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15篇)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石潭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掌握記敘的順序。

  (二)能力訓練點

  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緻真切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有意觀察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領略文中描寫的自然風光的美。

  二、學法引導

  學習本文,重點是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課文內容可以從寫作順序入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應聯絡作者生平和與作背景。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①掌握記敘的順序。②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緻描寫事物的方法。

  解決方法:教師講解。

  2.難點:樹、石、水、魚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解決方法:學生自讀,從書上勾畫出來。

  3.疑點:文章結尾部分感情基調為何與前不同?

  解決方法:教師啟發,學生回答。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透過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讀課文,體會寫景抒情方法。

  3.聯絡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體會文中思想感情。

  4.口頭作文:根據教師展示的畫面,細緻觀察,然後進行口頭小作文訓練。

  七、教學步驟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作者、作品常識;熟練的誦讀課文,初步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

  掌握重點字詞解釋和重點句的翻譯,整體把握文意。

  3.情感目標

  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樂與憂。

  二、教學要點

  掌握重點字詞解釋和重點句的翻譯,結合描寫順序,整體把握文意。

  三、教學難點

  在內容分析和理解的基礎上,藉助於“剝皮抽筋”手法,掌握本文的情感主旨。

  四、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激情匯入:

  《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寫的一首絕句,在這首詩裡寄託了詩人高潔孤傲執著不屈的崇高人格。

  柳宗元曾經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此期間,他寫下了一組著名的山水遊記,合稱《永州八記》。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永州八記》之一的《小石潭記》。這篇文章同樣體現了他獨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憤懣之情。初步瞭解文字。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匯入本課

  作者、作品及寫作背景簡介

  1.關於作者:

  柳宗元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他參加過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從此柳宗元在荒遠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後又被改貶到更為荒涼的柳州,四年後,病魔無情地奪去了他年僅四十七歲的生命。文稿由劉禹錫編為《柳河東集》。

  2.關於作品:

  柳宗元是一個“遍悟文體”的文學家,眾體兼長,作品豐富,以散文成就最大,有《柳河東集》。山水遊記是柳宗元散文創作中最富藝術獨創性的一部分,有《永州八記》等留存,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小石潭記》。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為人稱道的《永州八記》是他被貶謫到永州以後寫的《始得西山宴遊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3.寫作背景

  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後,時艱不可濟,唐祚難振興,謗毀兼至,貧病交加,老母病故,居處遭火,他滿懷憂懼之情,多藉山水以排遣。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異態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澗紛至沓來,美不勝收。《永州八記》就寫於此時。

  4.解題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往往透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即山水遊記。

  瞭解作者的情況。

  知人論世初讀文字

  粗品文意(一)檢查預習

  給下列加線的字注音。

  篁竹(huáng)清洌(liè)

  為坻(chí)珮環(pèi)

  為堪(kān)佁然(yǐ)

  俶爾(chù)翕忽(xī)

  參差(cēncī)寂寥(liáo)

  悄愴(qiǎo)幽邃(suì)

  (二)學生大聲朗讀課文。

  朗讀提示:

  1.課文第一二段寫作者興致勃勃暢遊小石潭,有全石帶來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飄忽不定的游魚所帶來的快樂,應讀得歡快些。

  2.第三四五段寫小石潭周圍幽深冷寂的氛圍,應該讀得傷感些,低沉些。

  (三)疏通文句,落實字詞。

  翻譯文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感知、體悟並結合工具書翻譯、並分組討論結果,老師略加點撥形成學生個性化的理解,然後教師大螢幕出示翻譯,讓學生齊讀一遍)。

  譯文: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珮、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心裡很是高興。於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整個潭底是一塊石頭,靠近岸邊,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依靠似的。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象在與遊人一起娛樂。

  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勢象犬牙般交錯參差,無法看到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淒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由於這地方過於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於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同我一起遊遠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作為隨從跟著我們來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學生朗讀課文,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瞭解課文大意

  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感知、體悟並結合工具書翻譯、並分組討論結果

  再讀文字,積累文言知識

  (四)疏通文意

  1.提名翻譯。

  2.朗讀PPT投影翻譯。

  (五)文言知識梳理

  1.重點實詞

  (1)水尤清冽尤:格外。冽:涼

  (2)卷石底以出卷:彎曲

  (3)為坻坻:水中高地

  (4)為嶼嶼:小島

  (5)為嵁嵁:不平的岩石

  (6)潭中魚可百許頭許:表示約數

  (7)佁然不動佁然:呆呆的樣子

  (8)俶爾遠逝俶爾:忽然

  (9)往來翕忽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

  (10)犬牙差互差互:參差不齊

  (11)悄愴幽邃悄愴:憂傷的樣子邃:深

  2.詞類活用

  (1)名詞用作狀語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原意為西方,在文中意思為向西。

  ②下見小潭

  原意為下面,在文中意思為向下。

  ③皆若空遊無所依

  原意為空中,在文中意思為在空中。

  ④斗折蛇行

  原意為北斗星,在文中意思為像北斗星那樣。

  原意為蛇,在文中意思為像蛇那樣。

  ⑤其岸勢犬牙差互

  原意為狗的牙齒,在文中意思為像狗的牙齒那樣。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悽神寒骨

  願意為淒涼,在文中意思為使……感到淒涼。

  原意為寒冷,在文中意思為使……感到寒冷。

  (3)形容詞用作動詞

  似與遊者相樂

  原意為快樂,在文中意思為嬉戲,逗樂。

  3.一詞多義

  (1)清:以其境過清:悽清

  水尤清冽:清澈

  (2)可: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

  不可久居:可以,能夠。

  (3)從: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沿著

  隸而從者:跟從

  (4)遊:皆若空遊無所依:游泳,遊動

  同遊者:遊玩

  聽讀課文

  感受語言的美積累文言知識

  學生小組討論,推舉代表作答。

  學生思考、交流

  學生齊讀課文初步感知文字大意、感受語言美

  佈置作業:1.背誦文章

  2.指導學生完成課後作業小組合作:對文字進行評註式精讀和誦讀式精讀。找出語言要素,如修辭,共享學習成果。以書面形式上交學習成果,由小組長組織負責。(此課後作業是針對第二課時做準備)加強理解文字能力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3

