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幼兒園說課稿> 【薦】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說課稿

【薦】幼兒園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說課稿1

  一、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圖片,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2.嘗試用語言,動作,表情大膽地表現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3.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風格。

  二、活動重點:

  透過觀察圖片,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三、活動難點:

  嘗試用語言,動作,表情大膽地表現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四、活動教法:

  引導法、講解法、提問法

  五、活動學法:

  觀察法、討論法、遊戲法

  六、活動準備:

  故事圖片

  各形象頭飾

  七、活動過程:

  1.透過觀察,瞭解形象特點

  師:(出示老鼠爸爸的形象)看!這是誰呀?

  幼:老鼠爸爸

  師:今天老鼠爸爸家在辦一件大喜事,他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世界上最厲害的人,那你們覺得誰是世界上最厲害的呢?

  幼:(大膽想象,自由回答)

  師:那到底是不是和你們說的一樣呢?我們來聽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老鼠嫁女兒》

  2.完整講述故事

  故事講至“把女兒抬上了花轎,一直抬到了老貓家”

  3.理解故事內容,學習對話(分段提問的方式)

  (A)師:老鼠爸爸嫁女兒的要求是什麼呀?

  幼:要嫁給世界上最厲害的人

  師:那最厲害是什麼樣子的?誰來表演一下

  師:哦!原來神氣是這樣的,你真厲害!那老鼠爸爸他是怎麼說的呢?

  幼:(自由回答,總結)

  師:“要嫁就嫁最最厲害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老鼠爸爸的話(反覆強調讓幼兒記住)

  (B)師:老鼠爸爸要把女兒嫁給最厲害的人,那他去找了誰啊?

  幼:太陽

  烏雲

  大風

  圍牆

  師:他第一個去找了誰啊?

  幼:太陽

  師:老鼠爸爸是怎麼對太陽說的?

  幼:太陽呀,你是世界上最最厲害的,我決定把女兒嫁給你了。

  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老鼠爸爸對太陽說的話

  師:那太陽他是怎麼回答老鼠爸爸的?

  幼:不,我不是最厲害的,烏雲還會遮住我的,所以啊,烏雲最厲害了。

  師:我們來學一學太陽的話

  (對話作為重點反覆練習,用不同的方式,目的是為下文做鋪墊,便於幼兒學習以下對話)

  師:恩,學的可真像!可是太陽說他怕烏雲,你們猜猜接著老鼠爸爸會去找誰了呢?

  幼:烏雲

  師:哦!老鼠爸爸去找烏雲了,那他們會說寫什麼呢?

  請你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說,學一學他們對話的樣子,還可以加上動作

  師:我們一起再來學一學

  師:可是烏雲說他怕大風,那接下來你們覺得他會去找誰呢?

  幼:大風??

  師:哦!老鼠爸爸會去找大風,那他們兩個人又會說些什麼呢?

  幼:自己討論學習

  師:那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師:可是大風他怕圍牆啊,那怎麼辦呢?老鼠爸爸又會去找誰呢?

  幼:圍牆

  師:老鼠爸爸找到圍牆會說什麼呢?圍牆又說了些什麼呢?

  幼:(自由回答)

  師:他們是這樣說的呀,那我們一起學一學他們的話

  師:最後老鼠爸爸覺得誰是世界上最厲害的呢?

  幼:貓

  (C)師:老鼠爸爸把女兒嫁給了貓咪,那結果是什麼樣的呢?你們覺得會發生什麼事呢?三個一組輕輕地說一說。

  幼:(自由回答)

  師:那結果是不是和小朋友們說的一樣呢?請大家接著往下聽!(講到結尾)

  師:結果怎麼樣?

  幼:老鼠被貓吃掉了

  師:喲,真的被貓吃掉了,老鼠爸爸明知道自己最怕老鼠,為什麼還會把女兒嫁給他呢?

  幼:因為他很笨

  師:恩!他呀真是一個老糊塗,它怎麼樣?(引導幼兒說出老糊塗)

  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個新的詞:老糊塗

  師:真棒!你們想不想再來聽一聽這個有趣的故事啊?(完整講述)

  八、延伸活動:

  角色表演:老師準備些相關的頭飾,我想請小朋友們戴著這些頭飾來表演這個故事的,你拿到的是太陽那麼你就是太陽,拿到的是大風那麼你就是大風,拿到什麼你就扮作什麼,怎麼表演呢,聽好要求,對話的時候輪到誰說就誰說,不是對話的地方就由老師講,會講的小朋友可以和老師一起講,明白了嗎?那我們來試一試

幼兒園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秋天的雨》是一首非常優美動聽的散文詩,依據散文內容製作的課件,色彩豔麗、形象生動,充滿了詩情畫意,既可以讓幼兒欣賞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同時,又能激發幼兒動手描繪秋天景色的興趣,因此,散文詩《秋天的雨》適合大班幼兒教學活動。

  (二)、幼兒情況分析大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好,但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較弱,為了更好的讓幼兒學會用散文詩中的優美語句來回答問題,更好的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表演能力、藝術鑑賞能力,我設計了這節活動課。

  (三)、活動目標依據《綱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特制訂以下活動目標:

  1、從不同角度去感受秋天的美知道秋天是充滿喜悅的豐收季節。

  2、能細心傾聽,初步理解詩中的擬人表現手法。

  3、理解並掌握詞彙:“五彩繽紛”、“溫柔”、能大膽用肢體語言表現相應的動作。

  4、識字:雨、歌、秋天、落葉。

  (四)、活動重點、難點

  依據《綱要》:“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因此,此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是:

  熟悉散文內容,感受散文詩中的優美語句,理解詩中的擬人表現手法,豐富詞彙,培養幼兒的藝術鑑賞能力。

  (五)、活動準備為了更好的實現活動目標,在課前準備中,我讓幼兒到戶外近距離觀看雨景,使幼兒對雨有一定的感性認識,而後,為了更好的讓幼兒理解散文,使之感受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我製作了多媒體課件。

  二、說設計

  (一)教法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表演法、討論法來進行教學,透過直觀教學法視聽結合欣賞,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散文的內容,透過談話法,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中的擬人表現手法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透過表演法提高幼兒的表演能力,透過透過討論法讓幼兒更好的體會作品的意境,培養幼兒的想像力、思維能力及合作精神。

  (二)學法為了讓幼兒能輕鬆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標。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原則,整個過程採用”集體教學,分組討論的學法,讓幼兒透過聽聽、看看、講講、議議等形式來學習、理解散文詩。

幼兒園說課稿3

  設計意圖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孩子自主探索學習,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多變的表情》,幼兒時期是情感最豐富的時期,他們對情感的表現和流露往往體現在他們的臉上。《幼兒園教育指南》中指出:結合實際情景,提醒幼兒注意別人情緒,瞭解他們的需要,給予適當的關心和幫助。《多變的表情》這節中班社會活動,是透過認識常用的表情,學習描述不同的表情,感知、體驗各種表情等方法,促進幼兒社會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和諧發展。

  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因此,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從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確定了本活動的目標:

  (1)能分辨高興、生氣、傷心、害怕等基本表情。

  (2)理解人物不同情緒,準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3)依據自身理解事件,心情與表情之間關係的經驗,辨認、判斷別人的情緒。

  說重點難點

  《綱要》的基本點是以兒童發展為出發點。因此,在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方法、過程的設計上,我努力體現以兒童發展為中心教育理念,把“理解人物不同的情緒,準確表達自己的情緒,依據自身理解事件、心情與表情之間的經驗,辨認,判斷別人的情緒”作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中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1、直觀法

  這裡使用的是演示法,透過故事課件引出主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對中班幼兒來說,有圖片的故事,情節更加形象化,方便幼兒理解。而且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同時也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從而使孩子們情緒高漲,興趣盎然。

