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紅樓夢> 《紅樓夢》學生讀後感

《紅樓夢》學生讀後感

《紅樓夢》學生讀後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紅樓夢》學生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紅樓夢》學生讀後感1

  窗外細雨如絲般地飄灑著,在幽靜的夜空下,傳來了一曲悠揚,清麗的鋼琴曲——《夢中的婚禮》,那柔美的旋律,獨特的音色早已使我陶醉其中。然而這一切又怎麼比得上我手中《紅樓夢》的魅力?

  撫摸般深藍的封面,早已感受到它深邃的古典氣息。翻開,微微泛黃的書頁也好似歷史的沉澱。當然,更吸引人的還是它的內容。它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線索,著重描寫了賈家榮,寧二府的興衰,從側面表現了作者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不滿。此外,它刻畫了許多集美貌,賢淑和智慧於一身的優秀女子。香菱的苦命,襲人的賢惠,湘雲的開朗,晴雯的無奈,無一不讓人悲嘆。更有寶釵和黛玉這兩位絕世女子,幾乎集中了中國古代女子的所有優點,每每讀到她們,我都感慨萬千。

  尤其是林黛玉,我認為她是整部書裡的靈魂人物。她有喪失父母的悲涼,有寄人籬下的悽苦;她秉絕世容顏,連鳥獸都不忍見她落淚;她的詩文悽清纏綿,讀了讓人心動傷感。一曲《秋窗風雨夕》寫盡了秋夜,秋雨的悲涼,一句“今日葬花人笑痴,它年葬依知是誰”更讓人斷腸。她的詩文每一字每一句都讓人從心底升起一種悽苦之情,久久不能疏散。加之身體虛弱,病痛纏身,讓人對她有不盡的愛憐。她不似寶釵的圓滑,因此被人認為清高,刻薄。她的真性情,她的敢愛敢恨,她的勇於付出更是在對寶玉的愛情上表露無疑。她敢於沖沖破封建禮教的禁錮追求真愛,這與薛寶釵構成鮮明的對比。她的柔情,她的細膩,她對寶玉的至死不渝,無一不讓人心醉神痴。最後寶釵出閣寶玉娶,她將一塊方帕帶著自己破碎的心,投入火中,化成灰燼,在令人心寒的喜樂中,帶著無限的哀思魂魄歸西。這種海枯石爛的愛情少人的嚮往?林黛玉,這三個字蘊含了多少美,多少天地精華?

  《紅樓夢》已成為我心中最美的東西,它的魅力,無法阻擋;它的魅力,餘味悠長;它是天上最亮的星,世上最美的眼睛。她將帶著我的期待我的夢,陪我走過一生......

《紅樓夢》學生讀後感2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夢盡荒唐。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長。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一部懷金悼玉的紅樓夢,一首暗示著興敗繁衰的荒唐詩,在這白玉為堂金做馬的賈府中,在這光鮮的浮華後,又暗藏著什麼呢?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從此,一塊紛紛擾擾的石頭隕落人間,牽繫起一群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紅樓女。在那浮華的賈府中演繹著“美中不足今方信,如花美眷空蹉跎”的悽美故事。浮華的悲劇,即將開幕。

  賈元春,賈府第一個傳奇人物,賈家嫡系孫女,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大觀園真正的主人,可謂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享盡榮華的她用二十年的青春看清了這人間是非。一曲“恨無常”道出了她悲、美的一生。同時也說出了她那華麗的鳳袍下掩蓋的無限的悲傷和痛苦。可憐薄命女,生因浮華,死亦因浮華。

  一個道金玉良緣,一個念木石前盟,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暇,一個孤高自詡,一個處事圓滑,一個肌膚如雪,一個嬌花似水。一個薛寶釵,一個林黛玉。只可惜了兩個薄命女,入了富貴家,卻不知那浮華之門易進不易出啊。“可嘆停機德,甚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富貴一生只落得個空勞牽掛,枉自嗟呀!敗落的大觀園,沒有了昔日的繁華,瀟湘館在那幾束翠竹的襯托下顯得那樣清幽,可是裡面卻沒了顰兒的笑音和哀嘆。寶釵啊,當你再一次看到這景象是想必也會為那“登上青雲”的追求而後悔吧!

