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合集7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探索動物睡覺的秘密;
2、嘗試用動作表現不同動物的睡覺方式。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收集有關介紹動物睡覺的圖書、圖片,互相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2、幼兒用書第三冊第22頁
活動過程:
1、與幼兒談話:小朋友,你是怎樣睡覺的?讓幼兒說一說、做一做。
2、那麼你知道動物是怎樣睡覺的?啟發幼兒說出家養的小動物睡覺姿勢(貓、狗······)
3、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動物睡覺的秘密。
(1)請幼兒分組活動,觀看有關動物睡覺的圖片、圖書,互相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2)講故事:動物怎樣睡覺?
4、遊戲“誰在睡覺”
(1)看誰找得快:請幼兒仔細觀察掛圖,找出正在睡覺的動物。
(2)看誰說得對:請幼兒說出蝙蝠、老虎、丹頂鶴等動物是怎樣睡覺的。
(3)看誰學得像:教師說出動物的名字,請幼兒模仿動物睡覺的姿勢。
5、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第三冊第22頁,看看講講小動物是怎樣睡覺的。
6、教師可引導幼兒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和正確的睡眠姿勢。教育幼兒熱愛小動物。
活動延伸:
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模仿動物睡覺的姿勢,比一比看誰學得像。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發現不同的保溫材料保溫時間的不同,有繼續探索的慾望。
2、學會使用溫度計,初步掌握看刻度的方法。
活動準備:
塑膠瓶、冰塊、各種保溫材料、溫度計、黑板。
活動過程:
1、引出主題:
(1)提出問題,展開討論:“要使冰塊在較長的時間裡都不融化,有什麼辦法?”
(2)幼兒運用原有經驗發表自己的看法。
2、在試驗中進行嘗試:
(1)認識各種保溫用品,引起幼兒實驗的慾望:“在那麼多的材料中,你認為哪種材料的保溫時間最長?”
(2)幼兒按自己的想法選材料進行操作。
(3)教師幼兒共同總結保溫時間與保溫材料的關係。
3、出示溫度計,介紹溫度計上的刻度表示的意思及使用的方法:
(1)幼兒用溫度計對水溫進行測量。
(2)幼兒看刻度,介紹結果。
(3)將幼兒所說的結果記錄在黑板上,得出結論。
4、引導幼兒再次實驗的興趣:
師:“透過實驗,我們瞭解了哪些材料的保溫時間長,哪些材料的保溫時間短。那麼,每種材料的保溫時間究竟有多長?在區域活動的時候,你們還可以去試一試。”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開啟各種包裝袋的辦法。
2、鼓勵幼兒透過語言交流、表格記錄,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
3、激發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慾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二、重點、難點:
1、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
2、學習開啟包裝袋並學會記錄。
三、活動準備:
1、帶包裝的牙刷、糖果、火腿腸、午餐肉、罐頭食品等需開啟的物品。
2、將所裝備的物品放入四個箱子內並封好。
3、剪刀、小刀若干。
四、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探索開啟箱子。
每5個小朋友組成一組開啟一個箱子。
2、教師交代要求,引導幼兒探索開啟各種包裝袋的辦法,並進行記錄。
(1)“剛才小朋友一起合作將箱子打開了,看見裡面放了許多好吃好玩的東西,你們想不想也開啟來看一看?”
(2)現在我請小朋友每開啟一種包裝袋就把你開啟的物品和開啟的方法記錄下來,然後再開啟另外一種包裝袋。(教師可先舉例)
(3)幼兒探索開啟各種包裝袋,並進行記錄,教師輔助幼兒完成。
三、師生交流並統計幼兒開啟的方法:
(1)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記錄結果。教師將幼兒的記錄結果進行統計。
(2)共同探討解決未開啟的物品。
四、教師小結:
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需要我們動腦筋想辦法解決,用最簡便的方法解決,如果以後你遇到什麼東西很難開啟,請帶來我們一起想辦法好嗎?