  2、談話法

  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透過認識常用的表情,學習描述不同的表情,感知、體驗各種表情等一系列方法,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學習。《多變的表情》是社會活動,社會活動不要求幼兒統一認識,而是讓幼兒根據個人感受發表見解,說自己的獨特的經驗。

  3、操作體驗法

  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操作體驗活動是在延伸環節,發給幼兒空白頭像和剪好的各種表情圖紙,讓幼兒粘貼出各種表情,並展示給小朋友門看。

  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共情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種感官參與法

  新《綱要》社會領域中,引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

  2、體驗法

  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在活動中就採用了體驗法,讓幼兒看圖片,自然的流露出各種表情,體驗不同的表情,活動中孩子們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去表現。

  3 、嘗試法

  陶行知先生說:“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環節為幼兒準備了各種各樣的表情圖片,嘗試根據圖片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講述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有什麼表情;在分享活動中,又充分給予幼兒與同伴和老師交流的機會,讓他們把記錄下的表情告訴同伴和老師,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說活動過程

  本次談話活動,我是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出現的,我一樣和孩子一起分享我的經驗,談我的感受,我覺得這樣能更好的和幼兒進行互動,減少師幼的距離感,談話活動又是隨機性的,但並不表明這場談話是任意無計劃的交流,我在設計組織談話時,仍然是按照預定的目標內容進行,緊扣《多變的表情》這個中心話題,層層深入,結合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5個環節:

  1、開始環節:

  教師邊講故事邊出示相應的表情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的人物面部表情。

  一天,小剛和小華在樓下踢球,倆人互相追逐,玩的非常高興(出示高興的表情)。忽然,小華用力一踢,球踢偏了,踢到了玻璃窗上,只聽“嘩啦”一聲,玻璃碎了。緊接著,從樓裡衝出來。一位叔叔,他怒氣衝衝地問:“是誰把我的玻璃打碎了?”(出示生氣的表情)小華和小剛十分害怕(出示害怕的表情),都連忙說:“不是我,不是我。”這時,小華的媽媽走了過來,輕聲說:“做錯了事要勇敢的承認,就是個誠實的好孩子。”小華聽了難過的低下了頭(出示傷心的表情),說:“玻璃是我打碎的,對不起!”叔叔聽了,表示理解和原諒,並且說:“下次踢球注意點!”

  2、基本環節:

  1、學習看錶情圖,識別、理解人的情緒。

  教師用課件出示高興、生氣、害怕、傷心等四種表情圖,引導幼兒觀察並判斷:哪幅圖說明小剛和小華很高興?哪幅圖表達的是生氣的情緒?哪幅圖是害怕的表情?哪幅圖是傷心的表情?歸納幼兒的答案,教師引導幼兒重複表示心情的詞,同時將相應的文字(高興、生氣、害怕、傷心)貼在表情圖旁,進一步討論:你是怎麼看出來的?使幼兒知道透過看人的眉毛、眼睛、嘴等的狀態和變化來判斷人的情緒。鼓勵幼兒做出這幾種表情,對做得好的幼兒給予獎勵。幫助幼兒歸納:我們每天都會遇到高興的、生氣的、害怕的、傷心的事情,在這些時候,臉上的表情就會表現出來,我們透過別人臉上的表情就能看出別人是什麼樣的心情。

  3、解決問題,做“開心娃娃”。

  請幼兒看課件上的各種表情圖,說說太陽寶寶們是什麼表情。教師啟發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講一講曾經遇到過的高興、傷心或生氣、害怕的事情。與幼兒共同討論傷心、生氣的害處,使幼兒知道快樂、高興能讓人心情愉快,吃的香,睡得穩,有益於身體健康。

  說活動總結

  課件展示各種人物表情,請幼兒猜出表情所代表的的心情,並鼓勵幼兒根據情緒配音。

  說活動延伸

  1、分發給幼兒空白頭像和剪好的各種表情的五官圖紙,讓幼兒粘貼出各種表情,並展示給小朋友們看。

  2、播放《幸福拍手歌》,請幼兒隨老師一起律動。

幼兒園說課稿4

  一、說教材

  吹泡泡是幼兒熟悉又喜愛的遊戲,吹泡泡不僅有趣,而且新奇。特別是在太陽底下吹泡泡,吹出來的泡泡顏色豐富多彩。我選擇並設計適合小班幼兒學習特點,貼近小班幼兒生活的“泡泡畫”活動,旨在讓幼兒在蘸蘸、吹吹、按按的過程中,學會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的技能,充分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根據《綱要》藝術領域“在支援、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結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知識目標:鞏固對紅、橙、綠三種常見顏色的認識,感受色彩的美。2、技能目標:大膽選色,學習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3、情感目標:體驗與同伴合作活動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活動重點:學習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注意衛生,體驗活動的快樂。活動的難點:學會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的技巧。活動的準備:(詳見活動設計的準備)。充分有效的活動準備是美術活動成功的前提。本活動準備既關注幼兒已有經驗的積累與參與,如在活動前讓幼兒玩玩吹泡泡的遊戲,也注重教具的實用性與作畫工具的合理性。如選用的吹泡泡的工具,是特別長的吸管──這是因為我認為這樣可使幼兒避免吸入泡泡水,使用更安全。畫紙是每組一張,這樣可以避免幼兒間的畫紙被擋住,而且更能讓幼兒在活動操作中大膽地操作,不用擔心會吹出紙外。

  二、說教法與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1、情景教學法:在活動中,我創設了“小魚吹泡泡”這樣的情景,讓幼兒能夠很快的進入到活動中去。2、觀察法:在活動開始時,請幼兒仔細觀察泡泡水的顏色。透過觀察,使幼兒對顏色進行辨別。3、提問法:對幼兒進行一些啟發式的提問,有助於幼兒對顏色有進一步的認識。活動中孩子們運用了1、多種感官參與法。幼兒在活動中透過看一看、說一說、吹一吹、按一按等多種方法來獲得對泡泡形狀、顏色的知識體驗。2、操作法:幼兒動手操作吹泡泡作畫,在與教材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探索和學習,獲得泡泡畫的技能。操作法對幼兒學習美術具有決定性意義,因而操作是本活動的主要環節。布盧姆提出: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每個幼兒都能達到高水平的學習。因此,在操作中,我想盡量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來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時間裡積累經驗,以獲得技能。活動也證實了這一點,第一個上來示範吹泡泡的女孩在後來的操作中成功了。

  三、說活動程式

  總的設計思路是:根據小班幼兒學習的特點和本活動目標要求,設計以“向小魚學習吹泡泡”為中心主題,以教師的示範幼兒練習為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流程是:出示範畫匯入→介紹作畫工具(鞏固對顏色的認識)→師幼合作示範(蘸顏料→吹泡泡→按泡泡)→幼兒分組練習→活動評價(展示幼兒的泡泡畫,請爸爸媽媽觀賞)。(具體的活動程式見活動教案)

  四、說反思

  情景創設的匯入很能吸引起幼兒的注意,興趣的確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所以在看教師繪畫的時候,幼兒個個全神貫注地聽著。小班幼兒對於吹泡泡很感興趣,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能激發他們對繪畫的興趣,由此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積累相關的繪畫經驗,讓幼兒對美術課產生喜愛之情。活動中,以師幼合作的形式來示範泡泡畫的製作,更能激發孩子的操作熱情。可是,活動中我卻犯了一個不該犯的錯誤,居然忘了向孩子們交代操作的要求,比如泡泡水要放在桌子的中間,只能吹,不能吸,還有就是忘了為孩子們準備溼的擦手布了。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幼兒園說課稿5

  一、說設計意圖

  下雪、堆雪人,是冬季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對於幼兒來說是冬天裡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所以我選擇了語言活動《下雪了》。

