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重陽節的作文錦集七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重陽節的作文 篇1
在古代,人們把六稱為陰數,九稱為陽數。九月九這一天,兩陽相聚稱之為“重陽”,這一天又叫做“老人節”,是我國一個歷史悠久的節日。
今天下午,值勤過後,我就和同學一起坐43路車回家。車上很擠,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座位,就一屁股坐下了,可以好好的休息一會了。
可是,車剛過了一站地,有一位老爺爺上車了,他微微駝背,大概六十多歲的樣子。我馬上就想到了要給老人讓座,但又轉念一想,自己好不容易才坐下,讓了怪可惜的。
怎麼辦啊?到底是讓還是不讓?我想,身為一個少先隊員,如果我不讓的話,那又怎麼對得起我胸前的紅領巾呢?不能再想了,我一定要讓。於是,我站起來,說:“爺爺,您來坐吧!”只見爺爺笑了笑,然後慢慢地坐下,並對我說:“真是好孩子!”我聽了以後,心裡也樂了,因為我做到了。
雖然我失去了一個供我休息的座位,但是,我卻得到了表揚的話語和愉快的心情,這是多麼快樂呀!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一定要讓這種精神繼續發揚光大!
爸爸的話:尊敬老人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階段,你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會更大,希望你能堅持併發揚這種美德!
重陽節的作文 篇2
看過有關資料得知,重陽節屬於老年人的節日。很久以來,我們民族就有九九登高的傳統。登高,應該意味著老年人的年齡步步高昇,帶有祝福老年人健康長壽的內涵。
可是,在我的家鄉,送九月九的習俗恰好和傳統習俗相悖。在這個節日裡,並不是子女孝敬老人,看望老人,卻是老人看望孩子。特別是當年過門的媳婦,在重陽的前一兩天裡,村裡年齡最大而且手最巧的婆婆,就提前忙開了。由孃家請村裡的年齡大的手巧的婆婆們幫忙製作一種稱為“糕”的大饅頭。首先將麵粉分成數份,用各種顏料上色。再動手做成各種麵點花卉,和各種花鳥蟲魚的麵點模型,造型精緻,色澤豔麗,形態逼真。然後用細竹棍挑起來,放到鍋裡蒸熟,再到太陽下曬乾備用。
糕由三層大而扁饅頭迭起,直徑大約有四十公分,總高度約為五十公分。最上面一層饅頭裝點得非常漂亮,有淺褐色的核桃,深紅色的棗,再將各種麵點花卉逐一插在上面,這時的糕就像一個漂亮的花籃。到了九月九這一天,將糕放在一個篩子裡,周圍圍上一圈新鮮的紅柿子。再從村裡關係相近的人家請一位年富力強的小夥子。用扁擔將糕和其他的果品挑起,由媳婦孃家人帶路,要一直步行擔到夫家。
擔子剛剛出門,就會被本村的大娘大嬸們攔下,她們要首先一飽眼福,除過大加讚賞以外,一般很少有人提出意見,因為製作糕的人都是在村子裡受人尊敬的老人,人們都在私下裡評論哪一家的糕更好。
當擔子行到夫家所在的村裡時,就有街坊鄰居大娘大嬸大嫂子大妹子等等圍上來觀看。如果當年村裡娶了好幾家媳婦,人們就會相互比較,看看哪家媳婦孃家人的糕做的不但樣子好看,顏色鮮豔,而且氣派。哪家的媳婦在村鄰眼裡就會越發受人尊敬。這一天,夫家人提前就準備好了各種酒菜,要款待親家和幫忙挑擔的小夥子。家裡也因親朋好友聚集而熱鬧非凡,絲毫不亞於結婚的那一天。
重陽節的作文 篇3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節到了,聽說這天有敬老的習俗,我想奶奶每天帶妹妹這麼辛苦,今天我能為她做點什麼呢?
