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知識點總結> 初二知識點總結

初二知識點總結

初二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乾的一種好辦法,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要注意有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二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二知識點總結1

  1、細胞的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細胞數目和形態結構和原細胞一樣

  2、細胞的分化:形成不同形態結構的細胞群的過程。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組織

  3、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4、綠色植物細胞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有葉綠體和線粒體/

  5、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胞織器系人)

  6、動物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是線粒體

  7、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透過表膜進行呼吸,透過食物泡消化食物

  8、病毒:個體微小,無細胞結構,只能寄生在活細胞中,僅有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構成

初二知識點總結2

  1、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用能、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動能跟物體的速度和質量有關,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越大、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

  2、勢能分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物體的質量越大,舉得越高,重力勢能越大、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物體彈性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越大、

  3、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能、功、熱量的單位都是焦耳、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分子動理論的基本知識:①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極其微小、②分子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③分子之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不同的物質在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擴散現象說明了分子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

  5、物體內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物體的內能、一切物體都有內能、物體的內能跟溫度有關、溫度越高,物體內部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激烈,物體的內能越大、溫度越高,擴散越快、

  6、物體內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熱運動,內能也叫熱量、兩種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熱傳遞、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加,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物體吸收熱量,物體的內能增加,物體對外放熱,物體的內能減小、

  7、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簡稱比熱、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水的比熱是4、2×103焦/(千克℃)、它的物理意義是:1千克水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焦、水的比熱最大、所以沿海地方的氣溫變化沒有內陸那樣顯著、

  8、Q吸=cm(t-t0);Q放=cm(t0-t);或合寫成Q=cmΔt、熱平衡時有Q吸=Q放即c1m1(t-t01)=c2m2(t02-t)、

  9、能量既不會消失,也不會創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成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上物體,而在轉化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這個規律叫能量守恆定律、內能的利用中,可以利用內能來加熱,利用內能來做功、

  10、1千克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熱值的單位是:焦/千克、氫的熱值(最大)是1、4×108焦/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1千克氫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1、4×108焦、

  電學

  1、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就說物體帶了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

  2、自然界存在著兩種電荷,正電和負電、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3、電荷的多少叫電量、電荷的符號是“Q”,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用符號“C”表示、4、摩擦起電的原因是電荷發生轉移、電子帶負電、失去電子帶正電;得到電子帶負電、5、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能夠提供持續供電的裝制叫電源、乾電池、鉛蓄電池都是電源、直流電源的作用是在電源內部不斷地使正極聚集正電荷,負極聚集負電荷、乾電池、蓄電池對外供電時,是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6、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金屬、石墨、人體、大地以及酸、鹼、鹽的水溶液等都是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橡膠、玻璃、陶瓷、塑膠、油等是絕緣體、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金屬導電,靠的就是自由電子導電、7、把電源、用電器、開關等用導線連線起來組成的電流的路徑叫電路、接通的電路電通路;斷開的電路電開路;不經用電器而直接把導線連在電源兩端叫短路、用符號表示電路的連線的圖叫電路圖、把元件逐個順次連線起來組成的電路叫串聯電路、把元件並列地連線起來的電路叫並聯電路、

  8、電流強度等於1秒鐘內透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I"表示電流,"Q"表示電量,"t"表示時間,則I=、1安=1庫/秒、1安(A)=1000毫安(mA);1毫安(mA)=1000微安(μA);9、測量電流的儀表叫電流表、實驗室用的電流表一般有兩個量程和三個接線柱,兩個量程分別是0~0、6安和0~3安;接0~0、6安時每大格為0、2安,每小格為0、02安;接0~3安時每大格為1安,每小格為0、1安、

  10、電流表使用時: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②“+”、“-”接線柱接法要正確;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④絕對不允許不經用電器而把電流表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上、11、電壓使電路中形成電流、電壓用符號“U”表示,單位是伏,用“V”表示、1千伏(kV)=1000伏(V);1伏(V)=1000毫伏(mV);1毫伏(mV)=1000微伏(μV)、一節乾電池的電壓為1、5伏,電子手錶用氧化銀電池每個也是1、5伏,鉛蓄電池每個2伏,家庭電路電壓為220伏,對人體的安全電壓為不超過36伏、

  12、測量電壓的儀表叫電壓表、實驗室用的電壓表一般有兩個量程和三個接線柱,兩個量程分別是0~3伏和0~15伏;接0~3伏時每大格為1伏,每小格為0、1伏;接0~15伏時每大格為5伏,每小格為0、5伏、

  13、電壓表使用時:①電流壓表要並聯在電路中;②“+”、“-”接線柱接法要正確;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14、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電阻的符號是“R”,單位是“歐姆”,單位符號是“Ω”、1兆歐(MΩ)=1000千歐(kΩ);1千歐(kΩ)=1000歐(Ω)、

  15、變阻器的作用是: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就可以逐漸改變電阻,從而逐漸改變電流、達到控制電路的目的

  歐姆定律

  16、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這個結論叫歐姆定律、用公式表示是:I=U/R

  電功和電功率

  17、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於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公式是W=UIt、電功的單位是“焦”、另外,1度=1千瓦時=3、6×106焦,“度”也是電功的單位、

  18、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電功率、公式是P=UI、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叫額定電壓,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叫額定功率、如"PZ220V100W"表示的是額定電壓為220伏,額定功率是100瓦、

  19、電流透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這個結論叫焦耳定律、公式是Q=I2Rt、熱量的單位是“焦”、電熱器是利用電來加熱的裝置、如電爐、電烙鐵、電熨斗等、

  20、家庭電路的兩根電線,一根叫火線,一根叫零線、火線和零線之間有220伏的電壓,零線是接地的測量家庭電路中一定時間內消耗多少電能的儀表叫電能表、它的單位是“度”、21、保險絲是由電阻率大、熔點低的鉛銻合金製成、它的作用是:在電路中的電流達到危險程度以前,自動切斷電路、更換保險絲時,應選用額定電流等於或稍大於正常工作時的電流的保險絲、絕不能用銅絲代替保險絲、

  22、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是:①發生短路;②用電器的總功率過大、插座分兩孔插座和三孔插座、

  23、測電筆的使用是:用手接觸筆尾的金屬體,筆尖接觸電線,氖管發光的是火線,不發光的是零線、

  24、安全用電的原則是: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特別要警惕不帶電的物體帶了電,應該絕緣的物體導了電、電磁

  1、永磁體包括人造磁體和天然磁體、在水平面內自由轉動的條形磁體或磁針,靜止後總是一端指南(叫南極),一端指北(叫北極)、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原來沒有磁性的物質得到磁性的過程叫磁化、鐵棒磁化後的磁性易消失,叫軟磁鐵;鋼棒磁化後的磁性不易消失,叫硬磁鐵、

  2、磁體周圍空間存在著磁場、磁場的基本性質是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因此可用小磁針鑑別某空間是否存在磁場、

  3、人們為了形象地描述磁場引入了磁感線(實際並不存在)。(採用了模型法)磁感線的疏密表示該處磁場的強弱,磁感線的方向(即切線方向)表示該處磁場方向。在磁體外部磁感線從北極出發回到南極,在磁體內部磁感線從南極指向北極。磁感線都是閉合曲線。

