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教案3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老人與海》教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老人與海》教案 篇1
【設計理念】
本設計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在閱讀體驗中感悟文字,使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和同情等感受”。嘗試運用讀悟結合、讀寫結合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自主體驗的境界,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激發學生產生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課堂教學過程就是努力打造本色語文的過程。
【預設教學目標】
1.學習8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塑膠、餅乾、節奏、樂譜、吉祥、企盼、急速、抑揚頓挫、相依相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4.激發學生產生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的重點】
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重點學習1——13段,感受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
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品讀14——19段,感受海鷗對老人的深情,激發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
【預設教學流程】
一、複習匯入,鋪墊情感
重新板書“相依相隨”匯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學習了1到13自然段,感受了老人對海鷗的深愛之情,老人與海鷗相依相隨的許多畫面一定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請你靜靜凝視相依相隨這個詞語(播放舒緩的音樂),回顧課文內容,說說你彷彿看到了老人在幹什麼?
二、細讀14——19段,體會海鷗對老人難捨難分的真情。
過渡:是啊,十多年了,老人在的地方,海鷗都會相依相隨,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這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這是一道出人意料的風景線,這是一道讓人難忘的風景線。然而,就在我見到老人的十多天後,老人去世了。當我們把老人的遺像放大,帶到翠湖邊,一件更加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1、請你靜靜閱讀14——19段(播放樂曲),劃出讓你感到意外的句子。
2、意外,有時帶給我們的是驚喜,但這裡帶給我們的是感動。請你再用心讀讀這些話,海鷗的哪些舉動最讓你感動,打上記號,反覆朗讀,看誰最能用朗讀打動我們。
3、品讀三處重點句子。
A、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抓住“大不一樣”這個詞語,讀悟結合體會海鷗對老人去世的意外之痛的心情。
1)、此時大不一樣的叫聲會是什麼樣的?(聲嘶力竭、悲痛欲絕、嘶啞的嗓音、驚慌失措、如怨如泣、哀叫、嘶啞——婉轉、動聽、清脆)
2)、大不一樣的姿勢是什麼樣的? (急促、慌張、慌亂、快速盤旋、一下栽倒、暈頭轉向、無頭蒼蠅、相互碰撞)
3)、為什麼與平時大不一樣?指導讀。平時大不一樣的叫聲和姿勢,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請你說說,對海鷗來說這是一件什麼大事?(失去了親人、失去了靠山、沒有了依靠、天塌下來了)
4)你能用朗讀讓我們感受這大不一樣嗎
B、“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抓住“肅立不動”、“輪流飛”等詞語,讀中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敬愛之情。
1)、你從哪個詞能體會到海鷗對老人的一片深情?理解“瞻仰”
2)、從“急速”你能看出什麼?
3)、“站成兩行、肅立不動”這情形彷彿和生活中什麼樣的場景類似?
4)、深情地再讀這句話。
C、“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漩渦中脫出身來。”
抓住“撲”這個詞語,讀悟結合體會海鷗面對老人去世的如痛失親人般的心情。
1)、“炸了營似的撲過來”這是怎樣的一種場面哪?
2)、從兩個“撲”看出什麼?
3)、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是指什麼?
4、整體感知海鷗的舉動,叩問海鷗的內心世界。
1)同學們,老人去世了,海鷗的舉動深深地震撼了我們每個人的心靈。讓我們在音樂聲中再次體會海鷗的表現(出示這三句話),生配樂齊讀。
2)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隻海鷗,面對老人的遺像,你的翻飛盤旋,你的連聲鳴叫,你的肅立不動,你的炸了營的撲,你想表達怎樣的情感?如果你想訴說,你會說些什麼呢?請你趕緊動筆寫下你要說的話語。
交流:
生①:我的親人啊!別留下我們,你走了我們怎麼辦啊!(字字是淚,聲聲是情啊!)
生②:你在家裡休息該多好啊!如果你在家休息,你就不會走了。(對啊!)
生③:謝謝你為我們付出了那麼多,而你卻不求回報。我只想說謝謝!(老人一定會明白你的心意)
學生哭……
師:雖然你沒往下說,但我們都聽出了你要說的話。
正是因為老人深愛著海鷗,所以才有海鷗加倍的回報之情。
把你們寫的合在一起就是一首詩,這就是“白鷗飛處帶詩來”,想想,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愛”!
三、感悟提升,激發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願望
1、回應第一課時提出的問題,加深和鞏固課文的理解。
老人離開了人世,鷗群依然盤旋在空中。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還記得上節課開課時老師呈現過這樣一段話(出示畫面)
在昆明翠湖公園湖畔,有一位普通老人的青銅塑像。他叫吳慶恆,是昆明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無兒無女,1995年的退休工資只有308塊。他與海鷗之間發生了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人稱“海鷗老人”。據說,當代中國大陸,為一個普通人塑造青銅像並且安放在公眾場所,這是破天荒頭一回。
看到這段文字,現在,請你再用心讀讀這段話,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2、如今,翠湖公園的老人塑像已經擺放兩年,如果你來到翠湖公園,你會在這個銅像旁題寫一句什麼話呢?
