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京劇藝術的使者》閱讀答案

《京劇藝術的使者》閱讀答案

《京劇藝術的使者》閱讀答案

  閱讀,是人們最基本的學習活動。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內容,提高理解能力,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技能,需要在反覆完成閱讀習題中積累和磨練。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京劇藝術的使者》閱讀答案”,相信同學們完成之後,閱讀能力會很快得到提高!

  梅蘭芳說:“我一方面是想把中國的戲劇介紹到國外,一方面也是想借此觀吸收外國戲劇藝術來豐富我們的民族藝術。”1934年12月底,蘇聯大使館文化參贊山蔭送來蘇聯對外文化協會的邀請書:蘇聯將以國賓身份邀請梅蘭芳和他的劇團赴蘇演出,並派“北方號”專輪到上海迎接梅劇團。中國駐蘇大使顏惠慶、著名演員胡蝶、《大公報》記者戈寶權等隨行。

  梅劇團從1935年3月23日起,在莫斯科正式公演6天。出演了《貴妃醉酒》《宇宙鋒》《汾河灣》《刺虎》《打漁殺家》《虹霓關》等劇目。還表演了6種舞,《西施》中的“羽舞"、《木蘭從軍》中的“鞭舞”、《思凡》中的“拂塵舞”、《麻姑獻壽》中的“袖舞"、《霸王別姬》中的“雙劍舞”和《紅線盜盒》中的“單劍舞”。演完後就轉到列寧格勒。

  在莫斯科的演出盛況不亞於美國,特別是在莫斯科大劇院的那場招待會,梅劇團上演了“盜丹”一折孫悟空的戲,這是孫悟空的形象第一次出現在外國舞臺上。那一天,前後臺的保衛工作很嚴密,在下場門處的第二包廂裡沒有燈光,據說斯大林同志在那個包廂觀看了演出。

  梅蘭芳這次赴蘇演出,結識了著名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柯、梅耶荷德,文學家高爾基、托爾斯泰,著名的芭蕾舞演員謝苗諾娃以及在蘇避難的`德國著名劇作家和導演布萊希特。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兩地的藝術家俱樂部還專門邀請梅蘭芳做了中國戲劇的學術報告。他講了一個多小時,當場示範表演了各種手勢、步法等。前去聽講的有著名劇作家、導演、演員等,他們都受到了極大的教益,尊他為“大師中的大師"。

  梅蘭芳在蘇聯的演出,引起了歐洲戲劇界的高度重視。梅耶荷德說:“可以直率地說,看過梅蘭芳的表演,可以把我們所有演員的手都砍去了。既然我們看到的這些手,不過是從袖口露出來的肉疙瘩,它們既不能代表什麼,也不能表達什麼,或者只能表達一些不該表達的東西,那麼,何不把這些手砍去算了。”這些話當然說得有些誇張,但也說明在手的表演藝術上外國戲劇遠遠落後於京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梅蘭芳中國戲的表演是一種有規律的自由動作。”丹欽柯說:“梅蘭芳中國戲符合舞臺經濟原則。”布萊希特則興奮地表示,他多年來所追求而尚未達到的,在梅蘭芳這裡卻已經發展到極高的藝術境界了。從此,梅蘭芳的表演體系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布萊希特表演體系鼎足而立,成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

  梅蘭芳在訪蘇演出間隙還到高爾基大街上的一家美術商店買了一尊列寧半身塑像,回國時帶到家中,作為這次訪蘇的最好紀念。後來幾經戰爭和遷徙,他一直愛護、儲存著這尊塑像,並把它放在自己的書房裡。1959年,梅蘭芳曾對一位來訪的記者說:“25年來,這尊塑像始終在我的身邊,成為我精神上的鼓舞和支柱,在被日本軍閥侵略的殘酷處境裡、流離顛沛的道路中,我看到它就增加了勇氣,意志堅強地同惡勢力做鬥爭。”

  整個演出期間,蘇聯人民給予梅劇團以熱烈的歡迎。梅蘭芳的每場演出,觀眾都叫簾多次,他的最後一場,被掌聲叫簾謝幕達18次之多,這在該劇院的舞臺演出史上,是一破天荒的事。另有許多觀眾聚集在劇院門口等候,渴望見到梅蘭芳的廬山真面目,最後不得不由警察維持秩序,開闢一條小路,才使他登車返回住地。在那些日子裡,甚至連馬路上的小孩,看見衣冠整潔的中國人走過,都會喊一聲“梅蘭芳”,可見其影響之大。

