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作文

精選感受作文彙總八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受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感受作文 篇1

  陰天,傍晚,車窗外。

  順著光陰的齒輪,我找到了兒時在家鄉的影子,我把它們帶入塵封的古堡,再次欣賞。

  記得兒時的故鄉是苦澀的。房屋的磚瓦因為用的時間長了,老是冒著一股發黴似的氣味。那磚瓦有的支離破碎,有的參差不齊,宛如充滿滄桑、毫無規則的樹皮……

  不知不覺,我到了家鄉。剎那間,天空突然將熱情一湧而出,猛地把那口袋裡的珍珠一同灑落,發出清脆而豪邁的歌聲,打動了我的心靈。

  我透過玻璃,看見窗外的房屋整齊地列著隊,都用白漆粉刷了。再仔細瞧瞧那房頂上的瓦片,被雨水衝去了汙垢,而留下了晶瑩透亮的顆顆鑽石,伏著上天賜予的靈光映入我的眼簾。瓦上長著幽綠的青苔,風兒拉著它們的手,但它們卻絲毫不顯動搖,堅定地佇立在原地。

  我驚訝極了!這是我的家鄉嗎?

  確實是我的家鄉!是它的新面貌!

  我攜著雨之激情,大步地邁入雨中。

  我欣喜地走進那個曾經令我們無奈的地方,而又有些許啞然依舊伴隨著我的腳步。

  雨天,傍晚,車外,老屋。

  我站在房頂下,張開雙臂,抬頭望望家鄉老屋的房頂,它不再是零亂的樹皮的拼湊,而是嚴密地排成幾行,為我遮風擋雨。

  我在靜靜地感受著家鄉的新貌,心與我分享此時的喜悅,也和屋外的雨聲共同拍打新的節奏……

感受作文 篇2

  我是土生土長在農村的,二十幾年前的鄉村生活,恍如昨日。

  吃是頭等重要的事,不必說過年時待客非得燒個十八碗二十碗,也不必說春雷響過挖三根春筍來燒一碗油燜筍,單說平日裡的菜蔬就已讓人神往:要燒湯了,院邊摘一根絲瓜,雞棚裡母雞剛下的蛋還有餘溫呢,一會兒一大碗絲瓜雞蛋湯就端上了桌;要吃毛豆,田埂邊見縫插針種的毛豆拔一棵,鹽水煮毛豆是上好的下酒菜;要吃小白菜,自留地離家不過二十米,掐一把,碧綠鮮嫩的,炒炒吃,翻三下鍋鏟就熟……鄉村似乎到處是菜園,番茄、黃瓜、茄子、花生、玉米、豇豆,紅的、黃的,青的、紫的、綠的,看不完的風景,變不盡的顏色,自然本色到家。鄉村孩子的生活豐富多彩,摸螺螄、釣甲魚、捉黃鱔,能讓飯桌添一些葷腥。

  最想念家裡的西瓜。那時父親還健在,他雖生在農村,卻也讀過不少書,剛改革開放時,他日思夜想的就是發家致富,那時的他不年輕了,卻有使不完的勁。跟著父親在瓜田裡勞作是辛苦的,晚上還在瓜田的草棚裡守瓜。二十幾年前,西瓜還不是平常的吃食,不太有人家種瓜。村裡人見你家瓜熟了,摘個吃吃,這能叫偷麼?你若守著,村裡人就不好意思一而再、再而三地嚐鮮。想念和父親一起在瓜棚的日子,總喜歡聽他天南海北地聊,蚊蟲叮咬的煩惱都被聊天的樂趣趕跑。那時的天很藍,星星很亮,土地特有的清香我真真切切地享受著。父親故去已整十三年,土地的清香我早已木知木覺。