  金銀散盡,家業凋零,有恩逃生,無情報應,欠命命已還,欠淚淚已盡。食盡鳥投林,皆因浮華散盡!一卷紅樓落幕,不禁慨嘆:“陋室空堂芴滿床,衰草枯楊歌舞場。金箱垠箱又怎樣,只可惜你命不長。浮華門裡唱大戲,那結局怎一悲字了得!莫要不捨富貴鄉,浮華皆可拋!

《紅樓夢》學生讀後感3

  在我心中,《紅樓夢》是一部以悲傷情節結尾的小說,這在愛好大團圓的中國古典小說中並不多見。它主要是圍繞林黛玉與賈寶玉的愛情中發生的種種事件,以及對古代封建大家庭由盛而衰的譏諷。我想,這便是《紅樓夢》與眾不同的地方吧!紅樓夢它的是是非非真是“剪不斷,理還亂”。古時候的婚姻往往由父母掌控者。有時候,兒女未出生,便被雙方父母“指腹為婚”。更可笑的是,娶嫁雙方還未見過面,就成親了。有很多人認為林黛玉一生都很悲慘。但是,我覺得,王熙鳳比林黛玉更悲慘。因為她見風使舵,阿諛奉承。她始終活在幹壞事的陰影裡。王熙鳳平生幹了多少壞事。即使別人不說,她自己心裡也會明白。我想,她還是會遭受到譴責和報應的。即使她還活著,但是她也不會快樂的。我認為賈寶玉是一個柔中稍稍帶著剛的人。但這也怪不了他。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賈寶玉家中幾乎全是女的,在女人堆裡呆久了,難免他的個性也變得柔弱了。更何況,他們家族也是因為一女子進宮當了皇上的寵妃而盛起的。我認為《紅樓夢》是一部劇中人物的悲劇。在我心中,《紅樓夢》是一部以悲傷情節結尾的小說,這在愛好大團圓的中國古典小說中並不多見。它主要是圍繞林黛玉與賈寶玉的愛情中發生的種種事件,以及對古代封建大家庭由盛而衰的譏諷。我想,這便是《紅樓夢》與眾不同的地方吧!紅樓夢它的是是非非真是“剪不斷,理還亂”。古時候的婚姻往往由父母掌控者。有時候,兒女未出生,便被雙方父母“指腹為婚”。更可笑的是,娶嫁雙方還未見過面,就成親了。有很多人認為林黛玉一生都很悲慘。但是,我覺得,王熙鳳比林黛玉更悲慘。因為她見風使舵,阿諛奉承。她始終活在幹壞事的陰影裡。王熙鳳平生幹了多少壞事。即使別人不說,她自己心裡也會明白。我想,她還是會遭受到譴責和報應的。即使她還活著,但是她也不會快樂的。我認為賈寶玉是一個柔中稍稍帶著剛的人。但這也怪不了他。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賈寶玉家中幾乎全是女的,在女人堆裡呆久了,難免他的個性也變得柔弱了。更何況,他們家族也是因為一女子進宮當了皇上的寵妃而盛起的。我認為《紅樓夢》是一部劇中人物的悲劇。

《紅樓夢》學生讀後感4

  《紅樓夢》這本書以林黛玉和賈寶玉悽美的愛情故事為主線,講述了:賈、史、王、薛四個家族從興旺到衰敗的過程。

  放下這本名著,我沉思許久,我隨著主人公的喜而喜,隨著主人公的悲而悲,下面就讓我來說說讀後的感受吧!

  走進熙熙攘攘的大觀園,一個個形形色色的人物展現在我的眼前:有慈祥的賈母;刀子嘴豆腐心的鳳姐;直性率真地寶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其中讓我記憶最深刻、最難忘的,就要屬林黛玉、史湘雲、惜春和晴雯了。下面讓我一一介紹一下吧!

