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15篇)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語言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1

  首先介紹教材來源:

  為了對孩子們進行環保教育,我園組織大班“環保小衛士”到市文化宮做社會調查。這時孩子們發現垃圾箱旁有一群螞蟻正“忙碌”著分吃食物,就圍在了一起,饒有興趣的觀察起來。於是,教師就抓住孩子的興趣點,結合《有趣的昆蟲世界》的主題開展了對螞蟻的探索活動,如找螞蟻、觀察螞蟻、記錄螞蟻等,而此次活動就是其中的一個。

  那麼我選擇教材《螞蟻奇遇記》原因是:淺顯的故事構思新穎,易於幼兒理解、接受,有趣的情節畫面能引起幼兒好奇,有利於幼兒拓展自己的思維與經驗進行大膽猜測、想象,從而提高幼兒想象與表達經驗的能力,也讓幼兒從中體驗到故事的幽默、好笑。因此,我認為此教材符合《綱要》中選擇內容的三項原則。

  活動目標的制定是遵循《綱要》中提出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讓幼兒敢說、想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的這一要求,我從技能、能力、態度三方面提出本次活動的目標。

  活動準備從以下三方面體現:經驗準備、環境準備、材料準備。

  現在重點講解活動程式:

  本次活動始終以幼兒“互動競猜”的遊戲方式來構建一種師生、生生之間愉快學習和互動交流的語言環境,體現幼兒以合作、探索為特徵的共同學習,充分發揮了幼兒想象及濃厚的表達興趣。共分三個環節完成。

  第一環節:猜猜、講講,引發幼兒互動興趣。我們將模擬“幸運五十二”的遊戲方式,讓幼兒之間展開一場有趣而激烈的“螞蟻競猜”互動遊戲。

  玩法是:各小組推薦一名“螞蟻形象大使”當主持人,主持人根據各組對螞蟻探究的觀察記錄和收集到的螞蟻相關知識進行互動輪流提問,小組或集體互動答題,同時還可讓幼兒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想知道的問題。

  例如:問題1:4號隊幼兒圍在電腦旁,大家邊說、邊操作,一起玩認識螞蟻的電腦遊戲。(其他組幼兒可透過大螢幕參與答題)當電腦提問要求回答螞蟻是否能住在河邊時,幼兒的問題產生了:“那螞蟻不小心掉到河裡它會遊戲嗎?”

  再如問題2:各小組幼兒在繪畫螞蟻喜歡吃的食物時得出了一個結論,認為螞蟻什麼都喜歡吃(一幼兒提問:螞蟻會吃手錶嗎?螞蟻吃那麼多的東西它有大便嗎?)老師並不急於回答幼兒提出的問題,只是請幼兒把問題填寫在觀察記錄表上,以便在下次的活動中進行討論與探究。

  可以說,此環節構建了幼兒愉快學習和互動交流的共同體,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互動,樂於表達或表現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同時讓幼兒學會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提出問題,學會收集、整理資訊,也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了鋪墊。

  第二環節:合作學習,探索畫面基本意思。這個環節是為解決重、難點設計的。我遵循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在猜測活動中充分發揮、發展幼兒的自主性、主動性,引導幼兒把學習變成自己的事情,積極、主動、有創意地進行學習。

  第一步:教師抓住幼兒好奇的特點和喜歡猜測的心情,給每組幼兒分發2—3套螞蟻外出旅行時的“三張照片”,請幼兒猜猜螞蟻在旅行時發現了什麼?孩子們看到照片立即進行了積極而熱烈的觀察、討論與猜測,教師則輪流聽每組幼兒講述,並運用猜測討論法及間插的啟發性提問進行引導,讓幼兒在合作觀察、大膽猜測的探索學習中理解和想象螞蟻的表情、動作等情緒變化,幼兒你一言、我一語,自主觀察與討論異常激烈,思維變得極其活躍,表達興趣濃厚,由此就產生了以下的奇思妙想:

  例如 照片1:幼兒的猜測是……

  照片2:由於畫面生動、直觀形象,幼兒已認識簡單的文字描述,因此幼兒基本能容易理解、講述照片的大致內容。但想象與表達各有特色。

  照片3:較好的體現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索事物之間的關聯及規律的經驗,幼兒的猜測是那麼具有想象力……

  舉例:發現黑皮管——想象猜測到飛機掉下來的線

  螞蟻一家三口——黑皮管——想找吃的——飛機掉下來的線

  正是由於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合作學習、自主觀察、共同交流的語言環境,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大膽猜測、充分想象和表達的願望,使幼兒的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語言表達才會是那麼的豐富與精彩。

  第二步:猜測後的師生互動講述與交流。這一環節是突破難點的關鍵。於是在進行完小組的猜測後,教師運用師幼互動的策略,引導各小組採用不同的活動方式,表現與表達自己的猜測結果,體現了幼兒在學習活動的自主中進行主動的學習。

  例如 各組分別進行了故事大王的表演、畫出猜測的結果、創編歌曲、模擬角色表演等。(舉例創編歌曲)

  小小螞蟻在草地發現小繩子,

  用力爬呀爬上去,想要找吃的,

  突然發現有一個黑呀黑東西,

  猜一猜,想一想,是大人的肚皮。

  這樣一來,就與幼兒有了一起愉快合作、分享交流的學習過程,即幫助了幼兒學習語言,有使幼兒在親送的表演中充分表現自我、大膽說話,從中體驗了語言交流的樂趣。(舉例創編歌曲)

  第三環節:體驗故事的樂趣,遷移經驗。在幼兒充分猜測,盡情表達後,教師抓住幼兒急於想知道自己的猜測結果是否正確時的激動心情,來揭曉“第四張照片”的謎底,此時的結論既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幼兒也在學說“啊呀!一隻大蜘蛛的屁股”中體驗到了故事情節的幽默、好笑。

  幼兒:哎呀!怎麼是大蜘蛛的屁股,真好笑!

  啊!怎麼我們吃的是大蜘蛛的屁股,真好玩!

  哎呀!怎麼是大蜘蛛的屁股,它會拉屎的,好臭啊!

  哎呀!是大蜘蛛的屁股吐的絲呀!屁股一動,螞蟻抱不住,就 摔下來了。

  ……

  然後我將結合當代幼兒語言教育的整合觀念,引導幼兒把故事內容遷移到現實生活,藉此瞭解幼兒的情感發展現狀,從而萌發幼兒學會關注周圍小生命,保護動物的意識。最後,引導幼兒學會用一句概括性語言歸納學習,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發揮想象,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快!把絲咬斷,蜘蛛就吃不到螞蟻了!

  快快,躲到草地、爬到樹上、躲進洞裡!

  好嚇人!是蜘蛛,螞蟻快跑吧!不然沒命啦!

  ……

  最後,在突破重、難點後,我將結合當代幼兒語言教育的整合觀念,引導幼兒把故事內容遷移到現實生活,還著重讓幼兒參與提問,藉此瞭解幼兒的情感發展現狀,從而萌發幼兒學會關注周圍小生命,保護動物的意識。

  本次活動後,幼兒對螞蟻觀察、探究的興趣仍在繼續……

  我的設想:

  1、將活動延伸到區角活動中進行,鼓勵幼兒藉助指偶講述、畫連環畫、表演遊戲等方式大膽創遍故事細節。

  2、建立“螞蟻樂園”網站,讓幼兒學會收集資訊、整理資訊,共同解決、探究關於螞蟻(昆蟲)的問題。

  活動反思:

  我認為這三個程式充分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精神實質,較好地把握了《綱要》提出的教育性、整合性、互動性、合作探究性的原則。活動以幼兒的直接經驗為主,讓幼兒帶著問題的懸念,採用合作、探索的共同學習方式進行思考,並儘可能給幼兒更多表現、表達的機會,從而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在活動中積累講述經驗,充滿自信,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順利完成了活動設定的目標。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2

各位老師:

  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中班故事教學《微笑》。

  一、說教材:

  《微笑》是一個美麗的散文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透過簡練優美的語言把弱小的小蝸牛用自己甜甜的微笑給整個森林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為朋友做事的快樂;理解無論能力大小,都可以關心別人,給別人送去快樂的道理。中班的孩子詞彙量和種類不斷增多,對詞意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運用語言進行交往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所以我把教材中"小鳥為朋友歌唱、大象為朋友蓋房子、小兔為朋友送信"改為短句"我可以為朋友歌唱,讓他們快樂;我可以為朋友蓋房子,讓他們快樂",主要是透過幼兒掌握故事中出反覆出現的短句型發展幼兒的連貫性語言。中班幼兒正是加速去除自我為中心的意識階段,故事中小動物之間的相互友愛可以促使幼兒社會性情感的形成,培養關愛、同情、友好、合作的行為。

  二、說目標:

  對於文學作品欣賞的教學不能脫離語言領域的價值,學習作品中優美的語言,感受語言所表達的情感,要達到此目的必須引導幼兒理解作品人物形象,感受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在次基礎上擴充套件想象仿編或續編。所以結合故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

  1.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和小動物之間的友愛,懂得無論能力大小,都可以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道理。

  2.學習用"我可以讓他們快樂"的句式仿編故事中的短句,萌生給朋友送去快樂的意願和行為。

  三、說重難點重點:

  因為只有把握了故事的內容,才能進一步挖掘其教育意義,所以把目標1作為教學的重點目標。

  難點:中班的幼兒的理解和表述能力增強,但是對短句的仿編和情感的遷移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目標2作為教學的難點目標。

  四、說教學準備

  (為更好地開展活動,我進行了教學前的準備)物質準備:故事課件、背景音樂、大圖片(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圖片與課件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經驗準備:瞭解小動物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為理解故事做鋪墊。

  五、說過程本次活動我預設為四個環節:

  "引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分段欣賞、理解故事內容""分析討論、感受作品的美""經驗遷移、仿編短句"來完成活動,透過音樂的渲染氛圍、圖片的直觀演示、有感情地講述、設疑、給難點構建支架,讓幼兒透過欣賞、發現、質疑、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與想法。

  下面具體談談每一個環節的開展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你覺得你什麼時候最快樂?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講一個關於快樂的故事。

  (二)分段欣賞、理解故事內容我採用分段教學來欣賞作品。

  教師講述故事第1、2兩段分別提問

  (1)小動物們都在為自己的朋友做什麼?

  (2)小動物們都是怎麼說的?

  (3)討論:小蝸牛為什麼不高興?小蝸牛能為朋友們做什麼,讓朋友們高興呢?

