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七單元]寫一篇讀後感> 【精華】讀後感的作文合集十篇

讀後感的作文

【精華】讀後感的作文合集十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二十年前曾支離破碎地讀過幾章《儒林外史》,其印象隨著時間的流失逐漸淡忘。今年暑假又一次細讀了這部優秀長篇諷刺小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記

  說起《儒林外史》,多數人可能沒有對《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名著熟悉。其原因是,三國、水滸一類的書,是在人民群眾集體創作並廣泛流傳的基礎上由羅貫中、施耐庵整理加工而成的。這些書中的故事又被廣泛的搬到戲劇、電影的舞臺上,所以它有十分強的群眾基礎,提起書中的人物、故事情節都能談談自己的認識、見解。而《儒林外史》是吳敬梓自己的創作,是他在實際生活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的精品,是他獨特思想與藝術構思的產物。吳敬梓是清代安徽人。他出身書香門第,祖上幾輩都是科舉成名,得做高官。吳敬梓自幼讀書習文,對經史文章、詩詞歌賦無不精通,但對科舉考試和八股文毫無興趣,所以他在《儒林外史》中對科舉和八股的反對態度十分明確。書中第一回就透過王冕的話說:“這個法卻定的不好,將來讀書人既有此一條容身之路,把那文行出處都看得輕了。”在封建統治非常嚴酷的清朝,作者敢於直斥科舉制度,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

  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眾多讀書人的形象,最成功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無疑是那些被科舉八股毒害的人。這些人在名韁利索的牽引下現出的醜態,做出的醜事,讓人觸目驚心。如進了幾十年考場,後來僥倖考中又出盡洋相的周進、范進;獲得名利地位後就無惡不作的嚴大位;原本勤勞孝順、後來被名利與八股迷了心竅,做出種種劣跡的匡超人;為了當名人而冒名頂替四處行騙的牛浦;粗通文墨、在鄉村招搖撞騙的楊執中、權勿用;以招賢納才為榮、藉以揚名卻屢次上當的婁氏公子;雖為女流卻熱衷八股的魯小姐等等。這些人物的表現,真實地反映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扭曲,也揭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

  書中不僅刻畫了令人憎惡的反面形象,也樹立了許多正面形象,如杜少卿、莊紹光、遲衡山、武正宇、虞博士等。以杜紹卿最為突出。杜紹卿才華超群,卻蔑視八股,仗義疏財,遷居南京後,寧願過貧寒生活而不願徵召為官。《儒林外史》在寫發上也獨具一格,它雖是長篇小說,卻沒有貫穿全書的人物和事件,而是把幾十年中出現的眾多人物和故事串接起來,既有交叉聯絡,又獨立成章,富於變化。吳敬梓運用口語化、性格化的語言,同時適當吸收諺語、歇後語等,使得人物的身份和特點準確鮮明,精彩之處層出不窮。像王冕隱居、范進中舉、兩根燈草、人頭會等篇章,一直為人們稱道,廣為流傳。作為諷刺小說,吳敬梓不是簡單的直述自己對人物的好惡,進行諷刺或讚揚,而是透過白描勾勒,用人物言行的強烈反差、對比反襯、明贊暗斥或明貶實褒的手法,讓讀者自己明辨是非,起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整本書用樸實的語言描寫了一個個富含道理的小故事,100篇文章圍繞著愛的主題,描寫了主人公“安利柯”身邊發生的小事。有78篇是他的日記、十篇父親、母親、姐姐在他的日記寫得道理,書中的愛是: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還有12篇愛國每月故事。

  這本書整整影響了19、20、21世紀三代人,對普通人純真心靈的熱忱讚頌。主人公成績雖說不怎麼樣,但是在父親、母親、同學和老師的關懷下,他的心靈一定是純潔的,作者用了十年左右的心血,完成這本《愛的教育》。我對這本書很有感觸,教我學會愛國,學會感恩,見識到各種各樣的人,我覺得主人公真幸運,有個愛他的父母,有個愛他的老師,有個特別關心他的姐姐,還有一群群友好的同學。我覺得安利柯自己也真好,不歧視殘疾人,對同學熱情,對同學也很大方。