  “天下掉下個林妹妹”,這個“心比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女孩總是讓我悄然淚下。她多愁善感,無論是悲歡離合還是草木枯榮,都會讓她淚如雨下。她同時也是一個情感豐富的女孩。她不願看花兒隨風飄零,就給它們建造了一個花冢,讓它們有了自己的家。

  史湘雲卻恰恰和林黛玉相反。她是一個心直口快、樂觀大方的女孩。雖然她只是賈母的遠堂親戚,很少來賈府,卻和大家玩得那麼開心,沒有一點陌生的感覺。不僅僅如此,她還在詩社中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她的詩也是非常樂觀的。

  惜春是賈府的第四個姑娘。她性格溫柔、隨和。有一次,賈母要惜春將整個大觀園給劉姥姥。要知道畫整個龐大的觀園要畫差不多一年。可惜春還是微笑著點頭答應下來,經過她的不懈努力,終於將整個大觀園畫了下來。我想:要是我,早就不耐煩了!沒錯,惜春不僅有著溫柔的性格,還有著驚人的毅力。

  一提起晴雯,很多人讀後不理解地問:“這個不值一提的小丫頭你為什麼喜歡她呀?”我覺得晴雯是最有反抗能力的丫頭。她敢愛敢恨。在抄撿大觀園中其它的丫頭都逆來順受,只有她站起來反抗。雖然晴雯被趕了出去最後灑淚告別,但她永遠活在我的心中。她使我明白了:做一天獅子也比做一輩子的綿羊強這個道理。晴雯你雖然是個丫頭,但是在我心中是最勇敢的姑娘!

  《紅樓夢》真不愧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頂峰。那形形色色的人物特徵,引人入神的情節,我相信每一個讀過它的人,都會像我一樣陶醉其中,愛不釋手!

《紅樓夢》學生讀後感5

  悠悠紅樓,已逝千年。最美紅顏,隱匿在亙古不變的大觀園。

  ——題記

  行如流水的文字,鐫刻我心,如同一道道彩虹,綻放在蔚藍的天空。開啟書卷,一股墨香撲鼻而來。

  才華橫溢,靈動俊秀的林黛玉。

  書生之氣,情之所鐘的賈寶玉。

  溫柔嫵媚,暗藏心機的賈寶釵。

  大大咧咧,心直口快的史湘雲。

  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彷彿真正存在過。他們身上所散發出的不同氣息,交織成一朵碩大的玫瑰,令人溫暖而寧靜。儘管他們在書中演繹著一種別樣的世界,可我確信,他們曾經來過。

  《紅樓夢》裡所展現的,並不只是寶玉與黛玉之間美好的情感。更多的是對人世滄桑的另一種感悟。在作者的筆下,披露了社會醜惡的一面。榮華富貴並沒有什麼不好,不過,如果任其揮霍,那麼,最終的結局想必與榮國府遭遇相同吧。

  榮國府的衰敗,確實讓人感到悲傷。原本家世顯赫,呼風喚雨,可轉眼之間,已經淪落到家破人亡。不管臺上多麼輝煌,臺下,依舊平凡。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也許有些人會驚異,她的多愁善感是從何而來。我覺得這沒什麼好奇怪的。父母雙亡,寄住在榮國府。可偏偏大家都覺得黛玉清高孤傲,與人相處不融洽。更喜歡寶釵的樸素大方。可誰又知道寶釵富於心計。想必很多人都不喜歡富於心計。如果黛玉能做到寶釵一張為人圓滑,那麼她還是我們所認識的林黛玉嗎?這樣活著反而更累。

  寶玉與黛玉最後沒有走到一起,雖然很讓人遺憾。但是不是每個故事都有完美的結局。自古紅顏多薄命,這些多才多藝的紅樓女子最終都銷香玉隕了。真是“金簪雪裡埋”啊。

  合上書卷,眼前彷彿浮現出榮國府奢華的輪廓。撫摸著那些跳動的文字,心中感慨萬千。那些如詩如畫的夢,輕輕地飄著,帶走我對紅樓的愛慕……

  雲消霧散,寂靜中激盪出現實的本色。悠悠紅樓,請入我夢中,從此沉湎。

《紅樓夢》學生讀後感6

  在被時間沖淡的歲月裡,或許我們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記憶,不過,在我的腦海中,《紅樓夢》這本書讓我記憶猶為清晰,久久地印在了我的記憶中,揮之不去。