  住在臺門的好處不多,不便卻不少。我家所在的臺門是合圍成正方形的幾戶人家,一律兩層樓,地勢低窪,一到汛期,便水漫金山,於是先搶救要緊的東西,米啊這些先搬上樓,瓶瓶罐罐搬上八仙桌,以防漂浮出去撞破。忙完後大人們看水漲,小孩成群結隊地玩水,反正幾乎每年要來一兩次,大家都習慣了,碰上旱年,大家還奇怪怎麼沒發大水。臺門除了漲水,還有就是狹小,幾乎都是每戶人家一樓一底,夏天悶熱無比,到堤上乘涼是每人必做的事,有捧著飯碗就出來的,男人們習慣點根菸,女人們搖著蒲扇,“劈劈啪啪”趕蚊子的聲音不絕於耳。男人們在雙搶忙完後津津樂道的是稻穀的產量,還會比誰家的孩子會讀書;女人們有的在渠道邊洗洗涮涮,有的抱著幾個月大的嬰兒逗玩著,還不知疲倦地亮著大嗓門。那時奶奶還在,七十來歲了,吃齋唸佛,一臉慈祥,農忙時她會煮了點心,燒了茶水,送到田埂上。現在一閉上眼睛還能看到奶奶邁著小腳、拎著茶水上田埂的模樣。

  臺門的冬天是熱鬧的,家家搬了椅子板凳到院子孵太陽,男人們抽菸、喝茶,女人們織毛衣、補衣服,於是東家長西家短的故事在懶懶的冬日裡飛揚了。

  臺門早拆了,如今家家戶戶都是三四層樓房,白牆黛瓦,鋁合金窗,再裝幾臺空調,有序地矗立著,一派新農村欣欣向榮的景象。在農村也難得見到泥土了,哪條道不鋪上水泥?好些人家買了汽車,大家可不想車子開過塵土飛揚。村邊的工廠日夜機聲隆隆,鄉村的寧靜越來越稀罕了。

  在農村生活了十幾年的我,現在偶爾回鄉也會水土不服。走在鄉間的水泥路上,吃著超市買回的菜,夏天躲在空調的陰涼裡,心中總想起二十年前的璀璨星光和那舊時的芳香。作文

感受作文 篇3

  放寒假嘍~~ 終於是等到放寒假了,不用再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睡到自然醒,而且也可以幹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比如看電視啦,看我喜歡的課外書(動漫書)。想著這些心理就是個美字,臉上也露出了開心地笑!

  就在心裡正盤算著,這時突然聽到爸爸說:“雖然是放假了不過每天還是要完成規定的事情哦!練琴啊,寒假作業啊”。聽了這話我心裡就有些不耐煩的說:“知道了”。這時爸爸又問:“每次放假你們學校都要給你們留一份特殊作業,這次是什麼呢?” 其實每次放假我們學校都會留一項特殊作業——參加一次公益活動。形式不限,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選擇要幹什麼,比如可以參加社群撿垃圾,去敬老院幹些力所能及的活或者當一次志願者等等。想到這裡突然想起在放假前老師還真說了,爸爸說:“那這次我們就去體驗一次當志願者吧” “去哪當呢?”我問。“去圖書館吧 ”爸爸說道。“圖書館有什麼好乾的啊?不會讓我去那裡掃地吧?”我疑惑的問道。爸爸說:“你可別看圖書管理都是安安靜靜看書的人,很多人在看完書後都不會把書放回到原來的地方,這樣就要工作人員一本一本的把那些看過的書從新放到原來的書架上,這樣後來的人才會很容易的找到自己想要看的書,看似簡單的工作其實可不是什麼都能幹得,要有耐心,細心,當然了還要有一定的體力哦”聽到這我嘴一撇說到:“不就是擺擺書嘛,有什麼難的,對我來說簡單”。這時爸爸只跟我說了一句:“呵呵,到時候你去了試試就知道了”。

  這天一大早爸爸就把我叫起來對我說“今天我帶你圖書館參加志願者活動,讓你體驗一下那(簡單)的工作吧”。 我睜開睡眼朦朧的眼睛一臉不願意的起床了,洗漱完吃了點早飯就跟著爸爸來到了圖書館。這個圖書館圖書館不是很大,但是很安靜是個學習看書的好地方。我和爸爸來到工作臺,對工作人員說明了來的目的,工作人員笑著說:“歡迎啊!小朋友在這裡先登記一下吧,登記完我再告訴你要幹什麼怎麼幹。”我嗯了一聲在一個登記冊上寫上自己的姓名,學校。