  4.可以用安培定則(右手螺旋定則:右手握住導線,讓伸直的大拇指方向跟電流方向一致,那麼彎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場方向)來判定電流產生的磁場方向。對於通電螺線管,用右手四個手指的環繞方向表示螺線管上的電流方向,則大拇指指向即為通電螺線管的N極。

  5.電磁鐵與永磁體相比有很多優點,它可以透過調整電流的有無、強弱、方向,達到控制磁場的有無、強弱、方向。利用電磁鐵做成的電磁繼電器(電鈴)在自動控制和遠距離操縱上常有應用。

  6.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7.直流電動機就是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裡受到力的作用發生轉動而製作的。在這一過程裡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在直流電動機裡利用換向器改變線圈中電流方向,使線圈在磁場力作用下持續沿同一方向轉動。

  8.閉合迴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會產生感應電流,這就是電磁感應現象。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一是電路閉合;二是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即導體運動方向不能與磁感線平行。

  9.發電機是利用閉合線圈在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轉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原理製成的,它是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10、電池分化學電池(正極是銅帽碳棒)、水果電池、伏打電池(有里程碑意義,是真正意義上的電池)、蓄電池(有鉛和硫酸,汙染大)、太陽能電池(無汙染,利用可再生能源),燃料電池

  發電廠發電有以下幾種方式:火力發電,水利發電,風力發電,核能發電,潮汐發電等。

初二知識點總結3

  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

  1.中國的的地理位置:從東西半球看,中國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中國位於北半球,從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國優越的地理位置。

  3.中國的國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4.中國四至:最北端:黑龍江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53°N)。最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最西端:新疆的帕米爾高原,(73°E)。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島中的曾母暗沙,(3°N)。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東臨個。14個陸上鄰國分別是: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分別是: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渤海附近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

  5.我國瀕臨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臺灣海峽屬東海

  6.我國共有34省級行政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最小的省級行政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

  中國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廣東省。

  中國人口最少的省級行政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

  中國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

  中國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級行政單位:西藏自治區。

  中國最北端、最南端、最東端、最西端的省份分別為黑龍江省、海南省、黑龍江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7、我國總人口為20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佔世界人口的的國家。(國策:計劃生育)。

  8、我國人口超過500萬的少數民族有彝族、蒙古族、藏族。我國人口的特點: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

  9、我國有個少數民族,其中1600萬人)。各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雲南省的少數民族數最多。各民族分佈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10、我國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內容: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要求:少生、優生、晚婚、晚育。

  11、人口增長過多產生的負面影響:人均糧食、布匹減少,醫院就醫困難,給國家、學校、社會、家庭、資源利用、生態環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負擔。我國資源總量多,但人均少。

  12、我國人口分佈特點:東多西少,以黑河——騰衝一線為界造成這種分佈特點的原因:(1)自然原因:東部耕地多,氣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2)社會經濟方面:東部工商業、交通運輸業發達,城鎮多,人口集中,西部工商業、交通運輸業落後,城鎮少;(3)開發歷史原因:東部開發較早,西部開發較晚。

  13、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其餘55個民族,稱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數民族中人口超過500萬的有9個,(記憶口訣:西北蒙、回、維,東北滿族鄉,西南苗、彝、壯,土家、藏族廣)。

  14、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

  15、漢族分佈遍佈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民族分佈相對分散,主要分佈在西南、西北、東北。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是——雲南省16、少數民族風情:(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傣族)族的潑水節、孔雀舞,(藏族)族的集體舞、藏曆年,(朝鮮)族的長鼓舞等。

  17、個民族分佈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大雜居”有利於民族的交流,促進各民族經濟的共同繁榮;“小聚居”有利於保護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的文化傳統。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1、我國地勢西高東低中國地勢:第一級階梯(崑崙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第三級階梯,自西向東:一、二、三。(課本圖2.2,圖2.3)

  2、我國由北向南劃分為。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3、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

  4、冬季風寒冷乾燥,是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風溫暖潮溼,形成了我國的雨季。

  5、黃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黃河流經省份共有8個(自西向東):青海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陝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最終流入渤海。

  6、長江發源於青海金水道”之稱。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中國第一大水電站三峽電站就位於長江中游的湖北省宜昌市。長江流經的省份(自西向東):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最終流入東海。

  7、長江三峽(自西向東)。

  8、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9、中國最大淡水湖泊:鄱陽湖(江西省)。

  10、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內蒙古高原。

  11、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新疆)、四川盆地(四川)、柴達木盆地(青海)、準噶爾盆地(新疆)。

  12、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13、中國各大山脈走向課本圖P26圖2.6。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1。(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2、總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資源屬非可再生資源。(石油、礦產資源等)

  3、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設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為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為非農業用地。各類土地所佔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突出。(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4、耕地和林地主要分佈在氣候溼潤的東部季風區。草地主要分佈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內陸地區。

  5、土地國家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

  6、中國是一個,我國的水資源總量位於世界分之一,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後。

  7、海洋水佔地球全部水資源的97%,淡水資源僅佔2.5%。在地球全部的淡水資源中,只有0.3%人類可直接使用。冰川、深層地下水佔全部淡水資源的98%。其中大部分淡水資源分佈在冰川及兩級地區。

  8、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配和地區分配很不均勻。從時間分配看,夏季我國降水集中,冬春季則降水少;從空間分配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地區分佈不均勻的有效辦法。(南水北調工程,引黃濟青工程,引灤濟津工程)。(我國降水量800mm分界線和一月份0℃等溫線位於秦嶺—淮河一線)。

  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

  1、交通運輸對地區的經濟發展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運輸又比喻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2、鐵路線、公路線、航線以及航空線是我國經濟發展的“。,西部地區交通運輸網路密度較小。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火車時刻表中的“↓(↑)”表示“過站不停”和列車的行駛方向(上行,下行))。

  3、四大米市

  4、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全長19千米,1984年建成。

  5、主要鐵路幹線分佈。

  幾個重要城市:北京(京哈線、京九線、京滬線、京廣線、京包線、京通線起點)。

  蘭州(隴海線、蘭新線、包蘭線、蘭西線交匯處)。

  鄭州(隴海線、京廣線交匯處)。

  徐州(隴海線、京滬線交匯處)。

  株洲(浙贛線、京廣線交匯處)。

  南昌(浙贛線、京九線交匯處)。

  上海(京滬線、滬杭線交匯處)。

  6、容易死亡或變質的貨物,多采用公路運輸。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多采用鐵路運輸(沿海沿河城市也可使用海上運輸或河道運輸)。

  7、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髮育規律,透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稱農業。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農作物包括糧食作物(水稻、小麥——南稻北麥)、油料作物(長江油菜帶、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糖料作物(南甘北甜)、棉花(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大棉區)。

  8、工業生產主要是從自然界取得自然資源,以及對原材料(礦產品、農產品)進行加工、再加工的過程。

  9、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是國家財政收入的化的根本保證。

  10、輕重工業區別:輕工業主要為生產日用品、玩具、文教用品等,重工業主要為加工工業、資源開採及冶煉、機械製造、農藥化肥、修理工業等產業。

  11、中國四大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區(主要城市有瀋陽、大連、鞍山、本溪、遼陽、撫順,是我國的一個老工業基地),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礦、石油、鐵。(重工業)京津唐工業區(主要城市有北京、天津、唐山)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石油、鐵礦石。(高新技術產業)滬寧杭工業區(主要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無錫)。珠三角工業區(主要城市有廣州、深圳、中山、珠海)(輕工業)。