總結:同學們,你們已經理解了老人與海鷗的深情,理解了老人的偉大之處:是他守護了海鷗對人類的這份真情,是他創造了人鷗和諧的精神,所以才有了海鷗們加倍的回報之情。我們能像老人這樣去對待身邊的小動物、小生命,去創造人與動物間的和諧嗎?相信每個同學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老人與海》教案 篇2
一、課標要求
本課依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提到:高中語文課程必須發揮自身的優勢,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薰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增進課程內容與學生成長的聯絡,引導學生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實現本課程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的價值追求。
二、學法分析
首先,高二學生對海明威可能比較陌生,教學前儘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多尋找一些課外資料,以期能對他的作品和風格有一定的瞭解;其次,本文雖然是節選,但是文章依然很長,所以,教學中儘可能的理清小說的行文脈絡,如老人與鯊魚較量的五個回合;其三,本文充滿了哲理和象徵的韻味,但學生的生活閱歷比較簡單,所以應該聯絡生活實際。
三、三維目標
知識和能力:瞭解海明威其人以及他的寫作風格
過程和方法:
1、梳理小說的脈絡,並提煉主題
2、學習運用反襯、內心獨白等刻畫人物的藝術手段
3、學習本文象徵主義手法的運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讓學生學會直面挫折,學會堅強、勇敢、永不言棄的精神
2、樹立積極向上的樂觀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把握小說的主要內容,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心獨白進行解析教學難點:小說的象徵意味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師生對話學習
四、教學流程
1、梳理小說情節
一個老人,一片大海,年邁的老人在海上到底將有什麼樣的故事發生?
請學生概括小說主要內容
老漁夫桑地亞哥駕舟於海上連續84天,但是卻連一條魚也沒捕到,在別的漁民的奚落中,老人決定第85次出海,去尋找他自己的`幸運之神。在海上經過三天兩夜的搏鬥,終於捕到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航途中,一條條鯊魚陸續圍了上來,儘管老人奮力拼搏,但還是沒能抵擋住兇猛鯊魚的進攻,等他回到海岸時,大馬林魚只剩下殘骸。本文節選的就是從鯊魚出現到老人回到漁港的部分。
提問:小說節選部分共有老人與鯊魚的幾個回合的較量?物件都是什麼?
學生回答:五個回合,分別是與鯖鯊魚鬥、與星鯊魚鬥、與犁頭鯊魚鬥、與星鯊魚鬥、與群鯊魚鬥
教師補充:一方是孤獨的老人,一方是強悍的無數鯊魚,一方是弱者,一方是強者,他們的較量,誰會勝利?
提問:老人與鯊魚較量的五個回合中,老人用到了哪些武器?結果怎樣?老人的身體狀況又怎樣?大馬林魚狀況怎樣?
學生回答:
第一個回合:用魚叉(丟)、繩子(斷)老人手受傷大馬林魚被吃掉40磅
第二個回合:刀子(鈍)、槳老人手傷嚴重魚被吃掉四分之一
第三個回合:刀子(鈍)、槳(斷)受淌血半個身子被咬爛
第四個回合:短棍手痛得厲害
第五個回合:短棍(丟)、舵把(折)極疲乏僅剩殘骸
教師補充:
透過以上比較,我們可以看出,老人實現了他的願望,捕到了魚,但是,儘管他費盡力氣,勇敢搏鬥,但是最終的結局,得到的卻是一副殘骸。有人說,老人成功了,有人說,老人失敗了,你認為老人到底是失敗還是成功?
學生討論後回答,發揮其自主性。
教師明確:
失敗者,奮鬥兩天卻一無所獲;成功者,老人在不斷的挑戰中,戰勝自我,精神上的勝利者。
提問:從小說情節中,概括老人的性格特徵?
學生討論回答:堅強、勇敢、無畏地面對痛苦的硬漢子的形象
2、刻畫人物的藝術手段
在人物塑造上,小說採用了反襯法和內心獨白等藝術手段,使老人的形象躍然紙上。
提問:學生找出對鯊魚的描寫並概括
回答:速度快、嗅覺靈敏、身子強健、戰鬥武器好
提問:如此精細的描寫鯊魚的特徵有何作用?