活動反思:
我覺得本次活動的亮點就是充分的體現了幼兒的主動性,以孩子的主動觀察、探索為主。以及教師的退位。在活動中,從最初幼兒找出各種標誌,透過觀察猜想它們的含義到在表格中檢查標誌,分類找出食品,處處體現出教師在活動中的退位,使幼兒成為了本次活動的主體。充分的體現了孩子的主動觀察和主動探索。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撕紙和簡單的貼上。
2、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桌布、籃子、三種顏色的彩色紙(紅、黃、綠)漿糊、抹布若干。
2、每個幼兒一個水果娃娃圖片。
3、老師教具:桌子、水果娃娃圖片一份
活動過程:
1、課題匯入,引起興趣。
(1)秋天到了,水果寶寶豐收了,它們都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在果園裡唱歌、跳舞呢!可是還有一些水果寶寶一點也不開心。
(2)老師出示一個哭臉蘋果寶寶圖片,提問:你們看,這是什麼水果寶寶?它怎麼了?(不開心)為什麼不開心?(因為它們身上沒穿漂亮的衣服,所以不開心)
(3)提問:那麼,我們應該給蘋果寶寶穿上什麼顏色的衣服呢?(紅的)
2、老師示範,講解。
(1)蘋果寶寶你別哭,我來幫你穿上漂亮的衣服,你就開心了。現在老師要給蘋果寶寶穿衣服了,先多撕好點紙,紙要撕的大小差不多,然後用手指蘸一點漿糊,在紙的一面輕輕的抹勻了,然後貼到水果娃娃身上。要給整個水果娃娃都穿上漂亮的衣服。這樣它才開心。(當老師示範到一半時,就把哭臉蘋果寶寶變成笑臉蘋果寶寶)現在這個蘋果寶寶笑了。
(2)老師這兒還有一些水果寶寶,你們看看,該給它們穿上什麼顏色的衣服。(老師一一出示水果圖片:梨、橘子)
(3)出示梨寶寶,提問:這是什麼水果寶寶?該給它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黃顏色的)(當幼兒回答出來時,教師就出示實物梨)
(4)出示橘子寶寶,提問:這是什麼水果寶寶?該給它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橘黃顏色的)(當幼兒回答出來時,教師就出示實物橘子)
3、教師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迴進行指導。
(1)我們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有一些還沒穿衣服的水果寶寶,小朋友就用老師剛才教的本領,給它們穿上漂亮的衣服。(2)小朋友要給水果寶寶貼滿衣服,貼滿了它才開心。
(3)小朋友在貼的時候,要多撕好點,紙要撕的差不多大小。
(4)如果你的小手有點粘,你可以在小手帕上擦一擦,要保持桌面整潔。
(5)教師對個別能力差的幼兒進行指導。
4、老師講評,展示幼兒作品。
(1)現在老師要看看哪個水果寶寶最開心,開心了就說明你給水果娃娃穿上漂亮的衣服了,並請幼兒說說你給哪個水果寶寶穿衣服,穿了什麼顏色的衣服?最後把幼兒的作品貼在三棵樹上。
(2)現在水果寶寶開心了,它想和我們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請配班老師彈音樂。(老師與幼兒一起唱歌做動作)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認識、瞭解地球,知道地球是一個十分巨大的球體,是我們人類和其它動物共同居住生活的地方。
2、教育幼兒愛護地球,保護我們的家園。
3、初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和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電視機、電腦、2個課件;
2、地球儀一個;
活動過程:
一、請你猜一猜中國人、日本人、美國人、法國人……都住在什麼地方。
二、向幼兒介紹地球
1、提問:小朋友,你們認識地球嗎?它是什麼形狀?(幼兒自由回答)
2、出示地球儀,請幼兒觀察並討論地球的形狀。
小結:地球是一個非常大的球體,形狀像球而略扁,地球儀就是縮小的地球模型。
3、透過看課件,讓幼兒瞭解地球上面有什麼?