  12、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電子和資訊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很高。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所佔的比重大;銷售收入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新換代快。

  13、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於大城市。

  14、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位於北京海淀區的。

初二知識點總結4

  1、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

  完全變態:卵→幼蟲→蛹→成蟲舉例:家蠶、蜜蜂、蝶、蛾、蠅、蚊

  不完全變態:卵→若蟲→成蟲。舉例:蝗蟲、蟬、蟋蟀、螻蛄、螳螂

  由於蝗蟲的幼蟲,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僅有翅芽,能夠跳躍,稱為跳蝻,這樣的幼蟲叫做若蟲。

  2、蟬退是指蟬退去限制身體進一步生長的外骨骼。

  3、昆蟲是卵生、有性生殖、體內受精。

初二知識點總結5

  第一章分式

  1分式及其基本性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不等於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變

  2分式的運算

  (1)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則: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為積的分子,分母的積作為積的分母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後,與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減加減法法則: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異分母分式相加減,先通分,變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減

  3整數指數冪的加減乘除法

  4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反比例函式

  1反比例函式的表示式、影象、性質

  影象:雙曲線

  表示式:y=k/x(k不為0)

  性質:兩支的增減性相同;

  2反比例函式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第三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兩個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個三角形中,有兩個邊的平方和等於第三條邊的平方,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四邊形

  1平行四邊形

  性質:對邊相等;對角相等;對角線互相平分。

  判定: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一組對邊平行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推論: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第三邊,並且等於第三邊的一半。

  2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矩形

  性質: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所有性質

  判定: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推論:直角三角形斜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

  (2)菱形性質: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並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菱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的一切性質

  判定: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四邊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3)正方形:既是一種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種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質。

  3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邊上的兩個角相等;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同一個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五章資料的分析

  加權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極差、方差

  初二必備數學知識

  位置與座標

  1、確定位置

  在平面內,確定物體的位置一般需要兩個資料。

  2、平面直角座標系及有關概念

  ①平面直角座標系

  在平面內,兩條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點的數軸,組成平面直角座標系。其中,水平的數軸叫做x軸或橫軸,取向右為正方向;鉛直的數軸叫做y軸或縱軸,取向上為正方向;x軸和y軸統稱座標軸。它們的公共原點O稱為直角座標系的原點;建立了直角座標系的平面,叫做座標平面。

  ②座標軸和象限

  為了便於描述座標平面內點的位置,把座標平面被x軸和y軸分割而成的四個部分,分別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軸和y軸上的點(座標軸上的點),不屬於任何一個象限。

  ③點的座標的概念

  對於平面內任意一點P,過點P分別x軸、y軸向作垂線,垂足在上x軸、y軸對應的數a,b分別叫做點P的橫座標、縱座標,有序數對(a,b)叫做點P的座標。

  點的座標用(a,b)表示,其順序是橫座標在前,縱座標在後,中間有“,”分開,橫、縱座標的位置不能顛倒。平面內點的座標是有序實數對,(a,b)和(b,a)是兩個不同點的座標。

  平面內點的與有序實數對是一一對應的。

  ④不同位置的點的座標的特徵

  a、各象限內點的座標的特徵

  點P(x,y)在第一象限→ x>0,y>0

  點P(x,y)在第二象限→ x0

  點P(x,y)在第三象限→ x<0,y<0

  點P(x,y)在第四象限→ x>0,y<0

  b、座標軸上的點的特徵

  點P(x,y)在x軸上→ y=0,x為任意實數

  點P(x,y)在y軸上→ x=0,y為任意實數

  點P(x,y)既在x軸上,又在y軸上→ x,y同時為零,即點P座標為(0,0)即原點

  c、兩條座標軸夾角平分線上點的座標的特徵

  點P(x,y)在第一、三象限夾角平分線(直線y=x)上→ x與y相等

  點P(x,y)在第二、四象限夾角平分線上→ x與y互為相反數

  d、和座標軸平行的直線上點的座標的特徵

  位於平行於x軸的直線上的各點的縱座標相同。

  位於平行於y軸的直線上的各點的橫座標相同。

  e、關於x軸、y軸或原點對稱的點的座標的特徵

  點P與點p’關於x軸對稱橫座標相等,縱座標互為相反數,即點P(x,y)關於x軸的對稱點為P’(x,—y)

  點P與點p’關於y軸對稱縱座標相等,橫座標互為相反數,即點P(x,y)關於y軸的對稱點為P’(—x,y)

  點P與點p’關於原點對稱,橫、縱座標均互為相反數,即點P(x,y)關於原點的對稱點為P’(—x,—y)

  f、點到座標軸及原點的距離

  點P(x,y)到座標軸及原點的距離:

  點P(x,y)到x軸的距離等於?y?

  點P(x,y)到y軸的距離等於?x?

  點P(x,y)到原點的距離等於√x2+y2

  初二數學常考知識

  一次函式

  1、函式

  一般地,在某一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數x與y,如果給定一個x值,相應地就確定了一個y值,那麼我們稱y是x的函式,其中x是自變數,y是因變數。

  2、自變數取值範圍

  使函式有意義的自變數的取值的全體,叫做自變數的取值範圍。一般從整式(取全體實數),分式(分母不為0)、二次根式(被開方數為非負數)、實際意義幾方面考慮。

  3、函式的三種表示法及其優缺點

  關係式(解析)法兩個變數間的函式關係,有時可以用一個含有這兩個變數及數字運算子號的等式表示,這種表示法叫做關係式(解析)法。

  列表法把自變數x的一系列值和函式y的對應值列成一個表來表示函式關係,這種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圖象法用圖象表示函式關係的方法叫做圖象法。

  4、由函式關係式畫其影象的一般步驟

  列表:列表給出自變數與函式的一些對應值。

  描點:以表中每對對應值為座標,在座標平面內描出相應的點。

  連線:按照自變數由小到大的順序,把所描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線起來。

  5、正比例函式和一次函式

  ①正比例函式和一次函式的概念

  一般地,若兩個變數x,y間的關係可以表示成y=kx+b(k,b為常數,k不等於0)的形式,則稱y是x的一次函式(x為自變數,y為因變數)。

  特別地,當一次函式y=kx+b中的b=0時(k為常數,k不等於0),稱y是x的正比例函式。②一次函式的影象:

  所有一次函式的影象都是一條直線。

  ③一次函式、正比例函式影象的主要特徵

  一次函式y=kx+b的影象是經過點(0,b)的直線;

初二知識點總結6

  1、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上的一半。

  2、四邊形的外角和等於360°。

  3、等腰梯形性質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5、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7、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8、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9、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10、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二次根式知識點

  (一)一般地,形如√a的代數式叫做二次根式,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當a≥0時,√a表示a的算術平方根;當a小於0時,√a的值為純虛數。

  (二)二次根式的加減法

  1.同類二次根式:一般地,把幾個二次根式化為最簡二次根式後,如果它們的被開方數相同,就把這幾個二次根式叫做同類二次根式。

  2.合併同類二次根式:把幾個同類二次根式合併為一個二次根式就叫做合併同類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加減時,可以先將二次根式化為最簡二次根式,再將被開方數相同的進行合併。

  (三)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二次根式相乘除,把被開方數相乘除,根指數不變,再把結果化為最簡二次根式。

  一次函式知識點

  (一)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數,且k≠0)的函式,叫做一次函式,其中x是自變數。當b=0時,一次函式y=kx,又叫做正比例函式。