  幼兒喜歡悅耳的聲音,重疊有節奏感的象聲詞更能使小班幼兒產生親切感。喜歡小動物又是幼兒的天性,這個故事經過象聲詞介紹了幾種動物以及他們的叫聲,在簡便而又充滿懸念的故事氛圍中,幼兒能夠學習並掌握動物的名稱與各種象聲詞。經過活動能夠讓幼兒積累動物名稱的經驗,反覆出現的"你去哪兒呀"是一種招呼用語,便於幼兒在生活中模仿運用,有助於幼兒的語言學習。

  二、說目標

  1、認識小狗、小貓等幾種小動物,準確說出它們的名字,明白叫聲,學說象聲詞。

  故事中的小動物都是孩子們比較熟悉的,而孩子們印象中小動物的名稱或許是其叫聲的代名詞,所以,應當給予孩子正確、科學的語言資訊,所以明白小動物的準確名稱是本次活動的目標之一。

  2、明白冬天會下雪,初步激發幼兒喜歡冬天的情感。

  下雪、堆雪人,是冬季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對於幼兒來說他們可能不喜歡冬天的寒冷,可是他們喜歡雪,喜歡玩雪,玩雪會使他們不怕寒冷,所以我選擇了語言活動《下雪了》,經過故事初步去激發幼兒喜歡冬天的情感。

  3、象聲詞:汪汪喵喵哞哞等。短句學說:你到哪兒去呀?

  故事裡告訴幼兒小動物的名字,如小狗、小貓、小豬、小雞、小牛、小麻雀、小老鼠等,讓幼兒積累了動物名稱的經驗;表示小動物聲音的"汪汪、喵喵、哼哼、嘰嘰、哞哞、嘰嘰喳喳、吱吱",能使幼兒學習並掌握動物的名稱與象聲詞;反覆出現的"你去哪兒呀"是一種招呼語,便於幼兒在生活中模仿運用。

  三、說重難點活動重點:

  明白動物的叫聲並與正確的名稱建立聯絡。(給予孩子正確、科學的語言資訊)

  活動難點:能根據畫面的情節聯想到"堆雪人",並會用材料表現(對於小班孩子來說根據畫面的情節去有意識聯想,並會用抽象的材料去裝扮的確很難,活動中也是初步培養幼兒的這種本事。)

  四、說過程

  活動分三個環節完成:

  一、匯入部分經過看PPT,欣賞美麗的雪花,激發幼兒對冬天的喜愛。從而引出汪汪叫的小狗、喵喵叫的小貓……

  二、理解故事

  1、根據小動物的叫聲猜測出小動物的名稱,學學、說說,幫忙幼兒學習語言。

  2、小動物們拿著各種各樣的東西,急急忙忙地走著,他們去哪兒呀?他們在一齊幹什麼呢?一個個匆匆忙忙、連奔帶跑的樣貌,激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引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3、根據小動物拿的各種東西學習裝扮小雪人,讓幼兒初步瞭解原先生活中有很多東西能夠來裝扮雪人。

  三、延伸活動故事到此結束了嗎?沒有,還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全部藏在好看的書本里,給幼兒留下懸念,激發幼兒繼續閱讀的興趣。

幼兒園說課稿6

  設計意圖

  在一次春遊的路上,孩子們看到一個正在過馬路的盲人,有的孩子便好奇地叫了起來:“你們看,那邊有個瞎子!”全班幼兒的注意力便集中過來,有的嘻嘻笑;有的無所謂;有的則表現出同情。透過這件事,我不斷地思考:現代孩子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能得到家庭、社會給予的關愛和照顧,而關心、照顧他人的意識卻略顯不足。

  說教材

  幼兒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有助於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發展作了描述性的規定:主要涉及同情、安慰、幫助、分享、合作和社會公德行為等與學前兒童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行為。上述的情節中正說明了孩子缺乏同情、助人等親社會行為,為了讓幼兒能夠用平等、接納和尊重的態度對待不同的人和適應社會,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看不見的世界》,從多方面、多層次地促進幼兒社會情感的發展,滿足他們親社會發展的需要。

  說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初步瞭解盲人生活的困難和不易。

  2.技能目標:能主動去幫助盲人或身邊有需要的人。

  3.情感目標:激發尊重、愛護殘疾人的社會情感,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說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殘疾人頑強拼搏、不怕困難的意識品質。

  2.難點:懂得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愛,並能主動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

  說教法

  1.語言傳遞法。利用談話法與幼兒進行交流,激發其發散性思維,引發思考盲人的生活有哪些不便;並將幼兒討論的要點進行小結,瞭解幫助殘疾人的各種方法。

  2.直觀教學法。播放多媒體資源,用視覺、聽覺等多重感官去了解殘疾人的生活。

  3.陶冶薰染法。透過觀看影片、建立情景等形式對幼兒進行情感薰陶;活動結束後,透過榜樣行為及環境創設等方式進行環境薰陶,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習得助人、謙讓等親社會行為。

  說學法

  1.多通道參與法。從不同角度讓幼兒更加深入地瞭解盲人的生活。

  2.移情體驗法。採用模擬盲人的遊戲,幼兒能更加深切地體會盲人生活的不易,知道盲人與正常人在生活上的差別併產生同情之心。達到活動重點的需求。

  3.合作遊戲法。透過“我來幫助你”的合作遊戲,讓幼兒體驗在合作過程中,從中感受幫助他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也體會到被別人幫助的好處,由此攻破本次活動的難點部分。

  說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黑暗時刻”(8min)

  (一)談話討論,引發共情。

  師:小朋友們,我們的世界真是美麗而多彩,能看到藍藍的天空、綠綠的草地、紅紅的花兒……。可是,有一群人,他們的世界卻永遠是黑暗的,你們知道他們是一群什麼樣的人嗎?(盲人)但有的人叫他們瞎子,他們聽了心裡該有多難受,這是不禮貌的。

  師:你們知道盲人是怎樣生活的嗎?現在我們也來體驗一下盲人的生活。

  (二)遊戲體驗,在黑暗中初步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

  1.教師準備三個沒有五官的臉蛋圖片,請幼兒帶上眼罩將五官貼在相應的位置。

  2.遊戲結束後,請幼兒談一談蒙著眼睛走路和做事情的感受。

  3.小結:盲人什麼也看不見,只能透過聲音來辨別方向、用手指觸控來做事情,所以他們的生活會遇到很多困難。

  二、觀看影片《盲人的生活世界》,瞭解盲人的日常生活。(10min)

  (一)播放影片,師生交流討論。

  師:1.盲人是怎樣生活的?

  2.在盲人的生活中需要誰的幫助?

  3.盲人上街走哪裡?盲道起到什麼作用?

  4.盲人是怎樣工作和學習的?

  (二)小結:盲人的生活很不容易,但他們並沒有因此放棄。他們透過學習盲文,藉助盲人用具(盲道、柺杖、導盲犬等)來生活和外出。

  三、情景遊戲——“我來幫助你”(15min)

  (一)遊戲玩法:

  A組幼兒帶上眼罩當“盲人”;B組幼兒協助“盲人”回家,透過走、鑽、跨等方式,穿越倒斜的桌子、椅子,把“盲人”送回家;兩組幼兒互換角色體驗。

  (二)遊戲結束後,幼兒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情感遷移,建立親社會行為意識。

  1.小組討論:

  (1)遇到盲人時,我們能做些什麼?

  (2)除了盲人還有哪些人生活也很不方便?

