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總結> 教師學習總結

教師學習總結

教師學習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總結一般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學習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學習總結1

  教師作為一支具有高素質的社會隊伍,學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們教師必修的一門功課。在學習《教師法》的過程中,我不僅更新了自己對法律的認識,更是清楚的瞭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認為教師就是為社會為學生服務的,吃點虧是可以吞下去,那現在我不會再怎麼認為了,因為,每個人都享有一定的權利,平等的口號不應是嘴上說說而已,落實到實處才擁有意義,否則有法也等於無法了。同時我也認識到作為一名教育前線的教師所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教師法》不僅幫助教師得到她的所得,也讓教師有了行為上的準則,只有學習好它才能保證教師享有自己的權利。

  在沒有法律約束的時候,教師的教育教學是憑職業道德、憑良心。為了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成績,有的老師採取了一些過激的行為,如體罰學生等。《教師法》對此給出了明確的界定。學校是培養教育下一代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主要陣地,保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是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對學生堅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教師要面向學生,對全體學生負責,不要偏愛一部分人,歧視另一部分人。對於優缺點、錯誤的學生,要深入瞭解情況,具體分析原因、滿腔熱情地做好他們的思想轉化工作。要善於發現、培養和調動後進生身上的積極因素,肯定他們的微小進步,尊重他們的自尊心,鼓勵他們的上進心,幫助他們滿懷信心的成長。對於極個別屢教不改、錯誤性質嚴重、需要給予紀律處分的學生,也要進行耐心細緻的說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採用簡單粗暴和壓服的辦法,更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為此教師法規定了教師體罰學生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對於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教師,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及時進行批評教育,幫助他們認識和改正錯誤,並視情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對於情節極為惡劣,構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的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長期以來,《教師法》雖然存在著,但是每當教師的合法權益被侵害時,能夠主動利用這件法律武器去捍衛自己的人卻不多,這說明教師只是知法、守法還是不夠的,因為用法也是我們基本的權利。所以我認為給予我們這些新教師上一節用法的課更有實際的必要。

  透過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使我明白了要想使自己的思想適應社會需要,就要有知識,這就要學習。同樣,人們的觀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更要學習。加強理論學習,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必要方法。

  首先,教師要認真學習政治理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學習理論,就不可能科學地、全面地、深刻地認識社會,認識人與人之間的正確關係,因而就不可能形成正確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不能矢志教育,義無反顧,以堅毅不拔的精神,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為人民教育事業而努力奮鬥。其次,教師要學習教育科學理論,豐富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教書育人的本領。教師學習教育理論,掌握教育規律,按教育規律辦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書育人的職責,這本身是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一個要求。同時,透過學習教育理論,教師能進一步明確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重要作用,這就更能使教師進一步嚴格要求自己,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教師還應學習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只有廣泛地學習有關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才能使教師從各種關係和聯絡中來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任務,認識社會和人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在教書過程中育人。

  其次,教師要勤於實踐磨練,增強情感體驗,提高師德修養。教育實踐也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目的和歸宿。師德修養的目的,在於形成良好的師德素質,提高教師實踐能力。教師不僅要透過理論學習來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體力行,用這些認知指導自己的行動,培養自己的良好的品行。就像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的那樣,道德不是熟記幾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實行。

  教育實踐是正確師德觀念的認識來源,只有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才能正確認識教育活動中的各種利益和道德關係,才能培養好自己的師德品質。教育實踐還是不斷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動力。教師道德品質修養不是一時一事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實踐中不斷的探求,不斷的認識,不斷的完善,不斷的提高。

  在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中指導整個修養過程的總目標是崇高的教師職業道德理想,它作為一面旗幟,為教師如何作人,如何勝任教書育人的責任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和奮鬥目標,併成為教師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推動和激勵著教師朝著更高的道德境界奮進。但是,由於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過程是構成師德的各種要素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個人原有的道德水平與社會道德要求之間的矛盾和不平衡性,使得教師道德修養的目標必然有著層次之分,每個教師必須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確立可行的目標,去努力實現自身師德從無到有,從現有層次向更高層次的.攀登。

教師學習總結2

  本次學習主要學習了學校常見傳染病基本知識及預防,初級救護知識;青少年營養與健康,培養學生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青少年心理與健康,減少學生心理疾病的發生;青少年近視預防和矯正,培養學生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

  在培訓班開班儀式上,就如何加強全省衛生工作談了幾點意見:一是充分認識學校衛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二是建立和完善青少年營養干預機制,切實做好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三是加強青少年視力低下預防控制工作,降低青少年近視率。

