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的板書設計

魚我所欲也的板書設計

魚我所欲也的板書設計

  導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魚我所欲也》的板書設計圖片以及優秀的教案。供大家參考,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魚我所欲也》優秀教案:

  [教材分析]:

  《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主張人性善,他認為人生而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這些“善心”喪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備“仁義理智”。本文從這種理論出發,闡明瞭義重於生、義重於利和不義可恥的道理,提出捨生取義的主張。孟子認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義重就會做出不義的事來,讚揚了那些重義輕生、捨身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苟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告誡人們要辨別義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暢,論證嚴密,引譬設喻,排比鋪陳,氣勢恢宏。體現了《孟子》散文的藝術特點。

  本文議論性很強,其論證方法的運用是教學中的重,難點。課上以誦讀為主。透過誦讀,認識孟子“捨生取義”的道德主張,理解本文邏輯嚴密、設喻巧妙的特點,體會排比、對比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本文理解起來有些難度,學生學習興趣可能不大,教師應當提倡互動探究性學習,讓學生體會收穫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擴充文言詞彙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瞭解孟子的道德主張,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

  能力目標

  1.強化朗讀訓練、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2.把握古人運用具體事例、正反對比或比喻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觀點。

  德育目標

  引導學生正確選擇,摒棄一己之私利,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重點]:

  1.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內涵,辨析“失其本心”與“捨生取義”的關係,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質疑法 3.鑑賞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自由質疑,互動探究,理解文意;美讀課文,體會語言特色,初步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生與死、利與義的問題歷來為世人關注,那麼幾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呢?請走進《魚我所欲也》尋找答案。今天,我們學習《魚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現了孟子什麼樣的道德主張。

  二、資料助讀:

  1.“性善論”的要點: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2)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仁義禮智的道德規範即由此產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3)人性變壞,是由於受外物的.影響,不是本性的表現。“富歲子弟多賴、懶。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養”。“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

  2.《禮記•檀弓》中有:“齊大飢,黔敖(富人)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捧)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對照註釋,掃除語音障礙。

  2.請兩名學生朗讀,其餘學生評點。

  可以從讀音準確、節奏分明、重音清晰、流暢自然等方面評價。

  3.教師點評。

  字音:

  (1)不為苟得也(wéi) (2)為宮室之美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wù) 停頓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2)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

  (3)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