  【課前學習準備】

  查閱資料,瞭解作者情況,準備畫圖用品、工具。

  【學習目標】

  1、能用普通話順暢地朗讀課文。

  2、能利用頁下注釋或工具書疏通文意。

  3、能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背誦課文。

  【課堂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讀一讀

  1、導語:

  由祖國江山多嬌匯入課文學習,檢測課前學習。

  2、明確學習目標,徵求學生意見。

  3、組織學生誦讀課文。

  4、評價學生朗讀。

  明確任務,回答。

  學生髮表意見,明確學習目標。

  自讀課文聽讀課文伴讀課文。

  自我評價朗讀。

  二、想一想

  1、匯入想一想環節,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梳理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思路。

  2、檢測問題達成情況。

  3、匯入活動一環節,請學生讀文作畫。

  4、組織交流、評價。

  梳理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思路。

  發言反饋。

  讀文作畫。

  交流、評價。

  三、比一比

  1、匯入活動二教學環節組織學生背誦比賽。

  2、組織比賽、評價。

  3、組織檢測。

  背誦、準備比賽。

  參與比賽。

  完成檢測。

  四、課後學習 探究本文寫作手法,借鑑本文的寫法,描寫一處你熟悉的(或常州的)旅遊景點,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寫出景物的特徵和你的感受。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記憶本課中出現的文言實詞,熟悉虛詞“以”的基本用法。

  (2)能夠有感情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3)準確翻譯內容,瞭解寫作背景。

  (4)想象作者描繪景色,理解作者的感受。

  2.過程與方法

  (1)自讀自學,瞭解課文內容。

  (2)小組合作,把握作者視角和心情的轉變。

  (3)小組探究,體會融情與景的特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作者悲涼的心境。

  (2)學習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1、匯入新課

  教師談話匯入:去遊覽山水名勝,大家有過什麼特別的感受嗎?引入本文。

  教師範讀課文。

  (背景見附後)

  預習準備:熟讀課文,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初譯課文;自學疑難生字。

  課堂交流:提示生字,介紹背景。

  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師友互助

  教師提出合作要求:

  師學友合作,通譯全文,識別重難點,做好講解準備。

  學生講解,教師適時指導。

  1、學生分小組翻譯課文,將重點單字整理出來,疑難問題商討解決。

  2、小組彙報:學友講解翻譯,師友做重點提示。

  培養學生解讀文言文的能力。

  3、課堂練習,分層提高

  一、解釋下列詞語的使用

  西、樂、斗折蛇行、犬牙、

  二、結合課後第三題,梳理中“以”的不同用法。

  三、解讀重點句子

  全石以為底、蒙絡搖綴、悽神寒骨、

  四、文中哪處景色寫得好,說說自己的看法。

  1、學生口答,糾錯。

  2、整理筆記,識記文言文中“以”字的常見用法。

  3、師友互查重點句子翻譯。

  4、尋找表達有特點的句子,賞析、交流。

  深化基礎知識記憶和理解;培養學生對特別表達的識別和分析能力。

  4、課堂小結

  讀了這篇,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自由表達。

  第 二 課 時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1、回顧匯入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

  學生回顧重點字詞。

  鞏固基礎知識。

  2、分層提高

  教師提出探究要求:

  1、按什麼順序寫的,試著整理出來。

  2、作者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麼?(由景色作者想到了什麼?)

  學生小組探究,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3、歸納總結

  教師引導小結:小石譚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我們是否還會產生作者的感受?

  學生表達交流。

  4、拓展提高

  假設你是一位導遊,你會怎樣為遊客介紹小石潭景區呢,寫一段導遊詞,看看誰說的更吸引人。

  學生練筆、交流評價。

  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板書

  境

  景 發現竹林—尋找石潭—尋覓潭源—坐潭上—記之而去 由

  小石潭記

  情 心樂之——似與遊者相樂——不可知——悽神寒骨 心

  生

  綠竹、清潭、游魚、溪流 遠在深山無人賞識

  仕途受挫,故交遠離,寄情山水,以解憤懣

  四、反思

  柳宗元於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貶官之後,為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並透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間共寫了八篇山水遊記,後稱《永州八記》。柳宗元於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貶官之後,為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並透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間共寫了八篇山水遊記,後稱《永州八記》。

  記: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記載事物,往往透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5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品味文中語句,學習本文寫景的方法,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並抓住特點寫景,提高對美的鑑賞能力。

  3、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淒涼的心境。

  【教學重點】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並抓住特點寫景,提高對美的鑑賞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樂與憂。

  【教學方法】朗讀法、情景教學法、合作探究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回憶匯入:出示柳宗元的詩《江雪》(同學們熟悉這首詩嗎?作者是誰?你瞭解他多少?)齊讀詩,找出詩中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字,並談談理由。

  明確:是“孤”和“獨”。在一個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個人在“釣寒江雪”這個人就是柳宗元——世稱柳河東,唐代文學家,他曾官至禮部員外郎,參加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這裡他寄情山水,寫下了一系列山水遊記文章,叫《永州八記》,其中最精彩的就是《小石潭記》。

  二、揭示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品味文中語句,學習本文寫景的方法,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並抓住特點寫景,提高對美的鑑賞能力。

  3、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淒涼的心境。

  三、 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有學生談自己所查的關於作者的資料,教師總結補充)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並稱“韓柳”。與韓愈、劉禹錫為同朝為官,由於參加主張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團,貶永州司馬。從此柳宗元在荒遠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後又被改貶到更為荒涼的柳州,四年後,病魔無情地奪去了他年僅四十七歲的生命。 柳宗元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鬱,所以就借山水,欣賞大自然來排遣心中的愁悶. 他在永州發現了許多風景佳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有名的《永州八記》文稿由劉禹錫編為《柳河東集》。柳宗元,貞元初年進士,官監察御史。順宗時,王叔文執政,他任禮部員外郎,銳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敗,他也被貶為永州司馬,遷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於柳州。

  柳宗元是傑出的思想家,憑著一股積極的熱情和出色的才能進行政治活動。中年以後的處境更加悲苦,但這卻使得柳宗元有機會深入生活、接近百姓、反思歷史,從而使他成為一個卓越的散文家和詩人。

  柳宗元的詩,數量較多的是抒寫個人抑鬱的心情和離鄉去國的悲哀。

  四、題解:《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於景,抒發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鬱憂傷之情。他所寫的遊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託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透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

