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學計劃>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合集15篇)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合集15篇)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好的計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

  一、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同學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同學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和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區域性效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同學將透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型別。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同學將根據化學變化隨同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實質是發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宇宙”單元,同學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處置,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著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著不同的天體。人類透過不時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妙。

  “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動身,同學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置方法;將探究水汙染的成因,瞭解汙水處置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維護行動。

  透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同學將會對小學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著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維護地球環境。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同學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本冊的重點是:

  1.透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同學除了透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方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置,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資料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同學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透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援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堅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資料清單:

  1.“微小世界”單元

  觀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玻璃片,平面鏡片,顯微鏡。

  觀察物件:昆蟲或昆蟲器官(昆蟲的足、翅、觸角等)標本;食鹽、味精、礦物晶體;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蟲、眼蟲等;洋蔥、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細胞裝片。

  其他工具或資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脫脂棉或其他纖維。

  觀察的圖片:多種生物細胞和細胞作用的課件或圖片。

  2.“物質的變化”單元

  實驗資料:火柴、生鏽的鐵釘和鐵片、蠟燭、米飯、澱粉、碘酒、幾種常見的食物、小蘇打、白醋、鐵鏽、硫酸銅溶液、塗有油漆的鐵製品、小腳踏車、白糖、檸檬酸、自制電路檢測器。

  其他工具:滴管、榔頭、鑷子、玻璃杯、小飲料瓶。

  3.“宇宙”單元

  模擬實驗資料:圓紙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氣筒、注射器、沙盤、電筒、蠟燭、紙板、橡皮泥、棉線、鐵絲、星空圖。

  相關資料:有關月球、日食、月食、太陽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類宇宙歷程的圖片或多媒體資料。

  4.“環境和我們”單元

  觀察實驗資料:廣口瓶、洗淨的小石子、紙巾、墨水、有回收標誌的塑膠瓶、堆肥箱、包裝盒。

  常用工具:彈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鏡、顯微鏡。

  相關資料:有關垃圾場、垃圾汙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汙染等圖片或多媒體資料。

  三、各單元概述、教學目標和實驗清單:

  (一)“微小世界”單元:

  1.單元概述:

  本單元按人類觀察工具的不時發展,視野不時開擴的線索編寫。同學將經歷用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對昆蟲、晶體、細胞和微生物進行進一步的觀察,激發他們深人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使同學瞭解到,人類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時地改進觀察工具。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的視野越來越開闊,發現了原來不知道的許多秘密。

  教學的重點是拓展同學觀察的範圍,激發同學的觀察興趣,鼓勵他們探究和發現大自然的奇妙,學習和領悟使用觀察工具的好處,體會科學、技術、社會的關係。

  第1課:同學透過討論和體驗,對放大鏡的構造和功能有進一步的瞭解。

  第2-3課:指導同學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的器官和物體的微細結構,體會用放大鏡比用肉眼觀察更有利我們對身邊世界的瞭解。

  第4課:協助同學瞭解從放大鏡到顯微鏡的發明過程,認識到是顯微鏡的發明和不時改進,使人類觀察到越來越小和越來越精細的物體和結構,發現了微生物和細胞。

  第5-7課:指導同學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和細胞,瞭解人類用顯微鏡探索生命世界的效果,同時認識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徵。

  第8課:對單元學習進行回顧和總結,對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以和對人類探索自然的效果進行梳理,並透過查閱資料彙報交流,瞭解更多的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效果。

  2.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放大鏡和顯微鏡能將物體的影象放大,使我們能看到物體的更多細節。

  ●為了能將物體的影象放大,透鏡應是透明的、中間較厚的,放大倍數與中間的厚度直接有關。

  ●細胞是生物生命活動的最基本單位,生物都由細胞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廣泛存在著,它和我們的生活、生產、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

  ●一些微生物太小,沒有放大鏡或顯微鏡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一起特點,也由細胞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環境下生存的結構。

  ●物質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種多樣的。

  (2)過程與方法

  ●運用手執透鏡和顯微鏡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標本。

  ●學習使用適當的器材和技術觀察細胞和微生物。

  ●透過文字、繪畫、討論等形式記錄、交流觀察結果。

  ●透過觀察實驗和收集資料,瞭解人類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效果。並以多種方式交流和彙報。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探索微小世界的興趣。

  ●認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會促進觀察工具的不時進步,觀察工具的不時進步對促進科學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認識到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可以認識的。

  ●對人類的探索精神和發明效果表示敬佩。

  3.實驗清單:

  課次

  主要實驗

  1

  放大鏡觀察物體;製作自身的放大鏡

  2

  放大鏡觀察昆蟲標本;放大鏡觀察蚜蟲

  3

  放大鏡觀察實驗、白糖、鹼面、味精顆粒;製作食鹽晶體

  4

  製作簡易顯微鏡;瞭解顯微鏡下的新發現

  5

  使用顯微鏡;製作並觀察洋蔥皮表皮細胞切片

  6

  用顯微鏡觀察生物細胞切片

  7

  用顯微鏡觀察水中的微生物

  (二)“物質的變化”單元:

  1.單元概述:

  本單元主要研究物質的化學變化,從化學變化隨同的現象中,尋找化學變化的實質:發生了新物質。物質的化學變化發生了哪些新物質,怎樣判斷髮生了新物質,這就需要同學學會尋找足夠多的證據,作為判斷髮生了新物質的依據。