  (三)教師講述故事第3段提問:小蝸牛做了什麼讓朋友們高興?(分析:採用分段教學來欣賞作品,在次環節中使用音樂背景,讓幼兒更好地感受故事的優美,以提問的方式加上課件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討論和質疑促使幼兒發揮想象力,完成重點目標中的理解故事內容。在故事理解的過程中我會強調"我可以讓他們快樂"的句式,不僅學習語言短句,也為解決後面的難點短句仿編做好鋪墊)(三)完整欣賞完整欣賞,同樣配以優美的音樂和課件。提問:

  1.小蝸牛是怎麼給大家帶來快樂的?

  2.小蝸牛為什麼要把微笑送給別人?

  3.小動物們收到蝸牛的微笑為什麼都笑了?

  4.森林裡的小動物都誇小蝸牛棒,你們想小蝸牛知道會會怎麼樣呢?

  5.你們認為小蝸牛、小兔、大象都是怎麼樣的小動物呢?

  (分析:中班幼兒在初步感知故事時,對故事的內容和情感的理解都是零碎,此環節中我透過歸納性的提問,幫助幼兒梳理故事內容,引導幼兒感受森林裡小動物們之間熱烈歡快的氣氛和充滿關愛的情感,懂得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道理。完成重點目標)

  (四)經驗遷移,仿編短句1.出示多幅有關於小動物相互幫助的圖片,引導幼兒用"我可以讓他們快樂"的句型來表述。

  6.我們能為周圍的人做什麼讓他們快樂呢?

  六、說活動特色我認為我今天設計的活動還是有特色的。

  1.注重情感的渲染:以優美的音樂來烘托情感氛圍,可以使整個活動被濃濃的關愛情感包圍,給幼兒以心靈美的情感體驗。

  2.注重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活動中教師利用圖片為幼兒的第一次仿編提供了支架,降低了方便的難度,給幼兒說的信心。第二次沒有圖片的支援讓幼兒仿編,體現了遞進性和層次性。

  3.強調幼兒在前:活動中故事的理解和情感的感受,教師都是透過設疑引導幼兒主動思考。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著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作為教師要儘量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從而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並培養幼兒一種運用科學的態度、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魚兒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在兒童的世界裡魚兒是他們熟悉和喜歡錶現的物件,透過看一看動畫片、做一做遊戲、動一動手由淺入深地引導幼兒發現水有浮力。透過觀察、探索、比較而建構起關於浮力的概念,使他們浮力有個初步的認識,並且透過本次活動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學會細心觀察周圍的食物,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二、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

  一般來說,中班的孩子對浮力這一理論知識較難明白,但如果經過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的結論往往比老師的講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

  1、透過讓幼兒動手操作從而知道水有浮力。

  2、在操作交流的過程中,讓幼兒學會主動利用語言向人表達。

  3、培養幼兒積極探索事物的奧妙及時發現問題並尋求答案。

  三、說準備:

  1、音樂、課件。

  2、臉盆每組一個,,木塊、泡沫、鐵釘、玻璃球、氣球等

  四、說教學方法:

  這一活動的物件是中班的幼兒,他們的年齡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以情景式教學方法為主,努力給幼兒創造一個可以供探究的環境,如課前的音樂遊戲《魚兒水中游》給幼兒創造溫馨、快樂的環境,讓幼兒在這一環境中自由去探索,同時我還採用了參與法,討論法,自主探索法等教學方法。為了更好地達到以幼兒為主體這一目標,我在這一活動中還透過讓幼兒看一看,說一說,試一試等多種形式,讓幼兒自己在實際操作中去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的辦法。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1、動畫引入,激發審美期待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見過大海呀?是啊,蔚藍的大海一望無邊,當海面上波濤滾滾的時候,海底卻是另外一番景緻。想不想跟隨老師一起去美麗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遊一番呢?”教師充滿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適時播放音樂《魚兒水中游》,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學生留戀、嚮往。同時也把幼兒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

  2、觀察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小魚兒外觀和遊動形態

  師:小魚兒長得怎麼樣?大家給他起個名字吧?

  你看見小魚兒遊動時哪些部位在動呀?

  啟發式提問:魚兒為什麼能在水裡游來游去?幼兒開動腦筋,表達各自的看法。

  3、師幼嘗試活動,探索浮力的作用。

  幼兒分組自由試一試,將各種材料(樹葉、木頭等)放入水中

  (1)教師引導性問題:你發現了什麼?

  (2)教師請幼兒嘗試討論(為什麼?)

  (3)集體得出結論:水有浮力

  教師試一試

  (1)教師出示各種材料(鐵釘、石頭等)

  引導性問題:老師來試一試,看看水的浮力讓我手中的這些東西能浮起來嗎?

  (2)教師嘗試,出現爭議——引導性問題:為什麼會這樣呢?

  (3)集體討論得出結論:木塊、樹葉比水輕,所以能浮起來;可是鐵釘、石頭等比水重,所以它們要下沉。

  4、探究為何能魚兒自由上下浮動

  (1)出示課件

  師:小魚兒之所以可以在海水裡自由的遊戲來遊戲去,一方面是因為水有浮力,另一方面因為小魚兒肚子裡有個神奇的器官寶貝可以改變魚兒在水中的相對重量呀?知道它是什麼嗎?

  (2)認識魚膘

  師:這個魚膘一會大一會小,可是會產生神奇的力量的,小朋友們你們相信嗎?不信我們來做個科學小實驗吧!

  (3)氣球裝珠子集體實驗

  問題1:沒有吹氣的口袋裝上珠

  子一放入水中就會怎麼樣?

  問題2:將口袋裡吹滿氣你又發現了什麼?

  問題3:放了氣之後口袋又會怎麼樣?

  (4)結論

  教師引導:我們人是靠肺呼吸,而魚兒是靠腮呼吸,當小魚兒身上的腮用力呼吸空氣時,它的魚膘象小氣球一樣漲氣,魚兒就會升到水面,而當魚兒想下游時,它就用力的將魚膘中的空氣排出,這時,魚兒的體重就會加重而沉到下面。

  5、擴散思維

  生活中你還會看哪些浮沉的東西?引導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看法。總之,在這一活動中,我們努力為幼兒營造一種寬鬆的氛圍,讓孩子能輕鬆、自主的學習。同時,關注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參與到觀察、試驗、操作的活動中,支援、鼓勵孩子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活動的五個環節環環相扣,連線緊湊,相信在快樂、寬鬆的環境中,孩子們不僅能夠獲得一定的知識、同時也能增強觀察、操作的能力以及愉悅地情感體驗。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4

  一、設計意圖

  詩歌《夏天的歌》,教材選自幼兒園綜合活動課程主題六中第三週。詩歌內容形象生動,音韻和諧,問答式詩詞描繪了一幅極富童趣的夏天場景。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易為幼兒喜愛和接受。、

  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適合我班教學。

  詩歌鮮明的結構特點,給幼兒清楚明瞭的記憶和想象線索,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詩中的蟈蟈、知了、青蛙的叫聲,已被幼兒所熟悉,這節課的教育資源就來源與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透過活動中詩歌仿編,可以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也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理解掌握詩歌內容。

  2、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

  3、幼兒能根據詩歌的格式及夏季的特徵大膽地仿編。

  三、活動難點

  重點: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理解掌握詩歌內容。

  難點:幼兒能根據詩歌的格式及夏季的特徵學習仿編,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口語表達能力。四、活動準備 1.事先錄製好的蟈蟈、知了、青蛙的叫聲。

  2.夏天的歌《課件》

  3.圖片--(蟈蟈、知了、青蛙;戴太陽帽的小朋友、撐小花傘的小朋友;草叢、大樹、池塘、冰激淋)。

  4.記號筆、操作材料。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對夏天的特徵有所瞭解。

  五、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話題,欣賞詩歌。

  教師首先提問:“誰能告訴我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是怎麼知道的?”組織幼兒談論夏天:夏天裡你有什麼感覺?草地上、大樹上、池塘裡有些什麼變化?能見到哪些蟲子?能聽到那些動物的叫聲?

  這是一個課前知識的經驗準備,需要幼兒去運用具體形象思維去理解,只有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根據這一特點,在平時我利用談話活動、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為理解詩歌內容,仿編詩歌做鋪墊。

  (二)操作探索,具體感知

  這一環節為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做準備,有關理論指出:詩歌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方面,不要讓幼兒機械記憶、背誦詩歌內容,減輕幼兒在學習時的記憶負擔,以便他們將注意更多地投向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設計了《夏天在哪裡》的遊戲

  六、教學反思

  語言活動《夏天的歌》以美妙的小動物的聲音為主線,以日常生活中的小動物以及代表夏天的物件為主角,來呈現夏天的景象。在活動中,幼兒透過小動物們的聲音來猜猜是什麼小動物,大大地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同時也學會了詩歌中動物的叫聲。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泡泡找來的朋友》是中班“長大的我”裡面的一個活動,故事裡的大白鵝從沒有朋友的不快樂到交上朋友的開心,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激發了孩子們與人主動交往,主動交流,從中感受到有朋友的快樂和歡笑。

  二、說活動目標和重難點

  《幼兒園教育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感受找朋友的快樂。

  2、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交朋友的願望。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如何去找朋友。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饒著這一目標進行教學。中班幼兒比較單純,不會察言觀色,不太會用語言和動作表達自己的心情。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說教學準備

  為了使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特做以下活動準備:

  圖片《泡泡找來的朋友》、動物頭飾、幼兒用書。

  四、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直觀法是因為中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以直觀的畫面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2、說學法

  活動中我將遊戲法作為主要的學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注意力稍顯弱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五、說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故事內容:

  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朋友。

  教師模仿大白鵝,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2、幼兒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請幼兒聽故事錄音。

  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討論:

  “大白鵝沒有朋友時,它是怎樣的?”

  “是誰幫助它找到朋友的?”

  幼兒圍繞故事畫面內容進行討論:

  “小姑娘是用什麼辦法找到朋友的?”

  “小姑娘為什麼要找這麼多的朋友?”

  “和朋友在一起,大白鵝感覺怎樣?”

  3、幼兒完整欣賞故事,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師連貫地、有感情地講述故事,鼓勵幼兒練習角色對話。

  請幼兒交流:

  “聽了這個故事,你是怎麼想的?”

  “你有什麼方法找到朋友?”