  (二)一次函式的影象及性質

  1.在一次函式上的任意一點P(x,y),都滿足等式:y=kx+b。

  2.一次函式與y軸交點的座標總是(0,b),與x軸總是交於(-b/k,0)。

  3.正比例函式的影象總是過原點。

  4.k,b與函式影象所在象限的關係:

  當k>0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當k<0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

  當k>0,b>0時,直線透過一、二、三象限;

  當k>0,b<0時,直線透過一、三、四象限;

  當k<0,b>0時,直線透過一、二、四象限;

  當k<0,b<0時,直線透過二、三、四象限;

  當b=0時,直線透過原點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式的影象。

  這時,當k>0時,直線只通過一、三象限;當k<0時,直線只通過二、四象限。

  初二數學下冊函式知識點歸納

  1、變數與常量

  在某一變化過程中,可以取不同數值的量叫做變數,數值保持不變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數x與y,如果對於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它對應,那麼就說x是自變數,y是x的函式。

  2、函式解析式

  用來表示函式關係的數學式子叫做函式解析式或函式關係式。

  使函式有意義的自變數的取值的全體,叫做自變數的取值範圍。

  3、函式的三種表示法及其優缺點

  (1)解析法

  兩個變數間的函式關係,有時可以用一個含有這兩個變數及數字運算子號的等式表示,這種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變數x的一系列值和函式y的對應值列成一個表來表示函式關係,這種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影象法

  用影象表示函式關係的方法叫做影象法。

  4、由函式解析式畫其影象的一般步驟

  (1)列表:列表給出自變數與函式的一些對應值

  (2)描點:以表中每對對應值為座標,在座標平面內描出相應的點

  (3)連線:按照自變數由小到大的順序,把所描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線起來。

  八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

  第十六章分式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分式:形如A/B,A、B是整式,B中含有未知數且B不等於0的整式叫做分式(fraction)。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2.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母不等於0

  3.約分:把一個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為1的數)約去,這種變形稱為約分。

  4.通分:異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同分母的分式,這一過程叫做通分。

  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用式子表示為:A/B=A_C/B_C A/B=A÷C/B÷C(A,B,C為整式,且C≠0)

  5.最簡分式:一個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沒有公因式時,這個分式稱為最簡分式.約分時,一般將一個分式化為最簡分式.

  6.分式的四則運算:1.同分母分式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用字母表示為:a/c±b/c=a±b/c

  2.異分母分式加減法則: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通分,化為同分母的分式,然後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減法法則進行計算.用字母表示為:a/b±c/d=ad±cb/bd

  3.分式的乘法法則:兩個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母.用字母表示為:a/b _ c/d=ac/bd

  4.分式的除法法則:(1).兩個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顛倒位置後再與被除式相乘.a/b÷c/d=ad/bc

  (2).除以一個分式,等於乘以這個分式的倒數:a/b÷c/d=a/b_d/c

  7.分式方程的意義:分母中含有未知數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8.分式方程的解法:①去分母(方程兩邊同時乘以最簡公分母,將分式方程化為整式方程);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驟求出未知數的值;③驗根(求出未知數的值後必須驗根,因為在把分式方程化為整式方程的過程中,擴大了未知數的取值範圍,可能產生增根).

  分式和分數有著許多相似點。教師在講授本章內容時,可以對比分數的特點及性質,讓學生自主學習。重點在於分式方程解實際應用問題。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式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反比例函式:形如y= (k為常數,k≠0)的函式稱為反比例函式。其他形式xy=k

  2.影象:反比例函式的影象屬於雙曲線。反比例函式的圖象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有兩條對稱軸:直線y=x和y=-x。對稱中心是:原點

  3.性質:當k>0時雙曲線的兩支分別位於第一、第三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值隨x值的增大而減小;

  當k<0時雙曲線的兩支分別位於第二、第四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值隨x值的增大而增大。

  4.|k|的幾何意義:表示反比例函式影象上的點向兩座標軸所作的垂線段與兩座標軸圍成的矩形的面積。

  在學習反比例函式時,教師可讓學生對比之前所學習的一次函式啟發學生進行對比性學習。在做題時,培養和養成數形結合的思想。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那麼a2+b2=c2。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邊長a,b,c滿足a2+b2=c2。,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定理:經過證明被確認正確的命題叫做定理。

  3.我們把題設、結論正好相反的兩個命題叫做互逆命題。如果把其中一個叫做原命題,那麼另一個叫做它的逆命題。(例:勾股定理與勾股定理逆定理)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具備的重要性質。本章要求學生在理解勾股定理的前提下,學會利用這個定理解決實際問題。可以透過自主學習的發展體驗獲取數學知識的感受

  第十九章四邊形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平行四邊形定義: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2.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3.平行四邊形的判定1.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4.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4.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於三角形的第三邊,且等於第三邊的一半。

  5.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

  6.矩形的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

  7.矩形的性質: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對角線平分且相等。AC=BD

  8.矩形判定定理:1.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矩形。

  2.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3.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9.菱形的定義: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

  10.菱形的性質: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菱形的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並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11.菱形的判定定理:1.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2.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3.四條邊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12.S菱形=1/2×ab(a、b為兩條對角線)

  13.正方形定義: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鄰邊相等的矩形。

  14.正方形的性質: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15.正方形判定定理:1.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16.梯形的定義: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17.直角梯形的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梯形

  18.等腰梯形的定義:兩腰相等的梯形。

  19.等腰梯形的性質:等腰梯形同一底邊上的兩個角相等;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20.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本章內容是對平面上四邊形的分類及性質上的研究,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動手多動腦,把自己的發現和知識帶入做題中。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多鼓勵學生自己總結四邊形的特點,這樣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把握。

  第二十章資料的分析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加權平均數:加權平均數的計算公式。權的理解:反映了某個資料在整個資料中的重要程度。

  2.中位數:將一組資料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如果資料的個數是奇數,則處於中間位置的數就是這組資料的中位數(median);如果資料的個數是偶數,則中間兩個資料的平均數就是這組資料的中位數。

  3.眾數:一組資料中出現次數最多的資料就是這組資料的眾數(mode)。

  4.極差:組資料中的最大資料與最小資料的差叫做這組資料的極差(range)。

  5.方差越大,資料的波動越大;方差越小,資料的波動越小,就越穩定。

  本章內容要求學生在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統計意識和資料處理的方法與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以生活例項為主,讓學生體會到資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初二知識點總結7

  一次函式

  一、正比例函式與一次函式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為常數,且k≠0)的函式叫做正比例函式.其中k叫做比例係數。

  一般地,形如y=kx+b(k,b為常數,且k≠0)的函式叫做一次函式.

  當b=0時,y=kx+b即為y=kx,所以正比例函式,是一次函式的特例.

  二、正比例函式的圖象與性質:

  (1)圖象:正比例函式y=kx(k是常數,k≠0))的圖象是經過原點的一條直線,我們稱它為直線y=kx。

  (2)性質:當k>0時,直線y=kx經過第三,一象限,從左向右上升,即隨著x的增大y也增大;當k0,b>0影象經過一、二、三象限;

  (2)k>0,b<0影象經過一、三、四象限;

  (3)k>0,b=0影象經過一、三象限;

  (4)k<0,b>0影象經過一、二、四象限;

  (5)k<0,b<0影象經過二、三、四象限;

  (6)k<0,b=0影象經過二、四象限。

  一次函式表示式的確定

  求一次函式y=kx+b(k、b是常數,k≠0)時,需要由兩個點來確定;求正比例函式y=kx(k≠0)時,只需一個點即可.