(1)提問:地球是一個很大的'球體,你們知道它上面有什麼?(請幼兒憑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識回答)
大班科學活動:吃奶的和下蛋的
大班科學活動?聰明的黑貓警長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慾望也特別強,因此,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現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已接觸很多工具(鉛筆、橡皮、水果刀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幼兒對工具的認識僅是一些感性經驗,對工具的具體用途、種類還不是很瞭解。本次活動我讓孩子透過操作、觀察及其講述等手段,讓孩子在自主活動中增添一些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1、透過交流展示各種工具,初步感受工具的種類很多。
2、在觀察操作嘗試中感知工具的作用很大,發展綜合能力。
3、能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觀察和探索的樂趣。
4、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前幼兒收集各種工具。老師和幼兒到室外尋找特殊的工具。
2、卷筆刀、削蘋果機,刨子,開瓶器。以及相對應的輔助用品。
活動過程:
一、嘗試操作使用工具
1、師:“前幾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工具,今天讓我們就來試試這些工具,看看它們有什麼用。”(幼兒分別操作工具,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二、交流工具使用方法
1、師:“剛剛小朋友都使用這些工具,請你來說說你使用了什麼工具?做了什麼事情?
2、幼兒講述使用過程和方法。
3、教師小結:這些工具有的是在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有的是在學習中用到的。
4、師:“桌子上還有一些工具請你看一看,玩一玩,它有什麼用?”
5、分類並認識字卡。
師:“現在請大家把這些工具,按照不同的用途幫它們分分類。”(幼兒操作)
師:“你為什麼把這些工具都放一起?”(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出示字卡:學習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訊工具。
4、再次分類及鞏固。
教師出示有字卡的簍子,請幼兒再次分類。
師:“桌上還有一些工具我請幾位小朋友來介紹一下它們的名稱和用途,並將它們分分類。(個別幼兒講述、操作)
5、引導幼兒認識一些特殊工具
師:“老師這還有兩樣工具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什麼?”引導幼兒說出農作工具並認識字卡。
6、小結:我們今天認識了很多的工具它們有學習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訊工具、農作工具。還知道了他們各自的用途。
三、總結認知激發探索。
出示鋸子,提問幼兒這是什麼?是誰發明的?是怎樣發明的?
教育幼兒要愛觀察,愛探索,長大發明各種有用的工具。
活動反思: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慾望也特別強,因此,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現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已接觸很多工具(鉛筆、橡皮、水果刀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幼兒對工具的認識僅是一些感性經驗,對工具的具體用途、種類還不是很瞭解。本次活動我讓孩子透過操作、觀察及其講述等手段,讓孩子在自主活動中增添一些科學知識。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泥土的奧秘,知道泥土裡有很多養分,是許多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基礎。
2、知道正確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體驗探索的樂趣,並萌發對泥土的感情。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一把小鏟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
教師:你們見過泥土嗎?哪些地方有泥土?你們猜猜泥土裡有什麼?
二、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
1、教師:這塊泥土地中長了些什麼?如果沒有泥土。植物會怎樣?你們知道泥土裡有些什麼嗎?猜猜看。
2、和你們想的是否一樣呢?
3、幼兒自由觀察,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三、教師小結。
教師:為什麼泥土裡會有這麼多的東西呢?因為泥土怎麼樣?(泥土裡有許多養分,植物生長血藥養分,所以泥土是植物生長離不開的地方。許多小蟲子就喜歡在泥土裡生活,所以泥土還是許多小蟲子的家)
四、引導幼兒再次探索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發現泥土裡有許多奇怪的小蟲,那它們是怎樣生活在泥土裡呢?我們下次再來尋找、發現。
活動延伸:
請家長帶孩子到泥土地裡找找看,土裡有哪些小動物。挖土時需要什麼工具?引導幼兒討論,使用鏟子的時候應注意什麼?(挖泥的時候,小心泥土中生長的植物,一邊挖一邊看。同時要注意身邊的小朋友,自己的鏟子不要碰到他們,注意安全)。
活動反思: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所說: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從而使孩子更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做一個生活的熱愛者。作為幼兒教師的我更應該注重激勵、呼喚、鼓舞幼兒去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