  4、閱讀活動:

  指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泡泡找來的朋友》。

  5、表演遊戲:

  幼兒扮演角色進行對話,鞏固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6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活動——頑皮的小雨滴。因為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雲,風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規律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條件,為人類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兒生活在絢麗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新奇:“天上為什麼會下雨?”“風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雲有各種形狀?”《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再者,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所以我從幼兒的興趣出發,選擇“頑皮的小雨滴”這個活動。

  大班階段是幼兒個性初步形成的階段,幼兒的個性和交往能力在學習中得到充分發展。根據本班幼兒口語發展特點以及大班語言發展目標,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

  1、能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2、發揮想象,深入理解畫面內容,大膽地用語言表述畫面的意境,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理解雨水與環境以及人類的關係。

  3、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運用各種材料製作小雨滴,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為了更好的實現活動目標,在課前準備中,我讓幼兒在戶外近距離真實的觀看雨景(或淋雨),使之有一定的感性經驗,又在現場觀看錄影,讓幼兒

  在整個雨景中觀察的更清楚、仔細。

  在設計中有兩個較突出的特點,一是小雨滴形象貫穿始終,老師扮演的小雨滴形象非常自然的融入到孩子們中間,和他們一起交流、觀察、討論。及時的進行啟發、引導。充分體現了“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大綱要求。二是採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製成課件,在這裡我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具體的、直觀的物象,滿足了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同時又讓孩子們能在觀察比較中輕鬆地找到自己的進步。為後面的談話做了鋪墊。

  在活動中,我採用教學情景化的方法,用事先錄製好的下雨時的音樂把幼兒帶入預設的環境中。由幼兒自由交談,在這個環節中,我貫徹了《綱要》對語言活動的要求,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他們與同伴交談。幾分鐘後,老師扮演的小雨滴及時出現,引起孩子們的歡呼,及時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了過來,圍繞主題展開談話。這一環節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法,播放製作的並消除了散文聲音的課件,為幼兒的表述提供了直觀的依據。老師以開放式、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幼兒把觀察到的小雨滴的頑皮形象用語言表現出來。如:根據課件中的小雨滴離開媽媽懷抱時跳到樹上、落在屋頂上,擠進草叢裡。把妹妹的傘當作滑滑梯,骨碌碌滾下來。把清清的池塘當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鏈猗。躲在路邊的土坑裡,在柔柔的沙灘上捉迷藏。再透過一個畫面一個畫面的切換,使幼兒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優美的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為了鼓勵每個孩子都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下來我讓幼兒把自己想象成是小雨滴,如:你是小雨滴的話,你想落到哪去?並請幼兒用語言表述出來,可以說給老師聽,也可以說個同伴聽。使每位幼兒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

  想法。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同時,我深入到孩子們中間,和他們交流、耐心傾聽,努力理解他們的想法,並對他們進行知道幫助,建立一種積極主動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在活動延伸部分我讓幼兒用各種畫筆來畫自己想象當中的小雨滴,進而突出談話的主題。如:小雨滴又落到哪去了?又做了哪些頑皮的事?在這一環節中,讓先畫好的幼兒說自己畫的內容,給幼兒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發展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最後,透過多每一個把幼兒剛才的創作過程在影片上展示出來,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欣賞、共同提高,也是教師對幼兒表達自己情感的理解和想象的鼓勵,幼兒看到自己作品的畫面,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達到了在快樂中學習的目的。在此,教師作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兒的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和表達方式,讓幼兒在特別寬鬆、開放、愉悅的環境感受美、表現美,並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互相滲透。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透過具有形象性、開放性、寬容性、自主性、愉悅化的活動內容和過程。所有環節都是圍繞“小雨滴”來進行,源於大自然又借鑑於生活,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讓幼兒真正體驗到了在活動中享受生活的樂趣。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7

  一、主題活動名稱:

  明天出版社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中班下學期主題四《春天,你好》中的一個活動:醒來了。

  二、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春天裡小動物的喜愛與好奇,萌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2、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幫助幼兒記住故事主要情節,簡單瞭解幾種常見動物與季節變化的關係。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冬天動物冬眠及春季天氣特徵的知識經驗。

  2、故事課件,小魚、青蛙和小蜜蜂的頭飾,幼兒操作卡片。

  3、《郊遊》磁帶、輕音樂、磁帶、錄音機。

  四、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引導幼兒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學說動物間的對話,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難點是激發幼兒產生主動探索小動物的好奇心,產生愛惜小動物,保護小動物的情感,並對文學作品產生一定的興趣。

  五、活動內容分析:

  《醒來了》這一活動是主題《春天,你好》中的第五個活動,前面的四個活動,如《春遊去》、《春回大地》、《郊遊》等都已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春天的勃勃生機,使幼兒進一步萌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尤其是小動物 ,幼兒天生喜歡,但是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怎麼樣了?出來了沒有,它們又在幹什麼?這一切的問題都在吸引著幼兒,去求知、去探索。《綱要》中明確規定: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還應敏銳地捕捉到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新的關注點、興奮點和新的發展需要,適時適宜的組織活動,培養孩子的好奇、好問、樂於探索的精神等。基於此,《醒來了 》這一活動是前幾個活動的深化、昇華。透過這一活動的組織,不僅能進一步增進幼兒對動物與季節變化的認識,還能使幼兒透過不同形式的學說 故事 角色的對話。強化語言的學習,增加對動物的情感認識及對文學作品的喜愛,從而在趣味性活動中自然地突破本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六、活動過程實際思路:

  (一) 讓幼兒走進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的秘密,體驗大自然的美好,增加幼兒的感性經驗。

  這個目標主要是透過本主題的前四個活動來實現的。第一個活動帶幼兒去春遊,主要是讓幼兒走進大自然,去真切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春的氣息,發現大自然中蘊藏的春的秘密; 其它三個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進一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春天天氣特徵,自然變化的認識 ,在春的懷抱裡,在不同的活動中,幼兒身心得到陶冶,會不斷髮現一些新奇的事物,如小草發芽了,小花開放了,一些小動物也出來了。總之,幼兒的好奇心會不斷增加,興趣也越加廣泛,感性經驗也愈加豐富 。尤其是活動開始,聽著熟悉的《郊遊》樂曲,做著舒展。優美的動作入場,更能自然引發幼兒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二)開展概述活動:

  1. 首先 以遊戲引題: 溫暖而又美麗的春天來了,一些小動物也出來了,教師分別扮演小魚遊,青蛙叫跳,小蜜蜂飛、叫等動作來引導幼兒猜。這種師演生猜的師生互動方式,旨在營造和諧、愉悅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與好奇,同時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2. 接著 播放課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個畫面(點擊出四個畫面),每個畫面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請幼兒思考,例如:畫面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看出這是哪個季節的畫面?為什麼?”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春季的主要特徵。畫面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魚醒來了,看見青蛙蹲在泥洞中,它心裡怎麼樣?”“它會怎麼說?”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明瞭,每個幼兒透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說。在充分調動回答每個幼兒之後,點出課件對話,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對每一個幼兒的回答,都根據幼兒的個體特點,給予不同程度不同 形式的肯定.在這種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幼兒想說 、敢說,喜歡說,不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3. 幼兒自我發現後。結合課件,師配樂講述故事,請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引導幼兒思考:“故事裡有哪些動物?小動物在什麼季節醒來了?為什麼?”本環節主要是藉助多媒體的形、色、景等多種優勢,直觀形象的幫助幼兒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萌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通過幾個問題的思考,讓幼兒知道有的動物冬天要冬眠,如小魚,小青蛙等,春天來了,它們就醒來了,從而簡單瞭解動物與季節變化的關係,擴充套件幼兒的知識面。

  4. 再次透過課件,結合故事的主要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魚 、小青蛙、 小蜜蜂的對話。如運用師引導全體幼兒說,師生分角色說.男孩女孩分角色說等。這種靈活有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說方式,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並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5. 故事表演,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主要情節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加喜歡文學作品。

  (三)幼兒合作佈置“醒來的春天”的畫面:

  幼兒操作卡片,討論並思考:“春天來了,還有哪些小動物也醒過來了?這些小動物會在什麼地方幹什麼?”以拓展幼兒的思維,使幼兒從對故事中小魚、小青蛙、小蜜蜂的瞭解與喜愛轉到對春天其他小動物的關心與喜愛上。討論之後,請幼兒分組、合作把自己圖片上的小動物送到事先設計好“美麗的春天裡”,共同佈置“醒來的春天”的生動畫面,然後師生一同來欣賞幼兒合作完成的作品。透過操作幼兒愛動物的情感得到昇華,動手能力,合作意識得到進一步培養。

  (四)活動延伸:

  透過操作活動的評價:小動物都回到美麗的春天裡,自然中院子裡去.都很感激小朋友,喜歡小朋友.進一步激發幼兒愛動物,喜歡動物交朋友的情感。最後,聽著《郊遊》樂曲,師生一同到尋找春天裡的小動物與它們交朋友。使活動目標再次透過延伸活動得到強化與落實。

  這是我對《醒來了》這一活動的設計思路,透過這種設計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1.注重了活動設計的整合性、趣味性。

  《綱要》中規定: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應相互滲透。本活動就較好地融入了語言、藝術、科學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對話等有趣形式,較好地完成了本活動的目標,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2.讓情感教育融入活動的每個環節。尤其是最後,把醒來的小動物送回大自然,使幼兒愛動物的情感由意識變為行動,對動物的喜愛,保護之情得到很好的強化、延伸活動中,教師情感式的過度語“小動物都回到了春天的懷抱裡,它們會感激小朋友,喜愛小朋友,咱們一起到院子裡,大自然裡去找醒來的小動物交小朋友吧,”使情感教育得到進一步延伸。

  3.幼兒主動探索貫穿始終。如活動前,讓幼兒到大自然中主動探索春的秘密;活動中,幼兒自主思考,主動發現故事中存在的秘密;活動延伸中,再一次到大自然中去尋找醒來的小動物,與它們交朋友。幼兒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探索中。

  以上即是我對《醒來了》這一活動的設計思路及粗淺認識,其中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好!