  五、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歷史上很多文人都熱衷於寄情山水,借景抒情。其中寫山水散文遊記藝術最高的應該是唐朝的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風格的就是這篇《小石潭記》

  1、檢查預習:出示課文內容,(課文沒有標點,讓學生讀,檢查並練習學生讀文言文停頓情況)出示字詞注音: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坻(chí) 為嶼(yǔ) 為嵁(kān) 佁然(yǐ)俶爾(chù) 翕( xī)忽 差(cī)互 悄愴(qiǎo chuànɡ) 幽邃(suì) 龔(ɡōnɡ)古

  2、聽錄音,出示課文(重點字詞注音)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青樹翠蔓(màn),蒙絡搖綴(zhuì),參(cēn)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遊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悽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遊者:吳武陵,龔(gōng )古,餘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ī)。

  3、仿讀課文,模仿錄音來讀課文,注意字詞讀音、句子的停頓、作者的感情。

  4、指名讀。瞭解學生讀的情況。邊讀邊評。

  5、齊讀:我們來齊讀一下文章,注意體會作者感情

  六、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根據課文註釋和自己的理解,試著翻譯課文。

  2、小組展示,全文分為五段,請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給大家講解,並點出本段中的重點字詞。

  3.思考:課文是按遊覽的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請說說本文寫作思路。

  明確: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七、佈置作業

  1.熟讀並背誦全文。

  2.翻譯課文,用現代漢語寫一篇介紹小石潭景色的文章。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掌握重點詞語,背誦全文。

  2、概括小石潭的特點,學習文章寫法。

  3、感悟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清之情。

  學習重點:1、掌握重點詞語,背誦全文。

  2概括小石潭的特點,學習文章寫法。

  學習難點:體會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清之情。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一)基礎達標

  1.作者作品介紹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宗元與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

  2.文體、背景介紹

  .關於文體

  “”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透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

  .寫作背景

  柳宗元於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因擁護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貶官之後,為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並透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間共寫了八篇山水遊記,後稱《》。

  《小石潭記》是《》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於景,抒發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鬱憂傷之情。他所寫的遊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託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3.字音、字形、詞語

  自學提示一:請大聲讀課文,給加點字注音,並在空行處寫出本課你遇到的讀音障礙。

  篁()竹清冽()為坻()為嶼()為嵁()佁()然

  俶()爾翕()忽差()互寂寥()悄愴()幽邃()

  自己還不會讀的字--------

  自學提示二:

  (1)結合課本註釋和其他工具書,解釋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水尤清冽()②潭中魚可百許頭()()

  ③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④以其境過清,小可久居()()

  ⑤明滅可見()⑥乃記之而去()()

  (2)文言現象

  ①一詞多義

  可:潭中魚可百許頭

  明滅可見;不可久居

  從: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隸而從者

  清:水尤清冽

  以其境過清

  差:參差披拂

  其岸勢犬牙差互

  ②詞類活用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皆若空遊無所依。空:

  日光下澈。下:澈:

  潭西南而望。西南:

  斗折蛇行。鬥:蛇:

  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

  悽神寒骨。悽:寒:

  ③古今異義。

  去:

  小生:

  ④特殊句式:

  如鳴佩環

  全石以為。

  乃記之而去。

  不會解釋的詞語

  自學提示三:結合課本註釋和其他工具書,通譯全文,並注意重點句子的翻譯。

  (1)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3)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自己不會翻譯的句子:---------------------------------------

  自學提示四: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②其岸勢犬牙差互

  (二)初讀感知

  自學提示五:學生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課文是按遊覽的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請說說本文寫作思路。

  二、合作探究

  (一)研讀賞析

  1圍繞小石潭,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麼特點?寫景用了什麼寫法?

  2文章開頭寫“心樂之”,結尾又寫“悄愴幽邃”,前樂後憂怎樣理解?

  (二)展示交流

  以小組為單位選代表展示合作探究問題,師生共同探究,明確答案。

  研讀第1題時,逐段分析文章內容,把握景物特點,學習移步換景法、動靜結合、正側面描寫相結合和借景抒情等寫法;研讀第2題,結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內容必須包含一篇與課文相關的課外閱讀訓練)

  閱讀選文,完成文後各題。

  道州①城西百餘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②。兩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盤曲,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⑤之所遊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

  (節選元結《右溪記》)

  〔註釋〕①道州:今湖南省道縣。唐時偏僻荒涼,元結曾在此為官。②合營溪:匯入營溪。③敧:傾斜。④嵌:凹陷(又作“張開”)。⑤逸民退士:遁世隱居的人。⑥置州:設定州郡。

  (1)、文中描寫溪水的語句是。

  (2)、解釋下面加橫線詞在句中的意思。

  ①南流數十步南:

  ②不可名狀名:

  (3)、面對美景,作者為什麼會產生“悵然”的情緒?(用原文回答)

  四、佈置作業

  (一)、請不看課本和資料獨立完成課文背誦.

  1.文中寫游魚靜態的句子是:

  2.寫游魚動態的句子是:

  3.描寫遊玩時的淒涼感受的句子是:

  4.跟《與朱元思書》一文中的“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寫出了水的清澈見底,透明可愛的句子是:

  5.文中寫水聲清脆悅耳的語句:

  6.文中側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語句:

  7.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

  8.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語句:

  (二)積累整理文言詞語。(重點詞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

  五、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柳宗元

  發現小潭:篁竹、青樹、藤蔓

  景清潭中景物:潭水、游魚

  小潭源流:溪身、岸勢抒發在寂寞處境中

  的悲涼悽苦的情感

  神悽--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7

  一、教材依據:

  本教學設計的《小石潭記》一課是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26課,所用版本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3版。本單元入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國山水文學情景交融的特點。

  二、設計思路:

  1、教材分析: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遊、遊覽、返回的全過程,觀察入微,描摹細緻,寫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形似寫景,實則寫心。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貶居生活中孤寂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2、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在七年級學習了十多篇文言詩文,在八年級又系統的學習了三個單元的文言文,到第四個單元的文言文學習時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積累,能借助註釋、工具書和一定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對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也已具備了一定的能力。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是很濃厚,在教學文言文時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指導思想:

  課堂上學生不是被動的資訊吸收者,而是知識體系的主動建構者。心理學研究也表明: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大約為二十分鐘,因此本課的設計以趣味為匯入點,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知識的建構與重點、難點的突破。