  本單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質的變化,同學需要認識到變化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被我們認識的。從同學認識發展的角度,我們並不要求同學掌握化學變化的型別和化學變化生成的具體新物質,這對同學來說為時尚早,他們將在中學時繼續學習。我們要求的是,同學能夠從種種變化的現象動身,推斷物質的變化是否發生了新物質,然後尋找各種證據驗證自身的假設,從而達到提升科學探究能力的日的。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同學學習科學的思維和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同學透過學習,在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上能有所發展,在理解科學、理解科學的思想和觀點、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單元教學所期望達到的主要目標。

  第1課:主要出現生活中物質變化的例項。從這些變化的例項中,比較出兩類不同的變化,一類是隻改變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另一類是發生了新的物質。

  第2課:透過兩個實驗,引導同學詳細觀察沒有變化的沙豆混合和發生了新物質的白糖加熱,分辨物質變化過程中的“變”與“不變”,分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主要特徵。

  第3-6課:具體介紹一些化學變化的型別以和這些化學變化所隨同的現象。同學透過觀察現象、作出假設、尋找證據、得出結論的過程,研究各種化學變化,總結化學變化的主要特徵:發生了新的物質。

  第7-8課:透過研究化學變化速度的控制,介紹化學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同學懂得化學變化與生髮生活之間的關係。最後協助同學總結本單元的主要內容。

  2.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是在不時地發生變化的。

  ●物質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是可以被我們認識的。

  ●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發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質的物理變化不發生新的物質,物質的化學變化會發生新的物質。

  ●物質的化學變化會隨同各種現象。

  ●物質的變化與人類的生髮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絡,人類可以利用物質的變化解決生髮生活中的許多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透過觀察、推測、實驗設計和驗證獲得結果。

  ●學習透過“假設檢驗”得出結論的科學思維方式,自身設計對比實驗進行驗證。

  ●經歷簡單的對比實驗的設計和實驗過程,培養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

  ●按規範要求完成實驗。

  ●對觀察研究結果進行簡單整理、分析並概括總結,逐步形成科學概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物質的變化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被我們認識的。

  ●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堅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認識到閱讀、收集更多的相關資訊資料,豐富自身的認識,修正、完善原有的認識的必要的。

  ●培養以證據說話的觀念和行為習慣。

  ●體會科學的思維方式可以協助我們認識事物的實質。

  ●體會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以證據支援結果的重要性。

  ●懂得確定一種物質的性質,需要有很多的證據。

  ●認識到科學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

  3.實驗清單:

  課次

  主要實驗

  1

  觀察物質的變化

  2

  混合沙和豆子;加熱白糖

  3

  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檢驗食物中的澱粉;製作神秘的信件

  4

  小蘇打和白醋混合食鹽;檢驗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發生的氣體

  5

  觀察鐵鏽;探索鐵生鏽的原因

  6

  觀察硫酸銅與鐵釘的反應

  7

  觀察鐵釘生鏽的快慢

  8

  製作飲料

  (三)“宇宙”單元:

  1.單元概述:

  本單元的教學要讓同學在星空下來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礎上,在所提供資訊的基礎上,進行有關太陽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構,形成初步的、淺顯的、有系統的對宇宙的認識。在頭腦中形成有一定解釋力的宇宙的體系或結構模型,培養同學對天文的興趣。

  透過這八課的學習,希望同學認識到,宇宙是一個系統,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構成;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體都在運動變化,分佈在不同的宇宙空間並有不同的特徵;宇宙是龐大的,但是可以被人類探索、發現和認識的。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為了增強單元教學的活動性,教科書設計了一些探究性活動,如畫月相、造環形山、日食的模擬實驗、建太陽系的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製作活動星圖等,使同學對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豐富多彩的科學探究活動的基礎之上。這是本單元的特色之一。

  另外,教科書還設計了一些課後的活動,如觀月、觀星、收集資料等,希望這些活動能激發和培養同學學習天文的興趣。

  本單元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客觀存在的觀察障礙,如天氣、燈光等;二、夜間觀察活動較難組織、開展。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採用多種方法加以解決。

  第1課:讓同學對月球的基本情況、運動方式以和人類對月球探索的過程有一定的瞭解,完成一張自身的月球卡的製作。

  第2課:讓同學透過畫月相的活動,瞭解月相的變化,在對月相進行排列的過程中對月相變化的規律有所認識,並透過模擬活動試著解釋月相變化的原因。最後,讓同學觀察白晝的月相,對月相變化的情況進行實踐檢驗。

  第3課:透過一個有趣味的活動一造環形山,讓同學在製作月球環形山模型的過程中,對環形山的成因展開探究。

  每4課:讓同學對有趣的天文現象一日食和月食展開探究,這需要同學運用前面所學的有關日、月、地三天體運動模式的知識,模擬再現日食和月食,從而明白這兩種現象發生的原因。

  第5課:讓同學瞭解太陽系的構成,並在此基礎上,根據資料表處置資料,並建立太陽系模型。同學將驚奇地發現,所建太陽系模型與有關太陽系示意圖相差甚遠。

  第6課:同學將實際做一個星座模型,從而明白星座實際是遠近不同、相互沒有聯絡的恆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視覺構圖。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2

  一、實驗目標:

  本學期主要指導學生透過實驗、觀察,獲取一些淺顯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製作、飼養、栽培等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啟發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學生對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的興趣愛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興趣及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認真細緻、追求新知等科學態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到掌握知識,應用知識和發展能力,開發智力並舉,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具體要求:

  本冊內容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透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型別。在研究化學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著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著不同的天體。人類透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秘。

  “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汙染的成因,瞭解汙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三、措施:

  強化課堂教學質量;佈置課外有效的觀察實踐作業,制定相應的評價措施,進行實效的評價以達到悉心呵護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充分利用來之不宜的春遊、秋遊等課外活動,安排專題研究內容,培養學生實效地科學探究能力,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3