  假如我是安利柯,我會好好地孝敬肯為我付出一切的父母,不讓他們擔心。我會對諄諄教導我的老師說一聲:“謝謝您,老師。”會對我的同學一個大大的擁抱。其次,我要提高學習成績,不要讓老師為而我擔心,把做過對不起父母事一一排列出來,每個都反省過去,懺悔過去。把自己完美起來。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完美地做成一件事。可是隻要你努力了,失敗也沒有什麼丟人的。

  這篇文章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書中的主角叫大衛,一次,幾個同學勸我去當學生會主席,本來我想放棄,經過父親的鼓勵,我成功了;在高中,我以為父母很無知,自己無所不知,可是透過學習,使我改變了看法;到了大學,我因為玩橋牌遊戲荒廢了學業,又因為父親的話,他說:大衛,我會盡我的全力供你讀書,但是你必須瞪著眼睛對我說:我盡了最大的努力。使我又重新振作獲得獎學金。

  看完這篇文章,我的感悟很多這個故事舉了三個例,並且為我們證明只要努力就有回報。我也認為這樣沒錯,只要努力,失敗沒有什麼丟人的。我已經盡力了只要你能瞪著眼睛說出這句話,失敗就可以放在一邊。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一次,我的興趣班考試,本來信心滿滿的我卻因為沒檢查而考了80分。回到家我本以為少不了挨頓罵,誰知媽媽只是說:沒事,只要你是盡了最大的努力就行了。我聽了頓時感到羞愧。下一次去興趣班,我把那次的考試重新認真地考了一遍,雖然有點不相信,但我真的考了一個100分。

  世界上難免有什麼事會做不到,可你不用怕會丟人,只要你對自己說:我盡了最大努力了,就行!

  盡力了!失敗,沒有什麼丟人的!相信自己!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海底兩萬裡》寫於1870年,這本名著是凡爾納敘述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受邀追逐怪獸,誰知,落入水中,與同伴落到怪獸的脊柱上,被尼摩船長收留,開始海底旅行

  這事發生在1866年,當時海上的人們發現了一隻所謂獨角鯨的大怪物,出於對航海安全的考慮,也是在公眾的呼籲下,由美國派遣了亞伯拉罕·林肯號對“海怪”進行追逐,海底兩萬裡讀書筆記100字。他(阿龍納斯)接受了邀請並參加捕捉行動,在捕捉過程中,追逐怪物的戰艦反被怪物追逐,並遭到“海怪”的兇猛襲擊。阿龍納斯卻不幸與其僕人(康塞爾)以及一個捕鯨手尼德·蘭掉入水中,卻意外游到了這隻怪物的脊背上。後來得知這隻驚動一時的獨角鯨原來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這潛水船是一位叫尼摩船長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這艘潛艇不僅異常堅固,而且結構巧妙,能夠利用海洋來提供能源,他們依靠海洋中的各種動植物來生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途徑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然後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稀罕的海生動植和水中奇異景象。最後,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是,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有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於世。

  主人翁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他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精心研究、設計、建造了這隻獨角鯨大怪物——潛水船(鸚鵡螺號),他與潛水船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好像這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尋自由,又對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在這孤獨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龍納斯並與他共同經歷了一幕幕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事件,讀書筆記大全《海底兩萬裡讀書筆記100字》。

  其中有幾處是我覺得比較引人入勝:在托里斯海峽:“鸚鵡螺號”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觸到海峽的礁石而被-迫停下來。然而這對阿龍納斯,他的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卻是一件好事。因為這使他們能有機會在旁邊的小島上逗留了兩天,這對一個原來生活在陸地上卻因為某種原因而留在海上2 ~3個月的人來說是上天何等的優厚待遇啊!然而,在他剛想享受戰利品時卻意外的遇到了土人圍攻。最終以尼摩船長沉著冷靜去對付土人圍攻而告一段落。