  紅樓夢裡可愛的女孩不少,而我卻偏偏喜歡那個古靈精怪的女子--晴雯,如果你問我喜歡她什麼,那我就會毫不猶豫地說:喜歡她風一般的性格。

  諸多女子之中,林黛玉最為有才,她的《葬花吟》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可她太過嬌氣、孤傲,那可謂雲一般的女子。寶釵最為智慧,她的李代桃疆之計可以說是天衣無縫,可她太過世俗,那可謂雨一般的女子。鳳辣子最為有趣,她的精算細謀,可以說是舉世無雙,可她又太過狠毒無情,那可謂電一般的女子。

  晴雯則不一樣,她智慧而不耍手段,靚麗而不染世俗,世界女子可愛之處幾乎凝聚於她一身,那是風一般的女子!最初認識晴雯是在那怡紅院下,我還記得她臉上掛著頑童似的笑臉,將扇子撕得“滋滋”作響,惹得寶玉高興得拍手叫好,裘人則氣的不可開交,正所謂“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僅僅因幾把香扇,便讓我喜歡上了這個會笑會鬧的女孩。大觀園裡,願意如此笑給大家看的,也就只有她了。她率真不計後果,如此放縱,給她添了幾分英氣,也埋下了禍根,正如風一樣,悄然而來,又毫無顧忌地消逝而去,所謂來無影,亦去無蹤。

  再次看到晴雯,是在昏黃的燈下。生病了,卻還堅持給寶玉補衣裳。昏暗的屋子裡所傳出來的斷斷續續的咳嗽,至今依然那麼真切地在我耳邊迴響。甚是淒涼啊!那份屬於她的大膽豪爽,可與她一比高下的也只有尤三姐了,可尤三姐哪有她的那份純真。

  最後一次遇見晴雯,不再是那雕粱畫棟的怡紅院,而是在那間破舊的小屋裡,那才是她的家。生病的晴雯雖然遠離了富貴的環境,但她依舊神彩照人,這是多麼難得!縱觀歷史,多少鬚眉英雄被困時總免不了淚如雨下,可晴雯沒有,她傲然而立,依舊如風。

  直至生命的盡頭,她也只是化為一縷清風,輕輕地歸去了……好一種風一般的做派,好一位風一般的女子!

《紅樓夢》學生讀後感7

  《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古代小說的巔峰之作,我早就心嚮往之,尤其是耳畔響起“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輕雲剛出岫,嫻靜猶如花照水,行動好比風佛柳”那悠揚的越劇時,我更是讀之入神。

  《紅樓夢》講述的是因皇親而榮華富貴的賈府逐漸走向沒落,最後因家庭成員獲罪被抄家,終於繁華成空的悲劇故事。《紅樓夢》裡,有精明潑辣、圓滑狠毒的王熙鳳,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貪玩厭學的賈寶玉……而我也是眾多痴人中的一個,也曾偷偷地為寶黛抹了不少眼淚,暗恨自己不在小說的章節中,不能幫他們一把。有時會為了它坐在角落裡暗自傷神,因為,大觀園裡有在我心中留下抹不去痕跡的人。

  此人便是林黛玉,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黛玉是美的。她原是三生河畔的一株仙草,集天地之靈氣,下世為人,故,她是有靈性的,她的詩也是有靈性的。然而,她的身世卻讓她的性格十分敏感,有些偏頗,旁人嘆她尖刻,而我卻覺得恰是如此,她才能詩風玉琢,因為敏感是詩人的神經。“質本潔來還潔去”道盡心中無限事,在我心中,她是纖塵不染的仙子。

  當讀到《葬花吟》中“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時,我似乎看見花一朵一朵地凋謝了,花瓣隨風滿天飛舞,花兒那曾經的清香,也沒有了。可是誰會來憐惜它們呢?只有孤單瘦弱的林黛玉!但是當林黛玉也香消玉殞時,還有誰會來憐惜花兒,有誰會來想念可憐的她呢?難怪她要發出“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感慨!當林黛玉聽說寶玉和寶釵成親,她的病情惡化,奄奄一息,上氣不接下氣時,她把自己最心愛的詩稿、手絹和著自己的淚、自己的血都燒光時,真讓人潸然淚下!她燒的豈只是詩稿,而是她所有的寄託!她的靈魂!

