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唐山> 【熱門】唐山的作文三篇

唐山的作文

【熱門】唐山的作文三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唐山的作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唐山的作文 篇1

  一直很想去看這部電影,週六下午特意排隊去買了晚上21:10的電影票,可是人太多,我們的坐位被排到了前三排,所以視覺效果不如後坐,看的時候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少次,但每一次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包括我隔壁的女生,哭的聲音都變了,還一個勁的抱怨男友不應該帶她來看!我看過以後心靈觸動真的很大,眼前總是浮現電影裡的場景!

  《唐山大地震》講述了一個“23秒、32年”、一個家庭悲歡離合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場7.8級大地震將唐山在23秒之內變成一片廢墟。地震發生時,姐姐方登和弟弟方達被壓在一塊水泥板下,母親元妮面對的卻是隻能救一個的痛苦選擇(任何一個母親做出這樣的選擇都會崩潰),說實話,在我把整部電影全看完的時候,我才發現,懺悔其實可以在堅定不移的信念之中,潛移默化成愛。那個母親,在救孩子的時候,不停地重複,救兩個,救兩個。可是,人類之前對上帝犯下太過於嚴重的錯誤,救一個孩子是應得的。

  可能是因為那個時候重男輕女,馮小剛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在救人的時候母親毅然選擇了弟弟。在奶奶要把他抱回去的時候,為什麼不在之前活生生的時候?被母親放棄的小登,在奇蹟般生還並被解放軍收養的32年間,對母親當初的選擇一直不能釋懷,而她的母親同樣在失去丈夫和女兒的巨大陰霾中,苦行僧般生活了32年。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

  我哭了幾次已經記不清了,裡面的每一次哭,都有不一樣的情緒醞釀,不是為哭而哭,而是細膩體味某種苦楚後,發自內心的真切痛感。比如方達要被奶奶帶走,媽媽目送汽車漸遠,流下了無助的淚水,兒子跑回來後抱著唯一的骨肉痛苦失聲時;我完全能夠理解此時母親這種撕心裂腑的痛。比如小登的.養父大吼:“這些年你去了哪裡”後的嚎哭;比如小登與母親重逢時的欲哭無淚以及後來在墓地的那次痛哭。幾乎所有的哭戲都在精準把握人物命運的脈搏以及觀眾的淚腺後,自然而然宣洩而出,讓人感同身受。

  劇中媽媽元妮斷然拒絕追求者,而堅守著自己的愛情觀:誰能拿命來對我好?甚至放棄了搬進樓房的機會,一直住在小平房裡,怕老公和女兒的魂兒回來找不到家。也許只有經歷了那樣的生死場景才會有刻骨銘心的愛,才會甘願從一而終。震後的家園幾年間就建好了,而且越來越好,而經歷了地震的人們心靈的重建卻需要幾十年甚至一生,心靈的重創都難以癒合!

  電影看到一半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時間過得太快。我才猛然感覺,電影取名為《唐山大地震》講述大地震的時間連一半都沒有、只有那麼幾個片斷和場景。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想問。我認為這部片子的中心思想在於:親情撕裂以後,怎樣去挽救,怎樣去撫平傷口,是一部溫暖心靈的電影。電影本身的特技效果讓我很震撼,內容也不能說不好看,只是在我眼中,能夠讓我有所感觸,情感元素比較到位。而且它是一部災難真實的記錄片,這種活生生髮生在我們身邊的記錄片,包括裡面5.12的鏡頭也在其中,在大地震之後,痛苦流涕,向死去的人懺悔。懺悔之後,就開始清醒,要將自己的家重新建成,重新發揚光大。

  由於時間背景,影片中許多的道具看了都特別有感覺:冰棒是用紙包著的、暖壺、茶缸子、電風扇、縫紉機、腳踏車、腳踏車把上掛著的籃子(是用包裝條編的),把思緒帶回到了童年!我想,可能很多朋友都會有同感,親人永遠是親人,家,永遠是你疲憊時停泊的港灣!就像劇中母親元妮常說的一句話:沒了,才知道什麼是真沒了!23秒可以改變一切,要珍惜現有的幸福,不要給自己留有遺憾!