  我是來應聘幼兒園教師的××號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說課的題目是《小門哪去了》,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活動方法、說活動準備、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這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小門哪去了》是幼兒園大班上冊語言領域的活動。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僅可以讓我們居住的安全,還能有防風禦寒。本次活動講述了小兔子用南瓜做了一個新房子,用冰來做門,太陽出來後,門不見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透過學習,幼兒可以鍛鍊看圖講故事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喜歡聽故事、勤動腦的生活好習慣。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孩子的的實際情況,我確定如下三維目標:

  1認知:理解作品故事情節,動物形象的特點,學習新字“兔、瓜、門、吃”。

  2能力:透過細心看圖與續編,培養語言表達和想象創造能力。

  3情感:養成愛動手、愛思考、愛圖書的好習慣。

  在以上對目標的分析,我將本活動的重點設定為: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小門為什麼不見了。而難點則是:透過思考與續編故事,養成愛動手、愛思考的生活習慣。

  二、說學情

  大班的幼兒好奇好問,有極強的求知慾,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漸增強,能透過手、口、動作、表情進行表現、表達與創造。因此對這個故事有著非常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本此活動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同時,他們的合作意識和自控能力有所增強,因此可以透過合作的方式,讓他們在鍛鍊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上,感受到成功的滿足。

  三、說活動方法

  《指南》中明確指出:既要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活動為主線的原則,在開始使用謎語遊戲法、在故事講述後進行續編表演、情景教學等方法展開活動。引導幼兒透過參與、討論、展示等方式,自主探究獲取知識與經驗。

  四、說活動準備

  世界幼教之母蒙臺梭利認為: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是關鍵,因此,為了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我將提供一下準備材料:

  1介紹冰融化的動畫影片;

  2關於小兔子的歡快音樂;

  3各種植物和材料的掛圖。

  這樣能夠幫助直接感知和親身體驗,激發探索樂趣。

  五、說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謎語匯入,談話激趣

  幼兒的特點就是注意力容易轉移,所以應該運用新穎活潑、鮮明形象、等方式來吸他們。

  1我會親切向小朋友們問好。

  2邊說謎語邊動作:高高大大是個啥,每個房子都有它。出來一定要鎖好,它會保護我的家!以此來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培養他們的聽、說和想象的能力,對猜謎的幼兒進行表揚。

  3請出好朋友小兔子,讓大家幫助小兔子解決一個關於門的大難題,以此匯入活動。

  (二)展開活動

  1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出示故事掛圖,播放伴奏音樂,繪聲繪色地分佈講述故事。在講述的過程中穿插如下問題,小兔子不捨得吃南瓜,你覺得可以做什麼?新房子怎麼樣?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冬天來了,風是什麼聲音啊?小門沒有了,小兔子是什麼樣的心情啊?這裡我對孩子的觀察能力與想象表達能力進行表揚。例如:你的觀察真仔細,小兔子誇你頂呱呱!在觀察圖片,啟發問答的方法下對小兔子做門的故事有一個初步的感知,並能積累了一些問題。並注意告訴幼兒不要到河邊玩耍,進行安全教育。

  2師幼互動,深入理解

  提問:小兔子用什麼材料做門?小門為什麼不見了?為了幫助理解,播放介紹冰融化的動畫影片。引導動腦:用什麼材料做門好?為什麼?來幫助小兔子建好新房。出示圖片,小朋友複述情節,並續編:後面會發生什麼。例如:問了熊貓叔叔,找到了合適的材料。充分發揮想象力,給孩子充分的空間自由地表達,提高看圖說話的能力。同時在故事中明白多觀察,愛動手,多動腦的好習慣。

  形象認讀漢字,圖文對比:兔、瓜、吃、門。例如:兔的點是小尾巴,幫助識別。

  3遷移內化,想象創編

  兩人一組找朋友把漢字和對應的圖片連線。老師說漢字在漢字筐裡找出相應的卡片。

  在鞏固了漢字的認讀之後,讓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角色,帶上對應的頭飾,將故事裡涉及到的事情再演出一次,在幼兒分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我會對幼兒提供一些幫助同時還會鼓勵他們進行自由創編,開發孩子們的小腦筋,發揮語言表達、肢體表現和合作的能力。

  4編成兒歌,律動小結

  播放《數鴨子》的背景音樂,讓全班的小朋友一起跟著我邊說邊做動作:

  一個大南瓜,小兔做成家。少了一個門,冬天太冷啦。

  河邊看到冰,做成透明門。早上起來看,小門不見了。

  對幼兒的表現再次進行表揚,以此結束活動。用兒歌的形式進行小結,並配合律動,在口、耳、身體共同運動的情況下,幫助孩子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和表達能力與協調能力。

  六、說活動延伸

  好的教育活動不是止於特定的某一次活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活動延伸不可缺少。因此,我採用家園合作的方法進行活動延伸,讓幼兒回去和家長一起分享這個小故事,不僅能夠繼續激發幼兒對故事的喜愛,還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利於幼兒的健康成長。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9

  一、說教材

  《小貓的生日》以幼兒熟悉的生活情景——過生日為內容,故事情節簡單易懂,畫面富有探究性,觀察推理是幼兒自主閱讀的主要能力之一,因此,活動中教師充分利用一個又一個隱性藏玄機的影子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並透過層層提問激發幼兒運用想象、推理,從區域性到整體進行推測,既鍛鍊了幼兒的觀察判斷力,也讓幼兒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到了動腦筋的快樂。

  二、說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透過觀察課件畫面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技能目標:能從影子的整體或者區域性輪廓大膽猜測故事中的客人,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標:樂意表達自己的理解,體驗與朋友一起過生日的快樂。

  三、說教學準備《小貓過生日》課件、小貓圖片、糖果、大圖書

  四、說教學重難點重點:透過觀察畫面瞭解故事內容,樂意表達自己的理解。

  難點:根據影子的明顯特徵猜動物,體驗動腦筋的快樂。

  五、說教學方法

  嘗試用觀察比較、對應匹配等方法,從影像的整體或區域性輪廓猜測朋友以及朋友贈送的禮物。在活動中樂意用簡短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猜想。在看看、猜猜、找找、配配的過程中體驗為小貓慶祝生日的快樂。

  六、說教學過程

  (一)引題,觀看課件1(小貓)師:寶寶,看看這是誰?跟它打個招呼!(鼓勵幼兒大膽用普通話與小貓打招呼)師:小貓今天特別高興,知道為什麼?(觀看課件2)哪裡看出小貓要過生日?

  (直接引出,透過觀察封面,讓幼兒獲取有關於故事的資訊,發展幼兒語言的完整性,瞭解故事的封面隱藏的內涵。)

  (二)理解故事,聽聲音,觀看大圖書3(停電)師:哎呀,小貓過生日的時候,發生了什麼奇怪的事?(家裡停電了!請幼兒上前找出停電的那頁)師:停電了,什麼也看不見,小貓怎麼辦的?(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述解決停電的辦法)(一片漆黑的畫面,帶給幼兒視覺的衝擊,結合生活經驗發展幼兒語言及推理解決能力。)

  (三)觀看圖書4(小貓拿著電筒照)師:看看小貓找到了什麼?(手電筒)

  (四)觀看課件5(門鈴,客人來了)

  1。師:叮咚:門鈴響了,小貓拿著手電筒從門洞裡照照。(解疑故事中的解決方法。)師:這是誰啊?你們幫小貓猜猜看,(是小兔)為什麼呢?你是怎麼看出來的?請小貓開啟門看一看(課件6)猜對了嗎?(小兔,你好!請進請進!)

  2。叮咚:又有人來按門鈴了,小貓拿著手電筒從門洞裡照照,這是誰啊?誰來猜一猜?(刺蝟)為什麼?開啟門看一看,真的是刺蝟來了!(刺蝟,你好,請進請進!)

  3。叮咚:又有客人來了,小貓拿著手電筒從門洞裡照照,會是誰呢?長長的尾巴是誰啊?快請他進來看一看吧,(小猴,你好!請進請進!)

  4。現在小貓的家來了幾位朋友?我們一起數一數吧!(數1。2。3,同時出示課件)(推過剪影的效果深深吸引孩子探疑的興趣,在充分推測的過程中,用區域性到整體的觀察方法,完成的語言描述瞭解故事的內容與情節。)

  5。叮咚:還有朋友來啊,小貓的朋友可真多,我們來看看,哇!這次一下子來了三位朋友,到底是誰呢?開啟門看看(長頸鹿,梅花鹿,熊貓你們好!請進請進!)(能分辨主人與客人,感受朋友共慶的歡樂場面。)

  (五)完整講故事(幼兒在推測的過程中對故事情節有了一定了解,本環節透過互動式讀大書,進一步完整理解故事內容,以生動的語言適當修改原文中的語句,讓幼兒享受在以圖示文的過程中。)

  (六)引導幼兒給小貓送祝福,唱生日歌1。師:現在小貓家裡更熱鬧了,哇,電來了!小動物們一起給小貓過生日啦!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和小貓一起過生日啊?

  2。生日歌響起,引導幼兒唱生日歌。

  師:寶寶們,我們一起給小貓唱生日歌好嗎?

  3。分享糖果。

  (感受小貓生日的快樂,在高潮中自然結束,讓幼兒一起分享糖果,讓自己也身在小貓的生日Party中,感受好朋友過生日時的喜悅之情。)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社會《祖國在我心》,熱愛祖國教育一向以來是一個傳統而又經典的教學資料,《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指出:"幼兒的愛國主義教育應從情感教育和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並貫穿於幼兒生活與各項活動之中。"所以,愛國主義教育始終是我教學的重點。研究證明,3~6歲的孩子正是個性傾向和道德觀念構成的萌芽時期,是培養良好品德行為的黃金時代。我園此刻使用的是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和臺灣信宜基金出版社合作開發的《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指導》,由於教材來源於臺灣,在小、中、大班的教材中都沒有關於"熱愛祖國"方面的主題資料。但這個關於民族靈魂的教育是作為每一箇中國人都應當學習的,金秋十月,人們將迎來最為盛大、喜慶的節日--祖國母親六十週歲生日。"十月一日是誰的生日?""中國到底有多大?""我們中國有什麼?"……這些都是孩子們想了解的。於是,結合我國的國情和即將到來的國慶節,以及班級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班內開展"我愛祖國"主題系列教育活動,讓幼兒明白自我是中國娃,明白中國娃的特徵;瞭解我們祖國的全稱;認識祖國的國旗、國歌、國徽;瞭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我國少數民族的服飾是怎樣的?等等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以此來弘揚祖國的正氣,萌發

  幼兒愛祖國的情感。基於此,我精心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景,我以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就本活動我確定了認知、本事、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明白祖國的全稱和首都的名稱,能在世界地圖上找到中國。

  2、認識國歌、國旗和國徽,明白它們是祖國的標誌,明白十月一日是我們祖國的生日。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根據目標,我把本課的重難點定位於:明白祖國的全稱和首都的名稱,能在地圖上找到中國;認識國歌、國旗和國徽以及它們的象徵意義,明白它們是祖國的標誌,明白十月一日是國慶節。為了有效突破重難點,我採用的方法是:經過多媒體課件提升幼兒的已有經驗,經過講述鞏固幼兒對祖國的認識,培養幼兒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讓幼兒能夠理解資料豐富、含義深刻、較為抽象的"祖國"這一概念。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情景遊戲之中,我將進取樹立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力求構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參加過幼兒園的升旗儀式、看過介紹祖國大好河山的電視等。

  2、教具準備:《祖國在我心》課件一套。

  3、心理和環境準備:

  培養愛祖國的情感,環境的隱性教育作用不可忽視,注重創設教育環境,是對幼兒進行愛祖國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在活動室的四周張貼中國地圖;貼上國旗、國徽和各種抗日英雄故事的圖片以及故宮、長城等有代表性標誌的圖片;做到讓每一堵牆壁都說話,以"動情"到"曉理"過渡,使幼兒在環境的薰陶下逐步產生愛祖國的情感,到達愛國主義教育目的。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構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大班幼兒已有了必須的思維本事和分析本事。活動中我較多地採用直觀教學法,結合本園資訊科技的發展水平和具有探索室後幼兒會操作電腦的有利因素,綜合研究學科特點、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幼兒的年齡及認知結構,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將資訊科技與教學整合,並有效落實於實踐中。為幼兒理解抽象的資料展示一種情境,充分利用現代教育媒體,有效輔助教學過程,將重點、難點資料巧妙突破,提高了教學效率。此外,還結合運用交流討論法、審美薰陶法、遊戲法、多種教法加以整合、層層深入。

  三、說學法:

  幼兒園的教育應以幼兒為主體,教師進取創設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運用多種方法獲取知識經驗,培養本事。在活動中,我注重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趣味的氣氛和愉快的體驗中參與活動,努力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指導幼兒掌握必須的學習方法,讓每個幼兒都受益,讓每個幼兒都發展。從而促進學習方法的落實,促進學習目標的達成。在本次活動中,採用了多種感官參與法,每一個環節都引導幼兒帶著問題去看一看、聽一聽、找一找、想一想、認一認,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共同參與,並用適當的方法表達、交流認知的過程和結果,瞭解有關祖國的基本知識,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此外,活動中我還採用了體驗法,讓幼兒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向國旗行注目禮,由於幼兒親身體驗了升旗敬禮的情節,有直接的經驗,當以後再聽到國歌、再看到國旗國徽時會有一種神聖的特殊的愛國情感。

  四、說教學程式:

  本次活動,以新《綱要》為指導,從"認知-情感-行為"三大塊,由淺入深,從感知到體驗,使原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絡,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科技,是"以人為本"的,人,終究是科技的靈魂!我這次說課時演示的課件,不是圖教學使用時的方便,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上課時只需按一個鍵,課件便按順序播放下去,這樣做的話,教師總要想方設法將幼兒的思路引到電腦既定的流程上來,這樣太程式化,上出的課便是"流水課"。我選擇的是多個按鈕式組合課件,幼兒想到什麼能夠隨時點選使用的單個獨立小課件,充分尊重幼兒主體地位,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在教學時會更加遊刃有餘。同時根據幼兒認知、情感發展規律,經過創設教育環境,靈活運用體驗感受、資訊交流、自主活動、進取表現等多種教育方法,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了適合幼兒發展特點的愛國主義教育。具體的教學過程為:

  (一)開始部分:聽聽、尋尋,激發幼兒的興趣。本環節預設用時5分鐘。

  1、聽一聽,明白祖國的全稱。(播放課件《大中國》)愛因斯坦說:"興趣是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我就請幼兒邊傾聽熱烈激昂的歌曲《大中國》邊欣賞與歌曲資料匹配的畫面,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參與活動的進取性,使幼兒初步瞭解我們大家有一個共同的家名字叫中國,它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明白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物產富饒的國家。

  2、尋一尋,我們的祖國在哪裡?(播放課件《祖國在哪裡》)有句話說得好:聽來的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僅有動手做才能學得會。在動手過程中不僅僅易於引發興趣,拓展思維,也有利於每一位幼兒自主、獨立、創造性的學習知識、發展本事。由於我園具有網路探索室,大班孩子掌握了一些簡單的電腦操作技能,於是我讓幼兒觀察電子地圖的各個版面,並請幼兒逐一點選畫面傾聽電腦中提示的國家名稱,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動手操作幫忙幼兒構成表象、建立概念。幼兒在點選畫面、傾聽聲音、尋找自我國家的遊戲中瞭解中國在地圖上的位置。

  (二)基本部分:國歌聲聲、國旗飄飄、國徽閃閃。本環節預設用時20分鐘。

  1、想一想,中國地影象什麼?(播放課件《祖國像什麼》)這一環節中,我出示中國地圖,讓幼兒充分發揮想像,自由交流和表達,說說我國的地影象什麼?待幼兒自由交流後演示課件,讓幼兒明白中國的地影象只大公雞。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思維的特殊形式,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2、找一找,首都北京在哪裡?(播放課件《祖國首都》)有關祖國的基本知識比較抽象,光靠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更是不可能掌握的。僅有經過多媒體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把電、光、形、聲多種媒體組合起來,創造有利於教學的學習情境,使幼兒充分領略視聽效果,積極主動地學習。於是我出示中國地圖,請幼兒點選地圖中的圓點,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所在地,並逐一認識北京首都的著名建築物--故宮、長城、天壇以及聆聽講解員的講解。

  3、辨一辨,雄壯的國歌。(播放課件《國歌聲聲》)在這個環節中,播放三種不一樣型別的樂曲,請幼兒辨別哪一首是我國的國歌,音樂鑑賞它不僅僅讓我們在民族文化和不一樣的精神氛圍下感受來自各方的薰陶,還讓人對各個地域的人文、物質、感情、活動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能經過音樂這面照射出更廣闊的大千世界。幼兒經過辨別,明白這首樂曲叫《義勇軍進行曲》,是抗日時期全國人民高唱的戰歌,此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人們無論何時何地聽到這首歌,都會熱血沸騰,充滿期望,心中升起對祖國的崇高敬畏與仰望。

  4、認一認,鮮豔的國旗。(播放課件《國旗飄飄》)

  (1)出示眾多的國旗,請幼兒自由談談它們都有哪些不一樣的特徵,並指認出我國的國旗。並講解國旗的象徵意義:紅色表示熱烈,象徵革命,祖國大地似紅霞一片。多媒體教學便於給幼兒供給知識素材,使每個幼兒能夠按照自我的認知結構構建知識體系,加深了對教學資料的理解,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

  (2)動手操作能夠讓幼兒經歷、感受、體驗全部過程。於是組織幼兒開展電腦操作遊戲--製作國旗。運用電腦給國旗填上適宜的顏色--紅色,添上一個大五星和四個小五星。

  (3)啟發幼兒談談在哪些地方見過國旗,在什麼場合看到過升旗活動。口語交際是人們交流思想、傳播資訊、表達情感的重要形式,設計這樣的即時訓練,幼兒的語言本事也得到長足的發展。

  (4)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所以,我播放國歌,學習向國旗行注目禮,培養幼兒尊敬國旗、國歌的情感。

  5、看一看,莊嚴的國徽。(播放課件《國徽閃閃》)演示課件,教師介紹國徽的組成部分以及象徵意義。明白國徽、國旗是我們國家的標誌,尊重國旗、國徽是熱愛祖國的表現。

  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經過音樂鑑賞、動手操作、口語交際、親身體驗等多種方法,有效地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三)結束部分:共慶國慶節,將活動的氣氛推向高潮。本環節預設用時5分鐘。

  1、想一想,慶祝國慶節。

  討論:你們明白哪一天是我們國家的生日呢?十月一日是什麼節日呢?大家為什麼這樣熱情地開展慶祝活動?我們怎樣慶賀我們國家的生日呢?

  自主討論交流,讓每個幼兒充分地闡述自我的見解、毫無顧忌地發表自我的意見,進行思維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在自我表達和傾聽別人的闡述中瞭解十月一日是國慶節。

  2、慶一慶,表達對祖國母親的完美祝願。

  在《大中國》的音樂聲中,幼兒自由結伴載歌載舞,表達自我內心對祖國母親的完美祝願。這樣,首尾呼應將本次活動的氣氛推向高潮,結束本次活動。

  (四)活動延伸:

  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應當留給幼兒更多活動的餘地。我們把愛國主義教育延伸到課外活動中去,就是依據環境對幼兒的影響作用為根本出發點,最佳化幼兒的活動空間,以吸引幼兒主動投入,主動參與。為次,安排了教師和幼兒一齊裝扮,營造歡慶氣氛,迎接我們祖國媽媽的生日;全園教師在升旗活動時,以身作則,表現出對國旗和升旗儀式的崇敬來感染幼兒等活動,將愛國主義教育進行到底。

  (五)區域遊戲:

  區域活動是當前幼兒學習的一種途經,它立足於幼兒,能讓幼兒充分體驗和探索,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也是對幼兒進行個別化教育的手段。於是我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區域遊戲有機整合。在建構區供給大小不一樣的積木,讓幼兒自我去建造故宮、長城等祖國名勝。在美術區中供給繪畫和手工製作等材料,畫畫、製作五星紅旗等。

  (六)家長工作:

  陳鶴琴認為,兒童好模仿,易受成人的暗示,並且易於在潛移默化中理解教育。開展家園合作的資料有:為孩子營造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有時間帶幼兒出去旅遊,領略祖國的完美風光;家長和幼兒共同玩中國地圖的拼板遊戲;帶領幼兒觀看能理解的時事新聞,經過故事等形式讓幼兒瞭解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等活動。

  幼兒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啟蒙時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對幼兒構成健全的人格起著重要的作用。僅有讓孩子從小就把"祖國媽媽"銘刻在心裡,才能使他們成長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接班人。幼兒愛祖國情感的構成是長期教育的結果,僅有課內與課外相通,教學與活動結合,幼兒園與社會攜手,讓幼兒聽得見,看得懂,摸得著,做得到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影響,持之以恆,為幼兒從小愛祖國打下良好的基礎。

  幼兒的心田是一塊奇異的土地,播灑思想的種子,就會得到行為的收穫。我願在幼兒的心裡及早地播下閃爍著愛祖國光輝思想的種子,讓他們開放出完美的情操之花,結出豐碩的道德行為之果。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11

  說教材:

  今天我所執教的這節活動是大班上冊,語言領域的一首快板書——《吹牛皮》。《吹牛皮》這首兒歌是“我真棒”這一主題活動中的第一個內容,它是幼兒園語言領域課程中唯一一次呈現的一種以快板為藝術形式的兒歌。兒歌內容淺顯,敘述了一種昆蟲——兩隻蟈蟈見面後,互相吹牛皮,說大話,吹噓了許多被自己吃掉的比自己大得多的動物,而最終喪命於一只大公雞的故事。兒歌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鏗鏘的語言魅力,詼諧幽默的藝術效果,給孩子們全新的聽覺感受,初步讓幼兒瞭解這種傳統的曲藝形式,並在學習說快板的基礎上,感受快板書中的語言和節奏的特點。根據本次活動的預設目標,我制定了本次教育活動幾個具體的教育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快板,初步感知快板的韻律和節奏。

