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變化> 【精品】祖國的變化的作文四篇

祖國的變化的作文

【精品】祖國的變化的作文四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祖國的變化的作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祖國的變化的作文 篇1

  開學的前幾天,我正在整理書櫃和書包時,發現了爸爸放在書櫃角落的筆記本,好奇的我趕緊翻看起來。筆記上所記錄的是爸爸上小學時的日記,從日記上我得知了爸爸上學時的艱苦。

  爸爸上學時,由於家裡窮,學費要分多次交,通常要到一個學期過完,錢才交完,而且每學期都這樣。而且由於當時的學習條件不好,爸爸要從家走一個小時的路才能到學校,如果天氣不好,就要花更長的時間。爸爸的放學自由時間,經常要幫助家裡幹農活,幹家務活,要很晚才能做作業,而且當時並沒有電腦、輔導書的輔導和練習,只有靠著自己上課的四十五分種的讀書時間瞭解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現在,我的學習生活條件與爸爸的條件相比,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無論家裡是否窮富都能上起學,而且不用交學費,現在的交通條件也非常的好,學校離家非常近,只要走五六分鐘就到校了,離家遠的坐公交車很快就到了,學校有各種先進的設施,課桌是塑膠製成的,結實耐用。暑假時都以經買上了下學期的輔導書,特別是網路的廣泛使用,查詢資料非常的快,只要一查,各種資料都可以馬上知道。

  爸爸與我學習生活條件的巨大變化,是我們偉大祖國這三十年來巨大發展的具體體現。我要珍惜現在良好的學習條件,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發展貢獻我的力量,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祖國的變化的作文 篇2

  新中國成立了70週年,在這期間,新中國飛速地成長,現在我們的中國已經成了世界不可忽視的力量。

  現在你隨時走在大街上,都可以看見馬化騰叔叔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正所謂一部手機走遍中國,沒什麼是手機辦不到的。

  記得剛開始,我還覺得微信支付是一個非常新鮮的東西,只要用手機掃一掃那個黑黑的方塊就可以付錢了,真是不可思議,直到後來,中國發展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好,現在都已經推出了刷臉付。網上曾有一位老外拍的影片,在初頻中,老外很感嘆:為什麼他們的家鄉沒有微信支付這麼高科技的東西呢?可見,中國的科技是世界一流的。

  不僅僅是科技提高了,連我的家鄉那個小山村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記憶中以前老家多數是矮房子,現在家家戶戶小別墅,五六層高的小洋樓,智慧手機已經普及,老人手機成淘汰品了,替換得真快。

  有一次回老家時,媽媽叫我起床,睡眼矇矓的我瞧一下週圍,問道:老媽,我們怎麼還沒出城呀?“媽媽朝我笑笑”小傻瓜,這可是老家呀“我立馬爬來認真地看了一看,哎,真是老家呀,兒時的老家到處破破的,臭臭的,現在呢,村村通水泥路,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和城市沒什麼兩樣啊!

  新中國這70年來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這變化讓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態變好了,老百姓的明天變得更美好了!

祖國的變化的作文 篇3

  我們的祖國正在日新月異的變化著,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道路兩旁的大樓鱗次櫛比,商店裡的貨物琳琅滿目,各種各樣的娛樂方式讓人應接不暇,可過去呢?

  星期天,我去奶奶家走走。剛進屋,就看見奶奶坐在陽臺上,戴著那副老花眼鏡,手裡捧著一本相簿,正聚精會神地看著,連我來了都沒注意到。我走近一看,這本相簿我從來沒見過,我好奇的問奶奶:“這些是什麼時候的照片呀!”奶奶笑著說:“這些都是我們那時候的照片呀!昨天無意中在箱子裡找到了它,你看,這是你媽媽。”順著奶奶的手指,我看見了一張有些泛黃的照片,媽媽多瘦呀,她穿著一件單薄的衣服但很大,顯然是穿著大人的舊衣服,雖然穿的破舊,但臉上卻有著勃勃生機。

  旁邊一張是奶奶的照片,奶奶的臉上沒有笑容,更多的是憂愁和煩惱。怎能不煩惱呢?奶奶有五個孩子,和爺爺幸苦支撐起這個家,爺爺在外打拼,奶奶在家照顧孩子,日子過得很清貧。那時候,人們只能喝粥,一年才能吃上一頓肉,炎炎的夏日唯一的冷飲就是白開水,至於什麼麥當勞和肯德基聽都沒聽說過。