  一顆價值千萬法郎的珍珠:這一章敘述尼摩船長,啊龍納斯,他的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在收集珍珠時發現一位印度採珠人遭到黑鯊的襲擊,幸虧尼摩船長以無以匹比的勇敢和尼德蘭對鯊魚身體結構的熟識,用魚叉刺中鯊魚的心臟而完結生命為告終。在細節可以看出尼摩船長他,作為逃到海底的人類種族代表之一,而對人類表現出無私的奉獻精神。不管他平時嘴上怎麼說,但這個奇怪的人善良之心至今還未完全泯滅。

  另外,在南極他們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極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輪流用工具和開水把底部厚10米的冰蓋砸開,逃上大海;在大西洋鸚鵡螺號被章魚所困擾,他們拿斧頭和章魚展開肉搏戰,一名船員慘死;在北大西洋鸚鵡螺號遇到一艘英國驅逐艦的炮轟,除那三位俘虜外個個義憤填膺,用鸚鵡螺號的衝角把驅逐艦擊沉;他們眼中的海底,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時而險象叢生、千鈞一髮。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前幾天,我讀了《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機》這本書,我讀完了這本書,我不僅體會到了旺卡先生樂於助人的精神,還體會到了旺卡先生的智慧。

  這本書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的續寫,查理準備將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接到工廠來,在回到工廠的途中,升降機越飛越高,竟然進入了太空軌道,在太空軌道上,他們遇到了英國總統,見到了太空旅館,最可怕的是,他們遇到了克尼德,他們成群的向太空運輸機進攻,最後,旺卡先生用鋼纜繩把太空運輸機拉到了地地球上,克尼德也被燒死了,旺卡先生是多麼樂於助人呀!回到巧克力工廠後,旺卡先生用他的智慧,把喬治姥姥變成了年輕人。

  旺卡先生是多麼勇敢,他打敗了克尼德,在最危險的關頭,他沒有為了自己,趕緊回到地球,而是想先救太空運輸機裡面的人,他想到了別人,拉著別人一起走,以後,我們也要向旺卡先生學習,樂於助人!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放寒假了,我開心極了,又可以玩我的電腦遊戲了,可等爸爸把一本名叫《101個成長故事》的書放到我面前時,我一下子被它吸引住了,連電腦遊戲也顧不上玩就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一遍看過後,我被一篇《小鳥趕火》的故事深深吸引。這個故事講的是三個小朋友在一片森林的樹下點起篝火的時候,林中的長尾巴鳥為了不使森林著火想出了一個挺妙的辦法:就是讓鳥兒們和著節拍抖動樹枝,使樹上的水珠落下去將篝火撲滅,保護了自己的領地,最終三個小朋友只好放棄這片森林而到邊上另一片森林裡玩篝火,而隔壁森林的鳥兒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不僅失去了落腳的地方,而且自身的羽毛都被火燻黑、燒焦了。

  我覺得故事中的長尾巴鳥很勇敢,也很聰明,當他們的家園被“入侵”時,它們不是像鴕鳥一樣選擇逃避,也不像另一片森林裡的鳥兒那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是選擇了戰鬥,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保護了自己的家園。它們沒有蠻幹,沒有用自己的雞蛋去和三個小朋友的石頭相碰,而是動足了腦筋,想出了那個絕妙的辦法-----和著拍子搖動樹枝----一次一次的堅持著,直到三個小朋友垂頭喪氣的離開它們的家園。而另一片森林的鳥兒們說“那是地面上的時,與我們有什麼關係”,這是多麼的自私和愚蠢啊!試想一下,如果正處於危險處境的是你,而你的耳邊聽到的都是“和我有什麼關係”的聲音,看到的都是一副副冰冷的面孔,你能不絕望嗎?可誰又能保證下一個處於危險處境的不是自己呢?所以,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關心自己關心他人,更應該像長尾巴鳥一樣不但要保護自己,而且要善於保護自己。遇到有人想破壞我們的美好家園時,一定要堅決地和他們作鬥爭,維護自己的權益,這是不給悲劇任何機會的最好辦法,當災難發生時,沉默、躲避、忍讓往往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直刺你的喉嚨。

