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植樹作文合集六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植樹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植樹作文 篇1
期盼桂花飄香時 春風送暖,正是播種的好時節。正逢3月12日植樹節。早晨,咱們來到了曲江公園,準備親手種下一棵棵桂花樹苗。在老師簡短的植樹動員後,咱們便領取了小樹苗,來到公園的一個小土坡上,植樹活動開始了。我
和嚮往一組,將合種一棵桂花樹苗。本以為對六年級同學來說不算太重的鐵鍬,我使用起來卻很吃力,剛鏟兩鍬土就氣喘吁吁了,我只得和嚮往輪換著挖。終於坑挖好了,我把小樹放進坑中,將土回填,並用鐵鍬夯實。這時,嚮往拎來了水,咱們把水澆在小樹的根部。看看一桶水很快被吸收,我彷彿看到小樹苗正盡情地吸收著養分,我的心中也感覺十分的暢快。
樹種好了,我把精心製作的心願卡用紅絲帶系在了樹枝上。從這一刻起,我的心中將多了一份牽掛和希望,有時間,我一定常來看看它,照顧它,讓它伴隨我一道茁壯成長。
植樹作文 篇2
樹木,是人類必不可少的夥伴。植樹造林主要有五大好處:製造新鮮氧氣,隔音,降溫,固水土,製造紙張等生活用品。
人的肺部結構是吸收氧氣的,撥出二氧化碳。而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很多家庭都有一輛小汽車,汽車尾部也會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空氣變渾濁。而樹木正是淨化空氣的能手。因為樹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據說:一棵大樹所排出的氧氣是5個成年人一天所要吸收的。
植樹造林還有隔音的功能。公路上的汽車川流不息,其產生出的噪音總是干擾著附近民居的生活,比如:公路旁的住宅,想要消除噪音,有兩種方法可以實現:第一,建造隔音牆;第二,植樹。隔音牆的建造費用太高,而有些居民可能承受不起。所以,最實際的辦法就是植樹造林。因為噪音會被樹葉吸收而無法四處傳播,使居民有一個安靜的生活環境。
植樹造林能夠降溫。夏日炎炎,在樹下乘涼最舒服不過了。因為大樹像一把天然的傘,能夠吸收太陽發出的熱量,再加上樹葉能夠散發水分,所以在樹下會覺得涼快無比。有專家研究指出:一棵大樹相當於10臺商店門口的空調。
植樹造林還能使水土保持。民間流傳著一句話:“跳進黃河洗不清。”這正是我們的母親河,因黃土高原常年的水土流失,流進黃河裡,所以黃河水才這麼渾濁。現在,當地人民不斷種植樹木,減少黃河帶沙量。
植樹造林能製作紙張等生活用品。如:紙巾,列印紙,紙幣等等。這些東西的原材料都來自樹木,可見樹木的作用非凡。
植樹造林好處多,如果全世界每人種一棵樹,那麼就有二億多平方千米的樹林。讓我們不斷植樹造林,從而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植樹作文 篇3
今日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也是一個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春風拂面的好日子。
我們同學一大早來到學校,等著7點50分的“我為學校添新綠”活動的開幕式。不久隨著運動員進行曲的響起,我們排著隊來到塑膠操場,沈教師先叫各班派一個同學上國旗臺講講對這次植樹節的感受。
一年級同學的講話令我非常的震憾,一(1)班同學講完了,一(2)班如果我沒聽錯的話,有一個同學竟捐了430元,太令我驚訝了。二年級和三年級的感受談得非常好,而且聲音也很洪亮,真出乎我的意料了。四年級我自身想是我們班的張芳瑜談得最好了,她說“希望我們的校園變得越來越美麗”……
當《愛的奉獻》這優美的旋律響起的時候,我們的心也跟著沸騰起來,最後,我們把同學捐得錢投入了箱子裡。四年級段,四(1)班捐了500多,四(2)班捐了300多,四(3)和四(4)班各捐了700多。唉,我們班這樣捐出去太丟臉了,我恨不得讓我們全班重捐一次,青青校園可是我們每個人的樂園呀!
時間過得真快,開幕儀式就這樣結束了,今後讓我們大家一起愛護綠化,共創美麗新校園。
植樹作文 篇4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並動員群眾參加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植樹節。透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是為了動員全民植樹而規定的節日,也因為這是孫中山先生的紀念日。中國曾於1915年由政府頒令規定清明節為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於北京。後來到了1928年的4月7日,民國政府頒佈了植樹令:以後舊曆清明植樹節應改為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民國政府之所以頒佈這道令,是因為孫中山先生幼年就對“樹藝牧畜”十分熱愛的緣故。他在海外留學時,經常利用假期回故鄉種植桑樹。1979年2月23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仍以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境,造福全國人民。
近代植樹節最早是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土地乾燥,大風一起,黃沙滿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
當時州農業局透過決議採納了這一提議,並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後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後,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後的16年間,又先後植樹6億棵,終於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並放假一天。
在美國,植樹節是一個州定節日,沒有全國統一規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活動。例如,羅德艾蘭州規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並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長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門臨時決定植樹節日期。每當植樹節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組成浩浩蕩蕩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今日的美國,樹木成行,林蔭載道。據統計。美國有1/3的地區為森林樹木所覆蓋,這個成果同植樹節是分不開的。
中國植樹造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真正成為國家建設的戰略任務,卻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而成為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則始於改革開放之初。孫中山上任時努力推動植樹。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綠化建設。上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就曾號召“綠化祖國”“實行大地園林化”。1956年,中國開始了第一個“12年綠化運動”。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根據國務院提議,為動員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再者,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決定每年3月12日為全國的植樹節。
植樹作文 篇5
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又到了!
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扛著鋤頭,提著水桶,拿起小樹苗到公園去植樹……開始分工了,爸爸負責挖坑,媽媽負責種樹苗,我去提水,負責幫小樹澆水。我們選了一個土地肥沃的地方,準備植樹了。爸爸輕鬆地挖了一個又深又大的坑,媽媽拿起樹苗,把它放入坑裡,接著把土蓋好、踩平,我又把水澆在了小樹苗上,興奮地喊著:“大功告成咯!”
這時一陣春風吹過,好像把小樹吹開了口:“謝謝,你們為公園添了一份美,為大地添了一份綠!”我聽著,微笑著站了許久許久……
植樹作文 篇6
3.12植樹節,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在輔導員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要去植樹啦!
迎著和煦的春風,我們踏上了鄉間的小路。田裡已經有許多挖好的大坑,每個坑旁邊還放著一顆小樹苗。我們趕緊去拿來了幾把鏟子,便開始植樹了。開始我們沒有經驗,也沒有分工,小樹苗總是在坑裡搖啊搖的。後來,在輔導員老師的指導下,我們進行了分工,先由陶曉彤和曹楨沅往坑中填土,其餘四個小記者分別從四個方向扶住小樹,等到小樹基本能站穩後,再由陶曉彤和曹楨沅兩人扶住小樹,其餘四個人分為兩組,儘量尋找泥土將坑填平,讓小樹站得更穩。經過一番努力,小樹苗終於種好了,我們將自己親手製作的心願卡掛在了小樹苗的枝椏上,祝願小樹能茁壯成長!
在這裡,我們與其他學校的小記者們一起度過了一個繁忙而有意義的植樹節!我憧憬著若干年後的植樹節,無錫將是一個綠樹環抱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