  4、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本課的學習中透過營造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朗讀競賽幫助學生掃除字詞障礙,加強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知識的建構與重點、難點的突破,讓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不斷髮展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產生繼續學習的'慾望,最終養成自主積累的習慣,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品味和文學素養。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柳宗元的經歷及作品常識,能借助工具書、註釋疏通文義,學習對自然景物入微的觀察、細緻的描摹。

  方法與途徑目標:透過營造氛圍激發興趣、進行朗讀競賽掃清字詞障礙,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突破重點、難點。

  情感與評價目標:理解作者失意被貶,寄情山水得抑鬱憂傷的感情;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注重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

  現代教學手段運用:使用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重點:

  1、疏通文義;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五、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

  六、教學準備:

  1、蒐集資料、製作課件;

  2、指導學生課前預習:

  (1)收集有關作者及與《小石潭記》相關的資料。

  (2)藉助工具書、書下注釋,讀懂文章大意。

  (3)整理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字句。

  (4)在閱讀和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將發現的問題整理到預習筆記上。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請你暫時忘掉周圍的一切,讓我們伴著《瀟湘水雲》的古琴曲一起走近小石潭。一邊欣賞圖片中的美景,一邊展開想像的翅膀,漫步於青翠的山林間。看清亮透明的泉水歡快地流淌;聞野花淡淡的撲鼻而來的清香;聽各種鳥兒啁啾婉轉的鳴叫;陽光透過樹隙,暖暖地照在你的身上……

  美麗的大自然是改變我們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們感覺有些疲倦,如果我們感覺心情有些煩悶,我們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們人類最好的朋友。今天我們來到的地方是永州的小石潭,那兒曾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去過的地方。被貶後的詩人為擺脫抑鬱悲憤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間,有一天他來到了小石潭……

  (設計意圖:創設幽深寧靜的意境,引導學生走近作者,走近作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走近作者,瞭解背景

  請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柳宗元的資料。學生交流後,教師評價、補充,多媒體呈現有關柳宗元的資料。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聰慧好學,21歲中進士第。他與韓愈、劉禹錫是同事。永貞元年,柳宗元積極參與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活動,但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永州之貶,一貶就是十年。在這期間他寫下了《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遊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澗記》、《石渠記》、《小石城山記》)、《江雪》、《捕蛇者說》等大量詩文。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堪稱我國曆史上最傑出的散文家。《永州八記》已成為我國古代山水遊記名作。這些山水遊記,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鬱的心情。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收集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透過對作者的生平介紹瞭解寫作背景,有利於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對難點的突破起到關鍵的作用。)

  (三)整體感知、走近作品

  1、教師示範朗讀課文,請同學們注意字音與斷句。

  2、自讀課文,教師指導,要求:讀準字音,吐字清晰,聲音洪亮;讀出節奏,停頓正確;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3、以大組為單位進行朗讀競賽,看看哪一組讀完整篇文章的人數最少。規則:出現朗讀聲音不宏亮、打絆子;字音、斷句不準確時換下一位同學接著朗讀,教師不發表意見,請其他組來評價。

  (設計意圖:誦讀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務,教師透過示範朗讀和方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誦讀文言文。然後抓住中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進行朗讀競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快速、高效地掃清文字障礙,為理解文意與背誦打基礎。)

  (四)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形式: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課下注釋疏通全文。圈點勾畫出疑難詞句,小組內質疑,記錄不能解決的難題。教師請小組的A、B、C、D類學生(異質分組:按學生語文基礎與理解能力差異分成四類)進行疑難文句的朗讀、翻譯、重點詞解析並且進行評價。教師點撥,強調重點字詞句。

  (設計意圖: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師灌輸。引導學生養成查工具書看課下注釋的習慣,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習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利用小組合作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新課標指出“評價學生閱讀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過程,考察他們能否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

  對於A、B、C、D四類學生教師要胸有成竹,在每次分配任務時可有不同的側重點,以便及時反饋課堂學習的落實情況。學生互評的形式不僅能夠讓他們體會到學習成功的喜悅,而且能夠加強他們合作的意識。這一環節在合作、互動中完成知識的建構與重點突破。)

  (五)質疑探究、抓住特點

  1、投影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1)本文寫景條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2)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寫的?

  2、在學習小組內展開討論,小組代表總結髮言。教師評價並板書明確,並對第二段重點品讀,嘗試背誦其中的佳句。

  (設計意圖:本文是文言文遊記中的佳作,作者對小石潭觀察入微,描摹細緻,這兩個問題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去探究文章的寫作特點,感受小石潭的幽靜。)

  (六)品味文章,對話作者

  1、精讀感悟,體會以景寫情的寫法

  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暢說優美景色給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彷彿置身其境。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對《小石潭記》稱讚不已,如果你也坐在潭邊,會有什麼感受?

  2、深入探究,走進柳宗元

  面對如此優美景色,作者卻是如此憂傷,文中的哪一句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呢?你能不能結合寫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憂鬱從何而來呢?(可以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

  (設計意圖:新課標要求學生“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而且“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設計這個環節,要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透過對內容的分析,結合作者的背景資料來理解文中包含的情,這就是寓情於景,這樣達成突破文章的難點的目標。)

  (七)暢談收穫、總結全文

  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以下方面談收穫:

  1、這堂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方法?

  2、透過對課文的分析及對作者的瞭解,你獲得了那些啟示?

  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後教師做總結髮言。

  (設計意圖: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設計這一環節是為了讓學生回顧本節課學習的要點,鞏固所學知識,並能結合生活進行思考。)

  (八)我做導遊,介紹美景

  選擇文中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緻,設計一段導遊詞,允許發揮想象做形象的描述,以引起“遊客”的遊玩興致。

  請4——5名學生為全班同學導遊(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多請幾位學生),評評誰的導演最棒。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設計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有利於鍛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九)課後回顧,舉一反三

  1、根據寫作思路背誦課文;

  2、課外你一定看過不少描寫景物的古詩文,試著把其中描寫山水的名句摘錄下來,並選擇一兩則加以賞析。

  (設計意圖:記誦積累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點,故設計第一題。設計第二題意在培養學生對優秀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和對祖國優美山水的審美能力,以陶冶美好的情操。這是一道拓展性的聯絡題。)