  寫完後 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就開始交代我如何“工作”,第一,把一個區域看過的圖書先收集到一起。第二,要看書側面標籤上第二行的開頭字母進行歸類。第三嘛就是把書放到書架上。當還沒有開始“工作”的時候,我覺得整理書籍是件再容易不過的事了。說幹就幹開始整理了,隨著人越來越多,把書亂放的人也越來越多,我的工作量也跟著越發加大,我就開始手忙腳亂了,我把橫著放在書架上的和放在桌子上的書按著字母歸類整齊的擺放。一會兒走到這邊,一會兒跑到那邊,忙得我滿頭大汗,腿腳發軟,那一刻真是覺得很累。心想可見那些工作人員有多麼的辛苦。別看一個不起眼的工作,只有當你體驗後才能知道里面的辛勞啊!因此我們大家不管是在圖書館,學校還是家中看完了書或拿了什麼東西都要放回原處,養成這個好習慣,不要隨手扔在桌子上和書架上就走。要珍惜和尊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勞動成果,他們也非常的辛苦。透過這個活動我能親身感受得到那份辛苦,所以我們要學會從哪兒拿就要放到哪去,只要自覺一點就可以了,不要覺得麻煩,減少那些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更好的為大家服務。

  透過這次活動讓我覺得不論是幹什麼工作做什麼事,也許在旁觀者眼裡是輕鬆地,只有親身參與到其中才會發覺都沒那麼簡單。也認識到養成好習慣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學會物品歸類,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感受作文 篇4

  暑假裡最愜意的事莫過於和家人一起出去遊玩了。今年,我和媽媽就去了山東海陽感受大海。

  經過在車上幾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海陽。站在大海邊,欣賞著海景,海風輕輕地吹拂著我們的臉,我不由得讚歎到:“大海,真美!”碧藍碧藍的大海一眼望不到頭,海浪爭先恐後地向岸上湧來,像掀起了千堆雪。遠處的海面上,數只海歐在自由自在地飛著,偶爾也會看到幾隻小艇在海上隨波逐浪。近處的海面上,人們都紛紛穿上了泳衣去親近大海,看著那些此起彼伏的身影真是有趣!忽然,我看見旁邊有個跟我差不多大的女孩穿著泳衣正跑向大海……

  游泳?感受大海最好的方式不就是下海游泳嗎?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平時我都是在游泳池裡游泳,在大海里游泳又會是什麼感覺呢?在徵得媽媽的同意後,我換好泳衣,拿上泳圈,一路小跑來到了海邊。

  海邊,風颳得有點大了,讓人感到陣陣涼意。我走在沙灘上,一步一步地接近大海。“譁”,一個浪頭猛得打了過來,我全身都溼透了,此時,與大海如此“親密接觸”的我非但沒有高興,反而有些緊張了!我在害怕:海浪會不會把我打到海里去啊。我向後退了兩步,回頭看了看後面的媽媽。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鼓勵我“勇敢點”。我慢慢地繼續往海水裡走,很快海水已經沒過了我的膝蓋,突然迎面打來的浪讓我措手不及,我一下子又被衝回了沙灘,還嗆了幾口海水,“好鹹!好苦!”。我一屁股坐在沙灘上,有點氣餒地把泳圈砸在了一邊。這時耳邊傳來了媽媽的聲音:“不要遇到困難就輕易放棄,嘗試有一個過程,多想想自己為什麼會失敗”。媽媽的話讓我撥開了雲霧見到了太陽,是啊,為什麼要放棄呢?我重新拾起了信心,走到了海邊,堅定地一步一步走了下去。當腳下沒有了硬硬的沙灘支撐時,我依靠泳圈在海水裡的浮力開始了游泳,此時,我才發現,海並不可怕,其實它有的時候就像媽媽一樣的溫柔。我像一隻快樂的魚兒在海中游來游去,盡情地享受著大海帶給我的剌激和舒暢!

