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七單元]寫一篇讀後感> 關於讀後感的作文彙編八篇

讀後感的作文

關於讀後感的作文彙編八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讀完《槐鄉的孩子》之後,我感到了無比的慚愧。

  我覺得槐鄉的孩子比我們快活。春天來了,他們在幫大人幹活時,還到處採摘野花和野果子。山花爛漫,多美啊!夏天,他們下田捉泥鰍和小魚,還可以用荷葉做帽子帶在頭上,用荷葉煲的飯也好清香!

  秋天來了,他們滿載而歸,光是撿些掉在地上的野果子,就可以吃得飽飽的。冬天,他們在野外到處跑,儘管臉凍得通紅,但田野裡滿是他們快樂的笑聲……

  我覺得槐鄉的孩子生活並不比我們差,只是沒有那些高科技的東西,比如手機、電腦而已。這些東西我們雖然都有,但我們卻像一隻只小小鳥,不能飛,只能在鳥籠裡待著,外面到處是汽車,不安全。除了看書,打電子遊戲,追劇,睡覺,最多和寵物玩玩。而這個時候,槐鄉的孩子現在正在無憂無慮地削著槐米,女孩子可能把槐米做成染料,給自己的衣服染色。雖然累,但是他們在勞動中也體會到了快樂。他們可以用自己掙的錢上學,這多棒呀!他們他們這麼小就可以自食其力了,相比之下,我們真是太慚愧了!

  我喜歡槐鄉,喜歡槐鄉的勤勞能幹的小朋友!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今年暑假縣教育局舉行了師生讀書活動,要求教師讀的是《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整本書的主體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自我實現的預言,教育期望及涵義。作為教師一般來說只需瞭解“皮格馬利翁效應”就足夠了。

  在假期中,透過認真閱讀羅森塔爾的這本書,更深入地理解了“皮格馬利翁效應”。今後在的教學時,一定要將這一原理運用到教育實踐中:教師就是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每個學生的智力發展都具有巨大的潛力,教師對學生的期望越高,學生智力發展的可能性就越大。

  我們孔莊小學是沛城鎮“生態課堂”教學的試點學校,由於是“小班化”教學,學生的學習成績大幅度提高,全面素養得到了提升,學校面貌發生了徹底的改觀,辦學質量大大的提高,在當地及周邊地區產生了較大影響,吸引了不少不屬於施教區或者外地的孩子來我校上學,因此生源還算樂觀。在好多老師的潛意識中,認為這些學生的智力不好,原有的知識水平和我校的沒法比,把學習不好的責任推到學生身上。“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皮格馬利翁效應就體現了這一點:暗示的力量,這一點

  在本人身上也有深刻的體會。

  如:我班從外地轉來一名叫魏煊的學生 ,這孩子還算聰明,但字寫得一點不好,字型小不說,又輕又草,更別說寫字要領或技巧了,連握筆姿勢也不正確。剛開始我一點點地給他講解,必要時手把手地教他,可我堅持一個多星期,也沒見他有多大改進,就有些不耐煩了。“哎,從外地轉來的學生基本功就是差,老師使出渾身的解數也沒用!”有時我也對他說:“你的字就這樣了,怎麼寫也寫不好了。”可這孩子不聲不響的,一直在那兒默默地寫。看著他這種執著的勁頭,我深深地被他感染了 ,不由得鼓勵他:你只要這樣堅持,你會寫一手好字的,結果半學期不到他寫字的進步星是全班最多的,而且基本上做到了:正確、規範、勻稱、書寫流暢。

  “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從另一個角度提醒我們: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之柱,是成功的先決條件。那麼,應該如何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呢?以下的方法對我很有所啟發,現摘抄如下:

  1.、用愛心維護學生的自尊心。

  2、、注意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精心去培養,使之不斷髮揚光大。

  3.、如果學生有了缺點,要耐心幫助分析原因,鼓勵他們克服糾正。

  4、不把學生的錯誤公開。

  5、過激的批評後,要適時的降溫。

  6、多表揚、鼓勵,少指責、批評。

  7、多給學生留面子,不要當著別人的面訓斥、指責學生。

  8、強調學生的優點比批評優點更有效。

  9、多花時間與學生談心。

  10、正確對待學生的學習成績或者成敗體驗。

  11、每天規定出一定的時間與學生分享。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最近,我讀了伍美珍姐姐寫的書——《生命流淚的樣子》。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軟弱單純、心地善良的女孩盛欣怡,原本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然而,她的媽媽卻得了癌症。這件事使她的生活和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有老師的鼓勵和同學們的關心,但親情和友誼的煩惱依然使她感到寂寞和困惑,媽媽最終離開了她。十二歲的欣怡,過早的體驗到了生命和愛的深刻含義。