  2.小結:生活中還有聾啞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礙的人都是社會關愛群體,這些人統稱為殘疾人。人們都在關心和幫助殘疾人,設計了很多方便他們的生活用具,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出示圖片。師:生活中,人們是怎樣幫助殘疾人的?(馬路上有為盲人設定的盲道,公共汽車上的愛心座位、奧運會場上有無障礙通道和設施,廁所裡有扶手……)

  4.小結:殘疾人在生活中要克服很多困難,所以我們可以帶他們過馬路、提醒他們小心危險等等。

  說活動總結

  每年五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全國助殘日。根據《指南》,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多是社會生活的縮影和反映,因此,既要在課堂內營造社會生活的場景,又要善於把課堂搬到社會生活之中,就要注意課內外知識經驗的結合。幼兒憑藉對盲人的情感和理解,設想生活中各種可以幫助殘疾人的方法,從而達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的目的。

  說活動延伸

  在社會活動教育中,親社會行為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我設計了“愛的延續”這一延伸活動。請家長參與到活動中,與幼兒一同製作愛心標語或提示,向更多的人們宣傳全國助殘日,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有需要的人;觀看殘運會向幼兒講述殘疾人的堅強不息、勇於拼搏的事例等。

幼兒園說課稿7

  一、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好,我是12級學前8班的xx,今天我帶來的說課內容是大班美術活動《春暖花開》。先說說我的設計意圖:《綱要》指出幼兒教育目標:"初步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以及對大自然中美的欣賞力。"由於桃花在我們生活中不是很常見,孩子們也缺乏瞭解,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初步認識桃花,並能學習運用吹畫和棉籤畫的方法來表現桃花的特點,在創作的過程中既能體驗其中的樂趣,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悅,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對美的欣賞能力。

  二、活動目標

  再說說我的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確定了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1.瞭解桃樹和桃花的基本特徵。(認知)2.能用吹畫和棉籤畫來表現桃樹和桃花(技能)3.體驗吹畫和棉籤畫的樂趣。(情感)活動的重點:學習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表現桃樹和桃花的基本特徵。

  活動的難點:用吹畫的方式吹出樹枝

  三、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1.經驗準備:認識桃花,知道桃花的基本樣子。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棕色、粉紅色顏料、棉籤、抹布、範例、紙張等。

  四、教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①講解法②示範法③範例法等。

  五、學法

  再來說學法,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發展為本,幼兒採用的學法主要有:①談話法②操作法③觀察法等。

  六、活動過程

  為了緊扣教學目標,展開教育活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激發興趣,匯入活動本環節我將以春天為主題,談話引出課題,如詢問小朋友:"春天到了,花都開了,小朋友們還記得你們看到了哪些花嗎?"2、觀看多媒體課件,瞭解桃花的結構透過播放桃花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桃花的結構、形狀、顏色,並且我會透過提問幼兒桃花的基本特徵來使幼兒更加仔細、專注地觀察圖片。

  3、引導幼兒學習吹畫的方法

  (1)在本環節中我首先出示範例,引起幼兒對範例的畫法的興趣,再分析範例,讓幼兒瞭解桃花樹的樹幹和樹枝是用棕色顏料吹出來的,花朵是等顏色幹後,再用棉籤蘸粉紅色顏色點上的。

  (2)然後示範講述吹畫桃花方法:先滴幾滴黑顏料在作業紙下部適當位置,對著黑顏料往前吹,並稍稍改變吹的方向,可向上、向左或向右吹,慢慢吹出樹枝的形態。吹好樹枝後稍等一等,待幹後用棉籤蘸上粉紅色顏料,在樹枝的適當位置畫出梅花。此時還要提醒幼兒注意畫面乾淨、整潔,畫好後要在抹布上把手擦乾淨。

  4、先交代要求,再讓幼兒操作,同時給予適當指導。

  幼兒在畫面上練習吹畫桃花。在幼兒操作時,要重點幫助幼兒掌握吹樹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強的幼兒多吹幾棵梅樹,能力弱的幼兒掌握吹的方法。儘量使每個幼兒完成作業,享受成功的快樂。

  5、總體評價,結束活動活動最後挑選出幾張幼兒的優秀作品進行點評,再讓幼兒說說自己的創作經驗。

  活動延伸讓每個幼兒把桃花貼在牆上組成桃林,供大家欣賞。

  七、教學特色

  雖然是同一創作內容但是採用了棉籤畫、吹畫這兩種以前沒用過的畫法,讓幼兒瞭解了"桃花"還可用不同的美術形式來表現,拓寬了幼兒的美術創作思維。活動中幼兒能遷移以往的創作經驗舉一反三。

  我的說課結束了,謝謝!

幼兒園說課稿8

  一、設計來源及意圖

  《吃“傘”!》出自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的《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指導》中班上冊的“傘的世界”單元。在這個活動之前,小朋友已經透過圍繞“傘”來展開的一系列活動,對傘的結構、外形特徵等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讓幼兒認識像傘一樣的植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然要數“蘑菇”了。小朋友平時在家裡或在幼兒園裡經常都會吃到蘑菇,它的外形特殊,像一把小小的可愛的傘,小朋友看見蘑菇都會忍不住拿來玩一玩,摸一摸,甚至聞一聞。同時,蘑菇的味道鮮美,營養價值極高,可是由於它有一種特殊的味道,許多幼兒都不喜歡吃它,一種極有利於幼兒生長髮育的優秀食物就這樣被幼兒拒之嘴外,真的是很可惜!為了讓幼兒更好的瞭解這些可愛的“小傘”,並願意與它成為“好朋友”,從而使幼兒能更加健康的成長,特此設計了《吃“傘”!》這一個綜合活動。

  二、說目標

  1、 引導幼兒觀察認識不同的像傘一樣的菇類食品,激發幼兒喜愛蘑菇的情感(其中重點認識各種食用菇)

  2、 培養幼兒的分析和觀察能力

  3、 體驗嘗試合作烹飪的樂趣

  三、說活動準備

  1、 購買各類食用菇。如:香菇、金針菇、平菇、茶樹菇、草菇等

  2、 一把美麗的傘,錄音機,錄音帶,有毒蘑菇的圖片,多媒體課件

  3、 不少於師幼人數的碗筷,盤子多個

  4、 電磁爐,烹飪材料——鹽、油、醬油、糖、蔥花、蒜粒,已炒好的肉絲、雞塊等

  四、活動程式

  (一) 我和傘來做遊戲

  活動開始,老師指著場地中央放著的一把傘,用遊戲的口吻說:“喲!太陽都老高了,傘還在睡懶覺呀,真羞!小朋友,我們去捉弄一下傘,把它叫醒,好不好?”小朋友就會很高興的響應。音樂聲中,幼兒快樂的進行遊戲,或碰或拍或摸傘。

  遊戲的時候,老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幼兒把注意力放在傘的結構上,用動作或語言進行提示,比如讓幼兒摸一摸傘面,拍一拍傘柄,嗝吱一下傘骨等等。如果老師不加予引導的話,小朋友碰摸傘的位置大多數都會集中在傘的一個地方,象傘面或傘柄等,那傘的其它結構就會被小朋友忽略了。因為這個環節主要的目的是讓幼兒在和傘玩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傘的基本結構,為後來的“認識蘑菇”做好鋪墊。所以老師一定要讓幼兒把傘的基本結構都注意到了。

  遊戲的最後,傘就要醒了,老師趕快引著幼兒背對著傘躲起來,配班老師悄悄的把傘藏好,藏傘的時候注意不要給幼兒看到,否則會影響遊戲的效果。

  (二) 透過傘來變魔術,讓幼兒找像傘一樣的蘑菇

  很快的,幼兒就會發現“傘不見了”,小朋友正在奇怪的時候,傘出現在大螢幕上。

  透過課件,讓傘來告訴小朋友,傘躲起來是在玩變魔術,傘變了好多“樣子長的像它的,可以煮來吃的菌”出來。傘要考考小朋友,能不能猜出是什麼?並把它們找出來。小朋友看完了以後,就會很開心的一邊猜一邊找。