  2.能力目標:讀出快板的風趣幽默,能根據節奏進行自我創編。

  3.情感目標:學會快板書,表演出快板的樂趣,有嘗試表演的慾望和興趣。

  根據教育目標,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

  學會快板書,有參與表演的慾望和興趣,並能自我創編。

  說幼兒:

  孩子的已有經驗告訴我們,他們對快板這種曲藝形式並不熟悉,如果有個別孩子聽說過“快板”這一名詞,我猜想也是從電視節目中看到過或是聽父母談起過。但這首兒歌的內容淺顯易懂、特色鮮明,孩子們聽後一定會很高興,畢竟快板的內容不乏風趣和幽默。大班的孩子語言發展迅速,對於繞口令、快板等這種特殊的表現形式多加練習會使他們在口齒伶俐、語感節奏等方面大有裨益。緊密結合《吹牛皮》這首快板的內容,怎樣讓孩子們會“吹”,想“吹”,大膽“吹”,能根據快板的句式特點自由創編,在既享受傳統藝術形式帶來愉悅的同時又使孩子懂得吹牛皮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依據孩子已有的經驗和認知,設計了本次活動。

  說教法手段:

  《指南》中提到:“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援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回應。”這首兒歌形式獨特,內容簡單,怎樣讓孩子樂學、學會,充分體現教得得法而不露痕跡,是我這節課要追求的目標。所以我設計了“比一比吹牛皮、聽一聽吹牛皮、學一學吹牛皮、編一編吹牛皮、想一想對不對”這一系列環節,圍繞一個“吹”字,讓孩子在愉快、主動地說一說、聽一聽、學一學,編一編等環節中,發展他們的聽說及創編能力。PPT課件的呈現降低了這首兒歌的學習難度,較生動地展現了本首兒歌的內容,成為一個較好的輔助工具。

  說教學程式:

  本次教育活動共設5個環節:

  一、比一比吹牛皮

  從孩子身邊的生活出發,轉變教師角色,以參與者的身份同幼兒比賽吹牛皮,挖掘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語言訓練。例如:與教師比賽吹牛——看誰跑得快。孩子的積極性被調動,思維語言活動被激發到活躍的狀態。讓孩子從中瞭解到吹牛的本質:說大話,現實中不能做到。

  二、聽一聽吹牛皮

  教師用快板為孩子展示《吹牛皮》這篇快板書。帶著問題傾聽,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從而對文字內容有淺顯的瞭解,初步感受快板這一曲藝形式不同於其他文體的詼諧幽默。

  三、學一學吹牛皮

  這個環節是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我著重利用讓孩子回憶的方式重現文中兩隻蟈蟈吹牛的內容。在回憶時,孩子的回答是無序的、片面的,教師就要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將畫面進行展現,幫助孩子理清思路,完成文字的回憶內容。期間,教師放下架子,而是成為孩子中的一員,鼓勵他們互教互助,完成學一學吹牛皮這個過程。學會了,還要將學到的語言運用實踐,這時教師趁熱打鐵,讓孩子們帶上動作演繹兩隻蟈蟈吹牛皮,他們賽出氣勢,賽出輸贏,賽出快樂。使孩子的表達能力得到充分鍛鍊。

  四、編一編吹牛皮

  《指南》中培養幼兒閱讀理解能力的教育建議提到:“在閱讀中發展幼兒的想象和創造能力。如:鼓勵幼兒依據畫面線索講述故事,大膽推測、想象故事情節的發展,改編故事部分情節或續編故事結尾。鼓勵幼兒用故事表演、繪畫、泥塑等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圖書和故事的理解……”因此在幼兒興趣最高的時候,適時切入創編兒歌情節既能訓練孩子思維,又能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感情昇華,明理結束

  最後的環節,既要讓孩子們對這一曲藝形式產生濃厚的興趣,達到意猶未盡的效果,又要讓孩子理解吹牛皮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所以我選擇了讓孩子們自己談感受、談認識從而明理結束這節活動。

  教學反思

  一、活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文字

  任何教材的編排僅是個例子,最主要的是透過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以文字為載體,讓孩子在遊戲活動中獲得語言的發展才是我們語言活動追求的目標。這節課,我不僅讓孩子們在反覆的朗讀比賽中感受快板節奏的明快,語言的詼諧,還把活動的重點拓展到一個“吹”字上,跳出文字,自編快板,又突出一個“趣”字。整個活動孩子始終處於積極的狀態,有極高的表現慾望。

  二、準確定位,成為孩子的遊戲夥伴

  本節活動,我以一個“吹牛大王”的身份出現。孩子們和我比賽“吹牛皮”,批評我吹牛皮是不對的,在他們的言語中絲毫沒有感覺到我是一位教師,而是一位和他們遊戲的朋友。放低身姿,走進孩子,努力成為一位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是我們永遠追求的角色。

  三、認真傾聽,讓自己成為課堂應變的高手

  我在課堂中,用心聆聽孩子的回答,答對了,有針對性地給予他們肯定和鼓勵;跑偏了,還要把他拽回來;答錯了,不能輕易放棄不管,還要給他改正的機會;沒有回答過問題的,還要及時發現,找出來,讓他們說話而且引導說得正確,使他們嚐到成功的喜悅。

  這節活動,是一篇典型的快板形式的語言活動,怎樣讓孩子喜歡這種藝術形式,並有嘗試表演的慾望,可能還會有許多種設計形式有待我們去開發,我還會繼續探索!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12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我叫韋玉春,來自教師教育學院09學前一班。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語言活動《小貓生病了》看圖講述故事。

  一、說教材。生病,每個孩子都經歷過,孩子們對生病都有切身的感受。但這種感受是因人而異,各不相同的。生病,更是孩子們所害怕的事。他們害怕吃藥,打針,害怕一個人在家。大班語言活動《小貓生病了》恰恰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整個活動始終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依託,讓幼兒獲取健康心理,懂得朋友之間要相互關心,互相幫助,孩子們在這樣的情境下豐富了經驗,發展了思維,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良好品德也得到了培養。

  二、說活動目標。根據《幼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結合大班語言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制訂了活動目標,分別是:1. 仔細觀察圖片,瞭解圖片的內容;2.引導幼兒學習詞:孤單、惦記,樂意參與講述活動,能大膽、合理地進行想象和講述;3.感受到同伴之間相互關心的快樂,以及獲得生病時的健康心理。

  三、說活動重難點。根據《綱要》中兒童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的理念,我又將本次活動的重點制定為樂意參與講述活動,透過移情講述,讓幼兒懂得同伴之間要相互關心,互相幫助。同時把引導幼兒學習詞: 孤單、惦記,並能對圖片進行大膽、合理地想象和講述。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教學方法。為了更好地達成我的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觀察法、提問法、示範法來組織我的教學活動。

  五、說學習方法。另外,我打算幫助幼兒採用觀察法、討論法、角色表演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玩一玩的輕鬆幾分鐘,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掌握學習的重難點。

  六、說活動準備。為了是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我作了如下準備:1.瞭解信的基本格式。2.圖片7張,信封一個,娃娃家設計、一束花等。我們知道幼兒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我將利用直觀形象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來吸引幼兒的興趣。

  七、說活動流程。

  下面我將闡述一下我的教學流程,本次教學活動共有以下四個環節,分別是:

  (一)創設“小貓的信”的情境引入。

  (二)引導幼兒觀察掛圖,並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講述。

  (三)情景表演,結合思品教育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匯入活動。我是這樣匯入的:

  活動一開始,我將出示這樣一幅畫,讓幼兒感知圖片、觀察圖片,興趣是做好的老師,運用提問“小貓生病了,整天躺在床上,它非常想讓好朋友小兔來看它,可是小兔離得太遠了,小貓會用什麼辦法告訴小兔呢?”小朋友根據這一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後,然後把小貓的做法告訴小朋友們,然後開啟信,為下面看圖講述故事做鋪墊。

  第二環節:引導幼兒看圖講述故事

  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接著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講述。首先以“讀信”的形式引導幼兒觀察教學掛圖,討論:“小貓為什麼哭?小貓心裡會想些什麼?” “小貓的信要怎麼讀呢?”在幼兒自由表達的基礎上,我來引導幼兒說出孤單、惦記這兩個詞語,我是這樣做示範的:

  小兔:我生病了,住在醫院裡,猴大夫給我打點滴。生病躺在床上很孤單、很難受,我哭了。惦記著我的朋友們。小貓 X年X月X日

  以小兔的口吻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小兔收到信會怎麼樣?小兔把小貓生病的事告訴哪些好朋友呢?好朋友知道後為小貓做了什麼事?透過一系列的提問,激發幼兒主動參與講述,並大膽吧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表達出來,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為了把幼兒引入到故事中來,我將出示由小刺蝟、小鳥、小兔、小鴨怎樣幫助小貓的圖片,並說道:“小朋友看一看小貓的好朋友都為它做了些什麼呀?這樣引導幼兒逐步欣賞,瞭解朋友之間要相互關心,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併為下個環節情境表演埋下伏筆。教學過程中,我將這樣做示範:小刺蝟捧著鮮花探望躺在病床上的小貓;小鳥在視窗上唱著美妙的歌,安慰躺在床上的小貓;小兔給躺在病床上的小貓講故事;小鴨廚師來到小貓的病床前給小貓煮好東西吃。

  第三環節:情景表演

  小貓生病後得到了這麼多朋友的關心愛護,相信他一定能早日康復。如果我們身邊的好朋友生病了,我們又該怎麼做呢?