  記得5.12大地震中,有個小男孩,就是那個和姚明叔叔一起走進奧運的,來自四川汶川映秀鎮的小學生、年僅九歲的“抗震救災英雄少年”林浩,在地震中他表現出的成熟、冷靜和大氣讓人欽佩。地震發生後,林浩沒有坐等救援,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經過艱難掙扎,爬出廢墟,脫險後沒有慌亂逃離,而是冒著受傷的危險將救援之手伸向他力所能及的兩名同學;記得還是在大地震中,那位被埋了108小時後被就出的餘老師,那天中午他還在午休,地崩山搖之後,他幸運地被壓在一扇傾倒的門下,在狹小的空間裡,腳比頭高,身體幾乎動不了,短暫昏迷後,他醒來,一片漆黑,他沒有慌,他要活下去!他要和地震作“鬥爭”,於是他用手摸索著,居然找到一個空的礦泉水瓶!在接下難熬的每一分秒裡,他儘量放鬆自己,然後用那空瓶子接自己的尿喝,如此艱難迴圈,後來又摸到幾本學生的作業本,就著尿、嚼著紙,維持著生命的運轉,滿懷希望地等待著人們的救援。他們就像故事裡的長尾巴鳥!令人敬佩的長尾巴鳥!!!

  生活中總要遇上各種各樣的困難,看完這篇故事,我不但懂得了保護自己的重要性,更懂得了正確保護自己的重要性。這本書裡的故事真是引人入勝,有機會你也去看看吧,相信你會和我一樣連電腦遊戲也拋到腦後的。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我就曾看見過一個令我十分感動的故事就是《奇蹟的名字叫父親》我讀了後,淚水嘩嘩而下,奇蹟的名字叫父親讀後感。

  《奇蹟的名字叫父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位父親帶著女兒去和妻子會合。一次在船上,父親正在為女兒削蘋果,不料船突然抖動了一下,父親摔倒了,而那把水果刀卻無比精準的洞穿了他的心臟,但他沒有告訴女兒,堅持到女兒見到妻子之後才倒下。

  這位父親是偉大的,刀雖然洞穿了他的心臟,他卻為了能陪女兒見到妻子堅持了三天,這是多麼深的父愛啊!

  記得有一次,我在衛生間,不小心滑倒了,腦袋重重的摔在地上,我大哭起來,爸爸就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停的來摸我的頭,還急切的問我痛不痛,而我已經痛的說不出聲了,爸爸就更急了,讀後感《奇蹟的名字叫父親讀後感》。最後,爸爸火急火燎把我背到了醫院,路上還不停的問我好些沒。終於到了醫院,而爸爸卻滿頭大汗,我看爸爸累得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了。但爸爸不顧勞累,不停地向我問長問短,每分每秒的關心我,照顧我,幫助我。直到我的臉色好些了,舒服多了,爸爸才舒了一口氣。到最後爸爸還要揹我回家。····

  我們的父母不就是這樣無私奉獻嗎?把好的都讓給我們,處處為我們著想。而我們有時卻身在福中不知福,有時還怪罪父母,回想起來,我們是多麼的殘忍啊!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感恩父母。

  好了,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懷著感恩的心去報答父母,孝敬父母,不要再讓他們為我們操心吧!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二十多年前,柏楊先生寫的《《醜陋的中國人》》轟動一時,但這並未引起國人足夠的反思。不久前北京街頭的一幕,在網上引起了激烈的論戰。

  一位北京司機駕車違規行駛,一位外國婦女見狀前去阻止。她將腳踏車橫在街道上,試圖制止司機前行。沒想到,司機知錯不改,反而下車與婦女搏鬥好一個頂天立地的中國男子漢,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樣的人有一個就罷了,可飄過的人視而不見,麻木不仁。反正不管我的事,打打這幫洋鬼子,滅滅他們的威風。同志們,此刻不是八國聯軍侵華,不需要你那份革命熱情。醜陋的中國人呵,人家是在糾正我們的錯誤,看看我們幹了些什麼?

