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嫻散文之精選集
香港作家張小嫻祖籍廣東開平,畢業於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95年推出第一部長篇小說《麵包樹上的女人》而走紅文壇,是繼亦舒之後,香港最受歡迎的言情小說家。
《我沒有思念你》
曾經有一個人問我:“你有沒有思念我?”
我賭氣的說:“沒有!沒有!沒有!”
他問:“你真的一點也不思念我?”
我說:“思念你又怎樣?我思念你,你也不會回來。”
他說:“你這個人真是殘酷。”
不是嗎?當那人不在你身邊,你眼看不見,手摸不到,多麼思念他又怎樣?他並不會馬上回來你身邊。
你愈是思念他,愈會恨他,恨他離開那麼遠,那麼久。假如不用思念他,你將會多麼輕鬆和快樂?
好吧,那就叫自己別再思念他。
思念是一種負擔。
每天早上醒來,我告訴自己,我不會思念那個人。我用工作來麻醉自己。我找朋友來填滿寂寞的時 間,不讓自己可以靜下來思念著他。我很想掛一個電話給他,用不著聽到他的迴音,只要他聽到我的留言。然而,我控制著自己不去掛那個電話。
我差一點兒便成功了。可是,當他回來,我才知道我在過去的日子多麼思念他。誰不願意自己能夠殘酷一點?享受被人思念,卻不會痛苦地長久思念著別人。
《重尋美麗的偶然》
許多年前,無意中在日本東京一家生活雜貨店裡買到一個漂亮的布袋,於是,以後每次重遊東京,我都會去同一家店逛逛。可是,自從那個布袋之後,我再沒有找到稱心滿意的'東西了。
有些東西,的確只會讓你遇到一次。
你也有過這種經驗吧?因為一次美麗的偶然,我們愛上了一個地方,並且相信以後還會有更多驚喜。可惜,那些驚喜卻不在出現了。雖然是這樣,你也許還是會繼續探訪那個地方,直至你在另一處遇到一個更美麗的偶然。
無數次失望之後,仍然重臨,只是因為不想錯過。
我們多麼害怕失之交臂?
有時是一襲衣裳、有時是一件收藏品、有時是一個人,你不一定很想擁有,但是,錯過了便太可惜。
我們不敢錯過有過美麗回憶或美好經驗的地方,不是放不開,而是捨不得。
在平凡的生活裡,我們樂於懷抱著一個微小的希望。為了一個希望,即使花一點時間,或再失望一次,又有什麼關係呢?
你是星期幾的樣子?
你有沒有發覺自己每天都有一個樣子?
星期一的你跟星期三的你是有一點不同的。這麼細微的差別,也許只有你自己看得出來。
我覺得星期三和星期五的我比較好看,而星期天和星期一就比較糟糕。沒人明白那是什麼原因,反正我們永遠不會是昨天或明天的自己,只有當下這一刻才是真實的。
同樣地,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覺身邊的人在星期六的樣子比星期一可愛,也許是因為星期一的工作通常很沉重吧。到了星期六,他會寬容很多(所以我會揀在星期六發脾氣)。
你身邊的人呢?你是否能夠說出他一星期七天裡臉上微妙的變化?還是已經沒有感覺了?
曾幾何時,我們很努力去捕捉戀人身上的一切。他指甲的形狀、拇指的彎度、大腳趾頭和第二隻腳趾的長短,他牙齒的顏色,他的唇紋,他眼睛裡黑和白的比例,他身上沒穿衣服時的窘態,他充滿情慾時,皮膚散發出來的味道……這一切一切終將消逝,我們惟有儘量記憶。
就這樣,從星期一到星期天,我們從戀人身上尋找彼此相似之處,然後歌頌它。
我們也同時尋找彼此相異之處,然後遺忘它。
只是,終有一天,我們會變得疏懶和挑剔,不是重新想起彼此相異之處便是忘了他星期一和星期六的樣子有什麼分別時,難免有一點感觸。因為,由始至終,我們所期待的愛情,並不是一起默默過日子,直至面目模糊;而是像流轉的四季,每一個微妙的變化都充滿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