  一、班級學生情況簡析

  六年級共有兩個教學班,學生67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32人。班級中外來務工子女學生1人,單親學生2人。從上學期教學情況以及期末統考看,這個班的整體成績上等水平。本學期應採取因材施教的原則,運用創新的教學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

  二、學生知識結構的摸底分析

  大多數學生喜愛科學,特別是男生。對於科學實驗課充滿了期待,因此對於教材中實驗內容理解較好,具有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但部分學生的科學素養需要提高,課堂主動參與思考性不足有待加強。

  三、全冊教材的認識

  本冊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透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型別。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著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

  著不同的天體。人類透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秘。

  “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汙染的成因,瞭解汙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四、本冊教學目標要求:

  科學知識:

  1.學習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領域中淺顯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與研究方法,並能嘗試用於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透過對物質世界有關知識的學習,瞭解物質的常見性質、用途和變化,對物體的運動、力和簡單機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具有感性認識。

  3.透過對生命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瞭解生命世界的輪廓,形成一些對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的基本認識,對人體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認識。

  4.透過對地球與宇宙有關知識的學習,瞭解地球、太陽系的概況及運動變化的一般規律,認識人類與地球環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類惟一家園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

  2.能透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3.能運用已有知識作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4.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5.能透過觀察、實驗、製作等活動進行探究。

  6.會查閱、整理從書刊及其他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

  7.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資訊的基礎上,透過簡單的思維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並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複驗證的。

  8.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並參與評議,知道對別人研究的結論提出質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與發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驗、樂於探究與發現周圍事物奧

  秘的慾望。

  2.珍愛並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知道科學已經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奧秘,但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科學不迷信權威。

  4.形成用科學提高生活質量的意識,願意參與和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與活動。

  5.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

  6.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與社會的發展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消極影響。

  五、教學內容按章節(單元)列出主要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以及教學方法、教具學具的使用,學困生輔導等。

  本冊的重難點是:

  1.透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透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資料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透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援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六、6、教學進度安排:按周次填寫教學進度安排表(含定期測試)見教學進度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4

  一、學情分析

  本校六年級共有兩個班,各60名學生,這些學生對科學課程非常感興趣,透過上學期的學習,探究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都有了提高,他們能獨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動、科技製作、觀察活動、科學實驗、蒐集資料等,願意與他人合作,進行合作探究,有計劃地開展一些實地考察、現場採訪、種植養殖等活動,探究積極性高,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而且能按照制定的研究方案對鎖定的課題進行課外探究,學到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主動從自然界、社會中獲取知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人的一生”、“無處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紗”、“資訊與生活”、“探索宇宙”、“研究與實踐”等研究主題。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進行構建,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整合,引領學生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特徵及事物變化的相互聯絡,進行以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

  三、教學目標

  “人的一生”單元引導學生微觀認識生命體的基本構造和功能切入,讓學生明確生命體是由細胞構成的,知道人類透過兩性結合繁殖自己的後代,我們應該珍愛自己的生命,體會與父母的親情,感受父母養育的艱辛,透過蒐集、整理自己生長髮育過程的照片資料,分析、歸納、推理人的生長髮育過程中呈現的特點,知道遺傳和變異石生命體的共同特徵。

  “無處不在的能量”單元以人體內部的能量為切入點,探究機械能、熱能、電能、電磁能等之間的相互變化,密切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絡,整個單元呈現出了由部分到綜合的結構形式,具有一定的邏輯性。

  “地球的面紗”單元採用由宏觀到微觀、由整體到部分的順序,透過大氣層的研究、風的模擬實驗、降落傘的秘密、風與帆的關係等探究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大氣層對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義、風的成因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培養學生猜想、設計、實驗、製作、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資訊與生活”單元主要從資訊傳遞的角度來認識生物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人類複雜的資訊傳遞方式,知道動植物的一些行為特徵以及人類社會的主要交流方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系統研究能力、表達交流能力,豐富學生對生物界的認識,滲透科學、技術和社會三者相互聯絡的觀點及辯證法,進一步認識和了解生物的生理和行為特性。

  “探索宇宙”單元是在學生已經知道了地球的結構特點、地表的變化、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及太陽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將研究的視角延伸到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個宇宙,拓展學生認識的空間,形成對宇宙的宏觀認識,激發學生探索宇宙、熱愛科學的慾望。

  《研究與實踐》單元透過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幾個科學之謎,讓學生像科學家達爾文那樣,經理科學探究的歷程,形成尊重事實證據的科學態度,能夠面對大量的事實資料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透過調查、分析、研究偽科學現象,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增強學生的理性思維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透過對偽科學學習歷程進行自我反思,培養學生的科學感悟能力、自我評價能力、自我調控能力、自我發展能力,達到讓學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重點難點

  重點:

  空間維度方面,從認識身邊事物、周圍物體的基礎上,擴充套件到微觀和宏觀兩個世界,探索微生物和無限宇宙的科學奧秘;時間維度方面,以時間軸為認知線索,探索“生命起源”的奧秘和“未來世界”的變化;結構維度方面,在認識事物外部特徵的基礎上,以“解暗箱”的形式探究事物的內部構造。在科學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為重點,重視探究方法的培養,以“認識事物變化的相互聯絡”為探究重點。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教科書整體結構,設定了“對資訊的搜尋、理解和判斷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探究能力的逐步提高奠定基礎。

  難點:

  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法學法

  1、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2、組織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開展探究活動,敢於向權威挑戰,發表自己的觀點,敢於創新。