  中國此刻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出境旅遊成為一種時尚。當你身處異國,領略美景之餘,看到方方正正的漢字,你有何感想?親切?愛國?錯,錯,錯!你看清了字的資料了嗎?請勿亂扔垃圾請勿隨地吐痰。看到這些哪裡來的親切?

  人家為什麼要用漢字?為什麼專寫給你中國人?就是因為我們的行為讓人望而卻步。我們超多進出口貨物的同時,也把中國人的醜陋出口到了別的國家。這不是一個人的事,這是一個民族的素質問題。

  最近網上評選中國的標誌,我看也許將中國人的醜陋作為中國的標誌再適宜但是了。

讀後感的作文 篇9

  枯草,蓬飛,北風,呼嘯,山路,崎嶇,霧夜,降臨了呼嘯山莊,呼嘯山莊讀後感。如此安靜,一個與塵世喧囂隔絕的山頭。如此淒涼,一個與陰冷黑暗擁抱的山莊。

  夏夜,繁星點點,老歐肖收養了無家可歸的希克厲。

  也正因為這,他的童年開始與亨德萊和卡瑟琳共度。與亨德萊,他們之間互相產生了怨恨;與卡瑟琳,則一起享受著在曠野中追逐玩耍的樂趣,進而漸漸地愛上了她。可是在老歐肖死後,由於地位懸殊,卡瑟琳終究嫁給了富有的林敦,希克厲負氣出走。

  三年後,希克厲意外出現,他打亂了原來相安無事,其樂融融的畫眉山莊,他怨卡瑟琳當初沒有選擇他,他恨林敦搶走了他的愛情和幸福。他沒有輕易放手,他殘忍地報復,瘋狂地破壞,他帶著並不喜歡的伊莎蓓拉私奔,最後卡瑟琳重病而逝。復仇順利地打擊了那林敦一家子。

  在卡瑟琳死後,希克厲瘋狂地繼續著復仇計劃,20來年都不曾動搖。確實,他真的成功了,亨德萊去世,其子哈里頓像一條哈巴狗一樣跟隨著他。卡瑟琳之女被迫接受與小希克厲的婚姻,並因此性情大變。林敦和歐肖兩家的所有財產落入他手,但即使就是這樣,他最後還是孤獨地死在卡瑟琳的閨房裡,去另一個世界尋找自己的可人兒。人世變遷20年,沒有一個人得到任何幸福,留下的,只是一個悲劇--而這一切是隻用"因愛生恨"就能詮釋的嗎?

  希克厲和卡瑟琳之間,那份穿梭在原野,危險而瘋狂的愛戀,使得兩人陰陽相隔,留下了無盡的痛苦和悲哀,他們的愛情,沒有陽光,歡樂,甜蜜;怨恨,陰鬱,誤解是他們的主色調。但"我就是他,他就是我"這種不被外人理解,接受和允許的愛又是何其深沉和偉大。或許主人公那種陰鬱灰暗的行為太消極,以致令人無法接受,令人受到傷害;或許主人公的愛深沉而令人感動,但選擇的表達方式過於極端,相當黑暗,但這就是《呼嘯山莊》吸引人而令人為之震驚的緣由。

  愛與恨只一線之隔,在這裡被演繹的多麼鮮活生動。用恨來表達愛,似乎有點荒唐,但希克厲的愛與恨誰能劃出明顯的界限呢,愛和恨互相摻雜,相互融合,這兩個原本完全對立的概念在他一個人身上得到了和諧統一。因為愛著所以恨著,矛盾嗎,其實不然,卻又講不出其中有什麼必然。愛恨情仇的一次偶然,曠古朔今,只因為愛得深沉。又正因為愛得深沉,"當你安息的時候,我卻在受著地獄般的折磨,痛苦地直打滾!",失去了心愛的人,"我得提醒自己:你要呼吸--幾乎得提醒我的心臟,要跳動。"