  看完書,掩卷思考。我覺得寶玉和黛玉悲劇式的結果,讓我感懷不已。一部紅樓夢,它是聲聲控訴,封建思想毀了多少有情之人。可冷靜思考,生活在封建社會的他們,結果自然是註定的。想到自己,成長在一個日新月異的美好新社會里,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和諧大家庭裡,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持之以恆地刻苦學習、放飛自己的夢想。

《紅樓夢》學生讀後感8

  今天,我讀了學校推薦的《紅樓夢》。它是本聞名古今中外的小說。它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

  在這本書中,薛寶釵、襲人等是《紅樓夢》的主線人物,賈寶玉、林黛玉兩人的悲劇貫穿始終。由多情瀟灑的寶玉,嬌嫩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個發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悲劇。作者曹雪芹透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賈府,漸漸與公子賈寶玉相戀,本來這是一段美好的姻緣,但卻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了帶有黃金鎖的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的故事。

  我認為《紅樓夢》這本名著很感人。看了它,我還真懂得了不少道理,也時常投入不已。我覺得,當時的賈府很奢華,賈府的賈母有權有勢,說話也很有分量,賈府上下全都得聽她的。但她特別疼愛賈寶玉,把他當作掌上明珠。雖然賈母非常疼愛賈寶玉,但我並不是十分喜歡他。我覺得賈寶玉這個人物有點“玩世不恭”的意味。輕佻,頑劣,屢教不改,這些詞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當然,最後他也在離開黛玉的巨大悲痛中醒悟了過來,一改自己平日任性妄為的作風我倒是喜歡賈寶玉的表妹林黛玉。她雖然愛哭,但很卻有才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和賈寶玉很談得來,經常一起玩耍,兩人是青梅竹馬,十分要好。我覺得,自己也像林黛玉那樣動不動就暗自垂淚。但是,作為現在的孩子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動不動就哭。我認為,林黛玉在我心裡是《紅樓夢》裡最喜歡的人物,也是最感人的人物!

  自從我看了《紅樓夢》以後就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寫出這麼好的作品,能把裡面的人物寫得那麼栩栩如生,說明他的寫作功底十分深厚,看了之後我感覺裡面的人物個個好像就站在我面前,同我說話似的。我要向他學習寫作的方法,把寫文章的基本功打紮實,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紅樓夢》學生讀後感9

  今天,我讀了被”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紅樓夢屬章回長篇小說,成書於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也就是1784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它的原名為《石頭記》、《情憎錄》、《金陵十二釵》等。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經典鉅作之一。最初的《紅樓夢》是以手抄本形式流傳,只有前八十回(學者研究實為79回,今存第80回本是79回後半,後人割裂已足八十整數;另有學者認為今79、80二回本均為續作混入)。此後,《紅樓夢》續作紛紛出籠,據統計,《紅樓夢》續書種類高達百餘種。最為紅學界關注的版本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現通行的續作是由高鶚續全的一百二十回《紅樓夢》。

  書中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為主線,著重描寫賈、寧二府由勝到衰的過程。全面地描寫封建社會末世的人性世態及種種無法調和的矛盾。

  其中有一篇令我難忘的故事,就是第十五回:黛玉焚稿斷痴情,寶玉誤娶薛寶釵。在這一回中講述了,賈母請來了一個算命先生給寶玉算命,說寶玉要即刻娶一個金命的女子沖沖喜,這個女子就是薛寶釵,賈母當然答應,她早就看上了薛寶

  釵。可寶玉死活不答應,賈母的話他壓根沒聽進去。大家都知道寶玉喜歡黛玉,鳳娘王熙鳳勸賈母說先允了寶玉答應他娶黛玉,到時候再把新娘一換不就行了。賈母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可是她哪裡知道,王熙鳳是斷送了一對有情人,活活的把兩人給拆散了。