  這次的海陽之旅我收穫了一份感受大海的經歷,也讓我明白了:做一件事之前,一定不要說“難”這個字,不去嘗試就不會知道結果,也許,嘗試過後會有一份驚喜在等著你。

感受作文 篇5

  僅僅剛進初冬,天氣就驟降,可天上的冬陽,暖暖的,曬得讓人感覺十分精神。

  那時是個早晨,沒有鳥語花香,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裡,只剩下讓人刺骨的寒冷。寒冷夾雜著冰冷,和著風,不斷地掠奪著我身體裡僅存的溫暖。身體力的每一個縫隙都鑽進了寒冷。這暖和的冬陽好像一盞燈泡,只發光,不發熱,真是冷得徹骨的寒冬。

  冒著寒冷,我走在上學路上,在拐角處那裡有熱騰騰的包子店,店門口總是繚繞著蒸汽,有如處在仙境一般。在這寒冷的冬天,這些熱騰騰的包子確實很誘人,買了包子,熱呼呼的捧在手裡怪暖和的,站在這裡,透過蒸汽,我才發現,有一位老奶奶在推車,慢慢的,好像力不從心似的。是啊,這坡挺陡峭,那老奶奶只是緩慢前行,一點一點地前行,雖然知道她可以一個人到達頂端那裡,可是當她上去了的時候,我還是覺得她會很累很累。

  於是我把包子往口裡一塞,咬住;離開這溫暖的包子,將手搭在冰冷的鐵架上,用力向上開始推。老奶奶忽然覺得有點輕鬆了續寫,於是她回了個頭,發現我在幫忙,對我微了個笑。忽然覺得這樣的寒冬裡,忽然就增添了一股陽光,直入心扉的那種陽光。其實推車時,是十分的不容易的,在寒風中凍僵的手去觸控這寒冷的鐵架,手上的肉和徹骨的寒冷的鐵架,相互摩擦,撕扯,就好像把肉撕掉的那樣的感覺。但是在這暖陽下,去很快樂。

  車子走得快了許多,夫人在一路上對我寒暄了一下,我就告別了她,又走上了上學的路上。忽然間在這個少得可憐的陽光下,忽然就感覺到別樣的溫暖。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裡,只要我們迎接每個暖陽,在他的照耀之下,一切都會那樣美好。

感受作文 篇6

  一、快速讀懂命題者的意圖

  (一)快速讀懂命題者的意圖有何重要的意義呢?

  這裡不妨研究一下20xx年江蘇省高考作文的評分細則(有刪略)。該年度的作文話題:山的沉穩,水的靈動。

  1.只要扣住話題中的兩個關鍵詞——“靈動”、“沉穩”來寫作,就可以視為切合題意。

  2.考慮到學生寫作的實際情況,考生只要寫到“靈”、“動”、“沉”、“穩”這四點中的一點或幾點,就可以視為符合題意。

  3.文章在上升到哲理高度論述時,要看其是不是話題的自然生髮,是否結合話題展開論述,或者最終是否回應話題。穩與變、動與靜等,可以看作是話題的自然生髮,符合題意。內在與外在、現象與本質、個性與共性等,最高不超過40分。

  4.如果接過材料中的“話頭”,轉而純粹地談一個哲學命題,根本不結合“靈動、沉穩”來展開論述,應視為偏離題意,最高不超過35分。

  5.如果以“山”、“水”為話題,根本沒有涉及“靈”、“動”、“沉”、“穩”,應視為偏離題意,最高不超過35分

  6.評卷時要特別注意那種若即若離、硬貼標籤的文章。對這類文章,可根據其“即”“離”程度來評分,最高不超過40分。

  7.完全另立話題的,最高不超過30分。

  經過研究,我們不難發現:

  1.幾個細則的關鍵詞都特別強調審題。細則中的.關鍵詞,或是強調“切合話題”、“符合題意”;或是強調“結合話題”、“回應話題”;而一旦“偏離題意”、“另立話題”,則得分很低。可見審題準確有多麼重要。

  2.作文評分根據“切合話題”、“符合話題”、“偏離話題”、“另立話題”分成了四個不同的類別。滿分70分的作文,一旦“最高不超過35分”或“最高不超過30分”,你的語文成績是鐵定高不起來了。一旦語文分數嚴重下滑,你的高考總分也就可想而知。

  這麼嚴重的問題還不足以使我們每一位同學深思和重視嗎?