正想著,聽到了妹妹的'哭聲,我猜妹妹又在鬧彆扭了。平常妹妹看到我都會笑,但今天,一看到我就用被子矇住頭,奶聲奶氣的說:我不要穿衣服
我馬上就明白了,是不願意穿衣服。奶奶用轉移注意力的戰術來哄妹妹,沒有效果。我打算以電話手錶為餌,對妹妹說:好東西要不要啊?妹妹一邊嗚咽一邊問:是什麼呀?我拿出電話手錶,小聲地對妹妹說:哥哥的手錶借給你玩一下,你的電話手錶不見了,我們穿好衣服,一起去找吧。妹妹說:好!我要哥哥幫我穿。問題解決了,奶奶會心地笑了。
我開始幫助妹妹穿毛衣,妹妹挑三揀四,我跟她講道理,連哄帶騙穿好毛衣;她又不肯穿褲子,好不容易穿好了褲子,又要哄她拉大小便,可她還在床上爬來爬去。哎!奶奶每天都這樣哄妹妹真不容易啊。奶奶用讚許的目光看著我,笑著說:小葫蘆真棒!我能看出,奶奶很欣慰。我也很高興,因為在這個重陽節,我幫奶奶做了一件小事。
我希望越來越能幹,幫助奶奶分擔更多的事情。
重陽節的作文 篇4
明天就是重陽節了,預祝天下的老人健康幸福快樂,長命百歲!都說家有一老賽過一寶,現在才明白其中道理,家裡的老人讓你想想就感覺溫馨也生出對家的無限依戀,每當夜幕降臨,暢遊車河時,萬家燈火中總有一盞燈是屬於你為你而留,心中頓有暖流緩緩淌過……這個重陽節快到了,想起我的奶奶和姨婆還有爺爺,希望他們在天堂裡快樂安康!經常會想起他們,很少會夢到他們,相信他們在那裡一定是快樂安好的在我還是個毛毛頭時,奶奶把我接回來,和姨婆一起把我帶大,我的童年考試吧無慮,她們對我寵愛有加,特別是姨婆對我偏心偏得來是地球人都知道最遺憾的是她們一天我的福也沒享到,在我還沒開始工作賺錢她們就都走了,雖然這些年我總是盡我所能為她們做佛事,總彌補不了心中的缺憾……到現在還記得姨婆看到我就說阿囡啊……放學後每天偷偷給我買奶油小方還叮囑不能告訴表妹……
過年奶奶為了勸說我去表姐家作客需要先答應我的條件---買連環畫外帶拷扁橄欖,我才同意去的……奶奶做的五彩圓子,青團,鬆糕……在我的記憶中那是空前絕後的美味隨她一起走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抓緊時間,多陪陪家中的老人,陪他們多聊聊,哪怕多一個電話,以後都會少一個遺憾……
重陽節的作文 篇5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誌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座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曆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重陽節的作文 篇6
在我11歲的重陽節裡,我和爸爸出外散步歸來。為了孝敬爸爸,我接了一盆水給爸爸洗腳。
“啊,這是爸爸的腳嗎?”。它佈滿了繭子和疤痕,顯得滄桑和衰老,其中的疤痕聽爸爸說:“一個是爸爸下鄉勞動時碰傷的;一個是爸爸當兵時撞傷的;還有一個是在當民警時抓壞蛋時碰傷的……”。看著這些蒼老的疤痕不禁勾起了我小時候的回憶:每當我生病時,爸爸無論颳風下雨,抱起我奔向醫院;晚上散步時爸爸揹著我走街串巷;兒時上學爸爸接送我回家。
爸爸的一雙腳啊,佈滿了滄桑,承載著歷史,它伴隨我成長,也將伴隨我走向未來。在我11歲的重陽節裡,我不單孝敬了爸爸,透過洗腳,也使我獲得了巨大的精神財富。
重陽節的作文 篇7
九月九日重陽節到了。大院的重陽節有一種傳統,喜歡晚餐湊住一起吃。幾家約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臨,燈光閃耀,人們飲著菊花酒、二鍋頭,吃著豐盛的飯菜,歡聚暢談,交流情感。一張張笑臉,一陣陣笑語衝出狹小的房間,大家互相祝福著健康長壽、事事平安,大雜院處處洋溢著祥和的氣氛。
重陽節那天,人們有敬老的風習,各家晚輩都要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多一些體貼。除了專給他們做可口的吃食外,有條件的人家,還要陪老人去逛逛公園,這樣會讓老人心胸更加開闊,便於長壽。
賞菊花是市民多許傳統風俗,戴菊花防災去病也是人們舊時一大習慣。
重陽節之時,瓊海正值秋風送爽,天高雲淡的季節。到空曠之外放風箏,不但簡便易行,也是很多受人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店鋪集市都出售各種風箏,花市賣的風箏種類最全質量上乘。
如今,曾經住過的大雜院早已變遷,昔日重陽節“又見花糕處處忙”的景象也已不見。但時逢佳節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聊天的溫馨,思念童一起歡笑玩耍的小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