回答:兩者對比,反襯老人的勇敢、智慧
教師補充:何為反襯,藉助於對立面之強來烘托主體性格之強。黑格爾說過:“人格的偉大和剛強的程度,只有借矛盾對立的偉大和剛強的程度才能衡量出來。”小說中,不少地方都極力描寫鯊魚的勇猛、兇狠,從而襯托出老人桑地亞哥的剛毅頑強。
提問:每一次搏鬥之後,小說都寫到了老人的心理,這在文中有何作用?
回答:戰鬥之後的一種緩衝,無數次心理的描寫,讓人看到老人的內心,從彷徨走向堅定,他有過後悔,但最終戰勝自己,收穫精神食量。
3、重要語句的理解
“可是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解析:這是老人第一次回合之後的內心獨白,也是此小說的核心精神,充分體現了老人桑地亞哥的生命理念。整句話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前句告訴我們,人生活在自然與社會當中,必不可少要面臨一些坎坷、磨難,這些磨難、坎坷完全可以造成軀體的消滅、消亡,這是人生命的脆弱性。後句,面對挫折,只要保持一種樂觀的精神,擁有一顆堅強的心靈,那麼,人類執著奮鬥的精神將永不磨滅。
4、象徵主義
題目是《老人與海》,而表明上,小說是寫一位老人及其在海上的經歷,但實際上,老人的形象極具概括性,他已經超越了一個人的存在,而成為了人生的一種象徵。老人桑地亞哥就是“硬漢子”的代表,大海則是生命旅途的象徵,鯊魚則是我們行走中的“強物”,厄運的象徵。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走在人生路途中,不可避免我們都要遇到挫折,被厄運所阻撓,只有經歷與“鯊魚”的較量,才能成為強者,唱出最美的歌。
5、教師小結
生活中,能壓倒一切的不算是強者,不被一切所壓倒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所以,你應當首先戰勝自我、超越自我、充實自我,以最大的熱情去擁抱生活,什麼樣的生活向我走來,我將向什麼樣的生活走去,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懈努力,以樂觀、健康的生活態度迎接未來的挑戰。
《老人與海》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的8個生字,能正確地讀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品味感悟課文的優美語言,感受人與鳥的濃濃親情。
重點
分析品味感悟課文的優美語言,感受人與鳥的濃濃親情。
難點
分析品味感悟課文的優美語言,感受人與鳥的濃濃親情。
教具準備
課件、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1.提問:你喜歡海鷗嗎?您見過海鷗嗎?誰能說說自己喜歡的海鷗是什麼樣的?
2.組織展示,引導說話
3.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於“老人和海鷗”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引導質疑,指導自學
1.說說你讀了這個課題,會有什麼問題?
2.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然後組織小組討論、思考
三、檢查效果,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或自學情況
2.指導朗讀,教師正字正音。指導理解相關字詞。
3.啟發思維,總結板書:識老人→老人喂海鷗→老人談海鷗→海鷗送老人→贊老人
4.引導學生有感情地精讀重點段落。
5.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四、細讀課文,重點感悟
1.指導朗讀,提出思考問題
2.引導學生思考:說一說作者為什麼能夠很容易從人群中找出那位老人老人從城郊來到翠湖是為了什麼?你覺得這一位老人有什麼特點?
5.引導理解老人是如何喂海鷗的?
6.引導學生理解難句,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
7.品味美句,體會其好處:寫出了海鷗的動態美、色彩美。
五、佈置作業
1.說一說你瞭解的關於海鷗的知識
2.展示蒐集到海鷗的圖片,用一句話讚美一下海鷗。
3.聽教師匯入,齊讀課題
4.學生回答問題:老人是誰?老人與海鷗感情怎樣好?海鷗是怎麼樣的?老人和海鷗之間有什麼故事?課文敘述了一件什麼事?
5.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找一找學習這篇課文應該解決哪些問題?
6.小組交流、全班彙報,讀一讀您最感動的段落?
7.學生分節讀書。
8.討論:課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老人和海鷗之間的情誼的?
9.朗讀寫得好的段落。仔細體會一下文章中的感情。
10.把您不理解的句子劃出來。把你認為是重點的句子或段落劃出來,小組合作一起來研究研究。
11.細細地讀一讀課文一二自然段,然後說一說老人有哪些特點?
12.抓住描寫老人外貌特點的句子讀一讀。小組討論交流教師提出的思考問題
13、思考並回答問題
13.說一說你對“老人撮起嘴呼喚……”這句話的理解,你從這句話中看到了老人和海鷗之間有什麼關係或感情。
14.細細地品味一下“海鷗依著他的節奏……”這句話,說一說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15.完成課後作業
教學反思本篇課文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在生生交流的思維碰撞中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及海鷗回報以老人的愛,在引導交流體會的同時,要相機指導學生讀好有關的句子和段落。說感悟和朗讀要有機結合,讀體現悟,悟促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