  3、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活動,發揮主導作用但不包辦代替。

  4、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做好記錄。

  5、提醒學生做好課前準備,保證科學探究順利開展。

  6、引導學生聯絡實際學習科學,讓科學走進學生的生活。

  7、運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輔助教學。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5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科學課程有了初步的瞭解,科學課程具有科學性和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本學期將繼續和同學們在科學的學習上更加努力。六年級的學生具有更多的獨立思想,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心,使科學課程更加有吸引力,學生對周圍事物充滿了興趣,喜歡提問題,科學課程根據學生興趣,聯絡生活,使科學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由於生活習慣的差異,有些同學的科學知識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不強,很多學生沒有多少機會接觸大自然,可是學生自身的特點,使得學生更加願意接觸科學,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冊科學是小學階段科學的最後一冊,包括了五個單元,共23課,從人的發展,地球,宇宙等方面探討科學的奧秘,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科學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思維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教學重難點:

  從不同的科學角度出發,重視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學習,重視對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透過學習,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依靠自己的能力進行實驗,並得出實驗結論,對實驗結果作出解釋。

  四、教學措施:

  1、認真研讀教材,認真備課,結合新課標要求,將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的特點,用一種探究和輕鬆的氛圍進行課堂教學,透過多種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3、拓展學生的思維,學生分組自己動手進行實驗,自己得出結論並找出實驗結果,增強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五、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使學生透過觀察、實驗、思考對實驗現象或結果得出結論,使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走進科學、運用科學,提高對科學的興趣和科學的行為習慣。

  2、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透過自己動手動腦找到科學的方法,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學會科學的看問題、想問題。

  3、透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瞭解自然,瞭解科學,將課本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當中,提高對科學和環境的認識。

  六、科學進度表(略)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6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這一學期我擔任六年級的科學課。從上幾學期的學習情況來看,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學生對科學活動十分地感興趣,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研究氣氛濃厚。但由於一部分學生對科學課的研究方式不適應,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觀察、探究、描述、總結、不會實際應用或聯絡實際。透過三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強了,對於“科學”也很有自己的見解。不是說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嗎?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範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另外科學探究小組的探究態度和習慣要進行重點培養。

  二、教材情況分析:

  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 六年級下學期,將是小學生小學科學課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透過前面三年來的學習,他們已經經歷了許多典型的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裡,我們期望學生們向什麼方向發展呢?進一步開啟他們觀察、研究、認識事物的視窗,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就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在這一冊《科學》教材裡,學生將學習風格各異的建築、奇妙的人體、有序的生態系統、宇宙與航天技術、像科學家一樣工作五個單元。

  三、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四、各單元主要目標、要求

  1、風格各異的建築,認識常見的建築及其結構,建築物的審美。

  2、奇妙的人體,認識人體的組成,消化、呼吸、血液迴圈等系統的構成及其功能,認識生理發育的過程,向學生進行青春期生理、心理衛生教育。

  3、“宇宙”是向學生們開啟的第三個視窗。他們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接觸的主要是有關地球物質、構造及運動的知識。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他們會觀察月相的變化,做月球上環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擬實驗,根據教材提供的資料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利用自己製作的活動觀星圖,在夜晚觀星……他們還將瞭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活動將使他們不僅知道不斷膨脹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極具魅力的世界,還會知道探索宇宙是人類前赴後繼的艱鉅事業,期待他們去參與和努力。

  4、像科學家一樣工作,本單元主要向學生介紹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教育他們向科學家那樣工作。

  五、具體措施 學生對科學活動十分地感興趣,並能以自己的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學生對科學活動十分地感興趣,並能以自己的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六、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第一週~第四周)

  第二單元(第五週~第七週)第八週五.一休息

  第三單元(第九周~第十週)

  第四單元(第十週~第十三週)

  第五單元(第十四周~第十五週)

  第十六週複習、期末評價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7

  一、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透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型別。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著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著不同的天體。人類透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秘。

  “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汙染的成因,瞭解汙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透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學生將會對小學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著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境。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本冊的重點是:

  1.透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透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資料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透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援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單:

  1.“微小世界”單元

  觀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玻璃片,平面鏡片,顯微鏡。

  觀察物件:昆蟲或昆蟲器官(昆蟲的足、翅、觸角等)標本;食鹽、味精、礦物晶體;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蟲、眼蟲等;洋蔥、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細胞裝片。

  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脫脂棉或其他纖維。

  觀察的圖片:多種生物細胞及細胞作用的課件或圖片。

  2.“物質的變化”單元

  實驗材料:火柴、生鏽的鐵釘和鐵片、蠟燭、米飯、澱粉、碘酒、幾種常見的食物、小蘇打、白醋、鐵鏽、硫酸銅溶液、塗有油漆的鐵製品、小腳踏車、白糖、檸檬酸、自制電路檢測器。

  其他工具:滴管、榔頭、鑷子、玻璃杯、小飲料瓶。

  3.“宇宙”單元

  模擬實驗材料:圓紙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氣筒、注射器、沙盤、電筒、蠟燭、紙板、橡皮泥、棉線、鐵絲、星空圖。

  相關資料:有關月球、日食、月食、太陽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類宇宙歷程的圖片或多媒體資料。

  4.“環境和我們”單元

  觀察實驗材料:廣口瓶、洗淨的小石子、紙巾、墨水、有回收標誌的塑膠瓶、堆肥箱、包裝盒。

  常用工具:彈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鏡、顯微鏡。

  相關資料:有關垃圾場、垃圾汙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汙染等圖片或多媒體資料。

  三、各單元概述、教學目標和實驗清單:

  單元概述:

  本單元按人類觀察工具的不斷髮展,視野不斷開擴的線索編寫。學生將經歷用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對昆蟲、晶體、細胞和微生物進行進一步的觀察,激發他們深人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到,人類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斷地改進觀察工具。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的視野越來越開闊,發現了原來不知道的許多秘密。

  教學的重點是拓展學生觀察的範圍,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鼓勵他們探究和發現大自然的奇妙,學習和領悟使用觀察工具的好處,體會科學、技術、社會的關係。

  第1課:學生透過討論和體驗,對放大鏡的構造和功能有進一步的瞭解。

  第2-3課:指導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的器官和物體的微細結構,體會用放大鏡比用肉眼觀察更有利我們對身邊世界的瞭解。

  第4課:幫助學生了解從放大鏡到顯微鏡的發明過程,認識到是顯微鏡的發明及不斷改進,使人類觀察到越來越小和越來越精細的物體及結構,發現了微生物和細胞。

  第5-7課:指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及細胞,瞭解人類用顯微鏡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時認識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徵。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8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孩子能夠對科學這門學科產生濃厚興趣,而且素養培養得非常贊,好奇心極強,樂於動手,善於操作。課程難度值增加之後,也能夠非常認真的學習,科學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學科。

  我所任教的二個班大多數學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不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課後作業不能及時上交,一部分學生思維有些侷限。總體上課堂紀律好,但還應特別注意培養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內容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透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型別。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著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著不同的天體。人類透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秘。

  “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汙染的成因,瞭解汙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透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學生將會對小學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著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境。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教學目標:

  1.透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透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資料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透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援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1.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數的實驗。(控制變數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五、補差意見

  1.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複習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學困生,師生都要特別關愛。抽時間與他們談心,端正學習態度,確定學習目標。

  2.對平時缺課未做實驗的學生要調查摸底,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實驗率100%。

  3.課前檢查前節課的作業,有問題及時糾正;課後交流,課堂複習的要點消化的怎樣,進行抽題檢查;平時提醒,碰到該生及時瞭解複習情況和作業完成的情況,及時提醒不要忘記作業。選擇“小老師”,讓他們在集體的合作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4.給困難生以更多的展示機會,以呵護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平時一些簡單的題目,請他回答,讓他找回自信。積極採取激勵措施,只要待轉學生有點滴進步,就要予以鼓勵,使他們在成功的喜悅中去爭取下一次的進步。

  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學內容

  課時

  備註

  1

  2.12—2.18

  始業教育;1.放大鏡;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3

  2

  2.19--2.25

  3.放大鏡下的晶體;4.怎樣放得更大;練習

  3

  3

  2.26--3.4

  5.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6.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3

  4

  3.5—3.11

  7.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單元練習

  3

  5

  3.12—3.18

  (三)8.微小世界和我們;單元練習

  3

  6

  3.19—3.25

  1.我們身邊的物質;2.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3

  7

  3.26--4.1

  3.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4.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3

  8

  4.2 —4.8

  5.鐵生鏽了;練習6.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3

  9

  4.9—4.15

  7.控制鐵生鏽的速度;8.物質變化與我們

  3

  10

  4.16—4.22

  單元練習;期總中練習;

  2

  11

  4.23—4.29

  1.地球的衛星一月球;2.月相變化;3.我們來造環形山

  3

  12

  4.30—5.6

  4.日食和月食;5.太陽系

  3

  13

  5.7—5.13

  練習;6.在星空中(一);7.在星空中(二)

  3

  14

  5.14—5.20

  8.探索宇宙;單元練習

  3

  15

  5.21—5.27

  1.一天的垃圾;2.垃圾的處理;3.減少丟棄及重新利用

  3

  16

  5.28—6.3

  4.分類和回收利用;5.一天的生活用水;練習

  3

  17

  6.4—6.10

  6.汙水和汙水處理;7.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

  3

  18

  6.11--6.17

  8.環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單元練習;

  3

  19

  6.18--6.24

  綜合複習

  3

  20

  6.25--7.1

  複習考試

  3

  六年級科學組

  20xx.2.14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9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我們將繼續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

  2、透過學習讓學生強調實驗前後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

  3、掌握控制變數實驗的技能,並學習實際控制變數實驗。

  4、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及規律。

  5、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資料,並認識到重複實驗的意義。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教學器材,做到“精講多練”,多透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充套件到活動課程,擴充套件到家庭和社會。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0

  一、 教材分析

  六年級科學教材本學期主要安排的科學實驗有兩個,其中,分組實驗一個是:第四課《通電的線圈》,研究線圈的特性。

  二、 學生分析

  六年級共有學生97人,這些學生不僅喜歡學習科學,而且特別喜歡做實驗,從上學期的實驗情況看,大部分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探究,能與他人合作,學會了寫實驗記錄,並能進行自主實驗。但也有個別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放不開手腳。甚至不敢參與實驗。本學期還應該加強對這些學生的指導。

  三、實驗目的

  1、 教會學生正確的實驗方法,體味實驗的樂趣。

  2、 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主動探索新知識。

  3、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實驗設計、操作、觀察、記錄和整理資料等能力。

  4、 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特別是知識素質和智慧素質。

  5、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觀察核試驗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四、實驗措施

  1、課前教師要充分準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實驗過程。

  2、指導學生做簡單的探究實驗,制定實驗計劃,填寫實驗報告,製作簡易科學模型。

  3、加強觀察和實驗,充分利用儀器和器材,讓學生參與觀察和實驗活動,從而獲得知識,鍛鍊能力。

  4、師生共同開闢科學教學園地,自己蒐集資料,自己動手製作教具,改善實驗條件。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

