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彙編7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透過操作活動,學習聽辨各種東西發出的聲音並能用語言表達。
2.發展幼兒的聽辨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注意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飲料瓶子人手一份,分別裝著硬幣、木珠、紙屑、米。
2.打擊樂器若干。
3.四張桌子分別佈置成小狗、小兔、小雞、小鴨家。
4.錄音機一臺及有關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引題
今天老師帶你們到小動物家去做客,做客時要怎麼樣?(交代要求: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二、第一次嘗試:讓幼兒聽辨硬幣、米、木珠、小紙片在飲料瓶子裡發出的聲音
1.操作活動一:聽辨硬幣在旺仔牛奶瓶中發出的聲音。
師:(1)這是誰的家?(小狗的家並提醒幼兒剛、狗問好)小狗家裡有什麼?(旺仔牛奶)裡面裝的是不是旺仔牛奶呢,請小朋友們不要開啟蓋子,去搖一搖、聽一聽,聽出來馬上告訴老師,看誰最能幹。
(2)幼兒操作。搖旺仔牛奶瓶,聽辨硬幣發出的聲音。
提問:你聽出來這是什麼發出的聲音?(個別回答,證實正確答案後集體練習句子:這是硬幣發出的聲音)
2.操作活動二:聽辨米在胖大海瓶子裡發出的聲音。
(1)教師帶幼兒到“小兔家”。(提醒幼兒向小兔問好)
提問:小兔家裡有什麼?(胖大海飲料瓶子)裡面會是什麼呢?請小朋友搖一搖,聽一聽,聽出來再告訴大家。
(2)幼兒操作,搖搖聽辨米發出的聲音。
師:你聽到什麼聲音,可能是什麼東西發出來的?(幼兒自由回答,最後請一名幼兒開啟蓋子,證實裡面是米後,集體練習:這是米發出來的聲音)
3.操作活動三:聽辨木珠在八寶粥瓶子裡發出的聲音。
(1)帶幼兒到“小雞家”。(提醒幼兒向小雞問好)
師:小朋友快來,小雞家到了,小雞為我們準備了很多禮物,會是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請你們聽一聽,到底是什麼?
(2)幼兒操作,搖一搖、聽一聽,木珠在瓶子裡發出的聲音
師:這是什麼發出來的聲音?(個別回答,請一名幼兒證實,集體練習:這是木珠發出來的聲音)
4.操作活動四:聽辨紙片在可樂罐中發出的聲音。
(1)帶幼兒到“小鴨家”。(提醒幼兒向小鴨問好)
師:前面是誰的家呀?(小鴨家)小鴨也為我們準備了很多禮物,我們再來聽一聽,裡面是什麼?
(2)幼兒操作。聽一聽紙片在瓶中發出的聲音。
師:這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裡面有沒有東西?會是什麼? (幼兒如一時難以聽出,教師視情況適當加以引導、提示)
三、第二次嘗試:聽辨打擊樂器的聲音
1.導語:小朋友的小耳朵真靈,把瓶子裡的東西發出的聲音都聽出來了,現在我們再來聽一聽,這些是什麼聲音?
2.操作:老師在背後分別敲打木魚、小鈴、鈴鼓等打擊樂器,讓幼兒猜,猜中後出示實物,和幼兒一起拍節奏。
3.小結:這些都是打擊樂器,是用來為歌曲伴奏的。
四、第三次嘗試,用飲料瓶為曲子伴奏
1.師:(指著小動物家裡的飲料瓶)這些飲料瓶子裡放了東西后也可以作為打擊樂器。
2.(放錄音)教師示範為曲子伴奏一次。(用飲料瓶)
3.幼兒每人到小動物家拿兩個飲料瓶,跟老師一起為曲子伴奏一次,伴奏兩次後,跟老師邊搖瓶子邊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很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很高,對於這樣的活動孩子十分喜歡,在玩玩、聽聽、說說的過程中進一步瞭解了與耳朵相關的一些知識經驗。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地球的內部結構,繼續豐富有關宇宙方面的知識。
2.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大膽提問,激發學習主動性和求知慾。
活動準備:
1.已認識過地球表面,有一定的有關宇宙方面的知識。
2.地球模型一個(中間可劈開,有地殼、地幔、地核模型)。
3.《藍貓淘氣3000問》歌曲錄音,介紹地心的錄影。
4.地殼、地幔、地核漢字卡、圖片若干,(其中教師出示的大字做成小旗狀)。
活動流程:
藍貓出場,激發興趣→互相出題考一考→藍貓提出出新問題,探索地心秘密→遊戲活動
活動過程:
一、藍貓出場,引起興趣。
聽音樂表演《藍貓淘氣3000問》
二、互相出題考一考。
三、探索地心的秘密。
1.教師用刀切開地球模型,引導幼兒觀察.。
2.觀看VCD幫助幼兒瞭解地球內部的正確名字。
3.教師:蛋殼叫地殼、蛋白叫地幔、蛋黃叫地核。
4.老師帶領幼兒進行各種形式的遊戲活動。
方法:
(1)師指模型,幼兒說出相應的名稱。
(2)師說蛋殼等,幼兒說出對應的地殼等名稱。
(3)用鼻子表示地核,眼睛、嘴巴表示地幔,耳朵表示地殼,根據老師的要求,點相應的五官。
四、分組遊戲活動
1.地心迷宮。
2.在地心的示意圖上貼上相應的漢字圖片。
3.插小旗。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柔軟、堅硬、光滑、粗糙的感覺。
2、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覺。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一個紙盒,上面挖一個小洞(大小能保證幼兒把手伸進裡面並能從裡面拿出東西)。
2、紙盒內放入海綿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數量與幼兒人數基本相等。
活動過程
1、猜猜寶貝。
教師出示神奇的百寶箱。這是一個神奇百寶箱,裡面有許多寶貝,請你們猜一猜裡面有什麼?
