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的美

小石潭記的美

小石潭記的美

  《小石潭記》抒發了詩人被貶心中憤懣悽苦,只好寄情山水,獲得暫時的快樂,一經環境的觸發,又憂傷悲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石潭記的美,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豐美的線條

  從整體閱讀的角度,我們可“拉”出眾多的線條,對課文進行整體賞析。如可以“石”為線,串起對課文的閱讀理解:全石、卷石、坻、嶼、嵁、巖明寫“石”,“如鳴珮環”“其岸勢犬牙差互”暗寫“石”。“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翠蔓附石而成的優美形態,“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魚影表現水的清澈透明。“悽神寒骨”不盡是寒氣刺骨,也有石的冰涼等等。同樣,我們也可以根據下面很多線條,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對課文盡情地賞析。如《小石潭記》中的“水”,《小石潭記》中的“動”與“靜”,《小石潭記》中的“對比”與“烘托”,《小石潭記》中的“景”與“情”,《小石潭記》中的“鏡頭”與“畫面”,《小石潭記》中的寫景短句,《小石潭記》中的“樂”與“悽”,《小石潭記》中的“清”等等。可以說,從上述的每一根線條中,我們又都能拎出不少的美點。深入地品讀,神遊在《小石潭記》中,小小的“石潭”會在你的面前到處閃現出令人驚歎的美的波光。

  二、秀美的文筆

  用“秀美”二字牽動對課文的閱讀,你會感嘆,又有多少美點盡收於我們的眼底!請看,課文美在段落小巧,佈局勻稱,移步換景,首尾圓合,文面清秀;美在多用短句,多用四字詞語,節奏和諧,音韻清朗;美在有記事,有描寫,有抒情,文筆精到,用語清雅;美在“如鳴珮環”繪聲,“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繪形,“青樹翠蔓”繪色,“明滅可見”繪光,“悄愴幽邃”繪神,全文就像一幅青綠山水畫,畫面清純;美在景物點染,水石樹竹、坻嶼嵁巖、下澈日光、蛇行溪流、翕忽小魚、犬牙岸勢都是作者筆下的風光,一處一景,一筆一景,有時甚至是一詞一景,景物清幽;美在對潭中游魚的小景細描,虛實相生,“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實寫魚遊,虛寫水清,以實襯虛,描畫清麗;美在文中景物有動有靜,動靜交錯。游魚忽兒“佁然不動”,忽兒“俶爾遠逝”;溪流“鬥折”是靜靜的,而“蛇行”則有明顯的動感,鏡頭清晰……可以說,全文的秀美就像盆景的玲瓏雅緻,充滿了詩情畫意。

  三、悽美的心境

  全文著意突出的,就是文中的“清”字。我們可以感到,景物在作者的筆下是那樣的幽美清新:“下見小潭”,就“尤”有清涼之感;“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多麼的清秀;耳邊水聲丁冬,清越動人;魚兒在清澄的水中“往來翕忽”,水聲清脆、水色清亮的小溪消失在遠方。然而,為什麼作者聽水時“心樂”、觀魚時“相樂”的感受竟一時全無了呢?為什麼他感到小石潭“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呢?原來作者是政治革新失敗、降職被貶的人,潭上“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太清幽了,太寂靜了,它觸動著作者的心緒,受壓抑的陰影籠上了心頭,他感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於是景物在他眼裡就是清冷的、“悽神寒骨”的了。這悽美的心境的流露,表達了作者心境的悽清,給全文增添了情景交融的.濃重色彩。這也正印證了冰心先生教我們讀散文的一句話:“古今中外寫景狀物的詩文,都是作者從自己主觀眼光和心情中,賦予了他所接觸的景或物以特殊的性格和生命。”

  拓展閱讀:《小石潭記》賞析

  這篇山水遊記以精煉的語言、鏗鏘的音節給讀者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可見可聞可感。在詩情畫意中,作者還融合了自身的性格、遭遇,使情融於景。

  因參加在政治上比較進步的王叔文集團,柳宗元遭到排斥,被貶永州,一直生活了10年,寫出了《永州八記》,本文就是其中之一。

  文章第一段,作者以“移步換景”的手法,引領著我們觀賞美麗的山水風景。

  “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看到竹林,聽到水聲,感到快樂,於是決定“伐竹取道”,探個究竟。然後很自然地引出了“小石潭”:水特別清,石頭特別多,且形狀各異。再看潭上的景物,青青的樹加上翠綠的藤蔓,纏在上面,結成一個綠色的網,枝條參差不齊,隨風搖曳,更顯示出自然之美。

  第二段是文章最精彩的一部分。運用特寫鏡頭,以40字描繪出潭水和游魚的美景。

  作者透過具體的事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本身作形象描繪,沒有一字寫到水,也沒有一點抽象說明,讀來如臨其境。“皆若空遊無所依”,寫出水之清,已到了透明的地步。“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寫出了魚的勃勃生機。一靜一動,相互映襯,表現了盎然的情趣。“似與遊者相樂,”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魚的快樂之情。當然,這是作者將快樂的心情加到了魚的身上。

  第3段,寫通到潭裡來的小溪和潭上的景物。

  “斗折蛇行”一句,就溪身說,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是靜止的。就溪水說,形容它像蛇行那樣曲折是流動的。“明滅可見”言簡意賅,準確地寫出看得見的一段水面映著天光雲影而明亮,看不見的一段則暗的情景。

  第4段寫了小石潭給人的總印象:“悽神寒骨,悄愴幽邃”。這種靜寂一直侵入到人的靈魂裡,使人感到無限幽涼。景物的描寫結合了作者的心情。這是作者被排擠、被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從中,讀者可體會到封建社會進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最後一段,交代了同遊者,更突出了文章的遊記特點。

  在寫法上,本文除了寓情於景以外,還有以下特點:

  1、調動視覺、聽覺、觸覺,給人以全方位的美感享受:

  如“倏爾遠逝,往來翕忽”、“如鳴佩環”、“悽神寒骨”等。

  2、善用比喻,巧抓特徵:

  如“斗折蛇行”、“犬牙差互”準確地描繪出事物的個性特徵。

  3、點明遊蹤,線索分明:

  如“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潭西南而望”、“坐潭上”、“乃記之而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