  二、學習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路、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資料、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本冊的重點是:

  1、透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收集證據。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

  第一單元《微小世界》

  科技發展促進觀測工具的發明和改進,觀測工具的改進又促進了科技的發展。從放大鏡到顯微鏡,人類觀察到微小世界越來越多的秘密。

  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可以認識的,人類對物質世界的不斷認識,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

  科學探究中的蒐集事實和證據、推理和尋找解釋的活動是獲取資訊和對資訊進行加工的過程。

  科學家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和學生在科學課上經歷的所有學習活動,其實都是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傳遞資訊、共享資訊的活動過程。

  第三單元《宇宙》

  宇宙是物質的,是可以被觀察和認識的,人類已對宇宙有了越來越多地認識,但還有許多沒有被認識的問題。

  宇宙是龐大和有序的。宇宙中的天體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現象是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造成的。大多數天體都有自己的運動模式,都處於規則的可以預測的運動中。

  第四單元《環境和我們》

  人類面臨多種環境問題,環境問題主要是人為造成的,環境問題的解決要靠人類自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保護和改善環境作力所能及的事。

  解決環境問題要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避免產生新的環境問題。每一個環境問題的解決都是一個系統工程。

  六、教學進度

  第1—3周(3、1~3、19)第一單元《微小世界》

  第4—7周(3、22~4、16)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

  第8—10周(4、19~5、7)第三單元《宇宙》

  第11—14周(5、17~6、4)第四單元《環境和我們》

  第15—16周(6、7~6、18)期末複習檢測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1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一班,共有學生75人。透過兩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維方式初步由具體轉變為抽象,教學中將進一步擴大學生知識範圍,發展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實踐活動,聯絡實際生活,將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不足之處:由於科學專職教師不夠和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匆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有些學生髮言不積極,表現慾望差,今後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人體內部的秘密》、《我們怎麼看到物體》、《生物的生長與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機械》、《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本冊教科書以學生髮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內容。

  各單元均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評價活動顯示出整體性、連續性。本冊教科書每單元設定一個“單元評價頁”,以“單元探究主題”為評價依據,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開展評價活動,保證了內容的連續性和整體性。評價指標設計細緻明確,評價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評價的角度從終結性轉向過程性、發展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趨勢,評價方式可操作性強。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儘管教科書的評價是以“單元評價”的形式設定的,並不意味著課時教學中就可以忽略或者省略評價活動。教科書之所以設計成“單元評價”,學生已奠定了“課時評價”的基礎,本著“由扶到放”的原則,設計成“單元評價”後,有利於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自己的科學學習進行反思。但是,“單元評價”的落實,要靠每一個探究活動的積累。因此,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應更加強調過程性的評價,這是做好評價的保證。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待科學學習:想知道,愛提問;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勞動成果。

  2、對待自然: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並用一定的方式讚美自然。

  (二)知識目標

  1、瞭解人體的秘密,如消化、呼吸、心腦迴圈等。

  2、瞭解我們是怎麼樣看到物體的知識及愛眼護眼的常識。

  3、瞭解秋生物生長與繁殖。

  4、知道春夏星空的知識。

  5.認識簡單機械的作用。

  (三)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2、培養學生分析、採集和整理資訊的能力。比如:會查閱書刊及其他資訊源;能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相關資料。

  3、培養學生能利用簡單的工具,器材做簡單的觀察,並做記錄;能做控制變數的簡單探究性實驗。

  4、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5、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並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

  6、引導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具有簡單聯絡的具體問題。

  7、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科學問題,學會關愛生命。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撰寫考察報告”的能力及認真細緻、勤于思考、樂於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絡。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落實《課程標準》中“讓學生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的要求。

  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絡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

  五、教學措施

  1、注意讓學生自己進行科學探究,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

  2、讓學生了解生命的週期,感受生命,熱愛生命。

  3、在教學中採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資訊科技知識,根據教材特點,製作一些課件,藉助課件的動畫效果、彩色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解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易於接受。

  4、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5、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6、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7、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8、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9、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11、加強個人業務修養,不斷學習有關科學課的資料;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

  六.注意事項:

  《課標》中提到“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說明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每一項科學活動中,都要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探究過程,即教師要參與探究。

  針對高年級教學特點和科學課的學科特點,主要讓學生透過各種活動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包括對資料的分析研究等。

  七、教具學具準備:

  第一單元:人體模型試管、碘酒、澱粉、等。

  第二單元:眼球模型、簡易照相機

  第三單元:種子、放大鏡、顯微鏡、載物片等

  第四單元:星空對照圖

  第五單元:簡單機械組合器械八、周次及課時安排

  九、教學進度表

  第一週:學前教育

  第二週:

  1、食物到哪裡去了

  2、我們的呼吸

  第三週:

  3、心臟和血管

  4、腦和神經

  第四周:

  5、凸透鏡

  6、照相機和眼睛

  第五週:

  7、保護眼睛

  8、潛望鏡的秘密

  第六週:

  9、神奇的眼睛

  10、種子發芽了

  第七週:清明假

  第八週:

  11、種辣椒

  12、植物的花

  第九周:

  13、果實是怎樣形成的

  14、植物的分身術

  第十週:

  15、生物繁殖新技術

  16、春季星空

  第十一週:五一假

  第十二週:

  17、夏季星空

  18、斜面

  第十三週:

  19、槓桿

  20、滑輪

  第十四周:

  21、齒輪

  22、腳踏車的科學

  第十五週:

  23、未來的交通工具

  第十六週:研究與實踐製作車輛模型調查家鄉的種植業

  第十七至十八週:複習與機動

  第十九至二十週:考試放假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2

  一、教材分析本冊教材

  從探究物件上看,突出了認識系統和平衡,從過程與方法上看,注重拓展與應用,從探究水平看,以指導性探究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過渡。本冊共由六個單元組成:《我長大了》、《遺傳與變異》、《進化》、《共同的家園》、《神奇的能量》、《拓展與應用》。

  第一單元《我們長大了》是依據《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有關生長髮育和良好生活習慣等具體內容標準建構的。它是在學生們已經瞭解動植物的生長變化過程(“植物的一生”、“養蠶”),知道人類是如何繁衍後代(“我是怎樣出生的”)的基礎上引領孩子們對自身——從出生到現在以至將來的生長變化進行深入探究的一個單元。本單元重在指導學生認識和了解人體一生的變化,學習怎樣正確對待自己的生長髮育,並針對六年級學生正面臨的青春期發育,給予針對性指導,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安全而又順利地渡過青春發育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第二單元《遺傳與變異》是根據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關於遺傳和變異現象的內容要求來建構的,是在學生已學習了生物繁殖的基礎上,進一步瞭解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現象的重要單元。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生物的遺傳現象;第二部分,生物的變異現現象;第三部分,瞭解人類對遺傳、變異現象的探索。

  第三單元《進化》是根據《課程標準》生命世界中關於生物進化的內容要求來建構的,這是在學生已學習了生物的繁殖、遺傳與變異現象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生物進化的重要單元。本單元重點就生物進化的證據(化石告訴我們什麼)、生物進化的原因(適者生存)以及生物進化的'理論(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等方面作了比較系統的介紹,並且對恐龍消失等熱點話題進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釋。同時,在帶領學生探索生命如何進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環境對生物的作用,進而形成自然選擇這一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進一步加深對生物與環境關係的理解,為後面繼續學習生物與環境的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四單元《共同的家園》依據《標準》中關於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這部分內容來進行建構的。這一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植物、動物以及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從尋找生物的家園入手,去認識生物的棲息地,動植物為了適應環境在形態和習性上的特徵,同一棲息地上生物之間的關係,以及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使學生逐步認識到生物和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生物要適應環境,同時又作用於環境,生物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態系統,只有生態平衡,生物和環境才能共生共長。同時,使學生認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於環境,又影響環境,影響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單元《神奇的能量》是依據《標準》中關於“能量的轉換”等具體內容標準建構的,是小學階段學習物質世界內容的最後一個單元。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紹能量;第二部分,說明能量可以進行轉換;第三部分,介紹能源。第四部分,倡導節約能源和開發新能源,教育學生節約能源。

  第六單元《拓展與應用》主要是依據《標準》中關於“能把探究過程中習得的知識、過程與方法運用於新的情境中”的要求來建構的。本單元的關鍵詞:拓展、應用。拓展表現在解釋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釋現象,拓展所學。應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將原理予以實際運用的過程。

  二、教學建議

  1.用足每一分鐘,上好每一節課,堅定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目標的信心

  縱觀本冊教材,有六個單元,共20課,應該說是科學課八冊教材中內容比較多的了,再與以往第十二冊自然相比,課時數也比較多。而再看這個學期是一個短學期,其中還包括五一長假以及學生的期中測試,而本冊教材教學總課時則需要29~33課時,也就是說每一節科學課都得實打實地最大效率地提高教學效果。時間之短,密度之大,要求科學老師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要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每一分鐘的價值。要求科學教師課前認真備課,認真和學生一起組織教學材料,精心地組織課堂上的每一個活動,活動要求少而精,任務要求小而實。少做或不做那些大而空的,泛泛而談的活動。

  2.科學教師要提升自己的科學素養

  需知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自己得有一桶水。新課程雖不必要求教師面面俱到,雖不必要求教師要有“一桶水”的量,但淵博的知識、豐富的內涵對於教育學生來說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科學課上尤其如此。對於本冊教材中的《遺傳與變異》、《進化》以及《神奇的能量》中的一些知識點,由於在老的人教版教材中涉及的不多或者說有的根本就沒有涉及,所以我們的科學老師要加強這方面的閱讀學習,不能依靠自己的老底子,須知不斷學習的教師才會跟上形勢的發展,科學教師絕不能在科學課堂上犯科學性的錯誤。我們可以一知不解,但不能將一知半解的東西教給學生。

  3.相信學生,樹立大活動觀

  在科學課程剛剛起步時,出於對科學的理解,學生不會做,往往由老師帶著領著,於是我們稱這一階斷為引導性探究。現在四年的科學課程學完了,如果我們還這樣不放心,還是想手把手的攙著學生,這樣顯然不符合學生髮展的步伐了。本冊教材主要的是以教師的指導性探究為主,適當地讓學生進行自主性探究,這就要求科學教師樹立一個大活動觀。要求給學生大段的科學探究時間,要求提供給學生必要時的幫助,至於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碰到的問題,要相信孩子們自己有能力去解決,要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這也是本冊“拓展與應用”的一個訓練側重點。

  4.多種評價手段相結合,對學生四年來的科學學習作一個評價

  本學年江都市所有的科學課程都到了六年級,也就是江都市所有的小學生都進行了四年的科學課程的學習。至於他們的學習效果到底如何,孩子們的科學素養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他們會不會進行科學的思維,會不會把科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運用到他們的實際生活當中去,有必要對學生四年來的科學素養作一個檢測,一方面檢驗我們四年來的教學成果,另一方面也為我們下面的教學積累一個數據資料及從中進行反思的依據。所以要做好評價工作,要做到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要做到自主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要做到知識評價與技能評價相結合,要做到定量評價到定性評價相結合,要做到片面評價與全面評價相結合。為學生四年來的學習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為江都市的四年科學課程的改革作一個階段性的彙報。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教學目標

