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學習計劃> 數學期末學習計劃九篇

數學期末學習計劃

數學期末學習計劃九篇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此時此刻需要為接下來的工作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期末學習計劃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期末學習計劃 篇1

  為了搞好期末複習,針對學生實際特制定如下複習計劃:

  一、總體思想:全面複習,查漏補缺; 先章後總,循序漸進; 先概念,後題目; 一步一個腳印; 重基礎,抓重點; 知識歸類,形成體系; 緊抓課本,適當拓展; 加強個別學生的輔導。

  二、學情分析:

  本屆學生的數學思維較僵化。從期中考試的情況來看,若試題注重基礎知識考察的話,絕大部分學生還能適應,成績不錯。但涉及到與現實生活相聯絡的靈活題目時,只有一小部分學生能解決。

  三、複習的主要目標

  1、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習慣。

  2、透過總複習使學生在本學期學習到的知識系統化。鞏固所學的知識,對於缺漏的知識進行加強。

  3、透過形式多樣化的複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複習活動中經歷、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4、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信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一步發展。

  四、複習的具體設想

  1、首先組織學生回顧與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在這一學期裡都學了哪些內容,覺得哪些內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覺學習比較困難的是什麼內容等等。也可以引導學生設想自己的複習方法。這樣學生能瞭解到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再努力的目標,教師更全面地瞭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有針對性地複習輔導指明方向。

  2、設計專題活動,滲透各項數學知識。專題活動的設計可以使複習的內容綜合化,給學生比較全面地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如設計學生調查班級同學最喜歡的季節或最喜歡的學科,學生在調查中經歷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繪製成統計圖和統計表,根據表中的資料,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同時發展了學生的合作交流、實踐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體驗。

數學期末學習計劃 篇2

  這個學期真的太快了,這麼多次月考下來,我也認識到自己的數學成績真的需要好好去對待一次。從這個學期開始的第一次月考,我的數學成績就處於劣勢,原本整體成績還算不錯,但是數學這一門科目卻拉了很大的後腿。我曾經也很多次反思過自己,老師也批評過我,所以對於這一次期末考試而言,我把數學列為了重中之重,在此,我也做了一些複習工作和計劃,希望可以提升我的數學成績。

  一、合理安排時間,查漏補缺

  時間的合理安排,是整件事情的核心部分,越到了後面的部分,我們的時間也就越發的緊張起來了。期末臨近,很多門科目都是需要去複習的,都是需要去安排時間的,所以在此之中,我想在三大門課程裡,我把數學放在首要,其餘的課程相同時間分配,在哪個時間點做哪一個科目,我都會安排妥當。希望我在主攻數學的時候,其餘的科目也能同步前進,這樣是最好的一個狀態,也能夠將各個科目的知識都查漏補缺。爭取在期末考試當中少丟分,保持最好的狀態,取得一個更好的成績。

  二、勤於練習,強於自檢

  練習,是我們學習數學當中必做的一件事情,只有多練習,我們對那些原本不會的題目才會更加的熟悉起來。多做一些習題,把那些不會的題目挑出來,隔段時間溫習一遍,這樣會鞏固自己對它的印象,也會把自己那些原本缺失的部分彌補起來。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做題目的時候,要懂得自我檢查,時刻發現錯誤,及時處理錯誤,這樣我才會進步,我也會這樣堅持做下去。

  三、訓練做題思維

  其實學了這麼些年的數學,雖然自己的數學成績一直不太理想,但是我也是有一些心得的。比如說學習數學中以及在數學考試中,思維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學習數學無疑就是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長時間的訓練,會讓我們的思維能力有所加強,也會讓提高我對數學的掌握和理解。因此,我在做題的時候,也會注重去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培養一種緊密的邏輯能力。今後不管是遇到學習上的問題還是生活中的問題,我想這一種邏輯能力都會給我帶來一些便利的,所以我會加強對自己的訓練,把握這些鍛鍊自己的機會,好好的學好數學,學好任何一門科目。

數學期末學習計劃 篇3

  一、複習內容:

  長度單位,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角的初步認識,表內乘法,觀察物體,統計和數學廣角。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本期所學基礎知識掌握的一般,有關概念部分學生掌握的較差,主要表現在平時訓練時學生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計算方面有80%的學生已經過關,個別學生由於學習習慣差計算經常出錯。在能力方面,目前在兩位數加減中學生基本能夠正確計算,在乘法有關計算中個別學生存在問題,特別是解決問題和自己提問題不夠完整。透過期末總複習,使學生在知識、技能和邏輯思維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三、複習目標:

  1、進一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的計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夠正確,迅速地進行計算和進一步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熟練運用乘法口決進行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透過複習進一步理解米和釐米的長度概念,熟記1米=100釐米,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並形成估計長度的意識。

  4、進一步認識線段,會量整釐米線段的長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稱,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和畫線段、角和直角。

  5、繼續辯認從不同位置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和進一步認識軸對稱現象。

  6、進一步瞭解統計的意義,繼續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並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認識條形統計圖形(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和問題。

  7、進一步透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四、複習重、難點:

  1、100以內加減法中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2、表內乘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聯絡生活實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五、複習的具體措施:

  1、首先組織學生回顧與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能夠讓學生說一說在這一學期裡都學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最有趣,覺得哪些內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覺學習比較困難的是什麼內容,問題中還有什麼問題沒解決,等等。也能夠引導學生設想自己的複習方法。這樣學生能瞭解到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再努力的目標,教師更全面地瞭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有針對性地複習輔導指明方向。

  2、總複習不是單純的複習練習,而是要將知識進行整理,形成知識網路,要分幾條線把新舊知識系統起來,把知識縱橫聯絡起來。本冊教學內容能夠分計算和應用題兩條線,把知識串起來,確立複習的重點,有的放矢的搞好複習工作。

  3、以遊戲活動為主進行總複習。遊戲是低年級兒童最喜歡的活動。遊戲讓學生在玩中複習,在複習中玩,在玩與複習相結合中發展。如複習表內乘法,讓學生玩猜一猜、對口令、接龍等遊戲,加深記憶,熟練的運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在複習乘法口訣時,既要注意全面,同時,要注意有所側重。例如7——9的乘法口訣,數目比較大,學生容易出現錯誤,應該多讓學生做些練習。又如加減法計算的複習,不能出現單純的題海練習,這樣學生會厭倦的。能夠設計多種多樣的遊戲活動,也可創和情境,學生邊玩邊熟練加減法的正確計算,是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

  4、與生活密切聯絡。複習時同樣要把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能夠設計一些生活情境畫面給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能夠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然後在全班中交流。學生不僅感受生活即是數學,數學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發展。

  5、設計專題活動,滲透各項數學知識。專題活動的設計能夠使複習的內容綜合化,給學生比較全面地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如設計學生調查班級同學最喜歡的季節或最喜歡的學科,學生在調查中經歷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繪製成統計圖和統計表,根據表中的資料,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在這個專題活動中學生複習了統計、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用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等知識,同時發展了學生的合作交流、實踐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體驗。

  6、以實踐操作為主進行總複習。實踐操作是本班學生最喜歡的數學學習活動形式。如拼一拼、折一折,畫一畫,擺一擺,量一量等操作活動加深角的認識。在複習長度單位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活動加深“米”和“釐米”的認識,如引導學生進一步用自己身體的其他部位表示這些長度。也可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藉助某一具體實物形成長度單位的表象。這樣,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把數學知識的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同時,使學生在腦中形成米和釐米的實際含義。

數學期末學習計劃 篇4

  針對孩子們一個學起來的學習情況和整體的接受情況,我對期末的複習做了以下幾點計劃:

  一、穩抓基礎,緊扣課本:

  第一:首先是對課本分單元進行知識的系統貫穿,以手抄報或者課上畫網格知識圖的形式展示知識的串聯。

  第二:把課本的習題做成PPT,以便複習的時候有針對性,有準備性。

  第三:把課本的錯題進行專人過關。

  二、專題訓練,重難點突出:

  一年級的知識比較少,但是對於看圖寫算式、解決問題、寫數字或者抄寫算式、數的組成、口算等。用一週的時間進行復習,會以習題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多說多練才能給一年級的學生知道更多的明白題意。

  三、試卷測驗,訂正有效:

  複習不能只講不練,我合理的利用我們的智慧訓練每單元的知識點,再以達標捲進行檢測。讓學生透過練習對孩子的做題習慣得以鍛鍊,並且讓孩子有個自我的摸底認識,為了提高學生的做題積極性,我以百分為主,如果有錯題,能訂正全對,我仍會給孩子100分的成績。看到孩子為了100分積極的訂正,感覺多次的翻看試卷也是值得的。

  但是有些孩子卻自以為是,嘴巴是挺能說的,唯一不足的就是馬虎,看似能考高分的,總會有失分情況。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跟著老師做題,不能細心的對待每一道題,導致了成績並不樂觀。所以,在接下來的試卷上,我會認真對待身邊的每一個學生的狀態,抓住他們的心裡,教她們之所需,達自己之所想。

數學期末學習計劃 篇5

  一、複習的主要內容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瞭解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透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複習的重、難點重點:

  主要放在數與數的運算這一塊內容中。

  難點:加減混合的看圖列式應用題、鐘面的認識。

  三、複習的主要目標

  1、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習慣。

  2、透過總複習使學生在本學期學習到的知識系統化。鞏固所學的知識,對於缺漏的知識進行加強。

  3、透過形式多樣化的複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有趣複習活動中經歷、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4、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信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一步發展。

  5、培養學生的良好審題、書寫、檢查作業的學習習慣。

  四、複習措施根據本班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制定以下措施:

  1、將學生的零散知識集中起來,使知識縱成行、橫成片,形成互相聯絡的知識網路。

  2、採用變換練習的方式,開展遊戲活動等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加強對10以內口算加減法的練習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練習。

  4、加強對中下等生進行個別輔導五、複習時間安排1、回顧與反思本學期的學習情況(1課時)2、0—20各數的認識及相應的加減運算(2課時)3、分類(1課時)4、認識物體和圖形(1課時)5、認識鐘錶(2課時)6、 期末練習試卷3份(3課時)

數學期末學習計劃 篇6

  一 複習主要考點

  (1)一元二次不等式, 分式不等式, 絕對值不等式與集合的綜合問題

  (2)基本不等式與耐克函式的綜合問題, 特別是等號不成立時, 利用耐克函式的單調性求函式的最值

  (3) 函式的運算要注意定義域的確定

  (4) 函式的奇偶性和單調性的證明, 強調方法和步驟及書寫規範

  (5) 函式的應用題, 要強調函式關係的建立過程和定義域的確定

  (6)數形結合思想和分類討論思想的數學方法

  (8)開放題, 如已知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 求此一元二次不等式

  (9)注意課本例題和練習冊上的習題

  二 複習題圍繞以上考點來命題

  準備以每日一個小練習的形式來落實這些複習題的訓練

  三 模擬試題和模擬考試

  針對以上考點出兩套模擬試題在第19和20周各進行一次模擬考試,並及時反饋分析,做好補缺補漏工作。

數學期末學習計劃 篇7

  一、複習的主要內容

  1、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2、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會用加減法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發展估算。

  3、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能在釘子板上圍出和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4、認識元、角、分,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會用錢款實際購物並進行簡單的計算。

  5、認識簡單的統計表,經歷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過程,會用統計圖中的資料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二、複習的主要目標

  1、引導同學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習慣。

  2、透過總複習使同學在本學期學習到的知識系統化。鞏固所學的知識,對於缺漏的知識進行加強。

  3、透過形式多樣化的練習,充分調動同學的學習積極性,讓同學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經歷、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4、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同學樹立數學學習信心,使每個同學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三、複習的具體設想

  1、首先組織同學回顧與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可以讓同學說一說在這一學期裡都學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最有趣,覺得哪些內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覺學習比較困難的是什麼內容等等。也可以引導同學設想自己的複習方法。這樣同學能瞭解到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再努力的目標,教師更全面地瞭解了同學的學習情況,為有針對性地複習輔導指明方向。

  2、以遊戲活動為主進行總複習。遊戲是一年級兒童最喜歡的活動。遊戲讓同學在玩中複習,在複習中玩,在玩與複習相結合中發展。如複習100以內數的認識,讓同學玩猜數、對口令、接龍等遊戲,加深數感。又如加減法計算的複習,不能出現單純的題海練習,這樣同學會厭倦的,可以設計爬梯子、找朋友、搭積木、打地基等遊戲活動,同學邊玩邊熟練加減法的正確計算。

  3、與生活密切聯絡。複習時同樣要把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絡。可以設計一些生活情境畫面給同學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可以讓同學到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然後在全班交流,同學不僅感受生活即是數學,數學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發展。

  4、設計專題活動,滲透各項數學知識。專題活動的設計可以使複習的內容綜合化,創設給同學比較全面地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如設計同學調查班級同學最喜歡的季節或最喜歡的學科,同學在調查中經歷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繪製成統計圖和統計表,根據表中的資料,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在這個專題活動中同學複習了統計、100以內數、加減計算,用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等知識,同時發展了同學的合作交流、實踐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體驗。又如"我當家"專題活動,讓同學記錄家中一天所發生的數學故事,然後與全班同學交流。

  5、以實踐操作為主進行總複習。實踐操作也是同學最喜歡的數學學習活動形式之一。如拼圖、摺紙等操作活動加深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的認識。模擬購物、兌換零錢的操作活動學會使用人民幣,進行簡單的錢款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複習措施

  1、加強學習目的的教育,做好同學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讓同學想學習、愛學習、會學習。

