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脫髮生薑脂溢性脫髮幾個原因
對於現在的社會來說,對一個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人的形象,如果形象不佳,印象就會大打折扣。所以,這就使得脂溢性脫髮患者承受著極大的痛苦。因此,脂溢性脫髮患者迫切的想要知道有沒有治療脂溢性脫髮的偏方。那麼脂溢性脫髮的偏方會是什麼呢?下面就為脂溢性脫髮患者來詳細的介紹一下。
脂溢性脫髮以往稱早禿,男性型禿髮,雄性禿髮,瀰漫性禿髮,普通性脫髮等,其病與遺傳,雄性素,皮脂溢位相關。症狀為頭皮部油脂分泌過多,頭髮有油膩感。臨床表現為患者頭皮脂肪過量溢位,導致頭皮油膩潮溼,加上塵埃與皮屑混雜,幾天不洗頭就很髒,並散發臭味,尤其在氣溫高時更是如此;有時還伴有頭皮搔癢炎症,主要是由於頭皮潮溼,細菌繁生感染引起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脫髮原因:
一、雄性激素
脂溢性脫髮患者的雄性激素大都較多,這主要是分泌的雄性激素進入血液迴圈後,到達頭皮經轉化作用形成毒性物質刺激毛囊,毛囊能量代謝和蛋白質代謝發生障礙,致使脫髮現象出現。
二、年齡
男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脂溢性脫髮的`發病率亦逐漸增加,脂禿常發於十七至二十歲的男青年,三十歲左右為發病高峰,以後隨年齡的增加,雖然發病率減少,但脂溢性脫髮的症狀加重,最後變成禿頭。
三、遺傳因素
透過大量的臨床試驗觀察,發現脂溢性脫髮的遺傳基因在男子呈顯性遺傳,該型別脫髮的致病因子可由上一代直接遺傳給下一代,故男性脂禿患者多見,這也是比較受接受的脂溢性脫髮的原因。
二、脂溢性脫髮生薑
1.將生薑切小放在少量水中熬煮,同時也可加入枸杞一起熬煮,煮到湯汁變黃,有濃烈姜味溢位便可使用了。然後把姜水抹在洗乾淨的頭髮上,再把頭髮盤起來大約半小時後放下,自然晾乾,大約半天后再洗淨。洗髮時還可新增少許鹽,是去頭屑的一劑良方。
2.在燒洗頭水的時候放進幾片生薑,或者在熱水瓶裡放幾片生薑讓它泡著,洗頭的時候拿出來用就可以促進頭皮的血液迴圈,洗完後很輕鬆。
3.將生薑切成薄片,直接揉擦脫髮部位,每次20分鐘,每日1~2次,7天為1療程。生薑隨用隨切,不宜切好備用。
4.醋泡姜最大的養生功效是補陽氣。我們知道,陽虛是萬病之源。把陽氣補足,就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姜能夠保持脾胃功能正常,使氣血生化充足,加速血液迴圈,提高發根的營養輸送能力,使毛囊獲取更多營養,從而促進毛髮生長,達到養髮防脫的作用。取食用醋500克,視生子姜的量而定,然後將生子姜洗淨切片,晾乾後裝入密封罐內,加入食醋沒過生薑,再加少許糖,大概3天左右便可食用了。每天早上服用三片姜,勝似喝人參湯。
注意事項
生薑含有辛辣的生薑素,對於預防脫髮是有一定功效的,特別是脫髮的初期或者因身體虛弱而導致的脫髮,生薑可以有效改善。但是脫髮是一種綜合的症狀,光用生薑來預防還不夠,要進行綜合調節,並且加上堅持才能看到更佳的效果。
三、治療脂溢性脫髮偏方
1、生黃芪15克,黨參12克,當歸、白朮各9克,牛蒡子、阿膠、茯苓、枳殼、桂枝各6克,甘草3克。水煎2次,藥液混合。 每日1劑,2次分服。
2、生鐵100克,臘豬脂500克。將生鐵人豬脂內煮3沸,先以醋洗淨患處,布揩氣熱,然後油塗。
3、首烏藤20克,葛根12克,生地、蟬衣、辛荑花、當歸、仙靈脾、紫草、菟絲子各10克,製成糖漿500毫升,每日3次,每次服50毫升。
4、益腎生髮丸選用十幾味名貴中藥材精製而成,該藥組方嚴謹科學,療效確切。方中的制首烏、生地黃、熟地黃、桑葚、女貞子、菟絲子、菊花、黑豆衣、白芍滋補肝腎,益精血;黃芪、大棗補氣;當歸補血和血;羌活祛風潤燥。諸藥合用餈補肝腎、養血生精、扶正固本,調節內分泌,平衡代謝,全面增強體內免疫功能,從而達到補腎生髮治標治本的雙重功效。
四、脂溢性脫髮如何生髮
脂溢性脫髮主要是頭髮油脂堆積產生的一種常見脫髮症狀,脂溢性脫髮的治療方法還是很多的,主要是中醫各個方面進行診斷和治療,此外分清楚是暫時性脂溢性脫髮還是永久性的脂溢性脫髮,進行對症治療才能很好的達到療效。
脫髮可分為暫時性脫髮和永久性脫髮兩種。暫時性脫髮大多由於各種原因使毛囊血液供應減少,或者區域性神經調節功能發生障礙,以致毛囊營養不良,但無毛囊結構破壞,所以,經過治療新發還可再生,並恢復原狀。永久性脫髮是因各種病變造成毛囊結構破壞,導致新發不能再生。
脫髮可用中藥內治、中藥外用、食膳療法、推拿按摩、針灸療法等方法進行治療。
中藥內治 可選用補益牛膝丸或加味四君子湯。補益牛膝丸選用中藥牛膝、生地黃、枳殼、菟絲子、地骨皮等,搗末,制蜜丸,內服;加味四君子湯選用中藥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熟地等,煎湯劑服用。
中藥外用 用中藥菊花、蔓荊子、幹柏葉、川芎、桑白皮根、白芷、細辛、旱蓮草等,煎水外洗。
食膳療法 將中藥菟絲子、茯苓、石蓮肉、黑芝麻、紫珠米等,用旺火煮開後加適量水, 用微火煮成粥,加少許食鹽食之。每日1~2次,可連服10~15日。此粥滋補腎陰健脾,適用於脾腎陰虛的脫髮者。
推拿按摩 用1支20毫升的維生素B1液灑在頭上,用右手五指從前額神庭穴向後梳到後髮際啞門穴,共梳36次,然後用左手和右手的五指分別梳頭部兩側,各梳36次;五指合攏叩打百會穴54次;兩拇指分別點振兩側的翳風、翳明、風池等穴3次,每次10秒;用拇指壓揉三陰交穴15秒,壓撥5次,壓振3次,每次10秒,用掌心勞宮穴壓在脫髮處或頭髮稀疏處,振顫5次,每次持續10秒。
針灸療法 選擇腎俞、三陰交、風池、百會、頭維、生髮穴(風池與風府連線的中點)等為主穴。均雙側取穴,風池用瀉法,其餘諸穴用補法,中等刺激,每日或隔日1次,留針20分鐘,10次為1療程。