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韓愈> 《晚春》教學設計

《晚春》教學設計

《晚春》教學設計

  引導語:《晚春》是韓愈的詩作。這是一首寫暮春景物的七絕。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一篇關於韓愈《晚春》的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

  《晚春》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課程《中華經典古詩文》四年級《晚春》

  二、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2、理解作者描繪的內容,透過品味語言和展開聯想進入詩的意境,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陰,樹立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

  3、由詩文拓展延伸,合作交流,積累經典古詩名句,傳承傳統文化,提高語文素養。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背誦、積累古詩;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陰,樹立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課前蒐集有關描寫四季的古詩。

  五、學習過程:

  課前欣賞歌曲《春天在哪裡》

  (一)談話匯入,揭題激趣

  春天是萬紫千紅的,春天是千姿百態的,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用飽含深情的詩句描寫、讚美春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有關春天的古詩。

  師板書 5 晚春 齊讀課題,從詩題,你讀出了哪些資訊?又會提出什麼問題?

  (二)合作交流,推詞敲句,讀懂大意

  1、請同學們開啟課本64頁,老師先來讀一遍,請大家認真聽。下面請大家自己試著把這首詩讀五遍,要求把句子讀正確、讀通順。

  出示課件:《晚春》哪位同學願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指名讀詩,注意節奏。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2、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課件:韓愈(768-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文學家、哲學家,當時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河南河陽(今孟縣)人,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其詩力求新奇,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

  《晚春》是《遊城南十六首》之一,作於元和十一年,此時作者已年近半百(此時49歲,終年57歲)。

  3、藉助註釋自學,理解詩意。

  4、合作交流,理解詩人描繪的內容。哪位同學願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首詩所描繪的內容?詩中描寫哪些景物?板書:草樹知春 鬥芳菲 楊花榆莢 作雪飛

  還有不理解的詞句嗎?

  (三)抓住意象,感悟情志

  1、請同學們再次大聲讀一讀這首詩,藉助文後“賞析”,展開大膽展開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麼畫面?又想到了什麼?

  2、全班交流

  A、看到百花盛開、爭奇鬥豔的美麗景色,柳絮紛飛、榆莢飄落的畫面。

  B、想到一個人“無才思”並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 板書:珍惜時間

  C、想到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

  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好,同學們的想象真是合理又豐富,棒極了!下面請大家一起把這首詩大聲讀一遍。

  (四)吟唱詩文,入情入境

  1、同學們讀的真好。古人作詩通常用場“吟唱”的方式表達出來,老師就來唱一唱這首詩。

  2、大家想學嗎?下面老師一句一句教給大家,請大家仔細聽,認真唱。(3——5遍)

  (五)拓展延伸,日積月累

  1、學了《晚春》這首詩,老師想到了韓愈的《早春》,那位同學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課件出示《早春》

  2、你還能想到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

  《春曉》《春日》《江南春》《遊園不值》《村居》

  3、誰還能想到描寫其它季節的古詩?

  夏天:《小池》《飲湖上初晴後雨》《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秋天:《山行》《暮江吟》《夜書所見》《題菊花》

  冬天:《江雪》《梅花》

  (六)佈置作業:繼續蒐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詞,做一張《春天詩詞薈萃》的手抄報。

  五、板書設計

  晚春

  草樹知春 鬥芳菲

  珍惜時間

  楊花榆莢作雪飛

  拓展

  韓愈

  韓愈(768~824) 字退之,號昌黎,故世稱韓昌黎,諡號文公,故世稱韓文公,唐朝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鄧州一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郡望”一詞,是“郡”與“望”的合稱。“郡”是行政區劃,“望”是名門望族,“郡望”連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國範圍內的名門大族。而韓愈世居昌黎,故又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故與其並稱為“韓柳”,且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載道”和“文道結合”的主張,反對六朝以來駢偶之風。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稱。

  【生平】

  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韓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風。),明人推崇他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

  25歲中進士,29歲登上仕途,卻在功名與仕途上屢受挫折。

  德宗貞元十九年(803)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縣)縣令。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為江陵府法曹參軍。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過耒陽,專程拜謁了杜甫墓,並作長詩《題杜工部墳》以吊之,最先認識到杜詩的價值。

  與衡州刺史鄒儒立會於石鼓山合江亭,留題古詩二十韻。《題合江亭寄刺史鄒君》全詩凡二百言,一韻到底,一氣呵成,音調鏗鏘,氣勢磅礴,為自唐以來題詠石鼓千古傳誦、膾炙人口之傑作,亦為後世文人學士所推崇,步其韻而歌者不乏其人。尤其是“瞰臨渺空闊,綠淨不可唾”兩句,已成為後世人們廣為傳誦的名句。明萬曆中(1587~1598),與李寬、李士真、周敦頤、朱熹、張栻、黃幹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登臨祝融峰,“韓愈開雲”千百年來在南嶽衡山傳為佳話,歷代文人以“開雲”為題歌詠不絕。

  他也是第一個寫詩吟誦禹王碑的文人,明代楊慎稱其《岣嶁山》一詩“發揮稱讚豈在石鼓之下哉?”

  因此四事,成為對衡陽人文歷史影響最深遠的大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