  5.一次函式與二元一次方程組:

  解方程組

  從“數”的角度看,自變數(x)為何值時兩個函式的值相等.並

  求出這個函式值

  解方程組從“形”的角度看,確定兩直線交點的座標.

  資料的分析

  資料的代表:平均數、眾數、中位數、極差、方差

初二知識點總結8

  乘法與因式分解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ab

  |a-b||a|-|b| -|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與係數的關係 X1+X2=-b/a

  X1*X2=c/a 注:韋達定理

  判別式

  b2-4ac=0 注: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根

  b2-4ac0 注: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

  b2-4ac0 注:方程沒有實根,有共軛複數根

  某些數列前n項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

  餘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邊a和邊c的夾角

初二知識點總結9

  各種環境中的動物

  動物的分類:根據動物體有無脊柱可分為:脊椎動物第一節水中生活的動物

  魚無脊椎動物體形:梭形

  體表:鱗片;分泌黏液

  體色:腹白背暗(保護色)身體分佈:頭、軀幹、尾

  感覺器官:側線(感覺水流、測定方向)

  運動器官:鰭:尾(控制並保持前進方向)胸腹(保持平衡)尾部和軀幹(產生前進的動力)整體起協調作用

  呼吸:鰓,鰓絲(內佈滿細血管,有利於氣體交換)口與鰓蓋交替張合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

  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至關重要:一是靠鰭游泳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二是用鰓在水中呼吸。魚不能離不開水的原因:

  其呼吸器官是鰓,而鰓中有許多的鰓絲,鰓絲在水中時能展開來,離開了水就不能展開,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氣而死亡。

  四大家魚是:草魚、青魚、鰱魚、鱅魚

  模擬實驗:科學研究過程中,在難以直接用研究物件做實驗時,就可以用模仿實驗某一物件製作模型,用模型來做實驗,或者模仿某些條件來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就叫模擬實驗。

  第二節陸地上生活的動物

  陸地動物適應陸地環境的形態結構特徵:(1)陸地氣候相對乾燥;與此相適應,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比如爬行動物具有角質的鱗或甲,昆蟲具有外骨骼。[鱗、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2)陸地動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援軀體和運動的器官。[有專門的運動器官]

  (3)除蚯蚓等動物外,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有專門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陸地生活的動物還普遍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作出反應。[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發達]⑵蚯蚓:

  生活環境:白天在洞穴居,晚間出來活動。食性:枯枝落葉、垃圾

  運動:1身體分為許多體節(可運動靈活),環帶上的肌肉(收縮),可帶動剛運動。

  呼吸:靠體表皮膚(分泌黏液),黏液溶解氧氣進入進入體壁的細血管到達蚯蚓全身⑶兔子

  體表被(保溫),用肺呼吸,心臟4腔;血液迴圈路線分為肺迴圈和體迴圈兩條路線,輸送氧氣的能力強,分解有機物快,產生的能量多,體溫恆定,食性:植物

  消化:牙齒有門齒、臼齒盲腸發達:可以貯藏大量的纖維性食物,植食性生活相適應。神經:神經系統發達調節體溫(大腦發達、神經佈滿全身)生殖:胎生、哺乳(後代成活率高)運動:跳躍(後退比前腿發達)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徵:

  體表被;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體腔那有膈;用肺呼吸;心臟有完整分隔的四腔;體溫恆定;大腦發達;多為胎生、哺乳。膈是哺乳動物特有的特徵。陸地中生活的動物所要的基本條件是:水份、充足的食物、隱藏地。變溫動物和恆溫的區別:

  哺乳類和鳥類可以透過自身的調節而維持體溫的恆定,它們都是恆溫動物。其他動物的體溫隨周圍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屬於變溫動物。第三節空中飛行的動物

  ⑴鳥類適於空中飛翔生活的結構特徵(1)外型:流線型或梭型結構(2)有翅(翼):羽、翅膀展開利於飛行(3):胸肌發達

  (4)骨輕,長骨中空,有利減輕體重

  (5)角質喙,無牙,直腸短,直接排出糞便

  (6)肺,氣囊(輔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進行兩次氣體交換,進行雙重呼吸

  (7)心臟4腔,輸送氧的能力增強,有利於有機物的分解。體迴圈和肺迴圈完全分開,體溫高恆定,42度左右。(8)小腦和神經系發達

  (9)沒有膀胱,不貯存糞便,減輕體重

  各種動物的特徵(還有些見最後)

  (1)節肢動物門包括(昆蟲綱、甲殼綱、蛛形綱、多足綱)

  (2)兩棲動物門: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成體在陸地生活用肺兼用皮膚呼吸。變態發育,皮膚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輔助呼吸作用,心臟有二心房一心室,體溫不恆定

  (3)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如海葵、海蟄、珊瑚蟲)

  (4)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保護身體(如烏賊、章魚、扇貝、蛾螺等)(5)甲殼動物:有堅硬外殼(水蚤、蝦、蟹)

  (6)環節動物:身體由環狀體節構成(如沙蠶、水蛭、蚯蚓等)第二章動物的運動與行為第一節動物的運動

  ⑴哺乳動物運動系統由骨骼(骨和關節)和肌肉組成骨胳肌的結構和特性:

  結構:肌腱:骨骼肌兩端較細呈乳白色的部分肌腹:中間較粗的部分

  特性:肌肉無論受到哪種刺激(包括由神經傳來的興奮)都會發生收縮,停止刺激,肌肉舒張。

  運動的產生過程:受刺激收縮,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會牽動骨頭繞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

  關節囊關節關節頭關節

  關節的結構圖:如上圖

  關節軟骨作用:有彈性,可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關節面由:關節頭,關節窩,關節軟骨組成脫臼:關節頭由關節窩中滑脫出來的現象。

  ⑷骨、關節、骨骼肌的協作

  屈肘: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肘部屈伸由兩組肌肉群共同完成伸肘: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雙手自然下垂同時處於舒張狀態,雙手有重物同時處於收縮狀態)

  ⑸神經系統調節作用、關節相當於支點第二節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動物的行為有取食、繁殖、遷徒、防禦等行為1、先天性行為

  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遺傳基因物質決定的行為2、學習行為:

  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透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1)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如蜜蜂採蜜,失去幼仔的母雞撫育小貓。

  (2)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透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學習行為,如鸚鵡學舌,小狗算數,猴做花樣表演。

  第三節社會行為

  ⑴特點: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

  ⑵資訊傳遞:聲音、動作、接觸、氣味

  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資訊,接受資訊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的反應,這種現象就叫通訊。

  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間的資訊流,能量流,物質流是普遍存在的。第三章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節動物在自然界的作用⑴動物維持生態平衡

  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生態平衡⑵動物促進物質迴圈

  ⑶動物能幫助傳粉或傳種子第二節動物與人生活關係⑴與人的關係

  食用、觀賞、藥材、衣服等⑵生物反應器

  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就是生物反應器。生物反應器應用的是轉基因技術。利用生物反應器來生產人類所需要的物質(藥物和營養物質)的好處。(要求掌握)要會舉例會區分: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裝置,這就是仿生第四章分佈廣泛的細菌和真菌