  2、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知識補差與思想補差雙管齊下;並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補差,開好“小灶”,讓他們有進步。

  3、時刻關注同學的學習狀態,與家長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同學學習。

  五、複習時間安排

  1、認識圖形(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1課時

  2、加與減(20以內、100以內的加減法,連加、連減、加減混合、有小括號的運算,用加減法解決簡單的生活問題。)2課時

  3、100以內數的認識 1課時

  4、認識元、角、分,進行簡單的計算。1課時

  5、分類與整理(收集整理資料,用統計資料解決簡單的問題。) 1課時

  6、找規律 1課時

  7、綜合練習 2課時

數學期末學習計劃 篇8

  緊張而又充實的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下段時間我們就要進入期末的總複習階段,為了更好的、更圓滿地完成這學期的教學工作,特制定以下複習計劃:

  一、學情分析:

  我任教的是二(1)(2) 班,這兩個班共有學生120人。兩個班級在數學學習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部分學生的口算速度比較慢,計算的正確率不高;

  (2)不能正確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3)學習兩極分化比較嚴重,部分孩子的基礎知識不錯,但遇到分析問題的題就一頭霧水

  (4)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學生獨立審題的能力還有待加強訓練、

  二、複習內容:

  本冊我們主要學習了資料的收集與整理、表內除法(1)(2)、圖形的運動、混合運算、有餘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數學廣角——推理9部分的內容。

  三、複習方式

  1、分塊複習(奪冠新課堂)為主。對整塊知識進行復習之後,結合習題進行鞏固。

  2、綜合練習(試卷)。以測驗或作業的形式讓學生練習,在課堂上教師精講。

  3、查缺補漏。對於在複習中學生反映出的問題加以補充練習。

  四、複習重難點

  重點:

  表內除法(1)(2)、混合運算、有餘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

  難點:

  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圖形的運動、克和千克、數學廣角——推理9

  五、複習措施:

  1、向課堂要質量,在複習過程中查漏補缺,抓學生的薄弱環節。

  2、採用‘一幫一“互助活動,成立學生互助小組,讓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評比,培養優生,鼓勵後進生。

  3、認真落實作業輔導這一環節,及時做好作業情況記載。並對問題學生及時提醒,限時改正。

  4、複習時少講精講,讓學生多練,在練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5、重點指導學困生,縮小他們與優生的差距。

  6、複習時有張有弛,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六.複習課時安排

  1、資料整理 1課時

  2、表內除法 5課時

  3、圖形的運動 2課時

  4、混合運算 3課時

  5、有餘數的除法3課時

  6、萬以內數的認識 4課時

  7、克和千克 2課時

  8、數學廣角——推理 1課時

數學期末學習計劃 篇9

  一、複習目標:

  (1)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結構化、讓學生將三年的數學知識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更利於學生理解;

  (2)精講多練,鞏固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

  (3)抓好方法教學,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解題的方法,適應各種題型變化;

  (4)做好綜合題訓練,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複習方法與措施:

  1、挖掘教材,夯實基礎,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導

  透過將近3年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對教材的理解是零碎的、解題規律的探究是膚淺的。因此,在組織學生進行總複習的時候,首先引導學生系統梳理教材、構建知識結構,讓各種概念、公理、定理、公式、常用結論及解題方法技巧,都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再現。例如:分式的化簡求值,學生應想到分解因式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等,證明三角形全等馬上想到全等三角形的所有判定。教學中,要立足課本,充分挖掘和發揮教材例、習題的潛在功能,引導學生歸納、整理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使之形成結構。例如:課本上課題學習等。堅決克服那種重難題、重技巧、輕課本、輕基礎的做法。

  2、抓好教材中例題、習題的歸類、變式的教學。

  在數學複習課教學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題、習題等的功能,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因此在複習中根據教學的目的、教學重點和學生實際,引導學生對相關的例題進行分析、歸類,總結解題規律,提高複習效率。對具有可變性的例習題,引導學生進行變式訓練,使學生從多方面感知數學的方法、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強化訓練,注重應用,發展能力

  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應用意識,及綜合能力。教師可以自覺地、有目的地加以培養。這樣,就可以大大地加快數學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使各種思維方法合理、簡捷,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創造效能力。分析近幾年來各省市的中考能力題: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上,可以透過閱讀理解,推理分析,總結規律,歸納其結論;聯絡實際,注重應用,培養探索、發現、創新能力是中考命題必然趨勢。因此在組織學生進行復習時,利用創意新穎、貼近學生生活的應用性、實踐性、創造性、開放性問題來啟用學生的思維。