怎麼才能知道里面有什麼寶貝呢?
2、摸摸百寶箱。
鼓勵幼兒上來摸一摸,並告訴大家自己摸到的寶貝可能是什麼,摸上去的感覺怎麼樣。
把這個寶貝拿出來讓別的幼兒摸一摸,看一看。
這是一件什麼寶貝?有什麼用?
請幼兒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寶貝,想出多種玩的方法。
鼓勵幼兒互相交換觀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們的特點。
活動建議
1、百寶箱內的物品儘可能是多種質地的,且數量要多。
2、幼兒摸寶貝時不能看,待說出自己的感覺並猜想是什麼後,方能拿出來驗證。
活動反思
整節課幼兒始終保持著積極地學習態度,對提供的各種材料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都爭著去摸一摸、說一說,活動內容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使幼兒在知識的積累與情感的體驗得到雙重發展。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目標:
1、鞏固紅、黃、藍、綠4種顏色的認識。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和參與活動的興趣。
準備:
1、課件、故事《顏色精靈》、紅旗一面
2、每組房子4間、膠水、擦手布、紅、黃、藍、綠4張不同顏色的門和窗若干。
過程:
1、小朋友老師帶你們到顏色王國去玩玩
(1)看課件,講故事,讓幼兒初步感知4種不同顏色。
顏色王國裡有紅、黃、藍、綠4個顏色小精靈,他們都住在一棟漂亮的小樓房,他們一直都是好朋友,每天開心的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有一天小朋友和顏色小精靈玩以後,將顏色小精靈送錯了房間,到了晚上4個小精靈在房子裡吵了起來。“紅色你為什麼住在我的房間裡?”“綠色你為什麼住在我的房間裡?”……4個顏色小精靈越吵越兇,最後誰都不理誰了,顏色國王知道了這件事情馬上來到了顏色小精靈住的房子裡,用魔法幫助顏色小精靈回到了自己的房間,4個顏色小精靈這才安靜的睡覺了。
(2)利用課件讓幼兒練習為顏色精靈匹配對應的顏色,並進一步認識4種不同的顏色。
第二天,小朋友又來找顏色小精靈玩,但是沒有找到顏色小精靈,他們想請小朋友幫助他們一下。
紅色的小精靈住在什麼顏色的房子裡?(紅色小精靈住在紅色房子裡)那麼他們的窗戶和門應該是什麼顏色呢?(門和窗戶是紅色的)那麼我們一起喊喊,看看他是不是在紅色小房子裡,(喊:紅色小精靈快出來吧)現在我們再看看他的門和窗是不是紅色(黃、藍、綠)的。
2、遊戲《找朋友》
小精靈很感謝小朋友幫助他們裝飾了漂亮的門和窗,可是隻有他們沒有朋友很孤單,我們幫他們找一些朋友和他們一起做遊戲。
(1)介紹遊戲規則和安全要求。
紅色小精靈喜歡紅色的夥伴,藍色小精靈喜歡什麼顏色的夥伴呢?……我們的.屋子比較小,小朋友在幫小精靈找朋友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要慢慢走,不要擠,要學會等待、互相謙讓,注意安全)
(2)幼兒為顏色精靈找朋友
(3)評價活動
小朋友你們都幫小精靈找到了朋友,讓我們一起像小貓一樣,走到紅色(藍色、黃色、綠色、黑色、白色)小精靈的家,看看我們為他找到了那些朋友。
3、幼兒操作活動《顏色匹配》
現在顏色小精靈都找到自己的家,小精靈說:“小朋友真棒!這麼快就幫我們找到家,謝謝你們。”現在我們還想和小朋友玩個遊戲,在玩遊戲之前要請小朋友幫幫忙,小房子的門和窗沒有顏色,想請小朋友幫忙貼上和房子相同顏色的門和窗。他們的窗戶和門的顏色要與他們的衣服顏色一樣。紅色(藍色、黃色、綠色、黑色、白色)小精靈的門和窗應該是什麼顏色呢?