  讀完這個故事,我很感動。欣怡的媽媽很愛她,在得病期間,寫了幾句話夾在資料夾裡:“突然的訊息,我得了那種很難治的病,心情是這麼複雜。雖然醫生說可以控制,但是,我不由得想到最壞的結果……最放不下的人,是尚且年幼的欣怡。”“欣怡真讓我著急,她什麼都不會,我好不放心她。”“對欣怡從來沒有這麼狠心過,看她勞累的樣子,心疼得……不行,我不能心軟。”“欣怡果然在進步。高興,又難過。”

  這是欣怡無意間在資料夾中看到的,她明白了媽媽那麼苛刻地讓她做家務,是為了讓她以後能照顧好自己,好好學習,不讓爸爸操心。欣怡的媽媽拼盡生命終點最後的燃燒,是為了對欣怡最深最深的愛,怎不令人感動!

  生命始終是有限的,而愛是無限的,如果我們的母親對我們這樣我們應該去理解媽媽,並不是去說在我們身上發洩,而是對我們的磨練。

  普天下的媽媽哪有不愛自己孩子的?欣怡的媽媽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在愛著她,我的媽媽也讓我時時感受著愛。每天,媽媽都會抽出時間檢查我的作業,關心我的學習;我生病的時候,媽媽總是把我照顧得無微不至;有時她也讓我自己洗碗,學習做家務……雖然我的媽媽和欣怡的媽媽愛的方式不同,但所有的母愛都很偉大。

  《生命流淚的樣子》這本書不僅讓我再一次體會到母愛的偉大,還讓我懂得了許多。首先,我知道了要珍惜媽媽對我的愛。我比盛欣怡要幸福得多,因為我有媽媽對我的關心和照顧。其次,我知道了要珍惜現在的生活,不能受到一點兒挫折就氣餒,應該好好的活下去。最後,我還明白了要珍惜、善待自已身邊的每一個人。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讀《並肩同行》這本書最觸動我的地方,其一就是作為一個幫助者,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需要別人的人。

  對我來說,幫助別人很容易,因為自己一直處在於一個服侍者的身份去服侍,在幫助人的身份上久了,尋求別人的幫助就成了較難的事情,就如作者所說的,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會把自己看的過高,需要幫助是弱者的這種思想也會影響著自己。

  其實這是一種隱藏的驕傲,這種驕傲讓自己陷入魔鬼的欺騙中,認為自己是可以自給自足的,豈不知沒有任何一個人不需要幫助。

  所以書中再次提醒我,要突破自己錯誤的認知,謙卑自己,向別人,特別服侍的群體,顯明自己的軟弱和無力,承認自己是一個普通的人,是需要恩典的。

  我相信這種敞開能讓自己更加的自由,並且可以激勵別人來尋求幫助,處在於這個封閉的時代中,人總是沒有安全感足以相信一個人而全然向他敞開,但是當自己學會信任,向別人敞開自己的軟弱時,一定會影響對方,使對方放下顧慮,全然的敞開,這期間帶來的醫治是何等的大。這種互助的關係不正是基督渴望的嗎?

  感受較深的第二點就是作為一個幫助者,持續的關懷和跟進是何等的重要,對我而言,幫助人是常事,因為時常有人會分享他的壓力,困難和生命的掙扎,並且邀請我為他代求,我當然不會拒絕。

  但是透過本書我看到我對於人的幫助缺乏持續,我會立刻,馬上為他禱告,最多就是為某人的事項禱告幾次,就把它從我的禱告清單上刪掉了,結果並不曉得這個難題是否還在。如本書中所寫,要禱告,詢問,再禱告,再跟進,直到他跨過這個困境。

  這種服侍是深度的,是讓人感受到被愛的,是能看到果效的,但是卻是我生命中比較缺乏的,所以透過此書也反省調整我的服侍,讓我看到作為一個服侍者,應該如何關懷,才能帶來真實的改變和果效,一件事情不是你去做了,而是你如何做才是最重要的。

  關懷也一樣,我如何關懷才符合上帝的心意,並且能真正帶給別人祝福,這是作為服侍者的我,需要思考和反省的。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我在課本中閱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透過閱讀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了魯迅先生高尚的品格。