  培訓班還專門聘請保健學研究、營養學研究、教育心理學及近視預防等方面的專家為參加培訓的校醫們進行專業培訓,本次培訓班結合新形勢實際、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多樣化,並配有相關圖片進行認真細緻的解說,參加培訓學習的各地學員不僅學習和掌握瞭如何科學降低學生近視率等知識,也在學校衛生管理方面獲得了很好的經驗交流和相互學習的機會,充分提高了校醫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專家們的講座中既有高深超前的理論,又有貼近教育生活的實際範例,令我耳目一新。這些講座,對我不僅是一次業務理論的學習,也是一次思想認識的提升,更是一次心靈的盪滌。也讓我感到自身工作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現記錄下自己的一些感受體會與大家分享。

  令我人像最深的是青島市57中的韓建青教授,講授的如何預防青少年近視,預防和矯正,培養學生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知識。以及如何測量學生的身高體重,作為校醫應該做一些什麼樣的具體工作和及

  各種的節日應該搞什麼活動等……保護視力,預防近視,必須瞭解預防近視眼的基本知識,樹立愛眼、護眼意識,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等。並強調了:

  1、讀書寫字時要有充足的光線,窗戶光線及檯燈燈光要從左前方射來。不要在過亮、過暗的光線下讀寫(如太陽直射光線下、傍晚光線不足時)。

  2、儘量不用鉛芯過細的筆寫作業,鉛芯要軟硬適中,作業用紙要潔淨,書寫字型不要過小。

  3、選擇適宜的桌椅讀書寫字,書桌高度以到上腹部附近為宜。

  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

  1、連續近距離用眼時間不能過長,應控制在40—50分鐘。課間休息時要注意放鬆眼睛,應到教室外活動或憑窗遠眺或閉目養神。

  2、看電視或操作電腦時間不能過長。連續看電視或操作電腦40—50分鐘左右,應休息一下眼睛,或閉目養神或做眼保健操,也可到室外運動或向遠處眺望。

  3、不玩或少玩遊戲機。偶爾玩一下時要注意眼睛與遊戲機的距離不能太近,持續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

  堅持做眼保健操

  1、每天上下午要做一次眼保健操。

  2、做眼保健操應注意雙手乾淨,做到穴位準確、手法正確、力度適當。

  定期檢查視力,配戴合適的眼鏡

  1、每學期要檢查兩次視力,出現視力下降時,要儘快到醫院眼科做進一步的檢查。

  2、如果確認已患近視,要及時到醫院驗光配鏡。不要到不正規的眼鏡店配鏡。不追求過高的矯正視力,矯正視力達到5。0即可。

  3、不要互相借戴眼鏡。每個人的屈光度數、瞳孔距離不相同,互相借戴眼鏡會出現眼疲勞等症狀,影響視力,有害無益。

  4、16歲以下的兒童少年配戴隱形眼鏡要慎重。

  總之,透過培訓,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衛生管理工作與教育教學工作對於一個學校的發展是同樣的重要,它同樣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只有健康成長的學生和教師,師生關係才能和諧發展,才有利於促進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最後促進學校的發展。

教師學習總結3

  一、為人師表,言傳身教

  教師的人格力量來自於學術水平與道德情操的完善統一,不僅要在自己講授的課程中學識淵博,循循善誘,更要透過言傳身教,透過榜樣,無言的力量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使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和遠大理想。在學生的眼中,教師具有無可懷疑的威信,教師是一切美好的替身和可效仿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透過這樣那樣的方式,對學生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

  二、將做人的教育寓於教學中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三大任務中的首要。告訴學生科學道路和人生道路的曲折,要培養百折不撓的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老師應該努力學習做這種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三、虛心向學生學習,做到教學相長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對於老師則不可以“家長”自居,應該與學生平等相待,虛心向學生學習,做到教學相長。愛學生就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用自己的信任與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創造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與學,互為關聯,互為依存。“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一個好老師會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他們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夥伴。

  四、視學生為己出,處處關愛學生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生正處於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刻,在成長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困擾和問題,需要我們去幫忙引導。那麼如何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首先就要了解他們。瞭解學生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他們的個性特點,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只有瞭解了每個學生的特點,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才能引導他們成為有個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蘇霍姆休斯基說得好,不瞭解學生,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就談不上教育。

  為了實現“為人師表,以德立身”。我決心從以下幾方面做好:

  第一,要從開始嚴格要求自己。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一名教師,要一身正氣,要突出“為人師表”,就是要追求“以德立身”。

  第二,堅持學習與實踐。教師的基本職能是“傳道、授業、解惑”。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學識淵博,品德高尚,還要富有教學經驗。而要做到這些要求,就應該做到堅持學習與實踐。要進一步學習新知識,不斷增強業務水平。

  第三,要愛教育事業。只有“熱愛教育事業”,才能體現“為人師表,以德立身”的真諦;只有熱忱的愛每個孩子,讓他們的全部素質都得到提高,才能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第四,熱愛每一個孩子,不只教給孩子知識,還要教會他做人,還要關愛他,時時刻刻讓他感覺到集體的溫暖。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這個集體中茁壯、健康的成長。

教師學習總結4

  今年暑假我們學習了金正昆教授的《教師禮儀》,知道禮儀的概念是:尊重別人尊重自己,規範的行為表達方式。禮儀是人類為維持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共定下來。禮儀、文明交往等,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而對與一個社會來說,禮儀就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所以我認為學習文明禮儀,使我們每個人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教師是學校工作的主體,不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師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以自己的言行舉止、禮儀禮貌對學生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對學生的言行舉止發生作用。因此,老師要十分注意自己給學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從各方面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能夠仿效的榜樣。學習了有關教師禮儀方面的內容,過後,我又進行了一翻思考,我認為教師在平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禮儀問題:

  1、教師的行為舉止:一個人氣質、自信、涵養往往從他的姿態中就能表現出來。作為塑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目光、站姿、手勢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2、教師的言談:教師承擔的主要任務離不開語言表達。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注意表達語言時應遵守的禮儀禮節。即;表達要準確、音量要適當、語言要精練、講課可以適時插入一些風趣、幽默的話,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3、與學生談話:提前通知,有所準備。談話最好提前與學生打招呼,讓學生有一個思想準備,這既是一種禮貌,又是對學生的尊重。熱情迎候,設定平等氣氛。舉止端正,行為有度。談話時,語氣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譏,應表現出良好的道德修養。分清場合,入情入理。在與人談話時,老師的表情要與談話物件、內容協調一致。不要言過其實,故意誇大事實,也不應傳播不利團結或道聽途說的事情。

  透過這次文明禮禮儀學習後,我恍然大悟,原來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到位,從小小的鞠躬禮到文明用語,似乎我們都有太多的忽略,比如在平時生活中鞠躬禮不標準、文明用語、聲音的大小、面部無表情等常見問題我們好象都沒有多加註意。

  由於教師的大部分時間是與學生在課堂上共同度過的,因此在教育教學中要注意尊重學生,與學生互動時要使用文明語言。俗語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像平常很多教師都會說:“別人都會你怎麼不會,笨得像個豬。”“看你寫的什麼亂七八糟的!來混日子。”“來這裡搗亂!回家算了。”等等惡語在傷害著孩子們,這使得學生產生了不想學的狀況。這些都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沒有注意尊重學生,與學生互動時缺乏使用文明語言而引起的惡果,這嚴重影響了教師的形象。如果我們使用了文明語言,不僅僅有助於思維、情緒的完善表達,還使學生產生美感、親切感,從而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

  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透過在課堂上講課實施教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還會規範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風範,對學生實施教育,透過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人格,對學生髮揮影響。因為“身教重於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身正”是教書育人的先決條件,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身體力行,要求學生相信的,自己必須堅信不移;不允許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學生面前做到的,在學生不在時也必須做到。因此教師要透過自己的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透過對《教師禮儀》的學習,我對教師這一神聖的職業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還需要具備更多的素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一名優秀的教師,除了必須以滿腔的熱情對待事業、對待學生以外,還必須自覺地、高標準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從而才能培養出學生健康的人格。因此,教師的禮儀必須規範。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教師首先要教育學生要做一個真誠的人,而學生的學習也應該首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之人,學做社會中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總之,透過《教師禮儀》的學習讓我懂得了學習禮儀是一門必修課,也是對民族和後代負責的表現,作為教師,我們要用禮儀觀念滋潤心靈,用禮儀準則規範言行,加強禮儀上的學習,只有不斷進取,才能使自己在這方面有所進步和提高,要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業務素質。今後在學習生活以及工作中,我將以教程為標準,嚴格規範自己的服務言行,在個人修養、心理素質、專業素質等方面加強學習與提升,以良好的師德形象為學生樹立一個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為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