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變化> 【精華】祖國的變化的作文四篇

祖國的變化的作文

【精華】祖國的變化的作文四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祖國的變化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祖國的變化的作文 篇1

  每年的十月一日是一年一度的國慶節、是我們的偉大祖國媽媽的生日。伴隨著風風雨雨,我們的祖國媽媽已經快61週歲了。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交通運輸日益先進,條件的改善使街道變得寬敞平整,人們出行井然有序。60年代,開門就是山、抬頭就是坡、邁步就是坎。“真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60年代後的今天,水、陸、空構建的立體交通樞紐網路,讓我們“條條大路通羅馬”。

  聽爺爺說,建國時期,人民生活貧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飯,聽姨媽說,改革開放前,人民的生活水平稍有改善,但食物匱乏單調,人民營養不足,有些農村沒有解決基本上的溫飽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但可以吃飽,還可以吃好,營養好均衡了。

  建國初期,人民的居住條件極差,不僅面積小,而且設施簡陋,農村還多為土坯房、窯洞。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混居一室,衛生條件極差。改革開放後,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經不能滿足人民居住的需求,於是新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樓房鱗次櫛比,猶如一座新城。液晶電視、電腦、汽車、高檔傢俱已經入住普通人家。------

  “弘揚銀昌精神、踐行科學發展觀”,我堅信,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的生活水平將會提高得更快,我們在祖國媽媽的懷抱裡,也一定會更加幸福快樂的成長。

  我深情地祝願祖國媽媽永遠美麗,永遠繁榮,願祖國一年更比一年興旺、發達。

祖國的變化的作文 篇2

  每個週末是我們一家最高興地時候,因為我們和舅舅要在姥姥家一起吃飯、聊天。我們經常天南地北、政治時事、古今中外、奇聞趣事無所不聊,氣氛其樂融融。

  那天,我們聊到了媽媽小時候的趣事,於是姥姥如數家珍般的回憶起了往事,越說越興奮,反手從櫃子裡取出了好幾本厚厚的相簿,我好奇的撫摸著相簿表面那磨得的發白的的絨布,姥姥說,這本相簿呀可比你媽媽的年齡還大呢。我迫不及待地翻開那厚重的封面,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的黑白照片,那上面的人都是一個頭發很少的、手裡拿著玩具的小女孩兒,“難道這是老媽?”我不敢相信,可我看見媽媽正笑眯眯的點頭。哦,My God!我媽媽小時候怎麼這個樣子?穿著花格子襯衫、喇叭腿褲子,有的.穿厚厚的棉襖、棉褲,笨重的大棉鞋,頭上還扎著兩個小辮,“老媽還真夠土呀”,我撇撇嘴說。“誰說的,那可是80年代初,你看那條喇叭腿褲子是我從上海買回來的呢,當時北京的小姑娘哪有的穿呀?”姥姥指著照片自豪的說。

  “那您小時侯什麼樣兒呀?”我好奇的問姥姥,“在這兒呢,這是我年輕時候的照片”姥姥翻出一本更陳舊的相簿,慢慢地翻開,像是打開了她塵封的記憶。一張張發黃的黑白照片整齊的按年代排列著。第一張照片是1949年姥姥還在老家時照的,她那時還是個小女孩,穿著一件厚厚的大棉襖,兩個歪七扭八的辮子,照片的質地非常不好,已經模糊了。接下來的幾張照片,都是1953年以後,她定居在北京照的,大部分都是和同學們在照相館照的的照片,她們的穿著基本一樣,都是穿著短短的白襯衫,梳著粗粗的大辮子,戴著紅領巾的女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們的辮子越來越長,看來當時的女孩子都喜歡梳大辮子呀!“這是我上高中以後的照片,那時又趕上自然災害,大家都很窮,也就沒錢再照相了”姥姥滿懷遺憾的說。直到1965年以後她才又和同學們有了合影,但幾乎沒有姥姥單獨一個人的照片,而且幾乎都是在照相館照的。

  再往後看,相簿裡出現了姥爺年輕時的樣子,真沒想到,還挺帥。再後面的照片裡出現了嬰兒時期的媽媽,那是1971了,年輕的姥姥懷抱著嬰兒的媽媽,在院子裡照的,這是少有的外景照。但照片還是少的可憐。在媽媽2歲的時候,居然有一張彩色照片,姥姥說那不是真正的彩色照片,是人工上的顏色,那在當時是很時髦的事情。