(1)幼兒以組為單位為小房子的門和窗匹配顏色,教師巡迴個別指導。
(2)幼兒作品展示
(3)幼兒活動評講。
小朋友我們先看看是不是每個小朋友都幫小精靈貼對了門和窗,一組一組檢查,小朋友真不錯,都幫紅色小精靈找到了紅色的門和紅色的窗……
4、延伸活動為教室外面的小精靈找家。
小精靈很感謝小朋友幫他們找到了這麼多的夥伴,還為他們裝飾了這麼美的房子,教室外面有一些小精靈他們迷路了,我們一起去把他們送回家吧。
5、教師語言引導結束活動。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風,是一年四季孩子們天天都能感受到的一種自然現象。孩子們的很多遊戲:玩風車、放風箏等都離不開風,所以孩子對風有著很多的感性經驗。但他們對風的形成、風力的認識並不很準確,充滿新奇感。因此,雖然這是傳統的教育內容,但我認為孩子們仍有必要探究和認識它。本活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以常見的的自然現象“風“為載體,透過提供豐富多樣,適宜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主動地探究,從而直觀、形象、生動的獲得有關風的經驗。
活動目標:
1、 透過探索操作活動,體驗與風遊戲的樂趣。
2、 初步感受風產生的原因,簡單瞭解風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重點:透過探索操作活動,體驗與風遊戲的樂趣。
難點:初步感受風產生的原因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感受過風,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關於“風”的資料和知識。
2、物質材料的準備:扇子、KT板、空塑膠瓶若干、滾筒青蛙(鐵飲料罐外包上手工紙,手工紙上畫有青蛙)。
提供產生風的有關操作材料(玩具電扇、扇子、圖書、報紙、盒子、盤子、各類彈性瓶子。風車、打氣筒、針筒、塑膠墊板等),風與人們關係的PPT。記錄卡等
活動過程:
回憶說說風在哪裡
意圖:透過回憶,自然匯入,激發興趣。
1、教師:前幾天,老師請你們回家去尋找風娃娃,說說你在哪裡找到風娃娃?
2、小結:當我們看到樹葉搖、紅旗飄的時候就知道風吹來了,風吹來了時還可以聽到“呼呼”的聲音,風吹到我們的身上感覺是涼涼的。
探索感受風的產生
意圖:幼兒透過各種材料和用具嘗試製造風。
1、介紹各種操作材料,提出要求。提問:用老師給的各種材料和用具試一試怎樣變出風娃娃?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啟發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和探索的結果。
3、小朋友,你用什麼方法變出風的?(師:邊總結變風的方法邊出示記錄卡)
大班科學活動:風娃娃4、為什麼扇一扇、捏一捏、吹一吹,翻一翻、一按開關風葉轉動會產生風?
5、小結:我們周圍到處都是空氣,當我們扇一扇、捏一捏、吹一吹,翻一翻、一按開關風葉轉動時,空氣就流動了,空氣流動就產生了風。
意圖:透過幼兒對風的觀察和實驗,感知風會產生動力。
感知風會產生動力
探究活動一
1、出示(瓶子、嘴巴的圖片、KT板)
探究的問題:想想用什麼方法可以不用手,就用瓶子、嘴巴、KT板讓“小青蛙”跑起來?
2、幼兒操作探索。
3、分享交流:你在讓“小青蛙”跑起來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
4、小結:用瓶子捏一捏,“小青蛙”沒有動;用嘴吹一吹,“小青蛙”跑得慢;用KT板扇一扇,“小青蛙”跑得快。
探究活動二
1、探究的問題:是什麼力量使“小青蛙”跑得這麼快?
2、幼兒操作探索。
3、分享交流:你覺得是什麼力量使“小青蛙”跑得這麼快?
4、小結:原來是風的力量使“小青蛙”跑得這麼快。風大“小青蛙”就跑得快,風小“小青蛙”就跑得慢。
5、遊戲:趕小青蛙(鞏固經驗)
瞭解風與人們的關係
意圖:簡單瞭解風與人們的關係。
1、師:今天我們動腦筋變出了風,你喜歡風嗎?為什麼?