  附板書設計

  板書在學生探究、討論的過程中逐步寫出。此板書設計將文章的寫作順序清晰地表現出來,能很好的幫助學生把握課文內容及寫作方法,並較好的理解作者情感。

  發現小石潭: 聞其聲 見其形

  小

  潭中景物:水清(側面描寫)寫小石潭美景

  石

  柳 魚樂(動靜結合)寫魚兒活潑可愛

  潭

  宗 小潭源頭: 形象比喻 (寓情於景)

  記

  元 潭中氣氛: 幽靜 (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同遊之人 抒孤寂悲涼之情

  八、教學反思:

  本課的學習注重以興趣為匯入點,設計中處處彰顯學生的主體性,不管是朗讀競賽、小組合作、互相評價,還是對話作者、暢談收穫、我做導遊等環節,都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由淺入深的教學規律。教學中師生平等對話,共同探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以充分發揮,學生品嚐到學習的快樂,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從整個教學過程看,真正做到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教師只是做了相應的點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維,同時激發了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

  語文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內,要注重課外的延伸,讓學生學以致用,拓寬對文章的理解。本設計的“課後回顧,舉一反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將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共同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 誦讀課文,掌握文意,積累常用文言詞語。

  2、引導學生鞏固學習,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體會課文寫景特點,揣摩借景寫情的寫法,提高口語表達和寫作能力。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知識,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難點:

  體會借景寫情的寫法。

  一、匯入:杜甫曾有詩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可見,景與情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曾寫過永州八記,寄情山水,落筆不俗,視角獨特,如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展現在我們面前。今天,我們就一同欣賞他的八記之一———《小石潭記》。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透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

  二、檢查預習

  1、請為下列加粗字注音: 如鳴佩( )環( ) 佁( )然不動 俶( )爾遠逝

  參( )差( )披拂 往來翕( )忽 鬥( )折蛇行

  悄( )愴( )幽邃 犬牙差( )互 寂寥( )無人

  2、《小石潭記》作者是 字 ,河東人,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對當時文風的改革、散文的發展起過重大的推動作用。曾經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此期間,寫下了一組著名的山水遊記,合稱《永州八記》。他所寫的遊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託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誦讀課文,讀準字音,圈出生字、生詞。

  2、齊讀課文,讀出感情。

  四、小組合作,翻譯課文。並積累詞語。

  1、小組交流,依託文字註解、工具書落實字音、詞義;教師巡視,師生交流。

  2、 師生共同疏通文意,並積累以下的字、詞、句:

  (1) 古今異義:

  去: 古義( ) 今義( )怡然: 古義( ) 今義( )

  小生: 古義( ) 今義( )

  (2) 一詞多義 :

  以:①全石以為底( ) 為:①全石以為底( ) ②卷石底以出( ) ②為坻,為嶼,( ) ③以其境過清( ) 清:①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 差:①參差披拂( ) ②以其境過清( )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 )(3) 翻譯 :

  ①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③ 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五、當堂檢測:判斷。“若”“似”“如”都可以用來打比喻,但有時不一定是打比喻。試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聞水聲,如鳴佩環。( ) ②皆若空遊無所依。( ) ③似與遊者相樂。 ( ) ④天涯若比鄰。 ( ) 六:補充 :除課下註解為還要掌握以下字詞的意義和用法

  心樂之:以……為樂 以為:作為 以其境:因為 下澈:向下

  同樂:快樂 皆若:都好象 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

  鬥折蛇形:名詞作狀語,像鬥一樣,像蛇那樣 去:離開

  悽神寒骨:使動用法,使……感到淒涼,使……感到寒冷

  七、作業:1.讀,背課文。2、翻譯課文。

  教學及學習反思:

  高要市第二中學初二級語文科第 周星期 導學案

  主備人:梁偉成 稽核人:覃 丹

  學習人姓名: 班級:

  課題:26. 《 小石潭記》第 2課時 課型: 精讀課文

  學習目標:1、精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2、品味語言、體會情感。

  學習重點:精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學習難點: 品味語言、體會情感。

  一、複習匯入:檢查背誦和重點詞句掌握情況。

  二、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1、齊讀課文,複述課文、把握課文大意。

  2、課文是按遊覽的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清說說本文寫作思路。

  發現小潭—— ___ —— __ —— ____ ——交代同遊者

  三、精讀課文,品析語言,體會情感。

  1、在理解的基礎上用原文回答下面問題,比一比誰找的又快又準確,並說出理由。

  (1)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 ________ 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 __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_________________

  (3)游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 ______ ____ ___ ____

  _____________ _

  (4)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_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____

  2、作者以遊蹤為序採用移步換形,依序寫景組織材料。寫小石潭,先寫“聲”( ),後寫“形”( ),寫潭中景物又先寫“近觀”( ),後寫“遠望”( ),最後概寫 ,引發 。

  3、文中的“鏡頭”與“畫面”。 點撥:第一段,先聲奪人寫小石潭的出現,採用了先聲奪人的手法,如“隔篁竹,聞水聲”,用“如珮環”的比喻形容水聲悅耳,用“心樂之”的主觀感受啟動讀者的興趣,然後寫“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第二段寫潭的游魚,文字不多,卻極其精彩。“皆若空遊無所依”一句,既正面寫出游魚的自由自在,又側面表現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4、文中的“對比”和“烘托” 點撥:①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出魚的活潑。②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使人感到像是“空”“無”,尤使水清之狀具有實感。

  5、文中的“景”與“情”: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這“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結合寫作背景,作簡要說明。

  四、拓展延伸 欣賞——《鈷鉧潭記》

  得西山後八日[1],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2],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3]。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4],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其嶔然相累而下者[5],若牛馬之飲於溪;其衝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6]。

  [1]西山:在永州(今湖南零陵縣)城西五里。[2]鈷鉧:燙鬥。因潭形似燙鬥,故名鈷鉧潭。[3]浚:深。魚梁:阻水的壩,中間留有空缺,可放置捕魚的竹簍。[4]偃蹇(jiǎn簡):曲折起伏的樣子。[5]嶔(qīn欽)然:山石聳立的樣子。[6]羆(pí皮):熊的一種,體形比熊大,俗稱人熊。

  五、當堂練習

  1、課文按什麼順序寫? 2、課文抓住了小石潭什麼特點? 3、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麼? 六、小結

  小石潭,人跡罕至,悽清幽靜。作者以簡練的文筆,按遊覽觀察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生動細緻地寫景狀物,文字充滿著詩情畫意情景交融,寄託了他悽苦憂傷的感情。

  七、作業:完成練習冊同步習題.

