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經> 《心經》密意

《心經》密意

《心經》密意

  心經內容非常多,例如乾隆大藏經,有大約1700部,10000多卷,文字估計有超過6000萬字。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般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既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綞 依般若般羅密多故 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磐 三世諸佛 依般若般羅密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知般若般羅密多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般羅密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 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娑婆訶。>

  何謂"觀自在"菩薩?佛為何不說"觀世音"菩薩? 當知此處是整部經的根本 "觀世音"是從相上來說的,觀世間音聲以循聲救苦 此作表相上的,是心向外尋覓,"觀自在"是向內尋覓_觀"本來",既然說"觀自在",必然有能觀與所觀。 能觀的是什麼?如眼睛看物 眼為能 物為所。能觀的就是我們的意識心 此為第六識。所觀的就是"自在" 所謂'自在",便是從來都不改變,自由自在,本來存在的。如果是依於眾緣和合的 原來沒有而後來才有的心便不是"自在"的,因為他是"依他起性" 所依靠的內緣外緣一有欠缺 它便不能顯現,所以它是不自在的,只有不靠其他各緣的心,無始來本有的,無論你怎麼樣,你貪 你嗔 他都不貪 不嗔,你受苦 他卻不知苦,你 歡喜 他也不歡喜,他不會隨你的喜好而被你束縛,這樣的心才是自在的,隨著我們的身體的壞滅而壞滅的心不是自在心。 第六意識心是不自在的,他不能去至未來世。因他是'依他起性"他是"意根接觸法塵"互相為緣而生的意識。 若我們身根壞掉時,眼 耳 鼻 舌 四根同時壞掉,外界五塵我們便無法透過六根接觸到。此意識分別心必同時消失 斷滅。所以此意識心是不自在的 是虛妄的 不實在的。他必然不是有情本來自在的真心。 如果佛子如實了知此意識心如此虛幻不實在 如實這樣現觀的就能斷我見 成二乘聲聞初果解脫,如此深觀下去便能最終成阿羅汗,入無餘涅磐。

  修除五蘊中的自己便入無餘涅磐。佛子不要以為涅磐是個什麼境界,要讓我們的這顆意識心住進這個境界,無餘涅磐是無境界法,無境界之境界,一切都空掉,所以這顆意識心根本就不可能住進"無餘涅磐"無境界法 這樣那不是什麼也沒有了嗎?成了斷滅的了嗎?但佛不許二乘聖人以為無餘涅磐為斷滅,說涅磐有本際,所以佛在二乘聖人入滅前就提前告訴阿羅汗:涅磐不是斷滅,有本際存在。 所以一定還有一個心不會壞滅,離見聞覺知獨自存在。這就是我們一切有情的真心`真我`本際`真如`本來面目`阿賴耶`阿陀那`如來藏……

  我們未見道佛子向內觀時遇到逆緣便告訴自己不要分別,不要執著,以為不隨境而去就是平常心,自在心了,其實這時依然是意識心。 或修煉定功,以為無妄想,無分別時清清楚楚,明明瞭了的心就是自在心了,其實還是意識心。觀察這顆意識心 觀察他的不實在 他的緣起緣滅 象這樣"觀"的都不是"觀自在"。只有"觀"到本具真心的如如不動 這個真正的`空性心 這個本來自在的真心 這樣的才叫______'觀自在"。如果有人能這樣現觀的那他就是"觀自在菩薩"!

