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心理作文集合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理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作文 篇1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新面孔,並在後來的相處中不斷加深瞭解。我的數學老師--葉老師,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
那是在我剛剛升入六年級的第一天,一張陌生的面孔引入了我的眼簾:一雙大眼睛,一頭濃密的黑髮,三十來歲的年齡,給我的第一感,她是多麼親切,和藹。當她對我們說“同學們好,我姓葉,大家叫我葉老師吧”的時候,我就知道,她一定是個好老師。因為,她那洞察學生心靈的目光深深打動了我,使我更加認真、努力的學習。
葉老師特別溫柔。給我們講課的時候,聲音洪亮,處處到位,講得多麼好啊!那時,同學們有不懂的地方都不敢問,可葉老師卻對大家說:“同學們有不懂的地方儘管來問,葉老師最喜歡愛問問題的學生了。同學們一聽這話,都湧向辦公室。記得那時,辦公室擠滿了人,那時,我也喜歡上了葉老師,天天都往辦公室跑,一直到辦公室問題。
我愛葉老師,愛她那一絲不苟、無私奉獻的精神!葉老師,我對您的印象永遠不會改變,因為,她刻在了心裡!
心理作文 篇2
主角永遠不會是一群人,只能有一個。〔這是我在讀《做一個最好的配角》後的啟發。〕由於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是耀眼的主角,一定會有人是配角。如果你把當主角看作是人生大事的話,你就會產生嫉妒心理,對自己要求完美,就會失去原本純潔的夢想,這就是“主角定義”。
其實有時候,當配角會比當主角更來得悠閒。你可以選擇和一群朋友一起看書,書不必一定是有關學習的,可以看自己喜歡的小說,不用逼自己幹不喜歡做的事來束縛著思維空間,讓腦選擇適合的東西,舒適、快樂地思考,這樣難道不比逼自己做不喜歡的事來當主角好嗎?
在看電視時,我們也許都只會關注那個完美的主角,認為他〔或她〕的全部都是完美無瑕的。甚至封他為偶像,對他的'言行都感到崇敬,隨他的思想飛躍。卻忽略了其他配角,他們的十個行動不如主角的一個動作有魅力。但你又是否想過如果沒有那些優秀配角的陪襯,你能看見主角的光芒嗎?紅花總要綠葉襯,只有主角沒有配角的電影不是好電影。
當神舟五號成功落地時,舉國歡慶,楊利偉叔叔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他的確值得擁有這些榮譽,但我覺得背後的工作人員更值得嘉獎。他們的功勞絕對不是一天就能講完的,他們飽受困難的考驗,只為追求更好的品質。所以,這次的成功,同樣凝聚了他們的智慧和汗水。我們不能忽視他們的功勞,他們只是配角,在背後為成功付出。
專家點評:
這篇散文重在說明配角無論在藝術中還是現實中都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電影中的主角沒有配角就體現不出他的優秀,一項偉大事業,沒有配角就沒有主角的用武之地。第二段對配角的闡釋破壞了全文主題的深刻性。
心理作文 篇3
你說,即便擺脫舊矛盾,仍會產生新的矛盾;你說,表面看上去輕鬆的工作,不一定真的輕鬆;你說,我不想科研不想技術不想老師,根本就是無路可走;你說,天下有輕鬆的工作,卻不一定有輕鬆的人;你說,只要在一起,做什麼都可以;你說,結束異地,其實沒有想象的那麼困難......字字句句,我記得真真切切;字字句句,我徹頭徹尾地相信。只是,再有說服力的語言,終究只是語言而已。人,無時無刻不得不面對的,是現實,明知不想要卻不得不要的現實。
越來越相信,幸福,真得只是一種單純的心理感受。同樣的事實,在不同人眼中,是不同的、甚至迥然相異的風景。別人眼中的光鮮,於當事人,也許掩飾著難言的蒼白;別人看來的悽苦,於當局者,也許享受著別樣的溫馨。外人的言論眼光,不過是無關痛癢的過眼雲煙,實質上,苦樂己曉,冷暖自知。幸福還是痛苦,只有自己能夠選擇。所以,你必須學會無論在怎樣的處境中,在心中,始終堅持前一個選項。
一年之際在於春。春季,萬物復甦,生機盎然,對我們這樣的群體,卻是一個殘酷的季節,似乎身邊每個人都不順心,跳樓事件也時有耳聞。虔誠地祈禱,春去夏來的時候,能夠看到朋友們久違的舒心笑容。
心理作文 篇4
“愛”是當今社會人類共同呼籲的主題,它的意思是倡導我們做人要有愛心,對他人要關心和真誠。可是,真正做到這些的又有誰呢?