  教學及學習反思: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9

  一、教學重點:

  1.掌握文中實詞以及虛詞“以”“其”等詞的不同含義,疏通文意。

  2. 學會按照遊覽的先後順序描寫景物;理解第二段寫“魚”與寫“水”的關係。

  二、教學難點:

  文中所表現的“樂”與“悽”的關係。

  三、教學過程:

  【預習檢查】

  1.生字詞(請學生上黑板注音)

  篁huáng 洌liè 坻chí 嶼yǔ 嵁kān 參差cī

  佁yǐ 俶chù 翕xī 悄qiǎo愴chuàng 邃suì

  2.瞭解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中期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鬱,所以就以遊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心的愁悶。他在永州發現了許多風景秀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我國古典文學散文史上非常有名的《永州八記》。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於景,抒發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鬱憂傷之情。他所寫的遊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託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瞭解文體。“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透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借景抒情,託物言志。

  【目標展示】

  1.掌握文中實詞以及虛詞“以”“其”等詞的不同含義,疏通文意。

  2. 學會按照遊覽的先後順序描寫景物;理解文中所表現的“樂”與“悽”的關係。

  【新知研習】

  1.你能正確、流利地閱讀這篇文章嗎?

  學生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注意語音、語調、停頓,讀出文言情感。

  2.你能疏通全文嗎?

  生自主學習,藉助工具書,解釋文中的重點字詞。(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主完成字詞的解釋,最後由其中的一個小組展示成果,其他小組糾正和補充)

  (1)重點詞語

  西行 心樂之 全石以為底

  卷石底以出 百許頭 皆若空遊無所依

  日光下徹 俶爾 斗折蛇行

  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寂寥無人 悄愴幽邃 佁然不動

  乃記之而去 隸而從者

  (2)特殊現象

  ①古今異義。

  乃記之而去:古義(離開)今義(前往,到某處)

  崔氏二小生 古義(年輕人) 今義(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②一詞多義。

  全石以為底(介詞,用)

  以 卷石底以出(相當於“而”,表承接,不譯)

  以其境過清(因為)

  清 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詞,清澈)

  以其境過清(形容詞,冷清)

  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副詞,大約)

  不可知其源(助動詞,能夠)

  (3)翻譯句子。

  ①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③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3.你能概括文章每一小節的主要內容嗎?

  明確:第1節,寫發現小石潭的經過,描繪小石潭的概貌。

  第2節,寫潭水和游魚。 第3節,寫潭水的來源。

  第4節,寫潭上四周景色給人的感覺。 第5節,記下同遊者的姓名。

  4.根據對課文內容的概括,請問作者寫景的順序是什麼?

  明確:以作者的遊覽行蹤為順序。

  5.寫景過程哪些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師提示:可以從動詞的角度談,可以從修辭的角度談,可從顏色的角度談,可以從聲音的角度,也可以從寫形狀的角度談、從情與景的角度談,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斗折蛇行”,用兩個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溪蜿蜒彎曲的樣子。

  6.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明確:小石潭的全貌是: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的部分,有的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四周樹長得很茂密,高高低低,隨風飄搖;潭水很清,有魚兒遊動。

  7.文章第2段寫游魚與寫潭水之間有什麼聯絡?

  明確:正面寫魚,側面寫水,寫魚突出水之清澈,寫水是緊扣文章的標題的。

  【歸納總結】

  小石潭,人跡罕至,悽清幽靜。作者以簡練的文筆,按遊覽觀察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生動細緻地描寫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寂。

  【鞏固拓展】

  想象描寫:

  1.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預習指導】

  在理解作者感情表達方面,你有什麼疑惑?

  四、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柳宗元

  發現小石潭

  潭水和游魚

  潭水的來源

  潭邊的感受

  記錄同遊者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10

  1、能用普通話順暢地朗讀課文。

  2、能利用頁下注釋或工具書疏通文意。

  3、能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背誦課文。

  課堂一讀 一 讀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後反思

  1導語:由祖國江山多嬌匯入課文學習,檢測課前學習。明確任務,回答。

  2明確學習目標,徵求學生意見。學生髮表意見,明確學習目標。

  3組織學生誦讀課文 。自讀課文聽讀課文伴讀課文

  4評價學生朗讀。自我評價朗讀。

  二 想 一 想

  1匯入想一想環節,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梳理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思路。梳理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思路。

  2檢測問題達成情況。發言反饋。

  3匯入活動一環節,請學生讀文作畫。 讀文作畫。

  4組織交流、評價交流、評價。

  三比 一 比

  1匯入活動二教學環節組織學生背誦比賽。背誦、準備比賽。

  2組織比賽、評價參與比賽

  3組織檢測完成檢測

  課後學習探究本文寫作手法, 借鑑本文的寫法,描寫一處你熟悉的(或常州的)旅遊景點,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寫出景物的特徵和你的感受。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在朗讀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積累和運用文言詞彙,掌握文中的實詞,瞭解文中虛詞的用法。

  教學過程:

  一、異曲同工的句子——拓展積累

  《記承天寺夜遊》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與遊者相樂。

  《與朱元思書》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二、古今異義

  1.小生:

  古義:年輕人。

  今義:指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2、去:

  古義:離開。(乃記之而去)

  今義:往,到。

  3.聞:

  古義:聽到。(聞水聲)

  今義:用鼻子嗅氣味。

  4.居:

  古義:停留。(不可久居)

  今義:住。

  5.可:

  古義: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

  今義:能願動詞,可以。

  6.布:

  古義:映。

  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許:

  古意: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現在用法的“來”。

  今義:允許。

  8.佁(yǐ)然:

  古義:呆呆的樣子。

  今義:痴呆或深思的樣子。

  9.清:

  古義:悽清;冷清。

  今義:清晰,清淨等。

  三、一詞多義

  1.可:

  (1)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

  (2)可以,能夠。(不可久居)

  2.從:

  (1)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隨。(隸而從者)

  3.清:

  (1)清澈。(水尤清冽)

  (2)悽清。(以其境過清)

  4.差:

  (1)長短不一。(參差披拂)

  (2)交錯。(其岸勢犬牙差互)

  5.見:

  (1)出現。(下見小潭)

  (2)看見,動詞。(明滅可見)