  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佈

  1、菌落:細菌很小,要觀察細菌形態的話一定要藉助於高倍的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

  2、列表細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大小細菌菌落小大形狀光滑粘稠或粗糙乾燥絨狀,絮狀或蜘蛛狀顏色白或黃紅,褐,綠,黑,黃真菌菌落

  3、細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適宜溫度、水分、生存空間

  4、不同的細菌和真菌還要求某些特定的條件,如有些細菌和真菌要氧氣生活,有些不要。如:酵母菌發酵不要氧氣,是無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氣。第二節細菌

  ⑴細菌是由列文虎克發現的

  ⑵法國的巴斯德進行了“鵝頸瓶”實驗,證實細菌的產生。

  ⑶細菌很小,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只有一顆小米粒大,單細胞。(病毒比它還小)⑷形狀:呈球、杆、螺旋狀

  [5]細菌的結構:如下圖(從外到內)

  一個細菌也是一個細胞。它和動植物的細胞都不同,主要區別在於它雖有DNA集中的區域,卻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此外,細菌有細胞壁(有些細菌的細胞壁外有莢膜,有些細菌生有鞭),卻沒有葉綠體,大多數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並把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它們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5]細菌生殖

  細菌是靠分裂進行生殖的,分裂生殖、20-30分鐘一次。有些細菌在生長髮育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⑹動物、植物、細菌細胞的對比比較內容動物植物細菌細胞壁無有有細胞膜有有有細胞質有有有無,只有未形成細胞核細胞核有有葉綠體無有無鞭無無有莢膜無無有⑺營養方式(異養):腐生和寄生(靠現成的有機物來養活)[8]作用

  作為分解者促進自然界物質迴圈。第三節真菌(酵母菌、蘑菇、黴菌)一、酵母菌⑴形態:(單細胞)卵圓形,無色

  ⑵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壁、液泡、無葉綠體細胞芽核體細胞液細壁細泡胞胞膜質⑶營養方式:異養(腐生)

  有氧呼吸: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無氧呼吸:葡萄糖酒精(多)+二氧化碳+能量(少)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況進行孢子生殖二、黴菌(青黴、麴黴)⑴形態:(多細胞)

  ⑵結構:青黴:直立菌絲、營養菌絲頂端孢子囊:掃帚狀麴黴:直立菌絲、營養菌絲頂端孢子囊:放射狀⑶生殖:孢子生殖掃⑷營養方式:異養(腐生)帚如:如下圖狀放射狀三、蘑菇

  ⑴結構:菌蓋和菌柄又稱子實體,菌褶,菌絲⑵營養方式:異養(腐生)⑶生殖:孢子生殖

  ⑷生活環境:陰暗潮溼,有機物豐富,溫暖食用菌的結構圖:

  菌蓋子菌實褶體菌柄部分上地菌地第五章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絲第一節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⑴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迴圈部⑵使植物人類生病

  腳氣和細、真菌沒關係(是缺維生素B導致的)分⑶地衣

  共生:細菌和真菌與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一旦分開,兩者都不能獨立生活

  與植物:根瘤菌與豆科植物,天麻是密環菌與植物的共生體與動物:兔、牛、羊內有些細菌幫助分解維生素

  與人:人的腸道中有一些細菌能製造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對身體有益第二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作用一、⑴食品製作⑵儲存食品“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脫水法醃製法

  真空包裝法曬制煙燻法滲透法

  冷藏冷凍法

  ⑶防治(由真菌分泌)抗生素的發現

  抗生素:有些真菌可以產生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這些物質稱為抗生素。⑷保護環境甲烷細菌沼氣

  二、黴菌和蘑菇的營養方式:利用現成有機物,從中獲得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能量。

  .細菌和真菌的區別:

  細菌:個體微小,體內沒有成形細胞核透過分裂的方式繁殖後代細胞內沒有葉綠體

  真菌:既有個體微小的種類,也有個體較大的種類,細胞內有真正的細胞核,能產生孢子,孢子能夠發育成新個體。

  三、細菌和真菌在物質迴圈中的作用

  ①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迴圈: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CO2,水,無機鹽②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③與動植物共生:地衣(真菌和藻類共生)根瘤(根瘤菌與植物共生)第六單元

  一、根據植物的外部形態結構、內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作為依據。

  植物的`主要類群: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動物的主要類群: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棘皮動物、節肢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被子植物的主要分類依據是:花、果實、種子

  二、根據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級的分類單位,它們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基本單位是種。在等級法進行分類的時候,分類的單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物種之間的相似程度越小;分類單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少,物種之間的相似程度越大。林奈雙名法的內容包括:1、屬名2、種加詞三、生物多樣性的內涵包括三個層次:1、生物種類的多樣性

  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我國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魚類、兩棲類,哺乳動物也位於世界的前列。2、基因的多樣性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培育就是基因多樣性的運用。3、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草原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溼地生態系統、、、、、、、、等

  4、自然保護區----是指含有保護物件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這個區域就是自然保護區。具有天然基因庫、天然實驗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館的特點。

  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

  5、我國面臨瀕危的動物:水生無脊椎動物:紅珊瑚鸚鵡螺;魚類:中華鱘白鱘

  陸生無脊椎動物:金斑緣鳳蝶爬行類:鱷晰揚子顎

  哺乳類: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藏羚羊麋鹿亞洲象華南虎、白頭葉猴等。我國面臨瀕危的植物:人參珙桐水杉銀杉桫欏、、、等。

  *各種動物的特徵:

  (1)昆蟲:身體可分為頭(觸角),胸(足3對,翅2對),腹(氣管)

  (2)哺乳動物門:體表被、牙齒有門、犬、臼齒的分化,體腔內有膈,用肺呼吸;心臟有4個腔,體溫恆定,大腦發達,胎生哺乳。

  (3)鳥綱:有喙無齒,被覆羽,前肢變成翼,骨中空,內充氣體,心臟4腔,用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體溫恆定,生殖為卵生

  (5)節肢動物門:身體有許多體節,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節肢動物門包括昆蟲綱、甲殼綱、蛛形綱、多足綱)

  (6)兩棲動物門: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成體在陸地生活用肺兼用皮膚呼吸。變態發育,皮膚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輔助呼吸作用,心臟有二心房一心室,體溫不恆定

  (7)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如海葵、海蟄、珊瑚蟲)

  (8)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保護身體(如烏賊、章魚、扇貝、蛾螺等)(9)甲殼動物:有堅硬外殼(水蚤、蝦、蟹)

  (10)環節動物:身體由環狀體節構成(如沙蠶、水蛭、蚯蚓等)

初二知識點總結10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大氣層是不均勻的 初中政治,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於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可解釋許多光學現象:鐳射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並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並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交介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7、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可歸納為:“三線共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

  8、 理解:

  (1) 由入射光線決定反射光線

  (2) 發生反射的條件: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處:入射點;結果:返回原介質中

  (3) 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為零度

  9、兩種反射現象

  (1) 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介面反射後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

  (2) 漫反射:平行光經介面反射後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 平面鏡對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2、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的距離相等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

  13、 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 平面鏡的應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鏡成像 (3)潛望鏡

初二知識點總結11

  一、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人靠聲帶振動發聲、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考裡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絃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鍾考鍾振動發聲,等等);

  2、振動停止,發生停止;但聲音並沒立即消失(因為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

  3、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4、聲音的振動可記錄下來,並且可重新還原(唱片的製作、播放);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時損耗最少(在固體中傳的最遠,鐵軌傳聲),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軟木除外);