當今社會,人們注重的只是金錢與名利,而那些“愛”對他們來說何足掛齒呢?早已被置之度外。這樣的人可謂是密如繁星,數不勝數。仔細想想,這似乎又是“人之常情”。
有些人甚至認為當今社會的人類雖然文化在飛速提高,但卻遠不及原始社會的的人類。雖然他們的知識水平遠遠不及當今社會的人類,甚至不及現在人類的九牛一毛或者可以說更少。但是他們卻擁有著當今人類最缺少的東西——愛。
想想看,如果人類只有知識和金錢而沒有感情,那還怎能稱之為“人”呢?只能說他們是沒有感情的機器罷了,僅此而已。這是多麼可怕啊!
人類進步的越快,“愛”就越來越少。這並不是無稽之談,而是社會大眾的心聲。原始社會的人類如果看到他們的同伴有危險,他們會奮不顧身地去幫助遇難者。但當今社會的人類呢?就拿“小悅悅事件”來說,7分鐘內18名路人路過但都視而不見,漠然而去,最後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試想想看,小悅悅還只是一個兩歲大的孩子啊!就連一個孩子他們都不願去救,更談何去幫助別人了。怎麼能說他們有“感情”呢?這是多麼具有象徵意義的事件啊。從這件事中就足以看出他們人性的“冷漠”。其實,我們伸出援助之手並不難,只是缺伐那種心而已。他們的惻隱之心已經被他們所謂的名利所禁錮了。
我們共同生活在同一藍天下,呼吸著同一片空氣,為什麼就不能推開那扇被名利和金錢所禁錮的那扇“愛之門”呢?推開那扇們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看淡名利與金錢,學會愛別人、關心別人,“愛”會與我們同行。
心理作文 篇5
我們在思想品德上對從眾心理多少有過一些瞭解,我們都知道,從眾心理是一種正常現象,是學習成長的必經之路。但是從眾心理也有好有壞,你選擇了哪一方面就必然對應相應的結果。
積極健康的從眾心理可以使你品德高尚,全面發展,就像閱讀、運動等。而盲目從眾則是極其危險的,一旦養成盲目從眾的習慣,那麼你的一生甚至家人都會受到不可小覷的影響。
我們青少年正處於青春期,從眾心理尤為普遍和強烈,若要在這個學習發展的黃金時段邁好前進的每一步,就必須正確對待自己的從眾心理,讓它成為你成長的好夥伴,而不要成為你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
面對複雜的社會生活,我們要擦亮自己的眼睛,用“火眼金睛”去辨別生活中的真善美與假惡醜,從而避免盲從帶來的消極影響。
現在,我們走進了高速發達的資訊時代,網路進入了千家萬戶,他在為我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對我們構成了相當大的威脅。我不得不說,網際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好了你就可以平步青雲,利用不好則會一落千丈,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其中對青少年誘惑力居首位的就是網路遊戲了。談起網路遊戲,他只可以作為一種放鬆的工具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絕不能作為一種生活的習慣。要知道,一旦沉溺其中,就有可能玩物喪志,精神頹廢,成為一具毫無用途的行屍走肉。因此,對網路的正確利用是相當重要的。
此外,還有一些青少年認為別人吸菸、酗酒看起來很酷,特別有範兒,所以他們也嘗試著去做這些不良的事,尋找一些精神上的滿足。但是你想過沒有,結果呢?最終只能害人害己。你成長的這個階段需要這些東西嗎?我可以極其肯定地說:“這樣只能讓你們看起來更加虛偽,因為時間不對。”熟知一句話“吸菸等於慢性自殺”,如果你還留戀你的生命,就讓這一切停止了吧。
克服盲目從眾,迫在眉睫。為了自己的健康成長,為了家庭的和諧美滿,當一些不良誘惑向你招手的時候,一定要果斷的對他們說“不”,只有這樣你的成長才會得到保證。
克服盲目從眾,學會獨立思考,將會使你受益終生。成功往往只屬於那些勇於開拓的人,而不是循規蹈矩的“跟屁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