  可能大多數幼兒都不知道菌是什麼,他們在找的時候,不單把場地周圍事先放置的蘑菇找出來,也會把用來裝飾主題環境的美工小傘或玩具傘也找了出來,教師就可以提示:“它可以煮來吃嗎?”讓找錯的幼兒重新再找。找到蘑菇以後讓幼兒把它們分類放好。這裡不要求幼兒瞭解菌是什麼東西,因為這個對中班小朋友來說,有點難,只要幼兒知道蘑菇是一種菌就行了。

  這個環節透過外形的聯絡,讓傘來變魔術引出蘑菇,幼兒在找的過程中,也提高了他們想認識蘑菇的興趣。

  (三) 讓幼兒認識常見食用菇以及它的簡單結構,在這部分解決“讓幼兒觀察和認識各種食用菇,激發幼兒喜愛蘑菇的情感”這一教學重難點

  1、 識蘑菇的簡單構造

  蘑菇和傘的結構很相似,基本的部分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地方

  比如:傘面——菌傘 傘柄——菌柄 傘骨——菌

  老師可以把傘和蘑菇放在一起讓幼兒對比一下,或讓幼兒在蘑菇上找一找傘的影子,看看哪些地方象傘。小朋友很容易就弄清楚了蘑菇的基本結構。在前面“我和傘來做遊戲”這個環節中所做的鋪墊在這裡就派上了用場。

  2、 認識常見食用菇

  (1)結合識字,讓幼兒認識各種食用菇的名稱

  老師分別向幼兒提問:你喜歡哪一種蘑菇?

  你吃過哪一種蘑菇,什麼味道的?

  你剛才找到了哪一種蘑菇?

  每次提問後,請發言的幼兒看一看剛才找到的蘑菇裡有沒有所說的,如果有,就拿起來向其他幼兒介紹一下。有些蘑菇幼兒不一定知道名稱,或者叫法不是很規範,老師就可以把這些蘑菇的正式名稱告訴幼兒。在幼兒認識名稱的同時,選擇有代表性的蘑菇出示相應的識字卡,讓幼兒進行識字

  (2)幼兒自由的討論和比較一下,這些蘑菇有什麼不同

  蘑菇的外形看起來都像一把傘,但仔細看來各有差異。幼兒的發言可能千奇百怪,毫無條理性和系統性,只要他們能夠仔細觀察並踴躍發言,老師都要給予鼓勵和表揚。

  (3)把差異比較大的兩種蘑菇放在一起讓幼兒進行比較,老師要充分的引導幼兒從蘑菇的大小、外形、顏色、味道等方面來進行觀察

  觀察能力越強的幼兒發現的東西也就越多,比如:平菇長得像一把油紙傘,開的平平的,草菇長得像一把還沒開啟來的傘;香菇又矮又胖,金針菇又高又瘦……觀察能力弱一點

  幼兒的也能區別簡單的顏色、大小等等,老師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給予啟發和引導。

  (4)讓幼兒自由的選擇兩種自己喜歡的蘑菇和它們做好朋友,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

  拿到蘑菇後,小朋友都會摸一摸,聞一聞,玩一玩。這個和磨菇玩的過程也是幼兒進行比較分析和發現問題的過程,老師要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很快的,幼兒就會發現不同的選擇居然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比如:香菇有時變高了,有時又變矮了;茶樹菇的顏色時深時淺……,這會讓幼兒驚奇得不得了,幼兒探索蘑菇的興趣也就越來越濃,激發了幼兒喜愛蘑菇的這種情感。

幼兒園說課稿9

  一、說教材:

  《香蕉船》活動設計是讓幼兒能體驗到同伴間的相互關心,相互幫助,讓幼兒建立一種與他人共享快樂的情感,現在的幼兒普遍是獨生子女,由於父母、長輩的過度呵護,使他們多數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心他人,活動本身就是要讓幼兒懂得同伴間的互幫互助,關愛他人是快樂的。在活動的同時,注意培養幼兒翻閱圖書的好習慣。

  二、說教法:

  我根據活動的內容,並考慮到語言學科的特點,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了以故事來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透過與幼兒的討論,及在情境中學習,來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的活躍性。

  三、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的制定是根據《綱要》語言領域的要求,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使他們懂得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同時培養幼兒翻閱圖書的好習慣。

  四、說活動準備:

  本活動利用了幼兒的好奇心,我為他們準備了一根實物香蕉,將《香蕉船》製成小書,同時還準備了故事磁帶。

  五、說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根據幼兒的特點,讓幼兒在情境中活動。活動開始,出示實物香蕉,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先讓幼兒觀察香蕉的形狀,請幼兒說說像什麼,引出故事《香蕉船》。

  (二)基本部分

  學過程,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播放故事,幼兒傾聽,給幼兒加深印象,透過提問,讓幼兒記憶故事內容,同時教育幼兒,同伴間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請幼兒學說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與幼兒討論故事中的情節,來增強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說過程,活動中我設計了一個說的過程,讓幼兒勇於說出自己的觀點,請幼兒說說喜不喜歡小雞?為什麼?

  (三)結束部分

  活動的結束部分,讓幼兒自己閱讀小書,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幫助幼兒瞭解"封面,封底"和翻書的順序,及應該怎樣翻,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幼兒園說課稿10

  “垃圾”作為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我們可以將它分為以下幾個型別:

  選擇“垃圾回家’’作為教材,使幼兒瞭解我們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讓幼兒在丟棄垃圾時就能做到分類投放,真正做到讓垃圾“回家”,萌發幼兒愛護生存環境的情感,從小幫助幼兒樹立環保意識。

  1.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本次活動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做起,並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將環保意識提升為一種生活習慣,特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瞭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並能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引導幼兒願意為維護環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動重點:幫助幼兒區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3.活動難點:是為環保宣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分析垃圾的種類繁多,有些可以回收再利用,有些不可以回收,有些對人類有害,要弄清楚這些問題,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確實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將它定位為活動重點。讓幼兒將環保行為在自律的基礎上用各種有效方法去監督、宣傳更是不容易,因此我將它定為本次活動難點。

  為解決這些,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錄影、科教短片、情境等活動,又為幼兒創設了暢所欲言的討論環境,活動延伸有利於幼兒將環保活動持續進行。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分析綜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基礎上,本次活動目標及重難點幼兒可以接受。

  說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如可樂瓶、果奶瓶、玻璃瓶、紙盒、廢電池、廢紙等;兩段錄影短片(整潔和髒亂小區的環境錄影、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的科技短片)。

  2.知識準備:請幼兒觀察居住小區及周圍的環境,和父母一起討論收集有關生活中垃圾的相關圖片。

  說活動流程

  環節一:瞭解垃圾的來源。

  採用方式:播放錄影(錄影內容:整潔美麗的小區.又髒又亂、蚊蠅飛舞的小區景象),提問討論。

  提問設計:“你們喜歡哪個小區,為什麼?”“垃圾從哪裡來?”“垃圾有什麼危害?”

  解決的問題:讓幼兒瞭解滿地的垃圾是因為人們不講衛生,隨意丟棄雜物而造成的。骯髒的環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許歲危害,使幼兒產生送垃圾“回家”的願望。

  環節二:瞭解垃圾的分類及處理

  採用方式: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類和處理

  提問設計:“垃圾可以分成幾類?”“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們該怎麼做?”

  解決的問題:透過短片讓幼兒瞭解垃圾的種類及不同的處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對人體有害,對我們的生存環境有影響,從而產生分類丟垃圾的意識。

  環節三:送垃圾“回家”

  採用方式:親身嘗試,將實物垃圾送到環保垃圾筒內。

  提問設計:“你們認識這個垃圾筒嗎?為什麼它們有不同的顏色?”“可回收垃圾筒是什麼顏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麼顏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麼顏色的?你們能將這些垃圾送回它們的‘家’嗎?”