  直到1978年,我的舅舅出生了,姥姥家的經濟情況有所好轉,買了自己的135和205照相機,於是照片多了起來。80年代,家裡買了第一臺傻瓜相機,並且能夠買到彩色膠捲,於是終於告別了黑白時代,所有的照片都有了新鮮的顏色。我看到越來越多的彩色照片密密麻麻的充滿了大大小小的相簿,最多的還要數我的照片了,從出生到4歲,足足裝滿了5大本相簿,“咦?怎麼沒有我4歲以後的相片了呢?”我不解地問,“那是因為咱們家買了數碼相機,所以照片都存在電腦裡了呀。”媽媽說,“這就像一個回憶錄,每當翻看這些老照片,就讓我們又回到那個年代”。“是呀,我珍藏這些照片,就是一種記錄,從1949年開始到今天,我們家的照片年齡和共和國同齡呀!”姥姥十分的感慨。

  我看著這些老照片,從照相館到外景照,從黑白到彩色,從紙質到數碼,這六十年的變化多麼大呀。姥姥說,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今天,我們祖國的發展日新月異,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的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好。六十年的發展壯大,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是呀,我現在的生活水平比姥姥和媽媽小時候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我們今天還要加倍努力學習,長大努力工作,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讓我們的國家成為全世界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

祖國的變化的作文 篇3

  每當讀到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這句詩時,我總是忍不住想問,坐船從白帝城到江陵,到底需要多久呢?真的一天就可以到嗎?爸爸幫我解開疑問,從奉節(白帝城)到荊州(江陵)沒有直達的船,需要轉的,更何況在李白那個年代至少也要兩三天吧。

  “那您當時從湖北老家到重慶上大學是怎麼去的呢?”我急切問道,爸爸說九十年代末大家出行基本都坐綠皮火車,從漢口到重慶,需要25個小時。天哪!我可受不了,要知道現在無論是從漢口到重慶選擇高鐵只需幾個小時就到啦!

  我急切的想告訴在看電視的媽媽,此時正播放中國鐵路的發展與變化。紀錄片裡解說道中國的鐵路有多快,1318公里的路程最快只需要4小時到達。我真不敢相信!我的注意力一下子從李白乘船轉移到了中國鐵路上了。爸爸見我對鐵路感興趣,就提議去鐵路公園看看。

  我們一起來到鐵路公園,我仔細的閱覽鐵路兩旁的宣傳欄,一段段文字,一幅幅圖片,詳細介紹了我國鐵路的發展。我瞭解到,新中國成立時,能夠維持通車的鐵路里程僅有1萬多公里。

  現在,高鐵從廣闊平坦的平原到連綿起伏的大山,從景色迷人的江南水鄉到寸草不生的西部戈壁,它像一條條巨龍爬山涉水,翻山越嶺,把黨的溫暖送到了我們身邊。高鐵已成為大多數中國人出行的首選,因為它既經濟實惠又方便快捷呀。更讓人激動的是,中國高鐵已成為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聲名遠揚,享譽全球,連總理出國訪問時都可以驕傲向國外宣傳了,就連外國朋友來了,也都想去體驗一把“中國速度”呢!

  為什麼中國的高鐵可以從無到有,從弱變強,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呢?我想這背後凝聚的是我們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憑藉的是中國人民聰明勤奮的民族精神,依靠的是我們偉大的祖國做堅強後盾。我作為一名小學生更要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建設做貢獻!

  從鐵路公園回來後,我想要是李白生活在今天,可能這句詩就要改成“千里江陵時時還”了吧!

祖國的變化的作文 篇4

  中國——我的祖國,在這片神聖的土地,她正在演繹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飛快發展的建設和日益強大的步伐。

  聽爺爺說以前,人們住的都是土窯洞。沒有床人們只好躺地上,半夜寒風呼呼的吹進來,都快把人凍死了。連吃個白饅頭都是奢侈。後來,人們住上了平房,但是,家裡只有一個破舊的煤爐和幾張搖搖晃晃的鋪板床,吃的是白水煮麵。現在,隨著新農村的出現,人們住上了新房,而且家裡的陳設特別多:沙發、彩電、電磁爐、空調等等……而屋子外部的牆刷得比雪還要白,窗戶邊上鑲著一道金光閃閃的邊,一眼望去,就像一座豪華別墅,又像一座夢幻王宮。這住的環境和以前相比可謂天壤之別。

  前幾天是奶奶的生日,我們全家到酒樓吃了一頓異常豐盛的 晚飯。在宴會上,聽奶奶轉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現在的生活是多麼好啊!想當年,物資是多麼貧乏啊,人們吃不飽、穿不暖,更別說這麼豐盛的生日宴了。你要好好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好好學習。”我聽了奶奶的話,深深地體會到了:我們國家從貧窮到富有,科技從落後到超前,人們從步行到出入小轎車,這些的變化是多麼大呀!

  如今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快,變化也是非常的大,祖國的未來是靠我們來發展的,讓我們好好學習。把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美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