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讀後感集錦10篇
《老人與海》讀後感1
輕舟一片,在一望無際的大海邊緣,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孤獨的身影置身於小輕舟中。這個平凡的老人,就是世界名著《老人與海》的主角。聖地亞哥老人給我的第一眼印象就是“他消瘦憔悴,在勃頸上有很深的皺紋。在腮幫上還有許多的黑斑。”但是,在我讀完《老人與海》之後,我不覺得他在是一個平凡的老人了。
聖地亞哥老人,以捕魚為生,卻有一次84天沒有捕到任何一條魚,但是,飢腸轆轆的老人並沒有放棄。他憑著自己堅定的信念與高超的技術,在一無所獲的84天后,終於釣到了一隻巨大無比的馬林魚。老人的船拖著馬林魚,走了很遠很遠,漂泊了兩天兩夜,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奇妙經歷。他奮力一搏,刺死了馬林魚,拴在船上,卻不料遇到了一頭飢餓的鯊魚,鯊魚把馬林魚給吃了,留給老人的只有魚骨……
作者為什麼要讓老人失敗,按書中老人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被打敗的,人儘可以被毀滅,卻不能被打敗。”我想這就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吧。其實在讀書的同時,我更是感受到了什麼叫做幸福。一個人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並非到了最後成功的時刻才是幸福。其實有些幸福就藏於追求之中。在老人身上我們發現了一種敢於追求夢想,敢於面對挫折的勇氣。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老人與海》讀後感2
愉快的暑假生活開始了,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項作業,看課外書寫讀後感。
閒暇之餘,我選了幾本有意義的課外書看,其中美國十九世紀中葉偉大小說家海明威所著中篇小說《老人與海》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小說刻畫了一個古巴漁民桑提亞哥為維持生活,在海上連續八十四天一條魚也沒有逮到的情況下,仍不甘心,最後獨自一人駕船去大海深處終於捕到魚,但卻被鯊魚群吃掉的經過。作品體現了桑提亞哥這個孤軍奮戰不怕失敗的“硬漢子”的英雄形象。小說中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在同象徵著厄運的鯊魚的鬥爭中儘管失敗,但他堅韌不拔,在對待失敗的那種勇敢的態度卻深深的感染了我。我很欣賞小說中流傳至今的一句名言:“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儘可能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現在,我們每天能在這樣優越的環境中生活學習,雖然沒有歷經小說中主人公桑提亞哥的艱苦環境,但我們更應要養成“不怕失敗,敢於面對失敗”的硬漢精神。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堅強、更成熟,將來才能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擔,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老人與海》讀後感3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48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海明威為什麼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儘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裡,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老人與海》讀後感4
又是一本世界名著。這本書,說講了一句話。(人可以被毀來,但是不能被打敗。)
一個老人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的情況下,在第八十五天終於捉到了一條大魚,但是在歸來途中卻被鯊魚。吃掉。
的故事。這本書寫的也是作者海明威的一生,他一生經歷非常豐富。在一戰中當過戰地隊員。身上有一百多外傷口。但是他從未被打敗過。最後的結果是開槍自殺。,但是自殺的原因是不能忍受自己變的需要幫助。而自己無能無力。他不想成為弱者。
做業務和鉤魚是一樣的,靠的不僅是實力也有運氣的成分在裡面。這本書對我來說的意意,用心去做事堅持到最後,即時勝利果實被別人吃掉了,也不能放棄,一定要面對。
我現在做業務遇到了瓶頸,但是他肯定是暫時的。每個人都有他的低谷。09年是人生低谷,我堅信。 10要爆發,我肯定,
我在春節一定要好好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情,來年去創造我的事情和人生
最後還是那句話。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打敗。
《老人與海》讀後感5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名叫《老人與海》的書。這本書寫了一位漁夫已經有八十四天沒有打到魚了,但是在八十五天的時候他打到了一條大馬林魚,在他帶大馬林魚回家時,血腥味兒引來了許多鯊魚。先是灰鯖鯊,它雖然被殺死了,但是把老人的魚叉帶走了,然後是鏟鼻鯊,它也被殺死了,但把老人的刀折斷了,最後是一大群鯊魚一擁而上,把它們都殺死了,木棍也不見了,老人經歷了這麼多磨難,終於成功了。