2、幼兒觀看PPT,瞭解風與人們的關係。
3、小結:原來,合適的風可以幫助我們,而風太大了,反而會帶來麻煩哦!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蠶一生的主要成長階段及其外形特徵,知道蠶的食物是桑葉。
2、瞭解蠶的多種用途,知道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3、培養幼兒的觀察和探索自然的能力,激發幼兒對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蠶寶寶、各種樹葉、蠶絲織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提問匯入,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我們上次知道了青蛙的小寶寶是蝌蚪,它們長的一點也不像,那還有什麼小動物也是這樣的呢?
師:我們的自然角里就有這樣的小昆蟲,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它是誰呢?
師:那蠶媽媽長什麼樣子呢?
師:小朋友說的真棒,那蠶寶寶是怎麼樣變成飛蛾的呢?
師:小朋友都是小小科學家啦,知道的可真多,那有誰知道蠶寶寶的繭子是用什麼做成的呢?
師:那蠶寶寶變成蠶蛾了以後,怎麼從蠶繭裡出來呢?
二、蠶寶寶的食物—桑葉
師:你們知道蠶寶寶是吃什麼的嗎?
師:那是不是每一種樹葉都吃呢?讓我們來試一試吧。
師:蠶寶寶這也不吃,那也不吃,它到底要吃什麼呢?
三、蠶的作用大
師:蠶對我們的生活有用處嗎?我們養它們是做什麼的呢?
師:小朋友的見識可真多,那蠶除了蠶絲有用,還有其他什麼作用嗎?
師:蠶的作用可真大,除了蠶絲可以做成舒適的衣服、被子之外,蠶蛹還是一種營養很豐富的食物呢。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理念:
剛入園不久的幼兒,情緒極其不穩定。特別是早晨來園的時候都會哭著進入幼兒園,早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小朋友看到在哭的同伴就會安慰他們,有的還會對他們說,“你看看你,哭的眼睛都紅了,像個小白兔的眼睛一樣。”所以,我們在第一週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安排了這樣的一個活動。
因為鏡子在我們的生活中天天用的到,孩子們對於鏡子都比較的熟悉。透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可以讓孩子透過玩鏡子發現鏡子的特點,發現其中存在的奧秘;再有一點就是對著鏡子笑一笑,知道開心起來是多麼的漂亮,鼓勵幼兒能夠開開心心的上幼兒園。新入園的幼兒在開展集體活動的時候,需要特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選擇他們所熟悉的材料鏡子開展活動,更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去探索發現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透過對鏡子的操作活動,使幼兒知道鏡子可以照人和物,會反光的現象。
2、激發幼兒觀察鏡子、探索鏡子奧秘的好奇心。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孩子在家自己準備一個鏡子帶到幼兒園。
2、大鏡子、各類不同型別的鏡子個一面。
活動過程:
1、照照大鏡子,激發幼兒參與活動興趣。
集體照鏡子,看看鏡子裡的自己和朋友。
師:在鏡子裡面你看到了什麼?
2、看看小鏡子裡的自己。
師:你們的桌子上也有一面小鏡子,請你們看看小鏡子,你看到了誰?你笑一笑,鏡子裡的寶寶怎麼樣?你裝出哭的樣子,鏡子裡又怎樣?哭和笑誰漂亮?
幼兒看一看,玩一玩。
3、看看小鏡子裡還可以看到什麼東西。
師:小鏡子裡能看到自己,還可以看到什麼呢?現在請你們在鏡子裡再看看,看到別的東西告訴我們大家好嗎?
4、激發幼兒好奇心和興趣
師:小朋友們知道為什麼鏡子裡面會出現很多很多的東西嗎?因為鏡子有反射的功能。
師:鏡子不但可以照出我們的樣子,還可以這樣玩:運用鏡子的反光將太陽光照進教室。
師:你們看那是什麼?是誰幫忙把陽光照在牆上成一個圓圓的,可以到處跑的“球”?
請幼兒試一試。
提問:小朋友發現了,牆上的“球”形狀不一樣?這是什麼原因呢?
小結:因為鏡子的形狀不一樣,所以它反射的形狀也不一樣。
5、活動延伸——更加神奇的鏡子。
玩不同的鏡子(哈哈鏡、凹凸鏡等),瞭解它們不同的功能。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讓幼兒自由的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初步探索、感知了鏡子的特徵。幼兒在這個過程中都非常的感興趣。對著鏡子做著各種各樣的表情和動作,但是讓幼兒說說你發現了什麼的時候,幼兒還不能表達。
最後的“照鏡子”遊戲活動讓幼兒模仿老師的動作,跟著老師的動作而變化,透過遊戲體驗了照鏡子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