  只有這樣的"觀自在'後面的經文才能成立,所以能"觀自在'才能"行深般若般羅密"……

  《行深般若般羅密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

  “般若般羅密多”義為智慧到彼岸。“智慧到彼岸”既是“照見五蘊皆空” 因為只有照見五蘊皆空我們才能到“彼岸”,為何在“般若般羅密多”前還要加個字——“深”?可見並非照見了五蘊皆空就是真正的般若智!“觀自在菩薩”已經具備了總相智 這樣的菩薩是依真心的立場出發來照見五蘊皆空的。我們這個真心如來藏無形無色 不淨不染 五蘊十八界皆依此本具真心而得顯現。如來藏出生了意根末那 執著外界法塵起遍計執性 執為外界實有 即生第六識——意識心。意根尚是真心所生當知依意根所生意識心必是虛妄心!當知 識蘊虛妄!識蘊虛妄依識蘊而生的受蘊亦虛妄~想蘊`行蘊亦虛妄!這都是如來藏所既緣顯現,我們的色根——身根乃四大假和 意根末那執為我攬四大為己根身遂生受 想 行 識,一切法緣起性空皆即緣顯現 那麼我們觀見了如來藏的空性 一切萬法的空性 既然是空性 也是如來藏的一部分,五陰十八界是如來藏所生 那就不能說五陰十八界不是如來藏!就如身體出生了手腳你能說手腳不是身體嗎?再如明鏡裡的影象能說影象不是明鏡的一部分嗎?影象依明鏡而有,明鏡本無影象。五陰十八界與如來藏非一非異。

  我們這一生死掉 真心及意根從來不生不死 下個世還會出生新的五陰十八界,新的一個“我”,那麼這個五陰十八界依真心來說也是不生不滅的!這就是如來藏的有性 說他是清淨的他卻有此染汙 說他是染汙的他卻不隨你起貪嗔本來清淨自在!“行深般若般羅密多”的菩薩觀到此點既知“受苦非受苦是名受苦 涅磐非涅磐是名涅磐……” 這才是真正的“中觀道”!能這樣現觀的人就是實證中觀!

  如果依五陰十八界來觀察緣起性空 斷除這個“我”終不能悟明真心 不知本際 永不成佛!即落“斷滅空”“無常空”。如果把斷除`消滅自己的這個意念又復譴除說即是中觀 這樣的中觀就是戲論 無有是處!所以佛在二乘無學入滅前就要和阿羅汗說涅磐有本際非是斷滅{此為“道種智” 後有緣在說}

  如此實證即“度一切苦厄 ”所以這個度一切苦厄 有更深的密意,非僅是度分段生死 二乘度分段生死 菩薩亦度變異生死 !此既“深般若般羅密多”

  <色不異空>

  吾之色蘊為此空性心所生 吾之色蘊也既是此空性心的一部分 這個道理有人還不明白嗎? 我們這個意識心也是無形無色 所以有許多人誤會這個意識生滅心為不生滅心。意根也是無形無色 沒有方圓 那麼意根怎麼和外界的物質法接觸而生六識呢?沒有質量的東西怎麼能和有質的東西接觸呢? 如眼見色 我們所謂眼球其實是扶塵根 扶塵根並不能見色 <楞嚴經>_"眼能見色 如此見性 是心非眼"。 須是"勝義根"。我們的意根七識末那所接觸的有相的外塵 當知是我們的真心如來藏隨緣影顯的_"內相分"。所以我們從來都沒有真正接觸過外界,我們都是在自己貪著自己,一場春秋大夢。這個器世間實在是有情眾生共業所感所成___<此已是"法無我"境界不是現在說的>。 遵佛語不可再明說。

  有義"是大腦內有個三摩地叫道岸,岸上有一個法王城,城裡有個大陀羅門,門內有個無上法王即如來,般若即是如來智"。大腦是不是色呢?是不是色陰所攝? 再者"三摩地"怎麼能說叫"有個"呢?這些都是表義的怎麼能依文解字把甚深微妙法如此淺化!

  <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

  何謂"諸法空相"?一切萬法依如來藏既緣而顯 我們這顆心為真妄和合之心 觀此心了知萬法依緣而起 緣起性空 終歸壞滅 是故虛妄之心所知之萬法為'空"相 而真心具此有性 能生七識萬法 是故真心為空性心 是針對萬法之有相而說此心為空性。當知七識雖虛妄但依真心如來藏而生 若無如來藏 外於如來藏而說七識 即落邊見外道。 七識萬法依如來藏而有 可知此心亦是如來藏之一部分。 依真心如來藏而言妄心亦是不生滅心。 何故? 我們這一期生死六識滅已不能去至未來世 但真心如來藏並無生死 若不入無餘涅盤其意根七識亦不滅 恆執為我 所以才會有下一生之六識色根身 否則便不再受生。 於此七識萬法何有生滅? 法相生滅因其心不滅亦不滅 真心若說淨卻生七識之染 若說染卻從不隨妄心而起貪嗔 真心亦不增減 從來無一物可得 亦無失去 是故 "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 此即般若正道 中道實相。 眾生本來是佛 本住中道 何處求之?

