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校徽> 湖南中醫學院校徽

湖南中醫學院校徽

湖南中醫學院校徽

  湖南中醫學院一般指湖南中醫藥大學

  湖南中醫藥大學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省會長沙市。湖南中醫藥大學是一所以教學為主體,集科研、醫療、校辦產業綜合發展的高等中醫藥學府。該校以本科教育為主,具有完整高等教育辦學層次和多個學科門類、多種辦學形式,為湖南省重點本科高校。

  學校創辦於1934年,時名湖南國醫專科學校,1960年改辦為普通高等本科學校湖南中醫學院,2002年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與湖南中醫學院合併,2006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湖南中醫藥大學。目前,湖南中醫藥大學與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實行校院合一的管理體制。

  截至2016年8月,有含浦、東塘2個校區,總佔地面積1393畝,校舍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現有3所直屬附屬醫院,13所非直屬附屬醫院,5個校辦合資企業。學校下設17個學院、16個研究中心(所),開設24個本科專業,分屬於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5個學科門類。學校圖書館藏書109.7萬冊,線裝古籍2.5萬餘冊。擁有教學科研儀器裝置總值1.5億元。

  歷史沿革

  湖南國醫專科學校時期

  1933 年冬,湖南中醫藥界名流吳漢仙、張牧庵、易南坡、劉嶽侖、佘華龕、王紓青、鄭守謙、郭厚坤、黃菊翹等人發起建立湖南國醫專科學校。

  1934 年春,正式成立湖南國醫專科學校。吳漢仙擔任校長,易南坡任董事長兼顧問,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何健擔任名譽校長,培養出了著名中醫學家、中醫教育家任應秋等一代又一代的中醫大師。

  雖然時局動盪,戰火紛飛,學校依然勉力支撐,直至1941 年,學校幾經搬遷,艱難竭蹶中無法堅持辦學,被迫停辦。但是,學校卻為後來的湖南中醫進修學校乃至湖南中醫學院的'建設和辦學,奠定了極其重要的前期基礎。

  湖南省中醫進修學校與湖南省中醫專科學校時期

  1952 年冬,湖南省衛生廳委派唐構宇等籌建湖南省中醫進修學校。1953 年11 月, 經中南行政委員會衛生局和中央衛生部批准,湖南省中醫進修學校成立,由時任湖南省衛生廳廳長張經兼任校長,提出了“發揚祖國醫學遺產,逐步提高中醫的業務水平和社會主義覺悟”的辦學方針,主要培訓全省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單位的在職醫務人員。

  1959 年8 月,在湖南省中醫進修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了湖南省中醫專科學校,超越了“進修”的教育形式,開辦了中醫大專層次的教育,辦學層次得以進一步提升,岐黃仁術得以延傳。

  湖南中醫學院時期

  1958 年底,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委員會決定在湖南省中醫進修學校的基礎上創辦湖南中醫學院。1960 年6 月,在崔洪源、譚日強等人的籌建下,湖南省中醫進修學校擴建為湖南中醫學院,正式升格為本科層次教育。

  1960 年11月1日,湖南中醫學院成立大會暨中醫專業60 級新生入學典禮召開,並確定這一天為校慶日。1979 年,湖南中醫學院成為全國首批取得研究生學歷教育的中醫高等學府。1986 年,中共湖南中醫學院第三屆黨員代表大會討論確定校訓為“文明 求實 繼承 創新”。

  1990 年,原湖南科技大學(今湖南女子學院南校區)併入湖南中醫學院。2002 年,湖南中醫學院與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合併,實行校院合一的管理體制。

  湖南中醫藥大學時期

  2006 年2 月17 日,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為湖南中醫藥大學,同年學校整體搬遷至含浦校區。

  2012 年湖南中醫藥大學正式進入普通高校本科一批錄取序列,形成了以醫藥教育為主,理、工、管等多學科協同發展的合理格局。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6年8月,該校建設建設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中醫(肝病)臨床研究基地1個、國家發改委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中醫藥科研實驗室1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二級中醫藥科研實驗室6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基地1個;湖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3個、湖南省工程技術中心3個、湖南省特色創新服務平臺1個、湖南省工程實驗室2個,湖南省中醫藥文化研究基地1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1個;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6個、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5個。有SPF級實驗動物中心1個、國家級科普基地5個。所有科技實驗平臺實行校院兩級管理,對全校學生預約開放。[4]

  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

  第一附屬醫院

  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湖南省中藥粉體與創新藥物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2]

  國家發改委工程實驗室:

  湖南中醫藥大學中藥粉體關鍵技術及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23]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醫藥粉體技術工程中心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

  中醫內科學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

  經穴-臟腑相關重點研究室、超微中藥臨床應用重點研究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中醫藥科研實驗室:

  血管生物學實驗室、病理生理實驗室、針灸生物資訊實驗室、中藥藥性與藥效實驗室、中藥藥理(心血管)實驗室、中藥鑑定與資源實驗室、肝臟病理實驗室、分子病理實驗室、皮膚免疫與病理實驗室、中藥製劑實驗室。[24]

  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中醫診斷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工程技術中心

  心臟病診療中心和微創外科中心

  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中藥現代化科研實驗室、中醫內科學、針灸生物資訊分析 、中醫病症實驗室

  SPF級實驗動物中心

  湖南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8月,該校有在研課題688項,縱向在研科研經費6600餘萬元,參與973計劃專案14項、863計劃專案4項、獲批國家科技重大專項4項、國家重大新藥創制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專案1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04項、國際合作專項2項。獲國家級及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06項,其中“中藥超微粉體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開發中藥新藥51個,科技成果轉讓84項,獲國家專利205項,科技開發和新藥轉讓費9958.3萬元。[4] 該校透過專案實施帶動湖南省42個GAP基地建設,中藥種植面積達70萬畝,年度新增產值7億元。承擔省級以上教育教學研究課題137項,獲國家、省級教學成果獎14項。[1]

  學術期刊

  該校辦有《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湖南中醫雜誌》、《東方藥膳雜誌》三種公開發行學術期刊,為核心期刊和統計源期刊[27] ,被美國化學文摘(CA)資料庫收錄。另與瑞典Medfors出版社聯合辦刊《JAH》雜誌,及與本校中醫診斷研究所共同辦有內刊《數字中醫藥與診斷》。

  學術資源

  截至2016年8月,該校圖書館藏文獻資源總量達109.7萬冊,其中印刷型文獻63.6萬餘冊,線裝古籍2.5萬冊;資料庫12個,其中電子書刊35萬餘冊;各類報刊累計達到1000種。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