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春節習俗》作文合集9篇

《春節習俗》作文

《春節習俗》作文合集9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習俗》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習俗》作文 篇1

  臨近端午節,朋友三四在一起聊起昆明端午節的話題,不約而同都認為現在的“節味”沒有小時候濃了,也許是因為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豐富了餐桌、社會的變遷、鋼筋水泥的居住環境,這些種種把老昆明的味道慢慢隨風而逝。那和大家寫寫我所認識的老昆明端午節習俗。

《春節習俗》作文 篇2

  春節快到了,大家也都回家探望家人並吃一頓快快樂樂的年夜飯,而我也匆匆的,回家去看看奶奶爺爺。

  春節的那天中午,大家喜聚一堂,準備吃年夜飯,大家都坐在椅子上聊,天南地北的事,突然,一陣啪啪聲響過,這可把我嚇了一跳,哦,原來是爺爺放鞭炮了。這時就正式開始吃飯了。桌上的菜不計其數,而且每個菜都很美味,大家之間變得更親切起來,而我吃飽了飯,準備跟我的小夥伴兒去玩兒鞭炮。我們買了幾盒,準備放,“呲——”鞭炮被劃響了,“轟”一聲巨響,震耳欲聾。我們一直玩到天黑為止。我們剛才回去看春節聯歡晚會了,裡面的節目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大家也彷彿有說不完的話。這時,我最期待的時候到了那就是收壓歲錢的時候,收爺爺一個,奶奶一個,舅舅一個……。總算熬到十二點了。午夜的煙花馬上就要發射了。“轟”第一個禮炮打響了,緊接著又有許多炮都打響了,天空頓時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斕的綵衣,每一家的屋簷上掛滿了燈籠,我興奮得直跳,我這次和到十二點,真沒白費,真是太壯觀了……

  怎麼樣?這就是我家的春節蠻熱鬧的吧!

《春節習俗》作文 篇3

  春節是我們國家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 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節中,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日,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裡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每家每戶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說好話、吉利話。民間傳說,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那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農曆臘月二十四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們國家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每家每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過了十二點就是大了一歲。壓歲紅包是由長輩發給孩子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我們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孩子,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

  這就是浙江的春節習俗。

《春節習俗》作文 篇4

  中華民族有很多傳統的節日,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各種節日都各具特色。但最重要的節日還是春節了,由於地域的差異,全國各地過春節的方式均有不同。我的家鄉重慶秀山是土家族自治縣,每年春節,父母都帶領我回秀山老家過年,而我的老家又座落在距秀山縣城較偏遠的一個小山寨裡,這個小山寨的春節很有土家民族的風味。

  大年三十的早上,每家每戶的學生都要去商店買紅紙自己根據家裡的情況編寫春聯,無論編的水平如何、寫的水平如何,它都象徵了土家族人民除舊迎新的美好祝願和希望。

  貼完春聯就由小孩子們貼年畫,土家族年畫是一種美麗的山水畫、人物畫、字畫或其他畫等等,它具有驅邪避鬼、拜祭祖宗、祈求富貴的畫,家家戶戶佈置得花花綠綠勝似仙宮。

  貼門神也是老家過春節必須做的事,由長輩們在老家吊腳樓的大門上貼一種神象。每年春節必貼,圖個吉利,也添氣氛,驅鬼驅邪、增加喜色。聽爸說:門神均是唐朝兩位悍將,一位是勇猛無比的尉遲公,一位是百戰百勝的秦叔寶。

  接下來就是吃團年飯了,土家族的團年飯很講究,比如吃飯時不能打破碗,如有發現便要注意人口損破。吃飯不能泡湯飯和喝湯,如果喝了湯水來年種田下地怕碰到雨天。要說吉利話,不打小娃,如打小娃,叫封印等等……