  文章主要寫了作者回憶魯迅生前,在作者囫圇吞棗地讀書,魯迅用委婉的語言來教育作者;魯迅與作者笑談“碰壁”;魯迅與作者的父親救助受傷的車伕;魯迅關心女傭的幾個故事。說明了魯迅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得多的美好品質。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敬愛和仰慕之情。

  在車伕受傷之後,魯迅救助車伕,幫助車伕包紮傷口,而且還資助車伕這說明了他熱愛人們,甘願為人們服務。在魯迅與作者談“碰壁”,魯迅借題發揮抨擊了黑暗的舊社會,“碰壁”指的是革命者收到反動勢力的迫害。這表明了魯迅對黑暗社會和反動派的蔑視。從這兩件事,我們可以體會到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他是一位越老越頑強的戰士。他用筆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來諷刺反動派,他為革命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他以寸筆為槍,劃破漫漫長夜,挑出許些夜色。

  在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上,有一些官員卻利用自己的權力來謀取私利,貪贓枉法,損害人民的利益,這種行為與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形成鮮美的對比。魯迅先生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透過閱讀課文,我對魯迅先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草房子》記錄了一個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的六年小學生,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每讀完一個故事,我都會感到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善良,尊嚴,頑強……這一切的一切都散發著人性之美的光輝,不斷地衝擊著我的心靈。

  故事中最撼動人心的莫過於秦大奶奶。她是書中最頑固的一個人。在油麻地生活了幾十年,房子龜縮在小學的西北角,是學校的一個汙點,學校花費了十幾年也沒能將她趕出校園。在當地人的眼中,她是個可惡的老婆子,總在學校裡搞破壞。然而在一個春季,她冒險救了落水的喬喬。在油麻地人悉心照顧下,半個多月後才勉強下地。從此,她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動離開校園、用柺杖趕走闖進校園的鴨子。用柺杖關她夠不著的窗戶……最後,她竟為了學校的一個南瓜,不慎落水而永遠地離開了。感動之餘,我不禁想;是什麼使她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是什麼使她為了一個區區南瓜不顧眼前白花花的河水吧?是什麼使她在垂暮之年發出人性光彩?是愛!是油麻地人的淳樸,是油麻地人對她純真的愛。也是她那顆感恩的心。關愛、純樸、感恩書寫了秦奶奶完美的最後一筆。

  書中最讓我佩服的是書中的杜小康。他曾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長在高大闊氣的紅門裡。一夜之間,他家裡變得一貧如洗,學習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輟學在家,和父親放鴨子,希望一次又一次破滅。但一直生活在蜜罐裡的他,在苦難面前表現得分外勇敢和堅強,他沒有放棄生活,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在學校門口擺起了小攤,讓每個人都看到了他堅韌之後的美麗與優雅。杜小康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與優雅告訴我們:苦難來臨時,我們不能逃避,而要滿懷希望,微笑面對!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今天,爸爸交給了我一本書,書的名稱是《班長下臺》。

  作者按照自己童年的生活進行創作,幽默搞笑。在小節《粉筆和毛筆的戰鬥》中,搗蛋鬼向作者扔了幾發粉筆“導彈”,作者又將自己的粉筆準確無誤的扔進了搗蛋鬼的嘴巴里,搗蛋鬼將粉筆吐出,大喊兩聲:“呸呸!”又將墨汁畫在了作者心愛的衣服上。這件事被老師知道了,打了那個搗蛋鬼一頓,真是罪該萬死。

  在故事《班長下臺》中,身為班長的作者竟然考了三門不及格,在選班長時主動棄權。一個人的誠信比地位更加重要,不要被暫時的地位而衝昏頭腦。作者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讀了《男生賈裡》這本書,我頗有感觸。

  此書乃著名的作家秦文君所作,故事內容生動活潑又不失哲理。一個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活潑。

  故事講的是賈裡在中學時期的事情,有許多有趣的事,內容再此我就不多說了。

  我感觸很深:難道人們為一件小事而吵架時就不能忍耐一下嗎?也許,坐下來,冷靜地分析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倒比瞪著眼,插著腰來得實際。我的腦海中產生了許多問號:為什麼人們這樣不珍惜友誼?我們這些四肢健全,頭腦發達的人為什麼遇事總愛用武力來解決?其實,答案就在我們身邊。人們不珍惜友誼是因為城市裡更多的人沒有用真誠赤熱的心去對待他人。愛用武力是因為每個人都堅決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無理論可談。若遇事能先冷靜一下,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世界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