  本冊由“人的一生”、“無處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紗”、“資訊與生活”和“探索宇宙”五個單元組成。

  “無處不在的能量”單元,使學生體會到我們的身體能發出熱,養成樂於和善於觀察身體事物的習慣。知道擺的規律,。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鑽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設性解釋,瞭解人類用火的歷史。透過電磁鐵在通電條件下有磁性,電磁鐵也有兩極,它的兩極是可以改變的。

  “探索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著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著不同的天體。人類透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秘。

  “追尋達爾文”,能嘗試運用不同的方式分析資訊資料,對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在探索生物進化的問題中尊重證據,不迷信權威,敢於提出自己的觀點,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闡述人類的進花歷程。瞭解生命的幾種觀點,認識人類對社會起源的過程。

  三、本冊教材的重難點:

  1、透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透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資料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透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援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四、具體活動安排

  小製作:

  1、做一個聽話擺

  2、做一個電磁起重機

  小發明:自制手電筒

  體驗活動:

  讓身體熱起來

  觀察活動:觀察蔥葉的啟示

  實踐活動:摩擦會產生熱量

  手抄報:《未來的家園》

  五、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六、教學進度

  第一週第一單元第1課

  第二週第一單元第2、3課

  第三週第二單元第4、5課

  第四周第二單元第6、7課

  第五週第二單元第8、9課

  第六週第二單元第10、11課

  第七週第三單元第12、13課

  第八週第三單元第14、15課

  第九周第四單元16、17課

  第十週第四單元18、19課

  第十一週第五單元20課

  第十二週第五單元21課

  第十三週第五單元22課

  第十四周第五單元23課

  第十五週至期末研究與實踐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4

  一、教材情況分析:

  六年級透過上冊的學習,學生已經經歷了“我們居住的星球”的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裡,我們學習“無限宇宙”這一內容,進一步擴大他們觀察、研究、認識事物的視野,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在這一冊《科學》教材裡,學生將學習“生物的演變”“月球”“太陽與太陽系”“無限宇宙”等內容。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三、各單元主要教學目標、要求

  1、“生物的演變”將讓學生了解生物的樣子,人類認識生物的歷程,知道化石的形成過程。

  2、“月球”是培養孩子透過長期的觀察記錄、進行模擬實驗、查閱書籍和其他資訊源等方式收集和整理資訊的能力。

  3、“太陽與太陽系”單元讓學生“將太陽作為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光和熱的主要提供者)”來認識,並開展探究活動。。

  4、“無限宇宙”這一單元使學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測宇宙的工具,瞭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歷史,關注我國空間技術的最新發展。

  四、教學措施:

  1、強化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科學學習過程,促進自主學習。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五、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生物的演變(第一週~第四周)

  第二單元月球(第五週~第七週)

  第三單元太陽與太陽系(第九周~第十二週)

  第四單元無限宇宙(第十三週~第十五週)

  複習、期末評價(第十六週~第十九周)

六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5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這一學期我擔任六年級的科學課。從上幾學期的學習情況來看,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學生對科學活動十分地感興趣,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研究氣氛濃厚。但由於一部分學生對科學課的研究方式不適應,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觀察、探究、描述、總結、不會實際應用或聯絡實際。

  透過三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強了,對於“科學”也很有自己的見解。不是說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嗎?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範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另外科學探究小組的探究態度和習慣要進行重點培養。

  二、教材情況分析:

  六年級下學期,將是小學生小學科學課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透過前面三年來的學習,他們已經經歷了許多典型的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裡,我們期望學生們向什麼方向發展呢?進一步開啟他們觀察、研究、認識事物的視窗,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就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在這一冊《科學》教材裡,學生將學習風格各異的建築、奇妙的人體、有序的生態系統、宇宙與航天技術、像科學家一樣工作五個單元。

  三、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四、各單元主要目標、要求

  1、風格各異的建築,認識常見的建築及其結構,建築物的審美。

  2、奇妙的人體,認識人體的組成,消化、呼吸、血液迴圈等系統的構成及其功能,認識生理發育的過程,向學生進行青春期生理、心理衛生教育。

  3、“宇宙”是向學生們開啟的第三個視窗。他們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接觸的主要是有關地球物質、構造及運動的知識。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他們會觀察月相的變化,做月球上環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擬實驗,根據教材提供的資料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利用自己製作的活動觀星圖,在夜晚觀星……他們還將瞭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活動將使他們不僅知道不斷膨脹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極具魅力的世界,還會知道探索宇宙是人類前赴後繼的艱鉅事業,期待他們去參與和努力。

  4、像科學家一樣工作,本單元主要向學生介紹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教育他們向科學家那樣工作。

  五、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六、教學進度

  本冊共五個單元18課。分別為:風格各異的建築、奇妙的人體、有序的生態系統、宇宙與航天技術、像科學家一樣工作。本學期共19周,教學進度安排如下:

  周別教學內容課時備註

  11、常見的建築1

  22、巧妙的結構1

  33、美麗的建築1

  44、人體的組成1

  55、消化與呼吸1

  66、呼吸與交流1

  77、迴圈與運輸1

  88、生理與適應1

  99、健康成長1

  1010、小池塘、大世界1

  1111、小瓶子、大學1

  1212、小行為大環境1

  1313、浩瀚的宇宙1

  1414、探索宇宙1

  1515、人造地球衛星1

  1616、在太空中生活1

  1717、走近科學家1

  1818、科學學習回顧1

  19期末複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