  (選自許慶龍、勞斌主編“世界名人故事叢書”《梅蘭芳》,團結出版社,略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和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

  A.蘇聯以國賓身份邀請梅蘭芳和他的劇團赴蘇,並派來專輪到上海迎接,同訪的有中國駐蘇大使、大使館文化參贊、著名演員、《大公報》記者等。

  B.梅劇團上演了“盜丹”一折孫悟空的戲,這是梅蘭芳第一次表演孫悟空的形象,斯大林同志在包廂裡津津有味地觀看了演出。

  C.梅蘭芳在莫斯科、列寧格勒的藝術家俱樂部做中國戲劇的學術報告時,當場示範表演各種手勢、步法等,前去聽講者尊他為“大師中的大師”。

  D.看過梅蘭芳的表演後,梅耶荷德固執地認為可以把所有演員的手都砍去,因為對這些演員來說,它們不能表達什麼,不過是從袖口露出來的肉疙瘩。

  E.梅蘭芳的每場演出,觀眾都叫簾無數次,但梅蘭芳不願見到觀眾,所以所有觀眾聚集在劇院門口,也無法見到梅蘭芳的廬山真面目。

  (2)梅蘭芳作為一位出色的文化使者,赴蘇期間有哪些方面的表現?請簡要分。(6分)

  (3)這篇傳記是從哪幾個側面來說明梅蘭芳京劇藝術的巨大影響的?請結合材料簡要分。(6分)

  (4)文章敘述了梅蘭芳與一尊列寧半身塑像的故事,這有什麼好處?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8分)

  試題答案:

  12.(1)C D(答C給3分,答D給2分,答A給1分,答B、E不給分)

  (解)本題考查對傳記內容的分與括。A項,“大使館文化參贊”沒有同訪。B項,無中生有、過於絕對,“這是梅蘭芳第一次表演孫悟空的形象”錯誤,原文只是說“這是孫悟空的形象第一次出現在外國舞臺上”;“斯大林同志在包廂裡津津有味地觀看了演出”分括錯誤,原文只是說“據說”,也沒有說“津津有味”。D項,分括基本正確,但原文中的“說”不等於“認為”;另外,“固執”一詞改為“誇張”更準確。E項,分括錯誤,“無數次”不準確,最後一場達18次;“但梅蘭芳不願見到觀眾”系無中生有;“所以所有觀眾聚集在劇院門口,也無法見到梅蘭芳的廬山真面目”,與原文表述不符,原文只是說“另有許多觀眾聚集在劇院門口等候,渴望見到梅蘭芳的廬山真面目,最後不得不由警察維持秩序,開闢一條小路”,說明還是有一部分人見到了梅蘭芳,只是他們阻攔了梅蘭芳的路。

  (2)①率梅劇團赴蘇聯公演多種劇目,表演舞蹈。②演出期間,結識了一些著名戲劇家和文學家等。③做了中國戲劇的學術報告,傳播中國京劇藝術。(意思對即可,共6分,每答對一點給2分)

  (解)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主要資訊所在區域是第二、四段,選出後加以篩選,或進行歸納。

  (3)①描寫了歐洲著名戲劇家、導演、文學家對梅蘭芳演出的高度讚揚。②間接透過蘇聯上到最高領導、下至百姓的喜愛與歡迎來烘托,甚至馬路上的小孩,看見衣冠整潔的中國人走過,都會喊一聲“梅蘭芳”,來表現他影響大。(共6分,答對一個方面給3分,意思對即可)

  (解)本題考查分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的能力。要求指出文章是從哪幾個側面來寫梅蘭芳京劇藝術影響力的,同時也考查了這篇傳記的表達技巧。

  (4)示例:①豐富了人物傳記的內容。②為塑造人物服務。一是細緻地刻畫了人物的心理,梅蘭芳把它作為這次訪蘇的最好紀念。二是充分展現了人物的精神境界、品格特徵。列寧塑像成為梅蘭芳精神上的鼓舞和支柱,使其增加勇氣,增強了同惡勢力做鬥爭的力量。③增強了材料的豐富性。描寫京劇藝術使者梅蘭芳時,既有大的文化交流材料,也有小的文化收藏事例,大與小結合,相得益彰。(共8分,答出一個方面給3分,答出三個方面給滿分)

  (解)本題考查探究的能力。要求探討作者的創作意圖並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學生在思考時,可從內容、人物塑造、藝術技巧等方面人手,要有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又要緊扣文字、尊重文字。

  以上《京劇藝術的使者》閱讀答案的全部內容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更多的相關內容請檢視YJBYS文學網(http://www.ruiwen.com/wen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