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的習俗作文(集合1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節日的習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節日的習俗作文1
俗話說的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中國的節日習俗非常有特色,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節日,每一個節日的習俗都有不同的含義,下面,我就說說我們漢族的節日習俗吧!
我們漢族裡有端午節,提到端午,總要與愛國詩人屈原聯絡起來。據記載,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淚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現在人們把五月五日當成端午節,端午節有賽龍舟,懸艾,吃粽子等習俗。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捨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追到洞湖時就不見蹤影了。之後每年五月五日以划龍舟來紀念。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吃粽子,這也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每年五月初五,中國百姓家家都浸米、洗粽葉、包粽子,花色品種很多。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插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把菖蒲、艾條插入門中,並把它們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我們中國的節日習俗有特色吧,要不,你也來體驗一下吧!
節日的習俗作文2
我今天給大家說一說中華傳統的節日有什麼習俗吧!
我先寫一首歌謠,你們猜一猜這是什麼節日吧!“鬧元宵,月正圓,閩臺同胞心相依。扶老攜幼返故里,了卻兩岸長相思。熱淚盈眶啥滋味?久別重逢分外喜!”你們知道了嗎?那就是元宵節了。元宵節是個各家重逢團員的節日,又是吃團圓飯的節日呢!只要到了這個節日人們都不約而同地去外面賞月、吃元宵,那天的夜晚就像歡樂的海洋!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燈節”,象徵著團團圓圓,家人也寄託了對孩子的美好祝願!
要不然我再給大家寫一首詩,再猜一猜這是什麼節日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熱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不錯,這就是清明節。清明節有好多講究,有禁火、掃墓、踏青、盪鞦韆和放風箏等等一系列講究,這裡放風箏的寓意是隨著春風把他送到天涯海角,給我們帶來好運!
中華傳統節日還有很多,希望大家都來關注中華傳統節日的各種有意思的習俗!
節日的習俗作文3
清明節除掃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豐富多彩的。
吃青糰子。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青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糰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的必備食品。
吃饊(sǎn)子。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吃雞蛋。在我國一些地方,清明吃雞蛋,就如同端午節吃粽子、中秋吃月餅一樣重要。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
清明節吃雞蛋象徵圓圓滿滿。在農村的一些地區,還有兒童之間“撞雞蛋”的習俗。倘若要探究清明節裡吃雞蛋、撞雞蛋的象徵意義,其中應該還寄寓著人們對於生命、生育的敬畏與崇信之情。
此外,我國南北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蛋糕、夾心餅、清明粽、饃餈、清明粑、幹粥等多種多樣營養食品的習俗。
節日的習俗作文4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一大早起來,我就盼望著時間快點過,因為,晚上在街心廣場有燃禮花慶元宵活動。
夜幕終於降臨了。月亮姐姐披著薄紗,帶著星寶貝們來到天空。原來,它們也是來看禮花的。廣場上,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擠到一個看禮花的有利地勢。
放禮花馬上開始了,一個紫色的大禮花直衝雲霄。緊接著,許多色彩繽紛的禮花飛上天空。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一把撐開的大傘;有的像串串雨絲,真好看。繽紛的禮花把天空裝點得奇幻而美妙。突然,又一個大禮花“咚“的一聲,飛上了天空,這個禮花可和別的不太一樣,裡面出現了幾個紅燈籠,徐徐飄落下來,可真是太神奇了!
幾顆訊號彈的升空,宣佈了本次活動的結束,我呆呆地望著星空,似乎還回味著那絢麗多彩的煙花。
節日的習俗作文5
每當這個時候,你都能聽到清脆的骰子聲,和快樂的歡呼聲。你聽,這美妙的樂曲又開始了。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正是中秋佳節,我們學校嚮往常一樣開展博餅活動。我們迫不及待地端出大碗和骰子,開始博餅。同學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大試運氣。
這不,就輪到我擲骰子了。我把6顆骰子放在掌心,心裡默唸:一定要博個狀元啊!6顆骰子在大碗裡滾動,四顆落定——1個五,1個一,1個六,1個三!再來看看還沒落定的,1個二,1個四,哇!對堂!大家都為我歡呼起來。
幾輪過去了,桌上的獎品逐漸減少,只剩下一個狀元。但我們並沒有放鬆,個個屏氣凝神,等待著狀元的出爐,那才是真正的好彩頭呢!
轉了一輪,又輪到我了。我往骰子上吹了一口“仙氣”。輕輕地鬆開手,骰子像故意和我作對似的,轉了老半天才停下來。“呀!是狀元,五子帶三!”噢噢,我也是狀元啦。最終狀元大獎納入我的囊中。
一陣陣歡叫聲,一陣陣搖頭嘆氣聲,還有清脆的骰子的跳躍聲,匯成了一首優美的樂曲,在教室上空迴旋著……
節日的習俗作文6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傳統的節日自然有很多傳統的習俗,在這一天,人們常去郊外踏青、掃墓、祭拜祖先等等。
每到這一天,姐姐、哥哥和我跟著爸爸一起回到老家,然後隨著大人們去掃墓。大人們挑著祭品,我們小孩則邊走邊玩,一路上鳥語花香,笑語盈盈。突然,我們眼前一亮:前方有幾顆楊梅!我們連忙跑過去,一看,許多楊梅都已經成熟了!我們爭先恐後地跑去摘楊梅吃,大人們則在一旁休息。吃飽後,我們覺得很開心你也可以投稿,走路也更加輕快了。
最好玩的是掃完墓後吃飯時,大人們找來一些樹枝做成筷子,用來夾糯米飯吃。另外,用來祭拜祖先的雞蛋、糖果、餅乾之類的,也都成為我們小孩的囊中之物。
清明節是我們祭拜祖先的節日。在懷念祖先的同時,還可以欣賞大自然、擁抱大自然,所以我喜歡清明節!