可能你們認為老人的魚只剩下骨頭了十分可悲,但這其實是可喜的。因為老人在精神上是勝利的,在信心上是勝利的,在戰鬥中還是勝利的。而我們在生活中、學習中只要遇到一點點的挫折或失敗就灰心喪氣了,但是這些挫折與老人遇到的困難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
老人頑強戰鬥、永不言敗的硬漢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遇到再嚴重的困難,信心和希望也不會破滅的品質更值得我們學習。同學們,讓我們像老人學習,學習他遇到困難灰去戰勝它、去打敗它,也要像老人說的那樣‘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能被打敗’。
這位老人名叫聖地亞哥。
《老人與海》讀後感6
最近我看了海明威寫的《老人與海》這本書。海明威是美國著名小說家,1954年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被譽為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並且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他的筆鋒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海明威的寫作風格以簡潔著稱,對美國文學及20世紀文學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這本書給我啟發很深。
這本書的內容是:從前古巴有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他已經八十多天沒有打到魚了。這天他決定去很遠的地方打魚,於是,他還沒有等天亮就划著小船去打魚了。幸運的是他看到一條十分罕見的“怪獸”——兩米長的馬林魚。老漁夫立即拿起船上的繩子套住馬林魚,可魚大勁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最終馬林魚因疲憊不堪死了。老漁夫高興得一蹦三尺高,然後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將馬林魚拖到船頭。正當老漁夫沾沾自喜時災難又降臨在他的頭上:一群兇狠的.鯊魚正侵略著他的“戰利品”。老漁夫立即拿起魚叉跟鯊魚做殊死搏鬥,可最終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漁夫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了。
雖然老漁夫最終還是輸,但他這種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永遠感動並激勵著我。正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我相信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就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老人與海》讀後感7
初拿到這本書,《老人與海》,會是什麼故事呢?難道是老人學航海,還是住在海邊的老人……唉!應該是老人與海之間的一些小事吧,想必不會太有趣,可當我翻開它時,卻被深深地震驚了。
一位平凡的老漁夫聖地亞哥,年近六旬,整整在海上八十四天未捕到魚,可當他再一次在眾人懷疑的目光下,獨自一人出海,卻釣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這條馬林魚,比船還長了兩英尺,它的力氣也大的驚人,你瞧,大馬林魚仗著自己的強大,根本沒把老人放在眼裡,它開始快速地圍著小漁船遊動,將纜繩纏繞到了桅杆上,這時的我為老人捏了一把汗,心想,完了,面對這個龐然大物,平凡的老人肯定是凶多吉少了,可接下來的一幕卻令我震撼了:老人沒有一點兒懼色,右手高高地舉起了鋼叉,在大馬林魚躍出的一瞬間,竭盡全力地向它的心臟擲去,一聲哀鳴結束了大魚的生命,把它拴在了船頭。
我也為老人鬆了一口氣,心想老漁夫運氣還不錯,可是幸運卻沒有光顧老人,等待他的卻是更大的考驗。一群嗅著血腥味而來的大鯊魚與已經皮開肉綻的老人展開了殊死搏鬥,可要命的是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棍、捕到的劍魚的嘴等一切可以攻擊的武器進行自衛,並最終趕走了這群鯊魚。但大馬林魚的肉幾乎被吃光,這時的老人不光沒有氣餒,還幽默風趣地批評自己的左手“該工作的時候卻在休息”。
合上海明威的這本書,我心裡劇烈地翻騰了起來,是啊!如果說老人那種面對強大的困難永不放棄令我佩服,可他在困境中的這種樂觀精神就更令我震撼了。想想生活中的我們,遇到一點兒困難首先想到的是退縮,是尋求幫助,有時作業中遇到一點兒難題,根本都不願思考,就趕緊找資料,問父母,想想真慚愧,老人都有著執著、永不放棄的精神,何況我們這些青少年呢?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生道路中,一定會有許多困難與阻礙,但我們一定要像聖地亞哥老人一樣,即使面對的困難再強大,也要勇往直前,永不言棄,相信一定會帶給自己與人們不一樣的震撼。
《老人與海》讀後感8
親愛的朋友們,你能想象自己孤身一人在海上與兇狠、成群的鯊魚搏鬥的情景嗎?你能想象如果自己被困在大海的中央,映入眼簾的除了海浪,還是海浪。湧入耳畔的除了浪聲,就是風聲,偶爾有一聲鳥鳴,而且你註定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呆上三天三夜或五天五夜,甚至更多。那麼你的感受會是什麼樣的呢?
“你在開玩笑,這是不可能的!”也許你會這樣笑著說。但是,假如你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到底會感覺怎麼樣?