  4、進行各種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理解掌握各種數學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數學技能技巧,提高數學的能力的前提。初中數學中已經出現和運用了不少數學思想和方法。如轉化的思想,函式的思想,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數學方法有:換元法、配方法、圖象法、解析法、待定係數法、分析法、綜合法。這些方法要按要求靈活運用。因此複習中針對要求,分層訓練。

  (1)採取不同訓練形式。一方面應經常改變題型: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簡答題、證明題等交換使用,使學生認識到,雖然題變了,但解答題目的本質方法未變,增強學生訓練的興趣,另一方面改變題目的結構,如變更問題,改變條件等。

  (2)適當進行專題訓練。用一定時間對一些方法進行專題訓練,能使這一方法得到強化,學生印象深,掌握快、記憶牢。

  5、面向全體學生,實行分層教學

  由於學生學習數學能力差異較大,我們應該具體研究現階段各層次學生最欠缺什麼知識與能力,最需要提高哪方面的數學技能,尋找出他們存在的差異和問題,進而有選擇、有重點地實行突破性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優等生可鼓勵他們超前學習,中等生進行引導,後進生進行幫扶,特別要關心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透過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使他們達到最基本學習要求。例如:學困生平時我們應多鼓勵少些打擊,發現優點及時表揚和肯定,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興趣,中等生應給予他們更多的引導和關心,讓他們覺得只要在努力以下自己會更優秀,那麼對待優等生就應該嚴格要求他們,讓他們要做好其他同學的榜樣。

  6、對能力有差異的學生進行分層要求

  每次考試結束,我們老師都會對試卷進行分析,但我們也應更多的讓學生反思自己,學困生的基礎題做對了幾道,能力題突破了多少,成績是否達到了自己的預期目標,卷面整齊程度如何;中等生對難題做到了哪一問,和上次比較有哪些進步和不足;優等生為什麼沒拿滿分,為什會出現小失誤,簡單的計算題為什麼會做錯。不同層次的學生透過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每次減少不必要的失誤,使得成績能穩步提高。

  7、合理使用好糾錯本

  糾錯本是畢業班學生必備的一個東西,學生把每次考試的錯題進行歸納、整理,最好把自己的錯誤答案也能摘錄下來,用不同顏色的筆來區分錯誤答案和正確答案,每次考試前,複習時只需要翻閱,看自己曾經那類問題掌握的不好,下次一定要注意,使得每次的失誤減到最少。

  三、數學總複習的課堂結構

  數學複習課怎麼上?怎麼上效果最好?是所有數學老師頭疼的問題,我覺得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複習整理

  本環節主要是解決基礎知識的梳理問題,教師要採用不同的形式,引導學生整理本單元的每課時基礎知識,使內容條理畫,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最好是讓學生提前去預習。對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提高對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知識點理解準確性。教師透過引導學生揭示所複習內容的知識結構,既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2、精選例題,揭示規律

  透過典型例題的講解,進一步鞏固複習內容,熟練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精選例題要有利於抓準基礎知識

  數學的基本概念、法則、定理、性質和公式等,分散在各個章節中,複習的選例就要圍繞和含蓋這些知識來選例,使每道例題都儘可能包含若干知識點,並注意在覆蓋所有知識點的基礎突出重點與難點。精選例題要包含最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不必追求偏、怪、難;不要貪多,要重視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在培養學生解題能力中的作用。

  (2)例題的講解不是要讓學生會做這道題,而是要引導學生切實掌握解題的核心和本質,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規律要總結,例題解答之後,要引導學生反思、總結解題的經驗教訓,對一些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解題策略要予以歸納概括、揭示規律,提示學生今後注意運用。

  3、強化訓練

  在完成模擬訓練後要留下自我糾錯和消化的時間,做好自我整理,並有跟蹤練習,確保下次遇到類似題型絕不再錯。學數學的目的是為了用數學,近年來各地中考湧現出了大量的形式活躍、趣味有益、啟迪智慧的好題目,對這些熱點題型認真複習,專項突破。

  4、課堂總結

  這是對整節課的系統和概括,是全部教學活動的落腳點和歸宿,課堂總結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完整地歸納概括複習內容,闡明覆習內容與其前後知識間關係。

  (2)概括總結數學思想方法,說明適應範圍和應注意的問題。

  (3)對複習中暴露出的突出問題要進一步強調,必要時可選配一些有針對性的課外練習。

  總之,在初三數學總複習中,發掘教材,夯實基礎是根本;共同參與,注重過程是前提;精選習題,提質減負是核心;強化訓練,發展能力是目的。只有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以一題帶一片,開發學生的思維空間,真正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及水平,達到預期複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