  我感受到了王熙鳳很可惡,她明知道寶玉和黛玉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有情人,還活活拆散了他倆。畢竟結婚是兩個家族的大事,可是她竟自作主張給寶玉變了婚事,還不讓寶玉去看黛玉,實在是可惡!由此,我也體會到了清朝社會的失敗,和貴族壓迫貧窮人民的不公平。

《紅樓夢》學生讀後感10

  《紅樓夢》這部中國經典的著作,我也曾有所涉獵。幾年後的現在,成長了一些的我以一種不同的角度再去欣賞這部名著,以求有所新的不同體會。

  從課本中黛玉進賈府的一小個片段中就不難看出《紅樓夢》這部名著內容之豐富,作者心思之縝密。縱觀全文,亦是如此。

  《紅樓夢》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在賈府中,寶玉能碰上的幾乎全是女性,而賈寶玉還認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終於女兒,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由此可見,寶玉的柔也十分正常,自從他們搬進大觀園後天天吟詩作樂,在其中,薛寶釵和林黛玉算得上是最突出的兩人了。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用“悽美”來形容。可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體虛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寶玉與寶釵成親,林黛玉知道了以後竟被氣死,而當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黛玉是寶釵,而黛玉又已經死去,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另外,王熙鳳這個人物不得不提,她類似於賈府的“總管”她憑著自己的權利用毒計害死賈瑞,又用陰謀逼死尤二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兩面三刀,到最後害了全家。還有賈母,她是賈家的“最高統治者”。她十分溺愛孫子寶玉,從前80回曹雪芹的文字中可以得知,賈母是支援寶玉和黛玉的愛情的,但是在高鶚的續篇中,她又不支援了,這又是《紅樓夢》的一個悲劇,最後四大家族的沒落和主要人物死的死,嫁的嫁,出家的出家,這出悲劇就算落幕了。

  《紅樓夢》的文學價值也是非常高的,曹雪芹用了10年的心血凝結成這本書,文中的一切一切似乎都有關聯,即便是開頭再小不過的東西,文末都有清楚的交代。作者曹雪芹自己用一幅對聯概括了《紅樓夢》:原應嘆息春風晚,差忒情慾巧妙雲;橫批:情不情。

  《紅樓夢》還是一個謎,有誰能夠解開它呢?也許曹雪芹也不能回答吧……

《紅樓夢》學生讀後感11

  說到《紅樓夢》,大家應該都很熟悉。《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原名《石頭記》,全書由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愛情婚姻為線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興衰史為軸線,濃縮了整個封建社會的內容。

  《紅樓夢》的開卷詩讓我印象最為深刻:“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兩句詩,把作者曹雪芹的情感揮發得淋漓盡致,那句“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更是頗為耐人尋味,真不愧是我國古代的名著!

  《紅樓夢》的主要人物有:率性單純,溫和善良,無功利心,同情心強,反對封建思想禮教的賈寶玉;美麗而敏感細心,易傷感,絕頂聰明,悟性極強,蔑視高官權貴的林黛玉;穩重隨和,野心勃勃,城府極深,極會拉攏人心,恪守封建婦德的薛寶釵;精明能幹,尖酸刻薄,兩面三刀,心狠手辣,天下陰毒之能事的王熙鳳。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弱西子勝三分。”明明是這樣一個妙人兒,卻寄人籬下,只能悽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真是令人惋惜!

  熱鬧的“元妃省親”;有趣的“劉姥姥進大觀園”;悽慘的“黛玉焚稿”......作者曹雪芹幾乎是用生命去完成《紅樓夢》的創作。“披閱十載,增刪是十五次”就是這樣認真的態度,成就瞭如今的傑作《紅樓夢》。且看那金陵十二釵,就這麼十二個人,在作者的筆下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特徵,作者把這些人物刻畫得是那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這就是作者嘔心瀝血的結果!

