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散步閱讀理解及答案

散步閱讀理解及答案

散步閱讀理解及答案

  散 步

  梁實秋

  《琅嬛記》雲:“古之老人,飯後必散步。”好像是散步限於飯後,僅是老人行之,而且盛於古時。現代的我,年紀不大,清晨起來盥洗完畢便提起手杖出門去散步。這好像是不合古法,但我已行之有年,而且同好甚多,不只我一人。

  清晨走到空曠處,看東方既白,遠山如黛,空氣裡沒有太多的塵埃炊煙混雜在內,可以放心地儘量地深呼吸,這便是一天中難得的享受。據估計:“目前一般都市的空氣中,灰塵和煙煤的每週降量,平均每平方公里約為五噸,在人煙稠密或工廠林立的地區,有的竟達二十噸之多。”養魚的都知道要經常為魚換水,關在城市裡的人真是如在火宅,難道還不在每天清早從軟暖習氣中掙脫出來,服幾口清涼散?

  散步的去處不一定要是山明水秀之區,如果風景宜人,固然覺得心曠神怡,就是荒村陋巷,也自有它的情趣。一切只要隨緣。我從前沿著淡水河邊,走到螢橋,現在順著一條馬路,走到土橋,天天如是,仍然覺得目不暇給。

  朝露未乾時,有蚯蚓、大蝸牛,在路邊蠕動,沒有人傷害它們,在這時候這些小小的生物可以和我們和平共處。也常見有被輾斃的田雞野鼠橫屍路上,令人觸目驚心,想到生死無常。河邊蹲踞著三三兩兩浣衣女,態度並不清閒,她們的背上兜著垂頭瞌睡的小孩子。田畦間佇立著幾個莊稼漢,大概是剛拔完蘿蔔摘過菜。是農家苦,還是農家樂,不大好說。就是從巷弄裡面穿行,無意中聽到人家裡的喁喁絮語,有時也能令人忍俊不住。

  六朝人喜歡服五石散,服下去之後五內如焚,渾身發熱,必須散步以資宣洩。到唐朝時猶有這種風氣。元稹詩“行藥步牆陰”,陸龜蒙詩“更擬結茅臨水次,偶因行藥到村前”。所謂行藥,就是服藥後的散步。這種散步,我想是不舒服的。肚裡面有丹砂雄黃白礬之類的東西作怪,必須腳步加快,步出一身大汗,方得暢快。

  我所謂的散步不這樣的緊張,遇到天寒風大,可以縮頸急行,否則亦不妨邁方步,緩緩而行。培根有言:“散步利胃。”我的胃口已經太好,不可再利,所以我從不蹌踉地趲路。六朝人所謂“風神蕭散,望之如神仙中人”,一定不是在行藥時的寫照。

  散步時總得攜帶一根手杖,手裡才覺得不閒得慌。山水畫裡的人物,凡是跋山涉水的總免不了要有一根邛杖,否則好像是擺不穩當似的。王維詩:“策杖村西日斜。”村東日出時也是一樣地需要策杖。一杖在手,無須舞動,拖曳就可以了。我的一根手杖,因為在地面摩擦的關係,已較當初短了寸餘。

  手杖有時亦可作為武器,聊備不時之需,因為在街上散步者不僅是人,還有狗。不是夾著尾巴的喪家之狗,也不是循循然汪汪叫的土生土長的狗,而是那種雄赳赳的橫眉豎眼張口伸舌的巨獒,氣咻咻地迎面而來,後面還跟著騎腳踏車的扈從,這時節我只得一面退避三舍,一面加力握緊我手裡的竹杖。那狗脖子上掛著牌子,當然是納過稅的,還可能是系出名門,自然也有權利出來散步。還好,此外尚未遇見過別的什麼猛獸。唐慈藏大師“獨靜行禪,不避虎兕”,我只有自慚定力不夠。

  散步不需要伴侶,東望西望沒人管,快步慢步由你說,這不但是自由,而且只有在這種時候才特別容易領略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那種“分段苦”的味道。天覆地載,孑然一身。

  事實上街道上也不是絕對的闃無一人,策杖而行的不只我一個,而且經常的有很熟的.面孔準時準地地出現。還有三五成群的小姑娘,老遠的就送來木屐聲。天長日久,面孔都熟了,但是誰也不理誰。在外國的小都市,你清早出門,一路上打掃臺階的老太婆總要對你搭訕一兩句話,要是在郊外山上,任何人都要彼此脫帽招呼。他們不嫌多事。我有時候發現,一個形容枯槁的老者忽然不見他在街道散步了,第二天也不見,第三天也不見,我真不敢猜想他是到哪裡去了。