  (二)怎樣才能在考場上快速讀懂命題者的意圖呢?

  1.解讀材料,提煉觀點

  如果是材料作文,要儘快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如果要求你自定話題,既要抓住材料的重點,又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如知識儲備的側重、擅長的文體等等)另外確立小的話題。

  2.根據話題,選擇角度

  近幾年多考話題作文。遇到這樣的命題要學會選擇角度。話題雖寬泛,自己的擬題卻不能大而空。要學會化大為小。是議論文,論題越小,越容易把問題說清楚;是記敘文,描寫越細,越容易用真情感染他人。

  3.重心突出,觀點鮮明

  不管選擇什麼文體,寫作時都不能忘記自己想告訴閱讀者的究竟是什麼。

  如是記敘文,要重點突出。不要寫成散文,從東說到西,從出生說到幼兒園,從小學說到初中……流水式的寫法雖然好操作,但不能給人強烈的震撼。不妨就寫一件事,哪怕就是一個感人的細節,哪怕就是那關鍵的一句話,只要始終圍繞自己的中心,都會給閱讀者強大的感情衝擊。

  如是議論文,要觀點鮮明。最好確立分論點,一條一條條理清晰。根據分論點分別擺出例證簡潔地闡述,最後總結,重申自己的觀點,水到渠成。

  戒觀點模糊,左右搖擺,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戒例證與觀點相左,論點與論據南轅北轍。總之,議論文不要在寫法上玩太多花樣,重要的是有理有據,觀點鮮明,有說服力。

  4.不忘話題,反覆現身

  很多同學考試時容易緊張,寫著寫著,就由著自己的性子,離話題越來越遠。心裡只有自己的小標題,忘記本次作文的大話題。閱卷者對這樣的作文最沒有耐心,不要指望閱卷老師慢慢地品讀,幫你找出文章與話題的內在聯絡。一眼掃過去,沒有看到與話題相關的詞句,可能就判你跑題,那損失就大了。

  正確的做法是,既有自己的小角度,又不忘命題人的話題,時不時地提幾句話題內容,不管文章怎麼樣,起碼不會出現算你作文走題的那種嚴重。

  (三)為何要快速讀懂命題者的意圖?

  之所以要快速讀懂命題者的意圖,是為了給閱卷者看。這就如同問:評分細則是給誰看的呢?給閱卷者看的。閱卷老師有一定的評分自由,但前提則是:嚴格執行全省的作文評分細則。所以,接下來的問題是:對閱卷者,你還需要做哪些工作?

  二、貼心考慮閱讀者的感受

  1.卷面清潔,避免塗改

  首先,書寫不求漂亮,但起碼要工整。

  怎麼工整?要一筆一劃地寫,不能潦草。平時就嚴格要求,堅持加強訓練。老師批評你的卷面或是讓你重新謄抄作文的時候,要誠懇接受,認真改正。不要指望等到大考的時候再在書寫上下功夫。因為,考試時間緊,你突然地這樣認真書寫,可能會影響答卷的速度。如果試卷容量過大,你甚至有可能答不完全部的試題。

  其次,選用一支好筆。

  有的同學為了備戰高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唯獨捨不得買一支好筆。很多同學平時作文用質量很差的圓珠筆,或是顏色極淡,卷面看上去一片模糊;或是筆油不夠充足,字跡斷斷續續;最嚴重的是寫了一半,筆不下水了,臨時換筆,卷面很難看。

  現在已經實行網上閱卷,明確要求使用0.5mm的黑色簽字筆。可是還有很多同學不重視,平時不練習,只待考試時使用。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好平時每次考試的訓練機會,慢慢養成使用這種筆的習慣,慢慢摸索使用這種筆所用的大概時間。我帶的歷屆高三學生,每年都有因為從未有過的認真書寫影響速度,導致最後作文沒有完篇的現象。如果平時就堅持認真書寫,預估好所用的時間,又怎麼會出現這種遺憾呢?