  《紅樓夢》寫的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其實也是當時封建社會的高度縮影。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最後的結局都很悲慘,賈母歸天,賈寶玉出家,林黛玉含恨而亡,王熙鳳魂歸金陵,一個風光無比的的賈氏家族就這樣土崩瓦解了。合卷沉思,令我感懷不已。生活在封建社會里的他們,悲慘命運是自然註定的。相比之下,我們則是無比的幸福,我們生活成長在如此美麗的社會里,家庭是如此的和睦幸福,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學習中我們應該持之以恆地勤奮努力,以優異的學習成績去實現自己的美好理想。

《紅樓夢》學生讀後感12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看紅樓,含笑的悲劇我總認為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這在喜聚不喜散,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說中並不多見。我不得不感謝續者高鄂,儘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管她登仙還是辭世,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很好。不是說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說嗎?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於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說,死,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著寶玉仍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說,她還是幸福的。或許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乾二淨,最終,紅玫瑰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著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時候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可是也許你會說,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於這點,我是不贊成高鄂的續書的,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著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著深深的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聖的,然而高鄂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認識的那個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情場失意的一般女子。儘管如此,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倒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麼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其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所以能帶著回憶離開他,是一種幸福。

  寶玉自己能給予黛玉的只是幾句好話,他連痴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下場,不得不說黛玉是幸福的,當然有人說寶釵需要的只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她並不在乎寶玉,是這樣嗎?難道有一個天生喜歡孤獨的女子嗎,不管怎麼說,寂寞的獨守空房總是悲慘的。何況所謂寶二奶奶的寶座她是不是坐上了還是個問題。

《紅樓夢》學生讀後感13

  紅樓,多麼熟悉而又神秘的名字。自它問世以來,多少紅學家前仆後繼,傾其一生只為解得其中真味。對於這部自成學問的奇書,我早已慕其美名,值此寒假,有幸一探其奧秘。

  當我拿到這本厚達九百多頁的大“百科全書”時,我的心不得不為之驚歎,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念頭,但讀書本來就要捨得投入時間和精力,不然怎能領會其中奧妙?於是便下定決心,這個寒假,就糾纏上這本“頑物”,一定要把它看完。

  初讀《紅樓夢》,困難就接踵而至。一張薄薄的紙頁上擠滿了令我眼花繚亂的文字,包括生僻字、文言文,許多詩詞更是讓我摸不著頭腦,其中複雜的人物關係則是讓我糊里糊塗,如置身雲裡霧裡,難得其中真味。有時讀著,竟睡意難忍,趴在書上睡了過去。

  但這些並未阻擋我要將它看完的決心。我開始做筆記,自己手繪紅樓夢中的人物關係圖,切身體會到這個封建大家庭的複雜。我學會藉助外物,無論是厚重的詞典還是高速發展的網際網路,都在此過程中助我一臂之力。

  最令我著迷的,自然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糾葛了。一次我讀到一個場景:賈寶玉和林黛玉互表心意,用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以及很多我不知道的典故,便在網上查詢,終於得知這是賈寶玉在向林黛玉表露自己的真心。在此過程中,我既收穫了知識,又對書中的內容有了理解,那樣一種心領神會的感受,更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難以言喻的曇花佳境,讓人回味無窮。這樣讀書的興趣和快樂自然就如期而至了。

  在長達二十多天的糾纏後,我終於將這本書“啃”完了。但我卻不能就此滿足,因為書中還有很多內容是我還不理解的,還有更多的深意和奧秘沒有被挖掘。這樣,我的感受和收穫可能就很有限。於是我選擇了在網上翻看別人的讀書筆記和書評,以及一些紅學家如周汝昌的著作,與他們的思想和心靈交流後,便有豁然開朗、撥雲見日之感,《紅樓夢》中的奧秘也才逐漸隱現。

  隨著進一步深入瞭解,我才真正感受到紅樓夢的博大精深,也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和興趣。也許讀書就是如此,只有肯花心思去鑽研,才能真正領會其中的奧妙。採用不同的方式,得到的知識和興趣也許就更多。最終,這本書一定會對我們的心靈產生巨大的影響,讓我們受益無窮。

《紅樓夢》學生讀後感14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講述上層社會中的四大家族為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把一個個的人物寫的活靈活現,有以神話故事中的女媧為開頭引出著一故事——石頭記。有以甄隱士為線索開始即結束了整個的故事。