  6.樂:

  (1)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心樂之)

  (2)逗樂,嬉戲。(似與遊者相樂)

  7.以:

  (1)因為。(以其境過清)

  (2)表修飾。(卷石底以出)

  (3) 把。(全石以為底)

  8.而

  (1)不譯,表順接關係。(乃記之而去)

  (2)不譯,表修飾關係。(隸而從者)

  (3)不譯,表修飾關係。(潭西南而望)

  9.遊

  (1)遊動。(皆若空遊無所依)

  (2)遊覽。(同遊者)

  10.環

  (1)玉環。(如鳴佩環)

  (2)環繞。(竹樹環合)

  11.為

  (1)作為。(全石以為底)

  (2)成為。(為巖)

  四、詞類活用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詞作方位狀語,向西。

  2.下見小潭。下:名詞作狀語,在下面。

  3.皆若空遊無所依。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詞作狀語,向下。

  5、俶爾遠逝。遠:名詞作狀語,向遠處。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

  7.斗折蛇行。鬥:名詞作形容詞,像北斗七星一樣。蛇:名詞作形容詞,像蛇一樣(爬行)。

  8.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形容詞,像狗的牙齒一樣。

  9.悽神寒骨。悽: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作動詞,使…淒涼。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鳴佩環。鳴:使動用法,使…發出聲音。

  11.心樂之。樂:意動用法,形容詞作動詞,以…為樂。喜歡的意思。

  12.近岸。近:形容詞作動詞,靠近。

  13.隸而從者。隸:名詞作動詞,跟著。

  14.似與遊者相樂。樂:形容詞作動詞,玩樂。

  五、特殊句式

  倒裝句:

  1.如鳴佩環(正確語序:如佩環鳴) 好像玉環玉佩相碰擊發出的聲音。

  2.全石以為底(正確語序:以全石為底) 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確語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

  省略句:

  1.乃記之而去。(省略主語“這番景緻”)於是記下這番景緻便離開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語“小溪的岸邊”)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前行那樣蜿蜒。

  3.以其境過清。(省略主語“我”)我因為它的環境過於悽清。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1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小石潭記》是北師大版八年級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一篇寫景遊記,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臨水騁懷”,從這個單元所選的課文課文以及文章自身特點來看,教材的編寫意圖意在繼續讓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學會多種描寫技巧,領會寓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2、教材內容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遊記《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文章透過描寫小石潭優美寂靜的景物,渲染小石潭寂寞淒寒的氣氛,表達了作者柳宗元孤悽悲苦的情感。全文僅193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行、遊覽、返回的全過程,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畫意。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正確誦讀課文,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理解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學習抓住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情感目標:

  透過對課文的品讀,學會與作者心靈溝通 ,感受祖國大好山河的美,提高對美的鑑賞能力。

  2、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積累文中文言實詞、虛詞。

  (2)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並抓住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3、教學難點:

  (1)疏通文意、積累文言實詞、虛詞。

  (2)體會作者寄情於景的寫法和作者由“樂”而“悽”的感情變化。

  三、教具準備:多媒體

  四、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同學們,我們在小學就學過柳宗元的一首詩《江雪》,請大家回憶一下,那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詩中那個漁翁的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今天,我們就一同欣賞他的八記之一—《小石潭記》。(出示幻燈片,師 生共同分析)

  二、簡介作者,背景,解題。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中期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鬱,所以就以遊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心的愁悶。他在永粥發現了許多風景佳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我國古典文學散文史上頗有名的《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姆潭記》《鈷姆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於景,抒發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鬱憂傷之情。他所寫的遊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託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透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

  三、整體感讀。

  1、試讀。

  A、、生初讀課文,圈出生字、生詞。

  B、師範讀課文,生輕聲跟讀,並補充。

  參差cenci 寂寥jì liáo 搖綴 yáo zhuì 隸 lì 篁竹huánɡ zhú 清冽qīnɡ li 為坻wi dǐ為嶼wi yǔ 為嵁wi kān 佁然yǐ rán

  俶爾chù ěr 翕忽xī hū 差互cjhu 悄愴qiāo chuànɡ 幽邃yōu suì

  2、悟情。

  探究:透過試讀,你感悟到字裡行間融入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他是想寄情山水,優美的景色,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魚兒,的確讓他忘記了憂愁,但畢竟是短暫的,空寂的環境、冰涼的石頭,讓他再一次湧起了失意之感。(明確後繼續試讀,儘可能把感情韻味讀出來。)

  3、範讀。 放錄音

  4、仿讀。

  探究:如果給朗誦配上音樂,你認為選擇怎樣的音樂? ——配古箏音樂,很緩很低的古箏樂曲

  ——比較古典,有歡樂,但並不歡快。淡淡的喜,濃濃的愁,緩緩地流淌出抑鬱哀怨。一代失意的文人,其心態透過文字顯現出來了。音樂幫助我們解讀了文學作品的情感基調。

  四、整體感知

  ①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②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 ③ 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淒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4判斷。“若”“似”“如”都可以用來打比喻,但有時不一定是打比喻。試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聞水聲,如鳴佩環。( ) ②皆若空遊無所依。( ) ③似與遊者相樂。( ) ④天涯若比鄰。( ) 五、小結 六、作業

  1、讀,背課文。

  2、翻譯課文。

  小組交流(四人),依託文字註解、工具書落實字音、詞義;教師巡視,師生共同疏通文意。

  (1) 古今異義。

  去:

  (古)離開

  (今)前往,到某處

  怡然:

  (古)靜止不動的樣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樣子

  小生:

  (古)年輕人

  (今)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2) 一詞多義

  以:

  ①全石以為底(介詞,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譯)

  ③以其境過清(介詞,表原因)

  為:

  ①全石以為底(動詞,當“作為”講)

  ②為坻,為嶼,為堪,為巖。(動詞,“成為”)

  清:

  ①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詞,清澈)

  ②以其境過清(形容詞,冷清)

  ②不可知其源(助動詞,能夠)

  差:

  ①參差披拂(形容詞,長短不一)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動詞,交錯)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利用工具書疏通文意,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學習古實詞.