  但全家人吃團年飯之前,必須先要進行幾分鐘的“叫飯”,聽爺爺說這是土家族祭祖的一種方式,也叫擺飯。這是過年不可少的一種祭祀活動,先擺上豐富菜餚在桌上,不急於品嚐,而是靜坐凝神,將筷子放在酒杯或飯碗上,由爺爺悼念:“三代宗祖老少亡人,地盤業主古老前人前來吃飯飲酒”。唸完後才能吃團年飯。

  吃完團年飯後要進行“送亮”,就是三十日晚上,要給先亡送亮到墳前,在墳前點燒臘燭,擺上飯菜,燃放鞭炮以示懷念。

  夜晚來臨後,就是我們常說的“守歲”了,我們全家人圍火而坐,這天晚上爸爸說要保證燈火通明,相傳三十的火,十五的燈。三十晚上燈也不滅,家裡的每一個地方都要有燈不能是黑處,黑處必藏瘟神、瘟疫,因此必須用燈火照明,讓瘟神、瘟疫無藏身之地,來年人口清潔平安,無瘟疫流行。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也是我們土家民族的一些春節傳統習俗,覺得挺有意思的,所以說寫下來與大家共同分享,但願這種具有民族傳統的的春節能夠儲存下來。同學們,有時間,你們也可以去我們老家秀山做客,親自感受一下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吧!

《春節習俗》作文 篇5

  在不同的民族裡,都有著不同的節日,都蘊含著不同的含義。對我們漢族中所有的人來說,最開心的節日就是春節。

  對我們來說,春節是最快樂的日子,在春節裡,我們會長一歲,還會收到壓歲錢,還能穿新衣。我們過春節時,都會把家裡裡外外的打掃乾淨。還有去街上買燈籠、對聯、福字、窗花、還有買屋裡需要貼的神靈。買回家後,把燈籠掛在屋裡的四個角上。把對聯貼在門的兩旁,橫聯貼在門的上面。還要拿一個大點的福字倒著貼在門上,表示福到了。窗花有各式各樣的,我做喜歡的事,就是把剩下的窗花上漂亮的圖案剪下來,收藏好。令我最好奇的,就是貼神靈,這神靈有很多種,少一個都不行。有時候晚上,還需要給神靈燒香。

  每次拜年的前一天晚上,有些孩子都會迫不及待的把新年衣服全部穿上好好的看一看,然後在脫下來放到一處。等著第二天醒來,孩子們就穿著新買的衣服去拜年。到了那裡,晚輩們都會跪下,給長輩磕頭,然後長輩們就給每個孩子壓歲錢,去親戚朋友家拜年,也會收到壓歲錢,不管是小孩還是18歲以上的大孩子,到最後,孩子們都會把壓歲錢交給家長,讓家長保管。

  在春節的這幾天裡,所有的男女老少都過得非常開心,非常快樂。過完年後,大人就又開始忙了,孩子們就又開始了學習旅程。

《春節習俗》作文 篇6

  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春節是中國農曆歲首,也是中國民間最熱鬧的古老傳統節日。中國民間過春節的習慣大概是從原始社會的時代‘臘祭’演變而來的。

  春節的習俗有:每家每戶門口都要貼紅對聯,有的人家大門上有掛紅燈籠,放鞭炮,拜年。有的家長拿壓歲錢給我們。人們都穿新衣服,舞龍,登山玩樂。

  每年的春節都一樣。過年這天我們穿好新衣服去跟長輩拜年,要說好話祝福語。吃團圓飯,熱熱鬧鬧的。小孩子都喜歡過春節。

  我的春節和你們的春節大不相同,我回了河南汝南的老家,放了許多各種各樣的炮,有大紙炮、飛天雷、飛天火箭、水雷等等。

  有一天,我把一個有30釐米高,直徑20釐米的白色大紙炮放在雪堆裡,它的威力比小型手榴彈的還大,我用火機點燃了火線,然後我很快的跑進了屋裡,1、2、3轟的一聲,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我跑上去一看,雪堆上有一個很大的洞,比我想象得還要大。我們又把水雷往水裡裡一扔,很大一個水花一飛沖天,威力無邊,把水面的冰都炸得飛了起來,水面上出現了壯觀的景象,很多黑色的.煙從水而起。

