而且有較強的自主性,能自己的需要選擇使用的材料,不盲目跟從,做得比較有特色,孩子們也有一定的商量合作能力,塑形能力和創造能力,在背景的隱性導向下,孩子們積極製作,互相協商,把製作好的作品放入背景中,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始創編情節。)

  (四)要點評價

  1、展示小組合作畫

  2、圍繞創意、合作能力、有情節等主要因素綜合評價。

  師評價語:

  (1)介紹一下你們的故事?故事怎樣?

  (例幼兒小組創編實錄:“我們做的是夏天,夏天真熱啊,知了(松果做身體,兩邊貼上兩片花瓣)在樹上吱吱叫,小蝸牛(橡皮泥做身體,松果是蝸牛殼,頭上插著兩粒帶把兒的黑色小果子是觸角)慢慢地爬過來,小鳥(在松果的底部裝上了尖尖的嘴巴和眯著的眼睛就是小鳥了)在窩裡打瞌睡,草地上開滿了花(松果是花,給它加上了葉子),小蝴蝶(松果做身體,花瓣是翅膀)飛來了,刺蝟、蜻蜓等小動物們都來大樹下面乘涼,只有小魚(身體是松果做的,兩朵花是魚的尾巴)在池塘了開心地游來游去!”)

  (2)你們覺得這幅畫怎麼樣呢?及時幫助幼兒從創意等方面評價。

  (評析:透過展示合作畫的方式,讓同組的幼兒進行互補式的講述對創作畫面的完整性和情節的豐滿性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也給予了其他孩子審美和鑑賞的機會,發現他人的與眾不同和創意美,老師對幼兒的合作都給予鼓勵,激發了孩子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五)結束:

  師:瞧,平時從樹上掉下的松果就能作出這麼漂亮有意思的作品,在小朋友的巧手合作下,變成了美麗的畫,你們好棒啊!以後我們還可以收集哪些大自然的材料來加入我們的美工製作活動呢?(幼兒自由發散回答)那我們一起來收集一起來製作!

  活動反思:

  本活動,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為主體,教師透過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探索空間,充分讓幼兒透過主動積極的觀察,充滿樂趣的透過繪畫再現觀察與想象,自信、大膽的創造,從而輕鬆愉悅的感受獲取知識的快樂,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觀察能力,教師始終是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參與者、協調者,活動中幼兒自然地成為活動的探索者,知識的建構者。

  活動成功的激發了孩子們探索的興趣和慾望,而且也使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