  作文不完篇的評分細則是這樣的:

  (1)完篇而字數不足,正常打分以後再扣字數分。

  (2)明顯未完篇的作文最高不超過35分,不足600字的最高不超過30分,不足400字的最高不超過20分。

  最後強調的是,卷面避免塗改。

  有的同學過於認真,文章事先沒有很好地謀篇佈局,結果寫的時候塗塗改改。這樣更影響卷面。正確的方法是,除了錯別字外,不塗改。因為,儘管你調整了一些看上去影響文章的小問題,卻因為不清潔的卷面影響了閱卷者的情緒。一旦閱卷者不想細看你的文章,你就是修改了又有什麼意義呢?

  2.條理清晰,結構緊湊

  寫文章要有清晰的思路,最好讓閱卷老師一眼就看到你要說的幾層意思。如果這一點不容易做到的話,最好多分幾個段落,不要三段論,甚至兩段論。

  為什麼要多分幾個層次呢?因為,如果一個段落太長,老師閱讀起來很費勁。想一想,只有一分鐘左右的閱卷時間,老師怎能很快找出你黑壓壓文字裡的觀點呢?

  當然,段落也不能過多,否則結構容易鬆散。所以,既要注意行文的清晰,又要注意結構的緊湊。

  3.你的亮點,獨立成行

  作文的精彩處,用何永康教授的話說,叫“亮點”。在閱卷過程中,在發展等級分中,有一個亮點最低可以加三分。因此,如果你想獲發展等級分,就要讓自己的“亮點”亮起來。

  “亮點”在哪裡“亮”,才容易照亮閱卷老師的眼睛呢?

  (1)放在首尾。這個方法同學們大都掌握。閱卷時間再短,老師也會看看首尾的,所以,有精彩的內容,文章首尾是第一選擇。

  (2)獨立成行。大部分同學的作文“亮點”藏在了大段的文字當中,在批閱時間很緊的情況下,這是不容易被老師很快地發現的。想一想,如果自己精心準備的精華閱卷者根本就沒有被看到,那不是白費力氣了嗎?如果你花了許多心思裝扮了自己,別人卻熟視無睹的樣子,你會怎樣傷心?

  所以,你要讓“亮點”儘快跳出來,照亮閱卷者的眼睛。

  怎麼跳?

  獨立成行。把“亮點”單獨放在一個小節裡,或是獨立成行,這樣容易引起閱卷者的注意。他的目光投過去了,你才能照亮他,你才能得高分。

  4.聯絡自己,拉近距離

  現在有的同學寫作文陷入幾個誤區:誤區一,假、大、空;誤區二,仿、套、抄;誤區三,選材老一套。不管是哪個誤區,其實都是不寫自己,不寫真情。人是感情動物,閱卷老師也不想面對冷冰冰的作文。

  只要不是過於偏激的觀點,你的真實見解會讓老師點頭稱是;只要是發生在你身上的真事,你的故事不僅新鮮而且可能會讓老師感動落淚。當你的文字深深地打動了閱卷者,當作者和閱卷者產生了情感的共鳴,你想不得高分都難。

感受作文 篇7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在惡劣環境下成長的人往往心思細膩,做事小心謹慎,但好的環境才更能塑造優良的人格與品行。環境可是一個國家、社會、家庭或是學校、班級我與其他在校生不同,我來到一個新的班級、新的學校,作為轉校生的我十分重視一個班級的品、學、體,因為這往往能體現一所學校的良好校風。

  我有點慢熱,在新環境中很難立刻適應,新的同學第一次見到我紛紛投來好奇的眼神,當我們對視時,她們大大的眼睛一下子便彎成了兩輪月。一個女生輕輕地坐下,熱情地向我打招呼:“你好呀!新同學!你叫什麼名字?從哪來?”不一會兒又擠來一堆“好奇果兒”,一大串問題環繞著我,我小心翼翼地回答著,生怕自己說錯話。班裡的氣氛漸漸升溫,那一刻我感到了一絲溫暖,那是我在任何地方都不曾感受到的。