  好啊!你們這兩隻“老狐狸”,想合起夥來整我,那??可沒門!我現在還真有點懷疑,十二生肖裡為什麼沒有狐狸。

《春節習俗》作文 篇7

  蒙古族過春節分“送舊”和“迎新”。送舊是臘月二十三清潔衛生打掃家,到傍晚要“祭火”。“祭火”是從薩滿教傳入的,蒙古族信仰喇嘛jiao後有所改變,蒙民把羊胸脯肉連同白“哈達”、肉米粥、黃油、酒等做祭品,然後由長輩點燃九個小燈,並將祭品投入旺火裡燒,口裡誦讚詞,祝福家人幸福。祭火忌用紅筷子而用白色或黑色的,因為蒙古族都認為“火”代表著一個家族的傳宗接代、興旺。燒完祭品後,全家進餐。有的把祭品的剩餘送給附近親戚吃。“祭火”的時辰為傍晚黃昏時,上祭品時,男人在前,女人在後叩拜。在古代,有錢人還專請喇嘛祭火。

  臘月二十三以後,就準備過春節。有關衣食住各方面的事,如炸油果子,油食花樣繁多,尤其供佛之品要講美觀。其次是包餃子。年三十是最熱鬧的一天,全家換新裝,上午要上供祭佛,在佛櫃供臺上擺上各種奶食、油食,擺成小塔型,上邊插上特製的金銀花。還用十二個小銅盅倒滿白水,一天換一次水,然後點上長明燈。同時,開始寫對聯(與漢族同,只是寫蒙文)。晚上,備好飯菜後,在院外找一平地,鋪好新氈,擺上酒、菜、肉,開始祭祖先。長輩嘴裡念著高祖、曾祖的名字,把酒一盅又一盅地撒在地上,撒向天空。祭完祖先後,全家上席,晚輩敬酒給長輩送舊歲。這天,全家不論男女老幼,玩什麼都可以。在牧區,男人下蒙古象棋,女人、娃娃玩“羊拐”,蒙語叫“沙”,一直玩到天明。初一凌晨,擺好飯菜上席給老人長輩敬酒,敬酒時要跪拜,男人雙膝下跪,頭往下低時雙手向上下襬動。這時,長輩祝福你長命百歲,終身幸福等。未婚女子與男人一樣叩拜,而已婚女人則右膝下跪,左膝半跪,右手在面額右側上下襬動。新媳婦則須唱歌。初一不分男女相見第一名話是問:“新年好”、“過年好”,而不說“見面發財”之類的話。給親戚拜年時,每人帶藍色哈達和酒。到親戚家,先到佛堂或者供佛像之處,給佛像叩頭,然後用自備的酒敬長輩。向長輩敬酒時,敬者必須戴帽子。長輩兄長向你敬酒,必須站起來等;而且喝完才算有禮貌,如不喝者可回敬。如今拜年時,已改為握手等新習俗了。牧區拜年時,不管你是否吃過飯,都煮餃子,實在吃不下可嘗一個。

《春節習俗》作文 篇8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怎樣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已經形成了一些風俗習慣。

  掃塵

  每到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用具,拆洗被子窗簾。到處充滿著歡歡笑笑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它以工整、簡潔、精美的文字表達美好願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選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守歲

  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不好的事物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裡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這就是美好的春節習俗,我期待著春節的到來。

《春節習俗》作文 篇9

  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的來啦!這時屋裡的主人,為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啦!等等之類的口彩。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的模樣,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著假鬍子,身上揹著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後面跟著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等一大堆討吉利的話,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後,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到別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