  下一張的內容是小時候的媽媽騎在腳踏車上,臉上有著無比燦爛的.笑容,還不時回頭看看跟在後頭的大舅。看到這兒我有點想笑,可又有一絲難過,在那時候的農村裡,最高階的交通工具就是腳踏車了,所以每一個人都想騎一騎。

  在下一張是一個用泥土蓋成的房屋,屋頂上鋪著些幹稻草,看起來十分破舊,奶奶他們當時就住在這樣的房子裡。

  看到這裡,我不禁感慨萬千。在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人們的生活是多麼的貧窮。但現在,我們住的是混凝土和磚頭砌成的樓房,不愁吃不愁穿,各種電子產品也陸續進入普通家庭,人們的生活達到了小康水平。

  祖國,你變了。你從黑暗走向了光明,你從落後走向了繁榮富強,你漸漸變成了世界民族之林的強者,變得越來越強盛。

祖國的變化的作文 篇4

  今年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六十華誕,這是一個值得舉國慶祝的大日子,六十年翻天覆地的變化有目共睹,身為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為祖國感到自豪。

  值六十年國慶,搜房部落格這次話題徵集主題是:家國六十年抒寫家園的光榮與夢想。我就說說我家的光榮與夢想,我想把此文獻給我們的祖國,也獻給我的家人。

  我們現在住的地方是當年我爺爺帶著全家五口人遷居過來的,當年我的爸爸還只是未入學的幼兒。爺爺、奶奶已經去世多年,我並沒有從他們口中瞭解我們家在老家的情況,只記得在很小很小的時候,跟著爸爸回過一次老家,那個地方很窮很窮,雖已經是八十年代了,但改革開放的春風並沒有吹到那裡。

  記得有一年,爸爸收拾舊物,翻到一副十字交叉的木架子,爸爸說,這是我們家的古董,六十年代初爺爺就是用扁擔擔著這架子來到這裡安家的。爸爸說,剛來時,村裡劃出一塊地,全靠鄰居們幫忙,才砌起兩間泥巴房。泥巴房,我想很多80之後的人應該很難見到,我也是朦朦朧朧記得星點,記得夏天的時候,屋裡特別涼快,冬天時,屋裡卻又暖暖的。

  七十年代後,爸爸媽媽結婚才住上了磚房,當時的爸爸雖然在油廠當工人,但是工資並不高,沒有閒錢請人爸爸媽媽房子,就拉了一幫親朋好友,一磚一磚砌起三間瓦房。這在那個年代,在那樣的小村子也屬先列了。八十年代後,我們三個孩子相繼出生,縣城的商業也有所發展,我家也受到了很大的益處,家裡的條件又好了很多。媽媽開了一家小賣部,生意還是很不錯的,爸爸請了幾個師傅,在主屋的前面爸爸媽媽了一間平房式的廚房,這在當時也算是少有的。本來也想把瓦房也改成平房,但是爸爸卻又放棄了,想再多攢些錢,直接爸爸媽媽樓房,因為當時我們這片還沒有一棟樓房。這個樓房夢成了爸爸那個時期最大的夢想。

  然而這個夢想,在我們小孩子的眼中卻抵不住住上平房的誘惑,看到鄰居有蓋了平房,心裡羨慕的很,特別喜歡在平房上看夕陽,覺得特美。然而,爸爸總是說,不急,現在家裡也住的下,再等等,我們要住樓房的。這一等就等到了97年,爸爸說,今年是好年,香港迴歸了,我們也要住上樓房了。很快,兩層的樓房起來了。爸爸的想法就是不一樣,說沒有必要蓋三層,兩層就夠住了,層高要高。結果我家的兩層樓快趕上別家的三層高度,而當時我們村子也就只有三家蓋了樓房。我們要搬進新房時,爸爸臉上那自豪的神情,我終生難忘。

  直到20xx年,我家的房子卻再也沒有什麼變化,後來鄰居們相繼蓋起樓房時,用了很多後來才有的爸爸媽媽和裝飾,房子看起來都比我家的好,畢竟是新房嘛。我心裡雖羨慕卻也不是很強烈,因為常年在外求學、工作,很少在家,家也就成了偶爾休憩的一個地方。爸媽也老了,對房子也沒有什麼夢想了,只要子女回家有地方住就行。

  對房子的夢想也就延續到我們這一代了,在城市裡有個自己的窩成了我們辛勤工作的追求和夢想。我想這個夢想會一直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