“簡直是太恐怖了!我會徹底崩潰的!”也許,你會這樣喊。對於我們而言,這的確不可思議。但是,就有這麼一個人,遇上了這件恐怖的事。
這就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講述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古巴海上,一個叫聖地亞哥的老漁父,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了。第85天,老人獨自一個人又上船了。他將船駛向遠方,祈禱著自己遇見一條大魚。果然,大魚出現了!一條真正的大魚!沒有助手,甚至沒有足夠好使的工具,而且老人最得力的左手正在急劇地抽搐著,就在這種情況下,老人獨自地面對著這條約1000多磅,長約18英尺,美麗、沉著、健壯的大魚!這場對抗會讓喜劇化為悲劇嗎?
老人在海上遇到了極具戰鬥力的登多索鯊魚,它能遊得像海里最快的魚一樣。
前來襲擊的不僅僅是第一條鯊魚,緊接著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老人能用的工具都體無完膚了……你一定想知道後面的故事吧,就趕快翻開《老人與海》吧!
當你真正讀《老人與海》時,你就會發現它不僅僅是一個故事。單純的故事不會如此震撼著你的心。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這是文中老人說的話。那麼,親愛的朋友們,你呢?
《老人與海》讀後感9
寒假裡,我讀了海明威寫的《老人與海》,深受啟發。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位老人常年在海上打魚。有一次,他釣到了一條比船還大的大魚,但在返回時遇到了鯊魚群,老人使出渾身解數與鯊魚打鬥,鯊魚把大魚的肉都啃光了,但老人還是拖回了一副大魚骨架。
從老人堅持與鯊魚搏鬥,不輕言放棄的事例中我聯想到了好多這樣的故事。古代的名醫李時珍,他自幼就想要編寫一本醫藥鉅著,他翻山越嶺,四處尋找藥草,經過了二十多年的努力,終於寫出了著名的《本草綱目》。
難道他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中國達人秀冠軍劉偉,他十歲的時候因為車禍失去了雙臂,但他沒有被命運擊垮,每天堅持用腳趾練習彈鋼琴,最終成為了達人秀冠軍。難道這種滴水石穿的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還有發明家諾貝爾,他在發明炸藥的過程中,他的弟弟被炸死,父親被炸成殘廢,但他毫不氣餒,仍然堅持研究炸藥,終於他發明出了爆炸力強且穩定的固體炸藥,難道他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不值得提倡嗎?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
就比如我吧,今年我的體育成績只有及格,而學校規定只有體育成績達到良好才能評新三好。我其他的功課成績都還不錯,老師破例讓我和三班的另一位和我一樣情況的同學一起練習,補考一次。我們一起互相鼓勵,互相競爭,正是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讓我們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成為了三好生。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但只要勇敢頑強、堅持不懈,就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老人與海》讀後感10
有的人想做飛行員,像雄鷹一般自由飛翔,展開翅膀,珠穆朗瑪峰也在腳下;有的人想做作家,拿起手中的鋼筆,什麼童話世界,什麼冷酷戰場,都能在筆上呈現;有的人……而我卻想和海明威筆下的聖地亞老人一樣當個漁夫,在這魚米之鄉里,也能創造出和聖地亞老人一樣的傳奇。
《老人與海》裡的老人是個平庸的漁夫,但他的精神絕不容小視!在連續打不到魚的八十四天裡,老人幾乎要被餓死,面容也十分憔悴,可那雙水汪汪的眼睛卻還炯炯有神。果然在第八十五天,命運之神眷顧了老人,一條大馬哈林魚被老人釣到了,可由於那大馬哈林魚太沉了,而且大馬哈林精神也很旺盛,使這場人與魚的戰鬥持續了兩天一夜。
老人的右手受傷了,左手也抽了筋,可他依然拉著魚竿,沒有絲毫放棄的意思。最後,大馬哈林魚還是敗給老人,不過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大馬哈林魚所散發的血腥味竟引來了大群鯊魚——又是一場搏鬥!老人拿著武器將鯊魚們一一殺死,直到連把手中最後的船槳都打破了的時候,仍然有鯊魚跑來吃大馬哈林魚,結果大馬哈林魚的肉都被吃得一乾二淨——老人沮喪了。當老人將大馬哈林魚的巨大骸骨帶回去時,所有人震驚了,那些小瞧老人連續打不到魚的人都不再說話。
是啊,當我們專注於一件事的時候,只要我們不放棄,就算輸了,我們在精神上也還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