  2、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透過無線電話交談;

  3、聲音以波(聲波)的形式傳播;

  注:由聲音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4、聲速:物體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是m/s;聲速的計算公式是v=s/t;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三、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裡,人耳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如:高山的回聲,夏天雷聲轟鳴不絕,北京的天壇的迴音壁)

  1、聽見回聲的條件: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教師裡聽不見老師說話的回聲,狹小房間聲音變大是因為原聲與回聲重合);

  2、回聲的利用:測量距離(車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離);

  四、怎樣聽見聲音

  1、人耳的構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及聽覺神經組成;

  2、聲音傳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聽小骨、聽覺神經傳給大腦,形成聽覺;

  3、在聲音傳給大腦的過程中任何部位發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鼓膜、聽小骨處出現障礙是傳導性耳聾;聽覺神經處出障礙是神經性耳聾);

  4、骨傳導:不借助鼓膜、靠頭骨、頜骨傳給聽覺神經,再傳給大腦形成聽覺(貝多芬耳聾後聽音樂,我們說話時自己聽見的自己的聲音);骨傳導的效能比空氣傳聲的效能好;

  5、雙耳效應:生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因而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步調亦不同,可由此判斷聲源方位的現象(聽見立體聲);

  五、聲音的特性包括: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單位是赫茲,振動物體越大音調越低;)

  2、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強;聽者距發聲者越遠響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體的音調、響度儘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卻一定不同;(辨別是什麼物體法的聲靠音色)

  注意:音調、響度、音色三者互不影響,彼此獨立;

  六、超聲波和次聲波

  1、人耳感受到聲音的頻率有一個範圍:20Hz~20000Hz,高於20000Hz叫超聲波;低於20Hz叫次聲波;

  2、動物的聽覺範圍和人不同,大象靠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颱風、海嘯都要產生次聲波;

  七、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噪聲:(!)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噪聲;(2)從環保的角度上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2、樂音: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有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

  3、常見招生飛機的轟鳴聲、汽車的鳴笛聲、鞭炮聲、金屬之間的摩擦聲;

  4、噪聲的等級:表示聲音強弱的單位是分貝。符號dB,超過90dB會損害健康;0dB指人耳剛好能聽見的聲音;

  5、控制噪聲:(1)在生源處較弱(安消聲器);(2)在傳播過程中(植樹。隔音牆)(3)在人耳處減弱(戴耳塞)

  八、聲音的利用

  1、超聲波的能量大、頻率高用來打結石、清洗鐘錶等精密儀器;超聲波基本沿直線傳播用來回聲定位(蝙蝠辨向)製作(聲納系統)

  2、傳遞資訊(醫生查病時的"聞",打B超,敲鐵軌聽聲音等等)

  3、聲音可以傳遞能量(飛機場幫邊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聲說話,一音叉振動,未接觸的音叉振動發生)

初二知識點總結12

  1.我國的河流大多分佈在東南部的外流區,夏季容易形成汛期。

  2.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屬於外流湖,最大的鹹水湖是青海湖屬於內流湖,最長的內流河是塔里木河,最長的人工運河是京杭大運河。

  3.京杭運河全長1800千米,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5大水系。

  4.流入北冰洋的是——額爾齊斯河,流入印度洋——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

  5.比較黃河和長江:

  黃河

  長江

  發源地

  源頭

  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

  約古宗列曲

  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峰

  沱沱河

  流入海洋

  渤海

  東海

  長度

  形狀

  5500千米

  “幾”字形

  6300千米

  流經省區(簡稱)

  青、川、寧、內蒙古、甘、陝、

  晉、豫、魯(9個)

  青、藏、滇、川、渝、鄂

  湘、贛、皖、蘇、滬(11個)

初二知識點總結13

  軸對稱

  1.如果一個平面圖形沿著一條直線摺疊後,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互相重合,那麼這個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2.性質

  (1)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全等;

  (2)如果兩個圖形成軸對稱,那麼對稱軸是對稱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一次函式

  (一)一次函式是函式中的一種,一般形如y=kx+b(k,b是常數,k≠0),其中x是自變數,y是因變數。特別地,當b=0時,y=kx+b(k為常數,k≠0),y叫做x的正比例函式。

  (二)函式三要素

  1.定義域:設x、y是兩個變數,變數x的變化範圍為D,如果對於每一個數x∈D,變數y遵照一定的法則總有確定的數值與之對應,則稱y是x的函式,記作y=f(x),x∈D,x稱為自變數,y稱為因變數,數集D稱為這個函式的定義域。

  2.在函式經典定義中,因變數改變而改變的取值範圍叫做這個函式的值域,在函式現代定義中是指定義域中所有元素在某個對應法則下對應的所有的象所組成的集合。如:f(x)=x,那麼f(x)的取值範圍就是函式f(x)的值域。

  3.對應法則:一般地說,在函式記號y=f(x)中,“f”即表示對應法則,等式y=f(x)表明,對於定義域中的任意的x值,在對應法則“f”的作用下,即可得到值域中唯一y值。

  (三)一次函式的表示方法

  1.解析式法:用含自變數x的式子表示函式的方法叫做解析式法。

  2.列表法:把一系列x的值對應的函式值y列成一個表來表示的函式關係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3.影象法:用圖象來表示函式關係的方法叫做圖象法。

  (四)一次函式的性質

  1.y的變化值與對應的x的變化值成正比例,比值為k。即:y=kx+b(k≠0)(k不等於0,且k,b為常數)。

  2.當x=0時,b為函式在y軸上的交點,座標為(0,b)。當y=0時,該函式圖象在x軸上的交點座標為(-b/k,0)。

  3.k為一次函式y=kx+b的斜率,k=tanθ(角θ為一次函式圖象與x軸正方向夾角,θ≠90°)。

  4.當b=0時(即y=kx),一次函式圖象變為正比例函式,正比例函式是特殊的一次函式。

  5.函式圖象性質:當k相同,且b不相等,影象平行;當k不同,且b相等,圖象相交於Y軸;當k互為負倒數時,兩直線垂直。

  6.平移時:上加下減在末尾,左加右減在中間。

  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等於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兩邊的平方和等於第三邊的平方,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邊的性質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於30°,那麼等於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

  要點詮釋: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語言敘述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說成“兩條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應該說成“三角形兩邊的平方和等於第三邊的平方”。

  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HL還有SSS,SAS,ASA,AAS,一共有5種判定方法。

  圖形的平移與旋轉

  1.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內,將一個圖形上的所有點都按照某個直線方向做相同距離的移動,這樣的圖形運動叫做圖形的平移運動,簡稱平移。

  2.平移性質

  (1)圖形平移前後的形狀和大小沒有變化,只是位置發生變化。

  (2)圖形平移後,對應點連成的線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線上)且相等。

  拓展閱讀:初中數學提高解題速度的方法

  認真仔細審題

  對於一道具體的習題,解題時最重要的環節是審題。審題的第一步是讀題,這是獲取資訊量和思考的過程。讀題要慢,一邊讀,一邊想,應特別注意每一句話的內在涵義,並從中找出隱含條件。

  有些學生沒有養成讀題、思考的習慣,心裡著急,匆匆一看,就開始解題,結果常常是漏掉了一些資訊,花了很長時間解不出來,還找不到原因,想快卻慢了。所以,在實際解題時,應特別注意,審題要認真、仔細。