  在遙遠的大洋彼岸又一個國度,英國。她誕生了一位偉大的、傑出的、有天賦的,劇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亞。他用他畢生的經歷發揚了本國的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戲劇。那時一個民族,他那時代不滅的靈魂,以各種形式表現著自己、充實著自己。正如莎士比亞與戲劇的微妙關係一樣,曹雪芹及其《紅樓夢》,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朽靈魂的一部分。與其說他是非同步偉大的鉅著,不如說它是中國通史。

  與其說那是寫貴族的生活,不如說是當時時局的真實寫照。從一點點的細節來講,那種語言的魅力體現出來,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塑造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從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張一弛。一絲一毫無不張顯出人物的特點,可以說那種語言的敘述找不出一斯破綻。而從中又可以看出一個民族發展的問題,具體的癥結,具體的民生國計,無不與此相關聯。這不只是一部文學作品,又是一部柬書。

  前面說都都是前八十回,而後四十回我認為恰恰相反。從中有許多的破綻,例如賈寶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經暗示到其是一悲劇人物,而到高鄂的筆下它又成了一個樂於學習又參加考試而考取舉人,從一個頑童到一個好學之人,這中間幾乎沒有什麼銜接,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而且在最後又丟下已經懷孕的寶釵出家為僧。而且據說高鄂是因為一個上任的資助,取續寫紅樓的,我認為一個初衷就不那麼純潔的人,並且也沒有理解到曹雪芹的寫的《紅樓夢》。是無法寫好的。再說想象曹雪芹一樣的來刻畫人物是非常難的,不是容易達到的。我看到不如留下這四十回不寫,給人以遐想的空間,還是聽美好的。

《紅樓夢》學生讀後感15

  花錯愛滿園的花開放,明媚而妖嬈,一寸一寸清澈的脈絡,在暖暖的陽光下純潔得如水般浮動。滋生出硬生生的疼痛,在心間蔓延……

  你遠遠的一襲素紅,嫋娜地從仙閬走向人間悲苦的道路,在人情世故里,她執著喆自己的孤僻高潔,在遊人如織的花園裡,她悲痛地埋葬著滿地的落花。

  每次醒來,滿滿的淚水傾瀉而至。靜謐的夜就這樣變得冗長,渾身上下似是淋了場寒雨,幾縷溼潤的頭髮沾在額上,甩也甩不開。黑暗中,瞳孔沒有焦距地遊走。一壁牆,一扇窗,從此分割出兩個世界。即使看不見任何東西,也會覺得此時的眼睛,在黑暗中顯得特別明亮。夜晚的風有氣無力地拍打著窗子,偶爾聞得葉子墜地的聲響。黛玉便是這樣,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惶恐的夜。

  於是瀟湘館裡的幾竿青竹,一彎曲欄,成了黛玉一生的守候。眉尖若蹙,雙眸痴痴凝視著暗影重重的燈焰。那微弱的一絲光亮並不能溫暖自己塵封的心,那魂牽夢縈的人吶,他又在與何人共歡?

  愛上林黛玉的固執與叛逆。她彷彿一朵蓮花,潔白如雪,漫不經心地盛開在充斥著金錢與權力的賈府。獨自欣賞沁人心脾的淡淡憂傷。在那個封建的時代,黛玉的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吟》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個世俗之人無法明白她的思緒。善良孤傲的她只是一味的哭泣,她的哭泣並不是軟弱,而是從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對抗封建禮教。

  “一個是莨苑奇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有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層,,春流到夏。”

  或許兩個浪漫的人不該相遇,因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將浪漫消磨的一乾二淨,最終,浪漫在最美的時候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最幸福的回憶。

  縱觀《紅樓夢》,愛情的產生有一千種開始,結局卻都是紅顏易老,人去樓空。最後的瀟湘館內,她安靜地焚燒著她的塵緣一世,如同焚燒著她一顆欲哭無淚的心。可焚燒成灰的一點光明,又怎能照亮封建社會的黑暗無情。館外依舊一片喧譁,又有誰能為她唱一曲安魂。

  質來潔去還潔去,不教汙掉陷渠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