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河中石獸> 河中石獸文章寓意

河中石獸文章寓意

河中石獸文章寓意

  文章寓意

  《河中石獸》是紀(紀,字曉嵐)的一篇文章,選自《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六《姑妄聽之》,主要內容是河裡掉了石獸,因為水的衝力和石獸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獸要從石獸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考慮問題時,要從表到裡分原因,得出正確的解決根本方案。

  題目:對於河中石獸的位置,寺僧判斷其在(下游),依據是(順流下矣);講學家判斷其在(湮(yān)於沙中),理由是(石性堅重,沙性鬆浮);老河兵則判斷其在(上游),是因為(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如是再齧,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它說明了這些道理:1.遇事不能主觀推論,要實事求是的道理。 2.實踐出真知。 3.實踐經驗有時比書本知識更重要。同時也啟示我們:遇事要動腦筋多想想,分各方面因素,儘可能少鬧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話。

  閱讀提示: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著複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據常情主觀判斷。應該正確分,綜合考慮,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樣,既考慮石獸的'比重,又正確分水的衝力和石獸的相互作用,進而又分這種相互作用產生的反衝力對河床形態的區域性的改變。如此,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作品原文

  作者:紀(jǐyún)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gān),山門(pǐ)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zhào)數小舟,曳(yè)鐵(pá),尋十餘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豈能為暴漲攜(xié)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yān)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niè)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zhì)坎穴中。如是再齧(niè),石又再轉(zhuan)。轉(zhuan)轉(zhuan)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diān);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於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yì)斷(y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