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筆記>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1至7章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1至7章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1至7章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駱駝祥子讀書筆記1至7章,歡迎閱讀與收藏。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1至7章1

  相比於魯迅,我更喜歡讀老舍的文章。倒不是魯迅寫得不好,而是兩人的風格不同。魯迅的文章多多少少都包含有一些政治色彩,充滿了哲理性和政治性,也許是我太笨了,對這方面不大瞭解,讀不太懂。而老舍的文章則更貼近於生活,是那種平民化的藝術審美傾向,講的都是老百姓的故事,富有的是感情色彩。這對我來說似乎更容易理解。

  寒假我就看了一本老舍的代表作《駱駝祥子》,講的是一位舊北京人力車伕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個理想:擁有自己的洋車。於是他憑著勤勞和堅忍省吃儉用,終於如願以償。然而好景不長,沒多久他的洋車就被士兵搶走。但他沒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買了一輛洋車。不過他實在太倒黴了,辛辛苦苦的積蓄又被洗劫一空。就這樣反覆了三次,祥子再也無法鼓起生活的勇氣。他開始遊戲生活,吃喝嫖賭,徹底墮落為城市的垃圾。

  這故事是一個悲劇,徹徹底底的悲劇。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著自己目標的人最後卻淪為了社會垃圾。從前的祥子善良淳樸,正直誠實,對生活有著像駱駝一般積極和堅韌。周圍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鍾,而祥子卻不安於現狀,他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奮鬥,他寧願冒著極大的風險去賺多一點的錢,來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斷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這樣,也終究沒有改變他最後的悲慘結局。

  也許這才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理想和現實總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然而它們卻又同時存在。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為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也不會是完美無瑕的。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斷奮鬥,最終卻不一定能夠真正獲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樣,他努力,就是為了尋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結局卻是那樣得悲慘。

  對於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也許是因為社會的極度黑暗,也許是因為個人的因素。不管怎樣,環境對人的改變至多至少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當時的社會治安好一點,祥子也許就能實現他的理想,也許就不會變成一具行屍走肉。人離不開社會,而社會又決定著人,如果無法處理好現實與理想、社會與自己的關係,很有可能就會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是要因人而異,因社會而異。如果總是無法實現理想,那麼就有可能變成“祥子”,墮落、衰敗,厭惡生活。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追求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然而這一過程會很複雜,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會迷失方向,甚至墮落。

  明天會怎樣?我不得而知。而現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好今天。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1至7章2

  一身簡樸的布衣,一雙黑色的布鞋,加上一條沾滿汗水的白毛巾,大概就是多數人們腦海中那個人力車伕的形象吧!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基層,每一天的工作無非是拉著載著人的人力三輪車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們用自己的勞力和汗水生存,他們是舊社會人們眼中的低微人群。

  我國的“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在抗戰前夕,對這群人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刻畫,寫出小說《駱駝祥子》。老舍以20年代的舊北京為背景,透過人力車伕祥子一生幾起幾落最終沉淪的悲慘遭遇,揭露了半殖民地的中國社會下層人民的悲苦命運。

  小說主人公祥子,一個以前年輕力壯意氣風發的小夥子,一個以前強勢、獨立的頭等車伕,一個以前以為只要不怕吃苦就能在社會上立足的“天真”的鄉下漢,卻在社會中一步步淪陷,最後像一條狗一樣栽倒在街頭,再也爬不起來……是什麼原因造成祥子這樣的變化呢答案很明顯︰是舊社會的腐敗,將他磨礪成了另一個人一個整日遊手好閒,吸菸酗酒的小混混。他在這個黑暗的社會中完全喪失了理想,喪失了要強的性格,喪失了對生活的所有企望和信心!

  在當今社會,又有多少人在為自己懷揣的夢想努力打拼呢許多人在每一天枯燥的工作中像個陀螺一樣不停地“轉”,只為了一時的酒足飯飽,沒有積蓄,沒有規劃,用網路上的一個流行名詞來說,就叫“月光族”。這類人就如喪失了鬥志後的祥子一樣,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得過且過。既然這已不是那個昏暗、苦難的社會,那我們為何不能為自己制定一個深遠規劃透過自己的勤勞奮鬥來改變自己呢。

  導致祥子一步步墮入深淵的,我想,出了那個“把人變成鬼”的黑暗的社會和制度,還有他自身封建愚昧的思想。他看不到受壓迫的小生產者拜託奴隸地位的真正出路在哪裡,而是把一切都歸於“命”。他絲毫不知,命運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要想在那個“吃人”的時代立足,就務必把握命運,挑戰命運!

  巴爾扎克說得好:“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顯然,小說中的祥子是屬於最後一類人,他在苦難中墮入了萬丈深淵。試問,你們甘願做一個弱者嗎相信大家的回答是一致的,當然不願意。那麼,就讓我們昂首挺胸,向命運發起挑戰,向苦難發起挑戰,為擁有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而努力吧!

  最後切記,命運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1至7章3

  荀況曾說過:“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人有了堅定才是不可破滅的。在《駱駝祥子》中,祥子是一個北京胡同馬路上的一個車伕,長得五大三粗,但卻對生活充滿著熱情,幾番對他的打擊,讓他不敢再次面對未來,讓他成為了一具沒有靈魂的空殼。

  老舍的筆墨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表達了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與感傷。環境、心理、動作、語言的多種描寫手法,讓人讀來回味無窮。老舍先生在文中也引用了北平的風俗民情,在反映舊社會的黑暗下,使文章增添了色彩,讓我們彷彿看到了當時北平下層人民的生活條件。

  祥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拉車,終究是為了能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他並不覺得車伕是個讓人瞧不起的工作,他投入了全部身心,但是老天卻與他開玩笑,他的車被士兵們強行奪去,拿虎妞的積蓄又買了一輛,但最後又因虎妞的死而被迫賣掉來安葬虎妞。隨著歲月的推移和社會滋生的黑暗,祥子走向了人生的滅亡,不斷地去攻擊與壓迫他人,變得行屍走肉,當年他買車的理想,早已隨著他的變化而泯滅……

  上世紀初期,可謂是中國最黑暗受盡屈辱的時期,許多人認為死亡是解脫,因為生活過於絕望,底層人民無法抬頭做人,已經無法忍受巨大的工作壓力,他們無法預知生死,全憑運氣,戰爭隨時爆發……在如此黑暗的社會中,祥子的理想隨風而去,正如那默默奮鬥中卻甘心落寞的人們;黑暗不斷地蠶食著社會的光明,無聲地改變著落寞者們的心靈,讓祥子不斷在痛苦中失去了那個最初的自己。“理想”、“堅持”不再是祥子的標誌詞,“菸頭兒”、“酒鬼”則是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身上……“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來,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逐到野獸裡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這是命運帶給他的不幸,祥子有夢,他想堅持,但卻不能讓他實現……

  今年非常火的一部電影《尋夢環遊記》,完美的詮釋了“堅持”二字,劇中的男孩米格對音樂有著非凡的夢想,但因為家人的不允許,而讓這件事變得更加困難,米格卻不放棄,最終音樂的魅力與親情成為了世上最有力的情感,米格讓家人們知道了什麼叫做夢想,什麼叫做堅持,是家人反而讓他最後實現了夢想,他感動了全家,感動了靈壇上死去的家人的靈魂。他是幸運的,他不像祥子,幾度經受人生打擊。

  讀罷祥子的故事,我慶幸自己生在了一個和平的時代,一個自由的時代,一個可以追隨自己夢想的時代!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