  呼吸著喘口氣,再深思一下,所謂的恨其實又不是恨,這恨是愛的另一種表達形式,這種異化的情感超越了現實社會的道德標準,是心靈深處的哭泣,是感傷過後的不甘,僅僅只是不為人們所接受。如果至死不虞的人間之愛,應該受到嘉獎的話,那麼對於希克厲撕心裂肺般的痴情,我只能感慨,超人間的愛就是這畝田地吧,沒有絕對的愛,沒有絕對的恨--這種撲朔迷離的戀情,或許也只存在於人類瘋狂的想象裡。想象--就是精神意念的具體化,卻又似夢一般飄渺。

  身處於這個野性癲狂的夢境裡,我無時無刻不在提心吊膽,神經緊張的可怕,終於,那積壓了許久許久,抑鬱的心情釋放字一個靜謐的夜晚,"在那溫和的露天,我在那三塊墓碑前留連徘徊,望著飛蛾在石楠叢中和釣鍾柳中閃撲著翼翅,傾聽著柔風在草上飄過的呼吸聲,不禁感到奇怪,怎麼會有人能想象,在這麼一片安靜的土地下面,那長眠者竟會不得安睡呢。"

  無論是人間的愛還是超人間的愛。火總有滅的那一天,而人也總有離世的那一年,當希克厲追隨著卡瑟琳的腳步離去,在另一個世界同遊的時候,你會感嘆,眼前冷冷清清的悽美,絲毫不遜色於那場風暴一般呼嘯而過的愛戀。

  如夢初醒般的恍然大悟,塵世的喧鬧過後,平靜是如此的難能可貴。而這,才是我們在現實中所應該尋找的東西。此"恨"綿綿無絕期,細水長流又何嘗不是愛情的一種方式。

讀後感的作文 篇10

  第一次翻閱《圍城》就被那一句:“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來。”深深地吸引了我。不得不感慨錢鍾書先生預言的精煉和深刻。當現在再次翻閱時,對此文又樂更深一層的瞭解了。其實“圍城”有何止是婚姻的喻體阿?無論是戀愛,事業都像一座圍城。“圍城”就好像上天用來捉弄世人的工具。終於知道什麼是“天意弄人”。錢先生是否在暗示,人是無法預知自己的命運的,人必定受到命運的捉弄。比如戀愛之前,他覺得它是那麼美好,越是美好的東西就越想得到,想要卻要不了,更戲劇的還有可能得到你不像要的。也許,追求的東西到手之後,你發現自己已經陷入了一個“泥潭”裡邊。想出來,卻發現“泥足深陷”,出不來了。這也不是很真實地印證了那句話嗎?---城外的人想進,城裡的人想出來。上天總喜歡讓那些虛榮自私和懦弱的人陷於掙扎當中。小說的主人公方鴻漸就是這樣一位可憐的人。

  錢先生以其幽默的文字,生動地塑造了方鴻漸這個舊中國文人的虛榮,自私和懦弱的形象。透過敘述方鴻漸不斷追求,不斷失落、失業、失意、失態的坎坷命運來預示著當時教育的失敗和舊中國大多數像方一樣的文人在利益的驅動之下遠離學習的劣根性。不是嗎?方鴻漸在假博士文憑光環的籠罩下,在生活工作中處處遭遇尷尬,從回到給學生演講到三閭大學任教,我們都可以感受到意志在維護自尊心的欺騙與被欺騙中掙扎。

  他想走出他生命中的“圍城”。在婚姻上我們同樣也可以看出他們內心的矛盾。還記得方鴻漸在小說中說過這樣一段話“婚姻以後,你總會發現你要娶的不是原來的人,換了另外一個人。早知道這樣,結婚以前的種種追求,戀愛都可以省略。談戀愛的時候,雙方把本性全手起來,到結婚還沒彼此認清,索性婚前也不認識更好。”由此可以看出方鴻漸是生活在多座“圍城”的可憐之人啊!之所以會喜歡讀這本小說,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就像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看出教育的弊端與人的種種劣根性。從方鴻漸買假博士就可以看出當時文人虛榮和功利的一面。很顯然,從這面鏡子中我們可以看到方鴻漸的兩面。方鴻漸談吐上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儒雅的讀書人,可是在工作上,他沒能建立自己的學術信心和學術地位。那麼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是否應該也以此為鏡,看看自己的不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