  天漸漸暗了,風放慢了腳步,時間似乎也變得慢了,他們似乎在等著誰,等誰呢?我靜靜沉思生怕打擾了這份安靜,忽然間一個女孩出現在眼前。她好文靜,揚起笑容與我招手,兩雙眼睛清澈得如一潭湖水,兩顆尖尖的虎牙掛在唇邊,紅通通的臉頰,整齊的秀髮,更顯臉的小巧。“這樣的女孩哪裡找呢?”被她吸引的我竟也跟著回了她一個笑容,難得!她安靜地坐下,與我訴說這兒的有趣的事。後來不論上課下課我們都黏在一起,如同一對孿生姐妹般親暱,我們在一起探討問題,一起吃飯,一起在校園裡散步我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這也讓我在這裡的感受再升溫。

  我其實最在意的是老師,特別害怕老師不喜歡我,但印象最深的是班主任於老師和英語老師丁老師。班主任是教數學的,對每位同學都無微不至的照顧,特別負責地對待班級和同學,偶爾還會發些零食獎勵我們,我以前一上數學就打瞌睡,並且特別害怕老師提問,但於老師上課時講得十分生動,沒有一個學生不被她吸引。第一次數學測試,我考了唯一一次52分,我心裡十分害怕老師的責怪,可老師並沒有這樣,她細心地為我講解每一道錯題,從前那些難題對我來說已不在話下,慢慢地我不再討厭數學,一點點放下“擔子”,坦然地提問老師,這種開心是其他情況體會不到的。

  再來說說丁老師,其實英語是我最討厭的一門科目,因為從來沒有老師能耐心聽我講完,以前我也很怕英語老師,因為我經歷過被英語老師砸腦袋,開玩笑的話在課上一句都不敢說,這也是我生命中最深刻的陰影!但丁老師不同,她耐心、細膩、溫柔,有一次回答問題時我大腦空白,嚇得一個字也說不出,老師便湊過來,一個一個地教導我,那一刻我感到心頭一暖,心中的恐懼感也消失了。

  這就是我的新班級,有團結熱心、互幫互助的同學、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耐心細緻的老師這是一個充滿活力、充滿關愛的班級,它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感到快樂、幸福和有價值!

感受作文 篇8

  奇蹟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19世紀世界上出現了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便是海倫·凱勒。”

  提到海倫·凱勒,大家並不陌生了,一個出現在19世紀的奇女子,88個的人生春秋中只有19個月的光明。然而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走出了“黑暗”。

  信念

  “我要把別人看到的當成我的太陽,別人聽到的當成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看作我的快樂。” ——海倫·凱勒自述 很難想象,雙目失明的她是如何摸著荊棘爬過來的;無法明白,兩耳失聰的她是怎樣感受大地的鐘聲闖過來的。我想,那一定是她心中的陽光召喚她,為她指路。 從她的精神,她的品質,她的信念,不難看出,在她眼裡,每天都是希望,永遠地為希望而活。希望是她的成功之本。

  永恆

  “我的身體是不自由的,但我的心卻是自由的,我且要擺脫身體的軀殼,飛到人群中,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 ——海倫·凱勒自述 一個人心中懷有信念是不夠的,還需要堅持,堅持到底,花才會開得最美。

  她堅持了,雖然她耳聾,但她用心靈去感受了世界;雖然她眼瞎了,但她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讀“了許多內容;雖然她失聲了,但她動“唱”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蹟。

  心靈的青春是永恆的,是萬古常青永遠發亮的。因為她有了一顆充滿青春的心,使她的人生沒有了蒼白,甚至比一個正常人的人生還要精彩。

  永恆·信念·奇蹟

  一直頑固地以為,海倫·凱勒有如此的奇蹟,是因為她的心靈,她從不怨天尤人,默默地接受世界帶給她的枷銷——一切不幸,然而又因為她擁有了這枷鎖而有了驚人的毅力與恆心,征服了她自己,也征服了這個世界! 一個殘疾人的生命之花都能開得如此爛漫,更何況我們每一個正常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