  解決的問題:認識環保垃圾筒,瞭解綠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黃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紅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遊戲中,能正確分類投放,幫助幼兒樹立環保從我做起的意識。

  環節四:設計“環保標誌”。

  採用方式:結合自身說說我們該如何保護環境,引出設計“環保標誌”。

  提問設計:“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該做些什麼?”

  解決的問題:鼓勵幼兒為環保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爭做“小小環保宣傳員”。設計“環保警示標誌”,張貼“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等宣傳畫。

  說活動特色

  1.生活教育的理念。此次活動的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設計理念來源於生活,透過垃圾引出環保,從生活中小事體現環保這件大事,以小見大,激起幼兒關注生存的環境,樹立環保意識,並在動手、動腦、動口的活動中.獲得了無窮樂趣,也懂得環保從身邊點滴做起這個道理。

  2.先進的視聽教育手段。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傳輸資訊的方式是全方位的,並具有形象生動、資訊刺激、範圍寬廣的特徵,在這個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比較形象地瞭解環境汙染帶來的危害,並很快獲取一些垃圾分類的知識,加深了幼兒的感性認識,加快了獲取知識的速度。

  3.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一次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是其他教育活動的引子。透過本次活動,使幼兒更多地關注我們生存的空間、生存的環境,這是本次教育的潛在效應。活動的延伸在於激勵幼兒做一個環保小衛士,做一個環保宣傳員,如何做好這些留給幼兒非常大的創造空間,從而也生成了許多其他環保教育活動,體現了活動的可持續發展。大班語言說課稿<<頑皮的小雨滴>>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活動——頑皮的小雨滴。因為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雲,風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規律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條件,為人類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兒生活在絢麗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新奇:“天上為什麼會下雨?”“風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雲有各種形狀?”《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再者,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所以我從幼兒的興趣出發,選擇“頑皮的小雨滴”這個活動。

  大班階段是幼兒個性初步形成的階段,幼兒的個性和交往能力在學習中得到充分發展。根據本班幼兒口語發展特點以及大班語言發展目標,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

  1、能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2、發揮想象,深入理解畫面內容,大膽地用語言表述畫面的意境,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理解雨水與環境以及人類的關係。3、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運用各種材料製作小雨滴,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為了更好的實現活動目標,在課前準備中,我讓幼兒在戶外近距離真實的觀看雨景(或淋雨),使之有一定的感性經驗,又在現場觀看錄影,讓幼兒在整個雨景中觀察的更清楚、仔細。在設計中有兩個較突出的特點,一是小雨滴形象貫穿始終,老師扮演的小雨滴形象非常自然的融入到孩子們中間,和他們一起交流、觀察、討論。及時的進行啟發、引導。充分體現了“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大綱要求。二是採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製成課件,在這裡我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具體的、直觀的物象,滿足了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同時又讓孩子們能在觀察比較中輕鬆地找到自己的進步。為後面的談話做了鋪墊。在活動中,我採用教學情景化的方法,用事先錄製好的下雨時的音樂把幼兒帶入預設的環境中。由幼兒自由交談,在這個環節中,我貫徹了《綱要》對語言活動的要求,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他們與同伴交談。幾分鐘後,老師扮演的小雨滴及時出現,引起孩子們的.歡呼,及時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了過來,圍繞主題展開談話。這一環節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法,播放製作的並消除了散文聲音的課件,為幼兒的表述提供了直觀的依據。老師以開放式、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幼兒把觀察到的小雨滴的頑皮形象用語言表現出來。如:根據課件中的小雨滴離開媽媽懷抱時跳到樹上、落在屋頂上,擠進草叢裡。把妹妹的傘當作滑滑梯,骨碌碌滾下來。把清清的池塘當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鏈猗。躲在路邊的土坑裡,在柔柔的沙灘上捉迷藏。再透過一個畫面一個畫面的切換,使幼兒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優美的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為了鼓勵每個孩子都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下來我讓幼兒把自己想象成是小雨滴,如:你是小雨滴的話,你想落到哪去?並請幼兒用語言表述出來,可以說給老師聽,也可以說個同伴聽。使每位幼兒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想法。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同時,我深入到孩子們中間,和他們交流、耐心傾聽,努力理解他們的想法,並對他們進行知道幫助,建立一種積極主動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活動延伸部分我讓幼兒用各種畫筆來畫自己想象當中的小雨滴,進而突出談話的主題。如:小雨滴又落到哪去了?又做了哪些頑皮的事?在這一環節中,讓先畫好的幼兒說自己畫的內容,給幼兒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發展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最後,透過多每一個把幼兒剛才的創作過程在影片上展示出來,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欣賞、共同提高,也是教師對幼兒表達自己情感的理解和想象的鼓勵,幼兒看到自己作品的畫面,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達到了在快樂中學習的目的。在此,教師作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兒的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和表達方式,讓幼兒在特別寬鬆、開放、愉悅的環境感受美、表現美,並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互相滲透。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透過具有形象性、開放性、寬容性、自主性、愉悅化的活動內容和過程。所有環節都是圍繞“小雨滴”來進行,源於大自然又借鑑於生活,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讓幼兒真正體驗到了在活動中享受生活的樂趣。

幼兒園說課稿11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安全教育活動《陌生人我不怕》,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說課。

  說課內容

  一、說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現實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以哄騙為手段賣兒童,他們的罪行給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摧殘,使許多家庭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給社會帶來極大的危害。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陌生人我不怕》這節安全教育活動。意在幫助幼兒樹立初步的防範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二、說學情

  中班幼兒已經有一定的語言基礎,思維和表達能力也有了相應發展,而如何辨別陌生人,靈活應對陌生人又對幼兒是一個考驗。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將各領域內容有機結合、相互滲透,注重了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於遊戲之中。讓幼兒在討論交流、情境體驗中理解“陌生人”的含義,懂得“不輕信陌生人”的道理。

  三、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我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發展水平把目標定為:

  1、知道“陌生人”的含義,懂得不輕信陌生人的道理。

  2、能初步識別陌生人的哄騙行為,樹立初步的防範意識。

  3、提高遇到危險沉著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

  四、說活動準備

  本次活動我為幼兒準備了歌曲《小兔乖乖》、影片課件《不跟陌生人走》以及三種常見的陌生人騙小朋友的情境。

  五、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在第一個環節中,我運用了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組織幼兒觀看事例。讓幼兒直觀形象的瞭解陌生人哄騙小朋友的過程。

  2、交流討論法:在第二個環節中,設定情境,讓幼兒置身其中進行討論,並透過多個問題的討論,相互啟發和補充,從而獲得正確、統一的認識。

  3、遊戲教學法:在第五環節中,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扮演,體驗如何應對陌生人,這種遊戲的形式符合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而且真正做到了將幼兒習得的經驗轉化為行為。

  此外,我還適時運用提問法、激勵法、觀察指導法等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六、說學法

  1、情境體驗法:在最後一個環節組織幼兒運用情境體驗法進行角色扮演,這樣做不僅是順應幼兒遊戲的天性,也是幼兒沉著冷靜處理問題的模擬練習。

  2、辯論討論法:透過討論發散幼兒思維,使幼兒得出處理問題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多感官參與法: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辯一辯等多種感官參與,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應對陌生人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護的意識。

  七、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流程分為激發興趣、引發思考、鞏固認識、相互討論、親身體驗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歌曲引題,瞭解哄騙