  (1)幼兒自由表達。

  (2)請幼兒聯絡實際分角色進行表演。

  第四環節:活動延伸

  這一環節我這樣設計:

  讓幼兒交流討論:小貓生病後得到了這麼多朋友的關心愛護,相信它很快就會恢復健康。請幼兒結合故事進行表演,表演一遍後,教師播放樂曲,並與全班幼兒一起為小貓跳舞,在充滿愛的旋律中結束活動。

  八、說板書設計

  幼兒的思維是以直觀形象為主的,同時符合幼兒思維的特點,幼兒期的閱讀材料主要以形象生動的畫面為主,直觀的畫面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及注意,展示的一系列圖片,使幼兒容易感知閱讀的內容,透過一系列的提問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是激發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1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語言活動《蘿蔔謠》。

  一、說活動教材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在資訊科技、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一個活動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小兔子是幼兒比較熟悉和喜歡的動物,而對於農村幼兒而言,蘿蔔也是他們常見的東西,結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選擇了兒歌《蘿蔔謠》,這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於朗讀和記憶,幼兒很容易理解,在學習時不用刻意去記憶,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幼兒的語言,同時還能透過活動將幼兒零碎的經驗進行整合,幫助幼兒提升經驗,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二、說活動目標

  為了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在活動獲得發展,我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能初步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2、引導幼兒嘗試用簡單的動作表演兒歌。

  3、培養幼兒願意學習兒歌的情感。

  本次活動的重點就是使幼兒能理解兒歌的內容,並初步朗誦兒歌,這在整節課的每個環節中都始終貫穿滲透。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理解“拔、洗、切、炒、吃”這五個動詞,因為這些動作是本次活動的新授動作,所以在活動中以個別示範、個別練習、集體練習、強調複習等幾種方法來突破此難點,並用貼小紅花為獎勵,鼓勵幼兒積極表演,讓幼兒在表演的同時也加深了對兒歌的記憶。

  三、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製作電腦多媒體課件。

  2、玩具小兔一隻,小紅花貼紙若干。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在本活動中我主要採取了提問引導法,課件演示法和示範法這三種教學方法。

  對於這三種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以啟發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發展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以形象、生動、直觀的課件演示方式,再現兒歌所描繪的景象,加以示範表演等手段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更直觀的理解,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科學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2、學法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法、表演法來獲得知識,透過課件的演示讓幼兒用眼看、用嘴說、動腦思考,並能用動作進行表演,從而全身心地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

  五、說教學程式

  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提出問題,激發幼兒興趣。

  首先,我對幼兒說:“今天有個小動物來做客,我們一起把它請出來好嗎?”請幼兒閉上眼睛,一起喊123,然後出示小兔,“看看,這是誰呀?”(小兔子),向幼兒提出一個問題,請幼兒幫忙喊出小兔,是因為小班幼兒無意注意佔優勢,有意注意才開始萌芽,經提問後再出示形象生動的小兔,旨在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

  2、理解兒歌內容。

  (1)先告訴小朋友:“小兔給我們帶來了幾幅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然後演示課件第一部分,我引導幼兒來觀察這個畫面,讓小朋友看看圖上的小兔在幹什麼呀?小朋友回答小兔在拔蘿蔔,這時再向幼兒提出一個問題:“那我們來聽聽小兔是怎麼說的?”讓幼兒聽聽兒歌的第一句,拔蘿蔔,拔蘿蔔,拔拔拔,並請幼兒學說第一句“拔蘿蔔、拔蘿蔔、拔拔拔。”

  (2)在幼兒初步學會第一句兒歌的基礎上,為了讓幼兒能加深對兒歌的理解、記憶,我又引導幼兒嘗試做一做拔蘿蔔的動作,在幼兒表演拔蘿蔔動作的同時,可以讓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對於表演得好的幼兒及時給予鼓勵表揚,讓小班幼兒能大膽參與活動。

  (3)同樣方法依次演示課件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及第五部分,讓幼兒跟讀兒歌,仿編動作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我利用分段教學讓幼兒學習兒歌,以小兔的口吻來吸引幼兒認真聽,並在不知不覺中理解、學習兒歌,幼兒對於小兔說的都非常感興趣,不用刻意的去記憶,學起來也非常輕鬆,從而跟著老師順利地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3、幼兒學念兒歌

  (1)欣賞兒歌。

  向幼兒介紹“這是一首好聽的兒歌,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蘿蔔謠》,我們一起完整地來聽聽。”因為這首兒歌表現的是從拔蘿蔔一直到吃蘿蔔的一個比較完整的過程,幼兒在觀看這個形象直觀的課件的過程中,讓幼兒能清晰地感受到這個過程的完整性,從而又進一步地理解了兒歌。

  (2)鞏固兒歌。

  這一環節我讓幼兒再一次觀看課件,請幼兒跟著課件一起朗誦,並配上相應的動作,這樣不僅使幼兒鞏固了對兒歌的記憶,還幫助幼兒加深對“拔、洗、切、炒、吃”這五個動詞的理解。

  (3)請個別幼兒邊朗誦兒歌,邊進行表演,透過幼兒的表演,既調動了他們學習兒歌的積極性,又讓他們在親身感受體驗的過程中獲得了表演的愉悅性。

  (4)教師小結:“小朋友們,你們這麼快就學會了一首新的兒歌,而且表演得也非常好,真棒!

  4、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進行拔蘿蔔的遊戲。

  六、說活動亮點

  本次活動我突破了以往兒歌教學活動中產生的環節單一,念多動少的弊端,整個活動始終圍繞小兔拔蘿蔔、洗蘿蔔、切蘿蔔、炒蘿蔔、吃蘿蔔的過程,配以動作的教學,將兒歌巧妙地應用於表演中,避免了學習兒歌時的枯燥無味。另外,我將五幅圖片以課件幻燈片的形式展示給幼兒,刺激了幼兒的視覺和審美觀,使幼兒能更好的理解兒歌的內容,更快的掌握兒歌。

  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14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的語言教學活動——《海邊公寓》。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安徒生的童話曾經在我們每個人的童年生活中都劃下過深深的印痕,而當二十多年過去以後,我把心中那份對魔幻的憧憬和對真善美生活的嚮往,訴諸於筆端,寫下了這篇童話《海邊公寓》。故事圍繞一艘破舊的老船和一個上了年紀的有著雪白鬍子的老船長展開,外表看似毫無用處的兩樣東西,卻與周圍的人、事、物產生了溫馨感人的互動。船底破了一個洞,這是故事的契機。當老船長在沙灘上修補船艙的時候,依次遇到了原本應該是生命中的過客:流浪貓、海鷗、螃蟹、猴子、獵豹、蜥蜴……它們以各種原因,加入到了住戶的行列,最終成就了一幢海邊公寓。公寓是家庭的象徵,是心靈家園的隱喻。隨著入住隊伍的不斷壯大,倒置的船不僅僅翻轉了故事的情節,也將現實和幻想串在了一起,它蔓延了快樂,壯大了友情。

  是的,讀到這裡,我們明白了:這是一個關於“愛”和“接納”的故事。在人生的航程中,每個人都有索取或付出愛的需求,孩子也不例外。透過這個故事,由善良的接納去觸發孩子愛的共鳴,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也與幼兒園語言整合課程所倡導的“把文學融入幼兒的生活,讓文學引領幼兒發展”的主旨相吻合。

  大班幼兒在文學作品的學習活動中已經初步具備了理解作品情節、感受作品情感脈絡的能力。為此,我根據《綱要》中所提出的:“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設計了本次語言活動,試圖藉助圖畫故事中的情節,逐層、逐段、逐句分析,來引導幼兒發現並捕捉所處環境中真情的存在,運用多媒體和情境表演等手段,鼓勵幼兒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喚起幼兒的關注,使學習者樂於理解、認識和發現,體驗學習的快樂。

  《海邊公寓》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愛意的故事,告訴孩子愛是如何在你我之間傳遞的,同時它也是一個可挖掘的文學素材,蘊含豐富的知識與情感。在把這個故事推薦給大班孩子的時候,我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或多或少地傾聽到船上的竊竊私語。

  海灘上孤獨的旅程已經變成海灘上愛心的孕育,那就讓我們一起走入這個神奇的童話之旅吧!

  (二)教學目標:

  我把這次活動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透過欣賞畫面、展開討論、角色表演、合作操作等方式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困難途中互相幫助帶來的快樂。

  2、發展人際智慧,學習與人相處、共同生活。

  3、積累大膽表述的經驗。

  第一和第三個目標的制定是從幼兒發展的實際水平出發,旨在透過看看、說說、猜猜、演演、做做等幫助幼兒理清故事發展的情節脈絡,有秩序、有步驟地推進故事,從而鼓勵幼兒大膽表述,以此來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情感。

  第二個目標的確立主要是圍繞國際教育專家們對世界兒童提出的基本學習任務,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而有針對性地提出的,達到建構良好人格的目的。三個目標中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和情感方面的培養,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就放在目標1中“體驗困難途中互相幫助帶來的快樂”;而教學的難點則在於挑戰幼兒的“最近發展區”,要求幼兒根據畫面作出自己的判斷、猜測、想象,然後轉化成語言大膽表述出來。

  (四)教學準備:

  1、自制《海邊公寓》課件,將童話內容展現出動畫效果。

  2、故事錄音,一段輕鬆歡快的音樂。

  3、操作材料:船模型、小動物圖卡。

  4、幼兒在美工區繪畫好的各種房子。

  二、說教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中我主要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中斷法和遷移法。具體為:

  透過生動形象化的動畫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透過開放啟發性的提問引導幼兒有目的、仔細地觀察,並積極思考。

  透過有意識地中斷、設懸念,讓幼兒產生更多的聯想。

  透過追問、設計情境,讓幼兒進一步遷移情感。

  在以上4種教學方法中,值得一提的是由始至終貫穿的直觀形象法,藉助多媒體手段,把老船長幫助小動物們的過程演化成一幅幅生動、有趣、形象、動態的畫面,滿足了故事對特殊角色的動作處理,也滿足了幼兒對視、聽感官積極參與的要求。

  三、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本著“開放、自主”的原則,幼兒將採用了以下幾種學法:

  1、觀察法。幼兒透過觀看課件直接獲得生動的印象,從而與他們腦海中猜想的影像交融匯合,形成新的認知點,為後面的講述做好鋪墊。

  2、討論法。這是幼兒最喜歡的方法,他們可以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3、表演法。簡單的扮演,會讓幼兒更貼近角色,保持學習的興趣。

  4、操作法。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解放兒童的雙手,讓他們去做去幹。”自己去實踐、去發現、去感受,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創造性。

  四、教學流程

  在這次活動中,我設計了四個環環相扣的環節,整體突出4個核心詞語:引領、激勵、提升、遷移。具體策略如下:

  (一)引起話題,激發興趣。

  活動一開始,我就開啟電腦課件,展現出一幅美麗的情景(點選課件):藍天,白雲,海水,沙灘,船以及站在船上的老船長。直觀的畫面,往往給幼兒眼前一亮的感覺,可以極好地調動起幼兒的興致,並融入角色當中思考老師丟擲的問題:“畫面上出現了什麼?這是一艘怎樣的船?老船長呢?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描述他?”

