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在優雅的水鄉里行走散文

在優雅的水鄉里行走散文

在優雅的水鄉里行走散文

  你來或者不來,她就在那裡,不喜不悲;你見或者不見,她還在那裡,不嗔不怨。這是怎樣的從容和淡定啊。金秋時節,當我走進這個地方——廣州東南隅的小洲村,就被她獨有的魅力吸引住了。

  小洲村內大小河道縱橫交錯,蜿蜒曲折。街巷、村屋與水形成臨水的空間,屋前是街巷,屋後是河道。“水鄉路,水來鋪,出村入村一把擼”。這是對小洲水鄉生活的描述。一葉葉小舟,行走在彎彎曲曲的河道上,小舟上,或載著蔬果,或盛著魚蝦,或裝滿花卉。河道里,槳聲欸乃,漁歌唱晚,清波添岸,自是一番別樣的水鄉風情。

  小洲村始建於元末明初,古稱“瀛洲”。行走在用麻石、紅沙石和青磚砌築成的駁岸邊,感受嶺南水鄉的古韻遺風:村裡蜿蜒的河道上橋樑遍佈,每一座橋如一道彩虹靜靜橫臥在水上,彷彿在述說著如水一樣綿長的歷史。翰墨橋是座有幾百年歷史的石橋,相傳村裡出了一名卿官司馬,他思念家鄉和親人,就在村裡建了這座橋,以寄思鄉之情。青磚素瓦的百年建築,在村裡隨處可尋,那青石或紅石的牆腳依舊結實如初,偶然透過那雕花的窗欞,好像還能窺見窗內久遠的故事。抬頭見“象徵明代官帽兩耳造型”的鑊耳風火山牆,探頭探腦從濃密的枝丫間露出飽經滄桑的臉龐。蠔殼屋三三兩兩散佈在巷子裡,這種用蠔殼混合黃泥建起的房子,冬暖夏涼,不怕積水和蟲蛀,是嶺南獨有的建築。村裡祠堂眾多,簡氏宗祠是村裡最大的祠堂,這座始建於明代,三間四進兩天井兩青雲巷的建築,簡潔且大氣古樸,它靜靜地屹立在那裡,守望著族人的和平與安詳。

  小洲村是古老的,也是幽靜的,每一處都彷如遠離塵囂。在小洲磨房內,坐在一張老舊的`木板凳上,看一臺舊磨臺細細地磨芝麻,感受時光緩緩從磨盤裡流淌而出。在濃蔭匝地的古老榕樹下,圍在棋盤邊,看幾位老人一邊品茶,一邊下棋,自在得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在豋瀛古碼頭,租一條小船,沿著河道慢慢行駛,孱孱的流水聲,好像帶著欸乃的槳聲從遠古的深處傳來……

  如今,世事變遷,滄海桑田,與小洲村隔岸相望的小谷圍,已是一片高樓林立的大學城。小洲和小谷圍之間的官洲島,成為高科技企業密集的“生物島”。村北土華村工廠林立,但小洲村像一個嫻雅的女子,不緩不急,按照她獨有的節奏,帶著她千年的淳樸古韻,從時光的深處款款而來。

  這份安逸和自然,是水的靈性和清逸給了她自信,在悠閒的時光裡,她如水一樣溫婉地堅守著自己,平和而不張揚,安靜而不浮躁。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當這裡成了廣州最後的小橋流水,當古老的文化與現代藝術碰撞出火花,小洲村竟然成了大都市旁的天然氧吧,藝術的天堂。

  北有周莊,南有小洲,現在的小洲村遊人如織,從喧囂的大都市來到小洲,迴歸大自然;漫步深巷,享受濃郁的鄉土文化和淳樸民風。更多的藝術家和藝術機構進駐了小洲村,在古老的青磚黛瓦和緩緩流淌的河水裡,尋找藝術的靈感。

  行走在小洲村,不知不覺就被她波瀾不驚,處世泰然的性情吸引了,在日漸浮躁的年代,做回自己,讓生活慢下來,讓心得到釋放,或許這就是小洲村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