  太陽一出山,把人影照得好長,這時候就該往回走。再晚一點便要看到穿藍條睡衣睡褲的女人們在街上或是河溝裡倒垃圾,或者是捧出紅泥小火爐在路邊呼呼地扇起來,弄得煙氣騰騰。尤其是,風馳電掣的現代交通工具也要像是猛虎出柙一般地露面了,行人總以迴避為宜。所以,散步一定要在清晨,白居易詩:“晚來天氣好,散步中門前。”要知道白居易住的地方是伊闕,是香山,和我們住的地方不一樣。

  4. 下列對文字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第4段中“田畦間佇立著幾個莊稼漢,大概是剛拔完蘿蔔摘過菜”,是要表現農家的日常生活的辛苦,表現作者對於農民的同情。

  B. 第5段引用元稹和陸龜蒙的詩句說明唐朝還存在行藥的風氣,作者對於這種快步走的方式是不贊同的。

  C. 作者認為散步時需要手杖,因為手杖既可以幫助人走路穩當,還能夠防狗保安全,還能夠豐富散步的情趣。

  D. 最後一段寫到的太陽出山以後的種種情景,作者不願意見到這樣的情景是因為這些情景太日常,沾染了煙火的俗氣。

  5. 結合全文,概括作者清晨散步享受到的樂趣。

  6. 賞析本文的寫作特點。

  【答案】4. A 5. ①呼吸早晨的新鮮空氣;②欣賞散步途中的風景世情、各種情趣;③享受快慢隨性無人約束的自由;④領略天覆地載、孑然一身的味道。

  6. ①多處引用古詩文,旁徵博引、內蘊豐盈,極富文化意蘊與情趣,顯示作者深厚功力。②語言雅潔詼諧幽默、諧趣橫生、閃爍機智頑皮。③行文閒適愉悅,情趣盎然,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解析】

  【4題詳解】

  本題考查的是對散文文字內容的理解及手法賞析的綜合能力。題幹問的是“下列對文字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這屬於綜合題,既考查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語言特色、主旨和環境。考生要注意認真研讀文字內容,然後將自己對文字的理解和選項內容進行認真的比對,這樣就能很好的作答本題了。選項

  A,“是要表現農家的辛苦”有誤。作者的“同情”文中沒有表現。只是寫了農家田間勞作的景象。故答案選A。

  【5題詳解】

  本題考查的是對文字內容的理解、篩選、概括的能力。這類試題要先明確題乾的要求,然後按照題乾的要求到原文中去篩選概括即可。本題題乾的要求是:結合全文,概括作者清晨散步享受到的樂趣。根據對題乾的把握,是要求篩選概括“清晨散步享受到的樂趣”,根據對文字內容的把握,可以有如下的篩選概括:清晨走到空曠處,看東方既白,遠山如黛,空氣裡沒有太多的塵埃炊煙混雜在內,可以放心地儘量地深呼吸,這便是一天中難得的享受。

  散步的去處不一定要是山明水秀之區,如果風景宜人,固然覺得心曠神怡,就是荒村陋巷,也自有它的情趣。我所謂的散步不這樣的緊張,遇到天寒風大,可以縮頸急行,否則亦不妨邁方步,緩緩而行。散步不需要伴侶,東望西望沒人管,快步慢步由你說,這不但是自由,而且只有在這種時候才特別容易領略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那種“分段苦”的味道。天覆地載,孑然一身。以上都是作者在清晨散步的樂趣,考生加以概括篩選整合即可。

  【6題詳解】

  本題考查的是對作品的寫作特點賞析能力。這類試題一般要從作品中寫作內容運用的手法、語言特色、情感的體現等角度來作答。例如本文中內容上的寫作特點是大量引用古人古詩句,增添了文章詩意化和生活化的氣息。從語言上賞析要注意以下:語言的風格基本上是兩類“通俗”和“典雅”,所謂的通俗就是質樸的文風,口語、俚語引入文章,風格詼諧幽默,富有情趣;所謂的“典雅”就是引經據典,講究語言的錘鍊,辭藻華麗、莊重。有的富有哲理,耐人尋味等。例如本文就是語言通俗易懂且詼諧幽默的特點。從情感上,考生要注意扣住本文作者對“散步”的感受,作者從散步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愜意和安適,體現了作者熱愛生活且珍惜生活的情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