  童話故事的魅力就在於它能夠在不知不覺中讓幼兒身臨其境,進入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話說的語言環境。之後我語鋒一轉,“船底破了一個洞,怎麼辦呢?”引導幼兒根據自己觀察到的結果進行初步的想象。修船底必須把船倒置過來,這是一個基本的常識。故事到此一個漂亮的“轉身”,轉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

  (二)理解故事,感知情節。

  在這一部分,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流浪貓、受傷的海鷗、螃蟹都要以各種姿態登場。我分別為這三組情節設定了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其中隱含了對幼兒發展的不同要求。

  如流浪貓的出現採用的是視聽結合法。當流浪貓邁著輕盈的步子走向老船長時,他們之間進行了怎樣的談話呢?一起來聽聽。(點選課件)為了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下來我會邀請個別幼兒與老師進行合作表演:“流浪貓是怎麼說的?老船長的反應呢?”流浪貓找到了歸宿,是對愛的一種釋義,也是對本次活動重、難點的有效落實。根據幼兒已有經驗,我再次向幼兒發出質疑和挑戰:“現在流浪貓有了家,它的心情怎樣?老船長心裡又會怎麼想?”在幼兒回答後,我進行小結:老船長和流浪貓相互作伴,它們不再感到寂寞。

  在情節二引出海鷗時,我採用的是追問法。“貓住下了,那老船長現在手裡抱著的又是誰呢?”(點選課件)直截了當,形象直觀,便於幼兒講述。“海鷗怎麼啦?老船長正在幹什麼?”“看到這麼好的地方,海鷗怎麼說?”“海鷗要留下,為什麼要徵得貓的同意呢?”一連串帶有啟發性的問題,連續的追問,會引領幼兒向縱深處思考、探索,體現遞進性。

  而情節三螃蟹的登場我採用的則是推測法。首先提問“船上的物品都能派上用場,那讓我們想想這個翻倒的啤酒桶可以給誰住?”我們知道,大班的孩子表現欲強,他們往往在得到了一些資訊後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對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這兒的設計正好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猜一猜、說一說、議一議,達到“猜測——驗證——匹配”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圍繞故事中重複出現的三段對話,我不忘邀請前面扮演貓和海鷗的幼兒繼續與螃蟹合作表演,為建立積極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而努力,幫助幼兒體驗“換一種方式說出愛”的獨特感覺。

  (三)逐層推進,加深理解。

  主要分為三個小環節來實施(點選課件):

  一是動手操作。請幼兒分組為其他小動物,如猴子、獵豹、海燕、蜥蜴等在可活動的船模型上尋找適合它們居住的地方。因為每個幼兒喜愛的目標不同,我在預設這個程式時,靈活機動,緊緊追隨幼兒感興趣的焦點,幼兒每說出一個動物,我就利用課件演示出這個小動物在船上的位置,給與幼兒強烈的參與感和視覺衝擊,體現教育的隨機性。同時,“公寓”的含義在這裡會被及時揭示,喚起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記憶,點明主題;

  二是集體表演《補船歌》,在音樂的伴奏下做出敲敲、釘釘、補補、刷刷的相應動作,共同感受齊心協力團結的力量;

  三是完整欣賞故事。讓幼兒樂意參與講述,並大膽地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表達出來,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這也是解決本次活動重點,突出活動難點關鍵的一個環節。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學有所用,情有所移。結合當代幼兒語言教育的遷移理念,我會提出以下問題:“你們覺得老船長的決定對嗎?為什麼?”事實上,老船長未曾想過要把他的船永遠停留在某一處,他放棄初衷,卻也由此意外地得到了享受生命溫度的機會,他把他的愛透過留住傳遞給了所有的生命。

  在經過前面幾個環節的學習後,大班幼兒已經能夠做出自己獨立而正確的判斷,那麼就不妨進一步提升:“還有許多需要幫助的朋友,你們願意伸手嗎?”這是我在之前的區域活動中預先埋伏好的一個活動主題,幼兒可以用滑鼠自由點擊出他們畫的房子,一幢、兩幢、三幢……直都鋪滿整個畫面。當最後課件上方出現文字“海邊小區”時,活動至此結束。

  課終究要結束。但我仍然願意相信,參與這個活動的人會把心停留片刻,感受畫面所散發出的暖暖真情。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新詩歌"搖籃",這首詩具有奇妙別緻的想象,將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搖籃,描寫出了小寶寶們分別在不同的搖籃裡睡著了的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須對詩歌中所提到的各種景色和事物有所瞭解,知道它們之間的依存關係、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

  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詩歌中所提到的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園,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依據素質教育中"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制定了四個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導幼兒能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欣賞為學作品的興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歌寧靜、溫馨的意境,初步嘗試感情的朗誦詩歌、

  4、初步學習使用動詞:飄、翻、吹,進行仿編詩歌的嘗試、

  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這是依據了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這首詩歌含有豐富的知識性,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兒認識世界瞭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內容感受到詩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進行朗誦、

  難點:正確使用動詞,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語言教育能激發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感情色彩對幼兒有很大的感染力、作為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理解語言、表達語言的基礎,幼兒往往不滿足於對一首詩歌的朗誦,他們有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創編的渴望、可是這種渴望要變成實踐行動,幼兒靠自己是難以實現的,必須有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因此這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所在、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遊戲法、視聽結合法和分段跟誦法三種教學方法、

  第一種遊戲法,同中小學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

  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援、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那麼遊戲法恰恰能完成綱要的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的願望、我設計了三個不同的遊戲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配合遊戲運用製作了教具掛圖和小圖片、首先,在課題匯入部分運用了音樂小遊戲"模仿動作"、隨著音樂引導幼兒模仿白雲飄等動作,用動作理解詩歌中的動詞、在理解詩歌的內容和它那別緻的想象時,設計了遊戲"送寶寶回家"、透過這個遊戲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述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絡、最後,在活動結束時運用了音樂表演遊戲"快樂寶寶"、

  第二種是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

  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為幼兒提供了探索性強的的小圖片和形象可愛、顏色鮮豔的大掛圖、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究因性和啟發性提問,比如:"誰會是寶寶的搖籃?""你想想還會有那些寶寶?誰又會是他們的搖籃?"、在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分體驗詩歌的美,在示範朗誦時,配上了優美的"夢幻曲"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刺激了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幼兒的講述、幼兒透過在遊戲中自由結伴講、分組講,充分表達自己的願望、在反覆的表達講述中理解詩歌的內容,從而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誦、而且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願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第三種方法是分段跟誦法,在幼兒自由探索獲取知識的同時利用大圖片進行了分段跟誦的方法

  因為形象的的圖片很容易在幼兒的頭腦中引起對詩歌內容的表象,透過直觀形象的感知獲得知識,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由於這首詩歌描寫了4個不同的場景,完整教學不利於幼兒的記憶,分句又會破壞了詩歌的完整性、所以,選用分段跟誦法,每一段設計幾種不同形式的提問,使幼兒熟悉理解記憶詩歌中的語句、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使用色彩鮮豔的圖片,適合幼兒操作的小圖片和優美的音樂,充分發揮了這兩種教學方法的作用、

  三、學法指導

  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就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透過傾聽這一途徑、教幼兒注意傾聽,才能正確的感知語音、語彙和語法規則、根據綱要中讓幼兒"想說、敢說"的要求,我就從想和敢這兩個方面進行具體指導和幫助:首先,我在示範朗誦前著意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詩歌中說了些什麼?"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在示範朗誦中藉助於想象的圖片和優美的音樂,進行聲情並茂地朗誦,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為幼兒提供學習朗誦的榜樣,激發幼兒想說的願望、其次,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遊戲,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透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仿編詩歌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

  第二方面的學法指導是在啟發幼兒透過探索嘗試,進行詩歌仿編的方法、新綱要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因此,我為幼兒創設了支援性的語言教育環境,支援幼兒在活動中擴充套件語言經驗、我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的時,提供了各種小寶寶的圖片、由這些圖片引起幼兒的思考,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突破教學的難點、

  總之,在學法指導中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遵循了"幼兒是透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其今後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四、教學過程

  教學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聽音樂"模仿動作"

  匯入課題,隨著優美的音樂教師說:"白雲飄來了、"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白雲飄,並用語言說:"白雲白雲飄啊飄,飄到藍天上、"教師再將白雲的圖片貼到天空的背景圖上、透過動作模仿來初步理解動詞"飄、吹、翻",為詩歌的學習做基礎、第二部分展開分為五個環節,第一環節語言遊戲"送寶寶回家"、教師先出示小寶寶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小寶寶的家在哪裡?""小寶寶想睡覺了,誰來哄他呢?怎樣哄?"透過集體想辦法,把小寶寶送到媽媽的懷抱裡,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詩歌的第四段"媽媽得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著了、"即而啟發幼兒想"這些寶寶的家在哪裡?""誰是它們的搖籃?誰又在哄寶寶睡覺?"給幼兒充分的遊戲空間,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一一回答,邊操作邊表達、比如幼兒會說:"星寶寶的家在天上,白雲是星寶寶的搖籃,月亮在哄星寶寶睡覺、"可能幼兒的想法和詩歌中的內容不同,可是教師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兒的想象、因為這個遊戲的目的就是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寫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絡,擴充套件幼兒的思維、

  第二環節完整欣賞,

  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聽"這些小寶寶找到自己的家可高興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們都舒服的睡著了,仔細聽一聽詩歌裡說了些什麼?"(教師進行配樂詩朗誦)聽完後啟發性提問:"你覺得小寶寶舒服嗎?為什麼?""誰是小寶寶的搖籃?""誰在哄寶寶睡覺啊?"透過一系列的啟發性提問讓幼兒深入瞭解詩歌中的白雲輕輕飄等動詞的運用,感受詩歌中的美、

  第三環節分段跟誦、

  首先,幼兒自選圖片扮演各種寶寶學習有感情的朗誦,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調動起幼兒的感情共鳴,進行有感而發的朗誦、然後教師在組織全體幼兒進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誦、自然地過渡到第四環節完整的有感情的配樂朗誦,完成教學的重點、第五環節仿編詩歌、出示各種寶寶的圖片讓幼兒自選一種與同伴討論創編詩歌、

  利用這些圖片能引起幼兒的思考,教師引導幼兒:"這些寶寶的搖籃是什麼?""誰會哄小寶寶睡覺?怎樣哄?"比如這隻鳥寶寶,幼兒透過探索思考有可能編出這樣的詩句"大樹是搖籃,搖著鳥寶寶,樹葉沙沙沙,鳥寶寶睡著了、"透過這樣的仿編和操作活動,讓幼兒利用剛學到的知識參與仿編,教師適時地指導和幫助,順利自然的完成教學的難點、

  第三部分結束,音樂遊戲"快樂寶寶"、教師進行情感啟發:"每個寶寶都有一個家,都有疼愛自己的媽媽、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愛媽媽、我們的生活多麼美好,寶寶們多麼快樂啊!讓我們一起快樂地跳起來吧!"在歡快的音樂中讓幼兒充分表達那種仿編詩歌后的成功的喜悅之情和對美好生活追求、愛媽媽的情感、

  另外,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獲得的各種情感體驗、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我又設計了延伸活動,請幼兒欣賞幾首搖籃曲和其他有關於搖籃的詩歌,或組織美術繪畫等延伸活動,體現了各科教學的整合性、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教學節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時間、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

  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與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