節日的習俗作文7
春節就要到了。我們需要了解哪些習俗?
首先,當遇到親戚、朋友和老人時,應該說:“新年好,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第二,當你去別人家的時候,如果你在宴會上不小心打碎了盤子或勺子,你應該學會靈活地說,“爺爺、奶奶、叔叔和阿姨一年到頭都很安全。”
第三,去親戚家時,不應該翻別人的東西找食物。
第四,當長輩給紅包時,他們應該說“謝謝”,不能親自開啟。
第五、吃飯時,長輩夾菜,你可以夾菜。
第六、當長輩和父母談話時,不能隨便打斷或打斷。
第七,當客人回家時,為客人倒茶,當客人離開時,說“再見”。
第八,打問候電話時,你應該說你是誰,並打招呼。
第九,燃放鞭炮時注意安全。
第十,與父母合作,在新年第一天早上貼對聯。
以上十點必須做到。祝您新年快樂!
節日的習俗作文8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過年放鞭炮,重陽節登高等。我們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對,是春節。
過春節的時候大家都要貼對聯、貼福字,還要倒著貼,意思是幸福來到了我們身邊。春節吃餃子。餃子是“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古人以前還會包一個錢幣在餃子裡面,誰第一個吃到錢餃,誰就會在新一年中有福氣,可現代人覺得錢幣太不衛生了,就改為包糖了。
過春節為什麼要放鞭炮呢?原來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隻年獸每到過年就來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獸又來吃人了,大家都跑到崑崙山。這時一位年邁的老人卻拿來紅紙做春聯,拿來稻草做鞭炮,還拿來蠟燭做燈籠,年獸一看見這些東西嚇得魂飛魄散。從此,年獸再也不敢到人間來了,但人們怕它再來人間吃人,便在大年初一放鞭炮。
節日的習俗作文9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嚐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遊戲,乞巧遊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豔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製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繡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節日的習俗作文10
“八月十五月兒圓啊圓!”每當聽到這首講中秋節的兒歌時,我就想起了那年的中秋節!
過中秋節的前一天,媽媽已經買好了又香又甜的月餅。我和弟弟見了,饞得直流口水,真想今天就是快樂的中秋節啊!
第二天,我盼了好久好久,月亮終於衝破了厚厚的雲層,露出了半張臉,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一樣,又過了一會兒,月亮慢慢地全部出來了,又圓又亮。月亮籠罩著整個大地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就在我看得正入神的時候,媽媽把甜甜的月餅、美味的水果都端上來了,還叫我們來品嚐。我們開始吃月餅啦,我高興極了!我拿起一把小刀,撕開了一個月餅的包裝袋,把月餅拿出來,用小刀小心翼翼地一下、兩下、三下把月餅分成好幾小塊,我分給大家,心裡甜滋滋的。吃完月餅,我和兄弟姐妹們在樓頂上玩老鷹捉小雞、捉迷藏、猜猜我是誰等等各種各樣的`遊戲。
瞧!過中秋節多好呀!不僅可以吃美味的月餅,還可以和家人一起賞月,玩遊戲,多希望每天都是中秋節!
節日的習俗作文1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少數民族的節日也不相同,哈尼族的火把節.藏族的雪頓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更是有名。我要寫的也很有名的節日,那就是傣族的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徹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
潑水節期間還要進行划龍舟比賽。比賽在瀾滄江上舉行。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舟在“堂堂堂”的鑼聲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把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吸引到瀾滄江邊,為節日增添了許多緊張和歡樂的氣氛。
節日的習俗作文12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清明節一般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和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
清明節的風俗,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
這就是清明節的起源和習俗
節日的習俗作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清明節的傳統民俗吧!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多彩的,除了講究禁火、,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
清明節最主要的活動還是掃墓,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節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希望大家都來參與到清明節的活動中。
節日的習俗作文14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團圓的節日,而在我們中國,每到農曆八月十五,就是親人團聚、全家團圓的好日子--中秋節。
中秋節的時候要吃:石榴、板栗、煮毛豆……其中最不能少的就是月餅,我知道月餅是圓的表示著“大家一起團聚“的意思。我吃過:火腿月餅、水果月餅、蛋黃月餅、豆沙月餅、五仁月餅……我最愛吃的是蛋黃月餅,它不像水果月餅那麼甜,也不像火腿月餅那麼膩,它有點鹹,又香又軟。我聽媽媽講過一個故事,在媽媽小的時候,她和姨媽把外婆為中秋節準備的月餅翻了出來,結果老媽饞不住,把月餅偷吃了一點,過節的時候外婆發現月餅被偷吃了一些,問是誰偷吃的,可一個也不承認,結果害的姨媽也被外婆收拾了一頓。我們現在倒好,不像以前愁吃愁穿,也請大家過節別吃太多的月餅,不然很容易拉肚子。
中秋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賞月,可是玉溪那天天陰,沒有看到月亮,真是遺憾哪!
節日的習俗作文15
年夜飯的名堂非常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
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聖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製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後,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後,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
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麵。新年吃麵,是預祝壽長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