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梁實秋> 梁實秋作品《散步》原文及其讀後感

梁實秋作品《散步》原文及其讀後感

梁實秋作品《散步》原文及其讀後感

  原文:

  散步的去處不一定要是山明水秀之區,如果風景宜人,固然覺得心曠神怡,就是荒村陋巷,也自有他的情趣。一切只要隨緣。我從前沿著淡水河邊,走到橋,現在順著一條馬路,走上土橋,天天如是,仍然去,覺得目不暇給。朝露未乾時,有蚯蚓,大蝸牛,在路邊挪動,沒有人殺害他們,在這時候這些小的生物可以和我們和平共處。也常見有被輾斃的田雞野鼠橫屍路上,令人怵目驚心,想到生死無常。河邊蹲鋸著三三兩兩浣女,態度並不輕閒,他們上午背上兜著垂頭睡的小孩子。田窪見肅立著幾個莊稼漢,大是剛拔完蘿蔔摘過菜。是農家苦,還是農民樂,不大好說。就是從巷弄裡面穿行,無意中聽到人家裡的絮語,有時也能令人忍俊不禁。

  散步時總得攜帶一根手杖,否則好象是擺不穩當似的。王維詩:“策杖村西日斜”,村東日出時也是一樣的需要策杖。一杖在手,因為在地面擦的原故,已較當初短了寸餘。手杖有時亦可作為武器,聊備不時之需,因為在街上散步者不僅是人,還有狗。不是夾著尾巴的喪家之狗,也不是循循然汪汪叫的土生土長的狗,而是那種雄赳赳的橫眉豎眼張口伸舌的巨,氣咻咻的迎面而來,後面還跟著騎腳踏車的扈從,這時節我只得退避三舍,一面加力握緊我手裡的竹杖。那狗掛著牌子當然是納過稅的,還可能是系出名門,自然也有權利出來散步,還好,此外尚未遇見過別的什麼猛獸。我只有自慚定力不夠。

  散步不需要伴侶,東望西望沒人管,快步慢步由己定,這不但是自由,而且只有在這時候才特別容易領悟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那種“分段苦”的味道。天覆地載,孑然一身。事實上街道也不是絕對的空無一人,策杖而行的不只我一個人,而且經常的有很熟的面孔準時準地的'出現,還有三五成群的小姑娘,老遠的就送來木聲。天長日久,面孔都熟了。但是誰也不理誰。在外國的小都市,你清早出門,一路上打掃臺階的老太婆總要對你說話,要是在郊外山上,任何人都要彼此脫帽招呼。他們不嫌多事。我有時候發現,一個形容枯的老者忽然不見他在街道散步了,第二天也不見,第三天也不見,我真不敢猜想他是到那裡去了。

  太陽一出山把人影照得好長,這時候就該往回走,在晚點便要看到穿藍條睡衣睡褲的女人們在街上或者是在河谷裡倒垃圾,或者是捧出紅泥小火爐在路邊呼呼的扇起來,弄得煙氣騰騰,尤其是風馳電掣的現代交通工具,也要象是猛虎出一般的露面了,行人總要回避為宜。所以,散步一定要在清晨,白居易詩:“晚來天氣好,散步中門前。”要知道白居易住的地方是伊闕,是香山,和我們住的地方不一樣。

  《散步》讀後感 :

  今天我們學到散步這一課了,看完後我深受感動。

  作者的母親老了。不想出來散步,但作者希望母親出來走走,鍛鍊鍛鍊身體,母親順從了兒子,一家四口人出來散步。在路上時,小傢伙天真的說:“前面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句話體現了他們家的融洽,三輩人濃濃的情。但是後來發生了分歧。母親和孫子要走的路不一樣,畢竟是小孩,喜歡走小路。母親要走大路。是爸爸即是兒子的作者還是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走大路。最後婆婆疼愛孫子。走小路,最終一家人決定走小路。就這樣走到一處,作者背母親,妻子背兒子。他們都特別小心,最後作者還寫到他們背上的全世界。

  “全世界”我想他指的是一家人的全世界。我們一家人也是如此。爸爸常說我們家裡的每個人都是他的命。我以前不懂事,從沒覺得珍惜。現在我明白了。爸爸媽媽辛苦的在外賺錢,回家還得照顧老小。我以後會在家照顧爺爺,爺爺那麼疼我,有時我還衝他大吼!想到這裡我很慚愧。爺爺雖然癱瘓了。但爸爸給他買好吃的,他總是悄悄留著給我。看了散步這篇文章。我懂事了。一定會聽爸爸媽媽的話,力所能及的分擔他們的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