  3.透過閱讀文章激發熱愛自然的情感,培養審美情趣

  重點

  1.透過反覆誦讀,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點

  2.仔細體會景物描寫的特點,感悟作者貶謫後的孤悽悲涼

  難點

  1.體會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徵移步易景的寫法

  2.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課前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1 學生根據工具書、課下注釋,自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2藉助有關資料,瞭解作者的情況及文章寫作背景

  ( 困居永州的十年永州,在唐時僻遠荒涼州司馬只是安置流放官員的一種名義上的職務其在永州的十年,是生平最為困厄,最為艱難,心情也最為孤寂鬱憤的十年,然而不幸的遭遇,卻使柳宗元的才思得到了強烈的激發,發言為文,莫不悲惻動人,寓言、山水遊記等都取得了光輝的成就《永州八記》,《段太尉逸事狀》,《三戒》,《捕蛇者說》等篇章都作於此 )

  (永州八記”是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時借山水遊記,書胸中憤鬱的散文由於八記遺址在永州城郊,故稱《永州八記》分別是《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古代稱熨斗為鈷鉧,鈷鉧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頭,凹陷甚深,潭面象古代熨斗,故名之)《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課堂學習】

  1.複習提問

  根據讀文請簡要講述課文內容。

  (第一段,寫小石潭的出現、潭的結構特點及周圍景物。

  第二段,寫潭中游魚。

  第三段,寫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寫作者遊覽感受。)

  2.匯入

  我杜甫曾有詩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可見,景與情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曾寫過永州八記,寄情山水,落筆不俗,視角獨特,如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展現在我們面前。今天,們就一同欣賞他的八記之一—《小石潭記》。

  3.學習過程(精講內容)

  (1)研討下列問題

  ①作者及隨行人員砍伐竹子的原因是什麼?

  (清脆悅耳的水聲,帶來的內心的喜悅,嚮往是伐竹的動力)

  ②文章都描寫了哪些與小石潭相關的景物?

  (設計此題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細緻閱讀文字:抓住水、石、樹、魚、源、岸、環境等特點深入領會文意)

  ③作者在對哪些景物的觀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悅?

  (水聲、游魚)

  ④作者對本次遊覽的總體感受怎樣?(用原文語句回答)

  (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2)深入文字,細讀小石潭,研討下列問題

  ①作者發現小石潭的經過怎樣?在這一過程中,作者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請找出來

  (循聲而至,砍竹成路,下見小譚;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

  ②從“伐竹”這一細節中你感悟到了那些?

  (發現了這裡人跡罕至無路可走;發現了作者喜悅之高、興趣之大,克服重重困難也要覓得小潭)

  ③小石潭的全貌怎樣?

  (潭底為整塊石頭,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巨石,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

  ④(發現小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潭中氣氛 )

  4. 練習

  文章都描寫了哪些與小石潭相關的景物?

  作者在對哪些景物的觀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悅?

  作者對本次遊覽的總體感受怎樣?(用原文語句回答)

  請你依據文章內容概括出課文是按找怎樣的遊覽順序來寫的?

  5.反饋訓練

  1.解釋下列加框的字

  (1)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2)青樹翠蔓

  (3)日光下徹

  (4)其岸勢犬牙差互

  (5)以其境過清

  2.翻譯下列句子

  (1)如鳴珮環,心樂之。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3)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4)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5)其岸勢犬牙差互。

  6.知識總結

  總結:這篇文章生動地描繪了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小石潭結構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麗,潭中游魚的活潑,透過作者精描細繪,圖畫般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優美的文章,往往得力於作者觀察事物細緻如魚在水中“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的情態,溪流時隱時現、明滅可見的景象,若不是親臨其境,進行了細緻的觀察,是很難描繪出來的。

  7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賞 思

  發現小潭—樂—潭中景物 — 小潭源流— 悽 — 潭中氣氛

  教學反思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能流暢地誦讀課文

  2.能分類整理積累文言詞句

  3.能用四字短語概括分析課文

  4.能遷移閱讀課外文言語段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目標3.4

  教學方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教學過程:

  一、誦讀課文

  二、歸類整理

  1.學生自主勾畫重要字詞

  2.運用歸類法積累文言詞句 A含義接近 B相同用法 C一詞多義 D四字短語

  3.練習《面對面》知識梳理

  三、複習課文

  1.用四字短語來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發現小潭

  第二段:潭水清澈

  第三段: 小潭源流

  第四段: 小潭氣氛

  第五段:同遊之人,跟隨小生。

  2.課文按照什麼順序寫?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點?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麼?

  3.1.2段中,哪些地方突出了水尤清冽的特點?

  4.第四段寫出了小石潭怎樣的氛圍?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5.作者遊小石潭的心情由樂而悲,如何理解?

  四、拓展練習

  《面對面》練習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

  2、學習作者對自然景物入微地觀察和細緻地描摹的能力。

  3、體會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悽悲涼的心境。

  教學重點

  1、對精彩語段的品讀

  2、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對美的鑑賞能力

  課前準備

  1、查詢相關資料

  2、朗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藉助工具書通譯全文

  一、匯入。

  展示風景圖片(配樂)

  二、課前準備情況檢查及交流

  作者及寫作背景、小石潭美景等。

  三、朗讀

  範讀(學生聽)→自由放聲朗讀→學生個別讀→互讀(找自己喜歡讀)→齊聲讀

  四、譯文(四人小組邊讀邊譯)

  ①摘錄不能解釋的字詞。

  ②按段落通譯全文。

  五、整體感知

  ①說說課文遊覽的順序是什麼?

  ②本文表達作者什麼情感?

  明確:A、發現小石潭(聞聲→見形)--

  潭中景物(水→石→樹→魚)--

  小潭源流(溪身→岸勢)--

  潭中氣氛(氣氛→感受)

  或:遊覽順序

  B、借景抒發在寂寞處境中的悲涼悽苦的情感。

  六、品讀賞析:(找喜歡的句子讀,並說說為什麼)

  ⑴逐步引導:

  觀察入微、描寫細膩、語言生動(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景緻幽靜。

  ⑵學生質疑。

  七、小結及實踐

  在這篇遊記中,作者以細緻地觀察,精美的語言,描寫小石潭的幽靜並將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感情融入了景物之中。

  1、選擇一處自己喜愛的景物,寫一篇抒情散文

  2、進一步鞏固背誦

  美麗的大自然是改變我們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們感覺有些疲倦,如果我們感覺心情有些煩悶,我們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們人類最好的朋友。(圖片背景音樂) 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永州的小石潭看看,那兒曾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去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