  "舍利子"為梵譯 是故"弟子們"可說 若如異義"如果把く般若波羅密心>看著是修練一定層次的心體,舍處–切利益心體叫舍利子"也可 因此真妄合和心既然"修煉到一定層次的心體"既是捨去"利益"捨去"妄想' 這樣也是同樣在說此阿賴耶 並無異 反而更貼切

  <是故空中無色>

  了知萬法空相,真心如來藏 何有諸色法? 本來無生 亦不滅。 於色 受 想 行 識 五蘊何有之? 既無五蘊 於五蘊之十八界當然亦無。 於此即已證悟 真心如來藏和來無明? 既無無明 哪有無明可盡, 真心從不生哪有什麼生老病死 無生老病死哪有什麼無生老病可修除?可解脫? 還有"苦集滅道"四聖諦嗎? 真心'恆而不審""本來自在"哪有什麼智慧可修可得 解脫道,佛菩提道可行 哪有 羅漢 辟支佛 菩薩 佛可成?你權且有一個虛妄的我在受苦 在歡樂 與汝所依之真心有什麼關係呢? 如夢如幻 。如是既"涅盤非涅盤 是名涅盤。解脫非解脫 是名解脫。 受苦非受苦 是名受苦……"

  所以證悟之菩薩以此現觀 了知此無上甚深了義正法實證"中道'。以此智慧 不畏生死流 敢在未離胎昧的階段發願再來人間 自度度他 永住世間無有止境 是故"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綞 依般若般羅密多故 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磐 " 於此法界實相 菩薩知畢竟無所得 無所失 以此見道功德 心才無"掛礙" "無有恐怖"。 若有人謂不證真心 不見實相 不見無生不滅之理 外於如來藏而教人"但觀緣起性空。修定 欲靠定力上升 或練氣功以求色身長養。 或叫人以種種藉口與之行淫 等等'說舍壽時"無掛礙 無掛礙故 無有恐怖" 既是妄語。 因為無論他再怎麼鎮定 其實心裡還是很掛礙的 不知將向何處 有掛礙必有恐怖 害怕落入無知無覺境界。如果是這樣的法我們學他有什麼有呢?解決不了生死 舍壽時靠的住嗎?靠的住的我們才知是正法 靠不住的只是在生的時候弄點妄想而已 毫無意義。

  此即一切證悟之菩薩所行境界__"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綞 依般若般羅密多故 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磐"

  <三世諸佛>

  "三世諸佛" 當知 非我佛如來僅已 也包括我們這些末法之子 於此"深般若般羅蜜多"當勤修習 因為一切諸佛皆從此出。皆依此"深般若般羅蜜多"得無上正等正覺。

  先前所說 即般若般羅密多 即真般若智 當行此般若

  此處佛又說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此苦非彼苦 乃一切諸佛所除之苦 也是一切證悟菩薩所除之苦 非二乘及凡夫所能知一毛爾 何故呢? 因二乘及凡夫不知不證此真心如來藏故。 所以欲解悟<心經>必須證悟真心後才能知少分 不證真心而解<心經>全部為意想推敲 毫無意義 何故? 因意識心已是虛妄 其意想結果必定是虛妄法

  為何三翻五次要說證悟菩薩之所行境界?只因未悟之人無法解其密意 在文字上推敲本身已經錯誤 所以也許有人看此解這一段是這一段 那一段是那一段 不能連貫 悟明心性後自會融匯貫通

  <故說般若般羅密多咒>心經到最後當然是全經之旨 佛正告諸佛子密意 ! 如下即:

  _____"揭諦 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娑婆訶"!

  阿彌陀佛 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