  活動開始,我帶領幼兒隨音樂《小兔子乖乖》進入教室。中班幼兒對歌曲及故事比較熟悉,音樂喚起了幼兒對故事的回憶,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我接著提問:這首大家都熟悉的《小兔乖乖》,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小兔子開門了嗎?小兔子是怎麼知道大灰狼不是媽媽的?透過提問,幼兒明晰了大灰狼利用“哄騙”的方法取得小兔子的信任,達到吃掉小兔子的目的,使幼兒理解“哄騙”的含義。接著提出一個假設問題:如果你一個人在家,有人來敲門,你會怎麼做呢?引導幼兒聯絡實際思考判斷。並追問:是所有人敲門都不開嗎?進一步引導幼兒判別自己的親朋友好友等熟悉的人會開門,不認識的人就不開門。為什麼不給陌生人開門?我及時進行小結:陌生人可能是壞人,我們不能輕易相信。引導幼兒在討論中建立“陌生人”的概念,初步樹立“不輕信陌生人”的意識。

  第二環節:觀看事例,引發思考

  第一步:看一看、說一說

  在這個環節我利用《不跟陌生人走》的故事影片給幼兒呈現一個具體的故事情景。進行提問:如果你是小雨,會跟那位阿姨走嗎?為什麼?引發幼兒討論。

  那我們來看一下小雨到底會怎麼做。看完影片後接著提問:那位阿姨是怎麼把小雨騙走的?小雨認識這位阿姨嗎?小雨的好朋友用了什麼方法救小雨呀?我們怎麼判斷陌生人說的話是真是假呢?透過層層提問,引發幼兒思考,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梳理出故事中的阿姨是“陌生人”,進一步理解“陌生人”的含義,樹立“不輕信陌生人”的意識。

  第二步:想一想、辯一辯

  在這個環節,我接著提問:如果小雨真的被帶走的話,會有什麼後果?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對後果進行推測,教師及時梳理、歸納幼兒的觀點,並分享給全體幼兒,從而讓幼兒明白跟陌生人走的嚴重後果,堅定幼兒不跟陌生人走的信念,牢固樹立防範意識。

  第三環節:律動表演,鞏固認識

  活動至此已經進行了10多分鐘,孩子一直處於相對安靜狀態,我利用一首詼諧幽默的歌曲《我不上你的當》和孩子們一起表演,讓幼兒在放鬆思考所帶來的緊張情緒的同時,再次激起幼兒的興趣,並達到警示幼兒不上當受騙的目的。

  第四環節:判斷推測,引發討論

  接下來,我為幼兒準備了三個情景,第一個:陌生人用玩具哄騙小朋友的情景。根據情景提問幼兒: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呢?引導幼兒綜合利用已有經驗進行分析判斷。第二個是陌生人用好吃的食物哄騙小朋友的情景。根據情景提問幼兒: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呢?第三個是陌生人哄騙小朋友找爸爸的情景。透過情景,提問幼兒:遇到這種情況你應該怎麼做?透過幼兒的辨析,使不輕信陌生人的意識再次植根在幼兒心中。在幼兒討論後我及時小結:美麗的森林裡也有害蟲,我們的身邊也會有壞人。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陌生人的話不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要求不隨便答應。分清好壞不上當,做個機智勇敢的好寶寶。這一環節使幼兒的綜合分析判斷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並鞏固了幼兒的已有經驗。

  第五環節:角色扮演,真實體驗

  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我創設了角色扮演活動“陌生人我不怕”,首先由教師扮演陌生人進行遊戲,接著讓能力強的幼兒扮演陌生人再次進行遊戲,這樣做正是體現了“幼兒的經驗是在運用中建立起來的”這條原則,真正實現了幼兒由經驗到行為的轉化,增強了幼兒沉著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

  八、說特色

  本次活動中我充分利用了教學課件使抽象的問題變得形象直觀,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並且以孩子們身臨其境的情境式教學作為主線,鼓勵、引導幼兒共同討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及時梳理,歸納分享,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主學習、積極互動的環境。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內容,不當之處,請批評指證。

幼兒園說課稿12

  一、說學習學要分析

  我園目前正在開展《幼兒園音樂節奏活動生活化的實踐》課題,在大班,我們主要以音樂欣賞為切入口開展音樂活動,小、中班我們主要以音樂遊戲為突破口進行一些探索。此次結合大班《我想飛》的主題活動,我們設計了這節音樂欣賞活動。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欣賞音樂,使幼兒體會音樂帶來的感受美,制定了此目標。

  1、欣賞歌曲柔美的旋律和美妙的童聲。

  2、透過語言描述、傾聽音樂以及身體動作的參與,體驗歌曲和諧、舒緩的意境。

  3、樂意參與音樂欣賞活動,感受想象的愉悅

  三、說重難點活動重點--欣賞歌曲

  感受歌曲的旋律,說出歌曲是柔和還是歡快等等。

  活動難點:--體會歌曲的帶給自己的感受,根據歌曲身體自由加入動作。

  四、說教法:

  引導法,提問法,欣賞法,延伸法五、說過程《蟲兒飛》這首歌曲的旋律和意境非常優美,裡面的童聲合唱給人感覺比較舒緩、柔和。這節活動我們主要分四個環節進行。

幼兒園說課稿13

  【說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開展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戶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並提高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所以開展戶外體育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隨處都可以看到各種瓶子,以廢舊的瓶子作為活動器材開展戶外活動,既能發展幼兒走、跑、跳的基本動作又可以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還能滿足幼兒對各種事物的探究慾望,提高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讓幼兒在自主的思考、探索、參與中,培養起競爭與合作的意識。

  【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在走、跑、跳、鑽、爬、攀等各種體育活動中,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但是隻有教師靈活掌握綱要提出的總目標和幼兒的年齡階段目標之間的關係,才能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根據大班的身體發展水平,幼兒已經掌握了走、跑、跳等基本動作,所以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的發展幼兒的走、跑、跳的能力,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能力目標為:發展幼兒平穩走、繞障礙跑、夾物並腿跳的基本動作。

  在體育活動中讓幼兒大膽的去創造、嘗試、這樣既培養了幼兒的動作技能,又增強幼兒的體質,並使幼兒在生活中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創新、新的提高,其創造性培養就能走上良性迴圈的軌道。所以為了促進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滲透一定的品質教育,所以我制定本次活動的情感目標是:

  1.激發幼兒探索瓶子多種玩法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2.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協同能力。

  【說活動準備】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讓材料促使幼兒動起來,為了活動的順利開展,實現各個環節的銜接和連貫性,達到活動目標。在考慮到幼兒已具備的關於瓶子的生活經驗和動作能力的基礎上。我做了以下的材料準備:1.經過裝飾的瓶子若干,兔媽媽頭飾一個,小白兔、小黑兔頭飾若干,錄音機一臺;2.幼兒已經會做瓶子操;3.用粉筆畫出頂瓶走,繞瓶跑,夾瓶跳所在的區域。這能夠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活動的趣味性,快速地融入到活動中去。

  【說活動重難點】

  體育活動主要是透過動作訓練,發展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增強幼兒體質,透過遊戲可以讓幼兒帶著興趣完成所要求的體育練習,要求幼兒在遊戲的競爭氛圍裡,靈活的、協調的掌握新的動作要求。所以,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掌握平穩走、繞障礙跑、夾物並腿跳的基本動作要點大班幼兒正處於培養自制力、堅持性的關鍵時期,雖然他們具備了一定的制約自己、勸阻他人的能力,但是在進行規則遊戲時,大班幼兒集體榮譽感增強,追求比賽結果,難免會出現破壞遊戲規則的行為。規則意識的建立不是靠說教和硬性規定就可以做到,重要的是培養,需要我們在活動中的堅持、提醒。所以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幼兒在比賽中自覺的遵守遊戲規則。