  在近幾年裡,自然災害不斷髮生,20xx年5月12日發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和今年發生的青海玉樹大地震,馮小剛此時拍攝《唐山大地震》具有時代意義,使我們對自然災害的殘酷性和破壞性,有了深刻的認識。能激勵更多的同胞以各種方式去抗震救災,不僅是劇中身在加拿大的小登,不僅是經歷過地震而倖存的唐山救援隊,更多的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儘自己所能,奉獻愛心、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一次,電影結束了,觀眾寂靜的離開,面對最後一個鏡頭:20多萬逝者名字的紀念碑,我相信大家都會陷入自己的沉思,——活著真好!

唐山的作文 篇2

  每年的農曆的正月十五,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之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一個圓月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就是新春的延續。

  按家鄉唐山的傳統,在這天上皎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祝。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歡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所以元宵節,在我的家鄉唐山也被稱之為“燈節”。元宵燃燈的習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起高高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代詩人盧照鄰在《十五夜觀燈》裡是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沉“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在元宵節期間,唐山的人們還會“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每逢元宵節時都會出一些謎語,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人們把燈迷貼在五彩六色的燈籠上供人猜。因為燈迷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唐山過元宵節還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空心或帶有豆沙、白糖和各種果料等。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做“浮圓子”後來又叫做“湯圓”取團團圓圓之美意象徵著全家團團圓圓、和睦、幸福。

  當然,各個地區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對於元宵節的慶祝也是多種多樣的。不過,我更愛家鄉唐山的習俗。

唐山的作文 篇3

  大地在顫動,大樹倒了,橋樑塌了,高聳的大樓頃刻間變成了一片瓦礫。地震!這就是唐山大地震!轟隆隆的巨響夾雜著傷者的哀號、小孩的哭叫響成一片。雖然這只是電影,但我依然被這驚心動魄的場面所震撼。

  在這千千萬萬的受災者中,有一個叫方達的小男孩,他被地震奪去了一條手臂。他和媽媽相依為命,可他不氣餒,不向困難低頭,從拉三輪車開始,一直到成立了公司、當了老闆,有了自己的房子、汽車。一隻手的殘疾人經歷了多少磨難啊!

  更為難得的是,當他成功的時候,沒有忘記母親,想把母親接到杭州去住,她不去;給母親在唐山買房,她還是不同意;方達想勸說母親早些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忘掉過去走向新生活,母親和他意見不統一,方達也不強求,不同母親爭辯。

  過年的時候,為了不讓母親寂寞,他不惜和媳婦吵架,把自己的孩子留在母親身邊。他總是盡最大的努力讓母親開心,盡最大努力去做個孝順的好兒子。

  我敬佩方達!敬佩他頑強,不向命運低頭,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我敬佩方達!敬佩他孝順,成功不忘母親,是替父親?還是替姐姐?原來那可是四口的一家人啊!我敬佩方達!敬佩他身殘志堅,一條手臂的小夥子讓飽經滄桑的母親過上好生活;相比之下,他那同胞姐姐雖然四肢健全,卻內心冷酷,她為生身母親又做了些什麼呢?

  或許,命運是不公平的,讓孩子過早地失去父母,或許人生是殘酷的,讓健康的孩子成為殘疾;我和故事中的方達都失去了父愛,讓我們經受生活的考驗;但幸運的是我擁有健康的身軀,還有許多親人的幫助。我相信方達可以用一隻手幹出一番大事,四肢健全的我肯定能用雙手扛起整片藍天!

  不向挫折低頭,不向困難低頭,報效母親、回答親人的期望,用自己的雙手開拓出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