  做好歸納總結

  在解過一定數量的習題之後,對所涉及到的知識、解題方法進行歸納總結,以便使解題思路更為清晰,就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對於類似的習題一目瞭然,可以節約大量的解題時間。

  熟悉習題內容

  解題、做練習只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環節,而不是學習的全部,你不能為解題而解題。解題時,我們的概念越清晰,對公式、定理和規則越熟悉,解題速度就越快。

  因此,我們在解題之前,應透過閱讀教科書和做簡單的練習,先熟悉、記憶和辨別這些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其涵義的本質,接著馬上就做後面所配的練習,一刻也不要停留。

  學會主動畫圖

  畫圖是一個翻譯的過程,把解題時的抽象思維,變成了形象思維,從而降低了解題難度。有些題目,只要分析圖一畫出來,其中的關係就變得一目瞭然。尤其是對於幾何題,包括解析幾何題,若不會畫圖,有時簡直是無從下手。

  因此,牢記各種題型的基本作圖方法,牢記各種函式的影象和意義及演變過程和條件,對於提高解題速度非常重要。

  逐步增加難度

  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都是從簡單到複雜。簡單的問題解多了,從而使概念清晰了,對公式、定理以及解題步驟熟悉了,解題時就會形成跳躍性思維,解題的速度就會大大提高。

  我們在學習時,應根據自己的能力,先去解那些看似簡單,卻很重要的習題,以不斷提高解題速度和解題能力。隨著速度和能力的提高,再逐漸增加難度,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二知識點總結14

  【字詞綜合運用】

  (1)注音

  葷(hūn)蔫(niān)褒貶(bāo)綽號(chu)摳(kōu)

  蘸(zhn)發怔(zhng)撂(lio)怵(ch)戳(chuō)

  (2)解詞

  發怔:發呆。

  怵:害怕,恐懼。

  天衣無縫:比喻事物(多指詩文、話語等)沒有一點破綻。

  難堪:①難以忍受。②難為情。本文選用義項②。

  大名鼎鼎:名氣很大。

  【重點句子分析】

  由題目可知,本文要點有二:一寫俗世中人,二寫俗世之中的奇人,一俗一奇,便是文章的要領。刷子李、泥人張均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們有才能、有個性,喜怒哀樂樣樣俱全,但行事言語又高於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稱之最為恰當不過。兩篇短文都以兩位手藝人的高超手藝為話題。既為奇人,則軼事多多,但作者均只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

初二知識點總結15

  常識物理:自然界中只有正負兩種電荷。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荷。那麼接下來老師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之電流和電路,希望同學們能認真記憶了。

  電流和電路

  1. 透過摩擦使物體帶電叫做摩擦起電,帶電物體能吸引輕小物體。

  2. 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單位:庫侖(c)元電荷是最小的電荷e=1.6×10—19 原子有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組成。通常情況下原子核帶的正電荷和核外電子總共帶的負電荷數量相等,不顯電性,但是得到電子就顯負電,失去電子就顯正電。

  3. 電荷(正電荷或者負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正電荷定向移動方向規定為電流方向。電源是提供電能的裝置,用電器是消耗電能的裝置,開關控制電路的通和斷,導線連線電路作用。

  4. 在電源外部:電流方向從電源正極到用電器再到負極 ,在電源內部:電流的方向從電源負極流向正極。

  5. 通路:處處接通的電路,用電器正常工作。開路:斷開的電路,電路中沒有電流,用電器不能工作。短路:不經過用電器而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兩端。

  6. 善於導電的物體叫導體,不善於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金屬靠自由電子導電,酸鹼鹽溶液靠正負離子導電。

  7. 電流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用I 表示。單A) 1A=1000 m A 1m A=1000uA

  8. 電流表使用注意(兩要兩不要):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②電流從“+”接線柱流進電流表,從“—”接線柱流處電流表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④絕對不要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直接接在電源的兩端。還應該注意:①使用電流表前,應該觀察電流表指標是否指零,若不指零,應先調零②用試觸法選擇量程,要從大量程的接線柱開始。

  串聯電路的電流處處相等,並聯電路幹路中的電流等於個支路電流

  上面整理的是的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之電流和電路,希望同學們用心記憶了。接下來還有更多更全的初中物理訊息盡在。

  中考物理知識點:透鏡

  關於物理中透鏡的知識,希望同學們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內容知識哦。

  透鏡

  透鏡:透明物質製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對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學元件。

  分類:1、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2、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主光軸:透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透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後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透過上面對物理中透鏡知識點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認真的學習物理知識。

  中考物理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

  下面是對物理中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內容講解,需要同學們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內容知識哦。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實驗:從左向右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1、調整它們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線(光具座不用);2、調整它們,使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質 應用

  u > 2f f<υ<2f 倒立縮小實像 照相機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實像 (實像大小轉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實像 幻燈機

  u = f 不成像 (像的虛實轉折點)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虛像 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決記憶法

  口決一:"一焦(點)分虛實,二焦(距)分大小;虛像同側正;實像異側倒,物遠像變小"。

  口決二:

  物遠實像小而近,物近實像大而遠,

  如果物放焦點內,正立放大虛像現;

  幻燈放像像好大,物處一焦二焦間,

  相機縮你小不點,物處二倍焦距遠。

  口決三:

  凸透鏡,本領大,照相、幻燈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實小,二倍焦內倒實大;

  若是物放焦點內,像物同側虛像大;

  一條規律記在心,物近像遠像變大。

  注1: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注2: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於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並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上面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知識點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考試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識點:眼睛和眼鏡

  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是對眼睛和眼鏡內容的知識學習哦,供大家參考。

  眼睛和眼鏡

  眼睛:眼睛中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於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物體的像。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訊號傳輸給大腦。看遠處物體時,睫狀肌放鬆,晶狀體比較薄(焦距長,偏折弱)。看近處物體時,睫狀肌收縮,晶狀體比較厚(焦距短,偏折強)。

  近視的表現: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看不清遠處的物體。

  近視的原因: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或眼球前後方向太長,致使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前。

  近視的矯治:佩戴凹透鏡。

  遠視的表現:能看清遠處的物體,看不清近處的物體。

  遠視的原因: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後方向太短,致使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後。

  遠視的矯治:佩戴凸透鏡。

  眼鏡的度數:100×焦距的倒數( )。

  上面對眼睛和眼鏡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認真學習物理知識,爭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識點:照相機和投影儀

  下面是對物理中照相機和投影儀的內容知識講解,希望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

  照相機和投影儀

  照相機:

  1、鏡頭是凸透鏡;

  2、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大於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投影儀:

  1、投影儀的鏡頭是凸透鏡;

  2、投影儀的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注意:照相機、投影儀要使像變大,應該讓透鏡靠近物體,遠離膠捲、螢幕。

  3、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小於二倍焦距,大於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以上對物理中照相機和投影儀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學們會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識點:顯微鏡和望遠鏡

  同學們對顯微鏡和望遠鏡很熟悉吧,下面我們來看看它們在物理中的應用。

  顯微鏡和望遠鏡

  顯微鏡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目鏡都是凸透鏡,它們使物體兩次放大;

  望遠鏡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使物體成縮小、倒立的實像,目鏡相當於放大鏡,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對顯微鏡和望遠鏡知識點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學們會考出很好的成績的哦,好好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