  【說教法和學法】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定位是幼兒的支持者、活動者、引導者。所以此次體育活動中,我克服了傳統的教授形式,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自主表達,鼓勵幼兒自主探索。根據各個環節的要求和具體情況,採取適宜的教法:

  1.講解示範法:對於體育活動來說,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既有利於幼兒較快的掌握動作要領,遊戲玩法。又可以避免幼兒因使用器械不當造成的身體損傷等意外發生。但是,對於這一教法,我只是在開展遊戲的環節適當的採用,因為我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讓孩子自主的探索。

  2.語言提示法: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對某些具體動作要點、規則的不能完全領會。所以,我採用語言提示法在本次活動中簡潔、明確的提示、指導幼兒進行活動。

  3.情感滲透法:情感滲透對幼兒活動中實現的情感目標的重要形式。在活動中,我會及時給予幼兒激勵和表揚,鼓勵幼兒進行大膽的探索,玩出不同的玩法,注重與同伴的交流合作,在幼兒獲得鼓勵的同時有助於目標的達成。

  《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並且幫助其達到動作協調、靈活的目標,使他們感受體育活動的過程,體驗體育遊戲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練習法:幼兒對動作的練習有利於幼兒較好的掌握動作。所以在幼兒自主探索後,教師進行個別示範,再提供機會給幼兒自由分散練習也有利於後面遊戲環節的開展。

幼兒園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並認識了它,可以說,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小番茄也是小朋友們早已認識並喜愛的水果。我還採用了鹽用輔助材料,讓幼兒觀察物體在清水和鹽水兩種不同狀態的奇妙現象,《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因此,我選擇了小番茄在清水和鹽水的不同的奇特現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還為幼兒提供了簡單而可操作的材料,用小番茄做兩個不同的實驗,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仔細觀察運用實驗得真知的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透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目標定位:在新《綱要》中指出,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透過實驗,知道番茄在鹽水中能浮起來。

  (2)、學習用猜測、實驗、觀察、比較的方法進行驗證,進一步感知番茄在清水和鹽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實地記錄自己看見的東西。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知道小番茄在兩種水裡的沉浮現象。

  (2)、教學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4、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了如下準備:

  透明塑膠瓶(紅色、藍色)、番茄、鹽、記錄表

  二、說教法:

  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採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透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演示法:對於此活動中使用的記錄卡,幼兒並未見過,因此,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透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可以讓幼兒直接瞭解記錄卡的使用方法,減少了幼兒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三、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有趣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小番茄在兩種水裡的秘密。在操作活動中體驗實驗帶來的樂趣!

  2、記錄法;讓幼兒將探索結果記錄下來,為幼兒的討論、交流活動提供依據。

  3、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四、活動流程:

  1、猜測活動

  “今天,我們要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我這裡有一個番茄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番茄放在水裡,番茄會怎樣?”

  (出示實驗的材料,直接揭示課題並質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兒的興趣,他們眾說紛紜,表達自己的觀點。)

  2、記錄活動

  介紹表格“小問號表示什麼,小手錶示什麼”

  探索記錄方法“我們可以用什麼符號記錄下來”

  “請你們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結果記錄在藍色瓶子的旁邊。再把動手實驗的結果記錄在小手標記旁邊的藍色瓶子裡。”

  3、操作活動

  “請你們去做實驗,仔細觀察一下小番茄放在清水裡會怎麼樣”

  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有趣、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小組討論實驗結果,既提高了幼兒間的交流,又提升了幼兒在實驗中興趣。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將你們實驗的結果記錄在記錄板上,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的實驗結果。”

  引導幼兒用“我發現小番茄在清水裡會沉到水底”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記錄表,“你猜的是怎樣,結果又是怎樣呢?”

  透過比較讓幼兒明白猜想和結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4、猜測活動

  “現在再給你們一杯清水,還有一小杯鹽,怎樣讓清水變成鹽水呢?”

  (教師示範製作鹽水,這裡沒有直接出示鹽水,而讓幼兒自己來製作鹽水,給幼兒一個運用生活經驗的機會,並且可以觀察到鹽溶解的過程。)

  “請你們猜猜看將小番茄放在鹽水將會怎麼樣,將你們猜想的結果記錄下來。”

  5、操作活動

  幼兒操作,先將清水變成鹽水。

  “請你們去做實驗,然後把結果記錄在記錄板上。”

  6、交流總結活動

  總結實驗的結論:小番茄在清水裡會沉到水底,小番茄在鹽水裡會浮在水面上。

  7、總結,遷移

  出示兩瓶水:一瓶鹽水,一瓶清水

  猜猜看哪瓶是鹽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麼方法知道?

  8、延伸活動

  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東西放在清水裡沉下去,放在鹽水裡卻會浮起來?請你們回家後試一試,再把你發現的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

  在這裡,活動還沒有結束更教師讓幼兒帶著問題繼續探索著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幼兒園說課稿15

  一、教材

  我設計的小班數學活動《餅乾商店》,是依據新頒佈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選擇了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學習特點的活動內容,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注重了幼兒的個別差異,促進不同水平幼兒的發展。

  在活動內容的選擇上,注意了數學知識的系統性,符合幼兒的認識規律和智力發展水平,注意了各部分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絡和配合。

  二、教法

  我根據活動的內容,幼兒的年齡特點;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並考慮到數學學科的特點;幼兒的認知特點,選擇了利用遊戲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透過操作法、遊戲法、引導發現法,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能主動進行學習。

  三、活動目標

  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根據頒佈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數學領域的要求,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注意了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原則。

  四、活動準備

  在活動的準備材料中,我多選擇用過的餅乾盒、奶盒、冰棒杆廢舊物做教具,做到就地取材。

  幼兒使用的小筐、圖形片等符合衛生和安全的要求的材料的選擇上,根據活動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選用教具。另外,在教具的使用中引導幼兒觀察、思考,逐步從具體形象向抽象概括的方向過渡。

  五、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根據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讓幼兒在情境中活動。活動開始,以開餅乾店的形式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先讓幼兒觀察自己的圖形片,請幼兒說說有些什麼樣的餅乾,而不是請幼兒說說有什麼形狀的餅乾。這樣,可讓

  幼兒從餅乾的形狀或顏色兩方面作出不同回答,接著,引導幼兒從這兩方面觀察圖形標記。

  (二)基本部分

  以“分餅乾”、“買餅乾”、“送餅乾”這一系列遊戲情節串連教學過程,激發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其次,考慮到小班幼兒認識幾何圖形的特點,從圖形與標記匹配,引導幼兒認識幾何圖形,以減低幼兒的學習難度。同時,透過指認的形式,幫助幼兒複習鞏固對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認識。在區別三種圖形時,依照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逐步引導幼兒的思維向多維性發展。

  在“分餅乾”時,要求幼兒按圖形的顏色或形狀匹配,然後在“分餅乾”的活動中,讓幼兒講一講買了什麼餅乾,有的幼兒說買了紅餅乾,有的幼兒則根據所買餅乾的形式作了回答。在此基礎上,教師作出了小結,並引導幼兒從形狀、顏色兩個方面同時進行表述,在送餅乾的活動中,在肯定幼兒按標記的形狀或顏色匹配的同時,進一步引導幼兒根據標記同時,從顏色、形狀兩維角度去選擇,發展了幼兒的思維。

  針對買餅乾的要求,作四個層次的安排,讓每個幼兒分別按不同的要求參與活動。從而使每個幼兒有所發展,體現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

  (三)結束部分

  活動最後的“設計餅乾”這一遊戲的目的是為區域活動中的練習作示範。我為幼兒準備了四組材料:多色的繩、多色的冰棒杆、彩筆和紙、各種幾何圖形和固體膠,讓幼兒在拼拼、畫畫,尋找中掌握三角形、圓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使集體教學活動與自主自學的區域活動結合起來,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個別練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